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5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 《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 《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怆.然(chàng) 涕.下(dì) 岱宗天地悠悠B.鸡豚.(tún) 萧.鼓(xiāo) 造化柳暗花名C.蜡.酒(là) 决眦.(zī) 吟鞭山穷水复D.拄.杖(zhǔ) 叩.门(kòu) 神秀鸡鸣日升2.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一场春雨之后,漫山遍野都是雪白的梨花,绽放出五彩缤纷....的世界。

B.楼兰古国原址如今已变成人迹罕至....的沙漠。

C.精益求精....体现了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它是我们战无不胜的法宝利器。

D.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京剧脸谱艺术被公认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B.美妙的文辞得益于写作者平时注重知识和生活的积累为基础。

C.《舌尖上的中国》炫耀了中国悠久的饮食文化。

D.我市努力改善环境质量,保存我们赖以生活的共同家园。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而当地球穿过这条尘埃带时,这些流星体便会落入地球的怀抱中。

②人们不禁要问,这些陨石是从哪里来的?③受到其他天体引力的影响,它们会慢慢扩散开来,在慧星轨道上形成一条尘埃带。

④当然这也可能是慧星靠近太阳时抛洒出的流星体。

⑤它们大部分可能来自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受到火星、木星的影响,它们自身的轨道渐渐产生偏离以至于闯入地球。

A.②④③①⑤B.②⑤④③①C.④③⑤②①D.④⑤①③②5.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

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却未必,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能看见。

A.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所以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

可是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

B.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虽然形式上是我所有的。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望岳
一、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巩县(今河南巩义)人。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 人被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 由盛而衰的历史。主要作品有“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 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其诗对后世影响深远。有《杜工部集》传世。
四、问题归纳
1.《游山西村》首联渲染了一种什么气氛?
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和好客的习俗。农民生活本来贫苦,但遇到丰年也要酿点酒,宰鸡杀 猪,庆祝一番,同时也要邀朋友来共庆。这是多么淳厚的乡风。“莫笑”一句表现出农民的厚道。
2. 颈联描绘了何样的风土人情?
写出了山西农村淳朴的风土人情。村中人穿着朴素正是民风民俗的体现,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和对美 好愿望的企盼使整个乡村洋溢着生机和喜庆氛围。看到这些情景,诗人感到新奇和亲切。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意思是:不怕浮云遮住我远眺的视线,当然是因为置身在最 高层。现在常用意: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
吓倒。其实,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等各方面,也都需要站得高,方能看得远。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山峦重叠,溪水曲折,好像没了路,正迷惘间,绿 柳成荫,繁花似锦,又出现一个村落。现在常用来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含希望。
三、课文翻译
注释
腊酒:腊月酿造的酒。
足鸡豚(tún):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这里指猪肉。
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叩(kòu)门:敲门。
译文
不要取笑农家过年的酒不好,丰收年他们请客人也会菜肴丰足。(我走在山路上)山峦重叠,溪水 曲折,(草木茂盛,迷蒙一片)好像没了路,正迷惘间,(忽然眼前一片)绿柳成荫,繁花似锦, 又出现一个村落。将近社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村民们衣着朴 素,古风犹存。从今以后如果允许趁着月明来闲游,我拄着拐杖随时都会在夜里敲你家的门。

部编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 第5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测试

部编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 第5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测试

《古代诗歌五首》同步测试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怆.然( ) 岱.宗( ) 鸡豚.( )箫.鼓( ) 衣冠.( ) 落.红(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念天地之悠悠..( )..( ) (2)齐鲁青未了(3)造化钟.神秀( ) (4)阴阳割.昏晓( )(5)荡胸生曾.云( ) (6)决眦.入归鸟( )(7)会当凌.绝顶( ) (8)自缘.身在最高层( )(9)莫笑农家腊酒浑.( ) (10)拄杖无时..夜叩门( )(11)吟.鞭东指即天涯( )3.文学常识填空。

(1)杜甫是代大诗人,字,他被称为“”。

他的诗作被称为“”,都收集在《》内。

(2)我国的“五岳”是指、、、和。

诗句“岱宗夫如何”中的“岱宗”指。

(3)王安石,字介甫,号, (朝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4)陆游,字务观,号, (朝代)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对后世影响深远。

4.理解型默写。

(1)我们登上顶峰眺望远景,大有“,”之感,大家纷纷拍照留影。

(用杜甫《望岳》中的诗句填空)(2)《游山西村》于写景中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的诗句是:,。

(3)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诗人心志的诗句是:,。

5.下列对《古代诗歌五首》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遥想将来的登岳。

B.《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

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

C.《游山西村》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蕴含哲理;颈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尾联诗人似乎意犹未尽,故而笔锋一转,以频来夜游之情收结,余韵不尽。

【教育资料】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学习专用

部编最新版七下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部分1、下面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独怆然..而涕下(悲伤凄恻的样子)B.会当凌.绝顶(凌驾)C.从今若.许闲乘月(如果)D.浩荡..离愁白日斜(无限)2、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下面诗句中使用了通假字的一项是()A.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B.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D.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4、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字有误的一项是()A.齐鲁青未了..(不尽)B.莫笑农家腊酒浑.(浑浊)C.吟.鞭东指即天涯(呻吟)D.决眦.入归鸟(眼眶)5、下列对《古代诗歌五首》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B.《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

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

C.《游山西村》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景象;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蕴含哲理;颈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尾联诗人似乎意犹未尽,故而笔锋一转,以频来夜游之情收结,余韵不尽。

D.《己亥杂诗(其五)》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

这首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6、按要求默写出诗句。

(1),独怆然而涕下。

(2),吟鞭东指即天涯。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部编最新版七下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部分1、下面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而涕下(悲伤凄恻的样子)A.独怆然..B.会当凌.绝顶(凌驾)C.从今若.许闲乘月(如果)离愁白日斜(无限)D.浩荡..2、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下面诗句中使用了通假字的一项是()A.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B.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D.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4、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字有误的一项是()A.齐鲁青未了..(不尽)B.莫笑农家腊酒浑.(浑浊)C.吟.鞭东指即天涯(呻吟)D.决眦.入归鸟(眼眶)5、下列对《古代诗歌五首》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B.《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

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

C.《游山西村》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景象;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蕴含哲理;颈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尾联诗人似乎意犹未尽||,故而笔锋一转||,以频来夜游之情收结||,余韵不尽||。

D.《己亥杂诗(其五)》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5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B卷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5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B卷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5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填空题 (共5题;共23分)1. (5分)名著阅读。

①他虽嫉恶如仇,却无武松鸳鸯楼连杀十五人的血腥,也没有李逵两把板斧排头砍倒一片百姓的凶残;他对人间苦难有深切的体悟,如在桃花村痛打小霸王周通后,劝周通放弃亲事,为的是让刘太公能够老有所养,不要“教老人家失所”;梁山上见着林冲便动问“阿嫂信息”……文中的“他”是________,请你简要地写出有关他的另一件事情:________。

②“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人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的面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上面这段话是________(填人物名)说的,反映了其________的心理。

2. (5分)《科学家的数字武器》作者是当代作家________。

3. (3分)《筑路》和《生命的意义》均选自________(人名)的________(篇名),作者用此做书名是因为________。

4. (4分)《己亥杂诗》中表现龚自珍爱国热忱的诗句是:________5. (6分)《己亥杂诗》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________和________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二、单选题 (共5题;共10分)6. (2分) (2017九上·山西月考) 下面四首诗,各描写了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如果按节令的时间顺序依次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②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③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④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2019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语文

2019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语文

部编最新版七下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部分1、下面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独怆然而涕下(悲伤凄恻的样子)..B.会当凌绝顶(凌驾).C.从今若许闲乘月(如果).D.浩荡离愁白日斜(无限)..2、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下面诗句中使用了通假字的一项是()A.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B.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D.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4、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字有误的一项是()A.齐鲁青未了(不尽) ..B.莫笑农家腊酒浑(浑浊) .C.吟鞭东指即天涯(呻吟) .D.决眦入归鸟(眼眶) .5、下列对《古代诗歌五首》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B.《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

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

C.《游山西村》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景象;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蕴含哲理;颈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尾联诗人似乎意犹未尽,故而笔锋一转,以频来夜游之情收结,余韵不尽。

D.《己亥杂诗(其五)》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诗的后两句以页1 第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

这首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6、按要求默写出诗句。

(1),独怆然而涕下。

(2),吟鞭东指即天涯。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 古代诗歌五首》同步训练(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  古代诗歌五首》同步训练(含答案)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训练一、填空题1.《游山西村》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朝)著名诗人。

2.《望岳》作者是________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________,字________,自号“________”,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的诗被称为“________”3.《己亥杂诗》选自________ ,共350首。

作者________ ,号定庵,________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4.古诗给我们以启迪。

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让我们坚信光明就在前方;陆游“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向我们揭示人生虽然波澜曲折,但要乐观自信;龚自珍“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明白人应该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5.《己亥杂诗》中诗人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中得到启发,富有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运用________,表明诗人的心志:虽然辞了官,仍然会________;为培育人才来维护自己崇高理想而________的情怀。

后人也常用此来比喻________。

二、单选题6.对《登飞来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歌的第二句巧妙地化用前人诗句“鸡鸣见日出”,把“日出”改为“日升”,增添了画面的跳动感。

B.这首诗立意高远,感情奔放,表现出王安石高瞻远瞩的气概。

C.诗歌的后两句,一反前人“忧谗畏讥”之意,与《岳阳楼记》所表达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7.下面对《望岳》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岱宗夫如何”一句,作者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作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岱宗夫。

B.“造化钟神秀”一句,意思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呜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B. “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C. 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 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首联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

B. 颔联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

C. 颈联“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意思为“长远得无穷无尽的样子。

”D. 尾联“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鼻涕”。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全诗紧扣“望”字,从朝至暮,由近及远,热情讴歌泰山的秀美景色和雄伟气势。

B. 首联以设问统领下文,以一望无际的青翠之色烘托泰山的高耸入云,也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C. 颈联写细望所见,对仗工整。

写出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广阔。

D. 尾联点明全诗主旨,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本诗是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 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 颈联写乡俗民事,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佛求神保佑的陋习。

D. 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浩荡离愁”,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无限。

B. “吟鞭”指诗人马鞭。

“东指”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C. “落红”指落花。

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

D. “更护花”的“花”指青少年,此句表明自己要为培养下一代作出牺牲。

6.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 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 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 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7.对《己亥杂诗》这首词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浩荡离愁”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无限。

B. “吟鞭”指诗人马鞭。

“东指”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C. “落红”指落花。

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

D. “更护花”的“花”喻青少年,此句表明作者要为培养下一代作出牺牲。

8.关于《望岳》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用了设问、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

B.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均是倒装句。

C. “一览众山小”暗引《论语》,因为这本书中有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句子。

D. 这首诗选自《杜少陵集详注》,作者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9.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 “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 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 这首诗借景说理,语义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林的矛盾心理。

10.下列对《登幽州台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幽州台,即蓟北楼,又名蓟北楼、燕台,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筑。

从诗题看,这是一首古体诗。

B. 联系诗人的境遇和心情,可将“古人”理解为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是指自己这样有抱负、有才能的文人。

C.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涕”就是眼泪。

D. 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岁月漫长;第三句写天高地迥;第四句描绘苦闷情绪;全诗笼罩一股悲壮苍凉的气氛。

二、诗歌鉴赏(共2题;共29分)11.读《游山西村》,完成下列各题。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全诗紧扣一个“________”字,按________推移展开叙述。

(2)首联写出了什么内容?(3)“古风存”一句用来赞美农民的什么品格?(4)本诗中哪两句流传最广?含有什么哲理?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

(5)“柳暗花明”写出了自然美景,请问:①为什么用“暗”来形容“柳”、用“明”来形容“花”?②“柳暗花明”流传下来成为一个成语,它现在意思通常指什么?12.阅读古诗《次北固山下》,完成小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颔联写船上所见景,“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________;“风正”,________。

(2)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解析】【分析】ABC赏析正确。

D赏析错误,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但没有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故选D。

【点评】本诗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及思想感情的能力以及赏析古诗语言的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赏析题,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练习这样的题,答题时要反复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然后再结合具体语句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感情,最后再赏析诗歌的语言及表现手法。

2.【解析】【分析】ABC赏析正确,D:赏析错误,尾联“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眼泪”不是“鼻涕”。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

赏析诗歌要注意熟读全诗,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懂得用心去感悟,有时需结合写作背景进行赏析。

3.【解析】【分析】A赏析错误。

本诗写的是傍晚时候“望”泰山,并不是从朝至暮。

本诗围绕“望”字展开,第一联为远望,第二联为近望,第三联为细望,最后一联为远望。

BCD赏析正确。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的重点词句的赏析能力。

鉴赏诗歌,首先要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专业术语,如表达技巧:象征、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等,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句做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地鉴赏。

4.【解析】【分析】ABD赏析正确。

C赏析有误,颈联写乡俗民事,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这首先并没有批评农村宣扬迷信、拜佛求神保佑的陋习。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对诗词表达技巧的运用与把控能力。

解答时,应先通读全诗,理清诗意;然后细读相关语句,提取相关信息;最后结合诗歌的写法,筛选并整合其相关信息,从而选出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

5.【解析】【分析】ABC赏析正确。

D赏析错误。

“花”比喻国家,此句表明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歌中关键语句的能力。

理解诗歌关键语言一定要在理解诗歌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分析,有时还要联系作者的经历和写作背景。

6.【解析】【分析】“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故选D错误。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重点诗句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大意,结合作品及写作背景来理解。

7.【解析】【分析】D错误明显。

对古诗中意象的理解在基于诗歌本身的内容。

在诗中,“花”指的是国家。

D的理解是现代人借用本诗赋予的新的意义。

【点评】古诗中的此名句富有哲理,对古诗赏析时要立足于诗歌本身,分析作者的表达意图,而不应该用现代人的引申义来替代诗中的本义。

8.【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D这首诗选自《杜工部集》,作者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A、B、C正确。

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9.【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这首诗作者借景抒怀明理,表达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并没有归隐山林的意思。

因此,D项理解不准确。

A、B、C正确。

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10.【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B“来者”应理解为“后来的贤明之主”。

因此,B项理解不准确。

A、C、D正确。

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二、诗歌鉴赏11.【解析】【分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文的理解能力,全诗紧扣一个“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

(2)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描写丰收年景,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品行。

(3)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达民风的淳朴可爱。

(4)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描绘山村风光,被后世用来形容已陷入绝境,忽又出现转机。

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5)用“暗”来形容“柳”、用“明”来形容“花”。

①柳色深绿,所以用“暗”;花光艳丽,所以用“明”。

②比喻困境后重新出现转机,看到希望。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

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2.【解析】【分析】(2)这首诗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

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