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断句上课》
公开课文言文断句课件

公开课(文言文断句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代汉语》教材第四章“文言文断句”,详细内容包括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常用断句方法及其运用。
着重分析古文中常见的句式结构,如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并通过实例讲解断句的具体操作步骤。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掌握常用断句方法。
2. 能够独立进行文言文断句,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古文鉴赏能力,激发学习古文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言文断句的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古代汉语》工具书、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一个古文断句的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文言文断句的兴趣。
2. 基本原则:介绍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如保持句子完整性、遵循句子结构等。
3. 常用方法:讲解常用断句方法,如句读法、对称法、顶针法等。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实例,详细讲解断句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断句方法的应用。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文言文断句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文言文断句基本原则保持句子完整性遵循句子结构2. 常用断句方法句读法对称法顶针法3. 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2. 答案: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但部分学生对断句的灵活运用仍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更多古文作品,提高古文阅读能力,并在课后进行断句练习,逐步提升文言文断句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文言文断句的灵活运用。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实例,详细讲解断句过程。
3.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文言文断句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实践。
关于文言文断句公开课课件课件

•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 十城。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注意句子中省略的现象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
而竭。
• 其一/犬坐于前
三、标志划分法
文言文中,有很多标志性 词语可以很好地帮助断句。
1、找对话、引文 标志
文言文中对话 、引文 常常用 “曰”“云”“问”等为标志,两 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 名,以后就只“曰”,而把主语省 略。 例:王曰/诺
意思是: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 他们学习其中的断句 。
学习目标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方法; 2.通过朗读节奏划分,帮助理解文言文内 容,提升阅读文言文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的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 的方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真题探源
真题1(2016.江西省)
问题:(2分)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 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标点遗嘱
有位老人临终前立下遗嘱,内容是﹕
•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 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 不得干预
家业到底付与谁?
1、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 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给女婿)
2、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 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给幼子)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匡衡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
逮/衡乃穿壁引其光 /以光映书而
读之。
/
• 2、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 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 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 为则易者亦难矣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 /则难者亦 易矣/不为 /则易者亦难矣 人/ 之为 学有难易乎 为/之 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 则易/ 者亦难矣。
文言文断句公开课获奖课件

◇阔少年断错句娶错妻 此前,有一位阔少爷,常但愿找个漂亮
妻子。某天,他收到媒人寄来提亲信,并描 述那女子样貌﹕“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阔少爷认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脚不大,好 头发,没有麻子。”美人,非常快乐。拜堂 之日,阔少爷发现其妻属丑女,便找媒人算 帐。媒人说﹕“我没有说谎,早就告诉你, 这女子:
第34页
▪ 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 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 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 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 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 发矢不直。
第35页
▪ 【参照译文】
▪ 太宗对太子少师萧瑀说: 我年轻 时就喜欢弓箭,搞到几十个好 弓箭,自己认为没有能可比了。 近来我把收藏弓箭拿给做弓箭 人去看,工匠却说我这些弓箭 都不是好木材做。我问原因, 工匠说,木材质地不平直,纹 脉都是斜,弓箭虽然有劲,然 而射出箭不会平直。
第10页
规律二: 找虚词,定句读。
明辨句读,虚词也是重要标志。
⑴句首语气词 :其、盖、凡、窃、诸、敬、 唯、盍、夫、且夫、若夫
常用于句首叹词: 嗟夫、嗟乎、 呜呼
⑵ 句末语气词 : 也、矣、欤、哉、耶、 哉、乎、焉、兮、耳、而已
⑶以、于、为、而、则、之等连词常用在 句中,如句子较长或规定断得细致、详 细,则这些词语前面要断句。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
文言文断句
第1页
一、考点讲解
▪ 明辨句读, 对旳断句, 是阅读古文最基本能 力。
▪ 断句题是近几年高考常考题型。 ▪ 高考命题一般只考断句, 不考标点。
第2页
什么叫断句
古书无标点, 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 常常 在一句话末了用“。”断开, 叫“句”;在一 句之内语气停止地方用“、”断开, 叫“读” (dò u)。
《文言文断句》公开课课件.

《文言文断句》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第十九章《文言文断句》。
详细内容包括: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常见句式特点、断句技巧及实践。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能熟练运用断句技巧进行句子划分。
2. 了解常见文言文句式特点,提高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言文断句技巧的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常见句式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朗读一篇未断句的文言文,让学生感受断句对理解文言文的重要性。
2. 讲解基本概念:介绍文言文断句的定义、作用和基本原则。
3.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例句,讲解断句技巧和常见句式特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对教材中的句子进行断句,并进行点评。
5. 知识拓展:介绍古代文言文的断句方法,如“读破句法”等。
六、板书设计1. 文言文断句的定义、作用2. 断句的基本原则3. 常见句式特点4. 断句技巧及实践5. 古代文言文断句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对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进行断句,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2. 答案:见教材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断句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阅读更多的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使课堂氛围活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技巧,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
公开课(文言文断句)课件

公开课之文言文断句
余闻文言,乃古文之正脉。
其言简意赅,含蓄典雅,读之如品佳茗,心旷神怡。
断句之艺,犹武中之舞剑,音乐中之击鼓,需心细如发,眼锐如鹰。
今余欲与诸君共探其中奥妙,期诸君有所得。
一、断句之义
文者,物之华也;言者,文之表也。
断句者,乃为文划界,明其义,定其位。
犹医者诊断病情,需辨症施治。
断句之道,亦需观文察义,依理而行。
二、断句之法
1.观词义:文辞之中,意义明晰,如“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须依词义,明其句读。
2.辨句式:文言之中,句式独特,如“壮志骄阳”乃谓
“壮志/骄阳”,非“壮志骄/阳”。
3.察语气:句末之叹号、问号,如“善哉乎/鼓琴”,语气
转折处,当断无疑。
4.考逻辑:文理有序,逻辑分明。
如“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三、断句之用
断句之道,非徒学之而已。
习得其法,能助诸君更深入地理解古文之意,体会古人之心。
此外,考试之中,断句题常出,得此艺者,自能游刃有余。
四、断句之例
昔人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盖言读之熟,则义自明。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若不明其义,则句读或乱。
然习得其法,则自然明矣。
总之,文言文断句之道,需细心体味,用心研习。
方能如庖丁解牛,目无全牛而能循其纹理。
吾望诸君习得此艺,共享古文之美!。
《文言文断句》公开课课件.

《文言文断句》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章节为《文言文断句》。
详细内容包括断句的基本原则、常见句式断句方法以及断句在文言文阅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
2. 培养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运用断句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文化底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断句方法在文言文阅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断句的基本原则和常见句式断句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论语》中的一句话为例,让学生尝试断句,引发学生对断句的兴趣。
2. 知识讲解:a. 讲解断句的基本原则:根据语义、语法、语境进行合理断句。
b. 讲解常见句式断句方法:主谓之间、谓宾之间、中心词与修饰语之间、对称句等。
3. 例题讲解:结合课本中的例句,讲解断句方法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方法,对课后的文言文进行断句练习,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断句基本原则a. 语义b. 语法c. 语境2. 常见句式断句方法a. 主谓之间b. 谓宾之间c. 中心词与修饰语之间d. 对称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将《岳阳楼记》进行断句。
b. 选取一段文言文,运用所学断句方法进行断句。
2. 答案:a. 《岳阳楼记》断句答案。
b. 选取的文言文段断句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断句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更多文言文作品,提高断句能力,增强文化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断句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断句方法在文言文阅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断句的基本原则和常见句式断句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以《论语》中的一句话为例进行断句练习。
文言断句(公开课课件)

文言文发展历程
1 2 3
起源
文言文起源于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逐渐 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文学形式。
发展
在秦汉时期,文言文逐渐成为官方文书和经典 文献的主要书写方式,同时也出现了《史记》 、《汉书》等经典史书。
繁荣
唐宋时期,文言文达到了巅峰,出现了大量的 诗词、散文等文学形式,如《唐诗三百首》、 《古文观止》等经典作品。
常见断句标志
文言文中一些特殊的字词,如虚词、连词、助词等,常出现在需要断句的地方。这些字词 包括但不限于“夫、盖、若、而、则、且”等。
句首句末标志
一些字词在句子中起到开头的标志,如“曰、云、言”等,通常在其后需要断句。同样, 一些字词如“之、者、乎”等常出现在句子末尾,在其前面也需要断句。
总结词性断句
06
文言断句教学建议
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
总结词
积累是学习文言文断句的基础。
详细描述
在文言文断句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包括常见的文言 实词、虚词、句式等。通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量,使学生逐渐掌握文言文的 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从而为断句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的语感
总结词
语感是断句的关键。
THANK YOU.
02
文言文基础知识
文言文基本概念
定义
文言文是一种用古汉语书写而成 的文章,包括诗词、散文、小说 等多种文学形式。
特点
文言文具有古雅、精炼、对仗工 整等特点,同时保留了古代汉语 的语法和词汇。
作用
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它承载了古代中国的历史、 哲学、文学等众多领域的知识, 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跨句结构处理
跨句理解
有些句子结构复杂,需要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才能准确断句。例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需要理解 整个句子的意思为“老朋友准备了饭菜,邀请我到他的乡下家里去做客。”才能正确断句。
文言文断句上课用方法ppt

邑 /必 者 焉/ 学 也/ 圣 /犹 不 可
19
四、借助固定的词组和句子结构断句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 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如“有所”“无所”“有以”“无 以”“以为”“何所”“孰若”“至 于”“足以”“得无”“无乃”“何 以”“于是”“然则”等。
文言中有一些特殊的固定结构,如倒 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等。这些句式可以 作为我们断句的切入点,还有一些固定结 构,如:
8
2.刻 削 之 道 /鼻 莫 如 大 /目 莫 如 小/ 鼻 大 可 小 /小 不 可 大 也 /目 小 可 大/ 大 不 可 小 也。
9
二、借助动词,特别是表 说话的动词断句。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动词,特别是 “曰”“云”“言”“谓”等表说话的动词作 为标志进行断句。 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 略,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 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六: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 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 例10: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 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 御者胜。 故知胜有五 /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 识众寡 之用者胜 / 上下同欲者胜 / 以虞待不虞者胜 / 将能 而君不御者胜。
什么叫断句
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 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 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 ( dò u )。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 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断句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 文的基本功,从前的大学入学国文考试,多采用 此题型。
文 言 文 断 句 的 常 见 方 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六)被动句式
• 1、为……所… • 2、受……于…… • 3、见……于……
固定结构莫拆散
• 固定词组,不要拆散,可减少断句失误。 如“有所”“无所”“有以”“无 以”“以为”“何所”“孰若”“至 于”“足以”“得无”“无乃”“何 以”“于是”“然则”等。 • 专有名词,如官名、地名、人名,作为独 立成分,中间不能断开。特别是一些特殊 的人名,由于古今习惯的不同,很容易混 淆。如:何易于、中期、骑劫等。
㈢看虚词,找位置
1.对话、引文定句读 2.语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 斯、今
3.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耶、与(欤)、 邪(耶)、乎、哉、夫
㈢看虚词,找位置
1.对话、引文定句读 2.语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 斯、今
3.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耶、与(欤)、 邪(耶)、乎、哉、夫 4.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 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 若之何
总分断句法
•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 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 友多闻,益 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损矣。”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 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 与守信的人 交朋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 友,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 与两面三刀的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 交朋友,是有害的。”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 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 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 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 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 不谐矣 主要分两层: 一是“微观”湖阳公主之意,了解女方的意向; 二是询问宋弘,了解男方的态度。
有一个姓宋名弘的人。做司空官的时候。刚 逢着光武皇帝的姊姊湖阳公主。新死了丈夫。 光武皇帝就和湖阳公主大家谈论朝里的臣子。 去探他的意思。湖阳公主道。宋公很威严的 容貌。和有道德的器识。这是一班臣子里头 都没有一个及得他的。光武皇帝听了。就去 对宋弘说道。俗语说的、做了官。好把贫贱 时候的朋友换过了。有了钱。好把穷苦时候 的妻子换过了。这不是人情上都是这个样子 吗。宋弘道。据做臣子的所晓得的。凡是贫 贱时候的交好。是不可以遗忘的。同过甘苦 吃着糟糠的妻子。是不可以离异的。光武皇 帝就对湖阳公主道。这个事情。是不成功的 了。
特别要注意:
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
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2009年高考广东卷
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 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 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 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 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14
给下面文言文断句。(2005年北京卷)
习惯句式掌握住
• (二)表揣度的固定格式
• 1、得无……乎/耶/邪 (可译为"该不会/恐怕/莫不是/只怕是/莫非……吧") • 2、无乃……乎(耶) (译为“恐怕……吧?”)(兼表反问) • 3、……庶几……欤(……或许……吧?) • 4、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
习惯句式掌握住
• (三)表疑问的固定格式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文言文断句指南
㈠读文段,通文意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 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断句前提
断句的前提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 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 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 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 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 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帮 助断句。
【例】 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
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
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新序·刺奢》)
【例】 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
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
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新序·刺奢》)
㈣明语法,辨句式 1.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 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 为 其 后 可 复 者 也 则 事 寡 败 矣。 《韩非子·说林下》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 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 为 其 后 可 复 者 也 则 事 寡 败 矣。 《韩非子·说林下》
刻 削 之 道 /鼻 莫 如 大 /目 莫 如 小 /鼻 大 可 小 / 小 不 可 大 也/目 小 可 大 /大 不 可 小 也/举 事 亦 然/为 其 后 可 复 者 也/则 事 寡 败 矣。 《韩非子·说林下》 [注释] 刻削:雕刻。 举事:做任何事情。
•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 地……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 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 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18
㈢看虚词,找位置
虚词断句
1、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表敬副词有: 夫、惟、盖、凡、窃、敬、请、苟、若、岂 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 者、也、矣、焉、乎、哉、与(欤)、耶、耳 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惯句式掌握住
• (五) 表选择的固定格式 • 1、与其……孰若(无宁) ……(可译为“与其…… 哪里比得上(不如)……”。) • 2、“不……,则……”、“不……即……”(可译 为“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 3、……,抑……,(译为“是……,还是……” 或“……,或者……”。) • 4、“非……则……”,“非……而……”,(可译 为“不是……就是……”,“不是……却”。)
总分断句法
•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 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 友多闻,益 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损矣。”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 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 与守信的人 交朋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 友,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 与两面三刀的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 交朋友,是有害的。”
第一人称代词
尔、汝、女、若、乃、而、吾子、子、君、公、 阁下、陛下、足下 第二人称代词
“莫‛,相当于‚没有谁‛,‚没有什么‛, 是无定指的代词。
“相‛作互指代词,或偏指。
“见‛字,多代‚我‛。
⑵疑问代词 “谁‛‚孰‛‚何‛‚奚‛‚胡‛‚曷‛‚恶‛ ‚安‛‚焉‛‚乌‛
⑶指示代词
“此‛‚是‛‚斯‛‚兹‛‚夫‛‚之‛‚其‛ ‚彼‛
2.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特殊句式断句
文言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熟悉这些固 定句式,对文言断句很有帮助。 判断句式:„者„也、„„者也 反问句式:不亦„乎、何„为、岂„哉 安„哉(也)、孰与„„乎 被动句式:为„„所„„、受„„于„„ 其它固定句式:况„„乎;奈„„何; 如(若)„„何;得无(无乃)„„乎; 何以„„为;与其„„,孰若„„
窍门1:名词或代词断句
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要 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名、 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 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标名(代)词,定主宾 ⑴人称代词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 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 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 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 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 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主要分两层: 一是“微观”湖阳公主之意,了解女方的意向; 二是询问宋弘,了解男方的态度。
3、句首的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
联词)。
如:至若、于是、是故、若夫、至于、嗟夫、 虽然、且夫、向使、纵使、然而、然则等等。
4、时间词如:顷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 5 、叹词如嗟夫、呜呼等会构成独词句,前后都可断。
㈢看虚词,找位置
1.对话、引文定句读
㈢看虚词,找位置
1.对话、引文定句读 2.语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 斯、今
根据句子结构成分断句
• 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 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般在中心词前。先找出 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往往会句意自见(古汉语中, 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
• 例:‚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 对此句,如果断成‚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 于前。‛就完全错了,因为‚犬‛不是后一句的主 语,而是‚坐‛的状语,意为‚其中的一只狼像狗 一样坐在前面‛。 • 注意:理解划分句子结构时要注意常见的倒装结构 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 等等。
㈤明修辞,巧判断 1.找顶真,定句读 2.据排偶,定句读 3.察反复,定句读
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
顶真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 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同词语紧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 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 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它们 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 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 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 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 腋寺作为草堂
(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
庐山的风景,秀丽至极,简直是天下诸山的冠军。 山的北峰,叫做香炉峰;香炉峰的北面,有一座遗 爱寺;就在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的风景带更是漂亮 得不得了,恐怕还远超过卢山本身呢!元和十一年 的秋天,太原人白乐天一见就爱上他了,就像远行 的游子路过故乡一样,眷恋沉迷、依依不舍而不忍 离去,于是就对着香炉峰,傍着遗爱寺,盖了一间 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