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学会分析说明我国降水分布特点。
培养判读、分析降水量分布图的技能。
2.读“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了解我国干湿区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中国南北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图,学会分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读图分析,增强读图技能,通过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加强竞争及合作意识。
重点读图分析、总结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难点读图分析、总结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一、导入新课我国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大,夏季普遍高温,划分为五个温度带,那么我国降水有何特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
二、讲授新课教师:我们这里什么季节降水较多?降水多的季节盛行什么方向的风?联系生活中的体验,同桌之间互相讨论。
学生1:我们这里夏季降水最多,夏季一般盛行东南风。
学生2:东南风温暖湿润,所以降水多。
教师:大家说得没错。
下面请同学们先来阅读图 2.18“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对照左下角图例中的数值,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均匀吗?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大约为多少毫米?西北内陆地区降水量大约为多少毫米?学生: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
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大约为1600毫米,而西北内陆地区降水量大约为50毫米以下。
教师:观察降水量数值的分布规律,请说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有何特点。
学生: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过渡:我国降水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在时间分布上呢?读图讨论:读图2.20“中国南北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
比较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四城市降水量柱状图。
请注意老师出示城市的顺序,它们的降水在季节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指导读图,学生讨论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全国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也不均匀,大多数地区降水集中在5~9月。
南北方差异较大,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候(第2课时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教学案 新人教版

第二节《气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2.掌握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二)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干湿区图,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气候图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我国干湿状况对农业类型、植被和自然景观影响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在自然环境中,干湿状况与其他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2.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状况。
教学难点: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及其对植被和农业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两组图片,导入本节内容。
二、讲授新课(一)、降水的空间分布[读图练习] 指导学生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的练习:(1)找出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的地区。
东南沿海地区(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哪些地方?它与我国一月等温线图中的哪条等温线大致相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秦岭、淮河附近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它与我国一月份的0摄氏度等温线大体是一致的。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哪些地方?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大兴安岭、张家口市、兰州市、拉萨市至喜马拉雅山脉东缘。
(4)找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
西北内陆地区(5)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上有什么特点?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阅读材料]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34页阅读材料“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并且在图2.18中找到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台湾的火烧寮和年降水量最少的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把它们连线,看看降水量是如何变化的?[教师总结] 从同学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是有明显的规律的: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变化呢?[探究原因]影响降水的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纬度因素[承转] 我国降水不单在空间上存在差异,其实在时间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二)降水的时间分布[读图练习] 指导学生阅读图2.20“中国南北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完成下列的练习:(1)明确四个城市从纬度位置上如何分布?(2)四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有何共同点?[教师总结] 从同学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是:冬春多,夏秋少。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气候》教案2 (新)新

《气候》教案第一课时教与学目标:1、学会阅读等温线图,了解我国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教与学重点:1、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2、温度带的划分.教与学难点:我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
教与学方法:情景导入、对比讲解、读图分析教与学准备:景观图片、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中国温度带图。
教与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一组图片(图片展示:哈尔滨的冰雕展览和广州的花卉展),它们分别在哪里举行?什么时间?(学生回答)相同的时间,广州和哈尔滨却举办了两种不同的展览,说明两地的气候差异很大。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气候》。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31页图2。
13“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和图2.14 “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解决问题:我国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分布各有什么特点?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3、合作探究:(1)探究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而夏季却南北普遍高温?(2)教师点拨:冬至日,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自南向北白昼时间逐渐变短,夏至日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自南向北,白昼时间逐渐变长。
阳光直射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离阳光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单位面积获得太阳热量就越少。
此外,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
(3)探究结论:受纬度位置和冬季风的影响,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受纬度位置的影响,我国夏季普遍高温。
4、学以致用,拓展延伸: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分别是哪里?为什么?学习任务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32页和32页图2.17“中国温度带的划分”,解决以下问题:1、我国划分为哪几个温度带?每个温度带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三、总结梳理,归纳方法: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和温度带的划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其中影响气温分布规律形成的原因是难点。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知道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分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差异的原因。
2. 知道我国的主要干湿地区及划分依据,理解不同的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难点1.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原因,理解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有关降水图的分析判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学习活动一: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1.读图2.18,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
2.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是。
3.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大多数地区的降水集中在月,而且我国降水的也很大。
学习活动二:干湿地区1.读图2.22,根据和的关系,划分了、、、2.不同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不同影响气候干湿程度不同,会影响到农业类型,例如,东部地区以为主;西北干旱地区以为主。
在南方湿润地区,耕地以为主;在北方地区主要以为主。
气候湿润程度影响了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进而影响到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
如,南方人爱吃;北方人喜食。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为什么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2.降水的季节分配有可能导致什么灾害?3.北京降水的年际变化有什么特点?可能会造成什么影响?4、想一想,降水与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还有哪些影响?【知识构建】一: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1)空间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2)时间分布规律:我国降水的时间变化大,降水集中在4-10月,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降水年际变化很大。
二:我国的降水对生产生活的影响:(1)降水与民居建筑(2)降水与植被景观(3)降水与饮食习惯、交通、体育运动【拓展延伸】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是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仅5.9毫米,年降水天数不足10天,有些年份滴水不见。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案(新版)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学习目标】1.掌握我国降水的分布差异。
2.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
3.知道我国气候类型。
4.知道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而产生的地理环境差异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学习重点】掌握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及干湿地区的划分。
【学习难点】降水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自学导航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解决下列问题!(学法提示:采用读图与课本内容相结合的方法,不确定的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找小组代表发言)阅读课本P35-36页课文内容和图2—25完成1、让学生在图2—25中找出800mm、400mm、200mm等降水量线,观察这四条线分别穿过我国哪些地区?2、让学生在图中用彩笔描出800mm、400mm等降水量线3、让学生观察800mm等降水量线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大致与哪座山脉与哪条河流相吻合。
4、让学生阅读P36页阅读材料,找出我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区。
5、让学生根据P36页活动图2—26总结我国降水空间和时间分布特点。
6、让学生看课本P37页找出干湿地区是依据什么划分的?7、让学生看课本P37页找出我国共分为几类干湿地区,分别是怎样划分的?8、让学生看课本P37页阅读材料识记中国干湿地区的分布及其天然植被9、让学生看课本P38页课文及图2—28识记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讨论交流及特点二合作探究1、复杂多样的气候对我国动植物资源、农业、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产什么影响?(同桌或小组交流学习结果并派代表展示)2、师生共同研讨解决:(1)完成P38页活动1题。
(2)讨论完成P38页活动2题。
三我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说出来与同学们交流四学后质疑你发现问题了吗?(让学生思考本节课还有哪些问题,提出并解决。
)五板书设计。
人教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气候》教案

我国7月平均气温
找出0℃等温线。
月平均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区域。
算一算,我国1找出我国7月平均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区域。
算一算
图2-16 中国温度带
青藏高原则属于以高寒为特征的高原气候区。
各温度带的积温和作物熟制
≥10 ℃作物熟制
<1 600 ℃一年一熟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
1 600~3 400℃一年一熟春小麦、高梁等
3 400~
4 500℃两年三熟或一年
两熟
冬小麦、
等
寒潮是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指的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
具体来说
江中下游地区及其以北48小时内气温下降10 ℃以上
级大风,海上伴有6~8级大风,就可视为寒潮发生。
寒潮南下使所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着雨雪天气。
寒潮的出现,往往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
入侵南方的强寒潮
会使长江以南地区的农作物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
在草原牧区
断绝饲料来源,有时还会使体弱的牲畜直接受冻致死。
在干燥地区
仅刮走土壤表面的细土,大大损耗土壤肥力,而且还可以埋没田园。
八年级地理上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学案

八年级地理上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学案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第二课时)【目标锁定】(明确目标,有的放矢)1.掌握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特点,了解我国降水年际变化特点。
2.了解干湿地区划分依据和方法,认识各干湿地区的景观差异。
3.联系日常生活实际,理解降水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重点难点】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状况;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及其对植被和农业的影响。
【自主探究】(独立自主,快乐收获)1、读图2.18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结合课本文字,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上找出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观察四条线分别穿过我国哪些地形区、行政区。
用不同颜色笔描绘出800毫米、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1月_______等温线大体一致,大致沿_________(山)——_________(河)一线分布。
(3)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_________,降水量最少的地方是__________。
(4)从个总体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图2.20中国南北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特点是__________,大多数地区的降水集中在_______。
(2)根据图说说我国南方和北方雨季长短的差别。
3、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_______,这往往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
【合作探究】(重点难点都在这里)探究1:读图2.17我国的干湿地区,完成下列问题:(1)划分干湿地区的依据是一个地区_______和______的对比关系。
(2)填写下表干湿地区干湿状况植被类型农业类型年降水量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降水量>蒸发量森林800--400毫米旱田降水量(3)从图中可以看出,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___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___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地理信息技术助力气候研究”
③艺术性与趣味性:
-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区分不同气候类型和影响因素。
-利用简笔画,形象展示地形地貌对气候的影响。
-设计有趣的气候图标,标注不同气候的特点。
-创意编排,将气候知识融入顺口溜或小故事,增加记忆点。
板书设计旨在通过清晰的结构、醒目的重点和有趣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气候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我国气候的认识和理解。
3.在教学管理方面,我努力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今后需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和指导。
1.学生在知识方面,对我国气候类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2.技能方面,学生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中,提高了合作、沟通和表达能力。
3.培养综合思维:通过探讨气候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提高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方式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4.强化区域认知:以我国气候为例,培养学生从区域的角度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对区域地理特征的理解。
5.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了解气候变化的危害,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培养其积极参与环保行动,承担起保护地球家园的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分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差异的原因。
2.知道我国的主要干湿地区及划分依据,理解不同的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难点
1.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原因,理解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有关降水图的分析判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学习活动一: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1.读图
2.18,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
2.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是。
3.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大多数地区的降水集中在月,而且我国降水的也很大。
学习活动二:干湿地区
2.不同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不同影响
气候干湿程度不同,会影响到农业类型,例如,东部地区以为主;西北干旱地区以为主。
在南方湿润地区,耕地以为主;在北方地区主要以为主。
气候湿润程度影响了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进而影响到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
如,南方人爱吃;北方人喜食。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为什么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降水的季节分配有可能导致什么灾害?
3.北京降水的年际变化有什么特点?可能会造成什么影响?
4、想一想,降水与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还有哪些影响?
【知识构建】
一: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1)空间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时间分布规律:我国降水的时间变化大,降水集中在4-10月,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降水年际变化很大。
二:我国的降水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降水与民居建筑
(2)降水与植被景观
(3)降水与饮食习惯、交通、体育运动
【拓展延伸】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是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仅5.9毫米,年降水天数不足10天,有些年份滴水不见。
台湾岛东北部的火烧寮是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达6 558毫米。
1912年更创下年降水量8 409毫米的记录。
分析火烧寮为什么会成为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分析说明托克逊常年降水稀少的原因? 【优化训练】
1.关于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增主要是由于地形雨的影响
B.我国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增主要是由于海陆因素的影响
C.我国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主要是由于纬度因素的影响
D.我国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主要是由于季风活动的影响
2、我国与一月份0℃等温线相一致的等降水量线是( )
A.1600mm B.800mm C.400mm D.200mm
3.有人说:“今年的降水量比往年多”,这种说法是指( )
A.降水的季节分配B.降水的年际变化
C.降水的季节变化D.降水的周期性
4.下列关于降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降水的时间分配也不均匀
B.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C.一般来说,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D.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答案:1.D 2.B 3.B 4.D
【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