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上为何会有两个马忠?分别是什么身份

合集下载

四大名著中的“马”

四大名著中的“马”

他。吕布得了赤兔马之后便杀了自己的义父丁原, 投奔到董卓的门下, 又做了他的义子。后
来,这匹马跟随吕布大展神威,虎牢关前 “三英战吕布 ”一仗让赤兔马更加神威远播。于是,
赤兔马和方天画戟就成了吕布的金色名片和代表形象。
但在白门楼一战, 吕布不慎被曹操部
下所擒。因为刘备的一句话,曹操痛杀吕布,赤兔马也就归了曹操所有。
便请一位船家将心爱的坐
骑乌骓马用船送到对岸后,便自刎而亡。乌骓马思念主人,长嘶不已,翻滚自戕,其身上马
鞍落地遂化为一山,马鞍山因此而得名,有 “江东第一山 ”的美誉。
在 “霸王别姬 ”的故事中,项羽在四面楚歌中,曾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 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跟随项羽多年,从没见过丈夫如此深切 悲凉的歌声, 自知与他团聚的时日无多, 穿戴起华贵漂亮的衣饰, 手持宝剑, 边舞边歌: “劝 君王饮酒听虞歌, 解君忧闷舞婆娑, 嬴秦无道把江山破, 英雄四路起干戈。 自古常言不欺我, 成败兴亡一刹那,宽心饮酒宝帐坐! ”
・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在一起读西厢的精彩剧照 。
一、古典名著《红楼梦》中 “马”的逸闻趣事
在《红楼梦》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一章中,说的是贾雨村补授
应天府,薛蟠与冯渊争买玉莲,冯渊被薛蟠打死。贾雨村欲拿薛蟠,当日葫芦庙小沙弥、如
今应天府的门子阻其发签,说出了让贾雨村惊出一身冷汗的
后来,人们时常非议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之说, 认为反复无常的吕布配不上忠心耿耿的
赤兔马;而忠心耿耿的关羽才能配不上忠心耿耿的赤兔马,
“人中关羽, 马中赤兔 ”这八个字
才是实至名归。
2、马跃檀溪
“马跃檀溪 ”是《三国演义》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一章中所

三国名将马岱马忠马谡

三国名将马岱马忠马谡

三国名将马岱马忠马谡马岱,字幼常,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蜀汉的名将之一,出生于西凉军人家庭,是马超的兄长。

马岱擅长骑射,勇猛善战,被誉为“西凉虎将”。

马忠,字幼节,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蜀汉的名将之一,也是马超的兄长。

马忠年轻时就有着极高的声望,善于骑射战斗,被封为“西凉猛将”。

马谡,字幼常,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蜀汉的名将之一,为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副腹心谋士,以智谋才智闻名。

马谡能够灵活运筹帷幄,才智出众,但在一些关键时刻也显露出稍有犹豫和疏忽的缺点。

马岱、马忠和马谡都是蜀汉时期重要的将领,为蜀汉立下了赫赫战功。

马岱凭借其出色的骑射技能和过人的勇气,在蜀汉和曹魏的战争中展现出才能。

他在重要的战役中屡建奇功,收获了丰厚的战利品,使得蜀汉的士气大增。

马忠同样是一位勇猛善战的将领,他参与了许多重要的战斗,包括蜀汉与曹魏的对抗和蜀汉与吴国的战争。

马忠因其英勇善战、严明纪律而备受将士们的尊敬。

他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为蜀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马谡以其出众的才智和智谋成为了蜀汉的得力谋士。

在丞相诸葛亮身边,马谡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建议和战略方案,成功策划了一系列精彩的战斗。

然而,马谡也有一些犹豫和疏忽的时候,例如在定军山之战时由于轻视敌人而导致失败。

但总体而言,马谡在蜀汉的统治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位马姓将领的英勇和智谋为蜀汉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们的战绩被载入了历史的史册。

无论在骑射技能、勇猛善战还是才智智谋方面,他们都具有卓越的能力,他们的贡献为蜀汉的兴起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历史的长河中,马岱、马忠和马谡都是三国时期杰出的将领和谋士,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辉煌的篇章,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他们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成为勇于担当和智慧的象征,继续激励我们勇往直前,追求卓越。

三位马姓将领的家族也使得马姓在中国历史中获得了极高的声誉,成为了一个象征勇猛和智慧的标识。

蜀汉的兴起离不开这样一群英勇无畏的将领和聪明睿智的谋士。

历史趣谈:马忠:弄倒刘备手下两个五虎将的三国小人物

历史趣谈:马忠:弄倒刘备手下两个五虎将的三国小人物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马忠:弄倒刘备手下两个五虎将的三国小人物导语:马忠,吴军潘璋部将,擒关羽,射伤黄忠(致命伤) ,五虎大将弄倒俩,一杆神狙使的是出神入化,此武功谁人可比。

马忠的出场被安排在一次重马忠,吴军潘璋部将,擒关羽,射伤黄忠(致命伤) ,五虎大将弄倒俩,一杆神狙使的是出神入化,此武功谁人可比。

马忠的出场被安排在一次重要的伏击战中,当时关羽已经兵退麦城,只剩三百余人,粮食也没了,真可以说是穷途末路。

然而此时的关公依然武艺卓绝,在右臂少力的情况下,仍可以战平徐晃。

困兽而斗的效果自然不好,因此,吕蒙才需要设下伏兵:“可令朱然引精兵五千,伏于麦城之北二十里;彼军至,不可与敌,只可随后掩杀。

彼军定无战心,必奔临沮。

却令潘璋引精兵五百,伏于临沮山僻小路,关某可擒矣。

”从吕蒙的计策来看,朱然的部队只是要把关公驱入临沮,打击并消耗关公的有生力量。

真正要作战的部队是潘璋的五百精兵,而且是伏于山间小路,以生擒为目的。

实战中,关公的遭遇按照先前的计划顺利发展,被朱然所驱,不得以“望临沮小路而走”,进入了潘璋的埋伏圈。

然而潘璋的表现却实在有些不妥,此时作为伏击部队的最高将领,他居然轻率地“骤马舞刀杀来”,结果“只三合,潘璋败走”。

潘璋显然有些急功近利,按照原来计划,他的部队本该埋伏在山路上,他却早早地跑出来要生擒关公,心想既可以扬名立万又可以立个大功。

偏偏此时的关公的体能和状态都没有怎么消耗,于是非常顺利的击退了潘璋的围歼。

然而潘璋依然有马忠这支小部队留守山间,以至于关公仍然无法突围。

“正走之间,一声喊起,两下伏兵尽出,长钩套索,一齐并举,先把关公坐下马绊倒。

关公翻身落马,被潘璋部将马忠所获。

”这两句话非生活常识分享。

三国马忠简介

三国马忠简介

三国马忠简介
马忠是中国三国时期著名将领,他曾经担任蜀汉的大都督、凉州刺史等重要职务。

他曾多次战胜曹魏军队,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

马忠出生于汉朝末期,家乡位于今甘肃省秦安县,他的父亲马岱是当时秦安县县令,他出身贵族,从小就对武艺有所突出,以其异常聪明过人而著名。

马忠在陈琳的引荐下,步入了蜀汉的军队,并担任陈琳的部将。

马忠的技艺高超,不久就升任都督,攻占了青州、江夏等地,并多次打败曹魏军队,为蜀汉统一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马忠的带领下,蜀汉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赤壁之战中,取得了胜利。

在此之前,蜀汉一直都害怕大曹军的威力,马忠不但把曹军吓退,而且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此后,蜀汉又数次以马忠为首的军队战胜曹魏军队,令曹操深感焦虑。

曹操派出大将王异前来攻击蜀汉,马忠也亲自出马,并在新安抗击大曹军,成功击退曹军,为蜀汉维护了边疆安全。

另外,马忠还曾多次派兵南下,攻占凉州,成功实现了蜀汉的西进大业。

在蜀汉的大军攻破成都后,马忠也伴随刘备一起去到了巴蜀。

他参加了后来的著名的定军中原的战役,击退了曹操的大军,为蜀汉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马忠的另一项重大成就是,他建立了两江军,马忠为两江军立下了“五十步笑百步”的战法。

此外,马忠在统计军政上也有许多贡献,比如他精通军事策略,可以根据敌情变化,精心安排部署,以最佳状态来应对敌军。

三国时期,马忠的精湛技艺和坚韧不拔的斗志,为蜀汉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英勇行为,为后世所传颂。

三国有哪些隐藏的神秘高手 万人敌

三国有哪些隐藏的神秘高手 万人敌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三国有哪些隐藏的神秘高手万人敌
导语:三国演义里有很多英雄好汉,比如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号称万人敌。

也有吕布典韦许褚等人,在三国的历史上他们所向披靡,高手过招,独孤求败。

三国演义里有很多英雄好汉,比如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号称万人敌。

也有吕布典韦许褚等人,在三国的历史上他们所向披靡,高手过招,独孤求败。

除此之外,三国还有哪些隐藏的神秘高手呢?他们照样武力过人,只不过作者没有花太多的笔墨进行描绘,认真梳理一下可以有这么多:其一,打败吕布的人这是正史描绘的,可是三国演义上却没写。

《三国志》记载:
太祖引军还,与布战于濮阳,太祖军不利,相持百余日。

是时岁旱、虫蝗、少谷,百姓相食,布到乘氏,为其县人李进所破,东屯山阳。

《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一里也写道:
九月,操还城。

布到乘氏,为其县人李进所破,东屯山阳。

能打败李进的人,肯定是不简单的,要知道人中吕布可不是浪得虚名的。

其二,孙坚:江东政权创始人
当时孙坚是讨伐董卓联军的先锋。

在进军的过程中,多次击败董卓军,斩杀了华雄。

并两次单独击败吕布,见《后汉书卷七十二董卓列传第六十二》:
明年,孙坚收合散卒,进屯梁县之阳人。

卓遣将胡轸、吕布攻之。

布与轸不相能,军中自惊恐,士卒散乱。

坚追击之,轸、布败走。

卓遣将李傕诣坚求和,坚拒绝不受,进军大谷,距洛九十里。

卓自出与坚战于诸陵墓间,卓败走,却屯黾池,聚兵于陕。

坚进洛阳宣阳城门,更击吕布,布复破走。

坚乃埽除宗庙,平塞诸陵,分兵
生活常识分享。

三国演义人物解读

三国演义人物解读

三国演义人物解读
- 刘备:初为汉室宗亲,后助袁术平定黄巾起义,进而投靠袁绍、曹操,最终在赤壁之战后建立了蜀汉政权。

刘备有仁政之名,但其一生中不断地欺骗、背叛他人,最终在夷陵之战中身陷包围,病逝于东吴。

- 关羽:原为刘备手下大将,威武雄壮,忠义仁厚,有“武圣”的美誉。

但是在赤壁之战后被曹操俘虏,被迫投降于曹操。

后来在南阳被杀,死后追授“汉寿亭侯”。

- 张飞:刘备手下大将,勇猛过人,不善言辞,举起“丈八蛇矛”恰似奔马飞天,是三兄弟中最具武勇的一位。

但是性格粗犷,多次因为小事跟刘备发生矛盾,最终被部下所杀。

- 赵云:刘备手下大将,以勇冠三军,有“子龙一身都是胆”的美誉。

他冲杀险要,屡立战功,后跟随刘备入川,参加了蜀汉政权的建立,是蜀汉五虎将中最为出色的一位。

- 曹操:三国时期北方一位重要的统帅和政治家,颇有野心,曾发动许多征战、长达数年的战争。

他以智囊荀彧为谋士,管理颇有成就,但在朝堂上也失去了不少支持者,最终在夷陵之战后病逝。

- 孙权:三国时期在江南地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吴国的创始人,继承了东吴政权,摆脱了孙策出任临海之前的许多顾虑,成为南方一个强有力的势力,最终在合肥战役中成功阻止了曹操北伐。

- 诸葛亮:蜀汉建国后崇尚儒家思想的最高领袖之一,是历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人物。

他致力于拯救祖国,提出了“以文治国,以武备国”,以及“切忌总让曹操先声夺人”的著名战略。

《五虎将》的古代历史解读

《五虎将》的古代历史解读

《五虎将》的古代历史解读五虎将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武将群体,他们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

他们在三国时代的战争中表现突出,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对于这支武将群体的历史背景和作用,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和疑惑。

本文将通过文化、历史、政治等多个维度对五虎将进行探究和解读。

一、五虎将的起源五虎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

《三国演义》中对五虎将的描绘是将他们渲染成为身经百战的英雄,但在事实上,他们在三国时期的实际表现是有限的。

事实上,五虎将在三国时期表现出色的原因还是存在一定争议的。

有一种常见的说法是,五虎将是以敦煌、四郎、赵子龙、马谡、张翼、华雄、颜良、文丑、董卓等人为原型而创作的。

这一说法得到了相当大的支持,在历史上被广泛传播和接受。

另一种说法认为,五虎将的起源是从史籍《后汉书》中与赵云有关的记录出发,将关羽和张飞加入进来,再加上马超和黄忠一起合并而成。

这一说法也得到了一定的支持。

二、五虎将的历史作用作为著名的武将群体,五虎将在历史上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在三国时期,五虎将几乎都在刘备、关张、赵云、马超等著名将领的麾下,承担着重要的作战任务。

特别是在赤壁之战期间,龙胆绶铣、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等五虎将标志性的兵器都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五虎将的“助太公”的事迹、赵云的“回马横刀”的英勇壮举、黄忠的“八十万大军抵我何林”等等,都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战争典故。

除了在战争中表现突出,五虎将也在政治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其中关羽、张飞、赵云等人都曾任过关中都督之职,发挥了重要的统治作用。

三、五虎将的文化价值五虎将不仅在历史战争中有着突出的表现,在文化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们在文化上的形象常被赋予了高贵、忠诚、勇敢等品质,成为爱国英雄的代表。

五虎将的文化形象在民间文化中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庆祝,成为“文化五虎将”的代表。

可以说,五虎将在历史和文化上都拥有了非常重要的价值。

四、结论综上所述,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武将群体,五虎将在历史和文化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国演义人物图解

三国演义人物图解

《三国演义》人物谱及简介公孙瓒,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一九九年。

字伯圭,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

曾任中郎将,封都亭侯,幽州牧。

参加过攻打黄巾军及讨伐董卓的战争,与袁绍为争夺北方连年交战,建安四年(公元一九九年)被袁绍打败,自焚而死。

晋武帝司马炎,生于公元二三六年,死于公元二九○年。

创立晋王朝。

公元二六五年至二九○年在位。

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司马昭的大儿子。

公元二六五年废曹奂自立为皇帝。

公元二八○年灭吴后,统一全国。

袁绍,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二○二年。

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人。

汉灵帝时为中军校尉,领导皇宫禁卫军,灵帝死后,他带兵进宫杀尽了宫中宦官。

董卓控制国家大权时,他从冀州发兵讨伐董卓,成为诸侯军的盟主,在诸侯混战中势力进一步扩大,成为当时兵将最多的豪强。

但在与曹操决战时,因不听谋士的良言,在官渡被曹操击败,不久病死。

袁术,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一九九年。

字公路,袁绍的弟弟。

曾任河南尹、虎贲中郎将,南阳太守。

因被曹操、袁绍军队攻击,率兵退驻寿春,统治扬州一带。

建安二年(公元一九七年)自称皇帝,号仲家。

后被曹操打败,忧病而死。

孙权,生于公元一八二年,死于公元二五二年。

三国时吴国建立者。

公元二二九年至二五二年在位。

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阳人)。

东汉末年,继承哥哥孙策的事业,在张昭、周瑜、鲁肃等人的协助下,联合刘备,在赤壁大败曹操。

后又联合曹操攻击蜀国,杀刘备大将关羽,夺取荆州,并在彝陵战役中大败刘备。

公元二二九年在湖北武昌(今湖北省鄂州)称帝,国号吴。

后迁都建业(今江苏省南京)。

在位时,曾派卫温率领万人船队与夷洲(今台湾省)取得联系。

死后追封为吴大帝。

孙皓,生于公元二四二年,死于公元二八三年。

公元二六四年至二八○年任吴国皇帝。

字元宗,又名彭祖,孙权的孙子,孙和的儿子。

在位期间,专横残暴,奢侈荒淫无道,不得民心。

公元二八○年司马炎出兵六路攻打吴国,王浚水师到建业时,仿照刘禅的前例,投降称臣,被封归命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历史上为何会有两个马忠?分别是什么身份
三国演义里面出现的两个马忠一个是吴国将领,和潘璋一起抓到关羽的。

另一个是蜀国的马忠,很厉害。

跟着诸葛亮打战,是个武将,还挺会动脑子,不是个莽汉。

史上蜀汉的马忠似乎评价更高。

蜀汉的马忠与王平、句扶、张翼和邓芝并称蜀汉后五虎上将。

蜀汉马忠(?-公元249年),本名狐笃,字德信,巴西阆中(今四川阆中)人。

三国时期蜀汉将领。

建安末年被推举为孝廉,任汉昌长。

最初与刘备交谈,被他称赞为贤才。

丞相诸葛亮开府治事,以马忠为门下督。

南中叛乱,马忠任牂牁郡太守,别领一军讨平牂牁郡的叛夷。

后任庲降都督,剿灭夷首刘胄叛乱。

官至镇南大将军,平尚书事。

先封爵博阳亭侯,后进封彭乡侯,延熙十二年(249年)去世。

马忠是蜀汉第四任庲降都督,在南中时期,稳定秩序,处事果断,威恩并立,深受百姓的爱戴。

东吴马忠,生卒年不详,三国时期吴国将领,任潘璋部下司马。

建安二十四年(219)吴督吕蒙攻关羽,忠于章乡俘获关羽及其子关平、都督赵累等,遂定荆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