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A测量系统分析-MSA空气呼吸器使用方法培训 精品

合集下载

MSA量测系统分析培训教材

MSA量测系统分析培训教材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穩定性
穩定性又稱漂移,指經過一段 長期時間下用相同的量測系統標 準,對同一基準或零件的 同一特 性,量測所得到的變異.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穩定性的研究
1)取一個樣本并建 立相對于可溯源標准值的基准值。如果該樣品不可獲得,選擇一 個落在產品測量中程數的生產零件,指定其為穩定性分析的標准樣本。對于追蹤 測量系統穩定性,不需要一個已知基准值。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測量系統變差的分布特征:
反映测量值相对于标准值的位置:
稳定性(Stability) 偏倚(Bias) 线性(Linearity)
反映测量值的分散程度—方差,也即R&R:
重复性(Repeatability) 再现性(Reproducibility) 零件间变差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影響測量系統的因素
量具(Gage) 人(People) 测量技术(Measurement Technique) 测量程序(Measurement Procedure) 软件(Software) 环境(Environment) 其它因素(Other Factors)
什么时候进行MSA ?When?;
如何进行MSA? How?;

ISO/TS 16949:2002條文:
7.6.1 測量系統分析 為分析出現在各種測量和試驗設備系
統的測量結果的變異,必須進行適當的統計 研究。此要求必須用於在管制計劃提及的測 量系統。適當時,所有的分析方法及允收標 準必須與顧客測量系統分析的參考手冊相一 致。如果得到顧客的批准,其他分析方法和
2)定期測量標准樣本3~5次,樣本容量和頻率應該基于對測量系統的了解。因素可 以包括重新標准的頻次﹑要求的修理,測量系統的使用頻率,作業條件的好壞。 應在不同的時間讀數以代表測量系統的實際使用情況,以便說明在一天中預熱﹑ 周圍環境和其他因素發生的變化。

MSA测量系统分析培训教材(PPT 43张)

MSA测量系统分析培训教材(PPT 43张)

R = average of the average ranges 均值的平均值 R = (1.5 + 1.5 + 1.3) / 3 = 1.43
X diff

13 片
测量系统分析
计量型 - 大样法 (极差法)
• 第5步
– 计算 UCLR 并放弃或重复其值大于UCLR 的读数。 – 既然极差已没有大于3.70 的值,那么继续进行。
极差
1 1 1 1 2 2 2 1 2 2 1.5
第一次
76 75 74 74 76 76 75 75 74 75 75.0
操作员 C 第二次 第三次
75 76 76 74 75 76 75 74 74 76 75.1 75 76 76 74 74 76 74 76 76 74 75.1
极差
1 1 2 0 2 0 1 2 2 2 1.3
– 对结果进行解释:
• 量具 %R&R 结果大于30%,因此验收不合 格。 • 操作员变差为零,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认 为由操作员造成的误差可忽略。 • 要达到可接受的%量具R&R,必须把重点放 在设备上。

18 片
测量系统分析
计量型 – 重复性再现性 (GR&R)判定原则为:
• %R&R<10%,测量系统可以接受! • 10%≤%R&R<30%,测量系统尚可接受! • %R&R≥30%,测量系统不可以接受!
• 此外,ndc(有效分辨率)取整整,且应该大于 等于5。
第 19 片
测量系统分析
计数型量具研究
• 任何量具的目的都是为了发现不合格 产品。如果它能够发现不合格的产品 ,那么它就是合格的,否则量具就是 不合格的。 • 计数型量具研究无法对量具有多“好 ”作出量化判断,它只能用于确定量 具合格与否。

测量系统分析(MSA)第三版教员培训教材

测量系统分析(MSA)第三版教员培训教材
*
什么是数据的质量
计数型数据的质量
— 对产品特性产生错误分级的概率。
如何评定数据质量
— 测量结果与“真”值的差越小越好。 — 数据质量是用多次测量的统计结果进行评定。
计量型数据的质量
— 均值与真值(基准值)之差。 — 方差大小。
*
用测量系统所收集的数据用于: — 控制过程 — 评估影响过程结果的变量及其相互关系 利用数据分析,增进对测量系统中因果关系和对过程的影 响的了解 把注意力放在测量系统上,其产生的读数可在每个零件上 获得重复,在每个测量人员间获得再现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正文已经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
*
ISO/TS16949:2002与MSA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
*
过程变差剖析
长期
过程变差
短期
抽样产生的变差
实际过程变差
稳定性
线性

04-MSA-测量系统培训教材

04-MSA-测量系统培训教材

6
测量系统的概念
所有对正确反映所测量的对象特性有影响的因素都属 于测量系统一部分
方法/程序
时间
人 软件 量具
环境
夹具
2024年12月10日星期二
7
测量 系统
测量系统的组成

操作人员

量具/测量设备/工装

被测的材料/样品/特性

操作方法、操作程序

工作的环境
2024年12月10日星期二
8
测量系统分析
2024年12月10日星期二
10
数据变差的来源
称菜的过程
测量到的过程变差
没有两个土豆 过程实际的 的重量是一样 变差

不同的人用 同一个秤对 同一个土豆 称重的差异
测量的变差
为什么卖家 和买家秤的 结果会不同?
样本间的变 差
测量人自身 量具的变差 测量人之间 人与零件交
的变差
的变差
互作用变差
过程长期的 过程短期的
1)取一个样本并建立相对于可溯源标准的基准值。如果该 样品不可获得,选择一个落在产品测量中程数据生产零件 , 指定其为稳定性分析的标准样本。对于追踪测量系统稳定性 ,不需要一个已知基准值。
具备预期测量的最低值,最高值和中程数的标准样本是较理 想的。建议对每个标准样本分别做测量与控制图。
2)定期(天,周)测量标准样本3~5次,样本容量和频率应该基 于对测量系统的了解。因素可以包括重新校准的频次、要求 的修理,测量系统的使用频率,作业条件的好坏。应在不同 的时间读数以代表测量系统的实际使用情况,以便说明在一 天中预热、周围环境和其他因素发生的变化。
理想的测量系统在每次使用时:应只产生“正确 ”的测量结果。每次测量结果总应该与一个标准 值相符。一个能产生理想测量结果的测量系统, 应具有零方差、零偏倚和所测的任何产品错误分 类为零概率的统计特性。

测量系统分析(MSA)培训PPT课件

测量系统分析(MSA)培训PPT课件
测量系统的影响 –确保搬运、保护和储存 –对测试用的硬件和软件作保护,以防止调整不当
第六版
.
25
检验、测量和测试仪器的控制-4.11
检验、测量和测试仪器- 4.11.3
–记录必须包括员工自备量具 –在检查量具时,必须记录其条件和实际读数 –如果有可疑的材料已被装运,应通知顾客 –确认测量系统分析的方法被顾客所批准。
a.仪器是否具有足够的分辨力?
b. 系统具有有效的分辨率?
–是否具备不随时间变化的统计稳定性? –统计特性是否在期望范围内具备一致性,并为过程
分析或过程控制的接受?(满足测量的目的?)
第六版
.
15
测量系统变差源
测量过程的构成因子(S、W、I、P、E)及其相 互作用,产生了测量结果或数值的变差。
工件(W) 人员(P)
• 作为测量活动的结果,我们产生一个数值,以此表示 这个轴承孔的内径
第六版
.
6
什么是测量系统分析
• 测量系统分析(MSA)
–MSA用于分析测量系统对测量值的影响 –强调仪器和人的影响
• 我们对测量系统作分析,以确定测量系统的统计 特性的量化值,并与认可的标准相比较
第六版
.
7
MSA总目标
• 测量的不确定度
一个与测量结果有关的参数,其值分散的特性可 以合理地归结于被测对象。
这些数据可表达为系列测量的统计分布、标准离 差、概率、百分率、实测值减去实际值;在控制 图或曲线图上的点等。
第六版
.
8
测量系统分析
典型的准备包括:
– 分析的作业指导书 – 评价人和样件的数量 – 重复读数和测试次数 – 尺寸的关键性 – 零件构造 – 在日常工作使用测量仪器的

测量系统分析MSA

测量系统分析MSA
这里d2,d2*和v可以在可以从附录C中查到, g=1,m=n, 在标准t中可查到。
所取的α 水平依赖于敏感度水平,而敏感度水平被用 来评价/控制该(生产)过程的并且与产品/(生产)过 程的损失函数(敏感度曲线)有关。如果α 水平不是 用默认值.05(95﹪置信度)则必须得到顾客的同意。
举例-偏倚
控制图分析显示,测量过程是稳定的,因为没有出现 明显可见的特殊原因影响。
稳定性的均值-极差图
确定偏倚指南—独立样本法 偏倚
测量系统 的平均值
基准值
• 进行研究
• 1)获取一个样本并建立相对于可溯源标准的基准值。 如果得不到,选择一个落 在生产测量的中程数的生产零件,指定其为偏倚分析的标准样本。在工具室测量 这个零件n≥10次,并计算这n个读数的均值。把均值作为“基准值”。
测量系统分析的目的
•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确定测量系统测量结果的变差(测量误差),了解变差的来 源。 从而确定一个测量系统的质量,并且为测量系统的改进提供信息。
• 保证所用统计分析方法及判定准则的一致性。
测量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 术语 • 测量系统及其统计特性
分辨力、稳定性、偏倚 、重复性、再现性、线性 • 理想的测量系统 • 测量系统的共同特性 • 测量系统的评定步骤和准备
测量系统的分析
• 测量系统的变差类型:
• 偏倚、重复性、再现性、稳定性、线性
• 测量系统特性可用下列方式来描述 : • 位置:稳定性、偏倚、线性。 • 宽度或范围:重复性、再现性。
位置和宽度
标准值
位置
位置
寬度
寬度
理想的测量系统
n理想的测量系统在每次使用时:应只产生“正确”的测量结果。每次测 量结果总应该与一个标准值相符。一个能产生理想测量结果的测量系统, 应具有零方差、零偏倚和所测的任何产品错误分类为零概率的统计特性。

MSA测量系统分析的培训和认证计划

MSA测量系统分析的培训和认证计划

MSA的原理和流程
原理
MSA基于统计学原理,通过对测量 系统的重复性、再现性、稳定性、线 性、偏倚等关键特性进行评估,确保 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流程
MSA的实施通常包括计划、准备、执 行、分析和改进五个阶段,每个阶段 都有相应的任务和目标。
MSA的应用领域
制造业
用于评估生产线上的测 量设备,确保产品质量
鼓励学员分组讨论和交流,分享经验和观 点,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进步。
教学效果评估和反馈
课堂表现评估
通过观察学员的课堂表现、提问和回 答问题的情况,评估学员的学习效果 和理解程度。
期末考试评估
组织期末考试,全面检验学员对MSA 测量系统分析相关知识和技术的掌握 程度。
作业和练习评估
布置相关作业和练习,要求学员在规 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交,评估学员对所 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提高企业产品质量
企业员工通过培训和认证后,可以更加准确地分析和优化测量系统, 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增强客户信任度
企业拥有经过专业培训和认证的测量系统分析人员,可以向客户展示 其具备的专业能力和经验,从而增强客户对企业的信任度。
推动行业进步
通过培训和认证计划的推广和实施,可以促进行业内对测量系统分析 的深入理解和实践应用,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析基础…
校准
数据收集与处理
测量系统性能评 估
问题解决与改进
包括测量系统分析的概念 、原理、方法和应用等。
介绍如何选择合适的测量 设备,以及如何进行设备 校准和管理。
讲解如何有效地收集和处 理测量数据,包括数据清 洗、整理、可视化等。
介绍如何评估测量系统的 性能,包括精度、稳定性 、重复性等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