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弹力运动会

合集下载

大班科学教案:弹力运动会

大班科学教案:弹力运动会

大班科学教案:弹力运动会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探究欲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弹力奥秘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让幼儿了解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后想要恢复原状而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

2. 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幼儿观察和体验生活中常见的弹力现象,如弹簧、橡皮泥、弹力球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弹力小游戏,引发幼儿对弹力的兴趣。

2. 基本概念:介绍弹力的概念,让幼儿初步理解弹力。

3. 生活中的弹力:让幼儿观察和体验生活中常见的弹力现象,如弹簧、橡皮泥、弹力球等。

4. 探索弹力的奥秘:让幼儿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实验和操作,探究弹力的产生和变化。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弹力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收集幼儿的探究成果,评价他们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

3. 了解幼儿对弹力运动的兴趣,激发他们继续探究的欲望。

五、教学资源:1. 弹力小游戏材料:弹簧、橡皮泥、弹力球等。

2. 实验材料:气球、塑料瓶、水、彩纸等。

3. 教学卡片:弹力的图片和文字说明。

4. 教学视频:弹力现象的演示视频。

5. 教学课件:弹力的概念和生活中的弹力现象。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弹力小游戏,引发幼儿对弹力的兴趣。

2. 基本概念:介绍弹力的概念,让幼儿初步理解弹力。

3. 生活中的弹力:让幼儿观察和体验生活中常见的弹力现象,如弹簧、橡皮泥、弹力球等。

4. 探索弹力的奥秘:让幼儿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实验和操作,探究弹力的产生和变化。

七、教学活动:1. 弹力小游戏:让幼儿参与弹力小游戏,体验弹力的作用。

2. 弹力实验:让幼儿进行弹力实验,观察弹力的产生和变化。

3. 弹力制作:让幼儿利用弹力材料制作弹力玩具。

八、教学策略:1. 引导探究:通过问题引导,让幼儿主动探索弹力的奥秘。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弹力运动会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弹力运动会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弹力运动会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第三节《弹力运动会》。

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弹力的概念,探索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状的关系,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幼儿理解弹力的概念,了解弹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分析、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积极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弹力概念的理解,弹力与物体形状的关系。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受弹力的存在,学会观察和分析弹力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橡皮筋、气球、弹力球、积木等。

学具:每组一份弹簧、橡皮筋、气球、弹力球、积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弹簧、橡皮筋、气球等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发现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演示弹簧、橡皮筋、气球等物品的弹力现象,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

(2)讲解弹力的概念,让幼儿了解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恢复原状时产生的力。

(3)讨论弹力与物体形状的关系,引导幼儿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弹力的大小。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请幼儿分组操作,探索不同形状的物体弹力的大小。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4. 小结与讨论(5分钟)(2)讨论弹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幼儿关注科学现象。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恢复原状时产生的力。

2. 弹力与物体形状的关系:形状不同,弹力大小不同。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物体,找出具有弹力的物品,并描述其弹力现象。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弹力现象,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弹力运动会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弹力运动会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弹力运动会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力的世界》第三节《弹力运动会》。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弹力现象,探索弹力大小与物体形变的关系,了解弹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与物体形变的关系。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幼儿能够运用弹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弹力的概念,了解弹力与物体形变的关系。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运用弹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橡皮筋、气球、小球、积木等具有弹性的物体。

2. 学具:每组一份弹簧、橡皮筋、气球、小球、积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幼儿参加一场弹力运动会,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弹力现象,激发幼儿兴趣。

2. 讲解弹力的概念:通过展示弹簧、橡皮筋等物体,让幼儿了解弹力是物体形变后产生的力。

3. 探索弹力与物体形变的关系:a. 让幼儿分组操作,观察弹簧、橡皮筋在不同形变下的弹力大小。

4. 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a. 出示气球、小球等物体,让幼儿思考这些物体是如何利用弹力工作的。

b. 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弹力现象,如弹簧门、弹跳球等。

5. 例题讲解:a. 出示一个弹簧,让幼儿预测在不同形变下的弹力大小。

b. 讲解解题步骤,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让幼儿分组操作,完成一系列弹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弹力:物体形变产生的力2. 弹力与物体形变的关系: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形变越小,弹力越小3. 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弹簧门、弹跳球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弹簧门,记录下门在不同形变下的弹力大小,并解释原因。

2. 答案:门在关闭时,弹簧形变较大,产生的弹力较大;开门时,弹簧形变较小,产生的弹力较小。

大班科学教案弹力运动会

大班科学教案弹力运动会

大班科学教案弹力运动会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力的探索》中的第三节《弹力运动会》。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弹力的概念,探索弹力产生的条件,观察和体验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动手实践,理解弹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弹力的定义,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弹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活动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及其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弹力球、橡皮筋、小车等。

学具:每组一个弹簧、一个弹力球、一根橡皮筋、一辆小车。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弹力球,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球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引导学生回答:“它会弹跳。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弹力。

2. 例题讲解讲解弹力的概念、产生的条件以及弹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3. 动手实践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弹簧、橡皮筋产生弹力,推动小车。

2)实践操作:学生根据讨论结果,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随堂练习出示一些生活中利用弹力的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六、板书设计1. 弹力的概念2. 弹力产生的条件3. 弹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举例说明生活中利用弹力的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2. 答案:如弹簧门、弹力球等,利用弹力产生的条件,实现物体的运动或变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弹力现象,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中的弹力概念和产生条件3. 动手实践的活动设计4. 作业设计的生活现象举例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物品,如弹力球,以增强直观感受。

大班科学教案弹力运动会

大班科学教案弹力运动会

大班科学教案弹力运动会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力的世界》第三节“弹力运动会”。

详细内容围绕弹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原因以及生活中弹力的应用进行展开。

重点学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了解弹力的测量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力的产生原因,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合作意识,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弹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及测量方法。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以及对弹力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各种弹性物体(如弹簧、橡皮筋、气球等)。

2. 学具:每组一个弹簧测力计、相关弹性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个弹簧测力计,邀请一名幼儿拉伸弹簧,观察测力计的数值变化,引发幼儿对弹力的兴趣。

3. 弹力的产生原因:通过实例演示和讲解,让幼儿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是物体分子间的作用力。

4. 弹力的应用:介绍生活中弹力的应用,如弹簧床、弹弓、橡皮筋等。

5.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教师示范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讲解注意事项,并指导幼儿进行实践操作。

6.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进行弹力测量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弹力:物体形变产生的力。

2. 弹力的产生原因:物体分子间作用力。

3. 弹力的应用:弹簧床、弹弓、橡皮筋等。

4.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拉伸、观察数值、记录数据。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弹性物体,记录其弹力大小。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弹性物体,进行测量并记录弹力大小。

2. 作业题目:与家长共同制作一个简单的弹性玩具,并说明其原理。

答案:根据制作的弹性玩具,解释其弹力产生的原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幼儿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弹力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情况。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继续探索生活中的弹力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大班科学教案:弹力运动会

大班科学教案:弹力运动会

大班科学教案:弹力运动会第一章:认识弹力1. 教学目标了解弹力的概念,感受弹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内容(1) 讲解弹力的定义:物体因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的变形,当外力消失时,物体能恢复原状的力。

(2) 举例说明弹力的应用:弹簧、弹力球、弹力带等。

3.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邀请幼儿谈谈他们对弹力的了解。

(2) 讲解弹力的定义,并通过实物演示弹力的作用。

(3) 组织幼儿观察和讨论日常生活中弹力的应用,如弹簧门、弹力球等。

(4) 进行小实验,让幼儿体验弹力的大小,如拉弹力带。

4. 教学评价通过提问和实验,检查幼儿对弹力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章:弹力运动会的筹备1. 教学目标了解筹备一个运动会需要考虑的因素,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

2. 教学内容(1) 讨论筹备一个运动会需要考虑的因素,如场地、器材、规则等。

(2) 学习团队合作,共同完成筹备工作。

3. 教学活动(1) 邀请幼儿谈谈他们对运动会的了解,引导幼儿讨论筹备运动会需要考虑的因素。

(2) 讲解筹备运动会的具体步骤,如确定场地、准备器材、制定规则等。

(3) 组织幼儿分组进行筹备工作,如一组负责布置场地,一组负责准备器材等。

(4) 完成筹备工作后,组织幼儿进行弹力运动会。

4.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筹备过程中的表现和运动会进行中的参与度,评价幼儿对筹备运动会所需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弹力接力赛1. 教学目标了解接力赛的基本规则,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2. 教学内容(1) 讲解接力赛的基本规则,如传接棒的方法、比赛顺序等。

(2) 学习团队协作,提高团队凝聚力。

3. 教学活动(1) 邀请幼儿谈谈他们对接力赛的了解,引导幼儿讨论接力赛的基本规则。

(2) 讲解接力赛的具体规则,如传接棒的方法、比赛顺序等。

(3) 组织幼儿进行接力赛实践,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 在比赛结束后,组织幼儿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团队凝聚力。

4.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接力赛中的表现和团队合作情况,评价幼儿对接力赛规则的理解和掌握。

大班科学教案弹力运动会

大班科学教案弹力运动会

大班科学教案弹力运动会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力的世界》第三节《弹力运动会》。

详细内容包括:弹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弹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简单弹力实验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是由物体形变产生的。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使幼儿能够运用弹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弹力的产生原理。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弹力球、橡皮筋、气球等。

学具:每组一个弹簧、一个弹力球、一根橡皮筋、一个气球。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弹簧、弹力球、橡皮筋等物品,让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特点吗?”引导幼儿发现这些物品都具有弹力。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弹力球为例,讲解弹力的概念、产生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弹力实验,观察弹簧、橡皮筋、气球在不同形变下的弹力变化。

4. 互动讨论(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发现,讨论弹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弹力:物体形变产生的力。

2. 弹力产生原理: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发生形变,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3. 弹力应用:弹簧、弹力球、橡皮筋、气球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利用了弹力,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答案示例:弹簧门利用弹簧的弹力,当门关闭时,弹簧发生形变,储存弹力;开门时,弹簧释放弹力,使门自动关闭。

2. 作业题目:利用弹力,设计一个简单的玩具。

答案示例:弹力飞机。

用橡皮筋储存弹力,松手后,橡皮筋释放弹力,带动飞机飞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对弹力的概念、产生原理和应用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幼儿对弹力的掌握还不够熟练。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寻找具有弹力的物品,观察其特点,并与家人分享所学知识。

大班科学教案:弹力运动会

大班科学教案:弹力运动会

大班科学教案:弹力运动会一、教学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和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的性质。

2. 通过弹力运动会活动,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物体发生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的性质。

2. 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弹簧、弹力球等。

3. 弹力运动会活动:通过比赛形式,运用弹力完成各种任务。

三、教学准备:1. 弹力球、弹簧、橡皮筋等弹力物品。

2. 运动会相关道具和奖品。

3. 教学场地和环境布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和触摸弹力物品,引导幼儿感受弹力的存在。

2. 讲解弹力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幼儿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3. 介绍弹力运动会活动规则和任务,引导幼儿分组进行比赛。

4. 弹力运动会活动:幼儿分组进行比赛,运用弹力完成各种任务。

5. 结束:对比赛结果进行点评,给予奖品和鼓励,总结弹力的特点和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他们对弹力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提问和回答,分析他们的思维和探究能力。

3.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评估他们的社交能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弹力跳远比赛:幼儿用弹力球作为“跳板”,尝试跳远,比比谁跳得更远。

2. 弹力接力赛: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成员用手中的弹力球完成一系列接力任务,如弹力球传递、弹力球投掷等。

3. 弹力障碍赛:设置一个障碍赛道,幼儿需要利用弹力球和弹簧等物品克服障碍,到达终点。

七、教学方法:1. 观察法:教师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弹力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提问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和探究弹力的特点和应用。

3. 互动法:教师与幼儿进行互动,共同完成弹力运动会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活动过程中,确保幼儿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2. 对幼儿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关注他们的进步和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活动题目:弹力运动会
二、活动目标:通过观察与实验,使幼儿进一步感知不同物体的弹性现象,培养幼儿观察的敏锐性。

三、适用对象: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皮球、橡筋、气球、弹簧、木块、铁片、弹性球、动物标靶、自制弹弓(每人一个)、纸制子弹等。

五、活动过程:拍一拍,捏一捏,感知不同物体的弹性。

幼儿自主选择一个皮球跟着音乐拍球,其中有些皮球是没有气的。

诱导幼儿按一按、捏一捏有气和没有气的皮球,共同找出原因,知道皮球打了气会弹得高,原来空气也有弹性。

找一找生活中有弹性的物品。

(1)在一大堆物品中找出有弹性的物品(如拉一拉弹簧、橡筋、捏一捏气球、海绵等)。

(2)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有弹性的。

如弹簧床、海棉枕头、沙发、床垫、吹气救生圈等。

玩一玩。

(1)橡筋的一端系在中指上,另一端系一只小球,并用同一只手拿着球向下投,用手掌收回小球。

(2)橡筋一端系着中指,然后一只手拿着球向前投,随后收回,重复投掷,可投向目标处。

(3)固定橡筋一端,另一端手拉着小球,拉到一定的距离时放手,让球反弹回去,超过固定物的高度。

(4)将长橡筋的一端固定在乒乓球拍柄上,然后用球拍向上拍打小球,让小球弹上去又拉回来,反复拍打。

做游戏。

(1)看谁射中靶。

用力投掷玩一玩中的小球,使橡皮筋拉长,让小球能打中相隔一定距离的动物标靶。

(2)看谁弹得远。

一手握小弹弓的把柄,另一手用纸制子弹拉紧橡筋,然后放手,让子弹弹出去。

拉得越紧,子弹弹得越远。

在地上按一定距离画三条线,超过最远一条线得3分,超过第二条线得2分,超过第一条线得1分。

六、注意事项
1.小弹弓不要对着别人。

2.可分别采用集体活动、分组活动和自由活动的形式。

七、拓展思路
弹簧纸偶:先把一张大的长方形纸卷成筒状,然后在上面画上眼睛、嘴巴、耳朵及尾巴等。

用另一张小纸条来回折叠,折成弹簧状,要求折得整齐。

然后把纸筒粘在弹簧状纸条上,用手轻轻一按,它一会儿变矮,一会儿变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