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速算法之分数性质的应用

合集下载

公务员行测速算技巧与应用

公务员行测速算技巧与应用

公务员行测速算技巧与应用公务员考试中的行测部分对于考生来说是一道难题。

行测中的速算部分尤为关键,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应试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些行测速算的技巧与应用,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公务员行测。

一、整数四则运算的简化计算在公务员行测中,经常会出现大数的四则运算,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化的计算方法来提高计算速度。

首先,对于乘法和除法,我们可以将较大的数化简为较小的数进行计算。

例如,计算37 × 56时,我们可以将37拆解为30 + 7,然后再计算(30 × 56) + (7 × 56)。

对于除法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将较大的数化简为较小的数进行计算。

其次,对于加法和减法,我们可以通过近似计算来快速得到结果。

例如,计算682 + 183时,我们可以近似地将183取整为200,然后再计算(682 + 200) - 17。

同理,在减法中也可以使用近似计算的方法。

例如,计算843 - 245时,我们可以近似地将245取整为200,然后再计算(843 - 200) + 45。

二、百分数的快速计算在公务员行测中,经常涉及到百分数的计算,掌握快速计算的技巧可以帮助考生节省宝贵的时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百分数计算技巧:1. 百分数转换为小数:将百分数后面的百分号去掉,再除以100,即可得到对应的小数。

例如,20%可以转换为0.2。

2. 小数转换为百分数:将小数乘以100,并在末尾加上百分号,即可得到对应的百分数。

例如,0.35可以转换为35%。

3. 两个百分数的相互转换:若要将一个百分数转换为另一个百分数,可以先将其转换为小数,再转换为目标百分数。

例如,要将50%转换为75%,可以先将50%转换为0.5,再将0.5转换为75%。

三、比例的快速计算比例在公务员行测中经常出现,掌握比例的快速计算方法可以提高考生的解题速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比例计算技巧:1. 单位分数法:若要求A∶B的比例,可以将A和B看作单位分数的倍数,然后简化分数。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三、不带百分号(%)的除法运算——首数法
公务员考试的选项设置,虽精度差别不小,但量级基本相同。所以我们在计算时无需过多考 虑小数点、百分号等对数量级有影响的因素,只需考虑相关数字的前几位,用他们来估算结果的 前几位数字即可。具体方法为: (1)如果选项首位不同,取前两位,第三位需要四舍五入: (2)如果选项首位相同,第二位不同,取前三位,第四位四舍五入; (3)如果选项首两位或者三位相同,不截位,精确计算。 常见形式
3 37.5% 8
5 62.5% 8
1 11.1% 9
5 55.6% 9
8 88.9% 9
1 9.1% 11
1 8.3% 12
1 7.7% 13
1 7.1% 14
1 6.7% 15
注 : 运 用
1 1 m% n% , 上 表 的 数 字 可 以 反 过 来 运 用 , 例 如 n m
【答案】C。根据基期量公式:基期量=现期量/(1+增长率) ,代入材料中数据,银行间债券 市场发行债券 3927.9+5780.5≈9709,减少率 4.7% <5%,利用化除为乘公式,则 2013 年 1—2 月 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债券约为: 9709/ (1-4.7%)≈ 9709+9709× 4.7%≈ 9709+470=10179。因 此,选择 C 选项。
【答案】B。2012 年某市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为 51.52 万人,占应参保人数的比重为 90.90%, 所 以 2012 年 该 市 应 参 加 生 育 保 险 的 人 数 为
51.52 ,首位商 5,排除 C、D 选项。由于 90.9%
51.52 51.52 51.52 ,因此,选择 B 选项。 90.9% 100%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数学运算题解法大搜罗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数学运算题解法大搜罗

行测答题技巧:数学运算题解法大搜罗行测答题技巧: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脚步已经越来越临近,准备参加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们,你们准备好了吗?你们对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了解又有多少?就内容层面来说,国家公务员考试经过长期的沉淀,所形成的潜在规律,你又是否知晓?由于数学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是一块“心病”,尤其对于文科类考生来说,高考后很少接触数学了,更是觉得头疼。

下面我们就一块来剖析一下数学运算部分的做题规律。

对于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我们大家都知道题型是多样的,对我们的考查也是比较全面的。

但是通过对近五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数学运算部分的深入研究,发现有那么几种题型几乎是每年必考的,成为了“国家公务员考试专业户”。

如果我们把这些必考题型搞透彻、弄明白,有针对性的练习,逐一击破,那么对于行测取得高分是事半功倍的。

(1)极值问题极值问题在2009-2013年这五年考了五次,共计8道题目,每年必考的题型。

考查形式为和定求最值、抽屉问题(最不利原则)。

例1.某单位2011年招聘了65名毕业生,拟分配到该单位的7个不同部门。

假设行政部门分得的毕业生人数比其他部门都多,问行政部门分得的毕业生人数至少为多少名?【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61】A.10B.11C.12D.13【答案】:B【解析】:法一:根据和一定求最值。

要使分得毕业生人数最多的行政部门人数最少,则其余部门人数尽可能多,但又不能多于行政部门人数(设为x人),即各部门人数尽量接近(可以相等),其余部门最多为x-1,所以根据和一定,x+(x-1)*6=65,解得x=10.1,因为所求为人数最多的部门的最值,所以x取11,选择B。

法二:求最小值,就从最小的选项开始代入。

从人数最少的选项开始验证,当行政部门有10人时,其余各部门共有65-10=55人,平均每部门人数超过9人,即至少有1个部门人数超过9人,与行政部人数最多的题干条件不符。

若行政部有11人,其余部门总人数为54人,每个部门可以是9人,满足题意。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五大常用计算法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五大常用计算法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五大常用计算法从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部分题目的特点来看,数据的计算量不大,利用常见的技巧化简之后即可估算出答案的范围,从而排除错误选项。

将按照考生在考试中的应用频率进行排序,分两次介绍八种常用计算技巧。

希望考生准确把握技巧的精髓,从而能够快速解题。

一、尾数法尾数法主要指通过运算结果的末位数字来确定选项,因此若选项中末尾一位或者几位各不相同,可以通过尾数法判断答案。

在资料分析中常用于和、差的计算,偶尔用于乘积的计算。

尾数可以指结果的最末一位或者几位数字。

1.加法中的尾数法两个数相加,和的尾数是由一个加数的尾数加上另一个加数的尾数得到的。

示例:2452+613=3065,和的尾数5是由一个加数的尾数2再加上另一个加数的尾数3得到的。

2.减法中的尾数法两个数相减,差的尾数是由被减数的尾数减去减数的尾数得到的,当不够减时,要先借位,再相减。

示例:2452-613=1839,差的尾数9是由被减数的尾数2借位后再减去减数的尾数3得到的。

3.乘法中的尾数法两个整数相乘,如果积的所有有效数字都保留,那么积的尾数是由一个乘数的尾数乘以另一个乘数的尾数得到的。

示例:2452×613=1503076,积的尾数6是由一个乘数的尾数2乘以另一个乘数的尾数3得到的。

二、首数法首数法与尾数法类似,是通过运算结果的首位数字或前两、三位数字来确定选项的一种方法。

除适用于选项中首位数字或前几位数字各不相同的情况外,还可用于分数的大小比较,如各分数的分子、分母位数相同,可根据化为小数时的首数大小找出最大和最小的分数。

首数法一般运用于加、减、除法中,在除法运算中最常用。

1.加法中的首数法两个数相加,如果两个数的位数相同,和的首数是由一个加数的首数加上另一个加数的首数得到的,但还要考虑首位后面的数相加后是否能进位;两个数的位数不同时,和的首数与较大的加数一致或者为较大的加数的首数加1。

示例:3288+2216,百位没有进位,和的首数为3+2=5,首数为5;3888+2716,百位有进位,和的首数为3+1+2=6,首数为6。

2014年事业单位行测备考资料分析之速算技巧(一)

2014年事业单位行测备考资料分析之速算技巧(一)

华图网校: 2014年事业单位行测备考资料分析之速算技巧(一)速算技巧一:估算法“估算法”毫无疑问是资料分析题当中的速算第一法。

所谓估算,是在精度要求并不太高的情况下,进行粗略估值的速算方式,一般在选项相差较大,或者在被比较数据相差较大的情况下使用。

估算的方式多样,需要各位考生在实战中多加训练与掌握。

进行估算的前提是选项或者待比较的数字相差必须比较大,并且这个差别的大小决定了"估算"时候的精度要求。

速算技巧二:直除法“直除法”是指在比较或者计算较复杂分数时,通过“直接相除”的方式得到商的首位(首一位或首两位),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速算方式。

“直除法”在资料分析的速算当中有非常广泛的用途,并且由于其“方式简单”而具有“极易操作”性。

“直除法”从题型上一般包括两种形式:一、比较多个分数时,在量级相当的情况下,首位最大/小的数为最大/小数;二、计算一个分数时,在选项首位不同的情况下,通过计算首位便可选出正确答案。

“直除法”从难度深浅上来讲一般分为三种梯度:一、简单直接能看出商的首位;二、通过动手计算能看出商的首位;三、某些比较复杂的分数,需要计算分数的“倒数”的首位来判定答案。

【例1】32409/4103、32895/4701、23955/3413、12894/1831中最小的数是( )。

32409/4103、23955/3413、12894/1831都比7大,而32895/4701比7小,因此四个数当中最小的数是32895/4701。

【例2】6874.32/760.31、3052.18/341.02、4013.98/447.13、2304.83/259.74中最大的数是( )。

在本节及以后的计算当中由于涉及到大量的估算,因此我们用a+表示一个比a大的数,用a-表示一个比a小的数。

只有6874.32/760.31比9大,所以四个数当中最大的数是6874.32/760.31。

【例3】5794.1/27591.43、3482.2/15130.87、4988.7/20788.33、6881.3/26458.46中最大的数是( )。

速算法之分数性质的应用

速算法之分数性质的应用

石家庄:/邯郸站:/保定站:/沧州站:/唐山站:/秦皇岛:/速算法之分数性质的应用速算法之分数性质的应用性质:当c/d=a/b时,c/d=(a+c)/(b+d)=a/b;当c/d>a/b时,c/d>(a+c)/(b+d)>a/b;当c/d<a/b时,c/d<(a+c)/(b+d)<a/b;(a、b、c、d均是正数)证明:就是要比较c/d、(a+c)/(b+d)和a/b的大小关系。

先比较(a+c)/(b+d)和a/b的大小关系。

(a+c)/(b+d)-a/b=(a+c)b/【b(b+d)】-a(b+d)/【b(b+d)】=(ab+bc-ab-ad)/【b(b+d)】=(bc-ad)/【b(b+d)】则需要比较bc和ad的大小关系。

当bc-ad=0时,即bc=ad,等式两边分别处以bd,得到c/d=a/b,此时,(bc-ad)/【b(b+d)】=0,(a+c)/(b+d)=a/b;当bc-ad>0时,即bc>ad,等式两边分别处以bd,得到c/d>a/b,此时,(bc-ad)/b(b+d)>0,(a+c)/(b+d)>a/b;当bc-ad<0时,即bc<ad,等式两边分别处以bd,得到c/d<a/b,此时,(bc-ad)/b(b+d)<0,(a+c)/(b+d)<a/b。

即(a+c)/(b+d)与a/b的关系,和c/d与a/b一致;反过来说,也是成立的。

再比较c/d和(a+c)/(b+d)的大小关系。

同理,可以得到:当c/d=a/b时,c/d=(a+c)/(b+d);当c/d>a/b时,c/d>(a+c)/(b+d);当c/d<a/b时,c/d<(a+c)/(b+d)。

综合以上叙述,最终得到:当c/d=a/b时,c/d=(a+c)/(b+d)=a/b;当c/d>a/b时,c/d>(a+c)/(b+d)>a/b;当c/d<a/b时,c/d<(a+c)/(b+d)<a/b;当然,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我们假定了条件a、b、c、d均是正数,如果这个条件不成石家庄:/邯郸站:/保定站:/沧州站:/唐山站:/秦皇岛:/立,则结论必然也会发生变化。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暑期炫酷备考资料分析:计算题速算方法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暑期炫酷备考资料分析:计算题速算方法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暑期炫酷备考资料分析:计算题速算方法行测试卷中,资料分析的题目多以计算为主,因此计算题是资料分析的必考题型之一,这些题目中有的列式难度偏大,有的计算难度偏大,数据关系比较复杂,难以把握,对考生分析资料、提炼有效数据的能力要求比较高,而且在计算过程中涉及多个数据间的计算,可能导致计算结果和正确选项之间有偏差。

专家接下来将分类介绍几种常见的计算题。

求增长的计算题在资料分析中是最常见的,其中的增长包含同比增长量、环比增长量、同比增长率、环比增长率、年均增长率等,提问方式却各不相同。

求增长的计算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与上年同期相比,XX约增长了多少”、“XX同比增长了百分之多少”、“上年同期XX的量是多少”、“上个月XX的量是多少”等等。

求增长量的问题,在国考和地方考试中出现频率均较高。

在各类考试中常给出“本期量和增长率”求增长量。

2010年1-6月,全国电信业务收入总量累计完成1486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4%;电信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34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

其中,移动通信收入累计完成297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2%,比重提升到68.55%,增加了3.24%;固定通信收入累计完成1366.5亿元,比重下降到31.45%。

2010年1-6月我国电信业务收入总量比上年同期增长()。

A.2476.7亿元B.2619.6亿元C.2972.0亿元D.3180.2亿元求增长率的问题很多,但是一般都是已知“本期量和增长量”或者“本期量和上年同期量”来计算,2011年国考中出现了这样的一种新的考查形式即求跨年的增长率,下例中求跨年的增长率无需利用本期量和上期量,只需已知两期的增长率即可。

2010年上半年,全国原油产量为9848万吨,同比增长5.3%,上年同期为下降1%。

进口原油11797万吨(海关统计),增长30.2%。

原油加工量20586万吨,增长17.9%,增速同比加快16.4个百分点。

公务员行测中的速算技巧与方法

公务员行测中的速算技巧与方法

公务员行测中的速算技巧与方法公务员行测是选拔和评价人才的一种常见方式,其中的速算部分是考察应试者计算能力和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公务员行测中,有效的速算技巧和方法可以帮助考生提高答题效率,有效地解决各类速算问题。

本文将就公务员行测中的速算技巧与方法进行探讨,以帮助考生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四则混合运算四则混合运算是公务员行测中常见的题型之一,也是最基础的速算题型之一。

在处理四则混合运算题目时,考生可以运用以下技巧:1. 计算顺序: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则进行计算,避免因计算顺序的不当而导致错误答案。

2. 分步计算:将较长的运算式分步计算,可以减少计算过程中的失误。

3. 近似计算:当数字较大时,可以适当进行近似计算,减少繁琐的计算步骤。

二、倍数关系倍数关系是公务员行测中常见的题型之一,考生可以通过掌握倍数关系来解决相关问题。

对于倍数关系的题目,可以运用以下技巧:1. 确定倍数:首先确定题目中给出的倍数关系,例如A是B的3倍。

2. 推导应用:通过已知倍数关系,推导出其他倍数关系,并将其应用于解决题目中的问题。

3. 利用特殊倍数:对于一些常见的特殊倍数关系,如平方数、立方数等,可以运用它们的特殊性质来快速计算。

三、比例关系比例关系是公务员行测中常见的题型之一,考生可以通过掌握比例关系来解决相关问题。

在处理比例关系题目时,可以运用以下技巧:1. 比值法:将比例中的两个数值以比值的方式表示,通过比值的乘除法来解决问题。

2. 设计变量:对于比例关系中的未知项,可以通过设定一个变量来解决问题,将复杂的比例转化为简单的方程。

3. 对比法:通过比较不同比例关系的大小、变化趋势等特点,来解决题目中的问题。

四、百分数问题百分数问题是公务员行测中常见的题型之一,考生可以通过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来解决相关问题。

在处理百分数问题时,可以运用以下技巧:1. 百分数转换:将百分数转换为小数或分数进行计算,可以简化计算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特殊数学运算
行测答题技巧:
二类特殊的数学运算问题
植树问题
核心知识点:在植树问题中往往会出现三要素,1、总路线长,2、间距(棵距)长,3、棵数,只要理清了这3着之间的关系,这类问题就易解了。

1、在一条直线上:(总路线长/间距)+1=棵数(楼层的时候也一样)
2、在一个正方形上:间距×(棵数/4)=总路线长(讲推导过程)
某工地从一条直道的一端到另一端每隔3米打一个木桩,一共打了49个木桩,现在要改成4米打一个木桩,那么可以不拔出的木桩共有多少个?()
A.8
B.9
C.11
D.13
解析:不拔出来的木桩,必须能被3和4整除。

即从第一根开始每隔3×4=12米有一根不拔,这样我们求出总长(49-1)×3=144米,故应有144÷12+1=13根木桩不用拔出。

有一幢高楼,每上一层需2分钟,每下一层需1分30秒,某人于12点20分开始不停的从底层往上走,到了最高层后立即往下去(中途没有停留),13点零2分返回底层,则这幢楼一共有多少层?()
A.13
B.12
C.14
D.15
解析:此人一共用了42分钟,上一层下一层共用2+1.5=3.5分钟,则这幢楼一共有
42÷3.5+1=13层,解释为什么加1。

为了把2008年北京奥运会办成绿色奥运,全国各地都在加强环保,植树造林,某单位计划在通往两个比赛场馆的两条路的(不相交)两旁载上树,现运回一批树苗,乙知一条路的长度是另一条路长度的两倍还多6000米,若每隔4米栽上一棵,则少2754棵;若每隔5米栽上一棵,则多396棵,则共有树苗?
解析:设两条路共有树苗棵,可以列方程(+2754-4)×4=(-396-4)×5(2条路共4排,及4条直线,故减4)。

=13000。

正方形操场四周栽了一圈树,每两棵数相隔5米。

甲乙从一个角上同时出发,向不同的方向走去,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乙在拐了一个弯之后的第5棵树与甲相遇。

操场四周栽了多少棵树?
解析:乙拐了一个角到了第5棵树走了5×5=25米,由甲速度是乙的2倍,相应的甲走的路程是乙的2倍,乙走了1边25米,那么甲应走2边50米,即一边长为75米,则每边棵数75/5+1=16棵,总棵数16×4-4=60。

水池的四周栽了一些树,小贾和小范一前一后朝同一个方向走,他们都边走边数树的棵数,小贾数的第21棵在小范那里是第6棵;小贾数的第8棵在小范那里是第95棵。

则水池四周栽了多少棵树?()
A.142
B.137
C.102
D.100
解析:由于小贾数的第21棵在小范那是第6棵,所以小贾应该在前面,并与小范相距15棵数的距离。

又因小贾数的第8棵数在小范那是第95棵,所以第95棵前面还有15-8=7棵树,故水池四周应有95+7=102棵树。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惠新西街学习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