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密康熙为何坚决要封杀八阿哥 八阿哥为人到底如何

合集下载

被称为八贤王的胤禩为何会在夺嫡大战中失败?

被称为八贤王的胤禩为何会在夺嫡大战中失败?

[键入文字]被称为八贤王的胤禩为何会在夺嫡大战中失败?康熙晚年,在太子胤礽被两立两废之后,康熙的众皇子们蠢蠢欲动,对皇储之位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以当时的情形来看,八阿哥胤禩德才兼备,在朝中威望甚高,大有舍我其谁的味道。

但是康熙却感受到了空前的危机,毅然决绝地将八阿哥胤禩排除在皇储之外。

胤禩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会在夺嫡大战中失败?让我们来看一下。

胤禩是康熙的第八位皇子,生于康熙二十年(1681),他的母亲是良妃卫氏。

卫氏是满洲正黄旗包衣出身,身份低微。

话说康熙这几位包衣出身的妃子所生的皇子还真是不错,比如说德妃、敬敏皇贵妃和良妃,她们所生的皇子很是优秀。

由于母亲出身不好,所以胤禩从小就勤奋好学,而且他还非常聪明,性格也比较随和,待人宽仁,所以八阿哥胤禩的人缘相当不错。

德才兼备的胤禩可以说是康熙众皇子中最出色的一位。

康熙原先还是很喜欢八阿哥胤禩的,在康熙第一次对皇子进行分封时,胤禩就在其中,当时才十八岁的他就被封为贝勒,成为当时被封皇子中最年轻的一位。

但是一切都在康熙四十七年发生了改变,当年,康熙将皇太子胤礽废黜,嗅觉敏感的胤禩觉得机会已经到来,他对太子之位展开了争夺。

当时,康熙让大臣举荐太子人选,当朝绝大数人一股脑地支持了八阿哥胤禩,连康熙自己都产生了危机感。

康熙对太子胤礽的感情还是很深厚的,他想让大家提议太子胤礽复位,可谁料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所以,康熙毅然的否决了臣子们的保举,理由就是胤禩母亲出身不好。

但是,皇八子党已然形成,皇八子集团的核心自然是胤禩了,此外,还有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四阿哥胤祯、理藩院尚书阿灵阿、领侍卫内大臣鄂伦岱、工部尙书揆叙等,阵容可谓是超豪华。

九阿哥胤禟素有“毒蛇”之称,十四阿哥也是文武双1。

八贤王允禩才能不输雍正,夺嫡时为何失败了?

八贤王允禩才能不输雍正,夺嫡时为何失败了?

八贤王允禩才能不输雍正,夺嫡时为何失败了?本文导读:一直到今天,康熙晚年那一段皇子夺嫡,仍然是许多人津津乐道的一段史实,数清朝几百年历史,或许再没有一段时期,能像康熙晚年一样,因为皇位争储,而在朝堂后宫掀起如此大的风浪,也再没有在哪一段时期,能像那段时期一样,出现众多有才能有手段的皇子。

的确,对于皇帝来说,向来继承人的选择,就是一大头疼问题,选择一个继承人不难,难得是要选出一个真正具备实力,能够管好天下的继承人。

君不见,乾隆在继承人问题上迟迟下不了决断,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迟迟找不到一个足以托付江山的人才。

对于康熙来说,他幸运的是少了这个问题的烦恼,他的儿子们个个都很争气;然而不幸的却也是因为争气的儿子太多,而皇位又只有一个,才有了让他头疼不已的九龙夺嫡之争。

其中,最令人瞩目的两位主角就要算是四皇子和八皇子了。

大家都知道,最终是四阿哥胤禛脱颖而出,成为了大清的继承人,而在他的铁血手腕下,大力彻查贪腐,也确实为后来的康乾盛世打下了基础,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而八阿哥虽然最终争储失败,可是也没人怀疑他的能力,在很多史学家眼里,即便是八阿哥登基,以他的能力也能有一番作为。

就连雍正帝都说:胤禩为人聪明强干,才具优裕,朕深知其能办大事。

甚至承认自己的才力也只是“能与相当”。

然而,在这场夺嫡中,八阿哥却是以一种惨烈的方式败了下来,论声望,他在大臣皇子中声望最高;论实力,他也不缺,文武双全,也曾办成过不少事情;论康熙的看重,康熙也曾对他甚是喜爱,17岁就封他为贝勒,为当时年龄最幼者。

此后又多次受康熙指派,适其出塞时与皇三子胤祉一同办理政务。

并且曾帮助裕亲王福全料理广善库,重建东岳庙等事宜。

然而,最终,却是康熙亲自斩断了八阿哥争储的所有可能性。

康熙五十三年,康熙前往热河,八阿哥本该随侍在侧,然而因为母亲忌日,所以他前去祭奠母亲,未跟随康熙身边。

这原也没有什么,然而坏就坏在他托太监送给康熙的老鹰奄奄一息,令康熙十分震怒,认为八阿哥在诅咒自己,当即召诸皇子至,再责胤禩,并说:“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

胤祉是怎么死的?康熙为什么囚禁他

胤祉是怎么死的?康熙为什么囚禁他

胤祉是怎么死的?康熙为什么囚禁他本文导读:清圣祖仁皇帝在早年和中年是在不断的争斗乃至战争中度过的,除鳌拜、灭三藩、退沙俄、亲征噶尔丹,到了晚年这些大事都弄完了自己家里又开始闹腾了。

“九子夺嫡”让康熙帝是伤透了脑筋。

“九子夺嫡”中,这帮人是各个施展权术,为了大位想尽千方百计结党营私,排除异己。

皇三子胤祉就是一个比较“能装”之人,他装着整天搞学问,无心储位,但是还是露出了马脚,最后被雍正帝幽禁致死。

爱新觉罗·胤祉是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的第三子,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的异母兄长。

在康熙帝的众多皇子里面,胤祉无论是文学还是书法,或是骑射,都表现得极为突出。

论文学,胤祉被康熙派去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可见他有相当的学术功底;论书法,胤祉写的字相当漂亮,一直得到康熙的称赞;论骑射,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胤祉陪同康熙出塞围猎时,胤祉曾经和一向善于骑射的康熙比试过,两人不分上下(估计还是胤祉为父皇留点面子,故意让的)。

在康熙朝,爱新觉罗·胤祉表面与太子胤礽关系极其亲密,因为太能装,连康熙帝差点都信以为真了。

但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胤祉就露出了一点不在乎家庭感情的破绽,“敏妃之丧未百日,允祉薙发,坐降贝勒,王府长史以下谴黜有差。

”当太子第一次被废的时候,皇长子竟然要“替父行不便之事”,使得康熙大为光火。

这时候胤祉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蒙古喇嘛巴汉格隆为允禔厌胜废太子,允祉侦得之,发其事。

”却不曾想,这对康熙帝更是一击。

一心希望父慈子孝、兄弟和睦的康熙,看到平时与世无争的皇三子竟然直接揭开了两派夺嫡的真相。

他是读书人,难道不懂顾及君父颜面的道理?所以必然是有目的的。

你老三君子不群,其他皇子俨然两派厮杀,你让朕看清楚这个现状,你如何自证,你不是别有用心?然而此事过后不久,在一帮文臣的各种解释下,康熙帝又觉得,老三可能就是个没心计的读书人,他可能是出于对太子的真感情,才揭发老大魇镇太子的事。

历史解密康熙传位四阿哥 八阿哥?其实康熙没有指定人选

历史解密康熙传位四阿哥 八阿哥?其实康熙没有指定人选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康熙传位四阿哥八阿哥?其实康熙没有指定人选导语:康熙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少有的有所作为的皇帝,在位时间长,文治武功都很出色。

也被称为千古一帝。

他有很多值得称赞的功绩和英明神武的决断康熙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少有的有所作为的皇帝,在位时间长,文治武功都很出色。

也被称为千古一帝。

他有很多值得称赞的功绩和英明神武的决断。

但,在我看来,他一生最英明的决定是他传位的那件事。

此文是针对康熙传位的最新一种说法:无实际传位人。

很多学者都在猜测和怀疑康熙的传位之人究竟是谁,反正大多认为四阿哥胤禛不是康熙心目中的理想传位人。

就此,本人的观点是:康熙内心深处根本没有一个固定的传位人,他给了心中有资格继位的皇子所有的机会,传位诏书的传位人处很有可能是空白的。

先说四阿哥胤禛。

胤禛是出了名的铁面王爷,心狠手辣,办事果断。

但他太过于刚强,康熙很清楚,只要他上位,那不知道要死多少阿哥和官员,因此没有明确表示由他继位。

但康熙很喜欢弘历,对胤禛也没有太多的反感,就算胤禛铁面,这对当时贪污腐败的清朝也是有好处的,可以治理这样的局面,让清朝万世无疆。

因此,康熙给了胤禛足够他顺利登上皇位的人,能不能上位,就看他自己了。

给的不是别人,就是十三阿哥胤祥。

胤祥虽然被囚禁,但胤祥的很多部下都已经成为了保护京畿重地驻军里面的重要角色,只要胤祥一出,胤禛必定顺理成章。

还有就是年羹尧,一个有所作为的封疆大吏,直接决定了西北大军的供给和生存。

太子党,康熙还是很想让太子继位的,可惜这个太子太无用了,又因为康熙给他的权利太多,与内臣外臣勾勾搭搭,要是不废除太子,那胤礽恐怕真的具备造反的可能了。

康熙给了他人,权利,但康熙身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解密康熙为何把皇位传老四而不是号称贤王的老八?

历史解密康熙为何把皇位传老四而不是号称贤王的老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康熙为何把皇位传老四而不是号称贤王的老八?导语:公元1722年,在位了61年的康熙皇帝去世。

康熙去世以后,皇四子胤禛继承了皇位,这就是雍正皇帝。

雍正的继位仍很多人都感到意外,因为绝大部公元1722年,在位了61年的康熙皇帝去世。

康熙去世以后,皇四子胤禛继承了皇位,这就是雍正皇帝。

雍正的继位仍很多人都感到意外,因为绝大部分人都认为皇八子胤禩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可是老八最终还是落选了,胤禩一直有八贤王的称号,但是康熙为什么没有选择老八做自己的继承人。

一、胤禩看似聪明,实际上不懂帝王心术皇八子胤禩以宽厚贤明著称,在朝中有人称他为八贤王。

胤禩在朝中拥有自己的势力集团,而且是最大的势力集团。

在太子胤礽还在位时,胤禩就时常进行一些小动作,搞得胤礽很被动。

在太子胤礽被废以后,一场争夺继承人位置的好戏就开始了。

在推荐太子人选时,推荐其他皇子的官员很少,几乎所有的官员都推荐老八。

这样一来,老八看上去已经坐稳了太子的位置。

但是他太幼稚了,一点也不懂帝王心术。

皇帝不希望继承人触及自己的权力,而老八在朝中势力很大,这就犯了皇帝的大忌。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希望继承人在自己去世以后再触碰政治,这也是为了自己的安全。

毕竟皇宫中的政变与厮杀太多了,而康熙作为老江湖,不可能一点也不了解。

与胤禩相比,老四胤禛的优势很明显。

看上去老四一直在踏踏实实的做事情,似乎从来没有考虑皇位的问题。

而且老四做事情杀伐果断,几乎与整个官场为敌。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老四的势力比老八小得多,所有的帮手也就只有胤祥、隆科多、年羹尧这些人。

做人低调、做事高调是老四的特色,他每干一件事就会出现满堂彩的效果,但平时做生活常识分享。

爱新觉罗·胤禩的性格

爱新觉罗·胤禩的性格

爱新觉罗·胤禩的性格爱新觉罗·胤禩的性格-高中因为近来受到某部电视剧的影响,上网查了些资料,才发现,原来他的性格并非我以前看到的那样。

前些年,看了些历史小说、古装戏剧,写他的多为反角,以结党谋私、暴戾悖逆、不忠不孝、奸险阴刻之言冠之,我看过这部剧之后,总觉得不应该是这样的,终于,我找到了一些文章,以正胤禩之名。

胤禩是康熙的第八子,但是因为他的母亲出生卑微,所以他小的时候在众兄弟子侄见并不得贵重,经常受到冷落,这也影响着他的后来。

胤禩出生后,康熙嫌他的母亲是辛者库的宫女,出身卑微,于是将他交给了大阿哥的母亲、慧妃那拉氏教养,所以他与慧妃的感情甚亲。

雍正帝继位伊始,允许部分母妃“随子归邸”而居,惠妃因亲子胤禔已被圈禁,于是欣然移居至胤禩府邸。

听说八阿哥胤禩自幼聪慧,且甚晓世故,从小养成了亲切随和的待人之风。

清朝规定,幌子六岁起入书房读书,一次,康熙对几位年长阿哥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考核,其中便有方满六岁的胤禩。

皇三子、皇四子、皇七子、皇八子“以次进前,各读数篇,纯熟舒徐,声音朗朗”,想必胤禩不满六岁便已开始习读诗书了。

但写字是他的弱项,康熙曾因不满他的书法,遂令当时著名的书法家何焯为其侍读,并要他每日写十幅字呈览。

曾任翰林院编修、起居注官、礼部给事中、九阿哥胤禟侍读兼府内管家的秦道然在雍正朝的供词中提及此事,说胤禩对此颇不耐烦,便让人写了来欺逛康熙。

之前已经提到,胤禩为人非常亲切,全无阿哥的骄纵之气,因此广有善缘。

不仅与皇九、十、十四子交情非比寻常,与众多王公大臣以相交甚欢。

康熙之兄裕亲王生前也曾在康熙面前赞扬胤禩不务矜夸,聪明能干,品行端正,宜为储君。

八阿哥胤禩乃四阿哥胤禛(即日后的雍正帝)最大的政敌,但从康熙末年到皇上驾崩,一直受到康熙和老四的打压,这也让我感到不甘,一位能博得民心的皇子,为何不能博得皇上的赞赏呢?雍正四年,以其结党妄行等罪削其王爵,圈禁,并削宗籍,改名为“阿其那”。

九子夺嫡中九位阿哥是什么下场?除了老四一党,其余七人悲惨至极?

九子夺嫡中九位阿哥是什么下场?除了老四一党,其余七人悲惨至极?

九子夺嫡中九位阿哥是什么下场?除了老四一党,其余七人悲惨至极?康熙时期,若问最有名的宫廷政治事件是什么,绝大部分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无疑就是现在清朝影视剧广为演绎的“九子夺嫡”事件。

“九子夺嫡”是指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等康熙九子所参与的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

“九子夺嫡”的结局就是四阿哥胤禛获得最终的胜利,于1722年顺利登基为帝,是为雍正帝。

随着雍正的登基,一场清算政敌的行动也随之开始,作为当年与雍正争夺皇位的诸位阿哥们,他们自然是逃不过清算的,因此九子的命运可谓是各有不同,除因效忠于雍正的十三阿哥胤祥(赐世袭罔替,成为铁帽子王),其余或圈禁,或革爵,或死于非命,命运的确算得上是悲催至极。

大阿哥胤禔。

他虽是皇长子,但却是庶长子,而非嫡长子,所以随着胤礽这位嫡长子的出世,他早早的就丧失了承继储君之位的资格。

他虽当不了储君,但早年康熙还是比较钟爱这位皇长子的,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他就被封为直郡王,而此时如胤禛、胤祺、胤祐等才是一个贝勒。

不过无论康熙如何钟爱他,胤禔对于储君之位,乃至是皇位都有一种不合实际的幻想。

随着康熙四十七年九月胤礽的被废,他的这种幻想开始被不断的放大,此时为了得到储君之位,他全然不顾兄弟之情,向康熙进言,要求杀死允礽,替父分忧。

如此,他这般冷血的作为引起了康熙的反感,而后在胤礽第二次被立为太子时,胤礽用魇术诅咒胤礽一事被三阿哥告发,康熙对他的厌恶达到了极点,直斥他为“乱臣贼子”。

随后下令夺郡王爵,将其幽禁在府邸中,终身不得出府。

雍正十二年(1735年)十二月十四日,胤禔因病去世,享年63岁,直到临死那刻,他都未能出府邸半步。

二阿哥胤礽。

大清的嫡长子,生母是康熙的第一任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康熙十四年(1675年)六月初三日,1岁的胤礽被册立为皇太子。

早年的胤礽不失为是一位储君典范,在康熙外出期间,他在代为处理朝政之时表现的很不错,其克尽厥职,不负众望,“举朝皆称皇太子之善”,而康熙自己亦认可胤礽的政治才能,其言“皇太子所问,甚周密而详尽,凡事皆欲明悉之意,正与朕心相同,朕不胜喜悦。

雍正及其兄弟的性格为何多凶残

雍正及其兄弟的性格为何多凶残

雍正及其兄弟的性格为何多凶残作者:赖晨来源:《档案天地》2012年第09期康熙生了35个儿子,11个早夭,其中成年的有24个,这些阿哥们的性格中大多都有凶残暴戾的一面,缺少起码的人性,这是为何?阴毒险狠的雍正正在热播的《后宫甄嬛传》的主角雍正皇帝是个性格很复杂的人物,其性格中固然有勤政刻苦、雷厉风行、当机立断、朴素严肃的一面,但也是一个暴躁歹毒、刻薄残酷的凶神恶煞。

他登基后禁锢杀害了隆科多和年羹尧,为了对付政敌和仇人,他还实行特务统治,与“黑恶势力”发明了一种暗杀利器,称为“血滴子”。

暗杀时,把“血滴子”往被害者头上一罩,拨动机关,头颅就被割落于囊中,再用化骨药水化成血水。

有一次,因为几个演员表现好,雍正赐食。

其中一个演员多嘴问了某地方官的名字,雍正勃然大怒,说:“你不过是个戏子,怎么可以问起官守来?”立刻下令将他杖毙。

雍正初,两个浙江文人冒犯了雍正,一是汪景祺讥讽他杀功臣年羹尧,二是查嗣庭出“维民所止”的试题,雍正帝雷霆大怒,把两人迫害致死,而且不定期地停止浙江的科举考试,并在浙江设立观风整俗使,监控浙江人的思想言论。

钱名世曾赋诗赞颂过年羹尧,雍正帝送给他一块“名教罪人”的匾,挂在其家中大厅里,以世代丑化羞辱他。

他还觉得不解恨,令385名举人、进士写诗谩骂丑化他。

他对外人凶恶,对亲人也残忍。

他继承大统之后,对年满20岁的十几个兄弟,刻薄寡恩,进行残酷地迫害,老三、老八、老九、老十四共4个兄弟被他下令圈禁,其中老三、老八、老九三人在圈禁中丢了性命。

三阿哥胤祉是个学者,《康熙字典》据说就是他主持编纂的,只因为与太子胤礽走得近,雍正便把他发配到直隶遵化为康熙守陵,并且派“信息员”监控他的思想言论,郁闷的胤祉发了几句牢骚,雍正干脆将他夺爵,软禁于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1732年),三阿哥胤祉稀里糊涂地死了,估计是被雍正毒杀。

八弟胤禩,是康熙儿子中最优秀、最有才能的一位,因为他曾企图继承皇位,所以雍正把他及其党羽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康熙为何坚决要封杀八阿哥八阿哥为人到底如何
导语:康熙为何坚决封杀八阿哥:假仁假义,看了你我就来气!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太子胤礽再度被废。

听到这个消息后,“八王党”纷纷额手
康熙为何坚决封杀八阿哥:假仁假义,看了你我就来气!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太子胤礽再度被废。

听到这个消息后,“八王党”纷纷额手称庆,八阿哥胤禩也兴奋了起来。

在他看来,父皇的决定等于宣布三年前复立胤礽为太子是错误之举,而自己因被众大臣保举反被连累,也该到平反之日了。

乌云散去,希望重生。

被喜悦冲昏了头脑的老八悄悄跑到康熙那里,其假装诚惶诚恐地说:“要是大臣们再推举我(为皇储)的话,我该怎样做?”
接着,他又故做烦恼地说:“我情愿卧病不起。

”胤禩的意思是说,万一又有人要推举皇太子,要不我就装病,免得再有保荐我的事情。

说老实话,老八的这个诡秘举动,还真有点当年大阿哥胤褆愚蠢之举的几分风采。

看来,惠妃纳喇氏带出来的人果然都很有才。

康熙为何坚决封杀八阿哥:假仁假义,看了你我就来气!
看了胤禩那欲说还休的样子,康熙气不打一处来,当场就斥责道:“尔不过一贝勒,何得奏此越分之语?以此试朕乎?尔以贝勒之身,存此越分之想,探视朕躬,妄行陈奏,岂非大奸大邪乎?!”
康熙的话,给了胤禩一闷棍。

他见自讨没趣,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康熙心里明白,胤禩现在很得意,正如他跟大臣们说的,胤禩“谓朕年已老迈,岁月无多,及至不讳,伊曾为人所保,谁敢争执,遂自谓可保无虞矣”。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