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课件
合集下载
《一剪梅_李清照》ppt课件

知人论世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 安居士。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家,生活在书香世家, 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 考据学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1127年 ,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 李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其词以南渡为界,前期词写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 和极尽相思之苦的思妇情结;南渡之后国破家亡夫死 ,其词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 强烈的亡国之思。词风转为凄苦悲怆、哀婉动人。
寞相思之情
本词特点
• 叙相思之愁而不带一丝闺怨,含蓄典雅, 婉约而又真切。体现了词人前期的创作风 格
比较阅读
• 声声慢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
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 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 识。
•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 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起到了衬托作用。
▪
同时,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
也暗含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
▪ “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视 觉、嗅觉) ,“玉簟秋”是从直观 感受(触觉)表现秋,含有“人去席 冷”之意,衬托出词人冷清与孤寂。
▪ 触景生情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独: “独自”,独自泛舟游湖, 眼前的情景只能勾起往事,愁 难排遣。
回眸乱世中的美神
——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 ——她是旷古绝今的诗坛奇女。
“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勾勒环境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叙写情事
云中谁寄锦书来? ——怀远之思
一剪梅李清照完全版精品PPT课件

❖ 3、浅俗清新,明白如话,也多用偶句,琅琅 上口,声韵和谐。
阅读《一剪梅》和《声声慢》两词 ,两篇中都写“愁”绪,所谓“一般 愁字别样情”。细品两词,体会两者 之愁有何区别?
《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 上心头。
《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玉簟秋
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 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 的来到,那么“玉簟秋”就是作 者的直观感受(触觉)了,暑退 秋来,竹席也凉了, 不止是说天 气变凉.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 ”之意, 衬托出词人冷清与孤寂
。
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独: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 寞的方法,其正面意思是,如 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 该多好啊!
本词牌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 “一剪梅花万样娇” , 乃取前三字为调名。
李清照(1084-1155)
❖ 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 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
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 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孤苦,郁 郁而终。
(1084-1155)
李清照
作品
§ 以南渡为界 § 前期词写天真烂漫的少
女时代和极尽相思之苦 的思妇情结; § 南渡之后国破家亡夫死, 其词风大变,转为凄苦 悲怆、哀婉动人。
3
❖ 这是李清照早期的一 首诗作。
❖ 这是一首闺情词。结 婚不久,赵明诚就到 远处去上学,李清照 “殊不忍别,觅锦帛, 书《一剪梅》以送 之。”(引自元人伊 世珍《嫏环记》)
•流水落花不解人情,两个“自”更增愁绪。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 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
阅读《一剪梅》和《声声慢》两词 ,两篇中都写“愁”绪,所谓“一般 愁字别样情”。细品两词,体会两者 之愁有何区别?
《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 上心头。
《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玉簟秋
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 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 的来到,那么“玉簟秋”就是作 者的直观感受(触觉)了,暑退 秋来,竹席也凉了, 不止是说天 气变凉.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 ”之意, 衬托出词人冷清与孤寂
。
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独: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 寞的方法,其正面意思是,如 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 该多好啊!
本词牌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 “一剪梅花万样娇” , 乃取前三字为调名。
李清照(1084-1155)
❖ 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 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
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 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孤苦,郁 郁而终。
(1084-1155)
李清照
作品
§ 以南渡为界 § 前期词写天真烂漫的少
女时代和极尽相思之苦 的思妇情结; § 南渡之后国破家亡夫死, 其词风大变,转为凄苦 悲怆、哀婉动人。
3
❖ 这是李清照早期的一 首诗作。
❖ 这是一首闺情词。结 婚不久,赵明诚就到 远处去上学,李清照 “殊不忍别,觅锦帛, 书《一剪梅》以送 之。”(引自元人伊 世珍《嫏环记》)
•流水落花不解人情,两个“自”更增愁绪。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 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
一剪梅李清照ppt

精选完整ppt课件
44
《虞美人》《一剪梅》
李煜
李清照
精选完整ppt课件
45
朗读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 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
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 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精选完整ppt课件
46
朗读 一剪梅
李清照
精选完整ppt课件
6
李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 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 的一座丰碑。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 两期。
前期词主要描写热爱自然、伤春愁别和闺阁 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
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 感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11
被誉为
精选完整ppt课件
12
她的作品主要有: 《易
安居士文集》、 《易安
词》、《漱玉词》
精选完整ppt课件
13
李清照为什么要写这首词呢?
精选完整ppt课件
14
• 这是一首闺情词。 易安结婚不久, 赵明诚就到远处 去上学,李清照 “殊不忍别,觅 锦帛,书《一剪 梅》以送之。” (引自元人伊世 珍《嫏环记》)
36
• 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 写自己相思之苦、
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 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 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 面的,而是双方的,足 见两心相印。
精选完整ppt课件
37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情”要用“计”消除,可知 其重
“无计可消除”,可知其深。
• 化用范仲淹在《御街行》中 的句子:“眉间心上,无计 相回避。”
《一剪梅》课件(共17张PPT)

试比较:《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在内容上
有哪些不同?
景物时令——前写夏景,后写秋景;
作者年龄——前为少女时期,后为少妇时期;
感情基调——前愉快开朗,后细腻深婉。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
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 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小结
《如梦令》《一剪梅》《声声慢》三首词从三 个不同的时期即少女时期——少妇时期——晚年 寡居,反映了不同的生活经历。这些经历在作者 笔下得到形象逼真的再现。由此可见,生活是文 学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 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 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一剪梅
李清照(宋)
李清照(1084-1155),宋 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李清 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 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 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 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 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
探讨婉约词风格:
语言 清丽、含蓄 感情 婉转、缠绵 题材 较为狭窄(多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等)
作业:课外延读
渔家傲·记梦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愁更愁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剪梅/李清照》PPT课件(安徽省市级优课)

2、背诵这首词
一剪梅
李清照(宋)
合肥市小中学 康玉玲
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 结褵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 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 云 月
玉簟 雁 西楼
兰舟
拓展探究
阅读《一剪梅》和《声声慢》两 词,两篇中都写“愁”绪,所谓“ 一般愁字别样情”。细品两词,体 会两者之愁有何区别?
《一剪梅》是对丈夫的相思之愁,其时词人锦衣 玉食,而士人游学游宦也是社会习俗,故这愁来得 轻、浅,正如词人所言是“闲愁” 。
《声声慢》之愁绪却是沉重、哀痛乃至于凄厉 的,这是融合了家国之思、孀居之悲、沦落之苦的 泣血之作。
作业
1、 课外延读并赏
渔家傲·记梦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 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 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 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 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 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守着窗 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雨,到黄昏,点 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拓展探究
《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剪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 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
李清照(宋)
合肥市小中学 康玉玲
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 结褵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 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 云 月
玉簟 雁 西楼
兰舟
拓展探究
阅读《一剪梅》和《声声慢》两 词,两篇中都写“愁”绪,所谓“ 一般愁字别样情”。细品两词,体 会两者之愁有何区别?
《一剪梅》是对丈夫的相思之愁,其时词人锦衣 玉食,而士人游学游宦也是社会习俗,故这愁来得 轻、浅,正如词人所言是“闲愁” 。
《声声慢》之愁绪却是沉重、哀痛乃至于凄厉 的,这是融合了家国之思、孀居之悲、沦落之苦的 泣血之作。
作业
1、 课外延读并赏
渔家傲·记梦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 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 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 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 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 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守着窗 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雨,到黄昏,点 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拓展探究
《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剪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 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人教版新课标必修四第二单元7 李清照词两首之《一剪梅》 (共15张PPT)精编课件

李 清 照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 人,号易安居士。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 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 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 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 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 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 郁而终。 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 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 生活,沉哀入骨,词情凄黯。 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 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 头——相思之情无法排遣。 “才——却——”有连接关系,表现 “愁”运动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 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 诗人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幻起伏,真实形象, 给人以遐想。
[客观景物]红藕香残,秋,兰舟, 雁字, 飘零 的花,自流的水, {意象} (荷残席冷、万物萧疏) (喻人生、年华、爱情、 离别) [主观情感]悲欢离合、凄凉独处、夫妻情深、爱情真 挚、凄凉无奈、此情无计可消除 {抒情}
“花自飘零水自流”
1、写眼前之景,花落水流,与“红藕香残”、“独上兰舟” 相拍合; 2、“花、水”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 无可奈何花落去 水流无限似侬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领略词人所表露的旖旎、纯洁、心心相印的爱情。 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 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 方的,足见两心相印。 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深化: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
回时 shí 水 shuǐ 一种 zhònɡ 两处 chù 闲愁 chó u 消除 chú
“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进一步发掘,它的 深刻意蕴是什么呢?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 人,号易安居士。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 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 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 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 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 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 郁而终。 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 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 生活,沉哀入骨,词情凄黯。 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 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 头——相思之情无法排遣。 “才——却——”有连接关系,表现 “愁”运动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 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 诗人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幻起伏,真实形象, 给人以遐想。
[客观景物]红藕香残,秋,兰舟, 雁字, 飘零 的花,自流的水, {意象} (荷残席冷、万物萧疏) (喻人生、年华、爱情、 离别) [主观情感]悲欢离合、凄凉独处、夫妻情深、爱情真 挚、凄凉无奈、此情无计可消除 {抒情}
“花自飘零水自流”
1、写眼前之景,花落水流,与“红藕香残”、“独上兰舟” 相拍合; 2、“花、水”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 无可奈何花落去 水流无限似侬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领略词人所表露的旖旎、纯洁、心心相印的爱情。 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 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 方的,足见两心相印。 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深化: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
回时 shí 水 shuǐ 一种 zhònɡ 两处 chù 闲愁 chó u 消除 chú
“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进一步发掘,它的 深刻意蕴是什么呢?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一剪梅》课件(21张PPT)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 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 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 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 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比较阅读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情基调和志趣。)
李清照(1083-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两宋之交)出女 词人,被尊为婉约派之首。
三个词,概括一生
南渡为界,分为两时期
少历繁华 中经丧乱 晚景凄凉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
李 的生活
清 (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照
生 平
南渡后:反映战乱痛苦生活, 感时伤怀,怀旧思乡,表现 为思夫、思国、思乡。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李清照《念奴娇》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 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 西厢记》
雁,离愁的象征,思乡怀人
为什么大雁要“回”?
1、大雁为候鸟,北雁南飞。 2、鸿雁是传递信息的使者。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张九龄《望月怀远》
写作技法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3《一剪梅》课件18张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相同的意象不同的意境)
15
探讨婉约词风格:
语言 清丽、含蓄 感情 婉转、缠绵 题材 较为狭窄(多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等)
16
写情 (唐)李益 水纹珍簟思悠悠, 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 任他明月下西楼。
17
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5
词 人 如 何 抒 情
6
课堂任务一 :
上片呈现了驾舟独游、西楼盼 信两个场景,请同学们找出组成这 两个场景的意象,并指出他们有何 统一特点。
红藕、残香、玉簟、罗裳、兰舟、云、锦 书、雁、月、西楼。
特点——凄凉、孤独
渲染了一种孤独寂寞的氛围
7
课堂任务二 :
1、玉簟,竹席的冰凉在这里有何深意? 2、为何已有凉意作者还要轻解罗裳,
9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处“闲”字用得好不好? 换成“情愁”可不可以?
“闲愁”的“闲”写出作者和 丈夫互相的思念之情融入到生活的 每个细节,只要空闲脑袋里满满都 是思念。情感的加强,提供我们想 象的空间。
10
赏析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词人将无形的愁思隐隐透露眉间心口。 表面看似已经平静,实际内心依然愁 思涌动,这种相思愁绪绵绵不断无法排遣。 情感的再次强化。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8
《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 有谁堪摘?”
菊花本是秋令之花,令人伤感,虽然满院盛开, 可由于自己憔悴瘦损,也没有心情去摘花赏花。花向 来喻女子,此处指词人如今孤独寂寞,没有人欣赏, 没有人守护,正是李清照不幸遭遇的现实写照。
15
探讨婉约词风格:
语言 清丽、含蓄 感情 婉转、缠绵 题材 较为狭窄(多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等)
16
写情 (唐)李益 水纹珍簟思悠悠, 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 任他明月下西楼。
17
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5
词 人 如 何 抒 情
6
课堂任务一 :
上片呈现了驾舟独游、西楼盼 信两个场景,请同学们找出组成这 两个场景的意象,并指出他们有何 统一特点。
红藕、残香、玉簟、罗裳、兰舟、云、锦 书、雁、月、西楼。
特点——凄凉、孤独
渲染了一种孤独寂寞的氛围
7
课堂任务二 :
1、玉簟,竹席的冰凉在这里有何深意? 2、为何已有凉意作者还要轻解罗裳,
9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处“闲”字用得好不好? 换成“情愁”可不可以?
“闲愁”的“闲”写出作者和 丈夫互相的思念之情融入到生活的 每个细节,只要空闲脑袋里满满都 是思念。情感的加强,提供我们想 象的空间。
10
赏析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词人将无形的愁思隐隐透露眉间心口。 表面看似已经平静,实际内心依然愁 思涌动,这种相思愁绪绵绵不断无法排遣。 情感的再次强化。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8
《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 有谁堪摘?”
菊花本是秋令之花,令人伤感,虽然满院盛开, 可由于自己憔悴瘦损,也没有心情去摘花赏花。花向 来喻女子,此处指词人如今孤独寂寞,没有人欣赏, 没有人守护,正是李清照不幸遭遇的现实写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勾勒环境 叙写情事 神驰遐思 借景抒情 直抒胸意
课堂小结
上片主要写女词人 的______生活,下 片由以________为 主,全词主要抒写 作者的________之 情
独: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倒装句
顺序: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思及 谁寄锦书来 谁——赵明诚 情感——明月自满,人却未圆;
雁字空回,锦书无有
无边的月色正如无尽的相思
花自飘零水自流
写 :眼前之景,花落水流,
喻:人生、年华、爱情、离别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时 候,最难将息。 三 杯两盏淡酒,怎敌他 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却是旧时相 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 摘? 守着窗儿,独 自怎生得黑? 梧桐 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1084-1155),宋 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李 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 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 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 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 郁而终。 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 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 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 入骨,词情凄黯。李词工于造语, 善于创意出新。 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 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 寄给丈夫。
作者简介
对号入座
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 琴瑟合鸣
几案罗列,枕籍枕席
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 煮酒残花。 他们俩夫妻在学术上互相切磋, 艺术上共同砥砺
饮酒赏花
嗜书如饴
天资颖悟
BACK
整体感知
1、结合诗句说说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什么 样的形象
一个年轻美丽、 独居家中的少妇
这位少妇居住的 环境有什么特点?何 以见得?
——无可奈何花落去,
水流无限似侬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双方情爱之笃 彼此信任之深
此情无计可消除
“情”要用“计”消除,可知其重, 又“无计可消除”, 可知其深。
才下眉头,
1.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 唐· 李煜——《虞美人》 2.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 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3.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 得起?——《长亭送别》
幽静 优美 .
这位少妇有什么心事?
明确:渴望有人寄书信来,心中充满
相思之情
问题
• 词的上下两阕分别侧重写什么?全词 抒发词人什么感情?
•
明确:上阕写人物行动,下阕侧重抒 情,全词抒发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角度:视觉、嗅觉、触觉。
客观:秋意的冷落萧条 主观: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谢 谢
再 见
2011.4
一剪梅
李清照
实验高中 张玉红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创新思维,拓展练习
赏析下面这首诗的艺术风格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布置作业
1、搜集李清照的有关作品,进一步体会“易安体”的艺术
作 业:
2、用形象化的语言描写你所经历的一段愁或喜。 要求: (1)体裁不限,可韵文可散文,也可填词作诗。 (2)要写真情实感,不得无病呻吟。 3、课外阅读分析李清照的豪放词《渔家傲﹒记梦》。 渔家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