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下劣汰,有为才有位

合集下载

淘汰劣势留住优势的成语

淘汰劣势留住优势的成语

淘汰劣势留住优势的成语
1. 优胜劣汰:在自然界中不就是优胜劣汰吗?像草原上跑得快的羚羊能活下来,跑得慢的就可能被狮子吃掉,我们的生活中不也经常这样吗?比如在工作里,能力强的人更容易升职,这就是优胜劣汰呀!
2. 去粗取精:做饭的时候不就得去粗取精嘛,把不好的食材丢掉,留下精华的部分来烹饪。

就像我们学习知识,要摒弃那些没用的,留下有用的精华,这样才能进步快呀!
3. 汰劣留良:学校选班干部不也是汰劣留良嘛,那些责任心不强、能力不够的就被淘汰,而优秀的同学就能留下来带领大家呀!好比果园里,不好的果子会被摘掉,留下好果子,这就是汰劣留良哇!
4.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读书的时候就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呀,那些有用的观点我们吸收,不好的就摒弃,这不就是在淘汰劣势留住优势吗!就像吃水果,吃掉好的部分,扔掉坏的部分,道理是一样的嘛!
5. 择优汰劣:找工作面试不就是择优汰劣嘛,优秀的人得到工作机会,表现差的就被淘汰掉了。

就好像比赛跑步,跑得快的人获胜,跑得慢的就被淘汰了,这就是择优汰劣啊!
6. 推陈出新:科技发展不就是推陈出新嘛,旧的技术被淘汰,新的技术出现,这就是在淘汰劣势留住优势呀!家里的旧电器被新的取代,不也是这样嘛!
我的观点结论:在生活和社会的各个方面,淘汰劣势留住优势都是非常重要的,它推动着我们不断进步和发展。

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优势,努力提升自己,而不是被劣势所束缚。

立论有为才有位辩论材料

立论有为才有位辩论材料

有为才有位第一,从理论层面来说:“有为”是“有位”的先决条件,这是指从“有为”这样一个起点出发,达到“有位”,再在这样的位置上做出一定的作为,从而取得更高层次的“位”,这是一个循环上升,量变质变的发展过程。

但是“有为”却是这一系列过程的最初起点,起码前提。

因为没有“为”,任何的“位”都无从谈起。

第二,从现实层面来说:当今社会,白手起家而创有一番业绩的大有人在,平凡的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也为数不少。

第三,从对社会的意义来说:有为才有位,有利于人才量才使用,人尽其才、人尽其力,是良性的人才任用机制1,对方一再坚持先要有位,才能有所作为。

那么请问对方辩友,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位”是如何获得呢?反:第一,毛主席始终正确的把自己定位为人民的儿子;我倒想问对方辩友:没有位置,没有机会,能不能有所作为?2,蒋介石为什么就不能定位成为人民的儿子呢!“无位一定无为”吗?司马迁在狱中却写出了《史记》这样不朽的著作,对方辩友又怎样解释?C反:正因为蒋介石没有正确的定位,所以连连败退。

而司马迁,他出生于世代史官之家,有良好的家庭环境,38岁时继承父业,又得到了太史令这样一个位置,继而有了阅览宫廷所藏一切文献资料的机会。

试想,如果不是史官之位,司马迁岂不要在狱中捏造史实杜撰〈史记〉?3,请问对方辩友:在没有位的时候,你是观望等待,还是积极作为呢?Q反:我会两者兼顾,因为我方从未否认过为.但我更重要的还是等待机会.有位了才有为嘛!你方认为:有为是有位的必要前提.那社会上那些买官卖官得到位的,是否也叫做有为才有位呢?4,对方辩友经过层层选拔才有机会参加今天的辩论赛,是精英中的精英,这难道没有说明有为才有位吗?C反:感谢您对我方的夸奖。

今天能站在这里辩论,这得感谢团委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机会,没有这个位我谈何有为?5,其实谁都知道连我们的组织部门提拔选用干部的标准是任人唯贤,所以是先有为才有位,对方辩友能否认吗?Q反:在"任人唯贤"标准之前还有一个重要前提:"设立岗位".我们都知道,机构改革的原则是:"因事设岗,以岗定人"。

有位才有为 有位更须有为

有位才有为 有位更须有为

有位才有为有位更须有为在我发言之前,我先要衷心感谢对方辩友,因为之所以这次比赛能够顺利开始,正是因为对方辩友坐在正方辩手的这个位置上呀!不然的话,场上就我方四个辩手,我们还辩个什么呢?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如果对方辩手棋高一招赢了我们,那便说明阁下们有本事!有为!但不管有为无为,你们得要先有正方辩手这个位置才行呀!所以我方观点认为:有位才有为!我们先阐述其事实性:请看我手中拿着的东西,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电池可以让小灯泡发光,可以让你的MP3奏出动听的音乐,而更大的蓄电池甚至可以汽车在马路上行驶,可以说是一种很有作为的小东西,而现在,大家看这枚电池发挥什么作用了么?它有让我像电灯一样发光了么?它有让我收音机一样可以接受调频立体声节目了么?只怕都没有吧!不然我可能已经被当做外星人给逮走了吧!为什么颇有作为的蓄电池现在好像看起来一无是处呢?正是因为它没有得到合适它位置呀,只要把它放到合适的电池槽里,它便会立刻成为机器的动力核心,一个不可或缺的部件。

我们人也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只有踏上了这个平台,才能将我们的能力转化成作为,所以有位才有为!一个人再有才华,精力再充沛,工作再出色,如果不是处于一个可以让自己充分发挥的位置、如果职位无法体现他的价值,就很难在职场上有更大发展和前途。

权大分量就大,说话声音也响亮,要指示工作或者和别的部门沟通也比较方便,对于自己的工作有很大的益处。

正方可以夸大“为”的界限,而反方要夸大“位”的范围,适当的夸大,比方说一个小小的学习委员同样可以说是一个“位”、这样就证明如果没学习委员这位,你又怎么能发挥出当干部的能力,又怎么有为呢?1、个人想做出贡献或者取得成功除了主观的努力,外在因素提供的条件也是很重要的,毕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在客观条件允许之内并受其约制。

2、一个人处在不同的位上其权限是有差别的,正因为权限的限制,能力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样就难以有为。

当位提高了,权限放宽了才能的施展空间开阔了才可以做出成绩。

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学习心得体会

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学习心得体会

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学习心得体会要搭好“实战”平台,一战一考见真章。

“优者”就要“货比三家”,在好中选优、优中选强。

要围绕党委政府同一项重点工作贡献值、同一地区成绩显著工作贡献值、换届中同一岗位贡献值等纵横比较,分别形成专项考察。

同时,将在急难险重任务前敢于接“烫手山芋”、主动当“热锅蚂蚁”作为额外加分项,在一线考出真本事,从愿干事、真干事并且干成事的干部中选出“优者”。

要建好“实情”窗口,一听一察知详情。

“优者”是干部队伍中的榜样人物,既要在八小时内得“优”,更要在八小时外守住“优”。

要立体化、多维度选优评优,就要分别在管他的、他管的、他身边的三类人员上下功夫。

要多听,积累对干部的基础印象;要多看,切身观察干部的一言一行;要多走,在延伸生活圈、社交圈中回头看工作圈;要多想,在不同层面、不同人员的描述中找到共同点,形成干部的精准“画像”。

要抓好“实效”硬杠,一奖一惩见分晓。

运用好“优者奖”指挥棒对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具有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

在时间维度上,要做到奖励“及时”,为干部持续加油鼓劲、助力添劲,切莫错过了“火
候”;
在导向维度上,要做到激励“长效”,除及时奖励外,要将结果作为今后职级晋升、职务调整等的重要依据,形成长效机制,莫让“优者奖”成为“一次性用品”。

在奖励维度上,要做到层次“分明”,“优者奖”不能“一刀切”,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

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在企业中的应用

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在企业中的应用

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与企业人才管理中共下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是时代的需要,是用人的要求。

文件按照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要求,对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问题作出具体规定,规范了工作程序,建立了工作责任制,保证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

该规定也应该在企业中全面推行,才能保证企业健康、积极、向上发展。

“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不仅是古今中外任用人才的标准,而且也有无数能上能下的贤者和成功者。

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作为干部来说,只要按照“五好干部”标准,深入践行“三严三实”,敬畏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才能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

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干部优胜劣汰机制的建立,能让混日子、当官油子、耍嘴皮子、摆官架子的人靠边站,能让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得成事而且不出事的干部走上来,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工作有魄力、敢抓敢管的领导干部队伍,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能者上,就是要打破有弊端的提拔制度,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把那些“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用起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更高的平台,作出更多的贡献。

能者上,是大势所趋,也是百姓和群众的愿望。

庸者下,就是把那些空谈主义、纪律涣散、缺乏主动性、干得不怎么样却照样得好处的不愿做事的干部揪出来,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

让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帮助他们改正,督促他们加强学习,让他们得到磨练和提升,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庸者下,是自然选择,也是改进机会。

劣者汰,就是让“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的干部“下马”,坚决打击那些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的干部,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承担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劣者汰,是必然选择,也是肩头重任。

对于企业而言,“没有利润,就没有企业”,管理出效益,能人出管理。

企业更要注重“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制度和机制。

能者上,庸者下,让不担当不作为者无处藏身

能者上,庸者下,让不担当不作为者无处藏身

能者上,庸者下,让不担当不作为者⽆处藏⾝近⽇,市委对在⼯作中存在不作为不担当问题的4名市管企业领导⼈员进⾏了严肃问责。

问责充分体现了市委坚定不移推进全⾯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和鲜明态度,持续释放了让不作为不担当的⼈没有⽴⾜之地、没有容⾝之位的强烈信号。

担当作为是党员⼲部的政治本份,也是我们代代为继的精神传承。

因为担当,范仲淹⽴下了“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乐”宏愿;因为担当,杜甫发出了“安得⼴厦千万间,⼤庇天下寒⼠俱欢颜”的感叹。

⽽不作为不担当的⾏为,是⼀种腐⾻蚀⼼的慢性恶疾,这种“软腐败”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本⾝。

与“⽼虎”“苍蝇”肆虐相⽐,装样⼦、混⽇⼦、不作为的“软腐败”隐蔽性更强、潜伏性更深,也更为群众所厌恶。

其实,“为官不为”者还能逍遥于世,究其原因,就是“能上能下”的机制没有推进到位。

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本来就应该成为⼀种正常的政治⽣态。

但长期以来,由于⼲部队伍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和奖惩,“⼲部能上不能下”的局⾯不但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相反,在某种程度上还有进⼀步固化的倾向。

⼲部被提拔当上了领导,只要不犯错误,就可以稳坐钓鱼台,所以众多的“聪明⼈”不是把精⼒⽤在⼲好⼯作上,⽽是将⼼思⽤在了如何去疏通关系,找靠⼭、进圈⼦上,这种旧有机制窒息了⼲部队伍的“活⼒”,阻碍了⼲部队伍素养的提升。

只有打通⼲部“能上能下”的“堵点”,强化“有为才能有位,在位必须有为”的理念,才能让那些能⼒不⾜、⼼猿意马的领导⼲部适时地调整或“下去”,从⽽腾出更多的空间和职位让那些能⼲事、会⼲事、想⼲事的⼲部去努⼒和奋⽃。

坚持看能⼒、看实绩、看⼝碑、看德⾏的⼲部选⽤原则,形成重实绩、重实⼲的正确⽤⼈导向,通过运⽤激励⿎励机制,给能⼲者晋升的机会,让他们拥有⼯作的理想和盼头,确保“实⼲者”有更多获得感。

当然,推动⼲部“下”只是⼿段,不是⽬的。

对从调整下来的⼲部要本着⼈尽其才的原则,区别对待,合理安排,不能⼀棍⼦打死,能通过“回炉锻造”有所改变继续有新作为的,仍要给予机会,以便激励这些⼲部在新岗位上再起步。

有为才有位有位才有威

有为才有位有位才有威

有为才有位有位才有威——对做好人大工作的几点认识段兴亮在多年的人大工作经验中,有这样的感触:人大相对于党委来说,是献策而不决策;相对于政府来说,是监督寓于支持;相对于政协来说,是立法而不立论。

这样一来,不少从事人大工作的同志,尤其是一些刚从党委、政府班子中转岗到人大工作的同志,便产生了一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感觉,把自己置身于“二线”。

是不是到人大就是进入“养老院”,所做工作就是“二线”了呢?回答是否定的。

关键还是个人的思想认识问题。

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发挥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作用,应该看到,人大工作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和“保民生、保稳定、保增长”等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其他部门无可替代的。

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的思想认识。

现如今,社会上对人大工作确实有些不正确的说法,什么“去掉人大有政协”、什么“人大是二线”、什么“人大常委会的主任、副主任不是领导”等等。

但部门的形象和威信,不是靠上级的封官许愿,权力、责任的高压,更不是靠自己的吹嘘,关键在于工作上知情、政策上把握、决策上参与,只有随时随地增强思维意识的锻炼,知识领域的拓宽,工作水平的提高,工作能力的夯实,韬光养晦,一日三省吾身,随时提出有情况、有分析、有措施的方案和意见,做好扎实的工作,显现部门的地位和作用,让自己参与、领导赏识、群众认可、社会接纳,部门的形象和威信才能随之建立。

那么,怎样在人大工作的岗位上,有所作为,有所建树呢?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必须做到“自尊、自爱、自重”所谓自尊,就是要自己尊重自己,自己瞧得起自己,不被闲言碎语所左右。

所谓自爱,就是要自己爱惜自己,钟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钟爱自己的人生,不被少数人的舆论所击倒。

所谓自重,就是要自己看重自己,自己珍惜自己,不被某些位高权重、不可一世的人所屈服。

只有这样,精神才会不滑坡,斗志才会不衰退,干劲才会不锐减,光阴才会不虚度。

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

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

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从2016年1月的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提出的“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用人导向,到2017年1月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提出的“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良好局面,再到2020年6月29日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会上提出的“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其中,“优者上”到“优者奖”这一变更,既彰显了中央在用人方面的新思考、新部署、新导向,也点燃了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

用一贤人则群贤至,要让优秀的干部优先,就得用“优者奖”这支笔画好人才“坐标系”。

找准原点,把稳政治标准“定星盘”。

在选拔和任用干部时,无论“大小”,务必要找准政治标准这个原点,一律用“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五把筛子”过滤一下,把好政治关,让政治过硬者脱颖而出、担当大任,成为优者干部。

新时代,面对各类新矛盾、新问题、新挑战,如何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那得看本领是否高强。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增强“八项本领”中,把“要增强学习本领”放在“增强八项本领”之首,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学历≠能力”“文凭≠水平”“过去的知识≠现在的知识”,在“优者奖”的鲜明用人导向下,要想成为“参天大树”、有所作为,更应学而不已,时刻保持“本领恐慌”,不断加快“本领升级”,才能增强把握复杂局面的能力,提高破解难题的本领,在增长本领中成“才”,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

建好Y 轴,激起“以优促优”千层浪。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

”实行“优者奖”,“奖”是基础,“用”是关键。

“展开剩余31%该用谁、怎么用”,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考核激励“标尺”,辨准优者。

在少数地方和单位,一味把“奖”看作目标和追求,习惯于搞平均主义,搞“轮流坐庄”,让“一件衣服大家穿”,这无疑中让干部形成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无所谓态度。

“优者奖”表面在“奖优”,实则是为了在好中选优、优中选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庸下劣汰,有为才有位
孔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意思是说不要忧虑没有你的位置,而要忧虑你有没有与位置相匹配的能力和本领。

今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对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问题作出了具体规定,旨在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庸下劣汰,让有为干部有位。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对那些没有大过、没有严重违纪违法行为,但“啥都不干,难找缺陷,不做事情,不担风险”之类在位不谋政,能力素质不适应的干部,制度约束乏力,调整不力,严重滋长了组织内部当“太平官”、“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不良风气。

甚至有的干部身居领导岗位,但缺乏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碌碌无为,贻误工作,遇到困难和问题,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缺乏责任担当。

“无法可依”让很多同志感叹“有想法,没办法”。

而《规定》的出台明确了“下”的标准,规范了“下”的方式,疏通了“下”的渠道,细化了“下”的步骤,其颁布实施体现了中央治庸、治懒、治散的决心,是打破“铁饭碗”的关键一击。

庸官、懒官、太平官都下去了,位置也就出来了,干部的希望也就有了,这对于激发干部队伍生
机活力、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起到巨大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位置出来了,但也要有为才行。

为官有为,就是要在其位谋其政,就是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官有为,就是要在原则、立场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常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感,不折不扣地把中央、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贯彻到位、落实到位;为官有为,就是要勇于担当、敢于负责,要拎着乌纱帽干事,以己正立信、以无私树威、以务实兴业,敢于将困难和挫折踩在脚下,敢于在各项工作中扛红旗、站排头。

同时必须看到,立制度易,执行制度难,制度的关键在执行。

为此,必须建立和完善工作责任制,强化制度的刚性与执行力,使《规定》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同时,要加强督查,对那些不敢抓、不敢管、贯彻落实《规定》不力、问题突出到位的领导干部严肃问责,真正形成倒逼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