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珠与珍珠(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_0
泪珠与珍珠 教案

泪珠与珍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泪珠与珍珠的相关知识和区别。
2.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知识点:–泪珠的成分和形成原因。
–珍珠的成分和形成过程。
–泪珠与珍珠的区别。
2.实验项目:–观察和比较不同水质条件下泪珠和珍珠的形成情况。
–研究泪珠和珍珠成分的差异。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利用问题导入:你知道哭泣时眼泪是由什么组成的吗?你知道珍珠是由什么形成的吗?2.学生回答并展开讨论。
3.提出本节课将要学习泪珠和珍珠的相关知识,并安排实验项目。
步骤二:讲解泪珠与珍珠的成分和形成原因(20分钟)1.介绍泪珠的成分和形成原因:–眼泪主要由水分、盐类、蛋白质和维生素组成。
–眼泪的分泌是由于情绪、刺激或眼部疾病引起的反射性反应。
2.介绍珍珠的成分和形成过程:–珍珠主要由碳酸钙和有机物质组成。
–珍珠的形成是由于外界异物侵入贝壳内部,贝壳分泌珍珠层包裹异物形成。
步骤三:实验项目介绍和实验准备(10分钟)1.介绍实验项目:观察和比较不同水质条件下泪珠和珍珠的形成情况。
2.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两个容器–不同水质的样本(例如,自来水、盐水、矿泉水)–毛虫或其他小颗粒作为模拟异物步骤四:实验过程和观察记录(30分钟)1.分组进行实验,每个小组分别选择一种水质条件进行实验。
2.每个小组在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质样本。
3.每个小组在容器中放入相同数量的模拟异物。
4.观察并记录每个容器内的变化情况,包括颜色、质地、形状等方面。
5.比较不同水质条件下泪珠和珍珠的形成情况。
步骤五: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20分钟)1.学生将实验结果整理并报告给全班。
2.全班讨论和比较不同水质条件下泪珠和珍珠的形成情况。
3.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分析影响泪珠和珍珠形成的因素。
步骤六:知识巩固与评价(10分钟)1.针对泪珠与珍珠的相关知识,设计评价题目,进行课堂小测。
泪珠与珍珠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

•[阅读次数:512]《泪珠与珍珠》教学设计文本解读《泪珠与珍珠》是台湾作家琦君的一篇充满深情文章。
本文由自己少女时的记忆写起,真切的表现了那时的天真和直率,然后写老师如何点拨她理解白居易和杜甫诗句的旨意,她对人生开始有较为真切的感悟,进而结合具体事例讲述自己对人生与亲情的切身感受,事理契合交融。
文?..•[阅读次数:2299]一、说教材首先: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来看,《泪珠与珍珠》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
按照高考大纲要求,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而这一阶段的教学在高中阶段又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所以地位非常重要。
本篇文章又处在散文单元的末尾,所以这一?..•[阅读次数:2200]8、泪珠与珍珠琦君一、教学目标: 1、理清文中几种泪。
2、分析泪珠与珍珠的关系,体会泪珠与珍珠的内涵。
3、理解“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的深刻含义。
二、教学重、难点:分...•[阅读次数:2680]《泪珠与珍珠》教案庞容教学目标: 1、体味文中蕴涵的感...•[阅读次数:1469]泪珠与珍珠课堂实录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古代的散文,今天我们进入现代文的分析我们看琦君的散文《泪珠与珍珠》。
请大家看课文注释:琦君是台湾著名散文作家,前一段时间电视台播放的电视剧《橘子红了》就是他的作品,这篇文章是琦君女士七十多岁时候的作品,可以说凝聚了老人一生的人?..•[阅读次数:2037]一、教学目标:①把握层层深入的结构怎样表现主题;②掌握象征、联想的用材构思方法。
二、教学重点:文章的用材方法,理解材料的意义;体会作者对忧患、苦痛、可贵真情、人生的评判。
三、教学难点:文?..•[阅读次数:1456]泪珠与珍珠教案教学目标:1.整理、分析文章中所写的几种泪体会作者细腻、真率的情感,欣赏清丽优美、富于含义的语言。
2.体味作者对忧患与苦痛、亲情与人生的探询、评判。
3.背诵课文中引用的诗句、名言。
人教版高二第三册《泪珠与珍珠》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第三册《泪珠与珍珠》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麻城市第一中学李静萍(此教案及公开课分获黄冈地区高中青年教师优秀教案、优质课一等奖)[文本解读]《泪珠与珍珠》是台湾作家琦君的一篇充满深情的的怀乡之作。
本文由自己少女时的记忆写起,真切的表现了那时的天真和直率,然后写老师如何点拨她理解白居易和杜甫诗句的旨意,她对人生开始有较为真切的感悟,进而结合具体事例讲述自己对人生与亲情的切身感受,事理契合交融。
文章结尾宕开一笔,借说“观音流泪”和“耶稣滴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最高境界的崇尚与追求。
学习本文重在领悟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境界,另外文章巧妙引用古文增加表达效果的技巧也应细细揣摩。
[教学设想及其依据]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的要求,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解惑,在诵读中领悟,在美读中升华,从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自主鉴赏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欣赏清丽优美、富于含义的语言;背诵课文中引用的名言、诗句;揣摩文句透出的细腻率真的情感,提高散文的阅读能力。
2、情感态度:感受“泪”的深刻含义,热爱生活,体验人间真情,努力编制一个“爱”的世界。
3、过程方法:采用诵读法阅读鉴赏文本,具体过程是:朗读感受→研读揣摩→美读欣赏→创读交流。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1、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块学习一篇自读课文,即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所写的一篇优美散文《泪珠与珍珠》(课件1:板书课题)2、明确目标:鉴赏这一单元的散文,注意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形式,感受散文中的“自我”,品味散文的语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课件2)同学们可以这样自读:①自己喜欢的妙词佳句用横线划出细细品味;②筛选出重要信息,找出关键词句、线索句、中心句;③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或点评。
2、互动交流,师生点评。
泪珠与珍珠(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_1

泪珠与珍珠(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体会文中蕴涵的丰富而深沉的感情,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人生感悟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品读的基础上,进行仿写式拓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泪珠中蕴涵的真、善、美,懂得要爱和感恩这个世界【教学重点、难点】①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厚感情,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人生感悟。
②品味泪水中包蕴的真、善、美。
【教学构想】以标题为切入点,以泪珠与珍珠的关系为主线。
【媒体设计】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在成长历程中,你的喜怒哀乐一定曾幻化成晶莹的泪珠。
那是在什么时候?假如让你把它流泻于笔端,你会怎么写?生活中,我们或感动或忧伤,或喜悦或悲痛,留下了滴滴泪珠,我们捡起泪珠,串成生活的收获,感恩生活的赐予,让我们的人生因丰厚而沉甸。
有人说,会流泪的人,是高尚的人。
今天,让我们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生活,欣赏她的散文《泪珠与珍珠》。
2.介绍作者:(多媒体投影)二、整体感知课文:1.古人云:“题者,额也。
”一篇好的文章,我们能从标题中读出许多信息,比如线索、对象、范围、题材、体裁等等。
请看本文的标题“泪珠与珍珠”是什么关系?2. 从文章的题目看,这篇文章写了不少关于泪珠的故事,请跟着老师的范读,轻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中都写了哪些“泪珠”?【解说】有书中写到的眼泪、骨肉分离的眼泪、亲子的爱怜之泪,生命的奋斗之泪、不为一己的慈悲之泪、为人类献身的感恩之泪。
(书中泪、分离泪、亲子泪、奋斗泪、慈悲泪、感恩泪)三、自主探究:1、有人认为本文的主旨是思乡怀人,开头写“书中泪”似乎与此关系不大,你认为呢?【解说】开头写“书中泪”巧妙的引出了“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这个过渡句,为下文写“生活泪”作铺垫。
2、在“生活泪”几节里,作者已从泪水中探询到人间亲情的真谛,体悟到人生的境界。
因此有人说,作品的最后作者选取了流泪观音的故事和信徒为耶稣流泪的故事,有画蛇添足之嫌。
泪珠与珍珠(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_6

泪珠与珍珠(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整理、分析文章中所写的几种泪2、体味文章中蕴涵的感情,寄寓其中的人生哲学3、联系实际生活,细细再品味文章中的感情,使之升华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体味文章蕴涵的情感,寄寓其中的人生哲学三、教学设计课堂主要部分从整理分析几种泪入手的,从离别泪,亲子泪,奋斗泪,慈悲泪,感恩泪来总结本文所真正想阐发的人生哲学,也就是眼泪之所以能变成,珍珠的原因:生活中,每个人心灵中都应有一粒珍珠,它就排除困难的毅力和智慧,虽历尽困苦,流尽辛酸泪,亦需有一颗像珍珠一样明亮,充满光泽,晶莹圆润的珍珠。
四、教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前段时间有部连续剧《橘子红了》,它的风格很受观众喜欢。
影片比较唯美,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人物内心世界丰富,而这些内心都是通过演员的一个眼神,一丝神情透露出来的,且往往影响整个情节的发展。
大家对该片的演员,导演都很熟,但有多少人知道这部作品根据台湾一位非常著名的女作家、教授琦君所写的长篇小说《橘子红了》改编的。
二、介绍作者琦君,1918年出生,现当代女作家。
原名潘希真。
浙江永嘉人。
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
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
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
而她现在已成散文大家。
她的散文大多回忆童年往事,家庭变迁,人生履痕,她善于在回忆中提取细节,营造出一个色彩柔和,气氛温馨的真、善、美的艺术世界。
她被称为“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
三、整体感悟。
如果说李商隐的“沧海月明珠有泪”把我们引入了“泪乎、月乎、珍珠乎”的扑朔迷离的境界,那么琦君的《泪珠与珍珠》则带着我们去体验生活的真实。
下面老师阅读课文,(配乐朗诵)请大家思考:1、泪珠与珍珠有什么联系?2、课文都写了哪些泪珠?四、分析体会1、泪珠与珍珠有什么联系?明确:泪水是感情的表达,对泪水的理解可以真彻领悟生活,这份收获如同珍珠一样珍贵。
2、课文都写了哪些泪珠?明确:书中泪、分离泪、亲子泪、奋斗泪、慈悲泪、感恩泪分析“书中泪”请同学快速阅读文章1-4小节,看看作者举了哪些书中泪《小妇人》、冰心散文、《啄木曲》、《新安吏》一起阅读一下1~~4段中作者引用的这些古典诗歌,来体会一下其中要表达的感情。
泪珠与珍珠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泪珠与珍珠(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泪珠与珍珠(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细腻、真率的情感,欣赏清丽优美、富于含义的语言。
2、体味作者对忧患与苦痛、亲情与人生的深刻情感。
3、弄清泪珠与珍珠的关系。
4、积累课文中引用的诗句、名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体味文章蕴涵的情感、领悟其中的人生哲学。
三、教学设想:从整理分析“文学的泪--现实的泪--宗教的泪”入手,进而探讨“泪珠与珍珠的关系”,也就是文章所阐发的人生哲学。
四、教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方法:自读为主兼以合作探究六、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眼泪是情感的结晶。
我看中央电视台20xx感动人物评选颁奖晚会时我泪流了好几次,我为丛飞的爱心所感动,为洪战辉的坚强所感动今天我们学习台湾作家绮君的作品,来看她为何而流泪。
(二)快速阅读课文,学生选择教学目标。
(出示教学目标,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添加)(二)初步自读,解决内容和情感问题①找出文中写到了哪些眼泪。
(可能总结的不同,允许从不同的角度总结)文学的泪:《小妇人》、冰心散文、《啄木曲》、《新安吏》;现实的泪:探亲的泪、欲哭无泪、母亲的泪;宗教的泪:观音悲泪、信徒的泪。
②白居易的诗为什么比不上杜甫的?写实、深刻沉痛;白写的是为自己流的眼泪,而杜甫是写为大众流的泪。
③“枯眼见骨”的“枯”如何理解?点拨:启发学生想像,“枯”相对于“丰腴”而言,让人联想到深凹的眼眶,秋天的落叶一切接近于终点的事物,一种遍尝人生的况味的沧桑。
这样一来,关于老年人生理原因无泪的一段,理解上就水到渠成了,遍尝了人生的艰辛,小小的痛已经不能激起情感漩波了,真正能使人“老泪纵横”的,那是怎样的伤痛呢!“想想自己幼年时的淘气捣蛋,又何尝不是母亲眼中催泪的沙子呢”,为什么把孩子比作沙子,也当引发学生感悟。
④对于这些眼泪,作者情感如何。
文学的泪:我们那时的少女情怀,并未能体会什么是忧患,只是喜爱文学句子本身的美。
《泪珠与珍珠》 教案教学设计

《泪珠与珍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泪珠与珍珠》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能够分析故事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2)引导学生理解并珍惜生活中的泪珠与珍珠。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1)理解《泪珠与珍珠》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分析故事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3)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教学难点:(1)故事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学作品,讨论文学作品中的泪珠与珍珠。
(2)简介《泪珠与珍珠》的作者和背景。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独立阅读《泪珠与珍珠》。
(2)讨论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3)分析故事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3. 口语表达:(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2)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泪珠与珍珠的理解和感悟。
四、作业布置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泪珠与珍珠的短文。
2. 选择一个文学作品中的泪珠与珍珠,进行分析和讨论。
五、教学反思1. 学生对《泪珠与珍珠》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对故事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3. 学生对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的运用情况。
4. 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改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对方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评价表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泪珠与珍珠(人教版高二) 教案教学设计

泪珠与珍珠(人教版高二) 教案教学设计泪珠与珍珠教案教学目标:1.整理、分析文章中所写的几种泪体会作者细腻、真率的情感,欣赏清丽优美、富于含义的语言。
2.体味作者对忧患与苦痛、亲情与人生的探询、评判。
3.背诵课文中引用的诗句、名言。
教学时数: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请大家翻译“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
二、作者简介琦君,原名潘希真,1918年生于浙江永嘉县。
受家庭熏陶,自幼酷爱文学,6岁时就由家庭教师讲授古典文学,中学时阅读了大量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作品,并开始文学创作,高中毕业后成为之江大学词坛巨擘夏承焘的得意门生。
琦君深受夏先生学识与人格的影响,在词学方面有精深的造诣。
大学毕业后,正值抗战爆发,饱经忧患,深感国家毁之痛,1949年到台湾在司法部门任职,1969年自司法部退休,任教于中央大学和中兴大学中文系,教授新旧文学。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准确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点名朗读3、概括文章写了哪些泪珠?明确:书中泪喜欢、欣赏>认识人间真情思乡泪思乡情怜子泪慈母心奋斗泪坚忍心美、珍贵的化身慈悲泪慈悲心神圣崇高感恩泪感激心纯洁真挚四、具体分析㈠课文前五段中几个引文的含义是什么?这几个引文之间的层次关系如何?作者有怎样的人生感触?明确:①马区夫人:“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意在说明人随着阅历的增加会对人生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
②谢冰心:“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
”“雨后的青山是有颜色、有形象的,而良心是摸不着、看不见的。
聪明的作者,却拿抽象的良心,来比拟具象的青山,真是妙极了。
”一个人应当有着自己真实的人生体验,并且越真诚越好。
③白居易:“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
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
莫近烘炉火,炎气徒相逼。
我有两鬟霜,知君销不得。
”人生的痛苦只有自己才能感受最深。
④杜甫:“奠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泪珠与珍珠(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泪珠与珍珠》教案
荆门市实验高中邹艳萍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分析文章中所写的几种泪
体会作者细腻真率的情感,欣赏清丽优美富于含义的语言。
背诵课文中引用的诗句名言。
2、德育渗透目标:认识“凄美”意象的灵魂在于审美主体善的本源。
体味作者对忧患与苦痛、亲情与人生的探询批判,引导学生追求生活中的真善美,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坎坷和挫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真挚情感,品味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审美情趣中凄与美的统一。
三、教学方法
A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以质疑、启发、体验等渠道进行开放式教学。
启发学生对课文的深层的思考,从而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主旨。
B运用诵读法,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营造散文情境氛围,欣赏本文优美的语言,提高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
四、教课时数: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流泪是人的一种本能,当人们感情受到冲击的时候,往往都会留下泪水,老师也流过泪。
当看到我国“嫦娥奔月”探月卫星发射成功飞上太空的时候,当听到刘芳艳同学千里背盲母求学的故事,当听到国歌奏响,看到国旗冉冉升起的时候。
老师也不禁热泪盈眶了。
其实古往今来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留下了悲伤泪、高兴泪、留下了感动泪、后悔泪。
如: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 <<蜀相>> ) 2一寸丹心为报国。
两行清泪为思亲。
(于谦 <<春日感怀>> ) 3俯仰内伤心,泪下不可挥
4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拔断蒺藜肠肉中,怆欲悲。
泪下渫渫,清涕累累。
在<<中华诗词>>中可以查到3765个“泪”字,765个“泣”字,3003个“悲”字,1135个“哀”字。
眼泪是悲伤代言人,可是人们为什么不努力忘记,反而反复吟咏呢?今天我们学习包含许多流泪故事的散文《泪珠与珍珠》。
(二)作者简介及时代背景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准确传达作者思想感情。
2点名朗读。
3概括文章写了哪些泪珠。
(四)课文探究
1、课文前三段中几个引文的含意分别是什么?作者那时是怎么认识这些描写泪珠的语言的?
2、关于眼泪这幅生活中的凄美的画,作者认识到了眼泪的真谛么?
这些都是书中泪
明确:(1)马区夫人:“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
比喻的深意:意在说明人随着阅历的增加,会对人生有着更加深刻的
体会。
作者的认识:“其实,我们那时的少女情怀,并未能体会什么忧患,只是喜爱文学句子本身的美。
”
(2)谢冰心:“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
比喻的深意:一个人经历过真实的人生体验,经受真善美的洗礼,会变得更真诚、纯洁、心灵更美好。
作者的认识:“觉得她的比喻实在清新鲜活”
(3)白居易: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
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
莫近烘炉火,炎气徒相逼。
我有两鬓霜,知君销不得。
诗句的深意:人生的痛苦只有自己才能感受最深。
(4)杜甫:“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无情。
”
诗句的深意:泪表达的是刻骨铭心的痛楚,是一个人经历磨难以后的收获。
作者的认识:因为老人的脸上布满皱纹,所以泪水就沿着皱纹横流起来。
3、有多少人能体会老泪横流的悲伤呢?作者真正能体会老泪横流的悲伤了么?美读4--10自然段(放背景材料有关琦君的引言)
4、在4—10段中,作者转而写“于忧患备尝之余”感受过什么样的“泪水”;又感悟到了什么?
(1)思乡泪
画面:骨肉团聚,相拥而哭,任老泪横流
意蕴:远离了故乡,远离了祖国,于是在作者的笔下便有了一种家园的情结。
眼泪中融汇了不灭的牵挂,别离的痛苦。
结语:眼泪是家园,亲情的千千心结。
(2)慈母泪
画面:自己就是那一粒沙子。
意蕴:作者以自己对儿子的情感表明:眼泪是亲情的载体。
“眼因流多泪水而愈清明。
”亲情因更多的关怀、牵挂、焦虑而愈益强烈。
结语:眼泪是神圣母爱的心血凝结。
(3)奋斗泪
画面:天使的眼泪——牡蛎珍珠
意蕴:生命在奋斗历程中是多么艰苦,眼泪(变为一粒珍珠)是生存的艰辛之泪。
生命在奋斗过程中,是多么艰苦。
结语:眼泪是牡蛎战胜苦难的血汗结晶。
(放作者一段引文录音:“我相信每个人心灵中都应有一粒珍珠,它是排除困难的毅力和智慧,这粒珍珠是随着人的年龄,学识与修养而逐渐长大。
逐渐变的更晶莹圆润的。
”)
(4)慈悲泪
画面:观音之泪
意蕴:愿为世人负担所有的痛苦与罪孽,愿天下苍生幸福平安而落泪,
为仁爱而流,为大众而流。
结语:眼泪是慈悲为怀的仁爱甘露。
(5)感恩泪
画面:基督及其信徒们感激得涕泪交流,满怀最纯洁真挚感恩的心。
意蕴:泪为真诚而流。
结语:眼泪是表现真情的宝石。
(放画面)
5、我们会由慈悲泪和感恩泪想到哪些人和事?(放刘芳艳和洪战辉的图片)
6、列举我们生活中的几种泪。
7、古人为什么将泪与珠并提为泪珠?题目为什么将眼泪比作珍珠?(放泪珠与珍珠画面)
明确:
(1)泪与珠是凄与美的高度统一
(2)二者形似圆润、晶莹、大小
(3)二者神似是家园的心结,是亲情的凝结,泪是战胜苦难的结晶,珠是慈悲仁爱的甘露、是感恩真情的宝石。
总结归纳:对泪水的理解,随着岁月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更懂得: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理解泪水蕴含的深刻含义。
所有的人生体验无论是骨肉分离的泪、怜子之情的泪、还是生命奋斗的艰辛之泪,不为一己悲观的慈悲与感恩真情的泪,它们都与“痛苦、悲凄”紧密相连,但都包含着人生高尚情感,使我们眼睛更清澈,使我们心灵更明净与温厚。
这
泪珠它是作者所追求的真、善、美的化身,它像珍珠一样凄丽而华贵!
(放中心句)
(五)感悟与欣赏(放音乐MTV)
(六)总结全文:人人都有流泪的经历“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作为一名平凡的中学生,我们也有过自己暗暗流泪的时候,我们是带着泪水步入知识殿堂的,我们应该深深领悟到:流泪的过程就是不断奋斗的过程,只有从奋斗中我们才能得到最珍贵的收获,所以我们可以说没有泪珠就没有珍珠。
(七)背诵诗句引言
(八)课后练习写作文、文化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