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部编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单元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 学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单元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 学案

第13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学习目标1.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详略适当。

2.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3.培养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4.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

学习重难点1.理清课文的结构和详略安排。

2.能找出课文中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并理解其作用。

3.从平凡的生活中积累写作的素材,并提炼出人生哲理。

一、基础知识把握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给拼音写出汉字。

突兀.()抽噎.()参差.不齐()呻.吟()huǎng惚()hōng堂大笑()zhuó人()晕xuàn()2、解释下面词语①嶙峋_______________②啜泣________________③耸立________________④凝视________________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大自然的许多奥秘如果刨根问底....,恐怕谁也解释不清。

B.他的吝啬是出了名的,已经到了不毛之地....。

C.现在经济不景气,我劝你安心工作,不要见异思迁....了。

4、D.对别人漠不关心....的人,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关心。

文体知识填空本文是散文。

散文,是以紧凑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抒写、生动活泼的语言为特点,把自然美、人情美、哲理美融于一体,迅速、广泛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

散文的重要特点是“”。

“”指它取材广泛,结构自由,表现方法多样;“”指立意明确,主题鲜明而集中。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可分为和。

5、文学常识填空本文作者,(国籍)作家。

早年曾做过空军飞行员。

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他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被美国作家芭芭拉·琳达编撰的《假如我们原谅上帝》收录。

二、自主阅读1、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答:。

2、为什么“我”能在父亲的指导下完成下山这么一个艰难的事情?答:。

3、通过复述故事情节,我们已了解了文章的大意,文中的“我”是怎样脱险的呢?其中又蕴含什么生活哲理?作者是怎样说的?答:。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14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材分析《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单元人文主题为“人生之舟”。

编选的四篇课文都是关于人生的,体裁丰富,形式多样,从不同方面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本单元继续学习默读,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大意、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一篇小说,记叙了作者小时候在一座悬崖上发生的故事以及从中学到影响他个人一生的经验,告诉我们:困难和危险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不怕它,将它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小困难,从眼前脚下做起,就能各个击破战胜它的道理。

文章通过一件小事生发出人生感悟,引出一个富有哲理的道理,给人以启发和教益。

学情分析农村学校七年级的学生,语文程度不高,阅读习惯还没有养成,学习总是依赖老师的讲解。

他们天真活泼,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但是生活接触面小,见识不广,加上书籍匮乏,知识容量较小,生活感受较少,吸收、理解能力较差。

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学能力,树立自信、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心理素质,学会规划人生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借助工具书,掌握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2.学习默读,争取提高速度,并勾画关键语句复述课文,理清作者的思路。

3.品味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自读课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并实践课文所探讨的人生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学能力,树立自信、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心理素质,学会规划人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默读,争取提高速度,并勾画关键语句复述课文,理清作者的思路。

2.品味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并实践课文所探讨的人生经验。

【教学难点】勾画关键语句复述课文,理清作者的思路。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四制)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四制)

《走一步,再走一步》讲学稿★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勾画标志事件发展和“我”心理变化的词句,梳理故事情节,复述主要内容。

2.学会多角度(察言观行、细化感受、妙用词语、环境烘托)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

3.理解题目内涵,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挑战“悬崖”对我们成长的启示。

★学习重点1.学会多角度(察言观行、细化感受、妙用词语、环境烘托)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

★学法指导继续练习默读、勾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运用多种表现人物心理的写作方法。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参考课文题注,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莫顿*亨特”其人其事,完成填空。

莫顿*亨特(1920-2016),是国作家、心理学家,二战时,担任过空军飞行员,后成为《纽约客》等知名报刊专栏作家。

本文原题是《》,是作者65岁时回忆童年经历时所写。

小时候的作者体弱多病,懦弱羞怯,常受小伙伴的欺侮。

一次爬悬崖的冒险经历,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kù()热安wèi ()líng()乱抽yē()huǎng()惚附.()和参差.()不齐突兀.()灼.()热晕眩.()3.结合文句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和加点字的意思。

参差..不齐:惊慌失措.:突兀:4.在文中“批注思考题”的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答案,或在文中勾画理解答案。

二、学习研讨(安排1课时)(一)导入(二)检查“预习导学”(三)整体感知:1. 默读勾画文中标志时间和空间转换的词句,试着复述课文。

注:试用“我”的行为动作,概括冒险、遇险和脱险的故事情节:爬悬崖——()——()2.勾画描写“我”不同阶段的心理活动词句,概括“我”心理变化的过程。

3.朗读最后段落,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四)合作探究:1. 本文讲述故事与《植树的牧羊人》有何不同?思考角度:一是推动情节发展的方法(时空转换、伏笔和悬念);二是叙议结合(由实到虚)的结构。

2. 聚焦人物心理描写,学习多种角度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第四单元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第四单元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课标、考点分析:新课标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教育,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同时考纲要求学生要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学情、教材分析:第四单元以人生为主题编选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第四单元第三课,主要告诉学生的是面对一个似乎无法解决的困难该怎么办。

对于一个刚刚跨入初中大门的同学来说,初中生活的开始意味着另一段人生旅程的开始,他们有理想有干劲,但是不得不说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因而一遇到困难,或手足无措,或怨天尤人,或畏缩不前。

故对学生进行正视困难并积极克服困难的的思想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目标:1. 朗读课文,能条理清晰地复述课文,概括故事情节。

2. 理解作者从“脱险”经历中感悟到生活哲理,鉴赏课文中故事推理的感悟美3. 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

4. 激起战胜艰难险阻的决心,树立理想,培养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能条理清晰地复述课文,概括故事情节。

2.理解作者从“脱险”经历中感悟到生活哲理,鉴赏课文中故事推理的感悟美。

教学难点:1.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

2.激起战胜艰难险阻的决心,树立理想,培养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问答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观看《海底总动员》尼莫负气涉嫌片段视频。

师:同学们观看完有什么感受?生1:父亲马林很爱孩子,尼莫很叛逆。

生2:父亲马林比较胆小,尼莫右鳍短小,所以游技不好,尼莫负气遇险,没有自己先想办法逃跑,而是喊救命。

父亲立马冲过去帮助孩子解决困难。

师:父亲马林本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在一场意外中妻子珊珊和大部分孩子都被鲨鱼吃掉,只剩下唯一的儿子尼莫。

尼莫先天不足,右鳍发育不良,马林生怕尼莫涉险,尼莫一有困难,他就立马出现帮忙解决。

面对困难,这对父子是这么解决的,那么遇到困难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来一起寻求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2.教学难点
-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学生可能难以把握作者在事件中蕴含的深层人生哲理,需要教师引导和解读。
-写作手法的运用: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并模仿文章中的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等写作手法,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进行突破。
-情感共鸣与迁移:学生可能难以将课文中的情感体验迁移到自己的生活实际中,需要教师设计相关活动,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文章的情节、主题和作者面对困难的态度。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觉得角色扮演活动对学生的影响较大,他们能通过亲身体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心理变化。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活动中过于紧张,导致未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最后,关于课堂总结环节,我觉得自己在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方面做得还不错,但仍有学生表示对某些内容存在疑问。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计划在课后设置答疑时间,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精读与理解,分析文章的叙述顺序和作者的情感变化,掌握文章主题和寓意;学习并运用本课的生字词,如“悬崖”、“沮丧”、“昂首”等;探讨作者面对困难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情感教育;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如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等,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例传达人生哲理;通过小组合作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结构、主题思想的提取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思维训练。通过设定一个目标,让学生体验如何将大目标分解为小步骤,并逐一实现。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面对困难不知所措的情况?”比如,学习上遇到一道难题,不知道从何下手。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一步步克服困难的方法。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章的基本概念。《走一步-再走一步》讲述了面对困难时,如何分解问题、逐步解决。这是对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启示,也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心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的具体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主人公如何将攀爬悬崖这一巨大困难分解为一步一步的小目标,最终成功克服困难。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思维训练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将文章主题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借助于工具书把握相关的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3、明白得“我”的脱险经历带来的人一辈子启发,明白得“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的细节和心理描述,把握详略适当的写作技术。

2把握文章如何借事论理,使学生感受到正确对待困难,在面对困难时要有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1.积存字词(1)字音训诫.( ) 耸.立( ) 迂.回( ) 凝.视( ) 啜.泣( ) 纳罕.( ) 瘦骨嶙峋..( ) 头晕目眩.( ) 警惕翼翼..( ) 峻峭..( ) 着.眼( ) (2)释义训诫:嶙峋:纳罕:啜泣:(3)运用请你依照事例仿写句子,要求格式和运用的修辞方式与例句相同 。

例如:若是说自然的聪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聪慧确实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请学生用楷书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抄写三遍,要工整、标准、力求美观。

二、课堂导入:1 作者简介莫顿·亨特,美国今世作家。

他早年曾加入美国空军,做过空军飞行员。

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战斗,曾经驾驶飞机深切德国完成极为危险的侦查任务。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享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

小时候跟别的小孩不一样,他体弱多病,和五个小男孩一路爬悬崖,他好不容易爬到一处岩石架,爬了1/3高度,再也上不去,要下也下不去,陷入恐怖的两难境界。

后来照父亲说的,一小步,一小步下来,终于脱险了。

作者把这一体会推而广之,成为人一辈子的富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巨的宝贝。

2.用一般话朗诵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畅。

理清文章脉络,复述故情形节,说说你从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

(1)文章脉络:(一)、起因(1――3)游戏玩厌,去爬悬崖(二)、通过 (4——15) 半途被弃,进退维谷(三)、结果(16——22)父亲指点,摆脱窘境(四)、启发( 23 )走一步,再走一步(2)复述要求(时刻、地址、人物、环境、情节)(3)悟出的生活哲理:本文包括的哲理:在人一辈子道路上,不管面对如何的艰巨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庞大的困难,博得最后的成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016部编版)第4单元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016部编版)第4单元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一课时,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希望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涵。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效果还不错。大多数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实际经历,分享在面对困难时的感受,这为接下来的课程内容打下了基础。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表述自己的观点时稍显拘谨,可能是因为对课堂氛围还不够放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b.分析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具体的小事情(爬悬崖的经历)来反映大道理,包括对环境、心理、动作的细腻描写,以及文章结构的安排。
c.词汇与句式学习:重点掌握课文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如“攀爬”、“沮丧”、“一步一个脚印”等,并能在实际语境中正确运用。
d.阅读链接:通过推荐阅读《爬树的故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阅读策略和人生哲理应用到新的文本中。
c.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子,理解作者面对困难时的心理变化。
d.体会“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人生哲理,培养勇敢面对困难、逐步克服困难的精神品质。
e.阅读链接:推荐阅读《爬树的故事》,拓展学生对类似主题的理解。
二、核心素养目标
1.阅读理解:通过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深入领会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图。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方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课前先学
1.用课文中词语填空。

那座悬崖就________在空地的另一边。

它是________垂直的________,壁面有许多凸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灌木。

阅读下文,完成5~10题。

①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

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

我听见有人_________(啜泣、哭泣),正_______(纳罕、纳闷)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②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

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_______(恐惧、害怕)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2.下边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啜.泣(chuò) 一堵.墙(dǔ) 峭.壁(qiào) 耸.立(sǒnɡ)
B.崩.土(bēnɡ) 蓬.乱(pénɡ) 颤.抖(zhàn) 嶙峋.(xún)
C.凝.视(nínɡ) 嘲.笑(cháo) 头晕.(yūn) 目眩.(xuàn)
D.陡.峭(dǒu) 动弹.(tɑn) 摔.死(shuāi) 翼翼.(yì)
3.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莫顿·亨特是美国作家。

B.“我”在伙伴的怂恿下爬悬崖。

C.伙伴们勇敢地一个接一个地爬了上去。

D.我终于爬了上去并跟他们一块艰难地下来了。

二、预习展示
1.读文展示
2.组内交流存在的疑惑
三、课堂自学
1.学生自由朗读,划出详略描写的句子。

写过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2.找出语段中描写“我”的动作和感受的词语,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3.文中最生动最细腻、几乎贯串整个故事的,是对“我”的心理描写,找出并朗读有关心理活动的语句,然后进行讨论分析。

4.如何看待“父亲”对“我”的帮助?
5.如何看待杰利和另外四个孩子的行为,我们在生活中应当如何对待遇到困难的朋友
四、交流展示
1.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展示
2.课堂小结
五、反馈检测
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充溢着一些细节:母亲的一个亲切的抚摸,老师的一个孤立的眼神,朋友在天热时送上一杯清凉的水……请你以“永远的细节”为题目,写意篇300字左右的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