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凋刻的魅力

合集下载

非洲雕刻艺术的魅力

非洲雕刻艺术的魅力
、 , 。
( 一 ) 神秘玄妙的 内涵

逐 页 翻 动 画 集 可 以 发 现 人 物是 非洲 艺术家表

,
非 洲 艺术是一 种 既 不 属 于 东方 艺术 也 不 属 于 西 方 艺术 系 统 的 独 立 存 在 于 世界艺术 之 林 的艺术
, , 。
现 的 主 要对象

7 件作 品 中 人像 ( 包 在本 集所 收 5 3
, , ,
,
,
先神灵 的化 身 是有 神性 有 生 命力 的东西 当他们携 带 着 人 像雕 刻 和 面具 去参 加 庄严 肃 穆 的祭 祀仪式
时 是怀 着 一 种极 为虔诚的 心 情 的 可 以 说非洲艺术
, 。
,
,


本 书 之所 以 称 作精 品 集 是 因 为所 收入 的作 品
原 收 藏单位 都是英 法 美 瑞士等欧美 及 非 洲 各 国
史 论撷 英
卜 洲 雕刻 艺术 的魅 力
夏 展
1
最近 在市场 上 出 现 了一本介 绍 非 洲 雕刻艺术 的
画册
灵节 日的仪式 另 外 也 用 于 参 加舞蹈表 演 活 动 生
活 用 品 类 大都 是 坐 凳 枕 玩 具 酒 具 手杖 柄 之 类
、 、 、 、 ,

,

雕 艺术精 集 这是 天 津人 — 美术 出版社奉献给广大读者 的一本优 秀 出版物 这
型 特 征 鲜 明和 制 作 细 致而 显 现 出强 烈的感人力 量
, 。 、 、 。
等 在人物 的全身 乃 至 头 部镶 嵌 上 铁 钉 铁块 之类 还 有 一 类 称做 守护神 的作 品 则 施 以 羽 毛 兽 角
、 、 ,

非洲雕刻艺术——圣骨守护者雕像

非洲雕刻艺术——圣骨守护者雕像

非洲雕刻艺术——圣骨守护者雕像
在刚果共和国、加蓬、赤道几内亚和喀麦隆南部茂密的热带雨林中,持班图语系的很多民族,诸如芳(Fang)族、科塔(Kota)族、桑戈(Sango)族、特索戈(Tsogo)族等,普遍相信死者遗物的精神力量。

他们相信重要人物去世后,其头骨和某些骨骼仍保留着某种超自然力量,必须予以崇敬和保护。

“重要人物”包括世系的创始人,氏族或家族的首领,被认为具有突出能力或生育了许多健康子女的非凡女性等。

每个家庭都有一个篮子或者树皮盒子,里面盛放着祖先的遗骨,或者连带珠子、贝壳、硬币、以及其它具有神奇属性的药物和精神上充满活力的物品。

盒子上面显示的木雕头像或人物像,是用来防止里面的遗骨被妇女和未受过正式教育的儿童看到,守护遗骨免受邪恶力量的侵害。


骨盒及雕像由家族的族长保存,是家族祭坛的公共面孔,出于地区、文化、艺术家和创作时期的不同而形式各异。

从某些层面来说,它们的功能更为复杂,因为在祭祀和公共仪式表演中,圣骨盒雕像也是充当祖先能力和权力的有效代理人。

人们通过对它们的祭祀和祈祷,来寻求祖先对家族和社区的帮助和保护。

但守护像一旦与圣骨盒分离,就会失去其神圣的价值,可能会被销毁。

圣骨盒守护像虽然形式多样,但并非代表某个人或神的具体肖像,而是一个理想化的形象,体现了冷静、活力和平衡对立的能力。

它反映了人们对祖先的记忆的持续性存在,以及生命和死亡相互循环的宗教观念。

而人们也通过这种对祖先的追忆方式,来不断地增强新一代家族的集体凝聚力。

另据专家研究,圣骨盒最早的守护像是头颅。

到了20世纪初,才出现了半身像和完整的雕像。

部分图片资料采集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非洲雕刻艺术——女性的力量

非洲雕刻艺术——女性的力量

非洲雕刻艺术——女性的力量在非洲的某些民族,女性不仅仅是作为母亲的角色,而且在社会权利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乃至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这种作用也反映在非洲雕刻艺术中,成为彰显女性力量的一种视觉体现。

垂饰象牙面具埃多族伦敦大英博物馆藏这件面具是贝宁国王奥巴(Oba)在重要仪式上佩戴的。

据说此面具形象代表贝宁王国16世纪的统治者奥巴·埃西吉(Oba Esigie)的母亲伊蒂亚(Idia)。

伊蒂亚具有非凡的能力,帮助埃西吉取得了很多胜利。

为了致敬母亲,埃西吉授予母亲“太后”的名号,使其享有相当于男性首席大臣的权利,并制作了一系列母后形象的雕像。

面具的顶部装饰着葡萄牙人的头像,象征着贝宁与欧洲人的联盟和控制。

王后与国王雕像约鲁巴族芝加哥艺术学院收藏在约鲁巴人那里,王后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这是伊塞(Ise)的奥洛维(Olowe )为伊克勒宫殿雕刻的四根柱子之一。

坐在前面的国王雕像,身材矮小,暗示着对他人的依赖。

而其背后的长妻,形象高大,头饰奢华,双手扶持着国王的宝座,彰显出她作为丈夫利益保护者的优越地位。

在加冕仪式中,王后有权将王冠戴到国王的头上,而且还负责监管国库、王室勋章和后宫,参与重大的政治事务等。

女性人物面具约鲁巴族谢燕申捐赠国家博物馆收藏这类面具是在被称为“盖莱德”(Gelede)的面具舞蹈仪式上,由男性佩戴表演。

仪式是在每年的三到五月,一个新的农季开始的时候。

表演者用约鲁巴语演唱本民族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

面具的上面部分雕刻有活泼的人物和动物形象,有的甚至会雕刻汽车、摩托车、冰箱、飞机等现代化产品;下面部分是一个沉着冷静而充满力量的施彩女性面孔。

二者之间形成一个鲜明的观感对比。

这样的面具舞蹈,主要是为了向“母亲”致敬和安抚“母亲”的情绪,以促进雨水丰沛和田地丰产,避免“母亲”力量带来的破坏性行为。

女子顶饰面具莫西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收藏在整个西非的热带草原地区,纪念葬礼以音乐、舞蹈和面具的表演来纪念已故的长者。

非洲木雕艺术语言探析

非洲木雕艺术语言探析

非洲木雕艺术语言探析在传统的认识中,提到非洲,更多人会把它与炎热、贫穷、黑人、舞蹈、宗教联系在一起。

它于我们而言既是一片遥远的大陆,又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当你走近非洲木雕,你将会对非洲产生全面而深刻的认识,“非洲木雕背后还蕴含着丰厚的文化信息,体现了非洲人民古老的宗教传统和信仰,是人们生活的真实反映。

”[1]非洲木雕用它木质材料、自然的色彩、独特造型等为语言,向我们展现一种独特的艺术。

一、非洲木雕材质语言非洲拥有丰富木材资源,它为非洲木雕艺术创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

非洲木材质地坚硬,纹理细腻,显示出木材独特美感,这些美感给了非洲雕刻家们以灵感,进而用灵感将坚硬木料化作一件件精美的雕像,向人们传达着木雕艺术与非洲文化特色。

1、非洲木雕传达的原始性图一骑士与母亲雕像柱尼日利亚约鲁巴族非洲木雕材质丰富,乌木、红木、铁木,樟木、楠木、黄杨、梨木、柏木、桑树根等都是非洲木雕常用的材料,透过这些木质材质我们似乎发现它们都传达着一个共同的信息:无上的神力。

它好像华夏文化里的桃木,在中国民间,人们喜欢用桃木雕刻成桃符祈愿,祛除一切邪魔。

在非洲这种特定的地域里,木雕材质更能体现出一种原始性,它直接来自自然,就如同非洲那片神奇的土地一样,单纯、自然、质朴、狂野,如飓风一样扑面而来,强烈而直接,具有与生俱来的原始自然神力,可以消除人世间一些邪恶(图一)。

木质材质传达着人们的希望、信仰、恐惧等,这也造就了非洲艺术的独特之处,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神灵的和谐,这也是非洲之所以保留着世界上最多原始部落的原因之一。

2、非洲木雕传达对生命的膜拜图二圣物守护神尼日利亚伊咖拉族透视非洲原始部落文化,我们似乎能够发现在原始部落文化里存在一个万能的神,它操控着一切生命的轮回运转。

它蕴含在雕塑里,通过祭祀仪式呈现出来,人们能从雕塑里获得神灵的庇护。

这使他们对死亡有了独到理解,死不是生命的终止,是生命轮回的另类形式。

人是永生的,雕塑便是人们存在的形式之一(图二)。

非洲雕塑

非洲雕塑

非洲木雕 的特征
非洲的雕刻并不刻意追 求形象的逼真而是用整 体写意的手法,脸上的 两只眼睛无非是随意戳 上的小洞,嘴似不经意 拉出的一条开口,鼻子 则概括成简略的几何形 ,身上的造型只取其势 去其形,头饰与耳朵的 夸张似乎是人神之间的 一种意境。
12
4
非洲木雕对现代艺术的启迪
非洲木雕对现代艺术的启迪
野兽派画家马蒂斯曾说过:“当手段变得如此精致而它们的表现力变得如此贫乏的时候, 我们就必须返回到人类语言的基本原则上去。”而非洲雕刻的出现,这种被一些人认为是人类 原发的、最原始的、最为朴素的艺术,则给人很大的启示。
铺平底色
塑造人物脸型及五官 制作头饰 颈部以下制作
>
非洲雕塑艺术风格
>
4
非洲雕塑对现代艺术的启迪
>
1
非洲木雕种类
非洲雕塑种类
(一)神像。一般用于供奉,常常是非洲人民的偶像,代表着神奇力量, 能够带来福祉,也有能够主宰大自然的力量。他们有的会被雕刻成人的样 子,也有的被雕刻成很夸张很怪异的样子,有的甚至变成了几种几何形状 的集合体,人物器官直接用线和面来表示。 (二)面具。在氏族制度下,戴面具是为了表明一种身份,也是体现统治 阶级的一种权威。 (三)生活用具。主要是在集市上出现的手工业产品,碗、勺、杯盘等, 造型朴素,图案粗犷。 (四)人物雕刻。
7
3
非洲雕塑的艺术风格
非洲雕塑的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风格
(一)原生性。
所有的非洲木雕或面具都呈现出一种纯朴、天然的原生状态。带有原始的白然主义风格或抽象意味的雕塑都与原 始民族的图腾崇拜和神灵至上有密切关系, 它表现出的是一种原生的本能、野性的冲动, 土著的非洲人想通过这些木 质器物祈求得到神灵的保佑、终身的幸福, 于是所有的原生雕塑都赋有丰厚的内涵。

五年级美术上册《非洲雕刻艺术》优秀教学案例

五年级美术上册《非洲雕刻艺术》优秀教学案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一段非洲鼓点音乐作为课堂导入,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非洲的独特韵味,引发他们对非洲文化的兴趣。
2.展示一组非洲雕刻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觉得这些作品有什么特别之处?”、“它们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等,激发学生的思考。
3.通过简要介绍非洲雕刻艺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为学生揭开新课的序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件非洲雕刻作品,要求他们从造型、寓意、创作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2.鼓励小组成员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共同探讨非洲雕刻艺术的魅力。
3.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全班分享,教师对学生的发现和观点给予肯定和指导。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非洲雕刻艺术的特点、创作方法和寓意。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非洲雕刻艺术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掌握非洲雕刻的基本造型和表现手法。
2.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对非洲雕刻艺术作品进行鉴赏和评价,提高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尝试创作具有非洲雕刻风格的美术作品,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二)过程与方法
2.强调非洲雕刻艺术对人类文化的贡献,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尊重、欣赏和学习不同文化的艺术。
3.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非洲雕刻艺术的表现手法,创作一幅具有非洲特色的美术作品。
2.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如作品尺寸、材料选择、创作时间等,确保作业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互动性的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非洲雕刻艺术的魅力。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不仅能够了解到非洲雕刻艺术的基本知识,还能在实际操作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激发无限的创造潜能。

浅谈非洲雕刻艺术对现代艺术家的影响

浅谈非洲雕刻艺术对现代艺术家的影响
浅谈 非洲 雕 刻 艺术 对 现 代 艺 术 家 的影 响
李 娜
( 南工程 学 院 河
中图 分 类 号 :3 99 J 0 .
河南・ 州 郑
419 ) 5 1 1
文 章 编 号 :6 2 7 9 ( 0 1 1 一 5 — 2 1 7 — 8 4 2 1 )O 1 7 0
文 献标 识码 : A
tc nq eb t o c fd tip o esn . u t e a s fti eh iu ,u tl k o eal rc sig J s b c u eo s n a h
a s i o t r s ci n O mo e ri a ay i,t ik n t w t u e t t ,S d r a s n lss h n i g r i h i r o n t t a d r f r n e t e r tl n o n tt n n ee e c t i sy ea d c n o ai . oh o Ke r s A r a c l t r r; r t e a ; d r rபைடு நூலகம்t y wo d fi n s u p u e a p mi v r mo e a ss c t i i t n t Au h rS d r  ̄ to ’ a d e He a I si t o g n e n ,51 9 , n n n t u e f En i e r g4 1 1 t i
抑 和 痛苦 。 9 纪 末 的欧 洲 新 艺 术 运 动 中 , 代 艺 术 家 开始 1世 现
原 始 意 味 的非 洲雕 刻 艺 术 。非 洲 雕 刻 艺 术 那 种 有 着 奔 放 飞 跃 的 神 秘 意 味 . 现 代 艺术 家 惊 喜 不 已。 这 些 艺 术 往 往 与 让 巫 术 文 化 有 关 , 其 影 响 下 , 始 艺 术 具 有 象 征 、 喻 的意 在 原 隐 味 . 时在 造 型 手 法 上 大 胆 粗 犷 , 不 缺 乏 细 节 处 理 。 正 是 同 但 这 种 无 拘 束 的 艺术 让 现 代 艺术 家分 析 、 思考 、 鉴 它 们 的风 借 格 和 内涵 。

非洲木雕文字文案

非洲木雕文字文案

非洲木雕文字文案
1.门板——非洲雕刻中的独特风景
世上没有哪一个民族的门板雕刻得如此耐人寻味。

不同形象和寓意的人物、动物、纹饰大小错落、有条不紊地并置在一起,构图饱满而充满张力,雕刻手法简练而朴拙,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颇具韵味的审美感受。

2.椅凳——以雕刻象征权力与地位
非洲的椅子和凳子造型十分奇特,椅子(凳子)脚是动物或人的造型,形制十分简洁,根据主人身份的不同,雕刻有不同的纹样,越是繁复,说明主人地位越高,体现出使用者的威严。

3.器物——扎根于生活的雕刻艺术
对待生活用品,雕刻家因材施艺,将器物的装饰性、实用性与宗教性进行了巧妙的结合,体现出艺术和生活的双重情趣。

同时,非洲人使用生活用品的过程,也是强调社会规则、表现部族精神和抒发内心情感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选择合适的树干或者树枝,把它砍下去掉树皮,然后拿到一个隐蔽的场所,远离人们去进行一种单独同神灵接触的创作。

木材尚未干燥,便开始用刀、斧削,大概是为了保全其灵魂。

这样加工的木雕会产生裂痕,因此需要涂上橄榄油,有的还要抹上动物血,或者用烟火熏烤,使木雕表面漆黑光滑,产生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

有的木雕还要镶嵌贝壳、羽毛、动物牙齿和兽皮,或者涂绘一些颜色。

非洲雕刻家在进行创作时,没有任何的模型或者草图,全凭他们对于传统样式的体验。

我们很惊讶地发现在各个主要文明的文化当中面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如前哥伦比亚文化中的面具、古希腊文明中的被发掘出来的阿伽门农黄金面具、古埃及文明当中法老的面具以及中国四川广汉三星堆的神人面具,这些面具与宗教和仪式密切相关。

在非洲大陆存在着三种宗教:即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传统的宗教。

其中与非洲面具密切相关的当属非洲的当地宗教,这种宗教信奉“万物有灵”的观念,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小神的数目不一而足,如约鲁巴族就有400多个小神。

这些小神在非洲人的意识当中占有重要位置。

人们把各种各样、寓意不同的神灵形象雕刻出来,放置在各种仪式和场所当中,雕刻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器物之上,希望能够得到超自然神灵的无所不在的庇护。

在南部非洲,素有“祖先崇拜”和“古典地区”之称,“祖先崇拜”的观念在这一地区十分盛行。

非洲传统宗教认为:人的身体来自于母亲,而精神来自于父亲,灵魂则来自于神灵;祖先死后便进入到另外一个神灵世界,在那里依然生活,并赐给子孙福祉或灾祸。

只有经常献祭,祀拜,才能使得祖先心满意足,开恩赐福,保佑后代。

不难看出,在非洲人心目当中,已故祖先正是“小神”的化身。

所以非洲雕刻多以人像为主。

非洲面具艺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地处中非的加蓬的“芳族”的面具艺术独树一帜,魅力十足,这种面具采用夸张的雕塑手法,小眼睛、拉长的鼻子、丰富的表情是这个地区面具艺术的重要特征。

这种面具在部族的生活当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参加几乎所有具有重大意义的仪式,比如祈雨仪式、播种仪式、收割仪式、狩猎仪式、启蒙仪式、成年仪式、巫医仪式、殡葬仪式,尤其是祭祀祖先神灵的节日仪式等等,都需要佩戴面具。

仪式盛典的参加者头戴面具,击鼓奏乐,载歌载舞,结队游行,在强烈激越与节奏鲜明的舞蹈中,最本能地、最直观地倾泻他们的情感,表达他们的信念。

对于非洲人而言,舞蹈是最为重要的艺术形式。

男男女女头戴面具,穿着与面具相配的服装,狂歌热舞,达到一种癫狂的状态。

从材质上说,非洲面具的材料既有乌木、红木等硬质木材,也有黄木、纯白木等质地稍微松软的木材。

多数是用纯木制作,也有镶嵌上象牙或涂抹上油彩的情况。

我们看到“芳族”的面具上有些还有一些刻画线,有的添上头发的颜色与胡子与髭须,甚至有些面具使用真人的头发来进行装饰。

“芳族”的面具仅仅是非洲面具艺术的一种类别,其实这种面具艺术的风格是多种多样的,拿科特迪瓦来说,科特迪瓦有60多个部族,据说每个部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面具。

他们制作面具主要是在跳舞时佩戴。

每当重大节日或婚嫁、婴儿命名等喜庆活动,亲友或者四邻不分男女老幼,都要戴上自己心爱的面具载歌载舞。

如果你刚从巴黎的卢浮宫和奥塞博物馆当中出来,在欣赏了欧洲绘画名家的绘画作品之后,看到了非洲的黑色木雕,眼前会为之一亮。

当年的毕加索在创作《亚威农的少女》这幅作品时就是因为观看了非洲大洋洲的雕塑之后受到了启发,很多其他的艺术家如莫迪格里阿尼、乔治 勃拉克等艺术家都十分欣赏非洲雕刻艺术。

甚至超现实主义的宣传与组织者安德烈 布雷东热衷于收藏非洲、大洋洲的雕塑艺术,尤其是面具,作为诗人,同时也是未来主义鼓吹者的马利奈蒂也是非洲艺术的狂热追随者,可以说现代艺术与非洲黑人艺术深具渊源。

如今巴黎的非洲艺术品市场的货品依然洋洋大观,有一条街专门经营非洲木雕,大大小小雕刻、面具、饰物摆满了店铺的柜台。

“芳族”的面具艺术的魅力也许只有在现场观看舞者们手持面具载歌载舞之后,我们对其感受力会加深一层。

面具与服装掩盖着人的身躯,甚至掩盖着人的手和角,在鼓声、号角声以及响铃的伴奏下,在缓慢的行进以及令人眩晕的舞蹈当中,给观者造成极为强烈的印象。

面具是热带非洲最负盛名的艺术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