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ppt.Convertor

合集下载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课件(共20张ppt)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课件(共20张ppt)
背景: 工商业的兴盛,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措施:①明太祖和清雍正帝沿袭“重本轻末”观
劝课农桑; ②继续推行专卖政策,垄断盐茶经营; ③向私商征重税; ④明初继续推行“贱商令”;限制商贾穿 ,家用银器等。
影响:①破坏工商业的正常经营;
②不利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5. 重农抑商的评价
积极—— ①在封建社会初期,保护了小农经济,促进封 ②也有利于社会稳定,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 4 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 原
生产
“一切文明民族都是从土地公有制 开始的。” ——恩格斯
土地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 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 “方里而井, 井九百亩,其中 为公田。八家皆 私百亩,同养公 田,公事毕,然 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 文公下》
3. 目的
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 巩固封建统治。
4. 发展历程
(1)战国商鞅首倡重农抑商
主张:
农业生产粮食布帛,是本业;脱离农业生产的工商 末业。国家要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
影响:
保护了秦国的农业生产,壮大了秦国的实力,为统 奠定了基础。此后的封建统治者大多继承重农抑商政策。
原始社会
生产力
氏族公社所有
生产关系
奴隶社会
生产力
奴隶制国有制(井田制
生产关系
封建社会
封建土地私有制
实质:是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是社会性质的变化。
二、重农抑商
1. 含义
2. 原因
(1)根源: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共34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共34张PPT)

自 主 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井田制是对奴隶社会土地制度的一种形 学 象称呼。从形状看,西周井田制是九田一井,一井又分为一区 习 公田和八区私田。其中八区私田是分给劳动者即奴隶和平民耕
种的。一井中田与田之间是沟洫纵横,阡陌交错,类似于一个 个的“井”字,故称“井田”。

的。井田制实际上是西周分封制的经济基础。
师 生 互 动
奴隶社会
奴隶主贵族国有土地所有制
井田制
国有土地所有制
封建社会
(战国以来)
封建土地所有制
君主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所有制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退
推进新课
土地制度的演变
材料一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 材料二 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
户,使政府控制的自耕农人数大大增多,保证赋役来源,从而
增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均田制并不能完全阻止土地兼并。随着土地兼并的严重与土地
买卖的频繁,均田制无法继续推行而逐渐瓦解。


退
推进新课
土地制度的演变
问 题 情 境 五
土地兼并会导致什么样的社会问题?


退
推进新课
土地制度的演变
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因为自耕农是国家各种赋税徭役 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 入来源。


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推进新课
“重农抑商”
自 主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重农抑商”这一目。思考实行重 学 农抑商政策的目的、过程及影响。 习


退
推进新课

必修二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共26张PPT)

必修二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共26张PPT)

四、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人物。他们夫妇二 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 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 多银子。 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 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 雇人织绸,成为机户。施复夫妇由小手工者发展成为机户。
3、唐代:措施:
束缚了商业的自由发展
总结:工商业管理的方式:
制定相关法律,严格管理。 实施官营制度,独占专利,限制了民营工商业发展。 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重税。
3.影响:抑制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出现和生长, 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汉书· 食货志》载:“(汉武帝时)敢私铸铁器鬻盐者,钛左趾(在左脚
趾上挂铁钳),没入其器物。”这一规定反映当时
A.限售生活用品 B.出现垄断组织
√ 史料一
史料
C.推行抑商政策
D.开创工官制度
天下已平,高祖(刘邦)乃命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
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
清雍正帝说:“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
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从表面上看,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似乎也限制了外国侵略者在中国的活动,具有一点 自卫作用,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落后的、消极的政策,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只能阻碍中国 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发展,使中国与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是一种慢性自杀政策。 ------《闭关政策的历史教训》
闭关锁国政策或“海禁”政策的消极影响: 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形势,扼杀了对外贸易 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得中国社会在19世 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共21张PPT)
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阻碍 资本主义的发展
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 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 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四、资本主义缓慢发展
• 资本主义缓慢发展的原因
1.自然经济条件下国内市场狭小、缺 乏自由劳动力;政府征收重税. 2.缺乏资本积累 3.政府推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 4.总之,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阻碍了资 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
封建制度如何阻碍发展?
农民极端贫困, 无力购买商品, 缺乏国内市场。
地主和商人将赚 来的钱大量买房 置地,严重影响 了手工业的扩大 再生产
闭关锁国政策阻碍 了国际市场的扩大
文化专制,缺乏实 用性人才
资金
国际 市场
技术
趋 国内
势 市场

发 展
劳动力
国家重农抑商 政策,农民被 束缚在土地上
北京天坛祈年殿
祈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又称祈谷殿, 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课标要求:
1.知道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土地制度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
(2)直接原因: ①明朝初期东南沿海倭患猖獗; ②清初要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③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 ④清政府甚至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
无所不有,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
影响:
(1)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2)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3)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4)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世界潮流 (5)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国家的安全。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课件(共20张ppt)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课件(共20张ppt)

原始社会
生产力
氏族公社所有
生产关系
奴隶社会
生产力
奴隶制国有制(井田制
生产关系
封建社会
封建土地私有制
实质:是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是社会性质的变化。
二、重农抑商
1. 含义
2. 原因
(1)根源: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
(2)商人积聚大量财富,势力越来越大,影响农 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
消极—— ①不利于商业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也受 ②在封建社会晚期,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进步 会进步。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1. 明初推行海禁政策
(1)原因 : ①明初东南沿海倭患日益猖獗; ②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 (2)措施:禁止私人出海互市,只许官方外贸。
2. 清初厉行“海禁”
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
历朝统治 者采取抑 制土地兼 并的政策
还有:宋朝的王安石变法;明朝 正一条鞭法;清朝摊丁入亩制度
明朝按照人丁和田亩 的多寡收取赋税(鱼鳞图册)
这些措施的目的是通过抑制兼并,维护小农经济, 但只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结合所学,思考:土地制度演变的实质是什
禁止国人出海
闭关政策则更主要是对外的消 “闭关锁国”政策:
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只准在 ”中进行,对外人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 施. 限制外商来华
1793年,英国为了建立与中国的通商关系,派马戛尔 帝十分高兴地接见了马嘎尔尼,但是乾隆把他当作一个藩属 要他行双膝下跪之礼。马戛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有条件的 件是:将来中国派使到伦敦去的时候,也必须向英王行跪拜 派员向他所带来的英王的画像行跪拜答礼。最终他以单膝下 了乾隆帝。乾隆帝很不高兴,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国。 出的通商要求,乾隆帝的回答是:“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 夷货物以通有无”。从而拒绝了英国通商要求。

中国古代经济政策ppt课件

中国古代经济政策ppt课件

30
从古代经济政策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中我们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 经济政策要兼顾各方利益;
• 经济政策要与时俱进;
• 经·济···政··策要注意农、工、商的协……
完整版ppt课件
31
1、清朝前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根本因素是
A、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积极: 封建社会初期,保障了农业所需劳动力,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巩固了新兴的封 建制度。
消极: 不利于工商业发展; 封建社会晚期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政 策
(一)明朝的“海禁”
1、原因
明朝初年,东南沿海倭患日益猖獗,危及 明朝统治,明太祖下令实行“海禁”。
2、含义
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 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诗经·小雅·北山》 性质: 土地国有制 实质“:方里以而国井有,为井名九的百的亩贵。族其土中地为所公有田制,八家皆 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无忧PPT整理发布
—完整—版pp《t课件孟子·滕文公上》 7
3. 封建社会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制
形 1.铁农具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提高)
国家土地所有制 分配给农民耕种 农民向国家纳税
(一部分土地)
主要形式
地主土地所有制
出租给农民耕种 农民向地主交租
(主体)
农民土地所有制 农民自耕
(少量土地)
向国家纳税
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买卖转让
影响:
土 地
1.政治: 贫富分化→激化矛盾 →危害统治
2、经济:严重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

实行均田制(北魏→隋唐)
完整版ppt课件

必修二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共26张PPT)

必修二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共26张PPT)

根本目的是通过抑制兼并,维护小农 经济,巩固统治,但只起到鼓励农民 垦荒的作用,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明朝政府为整顿田 赋,多次在全国丈 量土地,登记每块 土地的面积、地形、 四至和田主姓名, 并绘制图册,因所 绘田亩图形很像鱼 鳞,所以称为“鱼 鳞图册”,它是确 定土地所有权和征 收赋税的依据。
明清之际的中国在哪些方面已经 显露出危机?

政治 经济 对外关系

封建专制制度 资产阶级革命 完成近代工业国转变 自然经济 海外扩张 闭关锁国
文化专制, 不利于科技发展 思想解放,有利于 科技发展
思想文化
结论:落后就要挨打!
小结
明清两朝的鼎盛时期,我国农耕经济在 前朝的基础上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并 在传统农耕社会内部开始孕育着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的萌芽。然而,由于清朝统治者实行 重农抑商、禁海闭关政策,抑制和阻碍了新 经济因素的成长,直接导致了清王朝在世界 工业文明潮流中迅速衰败,潜伏下近代前夜 的危机。
清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
问题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问题2、 明、清为什么改变我国古代长期 的对外政策而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
明朝初年,东南沿海倭患日益 “海禁”原因: 猖獗,危及明朝统治,明太祖 下令实行“海禁”。
“闭关锁国”原因:
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客观原因:
(二)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井田制瓦解的原因:
①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出现)(根本原因) ② 战争频繁导致土地转让、劳动力流失。 ③各国的税制改革——直接原因
鲁国“初税亩”:
实质就是承认土地私有合法化。

第4课-中国古代经济政策课件

第4课-中国古代经济政策课件
第4课-中国古代经济政策
末事(商业活动)不禁,…… 而游食者众, 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 巧之人。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则欲 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商君书》
第4课-中国古代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的原因、内容、评价?
1、原因 (1)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 (2)影响农业生产; (3)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4课-中国古代经济政策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 商周时期的井田制 2. 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 3. 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
第4课-中国古代经济政策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
——《诗经》
第4课-中国古代经济政策
废井田开阡陌
第4课-中国古代经济政策
原始社会
1.土地国有: 夏商西周——井田制
王室私有
形式:地主私有 地主土地所有制
2.土地私有
自耕农私有
特点: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基础 可以自由买卖
3.土地国有向私有转变的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铁工具和牛耕的出现; 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
第4课-中国古代经济政策
明朝晚期,很多农民因生计困难,迫于无 奈把土地卖掉。当时民间的土地买卖一般由卖 方委托中介人寻找买方,三方一起议定价格, 写成合约,三方签字画押,合约即可生效。
第4课-中国古代经济政策
4.抑制土地兼并:
措施: 北魏: 均田制 明朝:摊丁入亩
目的:抑制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 作用: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有利于赋税收入和徭
役征发;有利于抑制兼并,巩固统治。
第4课-中国古代经济政策
二、“重农抑商” 1. 商鞅首倡“重农抑商” 2. 二)闭关政策: 1、原因: (1)直接原因:防范外敌的侵扰 (2)根本原因:是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 2、概念: 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对外贸易的政策 突出: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禁绝一切贸易 3、影响: 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 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面一:当雍正皇帝颁布“抑商手谕”,乾隆津津乐道于“康乾盛世”时,英国的查理一世和法国的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与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对比中西方近代历史,我们的头脑中不由地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画面二: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画面三: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头已经响声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
第四课:中国古代经济政策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
原因: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刀耕火种、石器锄耕时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共产主义逐步被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和生活所取代,私有制、贫富和贵贱分化,阶级和国家随之产生。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和传说中的黄帝、炎帝、尧、舜、禹时期正反映了原始社会解体时期的社会面貌。

原始社会形成公社共有、成员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土地制度
2、奴隶社会──井田制
▲井田制特点和实质:土地归国家所有(由国王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土地,然后分配给大小奴隶主使用,受田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并要向国王承担义务。

)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
▲井田制瓦解的原因: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大量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主人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②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

③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各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转化。

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形成。

3、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特点及演变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几种形式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特点
①大大小小的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

②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和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③封建政府和皇帝还直接掌握一部分土地。

屯田制
何为屯田?曹魏时期,为解决军粮供应的困难和安置流民推行屯田制。

屯田分民屯和军屯两种,屯田区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封建国家。

屯田制的实行有何意义?屯田制是曹魏政权以军事强制形式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进行地租剥削的一种土地制度。

但屯田制的推行对安置流民和恢复发展农业生产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除曹魏外,许多封建王朝也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屯田。

均田制
开始于北魏,发展于隋唐。

内容:政府除了将百姓原有的田地算作政府的“授田”外,还将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百姓每年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租税,还要服徭役和兵役,隋唐时,规定可以纳绢代役。

意义:均田制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民拥有少量土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纳绢代役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使荒地得到开垦,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瓦解: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和土地买卖的频繁,加之安史之乱,均田制逐渐瓦解。

之后,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明清时期,土地高度集中,封建土地制度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桎梏。

(均田免粮)
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见ppt15帧)
土地制度演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进步
二、重农抑商
1、概念:
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战国商鞅变法首倡,并为历代王朝
沿用。

2、目的:
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3、表现:
(1)统治者“重本抑末”的治国思想
(2)明清两代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独占专利
(3)对民营商业,商税繁重,关卡林立
(4)歧视商人和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管子·治国》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
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
则难治也。

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商君书·垦令》 ① “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

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

纷纷,则
不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 ② “利出于地,则民尽力;名出于战,则民致死。

”③ “国待农战
而安,主待农战而尊。

”④“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重农抑商”对维护历朝历代统治是“利大于弊” 还是“弊大于利”?
4、评价:
①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
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②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在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坚持重农抑商
政策,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就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人教版《中国古代史》(全一册)
材料二 :永乐二年,禁民下海。

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而为寇。

郡县以闻,遂下令
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三 :顺治元年(1644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
……
材料一 :
里,并且将所有的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

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

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引自《台湾外记》卷十二
思考: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明清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

2、明清为什么改变我国古代长期的对外政策而实行“闭关锁国”?直接原因: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客观原因: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
3、实行“海禁”“闭关锁国”的政策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呢?
(1)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工商业的发展,使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始终得不到发展。

(2)助长了统治阶级妄自尊大的心理,自诩天朝上国,盲目排外,不思进取,保守愚昧。

(3)阻碍了中外文化交流,使西方近代科学和技术无法传入我国。

中国当时的教育还是以科举为核心的,视西方科技为“奇技淫巧”,导致中国全面落后于世界。

(4)但再某种程度上也抵御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古代的经济政策
土地制度演变:(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重农抑商”(目的,表现,评价)
“海禁”和“闭关锁国”:(原因,措施,后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