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同步和备份系统架构图

合集下载

Host-Base、LAN-Base、LAN-Free、Server-Free备份方式大比拼

Host-Base、LAN-Base、LAN-Free、Server-Free备份方式大比拼

Host-Base、LAN-Base、LAN-Free、Server-Free备份方式大比拼数据重于一切,为了保护重要的业务数据不致丢失,很多企业都规划了种种类型的备份应用系统。

本文介绍描述了常用的几种网络数据安全备份的系统结构,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与对比,为用户针对自己的应用选择合适的备份方案提供参考。

目前最常见的网络数据备份系统按其架构不同可以分为四种:基于主机(Host-Base)结构,基于局域网(LAN-Base)结构,基于 SAN 结构的LAN-Free 和Server-Free结构。

下面对这几种结构作具体介绍:Host-Base 结构基于主机的备份系统是最简单的一种数据保护方案,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备份大多是采用服务器上自带的磁带机或备份硬盘,而备份操作往往也是通过手工操作的方式进行的。

如图1所示,红色虚线表示数据流,下同。

它适合下面的应用环境:图1:Host-BASE 备份结构1. 无需支持关键性的在线业务操作。

λ2. 维护少量网络服务器(小于5个)。

λ 3. 支持单一操作系统λ 4. 需要简单和有效的管理λ 5. 适用于每周或每天一次的备份频率基于主机的备份系统是最简单的数据备份方案,适用于小型企业用户进行简单的文档备份。

它的优点是维护简单,数据传输速度快;缺点是可管理的存储设备少,不利于备份系统的共享,不大适合于现在大型的数据备份要求,而且不能提供实时的备份需求。

LAN-Base 结构LAN-Based 备份结构,这是小型办公环境最常使用的备份结构。

如图2所示,在该系统中数据的传输是以局域网络为基础的,首先预先配置一台服务器作为备份管理服务器,它负责整个系统的备份操作。

磁带库则接在某台服务器上,当需要备份数据在数据备份时备份对象把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磁带库中实现备份的。

备份服务器可以直接接入主局域网内或放在专用的备份局域网内。

我们推荐使用后者方案。

因为采用前者方案的话,当备份数据量很大的时候,备份数据会占用很大的网络带宽,主局域网的性能会下降很厉害,而后者就可以使得备份进程与普通工作进程相互的干扰减少,保证主局域网的正常工作性能。

新一代集中交易系统WIN版系统架构说明书v2教材

新一代集中交易系统WIN版系统架构说明书v2教材

2.1.1 集中交易系统
员工服务渠道 集中交易柜员客户端
SOCKET
通讯中间件 加密压缩插件 信息转发插件 信息路由管理 队列管理器 交易请求队列
SOCKET
交易中间件(历史) KCXP API 业务处理例程 LBM KCBP LBM API SQL SERVE R驱动
ODBC
数据服务 交易热备 数据库

交易中心
灾备中心
当前备份 数据库
当前数据 库
当前数据 库
当前备份 数据库
备份历史 数据库
历史数据 库
数据库复制 管理
历史数据 库
备份历史 数据库
FTP服务器
FTP服务器
营业部1
历史数据下载
历史数据下载 营业部 2
历史数据 库
历史数据 库
1.2.3图: 数据库服务器部署方案图 说明: 数据库服务器部署划分成三个部分:核心交易系统数据库、灾备中 心数据库、网点历史查询数据库 A、核心交易系统数据库:当前数据库以SQL复制机制实现到备份数据库 的实时备份,历史数据采用冷备份,每天在非交易时段以FTP传送增量 数据到FtpServer服务器,以FTP发布相应的增量子集数据到网点历史 查询数据库。每套核心交易系统需配备当前数据库的实时备份服务器 B、灾备中心数据库:通过数据复制进行数据同步,与核心交易系统数据 库保持一致. C、网点历史查询数据库:本身是可选项,没有必须的备份要求 根据业务系统需要,各历史数据库服务器可以部署1-N台,形成集群
ODBC
客户服务渠道 热自助 刷卡/小键盘
系统接入服务系统 存管三方 网上交易服务
SOCKET
SOCKET
交易应答队列 交易报盘队列
SOCKET

CloudFabric云数据中心网解决方案-Multi-Site设计指南

CloudFabric云数据中心网解决方案-Multi-Site设计指南

CloudFabric云数据中心网解决方案设计指南(Multi-Site)目录1 多数据中心业务诉求和场景 (1)1.1 多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 (1)1.2 多数据中心业务场景分析 (1)1.3 多数据中心互联需求分析和技术介绍 (5)1.4 多数据中心SDN网络需求分析 (7)1.5 华为Multi-DC Fabric方案整体架构和场景分类 (8)1.5.1 方案整体架构 (8)1.5.2 场景分类 (9)2 Multi-Site场景和设计 (13)2.1 Multi-Site方案应用场景 (13)2.1.1 大VPC (13)2.1.2 VPC互通 (15)2.2 Multi-Site方案设计 (16)2.2.1 Multi-Site场景业务部署过程 (16)2.2.2 VMM对接设计 (18)2.2.3 部署方案设计 (18)2.2.4 转发面方案设计 (22)2.2.5 外部网络多活 (28)2.3 Multi-Site部署方案推荐 (29)2.3.1 按安全等级划分VPC (29)2.3.2 多租户VPC模型 (31)3 Multi-PoD场景和设计 (34)A 参考图片 (35)1 多数据中心业务诉求和场景本章节说明多DC场景的客户诉求和业务场景。

1.1 多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1.2 多数据中心业务场景分析1.3 多数据中心互联需求分析和技术介绍1.4 多数据中心SDN网络需求分析1.5 华为Multi-DC Fabric方案整体架构和场景分类1.1 多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随着业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部署在数据中心,单个数据中心的规模有限,不可能无限扩容,业务规模的不断增长使得单个数据中心的资源很难满足业务增长的需求,需要多个数据中心来部署业务;同时,数据安全、业务的可靠性和连续性也越来越被重视,备份和容灾逐渐成为了普遍需求,需要通过建设多个数据中心来解决容灾备份问题,“两地三中心”是这一阶段的代表方案。

NBU_新一代数据中心的备份架构

NBU_新一代数据中心的备份架构
4
架构问题:备份越来越复杂…
传统备份架构不能满足今天的业务需求
NBU master
面临的问题:
备份管理通信 NBU Media Server
LAN 备份 数据
• 备份设备控制分散到所有利用FC 备份的应用服务器上,管理十分复 杂,存在停机风险。 • 设备维护风险大,停机风险。 • 备份升级困难,停机风险。 • 扩展性受到限制,太多的服务器 共享设备带来性能下降。 • 备份对应用服务器的消耗大 • 如何支持云备份?
AIR复制
消 重
消 重
AIR让备份容灾变得可能
备份设备
备份设备
数据集中/上收--方案1
数据中心
方案优势
• 数据跨地域、备份域上收; • 备份域间相互独立,互不 影响,安全稳定;
应用 服务器
NBU 备份 服务器
NBU 介质 服务器
分中心1
优化复制
分中心2
优化复制
分中心3
优化复制
应用 服务器
应用 服务器
备份 服务器
优化复制
应用 服务器
应用 服务器
介质 服务器
备份 服务器
16
Netbackup新一代备份平台录
领先的架构 — 减少/消除备份运维引起的应用停机可能性 容灾/数据上收 — 低成本、快速实现、满足法规遵从
V-Ray — 高效率备份并快速恢复虚机平台 加速备份 — 面对大数据的超级备份性能
管理平台 — 企业备份恢复集中管理展现平台 备份一体机 — 备份恢复领域的新方向,更快捷的部署服务流程
– 技术先进
Netbackup新一代备份平台录
领先的架构 — 减少/消除备份运维引起的应用停机可能性 容灾/数据上收 — 低成本、快速实现、满足法规遵从

VSAN系统架构详细配置方案

VSAN系统架构详细配置方案

VSAN存储单元采购技术要求一、现状描述目前已建成5台主机的ESXI5.5虚拟化平台系统,使用集中存储(FC-DS5020),其余3台ESXI4.1主机承载DMZ业务,服务器虚拟化后,因整体系统的“木桶效应”,传统的光纤集中存储阵列(IBM-DS5020)由当时的最为可靠的存储,变为当前最为突出的高风险节点,虚拟化系统显著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与安全容错能力,仍处于传统单节点运行的集中式数据存储模式,在整体系统运行平台中,集中存储是目前故障率较低但影响最严重的高风险节点。

二、解决方案目前最为经济实用的风险规避方案是在虚拟化的基础之上,建立VSAN分布式存储节点,形成VSAN与FC-SAN双存储的数据保护机制,实质性提高数据的安全可靠性及整体系统的运行效率,即实现传统的数据容灾,同时也换代性的提高数据访问性能,是目前最为符合现场实际环境的经济高效解决方案。

目前虚拟化环境共5台ESXi主机,升级其中4台ESXi主机到vSphere6.5版本,以支持分布式虚拟数据存储(VSAN6.6)业务特性,建立VSAN集群体系,4台主机并行提供容量单元,设计1台故障容灾的安全保护机制,另1台ESXi5.5主机承载VDP6.0数据保护系统与vCenter6.5管理系统,通过VDP执行VSAN集群与FC-SAN存储之间进行同步数据容灾。

整体系统架构如下图:VSAN存储与VDP保护机制系统架构图三、容量与数据保护机制设计说明4台VSAN容量主机,构成高可用容灾群集架构系统(类似于RAID5+1),容许1台主机故障不影响业务,2台主机故障不影响数据安全。

VSAN容量磁盘故障的容灾能为上限为主机的全部容量磁盘,这与传统RAID是完全不同的理念,不存在RAID容许坏几块盘的概念,理论上,VSAN系统只要剩余容量盘的总体容量满足实际数据存储需要,数据安全性就不会受影响,这是由VSAN自身架构的特性所决定的。

另外,为进一步提高数据访问性能与数据安全机制,规划1台ESXi主机承载VDP系统与vCenter6.5系统,实现VSAN存储与DS5020集中存储之间的整机数据同步互备份,对重要业务系统提供多重保护,对存储性能要求较高的系统优先访问VSAN存储,容灾备份性的系统首选FC-SAN存储,通过VSAN与FC-SAN的融合方案,利用VDP 容灾机制,全面解决性能问题与安全问题。

Hadoop体系架构概述备份PPT课件

Hadoop体系架构概述备份PPT课件

RDBMS Sqoop
AvroSeria lization)
➢ 分布式文件系统(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HDFS)
➢ 并行计算模型(Map/Reduce)
➢ 列式数据库(HBase)
➢ 数据仓库(Hive)
➢ 数据分析语言(Pig)
➢ 数据格式转化工具(Sqoop)
虽然,这个体系结构并不排除把一个机器做为多个DataNode节点,但是这样的情况在实际部署中很少发生。单NameNode结构极大的简化了
集群的系统结构,NameNode主管并且存储所有的HDFS的元数据(MetaData),系统中用户数据绝不会流过NameNode节点。
.
10
Hadoop体系架构
HDFS简介
.
12
Map/Reduce概念
➢ "Map"和"Reduce"是编程语言中的概念,都是处理数据集合的函数
➢ Map在处理数据序列的过程中只处理当前的数据信息,不需要跟之前 处理的状态信息交互
➢ 主结点读入输入数据,把它分成可以用相同方法解决的小数据块,然 后把这些小数据块分发到不同的工作节点上,每一个工作节点循环做 同样的事,这就形成了一个树行结构,而每一个叶子节点来处理每一 个具体的小数据块,再把这些处理结果返回给父节点
➢ 协同工作系统(Zookeeper)
➢ 数据序列化系统(Avro)
.
4
Hadoop整体框架下特点
➢ Hadoop主要在多节点集群环境下 ➢ 以数据存储为基础 ➢ 最大限度兼容结构化数据格式 ➢ 以数据处理为目的 ➢ 且其数据操作技术多样化
.
5
Hadoop体系架构

数据库的几种常用部署架构

数据库的几种常用部署架构

数据库的几种常用部署架构
一、主备架构
主备架构示意图
应用系统往数据库主节点写数据,并通过主节点查询。

备节点正常情况下只是做备份,只有当主节点宕机了,才会对应用系统提供读服务。

二、主从架构
主从架构示意图
应用系统往数据库主节点写数据,然后主节点把逻辑日志同步到备节点,备节点重新执行日志中记录的操作,以保持与主节点数据一致。

备节点向业务系统提供数据读服务。

三、双机架构
双机架构示意图
两个主节点同时为业务系统提供读写操作,一个主节点宕机了不会影响另一台主节点提供服务,从而满足系统的高并发和高可用要求。

四、架构对比
下面来看三种部署架构的对比。

三种架构对比
总而言之,需要根据业务系统的需求,从而决定采用哪种数据库部署架构。

新一代备份架构及技术

新一代备份架构及技术

新一代备份架构及技术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据的生成和存储量呈现爆炸式的增长,如何高效地备份和恢复数据成为了企业和个人用户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一代备份架构及技术的出现,为数据备份和恢复提供了更高效、可靠和安全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介绍新一代备份架构及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1.高度可扩展性:新一代备份架构设计了可扩展的存储体系结构,能够适应不断增长的数据容量需求。

可以根据需要动态添加存储设备,从而满足不同规模和容量的存储需求。

2.分布式备份:新一代备份架构采用分布式备份技术,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节点上,以提高备份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即使单个节点发生故障,也可以从其他节点恢复数据。

同时,分布式备份还能够提供更好的性能和负载均衡,使备份过程更加高效。

3.增量备份:传统的备份方式是全量备份,需要备份所有数据,即使其中只有一部分数据发生了变化。

而新一代备份架构采用增量备份技术,只备份发生变化的部分数据。

这不仅可以减少备份所需的时间和存储空间,还可以提高备份的效率和速度。

4.快速恢复:新一代备份架构和技术为数据恢复提供了更高的速度和可靠性。

通过优化数据的备份和存储方式,可以实现快速的数据恢复,大大缩短业务中断时间,提高业务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5.数据压缩和去重:新一代备份架构和技术能够对备份的数据进行压缩和去重,从而减少备份所需的存储空间。

数据压缩可以将备份数据的大小减小,降低存储成本;数据去重可以排除重复的数据,节省备份时间和带宽。

6.多层次的数据保护:新一代备份架构和技术通过多层次的数据保护手段,确保备份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包括数据加密、数据校验、故障转移等技术,可以防止数据的损坏、丢失和被篡改。

1.高效性:新一代备份架构和技术采用了多种优化手段,提高了备份和恢复的效率,节省了时间和资源成本。

数据压缩、增量备份和快速恢复等技术可以大幅提升备份和恢复的速度。

2.可靠性:新一代备份架构和技术通过分布式备份、数据校验和故障转移等手段,提高了备份数据的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