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与PLED的区别

合集下载

[实用参考]新型手机显示屏OLED的全面解析

[实用参考]新型手机显示屏OLED的全面解析

新型手机显示屏OLED的全面解析由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 ingDiode,OLED)由于同时具备自发光,不需背光源、对比度高、厚度薄、视角广、反应速度快、可用于挠曲性面板、使用温度范围广、构造及制程较简单等优异之特性,被认为是下一代的平面显示器新兴应用技术,因此目前全球有多家厂商投入研发,根据了解和估计,我国目前手机市场上采用OLED产品的手机共38款[单色OLED10款,区域色15款,256色8款,全色3款](见表1),据本人得知目前国内手机设计公司正在着手研发的OLED手机,已有7款.再加上SKD/CKD的产品和国际品牌的产品。

预计到年底我国手机市场上会有50款OLED产品手机,风骚于我国手机市场(见表2)。

同时在综合表3数据显示,OLED未来可望与STN-LCD及TFT-LCD技术抗衡,至此向大家介绍OLED的相关知识。

一、OLED发展历史其依材料区分大致可分为小分子系及高分子系两种,小分子系是以染料及颜料为材料,称为OLED,在1987年由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EastmanKodakCo.)的C.W.Tang[邓青云博士,出生于香港,毕业于台湾大学化学系]所发表,高分子系式以共轭性高分子为材料,则称为PLED(PolPmerLight-emittingDiode)或LEP(Light-emittingPolPmerDevice),是由英国剑桥大学(CambrigeUniv.)所1990年提出。

1992年剑桥成立显示技术公司CDT(CambrigeDisplaPTechnologP),使PLED商业化.二、OLED的发光原理OLED的发光原理与LED相似,是利用外加偏压使电洞和电子分别由正、负极出发,并在有机发光层相遇而产生发光作用,其中阳极为ITO导电膜,阴极则含有Mg、Al、Li等金属,其基本结构如(图四)所示。

而OLED发光的颜色取决于有机发光层的材料,故厂商可由改变发光层的材料而得到所需之颜色。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空穴传输材料应满足的要求 • 具有良好的空穴传输特性,即空穴迁移率高; • 具有较低的电子亲和能,有利于空穴注入; • 激发能量高于发光层的激发能量; • 不能与发光层形成激基复合物; • 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和较高的玻璃化温度,热稳定性好,可以用真空蒸 发法形成致密的薄膜,不易结晶。
电荷注入材料
在多层结构的OLED器件中,空穴的传输速率要大于电子的传输速率,这样就 造成空穴和电子复合形成激子的比例不对等,为了提高载流子的输入效率,而且 需要尽可能地使传输到发光层的载流子比例达到平衡。其方法是在阴极和电子传 输层之间插入电子注入层,在阳极与空穴传输层之间插入空穴注入层。 电子注入材料 可以作为电子注入层材料的有金属盐、金属氧化物或其掺杂的电子传输材料。 其作用是提高电子从阴极注入电子传输层和发光层的效率。研究较多的电子注 入材料是碱金属氟化物系列。 空穴注入材料 空穴注入层材料一般选择有机或无机半导体材料。其作用是降低界面势垒,提 高空穴注入效率,延长器件的寿命。常见的空穴注入材料有金属酞菁化合物, 三苯胺和C60等。
有机配合物是最早使用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具有优良的载 流子传输特性和成膜性能,典型的有8-羟基喹啉铝(Alq3)及铍 的络合物Bebq2。
电荷传输材料 有机电荷传输材料包括电子传输材料和空穴传 输材料。在外电场作用下,当有载流子(电子或空 穴)注入时,在其分子间可以进行载流子的定向迁 移从而实现电荷传输过程。通常,由于电荷传输材 料具有较大的共轭结构或是有机金属配合物,因此 也具有发光性质。
End, thank you!
发光效率:>10lm/W;
稳定性:亮度为100cd/m2时,工作寿命大于1万小时;
发光寿命:绿光器件达8万小时,黄光器件达3万小时,蓝光器件达8千小时; 最大尺寸:已经超过40英寸。

什么是QLED和量子点?QLED技术有什么特点?QLED和OLED对比如何?

什么是QLED和量子点?QLED技术有什么特点?QLED和OLED对比如何?

什么是QLED和量子点?QLED技术有什么特点?
QLED和OLED对比如何?
 在彩电市场中,QLED电视在索尼、三星、海信这些传统企业的竞争下变得越来越激烈,在LCD技术达到瓶颈后,不少厂商会开始研发自己的新显示技术。

OLED技术发展了好多年,却始终没有在销量和高端之间找到一个合
理的位置。

而如今又开始吹嘘“QLED量子点”技术,但对于消费者来说,除
了看起来很高大上之外,其他一无所知,可是却又饱受电视厂商的追捧。


天笔者就给大家介绍一下QLED电视到底有多厉害。

 什幺是QLED和量子点?
 QLED是“Quantum Dots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的缩写,中文翻译过来就是量子点发光二极管。

其实QLED电视也是LED电视的一种,只不过
是利用了量子点技术提高了关键图像的显示质量。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电驱动
发光产生图像,而不需要液晶和背光,算是一种新型的屏幕技术。

 QLED更像是OLED,它也像OLED一样可以自发光,但光源不是二极管,而是量子点。

量子点是纳米级大小的球形材料,肉眼无法看到,在电压的作
用下会自发光。

简单来说,量子点其实就是一种会发光会变色的颗粒物。

uled和oled的区别

uled和oled的区别

uled和oled的区别ULED和OLED的区别有:1、发光原理不同ULED需要通过背光源发光,液晶分子自身不能发光,LED指的是背光源。

而OLED是有机发光二极管,能够自发光,因此不需要背光源。

2、技术上的不同OLED是下一代显示技术,而ULED只是一个优化技术,这两个技术并不在一个层面。

3、画面显示上的不同相较OLED电视基于液晶原理的ULED提供了优于其4倍的白场、2倍对比度,同时提供了两倍的亮度可视范围,画面细节层次更高。

关于ULEDULED是面向电子医疗显示和液晶电视研发的显示画质技术处理引擎,采用多分区独立背光控制和Hiview 画境引擎技术,在画面亮度、画面对比度、画面层次感、暗场细节、色彩精准还原和画面流畅度以及响应速度方面较传统LED显示具有大幅提升,其画质表现在多项主观评测数据已全面超越OLED 。

ULED技术研发最初阶段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项目支持,项目名称为《液晶显示用LED背光及其关键材料研发和产业化》,也获得2014工信部专业(医疗)显示模组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创新重大专项支持。

ULED已获得13项发明专利,包括美国、欧洲专利授权,打破了以往重大显示技术革新均由国外企业主导的局面。

ULED已发展到3.0版本,并实现了8K显示,色域比OLED更广,对比度比OLED更高。

关于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英文: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缩写:OLED)又称有机电激发光显示(英文: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缩写:OELD)、有机发光半导体,OLED技术最早于1950年代和1960年代由法国人和美国人研究,其后索尼、三星和LG等公司于21世纪开始量产。

与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为不同类型的产品,前者具有自发光性、广视角、高对比、低耗电、高反应速率、全彩化及制程简单等优点,但相对的在大面板价格、技术选择性、寿命、分辨率、色彩还原方面便无法与后者匹敌,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可分单色、多彩及全彩等种类,而其中以全彩制作技术最为困难,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依驱动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被动式(PassiveMatrix,PMOLED)与主动式(Active Matrix,AMOLED)。

PLED

PLED

喷墨式PLED全彩显示技术10-31-2002原文刊载于《液晶平面显示器》摘要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元件除了兼具LCD的轻薄、省电、高解析显示,主动发光、高应答速率、省电冷光源等技术优点外,且由于其本身制程另具低成本、光色调变容易、可应用于挠曲性面板等多项特点,因此被誉为下一世代的平面显示技术。

本文将偏重在介绍有机电激发光显示技术中的PLED,说明PLED之相关技术演进,并特别针对可应用于全彩显示之喷墨式PLED制程与技术的作进一步的介绍。

关键词有机电激发光PLED 全彩色显示器一、有机电激发光显示技术有机电激发光(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OEL)显示技术依其元件所使用的载子传递层与发光层等有机薄膜材料之不同可概分成两系统(元件结构参见图一),一是以染料或颜料为材料之小分子元件(molecule-based device),另一则以共轭性高分子为材料之高分子元件(polymer-based device),前者真空蒸镀镀膜制作元件,后者则采溶液涂膜方式。

由于OEL元件亦具有无机发光二极体(light-emitting diode,LED)整流与发光的特性,因此小分子OEL元件亦被称为OLED,而高分子OEL元件则被称为PLED。

图一:有机电激发光元件之典型结构二、PLED元件技术演进严格来说,高分子发光二极体之研究于英国剑桥大学研究群之数年前即有,但使用的材料并非共轭性高分子材料,其结果也未引起大众的注意。

直至1990年英国剑桥大学Friend等人发表PPV PLED 在著名的Nature期刊上,因而引发了后续的研究热潮。

兹将PLED之技术演进整理如下:1. PLED的崛起─单层结构元件1990年英国剑桥大学研究群首先以共轭结构之PPV高分子材料为发光层,制作成二极体元件,其结构为 ITO / PPV / Ca,光色为黄绿色,由于初期的单层结构元件在材料结构与纯度、元件结构设计与界面分析上尚未有完善的考量,因此元件的发光效率相当低,仅0.05%。

手机屏幕区别

手机屏幕区别

上个月新买了手机,买的时候没有弄明白机子的参数(现在网上的虚假消息太多了),买回来看了机盒里的说明书,才知道自己的手机屏幕是一种称之为“TFD”的屏幕,因为不了解,所以找了点资料,现将起公布分享:1、TFT屏幕:TFT ( Thin Film Transistor 薄膜晶体管) ,是有源矩阵类型液晶显示器(AM-LCD)中的一种,TFT在液晶的背部设置特殊光管,可以“主动的”对屏幕上的各个独立的象素进行控制,这也就是所谓的主动矩阵TFT(active matrix TFT)的来历,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反应时间,一般TFT的反映时间比较快约80ms,而STN则为200ms如果要提高就会有闪烁现象发生。

而且由于TFT是主动式矩阵LCD可让液晶的排列方式具有记忆性,不会在电流消失后马上恢复原状。

TFT还改善了STN 会闪烁(水波纹)-模糊的现象,有效的提高了播放动态画面的能力。

和STN相比,TFT有出色的色彩饱和度、还原能力和更高的对比度,但是缺点就是比较耗电,而且成本也比较高。

2、TFD屏幕:TFD是Thin Film Diode薄膜二极管的缩写。

由于TFT耗电而且成本高昂,这无疑增加了可用性和手机成本,因此TFD技术被手机屏幕巨头精工爱普生开发出来专门用在手机屏幕上。

它是TFT和STN的折衷,有着比STN更好的亮度和色彩饱和度,却又比TFT更省电。

TFD的着重特点在于在“高画质、超低功耗、小型化、动态影象的显示能力以及快速的反应时间”。

TFD的显示原理在于它为LCD 上每一个像素都配备了一颗单独的二极管来作为控制源,由于这样的单独控制设计,使每个像素之间不会互相影响,因此在TFD的画面上能够显现无残影的动态画面和鲜艳的色彩。

和TFT一样TFD也是有源矩阵驱动。

最初开发出来的TFD只能显示4096色,但如果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可以显示相当于26万色的图像。

不过相对TFT在色彩显示上还是有所不及。

3、UFB屏幕:UFB是Ultra Fine & Bright的缩写。

OLED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

OLED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

OLED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摘要本文概述了OLED的发展简史,并简单介绍了OLED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基本结构与发光机理。

此外,还对比了OLED与PLED,这两种系列材料只是材料特性和成膜方法不同,本质上却无异。

相较于LCD,OLED具有很大优势,但仍面临寿命短等技术瓶颈。

随着研发力度的加大,其技术瓶颈将会被逐渐解决,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显示市场,OLED必将是绝对主流产品。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显示器OLE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全名叫做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是指有机半导体材料和发光材料在电场驱动下,通过载流子注入和复合导致发光的现象。

其原理是用ITO透明电极和金属电极分别作为器件的阳极和阴极,在一定电压驱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注入到电子和空穴传输层,电子和空穴分别经过电子和空穴传输层迁移到发光层,并在发光层中相遇,形成激子并使发光分子激发,后者经过辐射弛豫而发出可见光。

辐射光可从ITO一侧观察到,金属电极膜同时也起了反射层的作用。

根据这种发光原理而制成显示器被称为有机发光显示器,也叫OLED显示器[1]。

1.OLED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发展简史1963年New York University的Pope[2]等第一次发现有机材料单晶蒽的电致发光现象。

1982年Vincett[3]的研究小组制备出厚度0.6 蒽的薄膜,并观测到电致发光。

1987年Kodak公司的邓青云等采用了夹层式的多层器件结构,开创了有机电致发光的新的时代[4]。

1990年,英国剑桥大学Cavendish实验室的Burroghes[5]等人首次采用共轭聚合物聚对苯撑乙烯(PPV,polyphenylene vinylene)制作了高分子发光二极管,简化了制备工艺,开辟了发光器件的又一个新领域—聚合物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1997年,Princeton Univ. Forrest S R的小组发现磷光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使得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内量子效率可能到达100%。

OLED与PLED之比较

OLED与PLED之比较

平板显示于15 lm/W,PLED甚至可超过20 lm/W,且 PLED可忍受较高的电流密度与较高的温度 环境下操作。 两者皆为电流性,自主发光 器件。 器件
平板显示技术中心
设备
小分子OLED采加热蒸镀(thermal evaporation) 的方式来蒸镀多层有机膜材,为了避免不同材料间 的相互污染,故需使用多腔体的真空设备,因此设 备的成本较高。PLED大都是以其溶液旋转涂布 (spin-coating)或印刷的方式涂膜,与CD-R的 p g 制造工艺相似,设备成本较低,PLED可应用roller 或screen的方式涂膜,较利于大尺寸显示器的发 展。
OLED 与 PLED之比较
平板显示技术中心
OLED 与 PLED之比较
OLED 主要的专利拥有 生长方式 大面积适用性 寿命 生产成本 已知接受授权生产商 Kodak 蒸发,需真空环境 受生长工艺限制,母板玻璃限于三代线以下 长 低 DuPont,CDT 喷墨打印 尺寸理论上无限制,目前作到4代 长 低于小分子 Philips, HP, OSRAM, OSRAM Dow, Sumitomo Chemical Covion Delta Opto DNP Toppan Epson ST Kolon Litrex Innoled Hitachi Hi-tech Ulvac Plastic Logic PLED
平板显示技术中心
技术成熟度
虽然目前小分子 虽然目前小分子OLED仍有寿命较短,色彩纯度不够等 仍有寿命较短 彩 度不够等 缺点,但世界上目前已有多家公司量产,尺寸集中在 1~5 inch,色彩数达到262k.相比PLED技术较为成熟。 高分子PLED由于喷墨技术需要制程约需5至6道,在过 程中容易产生墨滴色彩混淆的情况发生,影响发光效率 及寿命,加上所使用的喷墨头可能在制程中会发生堵塞 问题,影响产品良率,高分子共轭架的长度不 问题 影响产品良率 高分子共轭架的长度不一,光谱 光谱 较宽,不如小分子OLED精细,而且由于高分子所有制 程皆须在无尘室中完成,因此在无尘室及机器设备维修 成本上会比小分子OLED高,因此要大量应用在下游产 成本上会比小分子OLED高 因此要大量应用在下游产 品上仍有许多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LED与PLED的区别
OLED 与PLED 的区别
有机电激发光技术目前在全世界发展的情况下,依材料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二
种技术,一为发展高分子材料为发光层的技术,简称PLED,另一为发展小分
子为发光层材料,简称OLED,而OLED 及PLED 之间有何差异呢?以下分别依材料、制程、设备、元件特性、专利授权等方面做比较,因二种技术各有优
缺点。

材料方面:OLED 与PLED 材料共同的特性,在于皆含有共轭之化学结构,具有高度的萤光效率(fluorescence efficiency),唯两者的分子量差异相当大,小分子材料其分子量一般约在数百,而高分子则在数万至数百万之间。

就材料
的取得而言,小分子材料的合成与纯化皆较高分子简单,对材料量产与纯度的
要求较易达成。

相对而言小分子的材料特性较高分子易掌握,但热稳定性与机
械性质却以高分子较佳。

设备方面:由于材料特性的差异将导致元件制程设备的不同,小分子采加热
蒸镀(thermal evaporation)的方式来蒸镀多层有机膜材,为了避免不同材料间的相互污染,故需使用多腔体的真空设备,因此设备的成本较高。

PLED 大都
是以其溶液旋转涂布(spin-coating)的方式涂膜,与CD-R 的制程相似,设备成本较低,且PLED 可应用roller 或screen 的方式涂膜,较利于大尺寸显示器的发展。

制程方面:PLED 虽然采spin-coating 可较快速上膜,但其在涂膜后仍须再经过烘烤以去除溶剂,因此其成膜时间并不会较OLED 短,此将影响量产制程的产量。

目前OLED 已有多家大厂製作出全彩的显示器原型,而PLED 却仍受限于红绿蓝三画素独立定位困难的瓶颈,至今迟迟无法推出全彩的PLED 显示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