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秦岭—淮河线》教案与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秦岭—淮河线》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秦岭—淮河线》教案
A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的分界线
B黄河 冬季不 结冰
C秦岭—淮河以北的农 作物一般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D油菜、甘蔗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
8、秦岭和淮河的南北两侧没有明显差异的是:
A、自然环境;B、农业生产方式;
C、人们的生活习惯;D、民族和宗教信仰;
9、跨我国四大分区的省是: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淮河成为“害河”的学习,使学生意识到淮河水质日趋恶化的趋势,树立治理和保护淮河以及当地水资源污染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
①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②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教学难点
①秦岭、淮河的空间位置在地图上的落实;
②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原因。




引入新课(1分钟)
由“橘生淮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导入 。
A、四川;B、甘肃;C、宁夏;D、青海;
课堂小结(1分钟)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 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地理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调整,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下节课我们将对南 方地区 和北方地区作专门的学习。




新课推进
自学自测(12分钟)
一、秦岭与淮河
1、秦岭山脉呈东西走向,与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
2、淮河自西向东流,主流经高邮湖南入长江,另一支东入黄海。
二、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环境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差异。
2、秦岭——淮河一线,与我国1月0℃等温线和800mm年等降水量线一致,成为亚热带与暖温带、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秦岭—淮河线教案与课后反思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秦岭—淮河线教案与课后反思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秦岭—淮河线》教案与课后反思《秦岭—淮河线》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延安市宝塔高级中学李苗苗一、课标分析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有着重要的地理意义,它划分了我国的南方和北方,是我国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秦岭淮河两侧地理景观有显著差异,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二、教材分析教材开篇用通过读图活动让学生了解秦岭、淮河的位置,通过阅读材料介绍了秦岭、淮河的基本情况。

接着进入了本节课的重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教材通过表格的形式列举了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最后又简述了中国四大地理分区范围、界限等方面概况,这是中国区域地理的基础,也是承上启下的一部分内容。

三、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针对初中二年级学生。

经过一年的学习,初二学生对地理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构建起了一定的地理思维。

特别是学习过学习过世界地理之后,已经对如何学习一个区域有了一定了解,掌握了学习方法。

从智力发展水平上来看,初二学生正在由以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过度的阶段,因此,在教学中除了直观生动外,还要注重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开发和挖掘。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能说出秦岭、淮河的位置。

2、通过比较,总结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居民生产生活习惯的差异。

3、通过阅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能说出中国自然地理四大分区及其界线。

(二)能力目标1、通过读图回答问题,培养和提升从专题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2、通过自学中国四大地理分区,提升自学能力3、通过归纳总结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培养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和提升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2、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五、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及其界限2、教学难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六、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图文结合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讲述法等方法。

秦岭—淮河教案

秦岭—淮河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第四章第一节《秦岭——淮河一线》教案枝江市顾家店中学杨学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秦岭—淮河的位置及地理特征;掌握其重要的地理意义;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产生活习惯的差异;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分界线的位置;培养学生读图、填图,搜集处理资料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联系前面已学知识,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读图、分析、比较、讨论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了解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基本国情和各区域的差异,感受祖国的辽阔,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通过淮河环境污染严重的事实激发学生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

教学重点:1.秦岭-淮河线的重要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界线。

教学难点:秦岭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的原因。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步: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多媒体视频,展示秦岭---淮河南北的景观,通过动态景观能生动地、真实准确地感受到秦岭———淮河南北自然景观的差异。

教师寻找切入点,自然导入新课第二步:自主学习,小组交流1.阅读“秦岭”部分,“淮河”部分,回答:秦岭是水系和水系的重要分水岭。

其北侧地形是,南侧地形是。

2.阅读“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注意区别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①南北两侧一月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②南北两侧年降水量差异的原因?3.看图4-5,在中国地图上,把、和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经过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和4.看图4-5,图4-6。

思考: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②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是。

③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边界是哪些山脉?。

5.看图4-6并阅读“400毫米年降水量线”。

说说400毫米年降水量把我国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半壁的地理差异:第三步: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一)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1、_________________ 经过的地方。

湘教版地理八上秦岭淮河线word教案

湘教版地理八上秦岭淮河线word教案

第四章第一节《秦岭—淮河线》导学案年级:八科目:地理主备老师:严小勇课型:新授审批:【学习目标】一、了解秦岭—淮河线的位置及其地理特点。

二、了解秦岭—淮河线南北双侧的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人民生产、生活适应的不同。

3、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分界限的位置。

4、初步把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式。

【学习重点】了解秦岭—淮河先的地理意义【学习难点】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分界限的位置【学习方式】资料完整分析法【学习课时】1课时【学习进程】一、秦岭与淮河完成P75活动题。

一、阅读“秦岭”部份,回答:秦岭是()水系和()水系的重要分水岭。

其北侧地形是(),南侧地形是()。

二、阅读“淮河”部份,搜集相关资料,了解黄河夺淮入海是什么回事。

想一想,淮河什么缘故会成为“害河”,要紧缘故是什么?3、讨论:淮河的治理方法有哪些?二、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4. 猜一猜:我国某东西走向的山脉,山北以旱地为主,山南以水田为主。

山北人民多以面食为主,山南人民以大米为主食。

那这条山脉是()。

5. 完成教材77页活动题2. (可从寒潮的特点及其入侵方向分析)6. 阅读“秦岭—淮河线南北双侧的地理不同”,注意区别南北双侧的地理不同。

①南北双侧一月气温不同的要紧缘故是什么?②南北双侧年降水量不同的缘故?三、四大地理区域7. 看图4-5,在中国地图上,把()、()和()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限结合起来,并通过必然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和()8. 看图4-5,图4-6。

试探:①南方地域和北方地域的分界限是()。

②北方地域和西北地域的分界限是()。

③青藏地域和其他地域的边界是哪些山脉?9.看图4-6并阅读“400毫米年降水量线”。

说说400毫米年降水量把我国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半壁的地理不同:【学习小结】【课堂练习】1.下列各省中,全数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北的是()A.河北、山西B.湖南、湖北C.江西、福建D.四川、云南2.南方地域农作物一年能够两熟或三熟的要紧缘故是()A.红壤普遍散布B.劳动力比较充沛,有丰硕的耕耘体会C.水热条件好D.平原面积广大3.不属于秦岭-淮河的意义的是:()A.湿润地域和干旱地域的分界限B.亚热带与温带地域的分界限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址 D.北方和南方地域的分界限4.与秦岭-淮河线南北双侧没有明显不同的是()①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限②湿润地域与半湿润地域的分界限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④北方地域和南方地域的分界限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5.读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区域A BC D(2)A地域与B地域的分界限是(山脉)和 (河流),请将其名称别离标注在图中相应的位置。

八年级地理上册 秦岭—淮河线教案1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秦岭—淮河线教案1 湘教版

秦岭—淮河线教学设计示例●教学设计思路1.第一部分内容“秦岭与淮河”,是为学习第二部分“秦岭—淮河线”打基础的,教材安排以活动的形式出现,为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故多出示一些图片或视频2.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的关键在于了解该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引导学生完成教材上的阅读,还要出示一些反映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影像资料,加以对比,让学生较直观地感受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并归纳出差异表现的几个方面(气候、土壤、水文、地貌、经济生产、交通运输方式等),以便加深理解和记忆。

3.由显著的地理差异引出地理分区,进而学习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但学习时重点应放在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上。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秦岭—淮河线的位置及地理特征。

2.了解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产生活的习惯差异。

3.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分界线的位置。

(二)能力目标1.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2.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掌握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学习了淮河的地理特征之后,通过课后搜集整理资料,分析“淮河”变成“害河”的原因,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二)教学难点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深刻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方法指导阅读、展示录像、启发式提问法、讲述等●教学媒体(一)教具准备多媒体计算机(二)素材准备有关秦岭的录像资料、有关淮河的资料(学生搜集准备)●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第1课时(课堂导入)有这样一句古语:“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那位同学知道它的意思呢?(学生回答)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在我国南方和北方,橘的生长环境不同,所以结出的果实才会有“橘枳之别”;换句话说,就是我国南方和北方存在着地理差异。

这个“淮”,就是淮河,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秦岭—淮河线。

八年级地理上册 4.1《秦岭—淮河线》教案1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4.1《秦岭—淮河线》教案1 湘教版

第一节秦岭——淮河线1、教学对象:八年级;2、授课课题:秦岭—淮河线;3、课型:新课;4、课时安排:1课时;5、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①了解秦岭——淮河线的位置及地理概况;②掌握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③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搜集处理资料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课堂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开展各种形式活动,如:讨论、填表等,使学生在合作中自主地学习和探究秦岭——淮河线以及四大区域划分等方面的地理知识,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素质得到不同程度地提升。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中通过淮河成为害河的学习和联系金宝圩沟湖塘水资源的保护,使学生意识到淮河水质日趋恶化的趋势,树立防止当地金宝圩沟湖塘水资源污染的环境观。

6、教学重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7、教学难点: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显著差异。

8、教学准备:①书中相关的图表;②教师自制Powerpoint幻灯片、利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

9、教学过程:教师活设计意图教学步骤学生活动动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观看教师出示的flash及图片(详见投影)☆了解我国的区域差异及其原因。

☆学生回答:秦岭。

淮河导语:用当前网络流行一个flash——《猪都笑了》引入,这个flash说明了什么呢?各个省级行政区在地理历史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再展示图片说明:每当初夏时节,南方水稻油绿,华北田野已麦浪如金。

这体现了同样的物质在不同地区出现了不同的表现形式,这就是地区的差异性。

我国东西横跨5200多千米,南北纵跨5500余千米,包括了从沿海到内陆、从寒温带到热带的各种自然景观,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地理差异。

板书: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我国某东西走向的山脉,山北以旱地为主,山南以水田为主;山北树木冬季落叶,山南树木大多常绿;山北人们以面食为主,山南人们以大米为主食。

猜一猜,这是我国的哪一条山脉?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中的淮指的是我国的哪条河流?出示:“秦岭—淮河线示意图”。

湘教版地理八上《秦岭淮河线》word学案

湘教版地理八上《秦岭淮河线》word学案

湘教版地理八上《秦岭淮河线》word学案第一节秦岭—淮河线一、认定目标1.了解秦岭、淮河的走向和流向,以及它们通过的要紧省份,以及秦岭、淮河的差不多概况。

2.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3.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臧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畴。

二、自主学习1.阅读“秦岭”部分,“淮河”部分,回答:秦岭是水系和水系的重要分水岭。

其北侧地势是,南侧地势是。

2.阅读“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注意区别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①南北两侧一月气温差异的要紧缘故是什么?②南北两侧年降水量差异的缘故?3.看图4-5,在中国地图上,把、和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通过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和4.看图4-5,图4-6。

摸索: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②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是。

③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边界是哪脉?。

5.看图4-6并阅读“400毫米年降水量线”。

说说400毫米年降水量把我国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半壁的地理差异:三.共同探究1.收集相关资料,了解黄河夺淮入海是什么回事。

想一想,淮河什么缘故会成为“害河”,要紧缘故是什么?2.讨论:淮河的治理措施有哪些?3.下列词语显示了我国南北的差异,请你进行说明并说说其中的缘由。

A.南船北马(交通工具)B.南米北面(主食)D.南繁北齐(地点方言)E.南尖北平和南敞北封(传统民居)F.南涝北旱(气候灾难)四、归纳整理紧张又愉快的一节课终止了,你在本节课中有哪些收成?1.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它分别是哪些地理事物的分界线?2.我国分为哪四大地理区域?它们之间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五、拓展练习1.下列各省中,全部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北的是()A.河北、山西B.湖南、湖北C.江西、福建D.四川、云南2.南方地区农作物一年能够两熟或三熟的要紧缘故是()A.红壤广泛分布B.劳动力比较充足,有丰富的耕作体会C.水热条件好D.平原面积宽敞3.不属于秦岭-淮河的意义的是:()A.潮湿地区和洪涝地区的分界限B.亚热带与温带地区的分界限C.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点D.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4.与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没有明显差异的是()①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②潮湿地区与半潮湿地区的分界线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5.读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区域A B C D(2)A地区与B地区的分界线是(山脉)和(河流),请将其名称分别标注在图中相应的位置。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秦岭-淮河线教案与教学反思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秦岭-淮河线教案与教学反思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秦岭-淮河线教案
与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秦岭淮河线是我们学习中国地理特别是中国区域地里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本节课我们通过秦岭淮河线和其他两条重要分界线来划分四大地理区域,了解区域差异和区域内特点,本节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学情分析
学习者是延安市志丹县杏河中学八年级学生,本年级学生通过世界地理区域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区域相关知识,另外具备一定的空间感知能力,有较好的读图能力、析图能力,有初步的知识背景和知识构建的框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秦岭——淮河的位置及地理特征。

2.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3.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分界线的位置。

4.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搜集处理资料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中国的不同地区,孕育着丰富的民族文化,
培养学生对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义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难点:分析秦岭——淮河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显著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秦岭—淮河线》
教案与课后反思
《秦岭—淮河线》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
延安市宝塔高级中学李苗苗
一、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有着重要的地理意义,它划分了我国的南方和北方,是我国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秦岭淮河两侧地理景观有显著差异,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二、教材分析
教材开篇用通过读图活动让学生了解秦岭、淮河的位置,通过阅读材料介绍了秦岭、淮河的基本情况。

接着进入了本节课的重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教材通过表格的形式列举了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最后又简述了中国四大地理分区范围、界限等方面概况,这是中国区域地理的基础,也是承上启下的一部分内容。

三、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针对初中二年级学生。

经过一年的学习,初
二学生对地理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构建起了一定的地理思维。

特别是学习过学习过世界地理之后,已经对如何学习一个区域有了一定了解,掌握了学习方法。

从智力发展水平上来看,初二学生正在由以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过度的阶段,因此,在教学中除了直观生动外,还要注重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开发和挖掘。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能说出秦岭、淮河的位置。

2、通过比较,总结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居民生产生活习惯的差异。

3、通过阅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能说出中国自然地理四大分区及其界线。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读图回答问题,培养和提升从专题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自学中国四大地理分区,提升自学能力
3、通过归纳总结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培养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激发和提升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2、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及其界限
2、教学难点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六、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图文结合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讲述法等方法。

七、教学用具
多媒体,中国地图,有关秦岭、淮河的图片
八、课型:综合课
九、课时:1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