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艺中音乐社会功能论文

合集下载

文艺的审美功用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说的价值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

文艺的审美功用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说的价值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

文艺的审美功用——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说”的价值摘要:贺拉斯《诗艺》是西方文艺理论经典著作之一,它上承亚里士多德《诗学》,下启古典主义传统,在西方文艺理论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寓教于乐”是《诗艺》中的重要的文艺思想。

从文艺发展的角度来探讨贺拉斯“寓教于乐”文艺功用观的内蕴及价值,分析“寓教于乐”观在文艺发展史上意义和价值是有研究前景的。

“寓教于乐”在当今及未来的社会中对文艺的发展仍有借鉴的意义。

关键词: 寓教于乐;诗艺;价值;教育;贺拉斯The aesthetic function of Artistic——the value of Quintus Horatius Flaccus’doctrine Abstract:Quintus Horatius Flaccus’Poetica Arts is one of the classics of Western literature and art theory, it inherits the Aristotle Poetics activating a classical traditio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the history of literary theory in the West. Edutainment obtain in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literary idea in. poetica arts.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ry, We talk about Horace’s concept of intrinsic literary function and value in literary history is of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promising not just in today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still draw on the literary significance.Key words: Edutainment; poetic art; value; education; Horace一、“寓教于乐说”提出的背景贺拉斯(公元前65年—公元前8年),是古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奥古斯都时代的诗人、文艺批评家。

文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文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文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文艺与社会发展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古今中外,从史前时代到当代,文艺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进程中,扮演着支柱社会功能和核心智慧的重要角色。

文艺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它包括文学艺术、舞蹈、建筑、歌唱、演戏、电影、雕塑、体操、乐器等,它不仅能够反映社会现实,而且综合性地反映出社会活动的文化秩序和人类进步道路。

社会发展是文艺孕育发展的肥沃土壤,文艺创作源源不断地激发了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文艺的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的精神觉醒,唤起了人们的思想进步。

以中国古典文学为例,传统文学兴起于汉朝,那时,社会正处在一个漫长的改革期,文学的繁荣促进了社会的繁荣而稳定,成为一把有力的社会统治和控制手段,为当今社会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

文艺发展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新型文艺形式的出现,使社会和文化迅速发展,社会发展带动文艺创造,而文艺创造又改变了社会化和文化发展的脉络。

现今,随着新兴文艺的出现,扩展了艺术创作领域,如多媒体表演,电脑艺术,虚拟现实等。

这一类新的文艺形式不仅综合运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段,而且延伸到技术、科学、文化、媒体等领域,整合了多学科的知识,拓宽了艺术视野,丰富了艺术表现形式,不仅推动了诸子百家的发展,而且激发了社会上各种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创造。

所以,文艺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

文艺是社会发展必由之路、进步动力源泉,而社会发展反过来又影响文艺的发展。

文艺和社会发展的紧密关系,体现在文艺的发展水平上,和人民的精神情感上,以及整个社会的秩序和活力上。

只有当社会和文艺双双发展,激发出社会进步、文明进化的新气象时,人类才能真正迈出新的发展台阶,迎来新的文明新天地。

浅谈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浅谈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浅谈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音乐起源于劳动,是艺术的一种,是听觉艺术,是舞剧、歌剧的灵魂。

音乐通过有组织的节奏形成的艺术形象能够非常细腻地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准确地反映现实生活,作为意识形态音乐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人们通过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从中可以得到美的享受,身心得到陶冶,内心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从而提高人的素质。

音乐在社会生活中概括起来有娱乐、教育、审美、教化作用。

一、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娱乐作用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它可以满足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娱乐需求。

因为音乐可以通过旋律、节奏、和声、声调等特有的表现方式表达人们的酸、甜、苦、辣,而这种方式是任何一种艺术门类所代替不了的。

例如:人们通过欣赏或参与音乐、跳舞、唱歌、拉琴等活动可以解除一天的疲劳,精神得到愉悦,在情绪低落时听音乐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

多听音乐可使人们更加热爱生活,身心得到健康。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提高对文化生活也有了相应的需求。

现代生活中的人们不光是欣赏,而是也有了自己参与吹打弹拉唱跳等活动的机会。

例如同学聚会、婚礼仪式等如果没有音乐的助兴就会显得凄凉、无味、不够热闹,若有了音乐就会显得格外的热情、火爆,更有意义。

二、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教育意义音乐通过自己特有的表现方式塑造各种造形,表现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所以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又使人们的精神得到鼓舞,思想觉悟得到提高,具有深刻的教育作用。

例如伟大的作曲家聂耳所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是影片《风云儿女》(1935年)的主题歌。

影片表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知识分子从自己生活的小圈子走出来奔赴抗战前线的主题思想,影片上映以后很快就产生了巨大影响,片中的主题歌立刻在全国传遍,成为鼓励人民进行抗日救亡运动的战歌,是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号角,很多热血青年就在这首歌的感召下走向抗日前线和革命道路。

这首歌曾在历史上起过巨大的作用,现在当我们听到或唱起《义勇军进行曲》的时候也会精神振作,热血沸腾,工作热情高涨,无形中就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合唱艺术的本质与社会功能

合唱艺术的本质与社会功能

合唱艺术的本质与社会功能
口 雷惠 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社 会 文 明 的 进 步 ,人 类 情 感 继 续 和升华 : “ 继 续 ”要求 表 演要 的表 达 ,生命 智慧 的讴歌 ,能综 守 住音 乐 的本真 和灵魂 , “ 升 华 ”则 合 以上所有且 能完美 加 以诠 释 的 要 求表 演必须 要 在音 乐 本真 的基础 艺术 形式 ,音乐 是 唯一 选项 。 上有创造 ,才会有艺术的价值。 “ 音 乐 是 流 动 的建 筑 ” ,而 建 筑 的 于润洋 先生 认 为 , “ 音 乐 艺 承 建 者 无 疑 是 音 乐 表 演 。关 于 音 术 尽 管 具 有 不 同 于 其 他 艺 术 的 自 乐 表 演 的本 质 ,王 次 熠 先 生 有 如 身 特 征 ,但 在 这 个 问 题 上 也 不 能 此论 述 : “ 音 乐 表 演 在 整 个 音 乐 例 外 。 即 使 是 最 纯 粹 、最 严 肃 的 实践 的过程 中 ,实 际上体 现 了一 音 乐 也 不 可 能 置 身 于 社 会 之 外 。 ” 部 作 品 的创 作 从 精 神 的表 现 向 物 伴随着历史 的进步 ,时代的变迁 , 质 的表现转化 的一个 逻辑继 续 。 ” 社会 的 变革 ,从 诞 生 的那 一 刻 起 , 笔 者认 为 ,音 乐 表演 是音 乐本 身 的 音 乐 就 注 定 要 承 载 着 传 递 社 会 进
4 8 / 音乐教 育与包f  ̄ 4 / 20 1 3 . 1 2
步精 神 的历 史使命 ,这 份使 命最 美 ” ;不 同 的合 唱作 品 ,为 演 唱者 直接的表现与实践就是音乐表演 。 带来 不 同 的演 唱享受 :或 兴奋喜 作为音乐艺术的一个分支, 合 唱艺 悦 、 或 舒 缓 动 情 、或 深 沉 抑 郁 、 术 无 疑 是 其 中 最 为 夺 目的 艺 术 之 或 轻松愉 悦 、抑或斗 志 昂扬 ,都 合 唱艺术 因其 极丰 富的人 声 让演 唱者 亲身 体验到合 唱带 来 的 表 现 力 ,历 来 被 称 为 是 人 声 艺 术 “ 情 感之美 ” ,这 同时 也 为 听 众 传

浅谈音乐教育的社会育人功能

浅谈音乐教育的社会育人功能
新 饺 ㈦理 沧版
X iYl J 1 l Xa Ini 0 } l { II
科 研教 学
浅谈音乐教育的社会育人功能
李 凌
( 沂 师范 学 院 , 临 山东
摘 要: 面对新形势下社会文化需要 , 高校音乐教育在传授专
临沂
260 ) 70 5
务, 音乐对 教堂 中听众 的宗教教育 和道德说教 ( 教化 ) 的影 响。 文艺复兴时期 , 音乐的社会应用领域迅猛扩大。 时, 这 音 乐不但是在教堂里 、 宫廷里或者 日常生活中演出 , 现象 , 只是 在 社 会 发 展 的特 定 阶段 才 产生 的 。 阶 级社 会 里 , 在 它有 阶级 性 。 对抗 性 的社 会 发展 在 阶段 中 , 充 满 了尖 锐 的 、 可 调 和 的 矛盾 。列 宁 指 出 : 它 不 文化 的社 会 实 质 首 先 并 且 主 要 的就 在 于 文 化 所 表 现 的 阶级 的意 识 形 态 中 。这 一 原 理也 完 全 适 用 于 艺术 文 化 。
顾现代审美意 向, 注重审美导 向教育 , 才能起 到好 的效果 , 否
则 会适 得 其 反 。 学 校 要 重 视 音乐 欣 赏 课 的教 学 。 把 民族 音 乐放 在 重 要 要 的 地 位 , 也 不 能 排 斥 外 来 的健 康 的 音 乐 , 使 学 生 既 欣 赏 但 要 到典 雅 的 民族 音 乐 之 美 , 能 欣 赏 到 情 感 强 烈 、 奏 变 化 对 也 节 比大 的现 代 音乐 之 美 。 音乐 文 化是 一 个 民族 物 质 创 造 与精 神 创 造 的 共 同成 果 。 特别 是 人 类 进 入 到 2 世 纪 ,随 着 社 会 经 济 的 不 断 发 展 , 1 电
关键词 : 音乐教育 ;十 卒 会育人 ; 音乐文化 ; 音乐感知

浅谈音乐教育的社会育人功能

浅谈音乐教育的社会育人功能

浅谈音乐教育的社会育人功能作者:李凌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0年第09期摘要:面对新形势下社会文化需要,高校音乐教育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突出社会育人功能,本文从人类发展史中音乐文化对社会影响的认识、音乐文化的社会性、音乐感知的社会性问题三个方面论述在音乐教学中贯穿音乐教育的社会育人功能。

关键词:音乐教育;社会育人;音乐文化;音乐感知在学生接受审美教育时面临着来自两方面的影响:社会和学校。

学校教育是主要的。

学校的音乐教育,面对日益发展的流行音乐的猛烈冲击,必须坚持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为主的原则,达到育人的目的,而流行音乐重在娱乐,表现树人的思想内涵较少,不利于青少年正常发育的东西较多,因此不应该纳入课堂作教材。

怎样才能使学校音乐审美教育能占支配地位而不被流行音乐的巨大冲击波淹没呢?我认为别无它法,只有教育、引导。

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硬性禁止的方法。

只有因势利导、兼顾现代审美意向,注重审美导向教育,才能起到好的效果,否则会适得其反。

学校要重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

要把民族音乐放在重要的地位,但也不能排斥外来的健康的音乐,要使学生既欣赏到典雅的民族音乐之美,也能欣赏到情感强烈、节奏变化对比大的现代音乐之美。

音乐文化是一个民族物质创造与精神创造的共同成果。

特别是人类进入到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视、广播、光盘等传播工具、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音乐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

音乐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还在扩大,如果没有了音乐,我们的社会生活将会黯淡无光。

社会需要音乐,需要理智而又有目的地运用音乐,所以,如何利用音乐文化教育,为社会取得最大收益,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人类发展史中音乐文化对社会影响的认识在全部有文字记载的人类文化史的进程中,人们始终思考并论述了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在各时代哲学家的言论中、理论家的著作中以及音乐艺术实践家的文献中,含有对这一问题的大量阐述。

关于音乐的论文

关于音乐的论文

关于音乐的论文音乐对人类的影响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现象,对人类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还能够引发情感共鸣、提供心灵抚慰、促进社交互动,甚至影响我们的思考方式和行为习惯。

本文将探讨音乐对人类的影响,并从心理、社会、认知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音乐对人类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许多研究表明,音乐能够帮助人们减轻焦虑、缓解压力,甚至改善抑郁症状。

音乐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调动人们的情绪,使之更加平静和放松。

比如,悲伤的音乐可以帮助人们释放情感,而欢快的音乐则可以增加人们的快乐感。

此外,音乐还能够启迪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

其次,音乐是人类社会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

音乐可以作为一种语言,跨越语言和文化的界限,使人们能够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沟通思想。

例如,音乐会、演唱会等社交活动提供了人们交流、分享和互动的机会,加强了社会联系和团结。

此外,音乐还能够传递文化、反映社会问题,引起公众的共鸣和思考。

此外,音乐对人类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也有一定的影响。

研究表明,学习音乐能够培养人们的注意力、记忆力和空间推理能力。

音乐训练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改善学习和记忆能力。

此外,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人们还可以学习到分析、抽象、创新等思维方式,培养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音乐对人类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对人们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还能够促进社会交流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通过理解音乐的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音乐来提升生活质量,并将其应用于教育、心理治疗和社会发展等方面。

音乐作为一种美好的艺术形式,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乐趣和满足。

论音乐的社会功能

论音乐的社会功能

论音乐的社会功能音乐是抒发感情、从灵魂深处打动人的艺术,它能影响人的内心世界,改变和陶冶人的意志和情操,起到潜移默化、静化心灵的作用。

这种对人的规范和约束特征,是法律和其他手段不能取代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音乐的美感作用、拱托渲染作用、认识作用和教育鼓动作用,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音乐还被广泛应用于医疗、激发动植物的生长、音乐报时、音乐门铃等更广阔的社会及生活领域。

这种特殊的社会功能,是由音乐本身的特性决定的,现就粗浅认识,一孔之见述后,以期就教于诸同行。

一、音乐的制约功能。

“凡乐者,生人心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邙国之音练以思;其民困。

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乐记》后同),我们知道,人是有感情的高级动物,人的呼吸、心跳具有一定的韵律,是客观存在的,音乐是人的心灵之声,是人们思想情感的真实再现。

因此,人们的喜怒哀乐就不可避免地带着时代的政治色彩:社会安定时产生的乐、表现为安详而平和,能反映出一个时代或国家的统一和政治的廉明;社会不安定时产生的乐,带有怨恨和愤怒的色彩,说明了社会的混乱和动荡不安;一个国家将要面临灭亡的时候出现的乐,其情绪是很悲伤和忧愁的,反映出人民的困苦。

“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道”是变化的规律,与社会风气、政治气候密切相关,可见乐与时代的脉搏是一致的,与政治风云息息相通。

毫无疑问,从乐中还可看到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看出政治风云的变幻,窥见一个民族灵魂的深处,所以“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从音乐语言到形成曲调直至完整的音乐艺术作品,不但可以看到社会的治理,政治思想教育的得失,而且可以从中找到治国的方法。

音乐的这种制约特性,还可从乐与政治关系的另一面,即反作用中得到体现;“乐”是“礼”“刑”“政”等所不能代替的。

“乐”能“同民心”,统一人们的思想,净化人们的心灵,规范人们的自觉行为,进而达到社会的文明、政治的廉明,“乐”与“礼刑政”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发挥各自的功能,最终实现“治民”的目的,也就是用“礼”导(教育)其志,“乐”以和(感化)其性(思想感情),“政”以一(统治)其行(行为),“刑”以防(制止)其奸(违法犯罪),礼乐刑政,其极(目的)一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文艺中浅谈音乐的社会功能
摘要孔子的“兴观群怨”对文艺的社会功能作了全面概括,即根据文艺的特点,指出了音乐具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本文从文艺的视角论述了在文艺里音乐具有社会功能;简要叙述了文艺中上述音乐的三大社会功能。

关键词文艺音乐社会功能审美
历史唯物主义是这样概括文艺的,一切文艺都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是艺术家头脑中的反映,这种反映是能动的、形象的、审美的。

无论是文学还是戏剧,音乐还是美术,电影还是电视剧,无论哪个艺术门类,都是人和自然的关系,都离不开社会化的人,文学、美术、音乐等其他姐妹艺术也都属于人类学范畴。

人类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文艺的共同反映对象,而反映的手段、途径、方式、方法则是千差万别的。

正是这种特殊性和共同性的矛盾统一,构成了一道道绚丽璀璨的文艺景观。

而音乐就是这样一门特征鲜明的艺术,人类赋予了音乐丰富的内涵,同样也赋予了音乐在人类社会中应该具备的功能。

一、在文艺里音乐具有社会功能
由于音乐艺术的特点,即音乐的物质材料的特殊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音乐的非语义性、不确定性等等,使音乐不长于具体呈现客体。

因此,音乐的社会功能比其它艺术门类要复杂一些。

音乐能不能表达精神理念,能否在欣赏过程中传达给人们一些美善的教益,在目前的音乐理论研究中存在着不同认识。

个别音乐理论工作者对
音乐在表现形象,传达思想,教化灵魂方面的功能上,都提出了质疑。

他们沿用19世纪的奥地利音乐美学家汉斯立克提出的“音乐不可能表现情感的内容就是乐音的运动形式”的观点,强调音乐传达的是一种超乎社会和阶层的物质性影响,认为音乐是没有社会内容的,既不可能传达作曲家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影响受众的思想情操,它就是一连串流动的音响。

这种否认音乐的社会功能,背离古往今来对音乐研究和实践,显然是十分错误的。

音乐所表现的不仅是音响世界,而是人的心灵所触及的大千世界。

绘画通过写形达到写神,音乐则可直抒胸臆,作为听觉艺术的音乐确实是能表现社会生活的。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这段话的意思是:诗(包括歌曲),可以培养想象力,可以从中观察社会人生,可以使人团结,可以讽刺政治,往近里说,可以用它来事奉父母,服务国家,而且多学到许多有关自然界的知识。

总括来说,“兴观群怨”对文艺的社会功能作了全面概括,即根据文艺的特点,指出了文艺具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也对音乐社会功能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文艺中音乐的三大社会功能
(一)认识功能
音乐中,不出现具体的“鸟兽草木”的名与实,不出现可视的形象,一般来说,音乐也不长于具体描绘某一事、某一人或某一物。

因此,音乐的认识功能,不在使听众“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通过音乐认识事物的具体性状,而在于对社会、对人生、对大自然的一种宏观的,超越了判断和逻辑的,直接感受于心的认识。

用一句禅语来讲,这是一种“心心相印”的“默契”般的认识。

音乐的认识功能,主要是帮助人们认识时代精神,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的感情。

所以,音乐能从不同角度反映社会生活,通过音乐能更深入地认识社会生活。

音乐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和现实的文化内涵,是社会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育功能
孔子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盂子说:“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荀子也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

这些圣人的名句,都强调音乐不但具有陶冶性格、淳化民风的作用,而且比空洞的说教更具有说服力,可以深入地对人的灵魂产生有益的作用,达到“化人也速”的效果,以致“移风易俗”产生对社会的教育作用,逐渐改变整个社会的旧风俗、旧习惯。

古希腊的哲人们也有同样的看法,亚里士多德把教育与净化精神享受,列为音乐的几个目的之一。

柏拉图也在他的《理想国》里,强调音乐必须把人教育成美的善的。

一切好的,有价值的音乐,都是作曲家对现实生活思考的产物,里面凝结着人类优秀的思想,智慧和高尚的道德情感,这一切是通过具体美感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三)审美功能
作为文艺之一的音乐,其审美功能的产生,首先依赖于人的生理活动的基础。

我们知道,音乐的最基本的要素是节奏,而音乐的节奏是建筑在人的生理节奏之上的。

音乐美感的产生,首先是由于音乐内部的节奏与听者的心理,生理的节奏产生了共鸣。

艺术家们把他要表现的思想感情表现在音乐旋律和节奏里,听众就从这旋律节奏中体验或感受到那种思想和情趣,从而引起共鸣与美感,同时,也在欣赏中得到愉快。

音乐审美的过程中,人们的观念联想,被称为移情作用,是指人在聚精会神地关注一个对象(大自然或一件艺术品)时,由物我两忘达到物我同一,把人的生命和情趣,外射到对象里去,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力,使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也显得有人情。

当聆听勋伯格的《净化之夜》时,时而舒缓、时而激烈的音乐节奏,会把我们引入一个画境。

我们不但可以感觉到月夜花园的美,还能感觉到一对不幸的恋人那两颗激烈碰撞终于净化升华的心。

三、结语
有人曾说,音乐是生活中的伴侣,音乐是苦闷中的情人,音乐是前进中的号角,音乐是战斗中的武器;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音乐能锻炼人的意志,音乐能培养人的美感,音乐能净化人的灵魂。

对于音乐的本质,音乐的特殊规律,应当鼓励人们敞开思想,各抒己见,大胆探索,百家争鸣。

《礼记》中说,乐者,德之华也。

贝多芬说,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

这些都是至理名言,我们
应当把音乐的社会作用发扬光大,让音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和效果。

(作者单位:1.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2.北京市向阳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