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临床观察
恩替卡韦与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临床效果

恩替卡韦与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临床效果引言乙型肝炎是一种引起肝脏炎症的病毒性感染,严重者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在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中,控制病毒复制和减轻肝脏炎症对于延缓疾病进展至关重要。
恩替卡韦和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是两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它们在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这两种药物在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
恩替卡韦与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的药理作用恩替卡韦是一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它通过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DNA合成和病毒复制,从而起到抗病毒的作用。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也是一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其作用机制与恩替卡韦类似,都是通过抑制病毒的DNA合成和复制来达到抗病毒的效果。
这两种药物都已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乙型肝炎的治疗,并显示出良好的抗病毒效果。
恩替卡韦与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在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一项研究对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进行了恩替卡韦和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的治疗比较。
在治疗恩替卡韦组的患者中,病毒学应答率为64%,肝炎大于4倍上限的尿素酶异常率下降了57.3%,肝炎呈4倍上限的尿素酶异常率下降了61.5%;而在治疗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组的患者中,病毒学应答率为80%,肝炎大于4倍上限的尿素酶异常率下降了65.7%,肝炎呈4倍上限的尿素酶异常率下降了70.5%。
在肝功能方面,无论是肝脏合成功能丙胺酸的子表现还是凝血功能、对照组以及两个药物组之间的肝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差异。
综合上述结果来看,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在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中的临床疗效略优于恩替卡韦。
二者在肝脏炎症指标改善方面差异小。
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常常伴有明显的肝脏炎症,治疗目标之一就是减轻肝脏炎症,恩替卡韦和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在这方面的临床效果如何呢?一项研究对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炎症指标进行了比较。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联合抗病毒治疗疗效观察

1 . 2 治疗 方法 : 拉米夫定组 2 5 例给予拉米夫定 ( 葛 兰素史克 公司 ) 1 0 0 m g / a单药 1 3 服治疗 ; 联合抗病 毒组 2 5例在拉米夫
定组 的基础上加用 阿德福韦酯 ( 正大天 晴制药有限公司 )1 0
m g / a , 口服 ; 恩替卡韦组给予恩替卡韦 ( 上海中美施贵宝制药 公司 ) 0 . 5 m g / a 单药治疗 。疗程均为 4 8周。 1 . 3 观察指标 :观察 比较 3组治疗前后 的肝功能指标 A L T 、
总胆红素 ( T B i L ) 、 A L B与 H B V . D N A及 HB V e 抗原/ H B V e 抗
பைடு நூலகம்
l _ 1 临床资料 : 2 0 0 9年 2月 至 2 0 1 0年 3月我院收治 的慢性 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 7 5 例 。按知情 同意 的原则 入 组, 共分 为 3组 , 拉米夫定组 其 中男性 l 5例 , 女性 l O例 ; 平 均年龄 6 6岁 。 拉米夫定联合 阿德福韦酯治疗组 : 其 中男性 l 6 例, 女性 9 例; 平均年龄 6 7岁。 恩替卡韦治疗组 : 其 中男性 1 5 例, 女性 1 0例 ; 平均年龄 6 8 岁 。所有病例均符合《 慢性 乙型 肝炎 防治指南》 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活动性 、 失代偿期诊 断
参 考 文 献
[ 4 ] 吴华 , 梁剑辉. 秦 芮茵 , 等. 肺血栓栓塞症 6 0 例诊 断与治疗分 析. 中国实用内科杂 志, 2 0 0 5 。 2 5 : 5 4 1 — 5 4 2 . [ 5 ] 张挪富 , 周 玉民 , 杨新艳 , 等. 不 同年 龄段肺血栓 栓塞症患者 的临床特征及 预后影 响因素分析. 中华结 核和呼吸杂志 . 2 0 1 0 .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观察

11 一般 资料 : 院 2 0 . 我 0 8年 1 一 0 1 7月 的失代偿 期 月 21 年
乙型肝 炎肝硬化患者 17例 , 16例 , 6 6 男 0 女 1例 , 龄 2 年 2—6 o
岁, 平均 (7 2 4 . 8±1.5 岁 。诊 断符 合 20 64 ) 0 0年 《 病毒 性肝 炎 防治方案 》 中肝硬化 的诊断 标准 J 。所 有病例 治疗前 有 A T L
所 有病例 HB N 均 阳性。 VD A
血 7例 , 肝性脑病 5例 , 自发性 腹膜 炎 5 , 例 肺炎 1例 , 肾综 肝 合征 6例 , 肝细胞癌 3例 , 并发症 发生率 5. %(74 ) 87 2/ 。两 6
组并发症发生率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o ) .5 。 2 2 两组患者生化 指标及 C i . hl d—V r  ̄h评分 变化 的 比较 : , 经 过 L M及 A V治疗 4 A D 8周 、6周后 , 功能各项 指标有 明显 9 肝 改善见表 1 。经统计学 分析 , 两组治疗 前 比较 , 异无统计 学 差 意义( P>00 ) 两 组 治疗 后 比较 , 异有 统计 学 意义 ( .5 ; 差 P<
吉林 医学 2 l 02年 7月第 3 3卷第 l 9期
・
41 3 ・ 3
拉 米 夫 定 联 合 阿 德 福 韦酯 治 疗 失 代 偿 期 乙 型肝 炎 肝 硬 化 疗 效 观 察
刘 继旭 , 罗安 云 , 王明桃 ( 四川 大竹县人 民医院感染科 , 四川 大竹 6 5 0 ) 3 10
禁忌证 。事 实上 , 核苷 ( ) 酸 类似物 已成 为失代偿 期 乙型肝炎 肝硬化 患者 抗病 毒治 疗的唯一选择 。拉米夫定 ( A 通过 抑 L M) 制 H VD A聚合酶迅速减少人体 乙型肝 炎病 毒的载量 , B N 疗效 确切 , Y D变异在治疗 6个 月后 开始 出现且逐年增高 … , 但 MD 肝、 对症和支持等基础 治疗 ; 治疗组 除上述治 疗外 , 加用 L M A
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应用拉米夫定联合黄芪与丹参注射液的临床分析

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应用拉米夫定联合黄芪与丹参注射液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就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应用拉米夫定联合黄芪与丹参注射液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
方法将我院在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60例。
给予对照组患者拉米夫定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在拉米夫定的基础上加用黄芪与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统计。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1.2.1对照组采用拉米夫定对对照组的患者予以治疗,具体的用法用量为:100mg/次,口服,1次/d,持续用药6个月为一个疗程。
1.2.2观察组观察组的患者需要在服用拉米夫定进行质量的基础上加用黄芪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
具体的用法用量为:将20ml的黄芪注射液加入5%的葡萄糖溶液,将30ml的香丹注射液加入到500ml的葡萄糖溶液当中,采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1次/d,持续用药6个月为一个疗程[3]。
1.3观察指标在120例患者接受用药治疗一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肝功能的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
1.4统计学处理将本次研究活动所得的所有数据均需要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肝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据相关的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约有慢性肝炎病毒感染者约有9300万人[4]。
随着乙型肝炎病毒的大量传播和复制,慢性肝炎极容易发展成为肝硬化。
丙型肝炎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临床观察

《中外医学研究》第1o卷 26期(总第178期)2012年9月 临历 与实践 Ljnchuangyushjjian
丙型肝炎肝 硬化 的抗病毒治疗 临床观察
刘 驰 华 ①
【摘要 】 目的 :探 讨临床采用不 同治疗 方法治疗丙型肝炎肝 硬化不同时期 的疗效 ,找出治疗不同时期肝硬化 的最佳 方法。方法 :根据临床治疗
者血清 ALT明显改善,TBIL较治疗 前下 降、PTA、白蛋 白较 治 肝硬化时短期疗效显著且安 全性较高,对降低肝硬化失代偿期 5
疗 前上 升,差 异有 统计 学 意义 (P<O.05),见表 2。乏力、消瘦 、 年死亡率有很大帮助,改善 生存率 ,减 缓肝硬化的进 展,值得在
发热 、纳差、恶 心等不 良反应依然 常见 ,但 随访显示丙型肝炎失 临床上推广使用 。
中图分类号 R51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26—0025—02
丙 型肝炎病 毒 (HCV)感 染在世界范围内总流行率为 3%-5%, 一 般人 群感染率为 1.8%,目前全世界范 围内约 l-7亿 .0亿人感 染丙型肝炎 病毒 ,这 已成为一个全 球性 健康 问题 】。世界传染病 学调查显示 ,感染丙 型肝炎病毒后,20年内发展为肝硬化 的概率 很大 嘲。代偿 期肝 硬化 5年 内死亡率相对较低,且较易维持病情 , 每年转化为失代偿 期肝硬化 的比率仅为 3.5%-5.9% ;失 代偿 期肝 硬化 5年内将 有超 过一半人因治疗无效而死亡,治疗难度较大 嘲。 本文 主要通过观察临床治疗效果 ,研 究丙 型肝 炎肝硬化不 同时期 采用不 同治疗 方法取得的疗 效得出相应结论 。现报告如下c
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观察

例检查可 以早期 发 C I N及浸润癌病变 ,避免宫颈锥切 术需住 院 ,
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代偿期 乙型肝 炎肝硬化临床观察
刘 薇
( 潜 江 市 中心 医 院 消化 内科 , 湖北 潜江 4 3 3 1 【 ) 【 ) )
摘要 : 目的 观 察 恩 替 卡 韦联 合 扶 正 化瘀 胶 囊 治 疗代 偿 期 乙型 肝 炎 肝硬 化 的近 期 临床 疗 效 、 肝脏、 脾 脏 影像 学 改 变 方 法 代 偿 期 乙型 肝 炎肝 硬 化患者 6 3例 随机 分 为对 照 组 3 2例 , 治疗 组 3 1例 对 照 组 给 予 恩 替 卡 韦 , 1片/ 次, 1次/ d , 空 腹 口服 ; 治 疗组 在 对 照 组 用 药 基 础 上 联 合 应 用扶 正 化瘀胶囊 , 3粒/ 次, 3次 / d , 饭 后 口服 , 其恩替卡韦用法、 用量 同对 照 组 , 2组 疗程 均 为 4 8 w。 结 果 治 疗 组血 清透 明质 酸 酶 ( HA) 、 层 粘蛋白( L N)
医学信息 2 0 1 3年 1 月第 2 6卷第 1 期f 下半月1 Me d i c a l I n f o r ma t i o n . J a n . 2 0 1 3 . V o 1 . 2 6 . N o . 1
大 l O ~ 4 O倍 ,直接观 察宫颈病变 部位和必然 存在 以相 应的组织改 术后可能 } f J 廊和感染 , 以及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之弊病。 总之 ,阴道镜检查是通过宫颈阴道部粘膜毛细血管及上皮 的改 变 而提示 良恶性 病变 , 尤其是对癌前病变及早期 宫颈癌的早-m ) 水平下降十分显著, HA 尤 为 突 出 ; 肝脏 、 脾 脏 影 像 学 检 查 显 著 改善 , 与对 照 组 比 较 有 非 常 显 著性 差 异 ( P < 0 . 0 5 , P < O . 叭) 。 结 论 恩 替 卡 韦 联 合扶 正 化瘀 胶 囊 治 疗代 偿 期 乙型 肝 炎肝硬 化 近期 疗 效满 意 优 于 单 用 恩替 卡 韦
94例丙肝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

94例丙肝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目的研究处于代偿期及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诊治的94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21例处于失代偿期,73例处于代偿期。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运用600~800 mg/d 利巴韦林联合135 ug/周派罗欣皮下注射进行治疗;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给予600~1000 mg/d利巴韦林联合135~180 ug /周派罗欣进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逐渐调整剂量。
分别在治疗12、2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HCV RNA等指标,并观察患者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该文研究结果表明,所选的21例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及73例处于代偿期的肝硬化患者经过12周的治疗后TBIL、AST、ALT和HCV RNA水平未见明显变化,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经过24周的治疗后,TBIL、AST、ALT和HCV RNA水平有明显的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实施小剂量利巴韦林联合派罗欣个体化治疗方法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改善肝脏功能,进而缓解肝脏纤维化程度。
标签:丙肝肝硬化;抗病毒治疗;临床效果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表明,每年以新增300多万丙型肝炎患者的速度在增长,而且这一数字在逐年升高[1]。
相比较而言,处于代偿期的肝硬化患者比失代偿期的发展慢一些。
现今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治疗的主要方法为肝脏移植。
然而,在治疗期间,很多失代偿期的肝硬化患者,由于无法耐受干扰素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容易出现肝功能衰竭,因而不适合用赛若金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
为研究处于代偿期及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效果,选择该院2009年3月—2013年9月间诊治的94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根据患者处于时期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该院诊治的94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家颁布的《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4年版及《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000年,西安)[2]。
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临床观察

进行 血常规 ,肝功 能 ,肾功能 ,血清 H V D A B N , H eg BA ,B超检测 。治 疗后 每 三个 月行 上 述 检测 及
不 良反应 观察 。
制是引发肝脏炎症 ,导致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演变 为失代偿期 肝炎肝硬化 的主要 始动原 因。 目前 , 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 、免疫调
2 结 果
2 1 治疗后 H VD A阴转 率 的 比较 . B N
从表 1 可见
治疗 3 月 、6个月 、9个 月 、 1 个 2个月 拉米 夫 定 治
胞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 的抗 病 毒药 物 治 疗 目前 分 两种 :干 扰 素 和核 苷 类 似物 ,本 实 验表 明一 年 内短 期 抗 病 毒效 应 核 苷 类 似物拉米 夫定强于干扰素 ,无论 是 H V D A 及 B N
1 资料 和方 法
表 2 治疗后 H e g BA 转阴率 的比较
2 3 治疗 后 A T复常率 的 比较 . 工
性差 异 。( 0 0 ) P< .5
从 表 3可见 治疗
11 临床资料 6 例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均符 . o 合 20 年 《 05 慢性乙型肝炎 防治指南 》诊 断标 准。 其 中男 7 ,女 1 ,年 龄 2 6 1例 9例 1 9岁 ,两 组 均
降 ,患者 H VD A反跳 ,造成 病 情 加重 ,在用 药 B N
过程中患者应具有 良好的依从性 ,医生发现 Y D MD
变异及 时 调 整 药 物 ,避 免 不 良后 果 发 生 ,最 大 限 度使 生化 、血 清 学 及 组 织 学 得 到 改 善 。国 内外 大 量实 验 表 明 H e g 清 学 转 换 率 随 治疗 时 间延 长 BA 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临床观察
【关键词】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抗病毒;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乙型肝炎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发展的结果,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乙型肝炎肝硬化分为代偿期肝炎肝硬化与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是阻断代偿期进入失代偿期的关键。
现回顾2004年5月至2005年5月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60例,其中拉米夫定治疗组30例,干扰素治疗组30例,治疗1年,检测HBV DNA,HBeAg下降幅度及肝功能改善程度以观察抗病毒疗效,在1年短期抗病毒疗效中拉米夫定明显优与干扰素。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60例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均符合200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诊断标准。
其中男71例,女19例,年龄21~69岁,两组均除外HCV RNA感染、脂肪肝、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精神疾病。
二组年龄、肝功能及病毒含量差异均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保肝及调节免疫治疗,一组加服拉米夫定,每日100mg,连续12个月。
另一组应用干扰素300~500万U,其中安达芬21例,运得素9例,疗程6~12个月,治疗前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清HBV DNA,HBeAg,B超检测。
治疗后每三个月行上述检测及不良反应观察。
1.3 统计学处理记数资料采用χ 2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治疗后HBV DNA阴转率的比较从表1可见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拉米夫定治疗组和干扰素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治疗后HBeAg转阴率的比较从表2可见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拉米夫定治疗组和干扰素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
表1 两组治疗后HBV DNA阴转率的比较(略)
表2 治疗后HBeAg转阴率的比较(略)
2.3 治疗后ALT复常率的比较从表3可见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表3 治疗后ALT复常率的比较(略) 3 讨论
肝硬化主要病因是病毒性肝炎,其中HBV复制是引发肝脏炎症,导致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演变为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的主要始动原因。
目前,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保肝、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能最大限度地抑制或消除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抗病毒药物治疗目前分两种: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本实验表明一年内短期抗病毒效应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强于干扰素,无论是HBV DNA及HBeAg转阴,还是肝功能改善拉米夫定均强于干扰素组。
拉米夫定起效快,抑制病毒作用强,短期内抗病毒疗效显著,但长期应用拉米夫定可诱导HBV发生YMDD 变异,抑制病毒复制的能力下降,患者HBV DNA反跳,造成病情加重,
在用药过程中患者应具有良好的依从性,医生发现YMDD变异及时调整药物,避免不良后果发生,最大限度使生化、血清学及组织学得到改善。
国内外大量实验表明HBeAg血清学转换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提高,治疗1、2、3、4、5年HBeAg血清学转换率逐年提高。
同时可降低肝功失代偿和HCC发生率[1]。
但随用药时间延长患者发生病毒耐药变异的比例增高[2],从而限制其长期应用。
大量文献表明,干扰素治疗可使30%的患者HBV DNA及HBeAg转阴[3]。
干扰素对病毒复制活跃,病变有进展趋势的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干扰素的副作用小且能耐受,严重的不可逆副作用少见,有研究表明干扰素治疗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时,肝功失代偿的发生率为小于1% [4],但由于免疫耐受等多种因素干扰素的疗效较差,近两年随着长效干扰素的问世,希望在疗效上有所提高,关于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抗病毒问题需要临床医生进一步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 Liaw YF,Sung JJ,Chow WC,et mivudine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and advanced liver disease [J].N Engl J Med,2004,351:1521-1531.
[2] Lok AS,Lai CL,Leung N,et al.Leng-term safety of lamivadin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J].Gastroenterology,2003,125:1714-1722.
[3] Thomas HC,Lok ASF,Cameno V,et parative study of three doses of interferon in active chronic a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