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第一册第八单元整理和复习

合集下载

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知识点

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知识点

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知识点
关于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知识点
轴对称图形:
对称图形有很多分类,例如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
如果沿某条直线对折,对折的两部分是完全重合的,那么就称这样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注意:
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才不会选重或选漏。

排列组合:
所谓排列,就是指从给定个数的元素中取出指定个数的元素进行排序。

组合则是指从给定个数的元素中仅仅取出指定个数的元素,不考虑排序。

排列组合的中心问题是研究给定要求的排列和组合可能出现的情况总数。

北师大版苏教版人教版小学数学内容比较

北师大版苏教版人教版小学数学内容比较
5 万以内数的认识
6 克与千克
7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有多重
8 统计
9 找规律
10 总复习
三年级上册
1 测量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3 四边形
4 有余数的除法
5 时、分、秒
填一填,说一说
6 多位数乘一位数
7 分数的初步认识
8 可能性
9 数学广角
10 总复习
三年级下册
1 位置与方向
2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第十单元《统计》
第十一单元
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方程》
第二单元《确定位置》
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
第四单元《认识分数》
第五单元《找规律》
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
第七单元《统计》
第八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
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十单元《圆》
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方程》
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
(3)统计与概率
(4)综合应用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1. 元、角、分与小数
2. 对称、平移和旋转
3. 乘法
4. 整理与复习(一)
5. 面积
6. 认识分数
7. 整理与复习(二)
8. 统计与可能性
9. 总复习
四年级上册
1. 认识更大的数
2. 线与角
3. 走进大自然
4. 乘法
5. 整理与复习(一)
6. 图形的变换
7. 除法
8. 方向与位置
9. 生活中的负数
3 统计
4 年、月、日
制作年历
5 两位数乘两位数
6 面积
7 小数的初步认识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八单元 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八单元 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人教版复目标:1.通过复20以内进位加法表,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2.通过复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看题的良好惯。

复重点:20以内进位加法。

复难点:观察加法表找规律。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20以内进位加法表、1-20各数的卡片。

复过程:一、整理和练20以内进位加法。

1.教师指着竖行式题,引导学生发现以下规律:从左到右,各行是按照9加几、8加几……的顺序排列的。

每一竖行的第一个加数都一样,第二行是9,第二行都是8……。

每一竖行的第二个加数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如加2、加3、加4……。

各行中式题的得数,下边的一题比上边一题大1.2.教师指着横排式题,引导学生发现以下规律:每一横排第一个加数是从大到小排列的,9加几、8加……。

每一横排第二个加数是从小到大排的,加2、3、4……。

每一横排式题的得数都相同,第一排都得11,第二排都得12……。

3.教师继续提问:从加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加数的位置调换以后,得数不变。

表中有四道题都是两个加数一样。

6十6、7十7……。

如果学生发现其他规律,要给予表扬。

4.教师画上粗线,说明:记熟左边20道题,就可以计算全部20以内进位加法了。

齐读表中左边的20道加法题。

教师随意指表中一道式题,让学生举出得数卡片。

教师指着小数加大数的题目,让学生说说怎样计算。

二、练。

1.学生把和是11、12、13……的加法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2.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限定2分半的时间,集体订正。

3.学生完成第3题。

板书设计:整理和复20以内进位加法表。

北师大小学数学每册各章节对应知识点梳理

北师大小学数学每册各章节对应知识点梳理

第一册一单元生活中的数一、数数二、识数,相识阿拉伯数字三、写阿拉伯数字第二单元比拟一、介绍等号,大于符号,小于符号,以及其表示的意义二、比拟数的大小三、从数的大小到生活中各类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轻重的比拟第三单元加减法一、介绍加法符号,以及十以内的无进位的加法。

加法交换律的初步相识二、介绍减法符号,减法的意义,十以内数字的减法三、加法及减法的内在联络,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第四单元分类一、对事物进展简洁的归类,依据归类进展分类。

第五单元位置及依次一、前后依次,位置的前后给事物排序二、大小依次,数的大小排序三、上下依次四、左右依次五、将各种依次及生活中的实际状况相联络第六单元相识物体一、从实际动身相识几何物体二、从直观上相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第七单元加减法(二)一、十以上的数的相识,数位的初步的相识二、加数有十以上,和为二十以下无进位的加法三、二十以内无借位的减法四、二十以内有进位的加法五、二十以内有借位的减法第八单元相识钟表一、相识钟表的各组成局部,时针,分针的相识,以及其代表的意义二、从时针,分针分布的位置大致的推断时间第九单元统计一、分类统计根底,相识条形统计图,学画条形统计图二、统计图的运用,依据统计图比拟统计中各项的大小三、总复习第二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一、数一百以内的数二、数位的相识,个位,十位,及其代表的意义三、十以上数的大小比拟,利用数位比拟数的大小第二单元视察及测量一、相识物体的正面,侧面,相识正面侧面的区分二、测量工具的相识,长度单位厘米,米的相识。

厘米,米之间的单位互换三、米,厘米所表示长度在实际生活中的表达第三单元加减法(一)一、整十数的加减二、一百以内两位数及一位数的加减,无进、借位三、一百以内两位数及一位数列竖式计算,无进、借位第四单元好玩的图形一、初步相识各类平面图形,三角形,圆,正方形,长方形二、组合图形中,各类单一图形的区分第五单元加减法(二)一、进位介绍,进位的意义,进位的方法二、两位数及一位数的有进位的加法三、两位数及两位数的加法四、两位数及一位数的减法,有借位五、两位数及两位数的减法第六单元购物一、相识人名币的各种票面二、各种票面之间的换算,人名币单位元角之间的换算三、实际生活购置中的找补,加减法的运用第七单元加减法(三)一、一百以内三个数的的连加二、一百以内的三个数的连减第八单元统计一、利用个格子图,画正字等方法进展计数统计第三册第一单元数一数及乘法一、从几个一样的数相加,引出乘法的定义。

一年级小学数学第八单元知识结构

一年级小学数学第八单元知识结构

一年级小学数学第八单元知识结构
本单元主要教学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下面是全单元的内容与编排:
得数是在5以内的加法和相对应的减法(包括相关0的加减法)
得数是6.7的加法与相对应的减法
得数是8.9的加法和相对应的减法
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对应的减法
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和加减混合
本单元的教材内容编排有如下特点:
1.重视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

加.减法的含义,不但对加.减法的计算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直接关系到
直接解决实质问题时能否选择准确的计算方法。

在协助学生准确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时,主要从设置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
生通过对实际情景的观察.理解,利用以前学过的分与合的知识引出加.减法算式,初步感受其含义。

2.加.减法例题以不同形式安排,协助学生逐步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

学生从一开始接触加.减法,需要从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开始,到逐步理解.掌握计算方法,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例如:5以内的加减法例题
以“一图一式”的形式表现,6.7的加减法例题是以“一图两式”的方式表现,8.9.10的例题是以“一图四式”的方式表现。

直观的显示加减法之间内在联系。

3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动学生主动探索。

持续改善学习方式,是促动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探索水平和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这样的编排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改善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获得发展。

4把解决问题与计算紧密结合,是学生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持续提升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水平。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总复习》教案

第八单元总复习第一课时多位数的认识复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4、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数的概念、读写数的方法、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教学难点: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读写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具媒体:题卡。

教学过程:一、复习整理:1、本节课对“多位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多位数的认识2、打开数学书看第一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二、复习知识点1、复习数位顺序表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4)自然数的认识: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问: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2、多位数的读写法的方法是什么?3、改写和省略的方法是什么?4、如何比较数的大小?三、练习内容1、读出下面各数。

4231579 30050082 3960400000 7000700070 700300009 26740020000 315400000 507080000002、写出下面各数三千零三万三百零三一千零五十万四千零二十二十亿零七百六十八三百一十亿七千零八万三千零四十3、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

80000 9000000 47000000 2003200004、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325600000000 480000000005、求近似数1)16483520 9528641 799000 380800 83960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2)2709546312 983536478 89970804758(省略亿后面的尾数)6、比大小1650010○16500100 350020○530020 2509200○2509000 6309607○6706307、用6、3、8、9和5个0按要求写出九位数1)最大的数2)最小的数3)一个0都不读的数4)只读出一个0的数5)要读出2个0的数6)约等于3亿的数7)约等于10亿的数第二课时乘法的复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正确熟练地计算。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总复习》同步练习及答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总复习》同步练习及答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总复习》同步练习《总复习》同步练习(一)一、看图列算式。

二、投篮比赛。

(下面的篮球应该进哪个球网?连一连。

)三、解决问题。

(1)20路公共汽车上有30人,还要上车多少人就有39人?(2)花丛中有54只,有7只,比少几只?(3)李小刚同学参加绘画,和参赛每位同学握一次手,他一共握了19次手。

参加绘画比赛有多少同学?(4)有40个小三角形拼成这样的小船图形,可以拼成多少条小船?还余几个三角形?四、兔妈妈拔的比两只小兔拔的多多少个?五、逛超市。

(1)一个书包比一个足球贵多少元?(2)笑笑,买了一根跳绳,付了20元,应找回多少元?(3)至少要花多少钱,才能买到以上哪两件不同的物品?(4)航航有5元、1元若干张,他想买一根跳绳,可以怎样付钱?有几种不同的付钱方式?六、请你看图提出两个用不同方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式计算。

(1)问题:?列式:(2)问题:?列式:答案一、看图列算式。

考查目的:采用图示和对话的方式,让学生读懂题意,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运用中对问题解决的信息辨析,能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答案:(1)24-8=16(听)(2)59+6=65(个)(3)43-4+8=47(辆)解析:图示题是情境问题的表现形式,在情境图培养学生识图能力,了解信息,整合信息从而解决问题。

这个过程是对一年级学生“四能”的培养重要途径,是今后学习“问题解决”类型的基础。

二、投篮比赛。

(下面的篮球应该进哪个球网?连一连。

)考查目的:通过数的运算练习,锻炼了学生运算能力,加强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熟练程度。

答案:得数比50小的算式有:43+5 82-40 91-50 52-3 54-(17+3) 35+9-40 得数比50大的算式有:7+56 60-7 77-7+20解析:此题是数的运算综合练习,形式新颖,可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锻炼计算能力。

特别是在混合运算中注意计算顺序的方法。

【同步备课】第八单元 整理与复习(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 人教版

【同步备课】第八单元 整理与复习(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 人教版

【同步备课】第八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学目标:1. 能够复习本单元所学内容,包括分类整理、图形属性及面积的计算。

2. 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

3.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整理与复习本单元所学内容。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能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能够解决复杂问题,并使用数学语言描述过程。

教学过程:Step 1: 知识回顾1. 大声读出本单元所学知识点,如分类整理、图形属性及面积的计算。

2. 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下这些知识点的特点和作用。

3. 分小组口头向别人复述所学的知识点,让其他组的同学评论和提问。

4. 对于一些难点和问题,再次进行解释和讲解。

Step 2: 实际问题解决1.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2. 以日常生活为出发点,让学生思考问题,并展开讨论。

3. 引导学生使用数学语言描述解题过程,如图形属性的描述、数字计算的过程等。

Step 3: 课堂互动1. 设计一些小组互动的活动,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展开。

2. 在互动过程中,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所学知识点,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对于活动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及时进行反思和改进。

Step 4: 课后辅导1. 针对学生掌握情况和阶段性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课后辅导。

2. 对于容易出错和解决困难的问题,及时进行帮助和指导。

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逐渐成长和发展。

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设计与实施,我认为学生对于本单元所学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同时也在实际问题解决和课堂互动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但需要注意的是,要注重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让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解决实际困难。

同时,要注重辅导和反思,让学生掌握更为牢固和深入的知识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和复习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表,引导学生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表中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2、通过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的复习,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看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复习重点
20以内进位加法。

复习难点
看加法表找规律。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20以内进位加法表。

学具准备
1—20各数的卡片。

复习过程
一、整理和练习20以内进位加法。

1、教师指着竖行式题。

问:竖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引导学生回答。

(1)从左到右,各行是按照9加几、8加几……的顺序排列的。

(2)每一竖行的第一个加数都一样,第二行是9,第二行都是8……。

(3)每一竖行的第二个加数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如加2、加3、加4……。

(4)各行中式题的得数,下边的一题比上边一题大1。

2、教师指着横排式题。

问: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启发学生回答。

(1)每一横排第一个加数是从大到小排列的,9加几、8加……。

(2)每一横排第二个加数是从小到大排的,加2、3、4……。

(3)每一横排式题的得数都相同,第一排都得11,第二排都得12……。

3、教师继续提问;从加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启发学生答出。

(1)5加6和6加5的得数一样,7加4和4加7的得数一样……加数的位置调换以后,得数不变。

师说明:记住大数加小数的题,就可算小数加大数的题目。

(2)表中有四道题都是两个加数一样。

6十6、7十7……。

如果学生发现其他规律,要给予表扬。

4、教师按照课本第l01页加法表画上粗线,说明:记熟左边20道题,就可以计算全部20以内进位加法了。

(1)齐读表中左边的20道加法题。

(2)教师随意指表中一道式题,让学生举出得数卡片。

(3)教师指着小数加大数的题目,让学生说说怎样计算。

二、练习。

1、练习二十四第1题。

让学生把和是ll、12、13……的加法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2、练习二十四的第4题,限定2分半的时间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练习二十四第3题。

教师说明题意,学生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