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4练习:12-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a
2016-2017学年高中政治必修4练习:12-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a Word版含解析

一、易错易混排查练1.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答案×解析实现人生价值,既需要主观条件,又需要客观条件。
脱离客观条件,脱离社会为人们实现人生价值所提供的基础和条件,只讲主观条件,只讲主观能动性,是难以实现人生价值的。
2.客观条件必须充分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答案×解析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良好而必要的客观条件为人们实现人生价值提供基本保证。
但客观条件不充分,也可以实现人生价值,这就需要我们创造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创造出新的客观条件,同样能够实现人生价值。
3.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答案×解析(1)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但实现人生价值仅仅提高自己的素质是不够的。
(2)实现人生价值既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还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4.机遇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首要条件。
()答案×解析此观点是片面的。
(1)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而“机遇”就是机会或时机,是客观条件之一,它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实现人生价值等方面,确实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此观点有合理之处。
(2)但把机遇夸大到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首要条件则是错误的。
因为人生价值目标的实现,除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之外,还要靠个人的主观努力。
需要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等。
5.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答案√6.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是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 答案√二、选择题7.当前,许多大学毕业生放弃优越的工作条件和待遇,到偏远的农村任村干部,吃苦受累在先。
他们都抱有一种理念:“在这里,我觉得自己创造的价值高了,发挥的作用大了。
[推荐学习]高中政治 4.12.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4
![[推荐学习]高中政治 4.12.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a5222324763231126fdb111d.png)
4.12.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上班时忙碌,闲下来无聊,一个人时寂寞。
辛勤劳动所带来的收获足以让我们欢呼雀跃,工作和忙碌的成果让我们引以为傲,但一旦闲下来我们就会觉得无所适从。
这表明( ) ①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③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④劳动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忙碌”体现了实践,“辛勤劳动”体现了人的价值创造与实现,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 C2.罗阳同志为了实现自己航空事业的理想信念和报效祖国航空事业的远大理想,全身心投入自己的事业当中,坚持不懈,勇于进取,作出了非凡的不朽成就。
这启示我们( )①努力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②人生价值的创造、实现和证明离不开劳动③树立正确价值观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解析】材料告诉我们人生价值是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的,①②符合题意;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③错误;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但不等于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④错误。
【答案】 A3.从刚建国时期的贫困年代到如今丰衣足食的年代,“沧州好人”王岐凤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
这是基于( )①奉献就是要放弃个人利益②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③奉献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④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解析】奉献并不否认个人正当利益,①说法错误;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③说法错误;②④强调了奉献的重要性,符合题意,当选。
【答案】 D4.“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
高中政治必修四同步测试:12.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第三框一、选择题1.“感动中国”人物中有些人为国家、民族贡献出了全部青春,更多的则是在看似波澜不惊的平凡生活中赢得了尊重。
这说明( )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得到社会的承认②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③要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④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的基础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B【解析】①错误,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④错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的基础。
2.王明殿,中国山东的一位农民,10多年来,他用开羊肉汤馆的收入,资助了山东740多个孩子和10多个辍学大学生,创建了三所希望小学。
在资助过程中,王明殿的心变得日益开阔、通透。
每次他去希望小学送文具和玩具时,孩子们就小鸟儿般围上来,把写有祝福的各色水果塞给他。
每次收到孩子们从学校寄来的信件,王明殿就觉得自己风尘仆仆的旅程多了一层书卷气……这个自认“粗陋的小人物”,凭着一己之力,改变着他人的命运,也提升着自己的幸福。
这表明( )A.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B.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帮助他人C.人的价值是在个人与社会关系处理的过程中实现的D.对一个人的评价主要看他的物质贡献【答案】C【解析】材料显示王明殿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了个人价值,故C正确。
A材料未体现。
B 说法不科学,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社会,而帮助他人仅仅是奉献社会的一种具体表现。
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不仅有物质贡献,还包括精神贡献,D错误。
3.生活处处有哲学。
下列流行语所蕴含的哲理对应正确的是( )①中国式——善于把握主要矛盾②接地气——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密切联系群众③高富帅——掌握系统优化方法④正能量——发挥正确意识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答案】B【解析】中国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排除①。
“高富帅”是一个网络词汇,在各大论坛、贴吧高频出现,对应于“矮穷矬”“屌丝”“白富美”。
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4-12-3 第三框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活页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三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考查清单】能力A级基础达标1.马克思说:“我们的生产同样是反映我们本质的镜子。
”这句话直接表明 ( )。
A.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B.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价值C.人的本质力量是在劳动中表现出来的D.劳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的理解。
劳动是一种“对象化”的活动,也就是说,人在劳动中把自己内在的智力、情感、意志等本质力量表现出来,使之成为外在“可见”的。
没有劳动,这些内在的本质力量就无法表现,人也就无法理解自己和肯定自己。
答案 C2.易卜生在给朋友的信中说:“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办法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这表明 ( )。
①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有良好的社会环境②人生价值的实现有赖于人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③要实现社会价值最好先实现自我价值④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统一的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生价值的内容和实现条件的理解。
①不准确,良好的社会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有利条件,但也有很多人在艰苦的社会环境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不正确,它割裂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答案 D3.一位教育家曾经指出:在每一位教师身上,都有一种创造性的“思想火花,它能熊熊燃烧起来,而在一些人身上,却是奄奄一息,就要熄灭了”。
上述材料说明 ( )。
①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自己的主观努力③具备了主观条件就能实现人生价值④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努力奋斗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的理解。
①不是本题想要表达的内容。
③不正确,实现人生价值同样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
答案 D4.2011年1月14日,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师昌绪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颁奖,并向他们表示祝贺。
《高中政治必修4》12.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随堂练习
1.在唐古拉山上有一支被交通部命名为“天下第一道 班”的公路养护班.他们常年工作、生活在海拔52 31米的高寒、缺氧、风雪不断的公路上,平均每年 帮助、接待过往司机和旅客上千人次,保障了养护公 路的安全畅通.这些养护工人的行为表明: A.人是在劳动中、在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实现人生价 值的 A B.越是艰苦的地方人生价值就越大 C.要维护集体利益必须牺牲个人利益 D.要实现人生价值就不能拥有幸福人生
(1)在劳动奉献中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2)在劳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和拥有幸福人生 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走不出自我的狭隘天地的人, 不想为他人和社会奉献的人,永远不可能拥有真正的 幸福。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 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劳动奉献是幸福的 劳动 创造 财富 形 成 幸福感 产生 成就感 物质财富 满足需要 精神财富 产生 社会 作出 他人 尊重 承认 个人 自己 贡献 实 现
财富 形 成
满足需要 尊重 精神财富 承认 产生
幸福感 产生 成就感
个人 自己
第四单元
唯 物 史 观
社会 最主要 物质 存在 的内容 资料 生产 决 相对 方式 定 独立性 社会 意识
前进 曲折 基 础
上层建筑一定 决定 反作用 要适合经济基 础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 总和构成 基本 构成 普遍 生产关系 矛盾 规律 决定 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 生产力 解决 要适合生产力 推动 途径 状况的规律
与钢琴演奏 家联袂演奏
(1)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1960年袁隆平看到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粮食 “我一个体会,只要是大方向是对的, 饥荒。立志用农业科技击败饥饿威胁,开始 不是死胡同,你只要坚持下去,他会达 从事水稻雄性不育试验。1966年他发表第一 到光明的彼岸的。第二个体会,不要怕 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但文化大革 失败。怕失败的人最好是不要搞研究, 命冲击了袁隆平的研究,实验稻田育种被人 搞研究,绝大部分实验都是失败的,不 会那么一帆风顺的。” 恶意破坏拔除,但其仍坚持试验。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12.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第三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一、教材分析本框题教学内容贯彻落实《课程标准》规定的“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阐明生活的意义,理解只有对社会做出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高中学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的特殊时期,科学理论的正确引导是不可或缺的,《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这一框题,正是针对高中学生的具体情况,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明确生活的意义,真正理解只有对社会做出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所以,本节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
理解:(1)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
(2)人生价值实现的途径。
运用:(1)联系实际,分析说明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的关系。
(2)分析说明为什么人的价值要在劳动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讨论分析追求个性的发展和强调与社会统一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1)在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2)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分析说明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形成及人生价值的实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成功的起点。
通过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的教学,帮助学生走出自我,勇于向命运挑战,铸就人生辉煌。
三、教学重难点1、人在劳动中创造价值。
2、在创造和奉献中实现价值。
3、理解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四、学情分析高中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哲学常识的大多数内容,基本掌握了唯物论、辩证法的科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基本树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了解了古今中外大量典型人物的事例,所以,应该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课本知识。
高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对于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问题有所思考,由于现代社会物欲横流,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比较突出,所以这节课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他们的成长起关键作用。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习题12.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含答案

第三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1.作为我国城市规划和设计的专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先生走遍祖国大江南北。
从天安门广场改建到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从三亚到丽江,从京津冀到南水北调沿线城市都有他的代表作品,其成就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
这说明()A.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B.创造物质财富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C.个人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人生价值的大小,吴良镛先生获得社会的认可是因为他的奉献和付出,故A项符合题意;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是奉献,奉献的方式可以是物质奉献也可以是精神奉献,故B、D两项说法错误;个人素养的高低对个人价值的实现有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故C项错误。
2.11年骑马奔波7万余千米,李国军为散居的牧民送去“光明”。
风雨之中,“草原电工”李国军无处躲避,只能“抱着马边走边哭”。
奔涌的泥石流之下,他捂住流血的伤口,爬起来继续前行。
李国军7万余千米的“马背人生”向人们诉说着()A.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B.人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创造价值C.劳动是人存在的方式11年7万余千米奔波的“马背人生”实现的,这启示我们人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创造价值。
3.某大学93(01)班的26名毕业生默默关心、资助病逝同学的父母15年的感人事迹,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他们用真爱、孝顺、坚持,生动诠释了当代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受到社会的称赞。
他们的事迹表明()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责任和贡献②社会价值的实现以个人价值的牺牲为前提③人生价值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良好的机遇B.①④C.②③D.①③名毕业生默默关心、资助病逝同学的父母,体现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责任和贡献,也说明了人生价值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
4.“如果你是一滴水,你就得滋润大地;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就得照亮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就得哺育生命。
”这启示我们()①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②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③正确的价值选择只许顾及人民的利益④要在实现自我价值中走向成功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一个人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故①②符合题意,答案选A项。
高中政治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12课第3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第3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一、选择题1.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严峻防控形势,全国多地医院的专家、医生、护士们不顾被感染的危险主动请战,驰援湖北等病毒重灾区。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D )①应强化对社会的责任意识与行动②应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赴疫区救灾③应在实践和劳动中创造和奉献价值④应重新定义人生价值含义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解析]专家、医生、护士驰援湖北等病毒重灾区是考虑社会需要,体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①正确。
应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价值选择,②排除。
人生价值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社会价值的实现是衡量人生价值的主要标准,③正确。
人生价值本身含义已确定,我们需要审视纠正和努力去实现,④错误。
故本题选D。
2.马旭是我国空降兵部队第一代女空降兵,服役时浴血沙场、精忠报国;年届50岁时,潜心科研,研制出“充气护踝”等发明专利,享有“军中居里夫人”美誉;60岁离休后,悬壶济世,为贫苦百姓义诊;人到暮年时,更是将毕生积蓄1 000万元无偿捐献给家乡的教育事业,被誉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这启示我们( C )①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②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正确价值观的指引③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④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着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马旭服役时浴血沙场、发明专利众多;离休后义诊,暮年无偿捐献毕生积蓄。
这启示我们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①符合题意。
马旭奉献很多,同时也享有“军中居里夫人”美誉,被誉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这说明了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着。
④符合题意。
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但不能用“取决于”一词。
②说法有误。
材料强调马旭的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并获得应有的美誉。
未涉及“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
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易错易混排查练
1.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
答案×
解析实现人生价值,既需要主观条件,又需要客观条件。
脱离客观条件,脱离社会为人们实现人生价值所提供的基础和条件,只讲主观条件,只讲主观能动性,是难以实现人生价值的。
2.客观条件必须充分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
答案×
解析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良好而必要的客观条件为人们实现人生价值提供基本保证。
但客观条件不充分,也可以实现人生价值,这就需要我们创造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创造出新的客观条件,同样能够实现人生价值。
3.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
答案×
解析(1)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但实现人生价值仅仅提高自己的素质是不够的。
(2)实现人生价值既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还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4.机遇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首要条件。
()
答案×
解析此观点是片面的。
(1)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而“机遇”就是机会或时机,是客观条件之一,它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实现人生价值等方面,确实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此观点有合理之处。
(2)但把机遇夸大到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首要条件则是错误的。
因为人生价值目标的实现,除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之外,还要靠个人的主观努力。
需要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等。
5.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
答案√
6.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是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 答案√
二、选择题
7.当前,许多大学毕业生放弃优越的工作条件和待遇,到偏远的农村任村干部,吃苦受累在先。
他们都抱有一种理念:“在这里,我觉得自己创造的价值高了,发挥的作用大了。
”大学生的言行表明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是()
A.在劳动中创造价值
B.在奉献中实现价值
C.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D.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答案 B
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四个选项都可以体现,但大学生的言行主要反映了为人民服务的实践精神,故排除A、C、D三项。
应选B。
8.鸟是幸福的,它把歌唱献给森林,献给旷野;花是幸福的,它把甜蜜献给鸟雀,献给蜂蝶……该诗揭示出的人生哲理是() A.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观
B.不同的人有相同的幸福观
C.努力奉献的人才是幸福的
D.要拓展实现人生价值的空间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由诗句中频繁出现的
“献给”一词,不难理解诗人是在强调奉献的人才是幸福的,故本题选C。
9.汉代的匡衡少年时没钱买蜡烛,就凿壁偷光,勤奋苦读。
有一户人家有很多书,匡衡在这户人家当雇工却不要报酬,只是请求主人把所有的书都让自己读一遍。
主人深受感动,就把书都借给他。
后来,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这表明()
①社会和他人提供的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③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
④人生价值总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答案 C
解析匡衡“凿壁偷光”、主人慷慨借书说明了社会和他人提供的条件对人生价值实现的重要性,因此①入选。
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条件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匡衡成为大学问家,体现了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因此④入选。
②说法颠倒了客观条件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是错误的。
③说法不科学,也不符合题意。
10.“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是伟大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名言。
今天,这句话对我们青年学生的成功成才仍有重要的启示。
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
①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②必须依赖价值观的导向作用③要努力创造条件,积极投身社会实践④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勇于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由“吾志所向”可以看出,要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①入选;由“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可以看出,要实
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社会实践,③入选;由“愈挫愈奋,再接再厉”可以看出,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④入选;价值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②说法错误。
11.雨果说过,生活好比旅行,理想是旅行的路线。
失去了路线,只好停止前进了。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理想引领人们追求个性发展
B.理想决定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
C.必须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
D.必须利用客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只有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故C符合题意。
理想影响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的选择,故B说法错误;A、D 表述正确但均与题意不符。
三、非选择题
12.“村官”计划主要是选拔有志于在农村实现理想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去,为农村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被誉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上山下乡”。
如果真的有志于服务农村,建设农村,那么他们就会把农村当作是一方乐园、一方舞台、一座天堂。
如果只是奔着优惠政策而去,把“村官”当作是一个“曲线救国”的跳板,对于没有把理想的种子扎根农村沃土的大学生来说,恐怕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大失所望。
农村,天地广阔,大有可为,但同时条件也比较艰苦,并不适合每一个大学生,有心把理想的种子播撒在农村,自然会种出成功的花朵。
当然,我们的政府和社会也应该充分展现自己的大度和包容,给予充足的养分,让大学生“村官”成长为新的社会精英。
请用人生价值观的观点,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答案(1)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大学生到农村去做“村官”可以实现人生的价值。
(2)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自觉站在
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到农村去是跳板还是舞台?对它的认识,其实是在价值观指导下的选择,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3)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对大学生“村官”,政府和社会要提供更充分的养料,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真正成长为新农村建设的骨干。
(4)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全面提升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大学生“村官”经过层层选拔、考核,具有较高的素质,有了崇高的理想,就能够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人类的幸福结合起来,实现人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