太原市2012-2013学年高三年级调研考试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精品解析山西省2012届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诊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山西省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诊断地理试题考生注意: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OO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 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
3. 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必修2第一章至第三章。
【试题总体说明】本试卷是一份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综合试题,考查了区时计算、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气候类型及成因分析、洋流模式及洋流分布规律、水循环、地质构造以及全球变暖、城市功能区及城市问题、农业的区位条件和合理布局及解决问题的措施等知识点。
试题的难度适中,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比例适当,能够体现高考大纲对地理教学的基本要求,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
第I卷(选择题共44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在下列各个小题旳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旳)北京时间2011年8月12日20时,深圳大运会开幕式在深圳湾体育馆隆重开幕。
完成1〜2题。
1. 在约翰内斯堡(东二区)的中国留学生小明准时收看了这一盛典.开幕式开始时.他所在地的区时应是A. 12日2时B. 13日2时C. 12日14时D. 11日14时【答案】C【解析】约翰内斯堡(东二区)比北京时间晚6个小时,因此选C。
2. 大运会开幕式当天,下列有关图中四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A. 最后看到日出的是北京B. 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的是莫斯科C. 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里约热内卢D. 该日白昼时间最长的是新加坡下图中①〜⑦为某月北纬31°纬线上7个地点的气压分布图。
读图,完成3〜4题。
3. 图中所示季节,②地的总体天气具有特点。
A.低温晴朗B.高温阴雨C.高温干燥D.温和多雨【答案】C【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在31°N纬线与75°E经线交汇的印度形成低压中心,说明大陆气温比海洋高,因此北半球为夏季。
太原市2013--2014学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段测评地理

太原市2013--2014学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段测评地理试卷每年4~6月,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的河流常常发生洪水灾害,其特征为“一日一汛”,即白天河流流量很大,夜晚则洪峰消退。
据此完成l~2题。
1.此类洪水的直接补给水源为A.大气降水B.季节性积雪融水C.湖泊水D.高山冰川融水2.“一日一汛”反映了当地A昼夜温差大B.降水变率很大c.冰雪融化迅速D.自然灾害频繁中新网2013年11月13日电截至目前,超强台风“海燕”在菲律宾已造成2275人死亡,80人失踪.约60万人无家可归。
“海燕”在我国沿海登陆后,也给我国南方多地带来了大到暴雨。
图1为“海燕”中心位置移动经纬度示意图。
读图完成3~5题。
3.台风“海燕”在我国登陆后移动方向大致为A.由正西转向西北 B.由东南向西北c.由西北转向东北 D.由西南向东北4.11月11日,我国广西北海市(109。
E,21。
N)的风向主要为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5.此次台风给菲律宾造成的主要灾害是A.海啸 B.山体滑坡C泥石流 D.强风、暴雨图2为R河流域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图3为R河流域近年来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6~7题。
6.该区域A.主要河流为自南向北流 B.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C.适宜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D.是传统的长绒棉产区7.由图可推断出1978--2010年R河流域A.生物的多样性增加 B.径流季节变化增大C.旱涝发生频率增加 D.下游泥沙沉积增多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l时30分,搭载着嫦娥三号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我国西昌(102。
E,28.2。
N)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中国人“奔月”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据此完成8~9题。
8.此时,世界已进入12月2日的地区面积约占全球范围的A.全部 B.将近1/4 C.超过1/3 D.大约i/29地处四川大凉山腹地的西昌素有“小春城”之称,年平均气温17'C,是我国年气温变化最小的地区之一。
山西省太原市2013届高三地理4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太原五中2012—2013年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4月)高三地理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2年12月1日,哈大高铁正式开通,该铁路是世界上第一条高寒地区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
至此,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的高铁“四纵”骨架形成,运营里程近1万千米。
图1为哈大高铁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哈大高铁建成的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缓解东北地区货运的压力B.完善铁路交通网络,促进区域间的联系和交流C.有利于沿线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图1D.实现了东北亚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的直接对话2.高速铁路建设的决定性因素为A.科技B.社会经济C.自然状况D.规划需要图2为我国东部30°N附近某地近6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
3.随着时间推移,图中河流A.结冰期延长B.河床渐深C.河水变清D.河口三角洲增大4.图示聚落分布的一般特点是A.沿山麓分布B.沿河谷分布C.沿河、海分布D.沿滩涂分布图25.图示区域60年间A. 当地的产业结构由以第一产业为主向三大产业兼顾转变B. 居民的饮食习惯由米食向面食转变C. 居民的年龄结构由年轻型向老年型转变D.当地的交通结构由平面型向立体型转变图3为某区域某月海平面的气压分布情况(单位:百帕)。
读图,完成6~8题。
图36.图示L地区等压线发生弯凸,其主要影响因素为A.海陆分布B.海水温度C.太阳辐射D.海拔高度7.图中P地盛行A. 西南风B.东南风C. 西北风D. 东北风8.形成这种气压分布的时期,会出现的现象有A.长江入XX附近海域盐度偏高B.天山牧民在云杉林带以上放牧C.XX市民在崛围山观赏红叶D.太平洋上夏威夷高压强盛读图4和图5,完成9~11题。
图4图59. 地表各地昼长、正午太阳高度年内最大差异随纬度变化的曲线分别是A.①⑤B.②⑥C.③⑦D.④⑧10.昼长年内最大差异最大,且正午太阳高度年内最大差异最小的地方是A.赤道B.回归线C.极圈D.极点11.如果某地夏至日3:00日出于东北方向,则该地纬度大约是A.20°NB. 50°NC.30°SD.70°S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山西省太原市2012—2013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测评地理试题及答案

山西省太原市2012—2013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测评地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图1是某河流河口附近示意。
读图完成1~3题。
1.该河河口南北两侧的河道宽度明显不同,其中南侧较宽的原因是A.河水侵蚀速度南岸快于北岸B.海水的侵蚀作用强烈C.处于板块的生长边界D.人为拓宽航道2.目前,该河河口相继建起了鸟类、湿地和中华鲟等自然保护区,其主要目的是A.发展第三产业B.增加入海径流C.丰富旅游资源D.保护河口生态3.图示地区曾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在全国商品粮生产中地位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旱涝灾害频繁B.土地退化严重C.城市化进程迅速D.人口增长过快图2示意2005年我国国有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省际差异。
读图完成4~5题。
4.我国国有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A.辽宁高于宁夏B.山西高于青海C.浙江高于福建D.湖南高于海南5.我国沿海地区国有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高于内陆地区,是因为沿海地区A.劳动力数量较多B.企业规模较大C.原料和燃料丰富D.管理和技术水平较高图3是我国西部某省地形和水系示意。
读图完成6~8题。
6.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年均温最高的是A.甲B.乙C.丙D.丁7.夏季,影响该省东南部河流径流量的主要因素是A.冰雪融水B.大气降水C.湖泊水D.地下水8.该省发展种植业最突出的限制性条件是A.海拔高,热量不足B.地势起伏大,耕地资源不足C.太阳高度小,光照不足D.降水量小,灌溉水源不足图4示意2010年我国上海、北京、新疆和广西四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用水构成。
读图完成9~1l题。
9.图中表示上海的是A.甲B.乙C.丙D.丁10.四个省级行政单位中,水资源短缺最严重的是A.甲B乙C.丙D.丁11.据图可知A.甲工农业生产落后B.乙第二产业产值高于第三产业C.丙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5% D.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下表为亚洲某地的气候相关数据。
2024年山西省三模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

138米 进入
中关村南三街
年公离
素市
扫
重
国料学线大学
中关村文化 体阴中心
中关村南三街
北A 南
替天充电A 盒程
慢5分钟 多4.5公里非多1个
m
料学牌流
2
全览
新抖样园
退出 剩余65.7公里 1小时 5 设置
预计12:04到达
11.导航界面显示,车辆正在行进的方向是( )
A.自北向南 B.自南向北
C.由东向西
土库曼斯坦
64
36°
伊
塔吉克斯坦
中国
72°
690
阳
4101 喀布东0
◎ 首都 0 主要城市
32° 现有公路
阿
公规划公路
朗
坎大
高程/m
河流
4.000 —时令河
1.000 一国界
巴基斯坦
5004101山峰及高程/m
4.阿富汗的松子主要产自该国的( )
A.东北部
B.西北部
C.东南部
5.阿富汗的松子市场价格偏高的主要原因是( )
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减小。政策、劳动力、科技、工业基础。
6.C 7. B
答案第1页,共6页
【解析】6.与漫灌相比,滴灌技术是使水滴直接滴入作物根部附近,无效湿润面积小,A
错误;滴灌技术是使水滴直接滴入作物根部附近,蒸发损失小,B错误;滴灌技术是使水滴 直接滴入作物根部附近,水资源利用率高,C正确;滴灌技术是使水滴直接滴入作物根部附 近,土壤深层 渗漏少,D错误。故选C。 7. A是热带雨林气候,B是地中海气候,C是温带海洋性气候,D是寒带气候。最适合推
因此陆半球的陆地面积要小于海洋面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首发】山西省太原五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太 原 五 中2012—2013年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高 一 地 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错选、漏选该小题均不得分。
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写在后面答卷纸上。
)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
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
图上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据此完成1~2题 1.甲市可能是 A.西宁B.延安C.上海D.广州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A .① B. ②C. ③D. ④3.该国人口增长具有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特点的阶段是A.①B.②C.③D.④4.对该国人口增长不同阶段的人口增长模式判断正确的是( )A.①——现代型B.②——传统型C.③——原始型D.④——现代型根据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课题小组的研究报告,1952年,我国农业的劳动力容纳力已基本饱和,大体维持“一个人的活儿,一个人干”。
假设“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社会劳动者增长率=剩余劳动力增长率”,结合下图回答5~7题。
5.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阶段,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时期,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B.②时期,人口生产暂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C.③时期,人口生产处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阶段D.④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6.依据图中信息,下列年份中,我国社会剩余劳动力的增长率最大的是A.1958年 B.1965年 C.1975年 D.1985年7.图示时期,大多数年份我国社会剩余劳动力增长率较大,这说明我国A.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度提高B.人口出生率特别高C.城市经济发展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能力有限D.城市化进程大幅加快右图是甲、乙两国人口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8~9题8.下列有关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A.19世纪中期甲国人口急剧减少B.20世纪初期乙国人口增长最快C.在欧洲发达国家中,出现了与甲国相同的情况D.老年人口比率,乙国高于甲国9.下列关于人口问题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国人口增长过快、人均粮食及资源占有量明显减少B.乙国人口增长过快,是因为经济发展迅速C.最近乙国人口增长过于缓慢、城市化进程明显减慢D.最近甲国人口增长过于缓慢,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图示意我国近几年的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及未来预测。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诊断试题 地理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学业诊断地理试卷(答案在最后)(考试时间:下午2:30—4:00)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做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本卷共2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选项的字母填入该大题后面的答题栏中。
“冷流低云”是指寒冷空气经过较暖海面时,使低层大气层结不稳定而产生的一种对流性低云。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冷流低云多出现在A.广东B.海南C.福建D.山东2.形成冷流低云的主要因素是A.海气温差B.空气湿度C.风向D.风速3.冷流低云有明显的日变化,一般在中午前后开始向陆地方向移动,这是因为中午前后A.海洋回暖,陆风增强B.陆地回暖,陆风增强C.海洋回暖,海风增强D.陆地回暖,海风增强霜是水汽在地面及近地面物体上凝华形成的白色冰晶。
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第一次霜的日期称作初霜日,春季出现最后一次霜的日期称为终霜日。
图1示意浙江金华1968~2016年初霜日、终霜日距元旦的天数。
据此完成4~6题。
4.1968~2016年期间,金华无霜期的变化趋势是A.提前B.推后C.延长D.缩短5.造成金华无霜期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厄尔尼诺事件增加B.全球气候变暖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D.农业结构调整6.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增大金华霜冻发生的A.频率B.强度C.范围D.不确定性某区域蔬菜生长季表层土(0~100cm)含水量极低。
图2是某区域蔬菜生长季农田的水分收支状况。
据此完成7~9题。
7.该地可能位于A.河西走廊B.东南丘陵C.东北平原D.太湖平原8.该地区蔬菜生长季农田表层土含水量极低的最主要原因是A.蔬菜吸收B.降水量少C.渗漏严重D.蒸发旺盛9.今后当地农业发展应当A.扩大灌溉面积B.完善渠灌设施C.增加用水配额D.提高用水效率黄河从晋陕峡谷流至禹门口时,河道突然展宽,坡度减缓,形成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地理开学摸底考试卷(全国通用)及答案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全国通用)地理(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3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仰望星空,是那样辽阔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等着同学们求索追随:下图为航天员在“天宫”号空间站手举五星红旗与地球的合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航天员看到的地球与我们用到的地球仪的共同特征是()A.都有地轴B.都有海洋和陆地C.都能显示经纬网D.都是不规则球体2.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下列对地球形状认识过程,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①→④→③→②B.①→③→④→②C.①→④→②→③D.①→②→④→③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晚上8:00在杭州开幕。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当天正值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图中()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4.当天杭州的昼夜长短情况是()A.昼长夜短B.昼短夜长C.昼夜等长D.有极昼现象5.从这天开始到元旦,杭州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是()A.一直变小B.一直变大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下图为高德地图显示的张家港市教育局至昆山市教育局的驾车路线截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昆山位于张家港的()A.东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7.开车过程中如果要查看更详细的路线,可将地图放大,放大后的地图比例尺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北京时间2023年8月24日中午12点,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
精品解析:山西省2012届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诊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山西省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诊断地理试题考生注意: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OO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 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3. 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必修2第一章至第三章.【试题总体说明】本试卷是一份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综合试题,考查了区时计算、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气候类型及成因分析、洋流模式及洋流分布规律、水循环、地质构造以及全球变暖、城市功能区及城市问题、农业的区位条件和合理布局及解决问题的措施等知识点。
试题的难度适中,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比例适当,能够体现高考大纲对地理教学的基本要求,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
第I卷(选择题共44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下列各个小题旳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旳)北京时间2011年8月12日20时,深圳大运会开幕式在深圳湾体育馆隆重开幕.完成1〜2题。
1。
在约翰内斯堡(东二区)的中国留学生小明准时收看了这一盛典。
开幕式开始时.他所在地的区时应是A。
12日2时B。
13日2时 C. 12日14时 D. 11日14时【答案】C【解析】约翰内斯堡(东二区)比北京时间晚6个小时,因此选C. 2. 大运会开幕式当天,下列有关图中四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A. 最后看到日出的是北京B。
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的是莫斯科C。
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里约热内卢 D. 该日白昼时间最长的是新加坡下图中①〜⑦为某月北纬31°纬线上7个地点的气压分布图。
读图,完成3〜4题.3. 图中所示季节,②地的总体天气具有特点。
A。
低温晴朗 B.高温阴雨C。
高温干燥D。
温和多雨【答案】C【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在31°N纬线与75°E经线交汇的印度形成低压中心,说明大陆气温比海洋高,因此北半球为夏季。
山西省太原市2013届高三地理12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XX大学附中2012—2013学年高三12月月考地理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共50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右图中数字表示潜水位(单位:米)。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甲地的地下径流方向是A.自东北向西南B.自西北向东南C.自东向西 D.自北向南2.图中乙地在资源利用上可能存在的问题是A.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土地盐碱化B.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土地沙漠化C.过度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D.乱砍森林,破坏植被3.能正确表示河流PQ剖面的是(注:黑点部分为透水层,虚线部分为河水)A.甲 B.乙 C.丙 D.丁读某地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阴影部分为陆地,空白处为海洋),回答4~5题。
4.造成图中M、N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海陆分布、纬度位置B.太阳辐射,地形C.大气环流,下垫面 D.洋流,地形5.a岛上等温线的值最有可能为A.0℃ B.-5℃C.2℃ D.-8℃读某区域地质剖面图,完成6~7题。
6.下列地层形成时间最晚的是A.M层B. N层C. P层 D.E层7.图中F岩体A.相对于两侧岩体垂直上升B.相对于两侧岩体垂直下降C.相对于G侧岩体上升,相对于P侧岩体下降D 相对于G侧岩体下降,相对于P侧岩体上升右图甲为大陆东岸的某河段示意图,图乙为图甲中EF处的河床横断面图。
读图回答8~9题8.下列关于图中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EF处,离河岸越远的地方岩石年龄越老B.地势北高南低C.④处河岸比②③两处侵蚀更严重D.①处比②④处建港条件优越9.下列关于图中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图甲图乙A.位于南半球B.有可能出现凌汛现象C.全年流量变化小D.EF附近河段是地下水补给河水D.使河流下游径流量变幅增大读我国渤海某海岸地表物质分布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该地区的地貌有①新月形沙丘②海蚀崖③三角洲平原④风蚀蘑菇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1.塑造该地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有①风力作用②波浪侵蚀作用③流水沉积作用④冰川作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右图为北半球某平原3 500米高空水平气压分布示意图,P处有一个探空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