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 《灯光》教案(含反思)

合集下载

六年级语文《灯光》教学设计及反思

六年级语文《灯光》教学设计及反思

六年级语文《灯光》教学设计及反思六年级语文《灯光》教学设计及反思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付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3、体会本文的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的关系,并感受作者这样写的深意。

教学重难点:体会郝副营长生前所说的话,从而感受今天生活来之不易。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1、看图:在上课前,老师先请大家看几张图片。

(出示几张关于“灯光”的图片。

)2、谈话:同学们觉得这几组图片美吗?这都是关于灯光的图片,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了灯光会怎样?3、揭题:的确,灯光,为黑夜增添色彩,为人们带来光亮。

灯光,不仅是人们夜晚的明珠,更是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朋友。

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当代著名作家王愿坚笔下的灯光,去感受一个人民战士内心对灯光的向往。

4、板书课题:灯光,读题。

5、了解作家王愿坚。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路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2、学习词语:豫皖苏郝副营长憧憬黑魆魆划着火柴璀璨谁能用上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3、浏览课文,理清文路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倒叙)全文开头结尾是写现在,中间部分是写往事。

分段如下: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主要写了一声赞叹让作者陷入回忆;第二部分(第3~12自然段),写了往事的整个过程;第三部分(第13自然段),写了灯光又使作者想起战友来。

三、精读文本感受文章线索师:这是一篇回忆文,是哪句话让作者陷入回忆当中呢—————是一声“多好啊”。

过渡:是啊,“多好啊!”这是多么真挚又朴实的心里话。

它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到了“多好啊!”?讲这话时心里会想到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默读课文,找找,画画,想想。

1、学生按要求读、画2、学习交流(一)学习第一次“多好啊!”师“谁来说说第一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到‘多好啊!’”1、指名读。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灯光》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灯光》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灯光》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体会郝副营长生前所说的话,从而感受今天生活来之不易。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在哪见过灯光?在灯光下你有何感受?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题为“灯光”的课文(板书课题)相信你读后一定会对灯光有新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2、指名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①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②“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动笔画一画有关语句,可在相关地方做简单批注。

三、同学交流,读写结合1、围绕自学内容,同学间交流自己读文章感受。

(可从内容上交流,也可从表达方法交流)读好郝副营长的话。

2、课件出示:郝副营长和我的对话,同学自读、指读,体会此时对“多好啊!”这句话理解。

3、教师依据学生汇报,重点引导学生,注意课堂动态生成。

“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三次,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画一画读一读有关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4、读完此文,我和同学们一样被郝副营长那种为了让孩子们能在灯光下学习而英雄献身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此时此刻你想对郝副营长或同学们说点什么呢?赶快拿起笔把它记录在课文插图旁。

四、领悟表达,课外拓展: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2、好书推荐:我们课下可阅读王愿坚短篇小说《七根火柴》《粮食的故事》。

课后反思:现在的学生对于战争年代的苦难岁月知之甚少,如何带领学生走入课文,理解革命先烈能够为了现在的幸福生活付出血和生命的代价。

因此,在教学时能否找到突破口为学生理解课文作铺垫是取得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

首先,抓题眼,初识英雄形象。

教学时,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我就紧紧抓住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课文哪几处写到了灯光,以此引起学生的思考,打开学生的思路。

《灯光》教学反思(6篇)

《灯光》教学反思(6篇)

《灯光》教学反思(6篇)《灯光》是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

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在进展教学设计时我紧扣文眼——“多好啊!”“多好啊!”在文章中消失了三次,是整篇课文的“文眼”。

教学中让学生找一找“多好啊”一共消失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状况下消失的?他们说这话时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在教学中我注意对学生圈画品读的学法指导,注意以课文为例子进展标点训练和写作指导,关注语文学问的生长点,通过拓展延长将文本与历史、现实生活、学生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课堂上学问情感双丰收。

在这节课中我给学生创设了参加和表现的时机,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发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让学生有时机在课堂上表现自己。

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有足够的时间读书、思索、说话。

最终我还安排了小练笔:郝副营长,我想对您说留给学生发挥的自由空间,思维补白,为学生创设动笔写写的时机。

从课堂效果看,学生领悟到了革命先烈们无私的奉献精神,激发出了学生心灵深处最细腻的感受。

然后我紧扣课题,三次读。

“灯光”的含义特别深刻,教学中,我安排了三读课题。

第一次是在新课伊始,读课题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说得特别美;其次次是在感知课文以后再读课题,说说这一次你看到的仅仅是光明的灯光吗?学生体会深,答复精彩;第三次是在学完课文谈一谈自己该怎么做以后读课题,从而让体会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圆满的是我竟然遗忘让学生读了。

最终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灯光”,要求学生由一处灯光产生联想,写一个片段。

语文《灯光》教学反思篇二《灯光》一课讲完了,可我的心并没有安静,由于这一课让我思考的东西太多太多。

我不知从何下笔谈起,就想到哪写到哪吧!教学本课,我留意对学生进展“绽开丰富的想象”的运用训练。

课文其次大段是由景生情,追忆战斗年月的一桩往事,是全文重点,我指导学生以“灯光”为线索分小组争论:1、在战斗间隙,郝副营长为什么借着微弱的亮光,在凝视着书上的插图?他深思什么,向往什么?2、课文哪些地方是写详细的事物?哪些地方是联想?通过对以上问题的争论,使学生深刻理解郝副营长的高尚精神世界,但由于本课时代背景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

六年级下册语文《灯光》教案三篇

六年级下册语文《灯光》教案三篇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读文。

教学重难点1、理解郝副营长广阔的胸怀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2、理解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词,简介作者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

然而,我们今天要学的《灯光》一课,却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本文作者王愿坚,当代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

二、生读题,再读学习提示看看学习这篇课文,要我们解决哪些问题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多好啊!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3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三、出示课件,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对以下词语的理解挺进、豫皖苏、围歼战、突击连、憧憬、千钧一发、璀璨、交通沟、胸墙。

2、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

再抽生说。

四、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引导学生悟文章写作方面的特色。

倒叙、前后照应2快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出来,再深入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

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3交流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三次。

第一次是清明节的一天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说这话的人也许是第一次来北京,也许是时过几年又来北京,看到北京的美丽,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出自内心的由衷赞美。

第二次是战斗打响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

书上的插图画的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上读书。

多好啊是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自言自语。

此时,他也许想到胜利以后,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也许触景生情,暗暗下决心,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下一代能过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牺牲。

《灯光》教学反思

《灯光》教学反思

《灯光》教学反思《灯光》一文的作者是王愿坚,文章采用倒叙的写法,以灯光为线索,通过一个关于灯光的故事,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

全文开头从天安门前广场上的灯光说起,"多好啊!"一句对天安门广场美景的赞叹,引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那是1947年的初秋,作为战地记者的“我"来到了郝副营长身边,郝副营长是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当晚就由他带领突击连去攻破守敌的围墙,为全军打通歼灭敌军的道路。

战斗准备工作完成的间隙,郝副营长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膝盖上的一本破旧的书。

插图上,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注视着这幅图,看着插图上的灯光,郝副营长陷入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半个小时后,战斗打响了,守敌的围墙被打开了一个缺口,突击连马上冲了进去,可是后续部队却遭到敌人炮火的猛烈阻击,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书本,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可是却暴露了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为了战友的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年仅二十二岁的郝副营长不惜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文章结尾回到现在,回应开头,紧扣主题,从"我"在璀璨的华灯下回忆牺牲的战友,可以体会到作者的哀思和愿望,那就是无论过去多长时间,也不要忘记为今天的幸福生活而牺牲的革命先烈,更要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纵观全文,紧紧围绕"灯光”展开叙事,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是现实,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上的灯光象征着美好的未来,是郝副营长以及无数革命先烈心中的理想。

架设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桥梁就是战场上微弱的火光,这桥梁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奋斗来的。

憧憬着璀璨的灯光,向往着幸福与安乐的生活,他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

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令人深深动容!。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灯光》教案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灯光》教案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灯光》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灯光》这篇课文的主题和写作背景,掌握文学常识中有关灯光的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灯光》这篇课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学生对节日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灯光》的意境,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隐喻和比喻,培养学生对节日文学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材: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案、课件•学生准备:课前阅读《灯光》这篇课文,完成课前预习。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引导学生回想一下自己在节日中看到的各种灯光,让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描述一下。

2.提问:你觉得灯光在节日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为什么?1.让学生朗读《灯光》这篇课文,然后带领学生讨论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2.分段解析课文,让学生逐段理解文章的意义,引导学生辨析一些比较难懂的词语和句子。

3.写出文中的比喻和隐喻,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用意。

第三步:课文赏析1.分组讨论《灯光》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并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并表达自己对节日灯光的理解和感受。

1.小组讨论:请学生就个人在节日中看到的灯光,或者自己对灯光的理解进行小组讨论,并撰写生活感悟。

2.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进行交流。

第五步: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与《灯光》相关的习题。

2.撰写一篇关于节日灯光的感想或一篇小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的好处在于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着重体验文学作品的意蕴,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思考。

•可以适时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和美学价值,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

以上是本节《灯光》的教案,希望能够为您的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人教版《灯光》语文公开课教案课后反思优秀教案

人教版《灯光》语文公开课教案课后反思优秀教案

人教版《灯光》语文公开课教案课后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灯光》的主题思想,感受战争年代革命先烈的英勇牺牲精神。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积累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细节中捕捉信息,感悟课文内涵。

4.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以小见大,抒发自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主题,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难点:感悟课文内涵,抒发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战争年代的好奇心。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战争故事,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和句子含义。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

3.课堂讨论教师提问:课文中的灯光有什么象征意义?教师提问:课文中的革命先烈具有哪些品质?4.感悟课文内涵教师引导学生从细节中捕捉信息,深入理解课文。

5.写作训练教师出示写作题目:以“灯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6.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四、课后反思1.优点导入新课环节设计巧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讨论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对课文内涵的解读深入,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写作训练环节与课文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不足课堂讨论环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发言。

写作训练环节,部分学生写作能力较弱,需要加强辅导。

3.改进措施在课堂讨论环节,给予学生更多发言机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写作训练环节,加强对写作能力较弱学生的辅导,提高全体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革命先烈精神的感悟。

3.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主题,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感悟革命先烈精神,并在写作中抒发自己的情感。

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课文《灯光》的主题思想,感受战争年代革命先烈的英勇牺牲精神。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课《灯光》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课《灯光》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课《灯光》教案
篇一:灯光
教学目标:
1、我能读读记记“战地突击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
3、通过读课文,理解“多好啊!”在文中的作用;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受到思想教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我能体会先烈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
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受到思想教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
珍惜。

教法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你见过灯光吗?不管城市还是乡村的夜晚,灯光总把夜晚照亮如白昼,五光十色,
闪烁迷离,带给人们光明的同时,也带来了她自己独有的美丽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灯光带给我们的震撼和遐想
幻灯片播放:
灯光的美丽,震撼和遐想
谈话导入:
灯光,对我们来说,再也熟悉不过了:每当夜幕降临,我们有的在灯光下欢聚一堂,述说亲情;有的在灯光下愉快地做一次书中漫步;有的则徜徉于五彩缤纷的霓虹灯下,尽情地享受着休闲时光可是,作家王愿坚却对灯光有着特殊的感受,因为在他的
人生经历中,曾经发生过一个有关灯光的感人故事。

你想了解这个故事吗?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灯光》。

齐读课题:灯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灯光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加珍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搜集关于革命先烈的动人故事。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王愿坚)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

1945年参加八路军。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的编剧就有他一个。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认识生字词)
三、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2.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

再请几个学生装在全班说说,然后组织学生评议。

)
四、精读往事部分内容。

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和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顾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质疑,互相讨论。

(1)学生质疑:为什么看到这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万盏灯”——这么多的灯,大放光明,广场周围还有许多“宏伟的建筑”,说明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进,所以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学生质疑: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郝副营长的话道出了他的美好的心愿,反映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他想的是祖国的下一代,希望能够给他们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条件。

郝副营长所说的"多好啊!"是指孩子们在这光亮的灯下学习、生活是多么幸福啊!憧憬的内容可能是:等革命胜利后,劳动人民将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上学的权利------)
4.重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充分发言,通过讨论,体会到这句话含义深刻,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性命为后代谋幸福的无私奉献精神。

体会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无数先烈正是为了后代的幸福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

我们生活在这幸福之中,不能忘记牺牲自己性命的先烈们。


五、有感情地朗读回忆往事的这一部分内容。

板书设计:
11、灯光
广场灯光一声赞叹(多好啊)幸福生活
阵地火光憧憬未来(多好啊)生命换取
教学反思:《灯光》这篇短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九四七年的初秋,我军在一个叫沙土集的小地方围歼国民党部队的一个师,在攻击部队受到阻力时,带领突击队的郝副营长点燃了随身携带的书本,用火光照亮了后续部队前进的道路,结果自己光荣牺牲了。

教授这篇课文,除了让学生把握故事内容,还要学习郝副营长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会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这是篇阅读课文,在四十分钟的授课时间里,通过文本的阅读,同学们对课文内容是熟悉的,对文中主人公的品质是了解的,基本的教学要求算是达到了。

在即将结束这节课的时候,我设置了两个问题:(1).假如你就是郝副营长,在点燃书本的那一刻,你是怎样的想的?(通过这一问题,我想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文中主人公的崇高精神)(2).假如老师在清明节那天带全班同学到我们的饶守坤公园里的德兴市革命烈士陵园去扫墓祭奠革命先烈。

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由你代表咱们班同学致辞,你会说些什么呢?
课后坐下来仔细地回顾了整堂课的教学过程,觉得有几点做得不够,需要引以为戒:
其一,这个故事内容情节简单,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让同学们多多复述;
其二,要直奔主题,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心理,表现人物品质;
其三,在问题提出之后,一定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四,做好课堂扫尾工作,比如课堂教学时间不够,可以把问题延伸到课外,让同学们拿起笔写一写,也就是把它当作课外延伸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