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单元检测
苏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专题1《物质的分类及计量》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物质的分类及计量》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ClO3+6HCl=KCl+3Cl2↑+3H2O中,生成13.44L(标准状况)Cl2转移电子数为AB.标准状况下,和2混合后,原子总数小于2NAC.足量的MnO2与一定量的浓盐酸反应得到1molCl2,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则生成AgCl的物质的量为2molD.56gFe与一定量的稀硝酸反应,转移电子数可能为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的H2的体积为含有的原子数就是阿伏伽德罗常数C.17gNH3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 D.N2和CO的摩尔质量相等,都是28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氯化铁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含有0.1 NA个Fe3+B.1LpH=4的醋酸中有4NA个H+C.标准状况下,盐酸含有NA个HCl分子D.1mol NaHSO4溶于水,电离出的阳离子为2NA个4.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CO和N2的体积相同,则下列它们的()一定相同。
(1)分子数(2)原子数(3)密度(4)质量(5)物质的量A.只有(1)(5)B.只有(1)(2)(4)(5)C.只有(2)(3)(4)(5)D.(1)(2)(3)(4)(5)5.下列变化中,不能够通过两种物质之间化合反应一步实现的是()A.Fe(OH)2→Fe(OH)3B.SiO2→CaSiO3C.Na→Na2O2D.FeCl3→FeCl26.标准状况下,相同体积的某物质X与H2,前者质量是后者16倍的是( )A.CH4B.H2O C.S D.O2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沸水中滴加几滴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B.100mL1mol/L的MgCl2溶液比溶液的导电性强C.NH3溶于水后,溶液能够导电,但NH3是非电解质D.Cu和NaOH溶液均能导电,故Cu和NaOH均为电解质8.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基于课程标准要求的“物质的量”单元教学设计

基于课程标准要求的“物质的量”单元教学设计作者:经志俊来源:《化学教学》2018年第09期摘要:基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课程理念,依据“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物理量”教与学的要求,对“物质的量”进行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探索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化解学习难点、启迪高级思维、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关键词:课程标准;物质的量;学科核心素养;单元教学设计文章编号: 10056629(2018)9004606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物质的量”是占据化学计量核心地位的物理量,基于物质的量认识物质组成及其化学变化是学习化学科学的重要方法。
受抽象概念密集、学生认知水平和教师PCK等因素的影响[1~4],物质的量的教与学长期以来都是高中化学的难点。
基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课程理念,依据“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物理量”教与学的要求(见表1),借鉴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5~8],对“物质的量”进行了单元教学设计。
1 单元教学目标(1)建构“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核心概念,体验“归纳”“类比”“定义”等方法的应用。
(2)理解“n=N/NA”“n=m/M”“n=V/Vm”“n=c·V(aq)”“c(浓)·V(浓)=c(稀)·V (稀)”“c=1000mL·ρ·w/M·1L”等计算公式,能正确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基于物质的量认识物质组成及其变化,体验物质的量在定量分析中的价值。
(4)通过“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原子)质量数值关系”的数学认证,学习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领悟选择“0.012kg 12C所含碳原子数”定义NA的匠心。
(5)通过围绕“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分析推理,深化对气体摩尔体积的认识,建构并理解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重要推论,体验“控制变量法”“抓主要矛盾”“证据推理”等方法的应用。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有关物质的量的单元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有关物质的量的单元教学设计【摘要】本文从核心素养导向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物质的量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物质的量概念教学、设计实验活动、计算物质的量、讨论物质的量与化学方程式之间的关系以及探讨物质的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物质的量概念。
总结了核心素养导向下有关物质的量的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经验,展望了学生在核心素养指导下对物质的量概念的深入理解与运用,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化学素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对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导向、物质的量、化学教学、概念教学、实验活动、计算、化学方程式、应用案例、实践经验、深入理解、运用。
1. 引言1.1 介绍核心素养导向核心素养导向是指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
核心素养导向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创新精神等核心素养。
在化学教学中,核心素养导向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性思维。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通过核心素养导向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起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核心素养导向也促使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在本文中,我们将以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设计与实施有关物质的量的单元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质的量概1.2 物质的量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化学教学中,物质的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物质的量与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正确理解和掌握物质的量概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过程,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有关物质的量的单元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有关物质的量的单元教学设计本文将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设计一节有关物质的量的单元教学,让学生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计量单位及应用,并通过实验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知道物质的量单位摩尔的定义及意义。
(2)了解摩尔的计量单位与质量、体积、粒子数的关系。
(3)能运用化学方程进行物质的量的计算。
2. 能力目标(1)能进行摩尔概念的应用。
(3)能够独立或合作地开展具有科学探究特征的学习活动。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的概念及计量单位。
三、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老师的系统讲解,让学生明确物质的量的概念、计量单位及应用,理解摩尔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应用范围。
2. 案例教学:通过与生活中的案例结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和应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识、思考和解决与摩尔和化学计量有关的问题。
3.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实践,让学生实际操作和探究物质的量的计算,培养学生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老师提问:你们知道物质的量单位是什么吗?2. 知识讲解(1)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通过实物和图示让学生具体感知。
(2)介绍摩尔的概念和运用,让学生明确其定义、计算公式和应用范围;特别是通过与生活中的案例结合,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摩尔的应用。
3. 实验探究(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生了解并应用物质的量的计算。
(2)实验材料:纯净水、氢氧化钠(NaOH)和硫酸(H2SO4)(3)实验步骤① 0.1mol/L NaOH溶液为基准溶液,称取纯净水100ml,加入烧杯中;③ 加入适量的H2SO4溶液,转移至三角瓶中。
(4)实验分析通过实验数据计算H2SO4溶液摩尔质量,从而说明化学计量中摩尔的应用。
4. 总结反思让学生团队讨论和总结。
(1)学习的收获是什么?(2)哪些地方讲解得还不够明确?(3)是否能全面理解物质的量、摩尔和化学计量的应用?五、教学评价标准2. 学生能够应用摩尔概念进行简单的物质的质量、体积、粒子数计算。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套单元检测卷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套单元检测卷第一单元: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一、选择题1. 物质的量的单位是()。
- A. 千克- B. 克- C. 毫克- D. 吨2. 以下物质属于液体的是()。
- A. 石头- B. 木头- C. 纸张- D. 水3. 铁钉变锈,是一个()的过程。
- A. 物理变化- B. 化学变化4.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安全可靠是实验的基本原则- B. 进行实验时不需要佩戴安全眼镜- C. 进行实验时要认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D. 实验后要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和安全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表示。
1. ( ) 溶解是指固体物质在液体中混合后消失。
2. ( ) 慢慢往酸性池里加碱,火山泡沫溢出来了,说明化学变化发生了。
三、简答题1. 简述固体的特点。
2. 简述气体的特点。
第二单元: 物体的形状和重量一、选择题1. 形状是物体的一种()特征。
- A. 物质- B. 物量- C. 质量- D. 外观2. 称量物体的单位是()。
- A. 克- B. 千克- C. 毫克- D. 吨3. 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A. 控制物体的重量可以改变物体的质量。
- B. 物体的质量会随着地点的改变而改变。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表示。
1. ( ) 物体的重量是物体所受到的地球引力的效果。
2. ( ) 物体的重量是固定不变的。
三、简答题1. 什么是金属?2. 举例说明重力对物体的影响。
以上是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套单元检测卷的部分题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一化学第一单元物质的量计算提高练习(含问题详解)

一、单选题1.36.5 g HCl溶解在1 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 g/cm3),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1 mol/LB.所得溶液中含有N A个HCl分子C.36.5 g HCl气体占有的体积为22.4 LD.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w=36.5c/(1 000ρ) 2.(2013·湖北孝感高中期末)已知V mL质量分数为a%的某溶液,密度为ρ g/mL,溶质的摩尔质量为M g/mol,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D.ρ=A.c=B.c=C.M=ρVa%3.(2013·福建莆田一中高一期中)0.5 L某浓度的NaCl溶液中含有0.5 mol Na+,下列对该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B.该溶液中含有58.5 g NaClC.配制100 mL该溶液需用5.85 g NaCl(用分析天平称量)D.量取100 mL该溶液倒入烧杯中,烧杯中Na+的物质的量为0.1 mol4.将22.4 L某气态氮氧化合物与足量的灼热铜粉完全反应后,气体体积变为11.2 L(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则该氮氧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NO2B.N2O3C.N2OD.N2O45.在体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a mol CO和b mol O2,点燃充分反应后容器内碳原子数和氧原子数之比为A.a:bB.a:2bC.a:(a+2b)D.a:2(a+b)6.在常温下四个容积相同的抽空的密闭容器内,分别注入下列各组气体(先注入一种,再注入另一种),全部气体注入完毕后,容器中的压强从大到小的顺序是①2mol氢气和1mol氧气②2mol硫化氢和1mol二氧化硫③2mol一氧化氮和1mol氧气④2mol氨和lmol氯化氢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③>④>①>②D.①>③>④>②7.某氯原子的质量是a g,12C原子的质量是b g,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该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a/b②m g该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为mol③该氯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 A g④a g该氯原子所含的电子数为17molA.①③B.②④C.①②D.②③8.已知某饱和溶液中的①溶质的质量;②溶剂的质量;③溶液的体积;④溶质的摩尔质量;⑤溶质的溶解度;⑥溶液的密度,从上述条件中不能用来计算该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是A.④⑤⑥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⑥D.②③④⑤9.体积为1 L的干燥容器中充入HCl气体后,测得容器中气体对氧气的相对密度为1.082。
《物质的量》单元测试

《物质的量》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A)米(B)千克(C)秒(D)力2、下列哪个物理量不是由物质的量定义的?(A)质量(B)体积(C)摩尔(D)电荷量3、下列哪个公式用于计算物质的量?(A)A=ρV(B)n=N/Na(C)n=m/M(D)V=πr²4、下列哪个物质不是由原子构成的?(A)H2(B)Na(C)SiO2(D)Fe5、下列哪个选项正确地描述了物质的量?(A)物质的量是一个标量;(B)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C)物质的量是一个集合体;(D)物质的量是一种度量。
二、填空题1、摩尔是_______单位,物质的量是_______物理量。
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计算其物质的量:a) NaOH (b) H2SO4 (c) C2H5OH (d) CaCO33.已知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则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_______。
4.我们知道,水的密度为1g/cm³。
那么,100g水的体积是多少?5.如果某溶液中含有0.2mol的KCl,那么该溶液中含有的K+和Cl-的物质的量分别是多少?三、解答题1、请用物质的量的概念解释以下问题:(1)一瓶矿泉水中含有多少水分子?(2)多少摩尔的H2O相当于2000瓶这样的矿泉水?2、请用物质的量、摩尔以及相关公式解答以下问题:在实验室中,我们常用重量法来测定某种矿物的含铁量。
假设我们称取了0.5g纯铁样品,然后用酸溶解后,再加入足量的氯化铜溶液。
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称得沉淀物的质量为0.96g。
请计算该纯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
物质的量单元测试卷小升初英语练习题一、选择题1、What color is the sky?A. blueB. blackC. whiteD. green2、What day is the first day of the week?A. MondayB. SundayC. TuesdayD. Wednesday3、Look at the picture.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A. treesB. housesC. carsD. people4、What’s the opposite meaning of “hot”?A. coldB. loveC. bigD. short5、Who is the inventor of the television?A. Charles DarwinB. Levi StraussC. Samuel MorseD. John Logie Baird二、阅读理解题Read the following passag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below. Once upon a time,there was a little girl named Goldilocks. She was walking in the forest and decided to go for a walk. After walking for a while,she saw a house. She knocked on the door and asked if she could stay there for the night. The owner of the house agreed and asked her to come in.When Goldilocks came inside,she saw that there were three bowls on the table. One was too big,one was too small,and one was just right. She decided to eat the porridge in the middle bowl. While she was eating,the owner of the house came back and saw that Goldilocks was eating his porridge. He was very angry,but Goldilocks didn’t care. She said that she would leave in the morning.The owner of the house was still angry,but he agreed to let her stay for the night. In the morning,Goldilocks left and went on her way. She decided to go back to the forest and look for her family. She found them and they were very happy to see heragn.1、Who is the owner of the house in the story?A. GoldilocksB. a witchC. a gnomeD. the Little Mermaid2、Why did Goldilocks decide to eat the porridge in the middle bowl?A. Because it was too hot and she wanted to cool down.B.《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描述物质的原子结构的正确说法?A.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新教材2023年高考化学总复习 考案4 单元检测卷(四)第二章 物质的量及其应用(B卷)

考案[四] 单元检测卷(四)第二章 物质的量及其应用(B 卷)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3·北京西城区模拟)海水提溴过程中发生反应:3Br 2+6Na 2CO 3+3H 2O===5NaBr +NaBrO 3+6NaHCO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标准状况下2 mol H 2O 的体积约为44.8 LB .0.1 mol·L -1 Na 2CO 3溶液中CO 2-3的物质的量为0.1 molC .反应中消耗3 mol Br 2转移的电子数约为5×6.02×1023D .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解析] 标准状况下,水为液态,不能通过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 mol 水的体积,A 错误;没有指明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0.1 mol·L -1 Na 2CO 3溶液中Na 2CO 3的物质的量,B 错误;由方程式可知,溴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分别变为-1价和+5价,溴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则反应中消耗3 mol Br 2转移的电子数约为5×6.02×1023,C 正确;由方程式可知,氧化产物是溴酸钠,还原产物是溴化钠,溴酸钠和溴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D 错误。
2.(2023·辽宁联考)铜和稀硫酸不反应,但铜和稀硫酸在加热条件下通入足量氧气可以发生反应。
设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若消耗0.2 mol·L -1的硫酸1 L ,则转移电子数为0.2N AB .如果有0.5 mol Cu 跟足量的稀硫酸和氧气反应,溶液中的Cu 2+总数为0.5N AC .如果有1 mol O 2参与反应,则有2N A 个共价键形成D .若有6.4 g Cu 溶解,则通入的氧气体积最少为1.12 L(标准状况下)[解析] 铜和稀硫酸在加热条件下通入足量氧气的反应方程式为2Cu +O 2+2H 2SO 4=====△2CuSO 4+2H 2O ,根据方程式可知,消耗0.2 mol·L -1的硫酸1 L ,转移电子数为0.4 mol ,个数为0.4N A ,A 错误;依据方程式2Cu +O 2+2H 2SO 4=====△2CuSO 4+2H 2O 可知,0.5 mol 铜反应生成0.5 mol 硫酸铜,铜离子在水溶液中部分水解,所以溶液中的Cu 2+总数小于0.5N A ,B错误;依据方程式2Cu +O 2+2H 2SO 4=====△2CuSO 4+2H 2O 可知,消耗1 mol 氧气生成2 mol 水,形成4N A 个H —O 键,C 错误;64 g Cu 物质的量为 6.4 g 64 g·mol-1=0.1 mol ,依据电子守恒可知,消耗氧气物质的量为0.05 mol ,即1.12 L(标准状况下),D 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原创卷B卷高一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Ne-20 Na-23Mg-24S-32Cl-35.5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
1.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设计和操作中必须十分重视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
下列操作不是围绕上述问题的是A.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后,应从水中撤出导管后再停止加热B.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停止加热后,还要继续通一会儿氢气C.实验室制备CO气体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D.一些有机溶剂极易被引燃,使用时必须远离明火和热源,用毕立即塞紧瓶塞2.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3.在实验室从自来水制取蒸馏水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烧瓶中要放入碎瓷片防止暴沸B.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支管口附近位置,不能插入液面下C.冷凝水应该是下进上出,与蒸气的流向相反D.开始蒸馏时,应该先加热,再开冷凝水;蒸馏完毕,应该先关冷凝水再撤酒精灯4.关于粗盐提纯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解粗盐时,应多加水尽量使溶液稀些,防止食盐溶解不完全B.滤去不溶性杂质以后,将滤液移至坩埚内加热浓缩C.当蒸发到有大量晶体析出,剩有少量溶液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液体蒸干D.当制得的晶体转移到新制过滤器中用大量水进行洗涤5.以下是对某水溶液进行离子检验的方法和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先加入BaCl2溶液,再加入足量的HNO3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
溶液中一定含有大SO-量的24CO-B.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
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23 C.加入足量浓NaOH溶液,产生了带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以使湿润的NH+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4D.先加适量的盐酸将溶液酸化,再加AgNO3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
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Cl−6.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7.有甲、乙、丙三种溶液,进行如下操作:则甲、乙、丙三种溶液中溶质可能是A.BaCl2、H2SO4、MgCl2 B.CaCl2、HNO3、AgNO3C.CaCl2、HNO3、NaCl D.BaCl2、HCl、NaCl8.将体积比为1∶2的四氯化碳和碘水在试管中充分混合后静置。
下列图示现象正确的是9.为了配制100 mL 1 mol·L−1 NaOH溶液,其中有下列几个操作:①NaOH用纸盛载进行称量;②选刚用蒸馏水洗净的100 mL容量瓶进行配制;③NaOH在烧杯里刚好完全溶解,即把溶液转移到容量瓶;④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两次,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⑤使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容量瓶,直到溶液的凹面恰好跟刻度相切。
其中操作错误的是A.①②④B.③④⑤C.②③⑤D.①③⑤10.生产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或应用都与化学知识有关。
下列现象或应用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A.将盐卤或石膏加入豆浆中,制成豆腐B.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烟尘,是因为烟尘微粒带电荷C.泡沫灭火器中将Al2(SO4)3与NaHCO3溶液混合后,喷出大量泡沫,起到灭火作用D.清晨,人们经常能看到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11.偏二甲肼(C2H8N2)是一种高能燃料,燃烧产生巨大能量,可作为航天运载火箭的推动力。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偏二甲肼的摩尔质量为60 gB.6.02×1023个偏二甲肼分子的质量为60 gC.1 mol偏二甲肼的质量为60 g/molD.6 g偏二甲肼含有N A个偏二甲肼分子12.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 A个氧气分子与N A个氖气分子的质量比是4∶5B.17 g OH−与19 g H3O+所含质子数相等C.标准状况下,11.2 L CO2与常温常压下8.5 g NH3所含分子数相等D.12 g C和16 g O所含的原子数不相等13.下列各溶液中,Na+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A.4 L 0.5 mol/L NaCl溶液B.5 L 0. 4 mol/L NaOHC.1 L 0.3 mol/L Na2SO4溶液D.2 L 0.15 mol/L Na3PO4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标准状况下,11.2 L某气体的质量为22 g,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 g/mol B.16 g O2和16 g O3含的氧原子个数一样多C.在标准状况下,水、氧气和氮气分子间的平均距离都相等D.1 mol氯化钙溶于水配成1 L溶液,所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15.有一真空瓶质量为m1,充满氨气后总质量为m2。
在相同状况下若改为充满某气体A时总质量为m3,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BD16.4 ℃时向100 mL水中溶解了22.4 L HCl气体(标准状况下测得)后形成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1B.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因溶液的密度未知而无法求得C.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溶液的密度未知而无法求得D.所得溶液的体积为22.5 L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包括第17题~第21题5个大题,共52分。
17.(7分)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是化学的重点,请根据下列实验目的选择相应的操作。
a.蒸馏b.结晶法c.加适量水,过滤d.加热(或灼烧)e.加适量盐酸,蒸发f.萃取分液g.分液(1)除去氯化钠晶体中的碳酸钠:_______(填操作序号,下同)。
(2)除去碳酸钙中的氯化钠:_______。
(3)分离乙酸(沸点118℃)和乙酸乙酯(沸点77.1℃)的混合液(两者互溶):_______。
(4)分离汽油和水:_______。
(5)除去硝酸钾固体中少量的食盐:_______。
(6)从溴水中提取碘:_______。
(7)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_______。
18.(10分)如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1)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选择装置________(填代表装置图的字母,下同);除去自来水中的Cl−等杂质,选择装置________。
(2)从碘水中分离出I2,选择装置________,该分离方法的名称为________。
(3)装置A中①的名称是________,进水的方向是从_____口(填“上”或“下”)进水。
装置B在分液时为使液体顺利滴下,除打开漏斗下端的旋塞外,还应进行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SO-等杂质,需要提纯后才能综合利用。
粗盐提纯(4)粗盐中含Ca2+、Mg2+、Fe3+、24的步骤有:①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③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④过滤⑤溶解⑥加盐酸调节溶液的pH等于7 ⑦蒸发操作顺序合理的是_____(填字母)。
a.⑤②③①④⑥⑦b.⑤①②③④⑥⑦c.⑤②①③⑥④⑦d.⑤③②①④⑥⑦19.(12分)回答下列有关计算问题:(1)0.3 mol NH3分子中所含质子数与个H2O分子中所含质子数相等。
SO-的物质的量是。
(2)含0.4 mol Al3+的Al2(SO4)3中所含的24(3)相同质量的SO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氧原子的个数之比为。
(4)19 g某二价金属氯化物(ACl2)中含有0.4 mol Cl−,则ACl2的摩尔质量是;ACl2的化学式是。
20.(13分)现需要0.2 mol·L−1CuSO4溶液250 mL,实验室除蒸馏水外还提供蓝色胆矾晶体(CuSO4·5H2O)和4 mol·L−1CuSO4溶液两种试剂以配制该溶液。
(1)无论采用何种试剂进行配制,除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至少还必须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在使用该仪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胆矾晶体进行配制,需用托盘天平称取CuSO4·5H2O的质量为_______ g;如果用4 mol/L的CuSO4溶液稀释配制,需用量筒量取___________mL 4 mol/L CuSO4溶液。
(3)用4 mol/L的硫酸铜溶液稀释配制溶液所需的实验步骤有:a.往烧杯中加入约100 mL水进行初步稀释,冷却至室温b.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4 mol/L的硫酸铜溶液于一烧杯中c.计算所需4 mol/L硫酸铜溶液的体积d.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后,将溶液转存于试剂瓶中e.加水至液面离容量瓶刻度线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进行定容f.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g.将溶液转移入容量瓶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配制过程中的以下情形对所得溶液浓度的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d步骤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___________。
②e步骤中,俯视刻度线:___________。
③g步骤前,容量瓶未干燥,有少量蒸馏水:___________。
21.(10分)某同学用某种粗盐进行提纯实验,步骤见下图。
(1)步骤①和②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判断加入盐酸“适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④加热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_,当蒸发皿中有较多量固体出现时,应________________,用余热使水分蒸干。
(3)猜想和验证: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滴加稀中含碳盐酸,并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于试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