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中历史必修3易错易混点归纳

合集下载

历史:高中的历史必修3易错易混点归纳

历史:高中的历史必修3易错易混点归纳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孔子“仁”的思想内涵基本含义是“爱人”,重视人的价值。

仁是一种伦理道德,比如与人相处按仁的精神就应该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仁又是一种政治主张,作为统治者,以仁的精神行事,应当“以德治民”;仁的精神运用于教育,就是“有教无类”。

孔子心中仁的理想境界就是基本恢复周礼,“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不过,孔子的仁是有差别的,有亲疏尊卑的差别,这与孔子坚持维护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是一致的。

2.孔孟“民本”思想与现代民本思想不同古代儒家所主张的以民为本,其内涵是指资本,即统治者赖以维护其统治的资本;而现代的“民本”则是指以人为根本,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一切。

3.中国古代民主一词与近代现代民主完全相反中国古代也有“民主”一词,但其含义与近代、现代相反。

《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

”含义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真正的民主。

这里的民主是指的民之主宰。

4. “民本”与“农本”思想民本是指以民为本;农本则是指以农业为国家经济的根本。

春秋时期的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反对采用严刑峻法统治人民;孔子主张“仁”“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些都是“民本”思想的体现;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是“农本”思想的体现。

5.对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

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不断地缓慢发展。

旧的封建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经济因素产生,首先反映在思想领域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

他们对传统的封建纲常礼教进行了强烈的批判;他们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他们反专制、倡导民主。

他们的思想闪烁着革新的光芒,成为这一时期思想文化中的新潮流。

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历史必修三易混易错知识点解析.doc

历史必修三易混易错知识点解析.doc

历史必修三易混易错知识点解析必修三思想科技文化模块是近年来全国各地新课程卷考试的重点之一,但在本模块中,重大事件、主要制度、重要现象和相关人物、成果作品等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很多,特别是一些抽象的历史概念较多,现将必修三8个单元复习过程中比较容易弄混淆和弄错的知识点用通俗浅显的语言进行梳理、甄别,以期对同学们的高考复习有所裨益。

1.关于孟子提出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

从纵向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是“爱人”。

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是“仁政”。

2.对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理解要透彻。

(1)特点:外儒内法;(2)积极可取和需要扬弃的: ①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的主张。

虽然董仲舒的大一统主张充满了唯心色彩,在当时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但是这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而且大一统确实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历史发展的趋势。

所要扬弃的是其中唯心主义成分。

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②“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唯心主义,无稽之谈。

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也是有利于封建统治长久的;③'‘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扬弃, “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尤其是其中的“信”为今天社会所迫切需要,而孝道应当注入社会主义的道德内涵,是人们的社会义务。

3.中国古代主要思想家的民本思想的演变以及其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区别要弄清楚。

民本思想的演变:(1)孔子的民本思想是“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刑杀;(2)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荀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君舟民水”的观点;(4)董仲舒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天人感应”学说里,即要求统治者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 天将降灾祸于他;(5)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主要是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观点。

高中历史必修三高频易错考点

高中历史必修三高频易错考点

专题一孔子:仁礼德治。

孟子:仁政仁义礼智民贵君轻。

荀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君舟民水。

道家老子:朴素的辩证法(美丑大小)、无为而治、以弱胜强。

法家韩非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法治。

墨家:兼爱、非攻、节约。

专题六普罗塔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未受考察的生活不值得过。

(理性)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为旗帜。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信仰即可的救。

启蒙运动:理性为旗帜。

霍布斯:社会契约建国家,推翻君权神授的理论基础洛克:分权学说。

伏尔泰:开明专制。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

卢梭:主权在民;浪漫主义之父(情感)。

康德:思想自由,公开利用自己的理性的自由。

专题三器物: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制度:维新派君主立宪制。

革命派民主共和制。

思想:激进派民主和科学。

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专题四三民主义1905指导辛亥革命。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矛头清王朝)创立民国(君主专制政体)平均地权(封建土地制)新三民主义1924指导国民大革命。

明确反帝。

毛泽东思想1945年中共七大为党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1997年中共十五大为党的指导思想。

1992年南方谈话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十四大明确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专题二造纸术: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进,唐朝外传。

指南针:战国司南、北宋用于航海。

火药:唐末用于军事。

印刷术:唐朝雕版印刷,北宋毕昇活字印刷。

汉字顺序: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文人画:画中有诗。

文学:宋词、元曲、小说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的产物。

专题五双百方针1956:艺术领域百花齐放,学术领域百家争鸣。

1979年二为方向。

1977年恢复高考、1983年三个面向、1988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1995年科教兴国。

1964原子弹、1965年结晶牛胰岛素、1967氢弹、1970东方红一号、1973袁隆平杂交水稻专题七牛顿力学:1687《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高中历史必修三易错易混知识点共33页文档

高中历史必修三易错易混知识点共33页文档
1、不要轻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高中历史必修三易错易混知识点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人教版《历史必修3》易混易错知识盘点

人教版《历史必修3》易混易错知识盘点

人教版《历史必修3》易混易错知识盘点作者:郑彩荣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3年第02期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 诸子百家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上设计了各具特色的治国思想。

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提倡法治,强调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三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

2 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

孟子从孔子“仁”的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主张实行“仁政”。

3 韩非子主张的“法治”体现的是维护君主的最高权威,其实质是严刑酷罚下的“人治”,与当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社会”有本质的不同。

4 老子是道家学派而非道教的创始人。

道教兴起于东汉,虽然与道家思想有着密切关系,但道家不等于道教。

5 古代民本思想以“君”为本,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6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儒家思想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

7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都属理学,不过前者主张“理”是万物的本原,后者主张“心”是万物的本原。

二者的区别还在于“求理”的方式不同,程朱理学认为理在心外,主张“格物致知”;陆王心学认为理在心中,主张“发明本心”,即进行内心反省即可明理。

程朱理学属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属主观唯心主义。

8 李贽是反理学的先驱,但他仅限于对理学的批判,基本没有提出新的主张。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提出了一些新的主张,但并没有被社会接受,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其思想没有超越传统儒学。

9 儒学与西方人文主义有很大区别。

儒学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人文主义则是希腊民主制度的产物。

儒学以研究社会为主题,人文主义以“人”为研究对象,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

10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已不是旧的“臣民”规范,而具有了“公民”的色彩。

历史必修三易混知识点例析

历史必修三易混知识点例析

历史必修三易混知识点例析在历史中有很多知识是很容易混淆的,这些既是老师教学的难点,也是同学们学习的障碍,更是考试中的失分点。

因此,弄清这些知识点的区别显得尤为重要。

现将高中历史必修三的易混知识点按照单元的顺序例举如下,以供师生们参考。

1. “仁”与“仁政”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

孟子把孔子的“仁学”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

“仁政”的基本精神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

2. 心学与理学例1.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

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 B.程颢C.朱熹 D.王阳明【解析】此题实际上考查了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区别。

从哲学观上看,程朱理学坚持“性即理”的根本观念,建立起一套以“理”为本体、以“穷理尽性”为方法的理学体系,属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则坚持“心即理”的根本观念,建立了一套以“心”(道德仁心)或“良知”为本体、以“发明本心”或“致良知”为方法的心学体系,属主观唯心主义。

从道德主张上看,理学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而心学则主张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从而为善。

【参考答案】 D3. 西方不同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西方不同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不同,但又有相同之处。

①古希腊时期的人文精神:智者学派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到了促进作用。

他们的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例如,“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一下子就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我们有理由把智者学派闪耀着人文精神的思想看作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而把普罗泰戈拉视为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②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高中历史(必修Ⅲ)易错易混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Ⅲ)易错易混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Ⅲ)易错易混知识点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易错点1.“百家争鸣”是指一百个学派在争论。

错误。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并不是指“一百家”。

春秋战国时期,最主要的思想流派有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等。

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最受当时统治者重视。

错误。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乱,最受统治者重视的是法家思想;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的改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孟子提倡的“仁政”就是孔子提倡的“仁”。

错误。

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是“爱人”;孟子的“仁政”是从孔子“仁”的精神出发,进一步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施政纲领。

5.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与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本质上都是一种思想专制。

正确。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与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本质上都是思想专制,只不过采取的手段不同。

秦始皇是通过暴力手段实现思想专制,而汉武帝通过和平手段实现思想专制。

7.儒家的“三纲五常”在宋代披上了哲学色彩(理学)的外衣。

正确。

理学在社会道德规范上是儒家的三纲五常。

“二程”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其意思即三纲五常是天理。

朱熹主张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人性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信等美德。

朱熹的观点是要人们接受封建道德观念(存天理,灭人欲),可见儒家的三纲五常在宋代披上了哲学色彩的(理学)外衣。

9.不管是程朱理学还是陆王心学,都属于唯心主义思想。

正确。

两者都是唯心主义思想,都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理论支撑。

但它们在宇宙观方面有所不同,理学属客观唯心主义,心学主张心即理,是主观唯心主义。

10.明清时期的反封建民主思想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错误。

明清时期反封建民主思想在当时并没有成为主流思想,当时主流思想仍然是理学和心学,主要原因是当时政治上实行君主专制,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思想上实行专制。

考前辅导 高中历史必修三册易混易误知识精讲精练全套

考前辅导 高中历史必修三册易混易误知识精讲精练全套

考前辅导易混易误知识精讲精练全套这其中有大部分内容都属于主干知识,且往往是高考命题的题眼,把这部分内容让学生掌握好,可以大大降低答题的错误率。

必修1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的区别与联系(1)王位世袭制是夏朝建立后开始的一种王位继承制度,体现了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特点,存在于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才得以结束。

(2)分封制是周朝将一定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被封诸侯具有一定权利,同时又对周天子具有一定的义务。

被分封的并不是完全具有王族血缘关系的诸侯。

(3)宗法制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权力和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纽带具有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4)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基础和核心,最高统治权即王权的确立及承传运作和地方各级统治权的确立及承传运作,均依据于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基础之上的王位世袭制和分封制,构建起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统治网络。

【典型例题1】《史记周本纪》:“(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与史实不.相符的是A.周武王分封诸侯以巩固统治B.先代贵族和功臣均可受到分封C.姬姓贵族在分封对象中居少数D.周武王认为姜尚是灭商的最大功臣【典型例题2】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解析: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显然,选项中的A、B、D都不属于这种情况,符合嫡长子继承制原则是C。

分封制中诸侯的义务与权利:五个义务—①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③随从作战、④交纳贡赋和⑤朝觐述职五个权利—①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孔子“仁”的思想内涵基本含义是“爱人”,重视人的价值。

仁是一种伦理道德,比如与人相处按仁的精神就应该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仁又是一种政治主张,作为统治者,以仁的精神行事,应当“以德治民”;仁的精神运用于教育,就是“有教无类”。

孔子心中仁的理想境界就是基本恢复周礼,“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不过,孔子的仁是有差别的,有亲疏尊卑的差别,这与孔子坚持维护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是一致的。

2.孔孟“民本”思想与现代民本思想不同古代儒家所主张的以民为本,其内涵是指资本,即统治者赖以维护其统治的资本;而现代的“民本”则是指以人为根本,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一切。

3.中国古代民主一词与近代现代民主完全相反中国古代也有“民主”一词,但其含义与近代、现代相反。

《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

”含义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真正的民主。

这里的民主是指的民之主宰。

4. “民本”与“农本”思想民本是指以民为本;农本则是指以农业为国家经济的根本。

春秋时期的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反对采用严刑峻法统治人民;孔子主张“仁”“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些都是“民本”思想的体现;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是“农本”思想的体现。

5.对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

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不断地缓慢发展。

旧的封建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经济因素产生,首先反映在思想领域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

他们对传统的封建纲常礼教进行了强烈的批判;他们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他们反专制、倡导民主。

他们的思想闪烁着革新的光芒,成为这一时期思想文化中的新潮流。

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及其发展1.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的关系以及思想主张的异同苏格拉底不是智者学派,但他在关注人的问题上与智者学派有共同之处。

区别在: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苏格拉底是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卓越思想家,针对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现象,他针砭时弊,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其思想是对智者学派的批判、继承和发展2.启蒙运动的核心和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1)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运动的继承和发展。

“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所谓“理性”是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核心是理性,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强调人性相比,是一个重大进步和发展。

(2)启蒙思想家启蒙运动把斗争矛头既指向基督教会,又全面指向封建制度。

启蒙运动思想家们的核心主张是反封建制度,集中批判的内容是封建的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东西方封建社会共同点是都实行专制、等级制度、给少数人以特权,同时加强思想控制,推行愚民政策(西方用宗教、东方的中国用儒家思想),启蒙思想家在对封建统治的批判中提出了与之截然对立的民主、自由、平等、法制等主张。

3.西方不同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1)古希腊时期的人文精神:智者学派的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一下子就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强调尊重人,肯定人的价值和地位。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推崇人性。

(3)启蒙思想对人文主义的发展: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上来。

其核心价值观是理性。

4.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都没有否定和放弃基督教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对基督教的态度:二者反对的是封建的教会压制人性,搜刮人民,教权高于世俗权利等宗教思想,并不是彻底否定基督教。

文艺复兴借用宗教题材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揭示人性和肯定人的价值,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宗教改革是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反封建,反对只是宗教的烦琐仪式和教皇的特权地位,并不是从根本上完全否定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而是要把原来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教会改造为资产阶级的精神工具。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区别主要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

(1)中国的传统科技重经验,近代科技重实验。

中国传统科学严格讲是经验科学、描述科学,主要表现为把人类同自然界长期斗争的经验积累、整理;近代科学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结合,形成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2)传统科技重综合,近代科技重分析。

传统科技善于全面观察现象,直接从这些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揭示现象背后本质的机制,则是很薄弱的;近代科技善于分析法,近代弗兰西斯·培根将分析的实践上升到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加以阐明,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

(3)传统科技重实用,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

传统科技大多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实用性强,缺乏能用逻辑方法进行理论概括和分析。

近代科技属于理论科学,大都属于对事物规律和本质的探索,主要采取观察和实验方法。

2.唐朝诗歌的繁荣与传奇小说、词、戏曲出现的原因不完全相同唐朝国家统一、国力强盛;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频繁;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以及科举制发展等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而唐代以后传奇小说、词、戏曲的繁荣除了政治经济条件,民族关系,中外关系外,更主要的是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文化生活需要。

唐代诗歌主要是文人文学,不属于通俗文学,故跟市民阶层的扩大无关。

3.明清小说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如《三国演义》属于历史演义小说、《水浒传》属于英雄传奇小说、《西游记》属于神魔小说、《儒林外史》属于写实性的讽刺小说、《金瓶梅》属于世情小说、《红楼梦》属于现实小说、《聊斋志异》属于志怪传奇类小说等。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1.达尔文的进化论不适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达尔文提出的生物物种演变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的理论。

达尔文进化论思想对在面临外国侵略,瓜分危机迫在眉睫的民族和国家情况下,从物竞天择、优胜劣败的规律出发,强调团结起来反抗侵略者,就必然成为激励当时弱小国家和民族奋发图强的理论武器。

但是,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特殊规律,用进化论说明社会历史现象,必然会否定阶级斗争,否定社会的根本质变,从而为近代西方殖民者美化侵略,现代推行强权主义提供了理论根据。

西方一度流行社会达尔文主义。

这种思想认为达尔文主义,特别是它的核心概念——生存竞争所造成的自然淘汰,在人类社会中也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认为它在人类的进化、发展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种思想常被利用来强调人种差别和阶级存在的合理性以及战争不可避免等。

社会达尔文主义成为帝国主义和种族主义政策的哲学基础。

2.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没有完全否定牛顿力学体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继承牛顿力学体系的基础上,否定了是牛顿的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并没有完全否定牛顿力学体系,而是发展了牛顿力学,将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牛顿力学只是相对力学在低速运动状态下的一个特例。

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既否定又发展了牛顿力学体系。

3.量子论与相对论两大科学理论的适用范围不一样量子理论是20世纪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对许多科学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

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它的原理既适合微观世界,也适合宏观世界。

4.两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发明创造体现的不同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主要是由技术工人和技师对生产经验的总结,并未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完全以科技为基础,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出现了一系列发明创造,如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因而两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具有不同的特点。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康有为尊孔和新文化运动中批孔的本质目的基本相同康有为在宣传维新思想时,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创造历史根据;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士则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大力宣传民主和科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扫清了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

但两次运动中的尊孔和倒孔本质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

2.维新派、革命派和新文化运动宣传西学的侧重点或特点不同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派们都主张向西方学习,挽救民族危机,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但在方式、具体措施上不同,特别是在宣传西学方面各有其特点。

(1)维新派特点:把西方的政治学说(民权、平等思想)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主张君主立宪,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观点宣传优胜劣汰,主张设立新式学堂,学习"西学"。

(2)革命派的特点: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作为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把学习西方从书本上变为革命行动,结合中国国情,把西方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用于指导革命。

(3)新文化运动的特点: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矛头直指封建正统思想,但对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否定的看法;五四运动后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与新三民主义的关系新三民主义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新三民主义是革命斗争的纲领,是民主革命奋斗的目标,它蕴含着三大政策的精神。

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方法和手段。

2.《新民主主义论》与《论人民民主专政》的主题与核心内容不同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在分析中国国情基础上,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了详尽完整的论述。

他指出,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1949年,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全面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规定即将建立的人民共和国的政权性质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