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家洼陷沙四段红层储层地震预测

合集下载

四扣洼陷沙四段礁灰岩油藏成藏规律认识

四扣洼陷沙四段礁灰岩油藏成藏规律认识
关键 词 : 四扣 洼陷 ; 礁 灰岩 ; 沉积 来自 成 藏 系统 1构造 特征
区的构造高部位, 以罗 6 o _ 垦2 8 _ - 罗5 3 一 罗7 井区较为典型。 5应用 实例 四扣洼陷礁灰岩储层发育 , 富集高产 , 已有多 口井在礁灰岩储层试 油获 日产百 吨以上 的高产 工业油流 , 累产 上万吨 。 积。 发育浅湖亚 相的义东 _ 召 4 断阶: 义深 4 井2 8 . 6 m / 5 层 油层 , 试油日 2 . 2水动 力条件 油3 9 8 t , 累油 1 . 3 x l 0 4 t ; 近几年完钻 的义东 3 0 1 、 3 0 2 和3 o - 3 等井也分别 浅水高能环境一 主要指波浪作用较强的滨岸和水下高地。 在沙四段钻遇灰岩油层 ,其中义东 3 0 1 井中途测试 ,日油 1 6 7 t 、 气 2 . 3水介 质条件 一 高 Mg / c a比和 低 C O : 含量 。 6 0 6 5 m 3 , 义东 3 0 2 井 解 释油层 4 . 3 m / 2 层, 日油 6 . 6 t , 义东 3 O 一 3 井 解释 油 较高的水温和低 C O 含量造成水介质饱和碳酸盐;高 M 丹 , C a比利 层 3 0 余米, 对1 . 4 r n / 1 层油层试油, 日 油2 6 t , 含水 0 . 3 %; 邵4 井1 6 m / 1 层 于形 成 白云石和文 石 。 油层 , 试油 日 产油 1 1 1 3 t , 已累油 6 . 8 x l O 4 t ;  ̄1 4 井1 5 . 4 m / ' / 层 油层 , 试 油 四扣 洼陷 的礁灰 岩 正是 在这 种 “ 暖、 浅、 清” 的环境 下 发育 生长 的 。 日 油 1 8 t , 累油 1 . 3 3 x l 0 4 t 。 研究 区 内沙 四上 亚段 湖相碳 酸盐 岩沉积 ,主要 为湖相 碳酸 盐岩沉 积模 发育滨浅湖亚相的邵家南坡一 罗家地区: 邵5 4 试油 日油 5 6 t , 累油 式, 湖相碳酸盐岩沉积可划分为滨湖相、 浅湖相和半深一 深湖亚相带 , 盆 1 . 9 x l 0 4 t ;邵 5 2 试油 E l 油6 8 t ,累油 8 3 2 7 t ;义 6 4 试油 日油 3 2 6 t ,累油 地缓 坡与 陡坡的沉 积亚相类 型稍有 区别 。 在盆 地缓坡部 位 , 由于水 体相 4 . 0 2 x l 0 4 t ; 义4 2 试油 E t 油8 5 t , 累油 1 . 7 1 x 1 0  ̄ ; 还有罗斜 6 0 1 等 井也 累油 对较浅, 碳酸盐岩沉积更易受湖浪和风流的影响。 8 0 0 0 t 以上。 3储层 特征 发育半深— 深湖亚相的邵西地区的邵 3 7 井8 . 8 m / 1 层油层 ,试油 日 通过 自 然 伽玛 、 声 波和 密度测井 可 以用来识 别碳 酸盐岩 类型 , 进 行 产油 1 7 . 4 t 。 储层物f 生 分析。中子、 电阻率等测井方法, 受流体影响较大, 对碳酸盐岩 6结束语 适应性 较低 。 四扣洼陷这些井的成功钻探 , 说明该洼陷不同相带油气富集 , 特别 不同构造区带发育不同灰岩亚相 , 义东- 召 4 断阶发育浅湖亚相, 是发育在湖盆边缘断阶带 , 水下台地和斜坡高部位的礁灰岩 ,物陛较 邵家南坡一 罗家地区主要为滨浅湖亚相,而邵西地区发育半深一 深湖亚 好, 成藏潜力巨大, 勘探价值很高 , 可以作为本区增储上产的可靠现实 相。 不同亚相带不 同灰岩类型测井特征有明显差异, 通过对 比分析不同 油藏类 型。 相类型灰岩储层电性、 物性特征发现 , 浅滩 、 岸滩沉积微相的岩石物性 参考 文献 较好 , 而且对于礁灰岩储层, 礁核物 陛最好 , 其孔隙度、 渗透率比礁前、 礁 【 1 】 蒋有录, 查明.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第一版 .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 后都要高; 对于礁体之间的礁间水道主要为含砂质的灰岩, 物性也相对 社 , 2 0 0 5: 5 4 , 8 9 , 1 9 6 . 较好 。 [ 2 ] 钟建华, 温志峰 , 李勇, 等. 生物礁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阴. 地质论评, 从储层平面展布来看 , 生物礁主要发育在古水下高地 , 如义东 3 0 1 2 0 0 5 , 5 1 ( 3 ) : 2 8 8 — 3 0 0 . 井生物礁发育于二叠系古地台上,有关的储层也主要分布于义东断裂 『 3 ] 岳 大力 , 吴胜 和 , 林承 焰. 流花 1 1 - 1 油 田礁 灰岩 油藏储 层 非均 质性及 带下降盘, 礁灰岩主要沿义东断裂带呈条带状分布 , 具有“ 西厚东薄 , 四 剩余 油分布规律叨. 地质科 技情报 , 2 0 0 5 , 2 4 ( 2 ) : 9 0 - 9 5 . 周厚中间薄” 的特点 , 其中义东 3 0 1 井区厚度最大 , 达到 1 9 0 米; 义深 6 作 者简介 : 刘斌 ( 1 9 7 8 - ) , 男, 2 0 o 7 年 毕业于 中国石油 大学地球探 测 井一 大8 1 — 3 1 井 区礁 灰岩 厚度从 及十米 到 1 0 0 米不 等 ; 洼 陷带 内部礁灰 与信 息技 术 专业 ,获硕 士 学位 ,现主要 从事 石油地质勘 探综合 研 究工 岩 厚度 较小 , 在 罗家 鼻状构 造带 处礁灰 岩厚 度相对 义东 断裂带 较小 , 其 作。 中义 6 0 井和垦 2 8 井处厚度最大, 向两侧依次变薄 , 因此礁灰岩主要分 上游寻乌水 、 定南水污染问题 , 制定相关河流综合整治计划 , 分步推进 治理工作 , 改善区域水环境 , 走流域上下游可持续发展道路。 5 . 4加大宣传力度, 全民参与 东江水质关系着多个城市的饮水安全 , 是条名副其实的“ 政治水 、 经济水、 生命水” , 全社会都应共同 、 共同参与保护东江水环境。 现阶 段培养公众 的环保意识是首要任务, 而最切实、 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强化 环境 保护 的宣传教 育 。

八面河西区沙四段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分析

八面河西区沙四段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分析

八面河西区沙四段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分析王奕【摘要】八面河西区位于东营凹陷南斜坡、八面河鼻状断裂带的西段,广饶凸起的北部.目前已全面进入隐蔽油气藏勘探阶段.通过对八面河西区沙四段不同岩性的岩石物理统计表明波阻抗能够区分渗透性砂岩,且在砂泥岩区波阻抗为相对高值.一维正演模拟和井震相关分析的研究表明砂岩越发育,地震响应特征越明显.波阻抗、振幅异常、波形相位特征为识别八面河西区沙四段储层的敏感性参数,为下步储层预测和岩性圈闭的识别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八面河西区沙河街组沙四段为滨浅湖相沉积,斜坡带发育滩坝类型砂体,是寻找构造一岩性及岩性油藏的有利区带.【期刊名称】《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30)001【总页数】3页(P7-9)【关键词】岩石物理;地震响应特征;模型正演;波形分析【作者】王奕【作者单位】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湖北武汉4302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1八面河地区位于山东省寿光市广饶县境内,地面为盐碱荒滩和潮间带,构造上位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南斜坡东段,面积1 138 km2。

自北西向南东划分为四个构造带:北部斜坡带、八面河鼻状断裂带(图1)、南部斜坡带、广饶凸起。

地层从下至上依次为:太古界泰山群,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白垩系,新生界下第三系孔店组、沙河街组,新生界上第三系馆陶组、明化镇组。

其中奥陶系古潜山、下第三系孔店组、沙河街组及上第三系馆陶组均有油气分布,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为主要勘探开发层系。

本次研究的西区主体位于八面河鼻状断裂带的西段。

西区主要含油区块为面120区、面22区及面14区,主要含油层段为沙四段,共上交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 158.54×104 t,目前该区已全面进入隐蔽性油藏勘探阶段。

八面河西区在沙四段沉积时期属于三角洲前缘-滨浅湖亚相, 砂体以水下分流河道和滩坝为主,其东部为三角洲沉积,砂体厚,西部为滨浅湖沉积,砂体沿水下古隆呈北东向展布( 图 2)。

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带沙四段滩坝砂储层分布及成藏主控因素

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带沙四段滩坝砂储层分布及成藏主控因素

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带沙四段滩坝砂储层分布及成藏主控因素第15卷第2期2008年3月油气地质与采收率PetroleumGeologyandRecoveryEfficiencyMar.2008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带沙四段滩坝砂储层分布及成藏主控因素邹灵(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摘要:沙四段滩坝砂岩油气藏是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带油气勘探的重要类型之一,由于滩坝砂储层分布复杂,油气成藏规律不清,长期以来制约着勘探工作的深入.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以及沉积动力学分析,对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带沙四段滩坝砂储层分布进行了综合研究,确定了储层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通过典型油气藏解剖和输导体系研究,明确了滩坝砂体油气成藏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古地形与浪基面控制了滩坝砂发育范围,古水:动力控制了滩坝砂的相分异,基准面的升降变化控制了滩坝砂的叠置样式.油源是滩坝砂油气成藏的基础,断裂输导和异常压力是滩坝砂油气富集成藏的必要条件..:,关键词:缓坡带;滩坝砂岩;储层分布;控制因素;沉积旋回;异常压力;沙四段;东营凹陷一中图分类号:TEl1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03(2008)02—0034—03 1储层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1.1储层分布特征沙四段上亚段纯下次亚段沉积时期东营凹陷处于断陷初期,气候由干旱向潮湿转变,南斜坡相对平缓的古地貌背景,决定了广阔的湖区以滨浅湖滩坝沉积为主¨』.南部鲁西隆起成为广阔的剥蚀区,为湖盆提供了丰富的陆源碎屑,陆源碎屑物质在波浪和沿岸流的作用下,沿岸漂移,在滨岸区具有一定消能条件的部位沉积下来形成滩坝砂.湖泊中这些消能部位一般位于湖泊的边缘,湖湾,湖中局部隆起及湖中岛屿周围.如博兴洼陷的纯化地区,草桥一纯化潜山长轴方向向西北倾没,在湖盆内形成一北西向展布的水下隆起,阻碍了湖浪的运动,导致波浪消能和砂质沉淀,在其侧翼形成了宽阔的砂坝群. 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带沙四段滩坝砂岩分布的特点是:①水动力条件较强的金家一正理庄鼻状构造东翼发育了大量的滩坝砂岩,而在该鼻状构造西翼不发育滩坝砂;②斜坡带同沉积断层的下降盘滩坝砂岩比较发育,而后期形成的断层上升盘与下降盘之间滩坝砂厚度变化不大;③物源较好的地区附近滩坝砂比较发育;④砂体一般在构造作用形成的正向构造带周围沉积,如水下古高地的周缘及鼻状构造倾末段易发育滩坝砂岩.砂体的发育程度还与构造的坡度有关,宽缓的构造周围滩坝砂岩要发育些, 并且随着湖平面的升降和湖水的进退,滩坝砂岩常常沿岸线发育几排,砂岩发育区长轴方向近似平行于古地形走向.1.2储层分布主控因素近岸的三角洲,扇三角洲等浅水砂体是形成滩坝砂岩的主要物源.在沙四段上亚段沉积时期,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带主要有3大物源:来自南部鲁西隆起带的三角洲沉积,东部广饶凸起以及西部青城凸起.其中来自鲁西隆起带的物源是控制东营凹陷西南部沉积的主要物源,是该区沙四段滩坝砂沉积的主要来源,它是金家一正理庄鼻状构造以西缓坡带近岸滩坝成带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纯化远岸滩坝发育的物质来源.根据博兴东地区的实钻资料分析,来自广饶凸起的物源少,仅对博兴东部分地区的少量滩坝砂形成贡献物源.青城凸起的物源主要来自滑塌型近岸水下扇,由于水体较深,只有少量的扇体暴露于湖浪浪基面以上,很少受湖浪改造形成滩坝砂.收稿日期2008—01—14;改回13期2008—02—21.作者简介:邹灵,女,工程师,1992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石油地质勘查专业,现从事石油地质方面工作.联系:(0546)8716931,E—mail:zouling@slof.eonl..基金项目: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断陷湖盆滩坝砂体分布规律与储层预测"(~KK0605)第15卷第2期邹灵: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带沙四段滩坝砂储层分布及成藏主控因素滨浅湖环境是水动力作用强烈,复杂的地区.湖浪及其派生沿岸流强烈地冲刷,改造湖岸和沉积物.湖浪是控制湖岸水动力特征和滩坝砂岩发育状况的主导因素.纯下次亚段沉积时期区内是开阔的湖岸带,滩坝砂岩往往比较发育,如金家一正理庄鼻状构造东翼,博兴东缓坡带等地区;而水动力条件差的地方很难形成滩坝砂沉积,金家一正理庄鼻状构造西翼在沙四段沉积时期属于封闭型的泻湖环境, 在沙四段纯下次亚段很难找到优质滩坝砂岩.沙四段上亚段沉积时期,缓坡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滨浅湖区,非常适合滩坝砂岩发育,尤其是南部缓坡带西段发育来自鲁西隆起,广饶凸起的冲积扇等近岸浅水砂体,经湖浪改造形成广泛分布的滩坝沉积.通过层序地层分析,将沙四段上亚段作为一个三级层序,反映整体湖进的特点,并细分为纯下,纯上2个中期旋回(图1).纯上旋回以基准面旋回上GR/APIR/序地1去1015O深度/地震地(Q?lTi)特征SP/lTIVlTI短划较短划中划045025沙2650'×1VT6垂低转喜-换断,2局部pq2700≥组纯顶超专=.-砂削截,至3段2750莹砂}组妻耋4}砂组T低转换面,上晕2800X纯削截,局部顶超亚2850绪2\,下箍3人T8段2900睾,v/,,/,,,/,低转沙四———换面,段卜}一削截段图1沙四段上亚段层序地层特征升期发育为主,表现出湖侵特点J,整个东营凹陷水体变深,大部分地区形成深湖一半深湖环境,发育大量的油页岩,油泥岩及灰质泥岩等沉积,东南部由于水体较浅发育了少量的滩坝砂岩;纯下旋回主要以短期旋回的下降期发育为主,当时湖盆水体较浅, 大部分地区为开阔的滨浅湖带,水动力条件好,形成了大量的滩坝砂岩.理论上,坝砂既可形成于水退阶段,也可形成于水进阶段,但两者的垂向层序不同.水退时形成的坝砂反旋回特征明显,单砂层进型的坝砂易被湖水进一步改造成席状砂,因此地层中保存下来的坝砂,以水退型居多,即坝砂以下降半旋回发育为主.综合分析构造沉降,湖平面升降,沉积物补给等因素认为,低可容纳空间控制的基准面下降一上升的转换面附近是滩坝砂发育的有利位置,其中以基准面上升半旋回滩坝砂最为发育.下降期河流作用提供物源,上升时期波浪作用进行破坏和改造. 低可容纳空问控制的短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控制单个滩坝砂体,中~长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控制滩坝砂体发育层段,短期基准面的频繁震荡控制滩坝砂薄互层发育.因而沉积旋回控制了滩坝砂在纵向上的发育程度.由于构造运动,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等地质作用的影响,导致滨浅湖地带古地貌特征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①沉积岸线的形态.不同的岸线形态对沉积物的沉积作用,分布特征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带由于受到石村断层或纯化构造的影响,中部呈北西向向盆地中心突出,而两侧的边界形态相对简单,大体呈内凹的弧形.上述边界形态控制了南部缓坡带西段和东段的滨浅湖滩坝砂体基本上与岸线平行或走向一致,而中部纯化一小营一带基本上沿着岸线突出方向延伸.②滨浅湖地区内部的地形形态特征.有的地区为简单的单一斜坡带,如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带东段, 特别是牛庄洼陷的南斜坡和东南斜坡地区;有的地区由于发育了多条同生断层,形成了多个古地形阶地.前者控制下的滨浅湖滩坝沉积砂体多呈席状(滩为主),带状(坝为主)分布,其延伸方向更多受岸线形态,水流方向控制;后者控制下的滨浅湖滩坝沉积砂体受到断层控制的阶地走向的影响,砂体分布和走向受阶地走向的影响明显.凸岸以及古地形高地具有汇聚波能的作用,如纯化一小营构造以及高89地区最有利于滩坝砂的形成和发育,因而沉积古地貌控制了滩坝沉积的发育分布范围.2滩坝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2.1油源纯上次亚段油源是滩坝砂油气成藏的基础.东营凹陷西南部主要发育2套成熟的烃源岩,即沙三?36t?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年3月段中,下亚段的暗色泥岩和沙四段上亚段纯上次亚段的油页岩,深灰色泥岩.根据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油源对比手段,认为该区油气主要来自于沙四段上亚段的暗色泥岩与油页岩.以博兴洼陷为例,纯上次亚段地层厚度分布比较均衡,为100~150m,但是地层内部的优质烃源岩(油页岩)分布不均,研究区油页岩具有成带分布的特点.正理庄地区鼻状构造以东油页岩分布厚度最为稳定,为35~55m;小营一大芦湖地区局部油页岩厚度达75m,但是厚度分布不稳定,横向变化较快,最薄的地方不足15m;纯化构造带上,油页岩分布较稳定,但厚度较小,为20~35m;博兴东地区油页岩分布最小,厚度从北向南逐渐减薄,一般在15m以下;而金家一正理庄鼻状构造以西及南部斜坡带较高部位,没有油页岩分布. 油页岩的分布控制了滩坝砂岩油藏的分布特征:正理庄地区金家一正理庄鼻状构造以东,纯化地区及大芦湖地区油源较好,沙四段滩坝砂岩发育区易形成油气藏;博兴东地区油源较差,其北部局部地区适合滩坝砂岩油藏形成;金家一正理庄鼻状构造以西不存在沙四段油源,不适合滩坝砂成藏.2.2断裂输导和异常压力断裂输导和异常压力是滩坝砂岩油气富集成藏的必要条件.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带滩坝砂岩油气藏的生储配置为"上生下储",烃源岩和滩坝砂圈闭所处的地层没有接触,这就造成从烃源岩排出的油气无法到达滩坝砂圈闭.断裂系统和异常高压分别从输导途径和输导动力2方面解决了这个问题,从而控制了局部地区油气的富集.以博兴洼陷为例,曾发生过2次大规模的油气运移,即东营组沉积期,馆陶组沉积末期一明化镇组沉积期.而在此之前博兴洼陷已经形成了博兴断层,石村断层及其派生断层在内的大量断裂,这些断裂在油气运移中充当了通道.沙四段纯上次亚段烃源岩生烃形成的异常高压是油气成藏的主要动力,而油气在异常高压的驱使下,从上部烃源岩排出的油气,经断裂通道运移到下部的滩坝砂圈闭中去.根据相一势控藏理论,砂体是否成藏主要取决于成藏动力与成藏阻力的相对大小.平面上地层压力自洼陷中心向边缘减小,直到静水压力.从高压区到常压区,含油井段长度减小, 油气充满度降低.通过统计分析,认为在压力系数大于1.3的滩坝砂岩发育区,地层异常高压是油气运移的主动力. 油气沿断层一裂隙复式输导体系充注到滩坝砂岩. 油气运聚效率高;在压力系数小于1.2的常压区,浮力为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油气运聚效率低,圈闭的油气充满度较低,油层常与水层伴生;当压力系数为1.2~1.3时,地层压力和浮力共同对油气起作用,但是这种过渡带在空间上存在的范围很小,而断裂系统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3结论古水动力条件决定滨浅湖沉积的分布格局;周缘古河流注入是砂质滩坝形成的基础;古地貌背景决定滩,坝砂体发育部位,古地形高地及周缘控制坝砂沉积;古沉积基准面控制滩坝发育阶段及叠置样式,二级层序界面控制滨浅湖发育层段,中短期沉积基准面下降至上升转化面有利于坝砂发育,沉积基准面频繁升降变迁决定滩坝叠置样式.油源,构造断裂及烃源岩压力对油气富集起到控制作用.研究分析认为,除目前沙四段发育大规模滩坝砂岩油藏以外,沙二段下亚段一沙一段同样具有形成一定规模滩坝砂岩的条件,是下一步重要的滩坝砂岩勘探层系.另外,除东营凹陷之外,沾化,车镇及惠民等凹陷的缓坡带也是滩坝砂岩勘探的潜力区.参考文献:[1]赵澄林,张善文.胜利油区沉积储层与油气[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2]李秀华,肖焕钦,王宁.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沙四段上亚段储集层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1,8(3): 21—24.[3]孙锡年,刘渝,满燕.东营凹陷西部沙四段滩坝砂岩油气成藏条件[J].国外油田工程,2003,19(7):24—25.[4]王洪亮,邓宏文.地层基准面原理在湖相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7,18(2):96—102.[5]邓宏文,王红亮,王居峰,等.层序地层构成与层序控砂,控藏的自相似特征——以三角洲一浊积扇体系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25(5):491—495.[6]鹿洪友,操应长,吴明荣,等.层序地层学应用于陆相湖盆中隐蔽油气藏的成因解释[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4,28(2):2O9—213.[7]肖玉茹,何峰煜.高分辨率地层学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石油实验地质,2003,25(2):169—173.[8]王宁,郑和荣,王居峰,等.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勘探中的层序地层学应用[M]//复杂油气藏勘探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1998.[9]朱筱敏,信荃麟,张晋仁,等.断陷湖盆滩坝储集体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J].沉积,1994,12(2):20—27.编辑侯青。

精细储层预测技术在陈官庄地区沙四下红层勘探中的应用

精细储层预测技术在陈官庄地区沙四下红层勘探中的应用

对研究区钻穿沙四下亚段的 19 口井的测井曲线进行 重处理。在处理过程中对 SP、GR、IMP 曲线进行基线校 正,曲线全部标准化,基线校正至 0.5 ;同时为了岩性解释 方便,将 GR 与 SP 曲线偏转,正向指向砂 ;确定增益值, 将砂层对应曲线最大增益到 1。处理前,SP 曲线对薄砂层 基本无检测能力,而重处理后,SP 曲线与薄砂层非常好的 对应关系,SP 曲线弧度值 >0.55(弧度曲线)以上曲线对 应为砂层(图 3)。
图 2 测井曲线特征重处理算法流程图
比 ;其次,通过曲线特征调整,突出了曲线反映薄夹层组合 特征,使 IMP、GR、SP 对薄砂层有良好对应,有利于后期 的地震属性反演 ;最后,突出不同曲线对不同岩性薄层的响 应能力。总的来说,重处理后的曲线,SP 对砂岩薄层具有最 好的检测能力,GR 对云、灰岩薄层有较好的检测能力,IMP 介于两者之间。对测井曲线进行交汇分析,得到 GR 与 DEN 交汇能准确识别岩性,不同岩性薄层电性区间明显,分出 6 个子区对岩性进行识别。
2.3.1 反演基本原理
基于地质统计学理论的储层随机反演(GSINV)是一种 利用测井岩性、物性资料,并应用地质统计学(克里金、协 克里金)理论,以密度函数为控制,求取地震 - 地质(岩 性)相关关系,进行岩性随机反演的一种方法。常用的随机 反演是基于变差函数的随机反演 :以三维地震道为网格,利 用地质统计学中建模的方法作为模型扰动,以实钻井波阻抗 为条件,利用层位控制,求取空间变差函数作为空间约束, 得到其他位置的波阻抗序列。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要取得 合理的模型是很困难的 ;另一方面,如果在工区内井资料较 少、钻井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下,求取的变差函数变得极不稳 定,也难求得比较合理的模型,就必然会影响解的可靠性。

邵家洼陷区含油气系统研究及应用

邵家洼陷区含油气系统研究及应用

系统进行研究 , 并对洼陷 内的含油气系统做 了对 比分析。最后确定邵 家洼 陷共 发育 三套烃源 岩 , 形成三套含 并
油气系统 。根据研究成果 ,在实际生产 中重新对油气 聚集 有利部 位部署探井 ,新 增 了石油地质储 量 ,实现 了本
区油气勘探的突破。
关键词 济 阳坳陷 沾化 凹陷Fra bibliotek储集岩特征
含油气 系统
0 引言
沾化凹陷位于济 阳坳 陷的东北部 ,总体呈北 东向展布 ,为第三 纪沉积盆地 ,是 济阳坳陷的主 要富生烃凹陷和产油 区,邵 家洼 陷区属于沾化凹 陷的次级构 造单 元 ( 1 。其北 以义南断层 为 图 )
田位于该区东北部。此外 ,在南部 和西部均见到 了少量的油流或显示。油区 内存在馆陶组,东营 组、沙河街 组及 奥 陶系等多套含油层 系。但 是 , 长期以来该油区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全面的研究 ,
分布的差异 ,也形成 了地质要素和地质过程都有 不同的含油气系统 。同一源 区既可以是一个 凹 J
陷 ,也可以是一个洼陷。这样 的限定将一个复杂
图 1 邵家洼 陷工 区位置图
的含油气盆地分解成若干独立 的烃源区及周围相 关 的油气聚集带来研究 ,可 以使系统之间相互关
系的讨论简化。实际上 ,复式含油气 系统不是分

式油气系统 的条 件 。其 中包 括 以下 的 含 油气 系统 : 沙一段含油气 系统 ,沙三段 含油 气 系统 和沙 四段含
油气系统 ( 2 ,其 中沙一段为低熟油含油气 系 图 )
统 ,沙三段为成熟油含油气系统 ,沙四段也为成熟 油含油气系统。但是 ,沙三段下部的油页岩是整个
图 2 邵家洼 陷区含油气 系统剖面图
表 1 邵家 洼陷区含油气 系统简表

邵家油田沙四段岩相分布主控因素研究

邵家油田沙四段岩相分布主控因素研究

邵家油田沙四段岩相分布主控因素研究发布时间:2021-07-16T03:42:20.442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1期作者:朱丽鹏[导读] 邵家油田位于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与沾化县交界处,区域构造位置处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中部,义和庄凸起的东南部,义东大断层的上升盘,北为义和庄凸起,东为四扣洼陷。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山东东营 257000摘要:邵家地区沙四段沉积相和岩相复杂,岩性变化快,沉积相主要以滨浅湖为主,碳酸盐岩滩坝规模大、厚度大,构造复杂,物性差异大,储集空间组合和油气分布规律不清。

影响盆地碳酸盐岩沉积类型、发育规模与分布特征的因素很多,包括古构造-地貌、物源供给、气候条件、海(湖)平面升降、生物生产率、水深、透明度和盐度等多因素,本文主要从古地貌、古水深、古气候和古盐度等四个方面分析对碳酸盐岩形成与分布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邵家油田;碳酸盐岩;古地貌;古水深1 工区概况邵家油田位于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与沾化县交界处,区域构造位置处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中部,义和庄凸起的东南部,义东大断层的上升盘,北为义和庄凸起,东为四扣洼陷。

邵家地区沙四段的沉积相和岩相复杂,岩性变化快,沉积相主要以滨浅湖为主,南部发育扇三角洲,北部发育生物礁相,内部发育大量的滩坝相,岩石类型主要以碳酸盐岩为主,见混积岩和碎屑岩滩坝。

碳酸盐岩滩坝规模大、厚度大,构造复杂,物性差异大,储集空间组合和油气分布规律不清。

2 古地貌的控制作用由南北向地震剖面可以看出(图1),由于断块活动应力与强度的不同,陡坡带与缓坡带断层活动形成的断块形态不同,陡坡带断层形成二台阶,而缓坡带阶阶下掉具有断阶状。

这种断裂活动形成的局部地貌直接控制了碳酸盐岩发育程度与成因类型。

研究区沙四上亚段地层沉积时期,构造活动减弱,形成暂时相对稳定的湖相环境,早期形成的构造格局与地貌形态,为碳酸盐岩的稳定沉积奠定了基础。

陡坡带翘倾断块形成的局部构造高,水深比下降盘浅,阳光充足,水体稍淡,营养物质充足,可以沉积厚度较大的碳酸盐岩。

邵家洼陷南斜坡滚动勘探目标评价

邵家洼陷南斜坡滚动勘探目标评价

邵家洼陷南斜坡滚动勘探目标评价摘要:邵家洼陷南部斜坡是一个油气富集的有利地区,其邵26、邵13、邵543井区,主要目的层为沙四段一套碳酸盐岩,沙四段整体开发效果较好,但局部也出现油水关系矛盾,储层发育规律摸不清的局面。

因此,对该区勘探及滚动勘探具有较大的开拓意义。

通过开展碳酸盐岩储层综合研究,打破了邵家洼陷南斜坡周边的滚动勘探停滞不前的局面,为新区的勘探和滚动勘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邵家洼陷沙四段碳酸盐岩目标评价邵家洼陷南部斜坡带邵26、邵13、邵543等井区,北临四扣洼陷,井区周边的面积约20km2,是一个油气富集的有利地区。

主要目的层为沙四段一套碳酸盐岩。

由于邵家洼陷南斜坡储层发育复杂,储层成因、物性分布规律和油藏成藏条件及其控制因素认识的局限性,从90年代以后二十多年没有新井的投入。

因此,开展碳酸盐岩储层描述,对邵家洼陷南斜坡滚动目标进行评价,对该区勘探及滚动勘探具有较大的开拓意义。

一地层特征按照地层对比方法,在结合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在不同的区带选取了3口区带标准井及4口骨架剖面节点标准井。

3口区带标准井为邵古4井、邵52-2井、罗52井,4口节点标准井为邵31井、邵4井、罗50井、罗62井。

基于标志层选择的原则,统观全区钻井的测井曲线,本次优选出3套泥岩标志层(辅助标志层),其中标志层1套,辅助标志层2套。

断裂是研究区主要构造类型,沙四段时期,主要控制断层为北部北东向义南断层、中北部北东东向邵家北断层、东部北西向罗西断层以及南部的邵31断层。

沙四段可划分为6个次级构造带,即北部陡坡断阶带、南部缓坡断阶带、东部缓坡断阶带与中部的凹陷带东北部的深洼带、南部超覆带。

研究区沙四段灰岩以粉屑灰岩为主,主要成分为内碎屑白云岩、隐晶白云岩,并可见各种成分的陆源砂粒。

灰岩孔隙以次生孔隙为主,储集空间类型包括粒间孔、生物体腔孔、晶间孔和溶蚀孔、溶洞及裂缝等。

二平面沉积相预测技术在碳酸盐岩储层的应用沉积体系的平面展布研究是在各种相标志、单井相、剖面相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震相特征对沉积相在平面上的展布做出分析和划分。

义东303井沙四段沉积相分析

义东303井沙四段沉积相分析

义东303井沙四段沉积相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义东303井沙四上碳酸盐岩岩屑薄片鉴定,结合测井、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分析,认为沙四上碳酸盐岩为一套藻礁丘灰岩沉积,属于灰礁亚相。

通过对已钻井沙四上亚段地质资料、测井资料分析,结合地震技术,利用多井剖面对比,参考前人总结邵家洼陷沙四段碳酸盐岩亚相发育模式及河口-车西地区沙四段灰岩古地貌情况,得出井区沙四上沉积相的分布规律以及区域碳酸盐岩储层的横向分布规律。

【关键词】义东303井测井资料沉积相分析义东303断块处于义南断层下降盘,其东北接四扣洼陷,西南为邵家洼陷,其中四扣洼陷是沾化凹陷中暗色泥岩厚、生烃面积最大的洼陷之一;东西走向的义南断层与北东走向的邵家断层、义东断层相接,是主要的油源断层。

1 沉积相分析湖泊碳酸盐岩沉积相类型,依其地质产状,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骨架碳酸盐岩的岩体,主要为生物礁、礁丘和生物层;二是颗粒碳酸盐岩的岩体,主要为滩、堤、坝和“沙嘴”;三是泥晶碳酸盐岩的岩体,分别对应为灰礁、灰滩和灰泥三种沉积亚相。

通过对本井沙四上碳酸盐岩岩屑薄片鉴定,结合测井、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分析,认为沙四上碳酸盐岩为一套藻礁丘灰岩沉积,属于灰礁亚相。

藻礁丘是藻礁与泥丘的过渡产物,是以生物(微生物)建造作用为主导,由藻类骨架碳酸盐岩、颗粒灰岩及泥晶灰岩组成。

藻礁丘由泥晶灰岩、泥晶藻屑白云岩、亮晶藻屑白云岩和枝管藻白云岩构成,其中以泥晶岩为主,骨架岩仅占次要地位。

藻礁丘可分为藻礁丘底、藻礁丘核及藻礁丘帽三个微相。

藻礁丘底由含生物碎屑的泥晶灰岩组成,含颗粒;藻礁丘核以泥晶及亮晶藻屑白云岩为主,夹含砾屑状的枝管藻骨架白云岩;藻礁丘帽是由经过分选的亮晶粒屑白云岩组成。

藻礁丘发育于水体清澈、安静、碳酸盐岩浓度高的陡坡带中下部区域。

2 井区沙四上碳酸盐岩储层分布规律通过对已钻井沙四上亚段地质资料、测井资料分析,结合地震技术,利用多井剖面对比,参考前人总结邵家洼陷沙四段碳酸盐岩亚相发育模式及河口-车西地区沙四段灰岩古地貌情况,得出井区沙四上沉积相的分布规律以及区域碳酸盐岩储层的横向分布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