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二作业
模块二 堆场作业

17
4)标号4为出口重箱区、标号5为进口重箱区:对以进出口为 主的集装箱码头,这两个箱区在码头堆场中占主要位置。进 出口装重箱区通常要与码头岸线的泊位相对应,均匀分布, 这样便于进出口箱堆场计划的安排,缩短装卸船舶的作业路 线,并使作业路不易发生冲突。 5)标号6为冷藏箱区:冷藏箱区一般设在靠近码头堆场主车 道的附近,冷藏箱区应设置必要的支持系统,如能提供电源 或能制冷。 6)标号7为特种箱区:特种箱主要指超高、超宽,或大件设 备等。特种箱区的场地选位主要考虑操作方便、安全,一般 应综合考虑集卡或其他水平运输机械在作业过程中行驶路线 的方便等因素。
16
图2-1为一个比较典型的集装箱码头堆场的布局图,对其组成 说明如下: 1)标号1为空箱区:空箱区一般位于码头后沿,比较靠近大 门检查站的位置,目的一是把更方便装卸作业的位置让给重 箱区,二是方便进出码头。空箱一般按票批量进出码头,为 提高场地利用率,降低机械运作的成本,空箱一般采用铲车 作业 2)标号2为危险品箱区:出于安全的考虑,危险品箱区的场 地选位原则一般是远离办公区域,并与普通箱区分离。 3)标号3为中转箱区:对于以进出口作业为主的码头,考虑转 船作业的要求,中转箱区一般设在码头堆场的中部较多。
21
对于利用铲车进行作业的空箱专用场地,在排数 和层数上,比采用轮胎式场地龙门吊可以更多, 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空箱按票(批量)堆放、按票 提运或装船的特点,加上空箱重量轻,对场地的 压力较小,使码头堆场空箱区利用率更高,空箱 作业过程更加经济合理,如图2 作业过程更加经济合理,如图2-3所示。 码头堆场一般都设有专用的冷藏场地,配备专用 的电力装置。冷藏箱场地一般2 的电力装置。冷藏箱场地一般2-4层堆高,电力 装置通常以40英尺集装箱为单位设置,每一单位 装置通常以40英尺集装箱为单位设置,每一单位 可堆放一排40英尺集装箱或两排20英尺集装箱。 可堆放一排40英尺集装箱或两排20英尺集装箱。 在堆放20英尺集装箱时,采用“背对背”的堆放 在堆放20英尺集装箱时,采用“背对背”的堆放 方式,以便能方便地连接场地上的电源装置。
模块作业

模块二:物流成本管理内容一、单选题1.()是指其发生并应合理承担各项费用的特定经营成果的体现形式,包括有形的各种产品和无形的各种服务。
A.成本费用承担实体B.成本计算期C.成本计算空间D.货币计量2.企业为提供一定的产品或劳务所发生的、以资源为重要特征的各项业务括动的统称是()。
A.物流资源B.成本动因C.作业D.作业成本库3.作业成本法最初源于()A.中国B.美国C.日本D.德国4.()是指经过采购活动,将企业所需原材料(生产资料)从供给者的仓库运回企业仓库为止的物流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流费用。
A.回收物流成本B.企业内物流成本C.销售物流成本D.供应物流成本5.()也称为作业成本计算的第一阶段动因,主要用于在各作业中心的内部成本库之间分配资源。
A.资源动因B.成本动因C.作业D.作业成本库二、多选题1.物流成本难以确定主要原因有()A.物流成本的计算范围太小B.物流成本的计算范围太大C.物流成本的计算对象难以确定D.物流成本计算对象难以归集2.企业物流成本计算空间的划分一般是指()。
A.对物流活动范围的选取B.对物流形态类别的选取C.对物流功能范围的选取D.对物流成本控制的重点因素的选取3.物流成本核算对象的基本构成要素()A.成本承担实体B.成本计算期C.成本计算空间D.成本计算主体4.物流成本控制的重点应包括()A.按成本责任划定的责任成本单位B.成本费用开支比重较大的物流活动。
C.成本费用开支比重较小的物流活动D.新开发的物流作业项目5.作业筛选与整合的原则()A.重要性原则B.相关性原则C.全面性原则D.差异性原则三、判断题1.对物流活动范围的选取,就是对物流活动过程的时间上的截取。
()。
2.物流成本核算对象的选取,应当放在成本控制的重点因素上。
()3.有效地进行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物流成本的计算越全越细越好。
()4.对于一个物流部门来说,其成本核算对象的起止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改变。
模块二作业

“与教科书编者对话”《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变成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反思一下,我们在教学时还是存在备课时解读文本过深,讲解过度,拓展过宽的现象。
这样就忽视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运用,偏离了语文教学的轨道。
追根究底,就是缺少与教科书编者的真正对话。
所以加入“教科书编者”势在必行。
那么,怎样才能切实实现与“教科书编者”对话呢?我认为可以强调以下方面:首先,教师要树立课程意识,认真学习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了解全套及各册教材的整体结构、编写原则、特点等;弄清教材中各个专题、板块、栏目的设计理念和思路等。
我们小学的教科书几乎每个单元都有一个相应的主题,高年级在编排上还穿插了“综合性学习”等。
而编者之所以把某一篇文章放在这一个单元的学习之中,一定有他这样安排的用意。
可以说,教材的结构、课文的选择、课后的练习,无不体现着教科书编写者的眼力和智慧。
如:苏教版第一单元以“爱国”这一主题建构,选取了《我们爱你啊,中国》、《郑成功》、《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古诗两首》包括《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
除了选文突出主题外,《练习1》的编排更是紧扣主题安排了多项语言实践:“语文与生活”部分,由本单元课文《古诗两首》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妻子”的“子”在古诗中的读音及意义,并由此引申“子、儿、头”等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读音和含义,从而感受汉语言文字的无穷奥秘;“诵读与欣赏”部分,选编了《爱我中华》这首歌词,学生在诵读、欣赏、品味语言的过程中,也感受祖国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口语交际”要求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引导学生在搜集资料、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各民族风土人情、民俗习惯的认识,这一内容与本单元主题、阅读课文及“诵读与欣赏”呼应,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怀;而“写好钢笔字”部分,教材安排学生书写陆游的《示儿》一诗,练字的过程中,从陆游透过诗传达的爱国之情中,学生也得到了一次爱国情怀的震荡。
模块2-作业及答案

练习题:1.选择题(1)在窗口中关于当前窗口的有关信息显示在中。
A.标题栏B.导航窗格C.状态栏D.地址栏(2)要在多个窗口中进行切换,应按键。
A.Alt+TabB. Ctrl+Alt+TabC. Alt+F4D. Ctrl+Alt+F4(3)要选中某个对象时,通常使用鼠标的操作。
A.单击B.双击C.右击D. 拖动(4)可执行文件的扩展名为。
A. COMB. EXEC. BAKD. BAT(5)数字锁定键是。
A.Caps LockB.Num LockC.Scroll LockD.Pause(6)在Windows 7中,剪贴板是。
A. 硬盘上的一块区域B.内存中的一块区域C.软盘上的一块区域D. ROM中的一块区域(7)在Windows 7的“资源管理器"窗口右部,若已单击了第一个文件,再按住〈Ctrl〉键,并单击了第五个文件,则。
A. 有0个文件被选中B. 有5个文件被选中C. 有1个文件被选中D. 有2个文件被选中(8)在Windows 7中,能直接进行中文/英文转换的操作是。
A.Shift + SpaceB.Ctrl + SpaceC. Ctrl + AltD. Ctrl + Shift(9)按下组合键,可以迅速锁定计算机。
A.Ctrl + MB.Win +MC. Ctrl + LD. Win +LOCK(10)在Windows 7环境下,文档文件都与某个应用程序关联。
类型名.txt的关联应用程序名是。
A.画图B.写字板C. WordD.记事本(11)将鼠标光标指向窗口最上方的“标题栏”,然后“拖放”,则可以。
A.变动窗口上缘,从而改变窗口大小B. 移动该窗口C.放大窗口D. 缩小该窗口(12)在Word下打开“Wan1.DOC”文档,经过修改,想将编辑后的文档以“Wan2.DOC”为名存盘,应当执行“文件”菜单中的命令。
A.保存B.另存为C.另存为Web页D.发送(13)Windows 7是。
小学综合实践√-模块二样题及答案

小学综合实践√-模块二样题及答案模块二样题及答案一、填空: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引导下,学生_____进行的_____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_____和______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______课程。
2、经验性课程的基本规定之一是强调学生经验的_____。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直接来源于学生的_____和_____。
4、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实践”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征。
5、课程整合的根本依据是_____和_____的需求,以及学生的“_____”的整体性。
6、综合实践活动不是_____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_____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
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要符合其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基本特点。
8、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以_____来设计,而应以_____为中心来组织。
9、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的活动,自主的实践,教师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起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作用。
10、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_____、_____与_____。
二、选择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什么样的课程()A、经验性B、实践性C、综合性D、经验性、实践性、综合性、三级管理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直接来源于()A、学生的生活经验B、生活领域C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领域3、作为一种三级管理的课程,它对那些部门提出了要求()A、地方、学校B、地方、学校、教师C、教师4、综合实践活动不是认知性的课程,而是什么样的课程()A、实践性B、综合性C、生成性D、开放性5、综合实践活动特别强调与其他类型课程的融合,以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的整合()A、单一B、多样C、综合6、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往往来自于学生自身的哪几方面()A、学校生活、社会生活B、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C、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直接来源于学生的哪几方面()A、生活经验、生活领域B、生活领域、校园生活C、生活经验8、综合实践活动中,“实践”具有什么样的特征()A、尝试、经历B、尝试、经历、亲历、体验C、经历、亲历、体验D、亲历、经历、尝试9、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该()的作业为主,而并非以()的作业为主。
山东省临沂市青云镇中心中学2012-2013学年七年级英语下学期暑假作业模块二(Units 3-4)试题

山东省临沂市青云镇中心中学2012-2013学年七年级英语下学期暑假作业模块二(Units 3-4)试题(无答案)外研版一、知识回顾A、单词栏1、交通工具:1、火车2、公共汽车3、地铁4、乘骑5、自行车B数字:6、八十7、七十8、一百9、九十 10、分钟C形容词:11、远的 12、新的 13、重要的14、外面的 15、安静的 16、更多的17、可怕的 18、脏的 19、吵闹的20、严格的 21、抱歉的 22、害怕D、其他:23、开车 24、乘 25、河;江26、许多 27、小船 28、离开29、年;岁 30、梦想 31、害怕32、居住 33、村庄 25、横过26、每一 27、车站 28、规则29、到达 30、大厅 31、听;倾听32、打架 34、取来 35、感觉36、穿;戴 40、练习 41、盘;碟42、厨房 43、放松 44、记住45、遵循 46、幸运 47、保持48、头发 49、学习 50、阅读51、公里 52、在…以前;以前二、短语集锦:1、乘火车2、到达学校3、骑自行车4、一百零五5、多远6、多久7、每天 8、乘地铁9、公交旅行 10、认为11、实现 12、准时13、听...... 14、外出15、清洗餐具 16、铺床17、遵守规则 18、步行去学校19、到家 20、去上学21、公交车站 22、横过河流23、和某人玩耍 24、离.. 远25、因....而感谢 26、和某人交谈27、学校规则 28、听音乐29、到外面吃 30、我的第一天31、保持安静 32、把...带来33、迟于....... 34、穿校服35、音乐播放器 36、戴帽子37、不得不 38、在上学日39、放学后 40、太多规则41、玩的开心 42、练习钢琴43、一个11岁的小男孩44、在上学期间的晚上45、对某人要求严格46、从你家到学校47、开你的小汽车8、花大约20分钟三、用法集萃:1、How does Mary get to school?玛丽怎样上学呢?how 引导特殊疑问句,在这里提问交通方式。
知者不惑行者无疆[修改版]
![知者不惑行者无疆[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b42f39e8fad6195f302ba6c8.png)
第一篇:知者不惑行者无疆模块二作业一:在模块一的学习中,我列举了在教学中的最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1、让学生体验中外文化的异同,形成跨文化意识,除了c部分,其他课时如何做到“常态”?2、小组合作后的成果展示,仅仅是将刚才的表演再“演”给同学们看一遍吗?3、英语作上学期我教人教版第六册第三单元It’s Warm Today,在presentation中以一个动态的fashion show呈现出red shirt、white sweater、brown jacket、green skirt、blue dress、yellow T—shirt等六组关于服饰的词汇。
学生们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了初步的了解。
接下来单幅图呈现,一个词一个词的领读,学生跟读。
之后设计design your favourite clouthes环节,结果,认真的学生开始当美术课画起来。
调皮的学生则乘机说话,十几分钟过去了,有的学生还没能涂上颜色。
在后期展示过程中,学生对上台念念自己最喜欢的什么颜色的什么服饰的兴趣并不高。
以至于到下课,还有部分同学不能准确发音、掌握单词含义。
入教8年来,面对一成不变的教材,身为英语教师的我,对于词汇教学有些常常感到疲惫无力,35分钟的英语课要掌握六组服饰词汇,似乎除了看图看物理解词义、领读男女生读小组读的方式来掌握发音,没有更好的方法进行词汇教学了。
今天对于模块二的学习,看到专家们对于绝大部分英语语言知识教学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指导,受益匪浅。
如果还是让我来教这一课,仍然以fashion show 来呈现全部词汇,让学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感知。
然后由教师示范发音,像skirt和shirt这两个音近的词汇,可以让学生看口型判断。
我们提倡自主学习,也许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已经在课前就会读dress、jacket等发音难度较低的单词,可以让这一部分学生在小组内发挥示范作用,一来轻松,二来再也没有光动动嘴巴滥竽充数的学生了。
教育技术培训模块二作业(1) 原创不会重复

曲靖市陆良县 云南北辰高级中学 教师 高杨
目录
• • • • 1.我的背景 2.我对教育技术的看法 3.我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情况 4.我认为教育技术对新课改产生的影响
1.我的背景
• 我来自云南省陆良县云南北辰高级中学; • 我任教的学科是高中语文,教龄五年; • 工作性质是民办公助的事业单位。
• 2、多媒体辅助教学
•
•
平常的数学教学中,有些老师习惯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打天下”, 认为传统的教学来得更直接、更实用、更省时省力,平日课堂教学难以问津多媒体技 术,只有在研讨课时才忙于甚至请人代劳制作课件,这样所谓的多媒体教学成了观摩 课、评优课的专利,成了“花瓶式”的“点缀”,成了用多媒体技术“作秀”。 矫正措施:在信息化社会和学习化社会发展潮流中,谁能把握住多媒体技术这一“制 高点”,谁就能在新世纪的教育中处于有利地位。作为身处课程改革第一线的教育工 作者,应迅速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勇于创新,积极接受挑战,努力学习多媒体软件 设计和制作,把它作为教师备课、教学改革的工具,使电脑、网络、光盘等现代媒体 成为像黑板、粉笔一样的得心应手的工具,恰如其分地应用于日常课堂教学中,真正 为教学服务。
•谢谢观看!再见
2.我对教育技术的看法
• 教育技术是领域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教育技术经过几十年的理论 和实践探索已经初步建立了起自己的理论框架,有了本学科的特有的 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以及研究和实践的队伍,并且以其特有的观察, 分析和解决问题方式立足与于教育学科的群体之中,把教育技术称为 一种手段和方法是不够恰当的,教育技术不但远远超出了这些范畴, 并且教育技术的理论已经深入到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 另外尽管技术在其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每一种新技术的引入都是 以教育的要求,即以解决教育和教育问题作为出发点,它所关注的不 是教育技术本身,而是现代科学技术只教育过程中运用时所蕴涵的教 育,教学规律,因此认为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的二及学科,是连接教 育科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但对自己的要求不高。有一次我在周记上看到一个学生写道:老师你要求我们不要抽烟,而你天天抽,我们觉的很别扭。我看了以后感触很深所以我在班会课上说道我很感谢这位同学,请同学们监督,如果谁看到我抽烟就为集体买100元的工具。我也是说到做到,没再抽过烟,后来发现班上同学再也没有人抽烟,还特别听我的话。
《标准》的定位是“对合格中学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这意味着《标准》的规定超越于对不同学科、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具体要求,是对所有中学教师的一般性共同要求。
案例式学习心得
今天我学习了《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在学习中,我仔细研读,静心体会,通过学习,使我真正的理解了很多过去所不理解的内容,收获了许多相关知识。特别是再次学习标准中的四个理念,既“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后,受益匪浅,下面就“师德为先”,结合案例来谈谈我的收获:
作业1要求:完成学习心得笔记。
专题讲座学习心得笔记
专题讲座名称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
主要观点记录
一、《标准》的基本理念
制定教师专业标准是确立教师专业化的前提,也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依据。《标准》提出“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个基本理念,是中学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实践和专业发展中应当秉持的价值导向。
总之,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在思想上有了更多的认识,更大的进步,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对教育事业的信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扎实的教学,及时反思,认真总结,在课程教材改革的征途上创造出新的成绩。
二、《标准》的基本内容
《标准》的基本内容包含“维度”、“领域”和“基本要求”三个层次,即“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六十一项基本要求”。“三个维度”是“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在各个维度下,确立了四至六个不等的领域;在每个领域之下,又提出了三至六项不等的基本要求。
三、《标准》的基本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