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牡丹的栽培

合集下载

牡丹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

牡丹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

牡丹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牡丹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芍药科,芍药属植物,是重要的观赏植物,原产于中国西部秦岭和大巴山一带山区,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

牡丹根皮入药,名曰“丹皮”。

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有关文化和绘画作品很丰富。

牡丹素有“国色天香”、“富贵之花”、“花中之王”的美称。

原产于中国西部秦岭和大巴山一带山区,汉中是中国最早人工栽培牡丹的地方,为落叶亚灌木。

喜凉恶白色的牡丹花热,宜燥惧湿,可耐-30℃的低温,在年平均相对湿度45%左右的地区可正常生长。

喜阴,亦少不耐阳。

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土壤或砂土壤,忌粘重土壤或低温处栽植。

花期4-5月。

多采用嫁接方法进行栽培,因为与芍药同属芍药属,又多选用芍药作为砧木。

牡丹的繁殖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有性繁殖,即播种繁殖;另一类是无性繁殖,包括分株、嫁接、扦插、压条、组织培养等。

具体选用何种繁殖方法,应根据生产目的和牡丹的生长习性,适时适地进行。

有性繁殖牡丹种子的千粒重约为150g~180g,所以,播种繁殖的繁殖系数较大,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大量苗木,根据这个特点,牡丹播种繁殖多用于生产药用牡丹和培养嫁接用的砧木。

牡丹单瓣型品种结实力强、籽粒饱满、发芽率高、适应性广、生长势强、变异性小,其中以单瓣型品种“凤丹”最具代表性,所以,在生产药用牡丹和培养嫁接用砧木时,多利用单瓣型品种的种子,特别是“凤丹”用量最大。

牡丹半重瓣或重瓣型品种的雄蕊或雌蕊常瓣化或退化,结籽少或不结籽,籽粒瘪,发芽率低,变异性大,所以,半重瓣或重瓣型的种子一般用于新品种选育。

无论是单瓣型品种的种子,还是半重瓣、重瓣型品种的种子,播种后3~5年方可开花,但以5 年生以上的植株结籽多,籽粒饱满。

无性繁殖无性繁殖可以保持母株优良性状基本不变,观赏牡丹的繁殖主要以这种方式进行。

无性繁殖已经从传统的嫁接、分株等方式,向现代生物技术如器官发生、组织培养方向发展。

1、分株法牡丹没有明显的主干,为丛生状灌木,很适合分株,也较简便易行。

洋牡丹种植方法和时间

洋牡丹种植方法和时间

洋牡丹种植方法和时间洋牡丹是一种美丽的花卉,花朵丰满、色彩鲜艳,深受人们的喜爱。

那么,如何种植洋牡丹呢?本文将介绍洋牡丹的种植方法和最佳时间。

一、洋牡丹种植方法1.选择合适的土壤:洋牡丹喜欢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可以在种植之前对土壤进行改良,增加有机质含量和通气性。

2.选取健康的种苗:在选购洋牡丹种苗时,应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苗木。

苗木的根系应发达、无病斑,叶片应饱满、无虫害。

3.挖掘合适的种植坑:种植洋牡丹时,需要挖掘一个深、宽约40厘米的种植坑。

坑底铺一层砂土,以提高排水性能。

4.适时进行栽植:洋牡丹的栽植时间一般在春季或秋季。

春季栽植需在花期结束后进行,秋季栽植则要在气温下降前完成。

5.正确培植苗木:将洋牡丹苗木放入种植坑中,调整好苗木的位置,使根系完全埋在土壤中。

填土时要轻轻拍实,以保证苗木的稳固。

6.科学浇水:洋牡丹的生长需要适量的水分,但要避免过度浇水。

一般情况下,每周浇水一次,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7.施肥保养:洋牡丹在生长期间需要施肥,可选择有机肥或复合肥。

施肥要均匀撒在植株周围,并轻轻松土,以促进养分吸收。

8.病虫害防治:洋牡丹容易受到蚜虫、红蜘蛛等害虫的侵扰,可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但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

二、洋牡丹种植时间洋牡丹的种植时间与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有关,一般分为春季和秋季两个季节。

1.春季种植:春季是洋牡丹的生长旺季,一般在花期结束后进行栽植。

具体的时间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来确定,一般在4月至5月之间。

2.秋季种植:秋季是洋牡丹的休眠期,也是适合栽植的时候。

一般在气温开始下降之前进行栽植,具体的时间可以在9月至10月之间选择。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当地的栽培经验,选择合适的种植时间可以提高洋牡丹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

总结:洋牡丹的种植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土壤、选取健康的种苗、挖掘合适的种植坑、适时进行栽植、科学浇水、施肥保养和病虫害防治等。

种植时间主要分为春季和秋季两个季节,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栽培。

洋牡丹种植方法和时间

洋牡丹种植方法和时间

洋牡丹种植方法和时间【实用版6篇】目录(篇1)一、洋牡丹的种植时间1.分株时间2.播种繁殖时间二、洋牡丹的种植条件1.气候环境2.土壤要求三、洋牡丹的种植方法1.整理枯叶和修剪枝条2.种子处理和播种3.土壤准备和栽种四、洋牡丹的生长习性1.适宜生长的温度2.对水分的需求正文(篇1)洋牡丹是一种美丽的花卉,其花朵颜色丰富,有重瓣和半重瓣之分。

它原本产于亚洲西南部和欧洲东南部,现在已经在全球许多国家广泛栽培。

洋牡丹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不同地区的种植时间也因此有所不同。

在我国北方地区,洋牡丹的种植时间一般在 8 月上旬,这样在 10 月下旬就可以采摘花朵。

而在南方温暖地区,则建议在 9 月份进行种植。

洋牡丹对土壤要求较高,需要疏松、透气、肥沃的土壤,并且在栽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

在种植洋牡丹时,需要对其进行整理枯叶和修剪枝条,以保证植株的健康生长。

对于种子的种植,需要选择健康的种子,将其放在温水中浸泡一天,然后消毒晾干。

在准备好土壤后,将种子撒播在土壤中,盖上一层薄土,适量浇水即可。

洋牡丹的生长习性较为特殊,它喜欢清爽凉快半阴的环境,不适应炎热。

白天的生长温度适合在 20 摄氏度左右,晚上的温度则在 7 摄氏度左右。

此外,洋牡丹喜欢湿润的环境,但怕积水,浇水时要注意适量。

总的来说,洋牡丹的种植方法和时间因地区气候土壤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要想成功种植洋牡丹,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种植时间,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并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目录(篇2)一、洋牡丹的种植时间1.分株时间2.播种繁殖时间二、洋牡丹的种植条件1.气候环境2.土壤要求三、洋牡丹的种植方法1.分株方法2.播种方法四、洋牡丹的养护管理1.清理枯叶和修剪枝条2.温度和浇水管理正文(篇2)洋牡丹是一种美丽的花卉,其花朵颜色丰富,有重瓣和半重瓣之分。

它原本产于亚洲西南部和欧洲东南部,现在在世界各地都有栽培。

洋牡丹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不同的种植地区和气候条件会影响其种植时间。

牡丹的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牡丹的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牡丹的栽培管理技术要点1、浇水。

盆栽时最好选用芍药根接的牡丹。

因牡丹忌积水,盆底部要多放些有利于排水的瓦片。

栽植后只要土壤潮润一般不用立即浇透水,更不要浇大水。

生长季节要适量浇水。

北方干旱地区一般浇花前水、花后水、封冻水。

2、施肥。

牡丹喜肥,一年中施肥可分为三次,分为营养肥、补充肥和越冬肥。

营养肥应该在开花前15~20天施用,一般在3月底。

补充肥一般在花后15天内施用。

越冬肥则在10月下旬施用,量可适度加大。

施肥一般以腐熟有机肥料为主。

施肥方法可结合松土、撒施、穴施。

盆载可结合浇水施液体肥。

3、浇水。

栽种当年,屈县其生长。

以后每年的春季原始社会后,将株基的蘖芽及干基部收到的不定芽全然除去,分散营养,并使第二年花大色艳。

花后必须剪去残花,不想它给花籽。

秋冬季,对于枯萎的枝叶以及粗大和并无花枝都必须除去。

盆载时,还可以按照自己的钟爱及须要修整成相同的形状。

4、喷药。

牡丹虫害不多。

病害主要有黑斑病、紫纹羽病。

黑斑病可在花后及夏天喷等量式波尔多液,如果有少量病叶出现时,应该立即摘除并将其烧毁。

紫纹羽病,因其危害性在于牡丹的根部,所以发现病根应该拔除关用20%石灰水消毒。

对于防治,早春发芽前喷石硫合剂,夏季用杀虫、杀菌剂混合液,视病情每2周一次。

同时,要结合施肥,适宜可添加化学肥料及生长调和剂。

(1)分株产卵。

无性繁殖可以维持母株优良性状基本维持不变,观看牡丹的产卵主要使用这种方法。

牡丹没显著的主干,为丛生状灌木,很适宜分株,也较简便易行。

其方法和步骤如下:①选好适合的分株时间。

牡丹分株一般在9月下旬到10月上旬,这期间的地温非常适合牡丹新根系的形成。

如果分栽早了,因外界气温尚高,容易引起冬芽萌动而抽发新枝即“秋发”,不但消耗了养分,而且降低了抗寒和抗旱能力,对次春生长的开花都很不利。

分栽太晚,新生根系弱或不生新根,翌年植株生长势较弱,分蘖少,枝条矮、细,遇天旱极易死亡。

②分株方法。

牡丹生长3年即可展开分株产卵,但以4-5年平当宜。

牡丹花的栽培技术

牡丹花的栽培技术

05
应用与文化价值
园林应用
观赏价值
01
牡丹花色丰富、花型多样,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是园林绿化
中的重要花卉。
环境调节
02
牡丹具有较强的净化空气和减缓污染的能力,可改善空气质量
、减缓城市热岛效应。
景观特色
03
牡丹可作为园林景观的主题花卉,形成特色鲜明的景观效果。
文化象征与寓意
传统文化寓意
牡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了富贵、吉祥、繁荣等美好寓意。
02
栽培技术与养护管理
种植准备
1 2
土壤选择
牡丹适宜生长在透气性好、疏松肥沃的沙质土 壤中,pH值为6.5-7.5之间。
选种与育苗
选择优良品种的牡丹花种子,在温室或大棚内 进行播种育苗,以培养出壮苗。
3
整地与施肥
将种植地块深耕细耙,并施入腐熟的有机肥, 为牡丹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生长季节与养护
由于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导致叶片出现褐色斑点。防治方法:加强通
风,降低空气湿度,定期喷洒杀菌剂,及时清除病叶。
常见虫害及防治
牡丹蚜虫
吸取植株汁液,导致叶片皱缩、花朵枯萎。防治方法:修剪枝条,保持通风,使用黄板诱 杀,或使用低毒杀虫剂进行喷洒。
牡丹红蜘蛛
吸取叶片汁液,导致叶片出现黄褐色斑点。防治方法: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湿度,使用抗 红蜘蛛药物进行喷洒。
THANKS
牡丹螟蛾
幼虫蚕食植株叶片和嫩枝,严重时导致整株死亡。防治方法:清除枯枝落叶,加强通风, 使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或使用低毒杀虫剂进行喷洒。
综合防治方法
定期巡查
定期检查牡丹花的生长情况,发现病虫害及时采 取措施防治。
合理施肥

龟甲牡丹的养殖方法

龟甲牡丹的养殖方法

龟甲牡丹的养殖方法龟甲牡丹是一种非常美丽的小型室内盆栽花卉,为仙人掌科岩牡丹属植物,主要分布在美国德克萨斯和墨西哥,外形奇特,享有“植物中的大熊猫”的美誉,又称有生命的岩石,开花多而娇艳,观赏价值极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龟甲牡丹的养殖方法吧!龟甲牡丹的形态特征龟甲牡丹球状植株单生或丛生,呈垫状生长,单个球体直径10厘米至15厘米,顶部扁平,被有浓厚的白色或黄白色绒毛。

表皮具厚实而坚硬的三角形疣突,疣突表面上灰绿色,至褐绿色,皱裂成不规则的沟,正中间一条纵沟一直伸到疣的腋部,并具短绵毛。

花顶生,钟状,粉红色,长3.5厘米至4厘米,非常艳丽夺目,且常数朵同时开放。

龟甲牡丹的繁殖方法龟甲牡丹的繁殖非常困难,可用播种法或摘取仔球进行嫁接,由于植株果实成熟期非常长,且发芽很困难,故发芽率十分低且实生苗生长很缓慢,为岩牡丹属中生长速度仅快于龙舌兰牡丹的品种。

嫁接可用三棱箭等作砧木,以加快生长速度,提早开花,但嫁接苗寿命很短,易老化,不易栽培,且岩牡丹属植物落地非常困难,不易生根,死亡率很高。

龟甲牡丹的养殖方法1、选盆:龟甲牡丹具肥厚的直根,宜用较深的盆栽种。

2、土壤:龟甲牡丹盆土要求排水、透气性良好,并含有适量石灰质的沙质土壤。

3、湿度:龟甲牡丹喜空气流通的环境,要求栽培场所有一定的空气湿度。

4、浇水:龟甲牡丹生长季节要充分浇水,但忌盆中持续积水。

5、施肥:龟甲牡丹每15天左右施一次“低氮、高磷钾”的复合液肥,以使植株多开花。

6、遮阳:龟甲牡丹夏季需适当遮阳,如果光线太强,不但容易灼伤球体,而且生长缓慢。

7、越冬:龟甲牡丹冬季放在室内光线明亮处,保持盆土干燥,能耐5℃的低温。

8、换盆:龟甲牡丹栽培中每年都要换盆一次,以促进植株生长茂盛。

中国牡丹的输出及其在国外的发展_栽培牡丹

中国牡丹的输出及其在国外的发展_栽培牡丹

第34卷1998年第1期Vo l.34 1998 N o.1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 urnal of N or thw est N or mal U niver sity (N atural Science) 109 õ科研综述õ中国牡丹的输出及其在国外的发展Ⅰ:栽培牡丹成仿云(西北师范大学生物系兰州730070) 李嘉珏(甘肃省林业厅兰州730030)第一作者简介 成仿云,男,34岁.1996年于北京林业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西北师范大学生物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生殖生物学和名花.中图法分类号 S 685.11摘 要 系统研究了中国牡丹输出及在国外发展的情况,主要结论有:¹中国牡丹在不同时期东渡日本和西流欧美后,相继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品种群;º牡丹于公元8世纪传入日本,经过长期药用栽培,于17~18世纪进行选育改良,形成了以半重瓣和单瓣品种为主的日本品种群;»牡丹于18世纪末(1787年)才输入英国,19世纪中期福琼的引种奠定了在欧洲发展的基础,20世纪初形成了欧洲品种群,它是中国牡丹驯化的结果;¼美国约在1820年始有牡丹,本世纪以来才有了真正发展,但在种间杂交育种上成就巨大;½上个世纪中国牡丹在欧洲的传播,为本世纪日本牡丹的大量输出创造了条件,目前日本牡丹发展进入了平台期,为中国牡丹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历史机遇.关键词 中国牡丹 输出 品种群 日本牡丹 欧洲牡丹 种间杂交 牡丹是世界著名花卉之一.中国不仅是牡丹野生种的唯一产地,也是栽培品种的起源和演化中心.各国牡丹毫无疑问都是从中国直接或间接输出的,然而对于输出的过程,尤其是输出后的进一步发展,国内外均无系统研究和总结.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和全球花卉业的迅速发展,国际上又掀起了一股牡丹热,中国牡丹也将进入又一个繁荣发展的历史时期.因此,弄清楚中国牡丹向国外输出及其输出后的发展,对于促进我国牡丹生产、科研和多层次的国际交流都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近年来牡丹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成果,比较系统地总结了牡丹向国外输出以及输出后发展的情况,并讨论了有关问题.本文首先报道栽培牡丹的情况.1 中国牡丹的栽培简史及现状中国牡丹的观赏栽培,至少始于南北朝时期,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隋朝时有名称记载的品种就达11个,唐朝时已出现半重瓣和重瓣品种,形成了以长安(今西安)为主的栽培中心,并从宫苑栽培扩散到民间,在佛堂寺庙、诗词歌赋的推动下,孕育出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奠定了牡丹在我国人民心中的地位〔1〕,同时也被各国使臣视为“中国花”,其影响已超出了国界.宋朝时我国古代花卉业已有所发展,园艺技艺日趋完善,牡丹栽培中心从长安转移到洛阳,并得到了空前发展,出现了以欧阳修《洛阳牡丹记》为代表的许多专著,科学总结了牡丹的品种演化及园艺栽培技术,对以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就品种而言,宋时之花色、花型已包含了中国牡丹中的主要类型,标志着牡丹在中国发展的一个顶峰.明清两代的中国牡丹时起时伏,基本上处于平稳发展状态.我国古代论述牡丹的文献不少,但均重于“艺”而疏于“学”.近代由于植物学知识传入较晚〔2〕,对牡丹的基础理论研究很少,致使长期认为栽培牡丹是单源发生的,即起源于Paeonia suf f ruticosa A ndr .但近年来许多研究从不同侧面不约而同地揭示了牡丹杂交起源的事实〔3,4,5〕,并随着几个新种的确定〔6〕,逐渐形成了对我国品种格局的新认识:以不同野生原种为主要遗传背景,形成了具有一定栽培分布区和性状特色的中原、西北和江南三大品种群,以及天彭、延安等较小的地方品种群〔7~10〕.其中中原品种群就是传统的中国牡丹,主要代表特征是花大色艳、高度重瓣.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品种共800个左右.2 中国牡丹向日本的输出及其发展2.1 牡丹输入日本及其初期发展早在公元8世纪的中国唐朝开元年间,即日本奈良时代圣武天皇在位期间(公元724~749年),牡丹便传入日本,据说是由高僧空海带去的,已有近1300年的历史〔11~14〕.牡丹传入日本约100年后,在古籍中被称为“Bhotan ”,后来又被称为“Botan ”并保持至今〔14〕.牡丹起初大多在佛庙寺院和达官显贵的苑囿中栽植,至德川时代才扩散到民间.尽管日本人当时就很喜欢牡丹花,然而很长时间以来,药用价值是牡丹在日本不断扩散和发展的主要原动力,相比之下观赏价值倒处于次要地位.因此与中国一样,最初牡丹在日本也主要是作为一种药用植物得到发展的.2.2 日本品种群的形成明朝中期即16世纪前后,是我国牡丹的又一繁荣发展期.由于中日交流不断加深,大量的牡丹品种和丰富的牡丹文化不断引入日本,牡丹作为繁荣昌盛象征的“富贵花”被日本人民接受.在江户时代(1600~1867)中期,日本进行了以提高观赏价值为主要目的的品种改良,标志着牡丹在日本进入以观赏栽培为主的新阶段,走上了“日本式”的发展道路.所谓品种改良,实际就是实生选种,即播种中国牡丹天然杂交的种子,再从实生苗中选育新品种.不同的是这种选育是以日本传统审美观为基础进行的〔14,15〕,结果培育出了许多更适应日本风土人情的新品种,形成了一个特征显明的品种群.日本牡丹多为半重瓣和单瓣品种,既使少量重瓣品种,也具有外露的正常雌、雄蕊.此外,它们色彩鲜艳,线条优美,而且花头直立,不叶里藏花,是一个有别于中国牡丹的品种群〔16,17〕.在日本牡丹中有一个特殊的品种类型——寒牡丹(P .suf f ruticosa var.hibernif lora M aki-no ),指那些不需要特殊管理就能在冬季露地气温较低的条件下正常生长并开花的品种,花期一般在11月下旬至翌年1月下旬.寒牡丹早在元禄年间《花谱》(1694年)和《立华训蒙图记》中就有记载,现有10多个品种,是日本特有的〔13,17~19〕,它为我们培育不同花期的新品种,以及将来使牡丹能够“四季开花”提供了启示.2.3 日本牡丹的发展据1681年《花坛纲目》记载,日本有牡丹品种41个,1695年《花坛地锦抄》载白花品种131种,红花168种,筑前牡丹138种〔12〕,可见300年前日本已有大量牡丹品种.日本牡丹协会主110 Journal of N o rthw est N or mal U niver sity (N atur al Science) V ol.341998年第1期1998 N o.1 成仿云等:中国牡丹的输出及其在国外的发展Ⅰ:栽培牡丹Expo rtat ion o f Chinese tr ee peonies and their development in o ther countr ies111席桥田亮二(Hashia R)研究表明,日本牡丹的主要品种这时已经出现〔14〕.大约1700年前后,日本园艺家Ito Ifui首次对牡丹栽培作了系统总结,对促进日本牡丹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20,21〕.但这要比我国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晚近700年.到文政年间(1818~1829年),日本牡丹的栽培进入鼎盛阶段,江户(现东京)开辟了许多著名牡丹园〔12〕.明治时期(1868年)后,日本的牡丹栽培作为一种生产性园艺发展起来,在大阪的池田、兵库的宝土冢、新泻的信浓川和阿贺野川流域以及岛根的大根岛等地相继出现了牡丹苗圃,在20世纪开始前后,便向欧美大量出口.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牡丹生产和出口曾一度中止,品种佚失十分严重,但现在已完全恢复,每年大约生产200万株商品苗,其中10%以上销往美国.目前,日本最大的生产基地在岛根县,栽种面积60hm2,每年生产幼苗135万株,产值2亿1600万日元.其次是新泻县,面积15hm2,年生产幼苗57万株,产值5000万日元〔12〕.根据日本目前较权威的园艺辞书和有关专著〔13,18,19,22〕记载,可以断定日本现有栽培牡丹约300个品种,其中约200个为日本培育的品种.3 中国牡丹向西方的输出及其发展3.1 牡丹向欧洲的输出及其发展3.1.1 牡丹输入欧洲及初期发展 古丝绸之路开通后,我国的丝织品便传入欧洲,17、18世纪航海业的发展,又把中国瓷器带到欧洲.作为刺绣和瓷器图案的重要内容,牡丹自然引起了喜爱中国丝绸和陶瓷的人们的注意.然而,他们认为与龙和凤一样,牡丹也是中国的一种图腾,并不真实存在.直到1656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贸易代表来中国访问期间才目睹了牡丹,回国后有人对此作了报道〔23〕,把它描述为花似月季但茎上无刺的植物,这是西方人看到牡丹的最早记载.此前马可õ波罗曾向南欧人口述过,但无文字记载〔24〕.大约在1786年,英国邱园的约瑟夫õ班克斯读了这篇文章,并看了许多中国画,逐渐对中国牡丹产生了兴趣.他让东印度公司的外科医师亚历山大õ杜肯在广州为他收集了牡丹,于1787年送到了邱园,1789年便有一株开出了高度重瓣的品红色花,这便是有些历史文献记载的P.moutan‘Banksii’或称粉球(Pow dered Ball),它是最早踏上欧洲大陆的中国牡丹.据1782年报道,已高8英尺,冠幅达10英尺,但原始植株不幸在1842年的建筑工程中被破坏〔5,7~9,21,23~26〕.不过在Arbroath附近的杜肯(家)花园中仍种植着一种白花(泛粉)、重瓣、瓣基部有紫红色晕的植株,可以肯定它是当年最早到达欧洲的中国牡丹的直接后裔,已在1988年12月被移植于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加以保护.1794年,英国Tr iton号轮船把一批牡丹从广州运到伦敦,由于航程漫长,加之包装不当,最后仅成活了3株〔21〕.它们在邱园被成功地栽培、繁殖,然后向各地扩散.这些牡丹开深粉色重瓣花,当时称为‘Ro sea’,1804年安德鲁斯以其为模式,正式为牡丹取了学名P.suf f r uticosa Andr..1802年,希望号轮船船长Prenderg ast J又把一批牡丹从广州带到英国哈德福夏郡的Worm ley Bury,种植在A.休姆爵士的花园中,其中一株于1806年开出略泛粉色的白色单瓣花,瓣基的紫红色晕引人注目〔26〕,被安德鲁斯定为新种P.p ap aver acea Andr..该种被认为是栽培牡丹的野生原种,其分类等级曾有多次变更,但现在弄清楚它是具有野生紫斑牡丹(P. rockii)血统的牡丹的一个栽培品种〔7~9〕,即P.suf f r uf icosa‘p ap averacea’,其结实性强,曾是欧洲播种的主要种子来源〔27〕.首次到达邱园后,牡丹随后被不断输入英国,并很快传入法、德、意等国,19世纪初便在欧洲掀起一股牡丹热.但由于品种及数量有限,加之繁殖缓慢,因而价格昂贵(1800年左右英国每株约10几尼,1825年时约为1几尼;法国则在1500~2000法郎之间〔20〕).当时输入欧洲的牡丹均来自广州,但当地并不产牡丹,全部是从荷泽等地运来催花的植株.在福琼来中国引种之前,虽然已经有数以百计的品种被输入,但到开花时发现它们全是与1787~1810年最早输入的5~6个品种完全一样的重瓣花,而且普遍生长不良,表现出对欧洲气候的不适应,有些植株则逐渐死亡.3.1.2 福琼的引种和欧洲品种群的形成 受英国皇家园艺协会(RHS )所遣,罗伯特õ福琼于1843~1845年在上海第一次收集引种了一批中国牡丹,栽于英国RHS 花园中,不幸全部死亡.于是,福琼于1845~1851年再次来上海,成功引走了30多个品种,它们是从中国不同地区收集到上海再运往英国的.福琼在调查中发现,由于交流很少,中国不同地区的品种有明显差别.他这次收集的牡丹中,据说有一些是中国当时最好的品种,同时他还引种了用于嫁接牡丹的芍药,把中国传统的嫁接繁殖技术介绍到了英国.1880年福琼曾第三次来中国,专门寻找并引走了一种丁香紫色的蓝牡丹〔20,21,26,27〕.因此,牡丹最初虽然是从广州输入英国的,但是其真正的发展却是通过上海实现的〔7~9〕,这与当时长江中下游为我国一大园艺中心〔28〕、上海及其周围地区有大量牡丹栽培的情况相吻合.福琼引种的品种为欧洲发展牡丹奠定了基础,他引进的繁殖方法则解决了此前牡丹在英国生长不良的问题,为其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1860年时,福琼的品种在英国绝大多数较大的苗圃都有出售,并一直流行到19世纪末,也带动了欧洲其他国家的牡丹栽培.大量出现的苗圃目录〔21〕证明当时牡丹在欧洲已较普遍.实际上,经过欧洲园艺家们的长期驯化栽培,当时已经形成了一个适合当地环境的牡丹品种群——欧洲牡丹,其品种数量在本世纪初英国种植的110个〔20〕范围之内.欧洲牡丹的品种几乎都高度重瓣,花头下垂,叶里藏花现象严重,与中国牡丹完全相同,因此有时二者被划为同一类型〔29〕.实质上欧洲牡丹是中国牡丹的改良产物,它完全保留着后者的性状特征,但却能够很好地适应欧洲的气候环境.这种改良与日本的选育改良不同,它是一种驯化改良,可能就是直接对中国品种更名或营养繁殖的结果.实生苗选育对欧洲牡丹形成的影响微弱,因为尽管有报道说英、法等国当时有人用种子繁殖培育新品种〔27〕,但是该品种群内品种均高度重瓣,从牡丹实生苗中常有较高的单瓣率,以及后来欧洲人又非常喜欢单瓣和半重瓣的日本牡丹和杂种牡丹的情况来看,他们不大可能把单瓣或半重瓣的植株全部淘汰.对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当时欧洲播种的规模小、育种意识差,加上对中国牡丹的崇拜,还没有发展到独立选育、命名新品种的阶段.3.2 牡丹输入美国及其发展牡丹输入美国的时间无准确记载,最早大约是在1820年前后,但肯定是从英国而不是直接从中国引进的.随后在19世纪,美国虽然主要是从英、法,其次是日本,也有少量是从中国不断进口牡丹,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发展缓慢,以至到本世纪之初,牡丹在美国仍然是一种比较陌生的花卉,栽培远远不及欧洲普遍.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受欧洲再次出现的牡丹栽培热的影响,以及日本牡丹商品化的高度发展,美国从日本、欧洲以及中国开始大量引进牡丹.在1903年成112 Journal of N o rthw est N or mal U niver sity (N atur al Science) V ol.341998年第1期1998 N o.1 成仿云等:中国牡丹的输出及其在国外的发展Ⅰ:栽培牡丹Expo rtat ion o f Chinese tr ee peonies and their development in o ther countr ies113立的美国牡丹芍药协会(Am er ican Peony Society)的参与和引导下,以及桑德斯(Saunders A P)等一批育种家们在种间杂交育种方面取得的成就下的推动下,牡丹在美国得到了持续发展.可以说牡丹在美国的发展离不开美国牡丹芍药协会〔30〕,同样也离不开桑德斯等人的贡献.桑德斯1869年出生于加拿大渥太华的一个农庄主家,从小在植物学和园艺学的家庭环境熏陶下长大.他在多伦多大学毕业并获化学博士学位后,于1900年到纽约定居,受聘于Hamil-to n学院从事化学教学工作,但他的兴趣和主要精力都花在牡丹和芍药的育种以及美国牡丹芍药协会的工作上.他于1906年加入美国牡丹芍药协会,1910~1924年任秘书,1916~1924年为会刊《APS Bulletin》的主编,1928~1930年和1936~1938年任副主席,1930~1932年任主席.从1909年直到1953年去世,他一直是该协会的理事.桑德斯对美国牡丹发展的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曾作为美国牡丹芍药协会的主要领导者和组织者,在编辑出版会刊、普及和推广牡丹和芍药的知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二是他在牡丹和芍药的种间杂交育种方面取得了斐然成就,极大地丰富了牡丹和芍药品种,被誉为“现代牡丹芍药杂交育种之父”〔21,31〕.桑德斯的牡丹育种成就,主要在于成功地把黄牡丹(P.lutea)和紫牡丹(P.delavay i)与日本牡丹品种杂交,获得了一批从深红、猩红、杏黄到琥珀色、金黄色和柠檬黄色等不同颜色变化和组合的种间杂交后代,共从中选择并命名了75~77个新品种,它们通过一年一度的美国牡丹芍药协会花展公诸于世,并得到推广栽培.与此同时,桑德斯还得到了许多极为珍贵的育种材料,它们被Gratw ick和Daphnis等人继承了下来,在后来的牡丹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6,27,31,32〕.美国牡丹芍药协会是目前世界上影响最广的牡丹芍药社团,它在成立之初成功地整理了芍药品种之后〔30〕,又组织有关专家对美国当时的牡丹品种进行了整理.这项工作主要由著名园艺学家W ister J C博士进行,其成果集中反应在由他主编的《芍药和牡丹》(The Peo nies)一书中.该书于1962年初版,1995年又被美国牡丹芍药协会重印发行,是欧美在这一领域的权威著作.书中共列举中国牡丹79种,日本牡丹409种,杂种牡丹94种,共计近600个品种,详细记载了每个品种的起源、颜色、保存及种植地点(单位),以及当时全美主要公、私园林以及种值、批发、进口商们收集和拥有品种的详细情况,从而使全美各地的牡丹品种得以正本清源〔21〕.近年来,美国人民栽培牡丹的热情十分高涨,每年一次的全美牡丹芍药花展中,牡丹的展项和内容逐年增多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同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和商品化生产的发展,大量的中国牡丹正在进入美国市场,在美国成立了一些专门从事中国牡丹贸易的公司,而且有许多以前经营和生产宿根花卉的园艺企业也对进口和经营中国牡丹表现出浓厚兴趣.经过本世纪的持续发展,牡丹在美国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不仅拥有大量早期进入美国的日本牡丹,而且在美国国内培育出的一大批现代种间杂交品种已开始进入了商品化应用阶段,再加上近年来进口中国牡丹的强劲势头,可以肯定在下一世纪,牡丹在美国将会得到空前发展,在极大地促进牡丹国际化的同时,也将对中国和日本的牡丹生产和发展产生强烈冲击.4 日本牡丹向西方的传播和发展早在300多年前,日本牡丹作为一个品种群就已形成,它虽然与中国牡丹有着完全相同的遗传基础,但富有特色的观赏性状又使其与后者相区别.由于本世纪初商品化生产水平的提高,日本牡丹大量输入西方各国,在牡丹向西方的传播过程中,发挥了比中国牡丹更重要的作用,目前西方园林中的日本牡丹远比中国牡丹多. 西方人在日本发现牡丹要比在中国略晚一些,有关记载表明,1690年和1775年就有人在日本看到过牡丹,但直到1844年,Siebo ld 才从东京和京都的帝国花园首次引走了42个品种,当1848年分别在荷兰和美国开花时,发现它们与福琼引进的中国牡丹截然不同.随后在荷兰、德国等国出现了一些经营牡丹的苗圃,但是当时引入的日本牡丹都不能适应欧洲气候而长期存活,因此到1890年之前,日本苗圃商尚未直接大量出口苗木时,欧美实际上没有日本牡丹栽培〔21〕.1891年,哈佛大学Sarg ent 教授访问了日本,并带走了一批牡丹,使日本许多苗圃公司看到了欧美的市场前景,便用英、德、法等多种文字印制品种目录,揭开了日本牡丹大量出口欧美的序幕.随即在英、德、法、美等国相继出现大批经营日本牡丹的苗圃或公司,它们不仅从日本大量进口,同时也进行扩大繁殖.不过起初日本牡丹在欧洲的生长状况,普遍没有已被驯化定居的中国牡丹好〔21,27〕.进入本世纪以来,在欧美市场带动下,日本牡丹的商品化栽培发展很快,反过来又促进了欧美牡丹的发展.由于最初在出口中常以花色称“白牡丹”、“粉牡丹”等,而无品种名称,加上进口商们随意命名现象严重,致使品种十分混乱.APS 的品种整理工作和随之建立、完善的品种命名、登录制度,对保证和引导牡丹在欧美的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30〕.二战结束后,日本牡丹生产又逐渐恢复,到70年代已达到战前水平,目前是欧美市场的主要货源.欧美在大量引进日本牡丹的同时,也引入了成熟的栽培技术,并已为大家普遍掌握,从而奠定了日本牡丹在更大范围传播的基础,成了西方栽培牡丹的主流.5 讨论5.1 中国牡丹的输出是单向的种质输出图1 示牡丹的传播及交流中国牡丹很早就是一种园艺化程度相当高的花卉,在不同时期东渡日本和西流欧美后,受不同文化传统和生产力水平的影响,相继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品种群.日本品种群是通过实生苗选育而来的,欧洲品种群是中国牡丹引种驯化的直接结果,杂种品种群则是人工种间杂交的成就.如图1所示,中国牡丹的输出是单向的,而输出后在日本及欧美间进行着频繁交流.由于中国牡丹输出实质上是一种单向的种质输出,并没有伴随着进行商品输出,反过来再促进中国牡丹的自身发展,换句话讲,中国的牡丹是在一个封闭环境中独立发展的,尤其表现在品种及栽培技术的传承上,更是长期保持着同一水平,所以造成目前虽然生产规模大、品种数量多,但同时产品又无规格标准、无规模化生产和商品性差的现状,很难与现代市场接轨.相反,日本与欧美的交流,除品种(种质)交流外,更多的是一种商品交流,经济利益驱动促进了各自的发展.5.2 中国牡丹发展的历史机遇日本的牡丹在其发展历史、规模及社会影响等诸多方面仅次于中国,早在中国牡丹传入西方之前就已发展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品种群.然而,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中国牡丹在欧洲被驯化的过程,为欧美发展牡丹积累了经验,奠定了群众基础,也为日本牡丹向外扩散创造了契机.敏睿的日本园艺商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占领了广阔的欧美市场,从而促进和带动了本世纪以114 Journal of N o rthw est N or mal U niver sity (N atur al Science) V ol.341998年第1期1998 N o.1 成仿云等:中国牡丹的输出及其在国外的发展Ⅰ:栽培牡丹Expo rtat ion o f Chinese tr ee peonies and their development in o ther countr ies115来日本牡丹商品化生产的持续发展,使日本牡丹在欧美一直是栽培的主流.目前,近百年的高速发展正使日本牡丹进入平台期,而牡丹将成为一种流行花卉的趋势正在国际上形成,西方民众初识中国牡丹时的那种热情也在回潮,为我国牡丹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和牡丹产区的政府部门要认真研究对策,切实增大科研和技术投资,努力发展新的生产技术,提高苗木的商品性,使新一轮的输出能给中国牡丹发展注入活力,避免再蹈只有输出而无“回报”的历史覆辙.承蒙北京林业大学陈俊愉教授审阅全文,兰州和平牡丹园陈德忠先生大力支持,谨致谢意. 参考文献〔1〕 杨 军,曾 明.唐代长安牡丹考.见:钱伯城主编.中华文史论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2〕 汪振儒主编.中国植物学史.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3〕 于兆英,李思峰,周俊彦.珍稀植物——紫斑牡丹和矮牡丹核型分析.西北植物学报,1987,7(1):12~16〔4〕 李嘉珏.临夏牡丹.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5〕 Haw S G.A r eview of the infr aspecific tax a of Paeonia suf f r uticosa A ndr..E dinb.J.Bot.,1990,47(3): 273~281〔6〕 洪 涛,张家勋,李嘉珏.中国野生牡丹研究(一):芍药属牡丹组新分类群.植物研究,1992,12(3):223~234〔7〕 成仿云.牡丹史话.园林,1994,(5):9〔8〕 成仿云.牡丹史话.园林,1994,(6):13〔9〕 成仿云.牡丹史话.园林,1995,(1):8〔10〕 L i Jia jue,Zhao Q ianlong,Cheng Fa ng yun.Classification study o n t he Chinese mo utan and the moutan br eeding.A cta H orti.,1995,404:118~122〔11〕 刘淑敏,王莲英,秦魁杰,等.牡丹.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12〕 秋艹屋薰.牡丹在日本.现代日本,1987,21(1):20~23〔13〕 秋艹屋薰.¼ Ó(牡丹).见:讲谈社园芸大事百科事典,春入花I.1980,(2):10~17〔14〕 Hashida R.T r ee peony br eeding in Japan.A P S Bull.,1996,297:26~29〔15〕 Hashida R.W hat is Shishizaki?A PS Bull.,1995,293:32~34〔16〕 Smir no w L.T r ee peonies.J.Roy.H or t.Soci.,1953,78:214~217〔17〕 Blasi A J.Japanese tr ee peo ny.A mer.H or ti.,1981,2:17~23〔18〕 井上束页数,石井林守宓.¼ Ó(牡丹).见:最新园芸大辞典(第二卷B).1983.105~111〔19〕 染井孝,\?hõL c/d/.株式社保育社,1979〔20〕 Har ding A.T he P eony(I nt ro duced and U pdat ed by Roy G Klehm).P or tland,O r ego n:Sag apr ess/T im-ber Pr ess,1993〔21〕 Wist er J C.T he Peonies.2nd printing.Ho pkins,M N:A mer ican P eony Society,1995〔22〕 Hashida R.A Book of T ree and H er bacious P eonies in M ord en J ap an.T abebay ashi City:Japan Botan Societ y,1990〔23〕 Haw S G.A tho usand petals.Country L if e,1990,(5):188~189〔24〕 戴蕃王晋.中国牡丹的起源、培育及其分布的探讨.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4):95~101〔25〕 Haw S G.A peoblem of peonies.T he Gard en,1986,111(7):326~328〔26〕 L i H L.T he Gar den Flow er s of China.N ew Yo rk:Ronald Pr ess Com.,1959。

牡丹的栽培技术

牡丹的栽培技术

牡丹的栽培技术牡丹系深根性花木,栽植前土壤应进行深耕,耙平。

同时施入粪肥,厩肥或堆肥作基肥。

栽植穴直径一般为30厘米,深30厘米至40厘米,栽植深度与地面齐平,不能太深,“深则开花不旺”。

栽后浇水,使根系与土壤密接。

施肥:为便于牡丹开出多数花朵,每年最好施肥三次,第一次在新梢迅速抽出,叶及花蕾伸展之时,此时施肥对花朵增大有很大影响,以施速效肥为主。

第二次在花谢后,以补充长势,对以后的生长和花芽分化有很大好处,肥料以充分腐熟粉碎的饼肥为主,再加些磷肥;第三次在秋冬以腐熟的厩肥或堆肥为主,施肥量可大些,以利来年开花。

浇水:牡丹虽然耐旱也是需要水的。

北方地燥在雨季到来之前给结合施肥浇水3次-4次,南方地湿,可以少浇或不浇。

牡丹最怕积水,雨季要随时检查排水沟道,务必疏通,不使积水造成堵塞。

春夏到来后,牡丹地应开始进行中耕松土,以增加土温,每次浇水或落雨后也要进行中耕。

一年生苗根系浅,不宜深耕,2年-3年生植株可稍深,此后成年植株应浅耕,因为根系已布满四周,深耕则伤根系,一般以5厘米为宜。

整枝拿芽就是为了保持牡丹植株有一定数量枝条和形状,一般保留5股-8股,剪除从根颈发出的萌枝,集中养分促使开花良好。

牡丹枝条很脆,在花朵初开时,因花头过重致弯曲或被风吹断,所以需要设立支柱,一般用细竹扶持,涂浅绿色,可以增加美观,细竹每年秋后更换一次。

牡丹花期间,为了延长花期,需遮阳和注意防雨。

牡丹虫害较少,病害较多,易发生叶斑病或根腐病。

可于发芽后,每半月喷施波尔多液,进行预防。

如已发病,可喷施1000倍的代森锌防治,被害部位要剪除烧毁。

防治吹棉介壳虫用500倍的氟乙酰胺,防治卷蛾可用敌百虫。

花期控制:为了供应春节开花的植株,于11月下旬移入室内,先放在5℃-6℃温度下以后逐渐升高10℃左右,然后再增高18℃-22℃,使其开花。

6天后开始加温,以后每天喷一次,一般栽后50天-60天可开花,温度稍高时开花早些。

现在已有常年开花的牡丹,将为我们的生活增加一份靓丽的风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牡丹的栽培
牡丹的科学栽培管理
关于牡丹花如何能极致盛开的问题、为什么有些朊友把栽植牡丹想的非常难呢?!这有牡丹的栽植方法说明。

精心购得的花苗、快乐的欣赏华丽的花朵。

牡丹性质
∙日照良好
∙喜肥料(但不能超量!)
∙排水好的地方
∙深植(土质好适当深栽)
日本牡丹苗龄及标准
2年生以上的苗才考虑让其开花
日本可栽植时间段:9月~2月根巻物(塑料袋或无纺布保湿)、3月~8月、利用营养钵、塑料钵发苗。

因营养钵、塑料钵内都装有保湿物或土壤、故需要购买者自行比较哪种好。

苗的栽植
9月~11月最适合。

其他时间只要地没封冻亦可
栽植场所
日照充足、排水良好、通风透气良好的地方。

喜欢不要过分干燥的地方。

栽植方法
地植場合要求
去除保湿物后栽植。

日照、排水、通气良好的开阔地方,挖坑、栽植回填土时注意轻缓,避免碰伤根系,
水大的地方土堆高30cm后再植。

砧木必须完全埋在土中。

栽植后浇一回透水。

地植场合能充分利用雨水会更好。

盆栽时
赤田土(园土)7、軽石(大颗土)3比例、直径24cm~30cm深鉢底加入颗粒石或利于排水,盆栽注意排水通畅。

表面干燥就浇透水、尤其要注意夏季。

也可用草炭土4:腐叶土2:粗砂0.5。

基质配制选取要因地制宜的原则。

浇水是盆栽牡丹的关键。

用水
地栽场合考虑到能很好接触到天然降水。

钵植的时候、不但要防止缺水干燥、还要考虑安全度过炎热的夏季。

肥料
肥料地植,盆栽相同。

「10月」「2月」「花后」3回、施用油粕等。

施肥次数每地各有不同有的地方施秋冬肥在雨水等冲刷后如果能看见接台(砧木)、还要把土堆高覆盖住砧木。

接台(砧木)埋在土中,牡丹才能生出强大的自生根。

小苗修剪定型
花后
花后、及时剪去残花

秋季、在大芽以上的部位剪除
大苗的修剪示意
花季到手的苗处理方法:
栽植适合的时期9月中旬~10月、其后到12月下旬(地不封冻)也可进行。

以前、还没有现今盆栽苗时、春天看好要买的地栽开花株苗、只有等到秋季才挖出来销售。

如今盆栽苗普遍、当然,除了开花期到手的盆栽苗需此法处理外,定植或翻盆必须等到秋季。

制作:牡丹情缘
技术交流QQ5989117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