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生产技术-职业学校
2019年湖北省技能高考技能考试大纲(农学)

农学类技能考试主要包括专业知识考试、技能操作考试两个组成部分。 技能考试总分 490 分,其中专业知识考试 150 分,技能操作考试 340 分。 专业知识考试用计算机辅助进行(简称“机考”),考试时间 40 分钟。技能操作考 试以实际操作方式进行,考生报名时从种植类、养殖类两个类别中选取 1 个类别参加 考试,种植类考试时间 90 分钟、养殖类考试时间 110 分钟。
-2-
3.中等职业学校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4.中等职业学校植物保护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5.中等职业学校畜禽解剖生理课程教学大纲; 6.中等职业学校畜禽营养与饲料课程教学大纲; 7.中等职业学校动物微生物及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8.中等职业学校畜禽生产课程教学大纲; 9.中等职业学校兽医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三)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确定和最新颁布施行的种植、养殖的国 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3-
第一部分 专业知识考试内容与评分办法
一、考试内容
(一)种植类 1.植物基础知识 (1)识记并掌握植物细胞的形态与大小,基本结构与功能等。 (2)识记并掌握植物细胞的主要分裂方式、发生部位、发生时期、分裂过程中 的遗传物质变化及其生物学意义等。 (3)识记植物细胞分化与脱分化的含义等。 (4)识记植物组织的类型,掌握六大类组织在植物体内分布特点、结构特点与 功能等。 (5)识记并掌握被子植物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形态、类型、结构与功能等。 (6)识记被子植物营养器官变态类型与功能等。 (7)识记并掌握被子植物花、果实、种子等生殖器官的形态、类型、结构与功 能等。 (8)识记并掌握植物播种、扦插、嫁接、分生与压条、组织培养等繁殖方式的 特点、繁殖技术要点及影响其繁殖成活率的因素等。 (9)识记植物分类基础知识,植物类群及其特征,被子植物中重要科的特征与 代表植物。包括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锦葵科、葫芦科、菊科、芸香科、百合科、 禾本科、兰科等。 (10)熟练运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结构,掌握徒手切片、 临时制片与根尖压片等技术。 2.植物生长与环境 (1)植物的生长发育 识记植物生长发育的概念和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掌握植物成花的过程与影响 植物成花的因素,种子的萌发与环境、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与环境、控制植物 生长发育的途径、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等;能学会运用种子生活力的测定方法。 (2)植物生长与土壤 识记土壤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性质;理解土壤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学会运用土壤 含水量测定、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和土壤酸碱度的测定等方法。 (3)植物生长与水分代谢
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职单招考试面向中职生的农林类技术技能测试考试说明

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职单招考试面向中职生的农林类技术技能测试考试说明以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为依据,以中等职业学校本专业国家规划教材为主要参考教材,包括植物科学基础、种植基础、作物生产、蔬菜生产、果树生产、园林绿化六门专业核心课程,并结合我省中职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
一、考试总体要求学科考试内容以技术技能为主,是对所学理论知识、运用知识能力和操作技能等全面的考核,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胡口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二)试卷结构农林类技术技能测试单科满分350分,设置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两种题型,考试时间120分钟。
(三)分值技术技能测试分值比例如下表:三、考试范围与内容(一)植物学基础1.植物的细胞与组织知道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的作用;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术和保养措施;认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会区分细胞的三种分裂方式;学会简易装片的制作和生物绘图法。
2.植物的营养器官知道常见植物根、茎、芽、叶的形态和类型;会区别根变态、茎变态、叶变态的植物;能列出常见的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3.植物的生殖器官熟悉常见植物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特征、结构和类型;理解花、果实、种子的发育。
4.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知道植物分类单位及科学命名方法;掌握常见植物所属科、属;知道被子植物锦葵科、葫芦科、杨柳科、十字渊、蔷薇科、豆科、伞形科、茄科、旋花科、菊科、禾本科、百合科等常见植物的形态特征。
5.植物的水分代谢掌握植物细胞、根对水分的吸收机理和方式及影响根系吸水的环境因素等;掌握影响蒸腾作用的环境条件;知道植物的需水规律、合理灌溉的指标。
6.植物的矿质营养知道植物必需的16种元素及其主要生理功能;掌握影响根吸收矿质元素的条件及植物缺乏必需元素后的主要症状;熟悉缺乏矿质元素的诊断方法。
7.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掌握影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熟悉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
《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濮阳县职业技术学校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1.前言1.1课程定位(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一门方向课程,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职业中专和技工院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是从事农作物生产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
该课程的主要功能是让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学生了解与掌握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与农作物生产关系密切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新理念;学生具备农作物生产的操作能力,能胜任农艺工生产岗位工作,并为学习本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相应课程作好准备。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农业化学应用》、《植物生长与环境》、《植物保护技术》、《植物生长环境调控》。
1.2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河南省《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和濮阳市农作物生产的区域特点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和农事操作为主线构建理实一体化课程;按照农作物生产管理工作过程中的项目和任务设计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农艺工职业岗位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职业能力。
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或培训对象能够胜任农艺工职业岗位。
立足这一目的,本课程整合农艺工职业标准、河南省《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和濮阳市农作物生产的区域特点制定了3项课程目标,这3项目标包含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材编写、教师授课、教学评价都应依据这些目标定位进行。
2.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2.1 使学生理解农作物的概念、分类,耕作制度等知识;概述小麦、水稻、棉花、玉米、花生、大豆、甘薯等农作物的生产概况、生物学特性、生育期和生育时期等概念;能够归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规律等知识,并记住农作物各生育期的生育特点、主攻目标。
2.2 能够操作完成农作物的播种、育苗与定植、田间管理、收获与贮藏等农艺工职业岗位工作所需求的核心技能节;能够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灵活运用与农业发展关系密切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理念。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案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案【篇一: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专业代码)与专门化方向专业名称:现代农艺技术(010200)专门化方向:种子生产与经营、经济作物生产与经营、作物病虫害防治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为3年。
三、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掌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种子生产、经济作物生产、蔬菜生产、林果生产、作物病虫害防治、植物检疫、农产品营销、农资经营等方面的职业岗位,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四、职业(岗位)面向、职业资格及继续学习专业五、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 1.综合素质(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竞争意识;(2)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3)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进取心和坚强的意志;(4)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5)具有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6)具有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技术交流和信息处理能力;(7)具有职业岗位工作必需的关键技能;(8)具有解决工作中各种技术与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2.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分析见附录2)(1)行业通用能力①观察与理解能力:具有显微镜观察与绘图能力;能理解遗传基本规律;能理解生态因素、生态系统等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②植物生产条件的调控能力:具有改善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温度条件的能力;具有改善光照条件的能力;具有土壤质地的测定与改良的能力;具有测土施肥的能力;具有测定土壤水分与合理灌溉的能力;具有常见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
③农业机具的操作与保养能力:具有常用农机具(械)的操作能力及保养能力。
④进行农业科学实验的能力:具有田间试验的设计与实施能力;具有控制试验误差的能力;具有进行结果分析和总结的能力;具有农业新技术推广能力。
中职《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

中职《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3.培养学生良好的农作物生产技术实践能力;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农作物生长环境与生产要素1.农作物生长环境的组成要素–光照–温度–湿度–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2.农作物生长环境调控技术–温室栽培–水培技术–施肥技术第二章农作物种子处理与育苗技术1.农作物种子处理技术–种子消毒–种子浸种–种子处理剂的使用2.农作物育苗技术–定植容器的选择–基质选择和消毒处理–温湿度调控第三章农作物栽培技术1.主要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水稻–小麦–玉米2.一些特殊农作物的栽培技术–蔬菜–水果–草坪草第四章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1.农作物病害的识别和防治技术–病害的认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2.农作物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技术–虫害的认识–灭治技术–生态防治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提供知识框架和理论基础;2.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实际操作,熟练掌握农作物生产技术;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5.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农田考察,了解农作物生产实际情况。
四、教学评价1.学习笔记:学生根据课堂内容,完成学习笔记,收集、整理、归纳要点;2.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3.实践评估:对学生实践操作和实地考察中的表现进行评估;4.期末考试:对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五、教学资源1.电子教材:《农作物生产技术教程》2.实验设备和器材:温湿度计、测光仪、显微镜等3.实地考察的农田资源时间主要内容教学方法第1周农作物生长环境与生产要素理论授课第2-3周农作物种子处理与育苗技术理论授课第4-5周农作物栽培技术实践操作第6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理论授课第7周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第8周实地考察实地考察第9-10周教学回顾和复习综合评估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和实地考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农作物生产技术。
《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类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生物学》《种植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农作物生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种子生产技术》《园艺作物生产技术》《药用作物生产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08学时,6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农作物生产技术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类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农业技术员等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类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和农业技术员等工作的岗位需求,围绕农作物生产的关键能力,反映种植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农作物生产流程为主线,将实现农作物持续高产、优质、高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的模块和教学单元,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参考职业岗位的生产流程,序化学习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农作物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独立或协作解决农作物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1.能熟悉当地耕作制度及主要农作物生育特性,能根据当地的农村产业结构状况制订合理的作物布局规划。
2.掌握农作物生产的种子处理、播种、育苗移栽、水肥管理、看苗诊断、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的关键技术。
3.能熟练使用农机具进行土壤耕作、播种、施肥、农药防治、农产品收获等生产作业。
4.具有独立思考、获取资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独立或协作解决农作物生产中的常见问题。
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农作物生产技术试题卷

农作物生产技术一、选择题(农作物生产技术1-20;林果生产技术21-40。
每小题2 分,共80分。
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涂在答题卡上)1.下列几种作物属于粮食作物的组合是A.棉花、烟草、花生B.烟草、水稻、麻类C.玉米、小麦、甘薯D.棉花、甘蔗、玉米2.≥10℃的积温在℃之间可一年两熟。
A.3600~4000 B.2500~3600C.4000~5000D.5000~60003.冬小麦—夏大豆→冬小麦—夏闲,属于A.一年两熟B.一年三熟C.两年三熟D.多熟制4.大田的深翻深度以旱地㎝较为适宜。
A.5~10 B.10~15 C.15~20 D.20~305.耱地的作用深度一般为㎝。
A.3 B.5 C.10 D.156.50%以上幼苗第片真叶伸出胚芽鞘1.5~2㎝的日期,称小麦的出苗期。
A.1 B.2 C.3 D.47.50%以上植株主茎第一节离开地面1.5-2cm的日期,称小麦的A.三叶期B.拔节期C.挑旗期D.分蘖期8.下面两熟复种形式中面积最大的一种是A.小麦大豆两熟B.小麦棉花两熟C.小麦花生两熟D.小麦玉米两熟9.根据积温法来确定小麦的播期时,从日平均气温下降到3日之内开始,往前累加日均温,当活动积温达到℃时为最佳播期。
A.100~120 B.200~240 C.300~400 D.500~60010.决定小麦小穗数的关键时期是A.分蘖期B.返青期C.拔节期D.抽穗期11.水稻品种生育期长短由决定。
A.纬度B.海拔C.三性D.栽培环境12.水稻的结实期一般为天。
A.10~15 B.15~20 C.20~25 D.25~3013.水稻插秧时“五要”、“五不要”中最重要的是A.浅插B.稳C.均匀D.插正14.水稻需要肥、水最多的时期是A.幼苗期B.分蘖期C.拔节孕穗期D.结实期15.50%以上植株茎节长度在2-3㎝的日期,称玉米的A.出苗期B.拔节期C.大喇叭口期D.幼苗期16.目前生产上推广的杂交棉密度为每亩A.1000株左右B.2000株左右C.3000株左右D.4000株左右17.下面的描述哪个不是烟叶成熟的一般标准A.叶片直立,叶边自然下卷B.烟叶颜色由绿色转为黄绿色C.茎叶角度增大D.叶面出现成熟斑18.大豆生育最旺盛的时期是A.出苗期B.幼苗分枝期C.开花结荚期D.鼓粒成熟期19.夏烟的前作多为A.花生B.大蒜C.西瓜D.小麦20.一般情况下,芝麻的每亩播种量,撒播为A.0.25㎏B.0.35㎏C.0.4㎏D.0.5㎏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作物生产综合实训计划玉米

作物生产综合实训计划玉米
一、目的
通过实地操作,熟悉玉米植株形态结构及生长发育规律,掌握玉米主要种植技术,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内容
1. 识别玉米不同类型品种及其形态特征。
2. 熟悉玉米成长期的特征及株型形态。
3. 按规定方法测土肥分析农田质量。
4. 学习翻土整形以及施肥抚育技术。
5. 掌握播种日期和方式。
6. 了解玉米幼苗护理措施。
7. 观察玉米杂草及病虫害,学习防治方法。
8. 学习收获技术与后期处理。
三、实训安排
4月20日正式开训,听讲认识玉米品种及其形态特征。
4月25日张苗实地探访,认识玉米不同成长期特征。
5月5日农田实地练习,测土分析质量指标。
5月10日学习机械翻土整形及施肥技术。
5月15日学习播种技术并操作。
5月20日探视幼苗进行护理管理。
6月1日实地辨识杂草病虫,学习防治方法。
7月10日学习收获技术并进行收获试验。
7月15日结束总结检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3
四、玉米的栽培技术
“种好是基础,管好是关键” (一)良种选择
选用优良杂交种是提高玉米产量较为经济有效的方法。
根据栽培制度选用生育期适当的良种 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生长条件选用良种 选用抗病品种
良种介绍 农大62 沈玉17 浚单20 冀玉10号 掖单22号 京科8号
(二)、播前准备 1、整地
适应性强,有强大须根系,需水、需肥量大,一般要求 土层深厚、结构良好、疏松通气、保肥保水能力强、耕 层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高、土壤PH5~8.0的土壤。
2、品种选择(纯度不低于90%,净度不低于99%,发
芽率在85%以上)
春玉米:及时灭茬深耕 夏玉米:早播。
二、玉米的产量形成
玉米的经济产量由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 三个因素构成。在三个因素中,穗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 (一)穗数 单株穗数是决定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决定穗数的要素 有两个:一是根据所用品种特性和生产栽培条件,在播种时 做到合理密植;二是在苗期管理上,实现苗全、苗齐、苗匀 、苗壮,这是玉米高产的基础。 (二)穗粒数 穗粒数的形成在穗期,穗粒数的多少受雌穗分化形成期 、授粉期及灌浆期的植株营养状况、气候条件等环境条件影 响较大。 (三)粒重 花粒期是争取粒重的主要时期,粒重的形成与灌浆时的 气候条件及植株体的营养状况有直接关系。
表 4- 1
时期 出苗期 拔节期 大喇叭口期 抽雄期 开花期 吐丝期 成熟期
玉米的生育时期划分及标准
标 准
全田50%以上幼苗出土高2~3cm的日期 全田50%以上植株基部茎节长度在2~3cm的日期 全田50%植株棒三叶开始抽出,上平中空,整个外形 像喇叭的日期 全田50%植株雄穗尖端抽出顶叶3~5cm的日期 全田50%植株开始开花散粉的日期 全田50%植株雌穗抽出花丝2cm的日期 全田90%植株果穗子粒乳线消失的日期
6、播种深浅和覆土厚薄均匀一致
播深4~6cm为宜。墒情好的4~5cm为宜。墒情 差的6~8cm。 种、肥不接触
7、播后镇压
墒情好的粘土稍干后镇压;墒情差的沙土播 后立即镇压
(五) 玉米的苗期管理技术
教学目标:了解玉米苗期的化学除草技术 ;理解玉米苗期蹲苗的原则与方法;掌握玉 米苗期的生育特点、主攻目标、管理措施。 教学重点:玉米苗期的生育特点、主攻目 标、管理措施。 教学难点:玉米苗期蹲苗的原则与方法。 课时安排:1
玉米的经济意义和食用价值
在世界谷类作物中,玉米的种植面积及产量仅次 于小麦、水稻,居第3位,平均单产则居首位。在世 界粗粮产量中玉米占65%以上,在我国粗粮产量中 玉米占90%。我国玉米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2 位,种植主要分布在东北经华北走向西南这一斜长 形地带内,面积约占全国玉米面积85%。玉米籽粒 中含有70%~75%的淀粉,10%左右的蛋白质,4%~5% 的脂肪,2%左右的多种维生素。籽粒中的蛋白质、 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含量均比稻米 多。玉米是制造复配饲料的最主要原料,以玉米为 原料制成的加工产品有500种以上。
一、
玉米的生长发育
(一)生育期与生育时期 1、生育期 玉米从播种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 称为玉米的生育期。玉米生育期的长短随品种、 播期及光照、温度等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变化。 2、生育时期 在玉米的一生中,随着生育进 程的发展,植株形态发生特征性变化的日期, 叫生育时期。玉米的生育时期有7个时期(见表 4-1)。
三、
玉米的类型
“种好是基础,管好是关键” (一)玉米的类型 1、按生育期分类 ①早熟种 春播70~100天,夏播70~85天。 ②中熟种 春播100~120天,夏播85~95天。 ③晚熟种 春播120~150天,夏播96天以上。
2. 按籽粒形态与结构分类 (1)硬粒型 (2)马齿型 (3)半马齿型 (4)糯质型 (5)甜质型 (6)爆粒型 (7)粉质型 (8)有稃型 (9)甜粉型
2、播种方式
我国北方:垄作(东北)、平作(华北) 条播、点播、机械精量点播
3、播种量
2 每 667 m 穴数 每穴粒数 千粒重(g) 2 每667m 播种量 (kg) 10001000、饱满、无虫蛀、无霉变
5、足墒匀墒播种
土壤墒情不足或不匀是造成缺苗断垄。出苗 早晚不齐的重要原因
知识点4 玉米的生产技术
竹溪职校
吴立新
学 习 提 要
1、基础知识:了解玉米的生育期,生育时 期等概念,了解玉米的产量形成因素,掌 握玉米各时期的生育特点、主攻目标等。 2、基本技能:播前种子处理技术,播种期 和播种量的确定,玉米的整地与施肥技术 ,玉米的田间灌溉技术,玉米病虫害防治 技术,玉米田间估产技术,玉米良种选择 技术等。
3、种子处理
晒种、药剂拌种、浸种(清水、温汤、微量元素)
(三)播种技术要领
播种技术要领 1、选择播种期 2、施足基肥 3、合理密植 4、苗前除草(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除草)
(四)、播 种
1、播种时期
春玉米适时早播 夏玉米早播技术
• • • • 麦垄套种 麦茬播种 育苗移栽 麦后抢种
(二)玉米的生育阶段
玉米从播种到成熟,根据外部形态和新器官出现的特征, 可分为以下3个生育阶段(表4-2 )
生育阶段 苗期 (播种-拔节) 穗期 (拔节-抽雄) 粒期 (抽雄-成熟) 经历天 数 25~40 天 生育特点 主攻目标 苗全、苗匀、 苗齐、苗壮
营养生长阶段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 促叶、壮秆、 30~35 长并进期 争取穗多、穗 天 大 45~50 天 生殖生长阶段 保护叶片、争 取粒多、粒重
3. 按株型分类 ①紧凑型 叶片与茎秆的 叶夹角小于15°。 ②半紧凑型 叶片与茎秆 的叶夹角为15°~30°。 ③晚熟种平展型 叶片与 茎秆的叶夹角大于30°。 4、按营养成分分类
普通型玉米 高赖氨酸玉米 甜玉米 高油玉米
1、硬粒型 2、粉质型
3、马齿型
4、爆裂型
5、有稃型
1
1、半马齿型 2、马齿型 3、糯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