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籍测量中GPSRTK技术的应用探讨
地籍测量中GPS- RTK技术略议

地籍测量中GPS- RTK技术略议近十年来,我国测绘部门经过大量的统计研究表明,GPS所具有的精度高、灵活度强、环境适应能力强、效益高等优势,被大部分的测绘人员所接受,并且在工程的测量、大地的测量、运载工具的导航、航空摄影的测量、工程变形的监测、地壳运动的监测、地球动力学、资源勘查等各类学科中广泛应用,对于测绘领域来说它打开了一扇大门。
一、对GPS-RTK技术的认识GPS RTK技术又称实时监控技术,随着GPS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门技术也在飞速成长,它可以随时随地的提供流动站所指出的位置的三维效果图片,并且在某些位置还可以提供精准度极高的测量能力,这是GPS全球定位系统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在地形的测图、工程的放样、许多控制的测量方面它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对在地形的上的作业率有极大的提升。
现如今,大部分GPS建立高级别的平面控制网的方法是有静态、快速静态等,在地籍测量中GPS的应用也是如此;地形勘探中GPS RTK技术主要是为了施工放样和碎部点的采集工作,对于高级别的图根控制的测量、地籍测量的界止点的测量以及加密控制的测量都处于研究阶段,还未能实际应用。
本文分析讨论了一下GPS 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所具有的优势以及缺点,总结了一些经验。
二、在地籍测量中GPS-RTK技术应用的优势分析一般情况下,人们在地基控制测量工作的进行中,辅导的器具基本上是使用全站仪装置,然后通过对导线的测量,进行对工程作业的布置任务。
经过实地的检测和大量的计算统计得出一个问题:在以往较为传统的地籍测量工作中,有许许多多的限制挑战,其中对工程地点通视性的要求就很高(即对放置的网布设点对于通视的要求很高),这个缺点对于整个测量工作来说是非常不利的,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地籍测量出的数值也没有很高的准确度。
最关键的是:伴随着地籍测量范围的持续增大,这种方式计算出的数据的准确度还会随之下降,对后期工作的展开是非常不利的。
与以上所说的测量方法相比,GPS-RTK技术的应用优势有灵活布设控制点、较高的准确度、较远的观测距离以及对通视条件的限制很小等许多方面,最关键的是随着测量工作中测量范围的增大其获得的数据的准确度不会随之减少,这样就能够保证整个测量过程中数据的准确性了。
GPS 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应用分析

GPS 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应用分析一、GPS RTK技术概况GPS RTK技术全球定位动态差分技术的简称。
这是一种全新的地籍测量技术。
主要的基础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能够实时提供达到厘米级的三维坐标。
现阶段,RTK技术可以分为两种:①比较常见的、传统的RTK技术,这种RTK 技术有不小的局限性,一般只能监测较短的范围,随着距离的不断拉长,它的误差会越来越大,以致于无法得到正解;②网络RTK技术,这种网络RTK技术实现了区域范围内厘米级和精度均匀的实时动态定位。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VRS虚拟参考站技术。
网络RTK技术利用地面布设的参考站组成GPS参考站网络,通过收集各个参考站观测到的信息,建立误差模型,而在移动站附近会产生一个虚拟的观测站。
进而实现将二者进行载波相位差分改正,实现对测量点的实时动态的高精度定位。
网络RTK系统由三部分组成:①信号接收部分;②实时传输部分;③数据处理部分。
控制中心不断收到来自各个参考站的观测数据,控制中心实时结算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而后便进行误差模型的建立。
移动站将单位定点确定的三维坐标,通过无线数据链路传输给控制中心,经过处理后,便可以得到点的精确位置,实现厘米级的实时定位成果。
该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实现的关键:在当前的地籍测量工作中,要通过RTK进行点的定位,需要把基准站的观测值与测站的坐标通过传输装置传输到移动站,由移动站来处理相关的技术信息。
并在移动站中形成相应的差分观测值。
从而求出实时移动站厘米级的精度坐标。
移动站通常处于两种状态,一种是静态,一种是动态,也可在一个固定点上由静态开始工作,然后在动态条件下转化;其中较为关键的技术包括:(1)该系统采用的是快速算法,可快速而准确计算出整周的模糊度,一般情况下,比较常用的方法包括:函数法、组合搜索技术和FARA方法等。
不过在特殊的时候,在初始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误差,这是整周的模糊度结构便不是很可靠。
在这种情况下。
以GPS为基础的RTK 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探讨

以GPS为基础的RTK 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探讨[摘要]GPS-RTK测量技术是一种较实用的GPS定位测量方法,在当前的地籍测量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
本文从外业施测、内业处理、RTK定位精度分析、RTK测量误差来源、GPS-RTK优点等方面对以GPS为基础的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为以后GPS-RTK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字]GPS-RTK 地籍测量1 关于地籍测量和以GPS为基础的RTK技术的简述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它是以地籍调查为依据,以测量技术为手段,从控制到碎部,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它的任务是根据权属界址点和其他要素的平面位置,来给国土管理提供基本资料、编订国民经济计划、拟定相关政策、从而做好现代化基础建设工作。
GPS-RTK测量技术就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
在RTK 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
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同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历时不足一秒钟。
流动站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可在固定点上先进行初始化后再进入动态作业,也可在动态条件下直接开机,并在动态环境下完成整周模糊度的搜索求解。
在整周末知数解固定后,即可进行每个历元的实时处理,只要能保持四颗以上卫星相位观测值的跟踪和必要的几何图形,则流动站可随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
所以与传统测量方法相比较,采用该方法可以极大的简化外业操作程序,减轻劳动成本,提高外业效率。
2 GPS-RTK技术测量方法介绍依据基准站的架设方式,GPS-RTK 技术的测量方法有两种:(1)“无投影/无转换”法。
它是直接用接收机在基准站和流动站接收WGS-84 坐标,然后利用观测的已知点的WGS-84 坐标和相应的地方坐标进行坐标转换。
GPS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R T K技术是 以载波相位测量为依据 ,结合数据传 输技术和
P S测 量 技 术 , 归属 于 G P S , 是G P S测 地理功能、 法律功能、 经济功能、 社会功能是地籍测 量的四个 载 波 相 位 测 量 的 实 时 差分 G 主 要 功 能 。其 中地 理 功 能 是指 为 不 动 产 的位 置 、 面积 、 质 量 和 权 量 技 术 发 展 到一 定 阶段 出 现 的 高 效 的定 位 技 术 通 常 利 用 2台 P S接收机 同时接收卫星信号 ,一 台用来测定未知点的坐 属境 界几何或 数字资料 ; 法律 功能主要 是为利用现 状 、 租赁 、 不 以上 G
建材发展导 向 2 0 1 3年 9月
地质 ・ 勘 察・ 测 绘
G P S R T 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刘 敬 波
( g i 阳 市 国土 资 源 规 划 设 计测 绘 院 湖南 益阳 4 1 3 0 0 0 )
摘
要: 地籍测量能有效 为土地管理提供精确 可靠的地理 参考 系统 ,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 断发展 , GP SRT K 技术 以其 高
RT l 澈 术 在 地 籍 测 量 的 应 用进 行 研 究 。 关键 词 : G P S RT K 技 术; 地籍测量 ; 应 用
中图分类号 : P 2 7 1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2 — 1 6 7 5 ( 2 0 1 3 ) 1 7 — 0 2 0 5 — 0 2
识。
Hale Waihona Puke 地 籍 测 量 一 般 采 用 地 籍 控 制 测量 方 法 地 籍 碎 部 测 量 方 法 。 地
籍控制 测量 主要 是利用 G P S定位 技术布 测 当地地 籍基本 控制 网、 利用 已有基本控制 网的办法 ; 地籍碎部测 量方法是将全站仪 架设在 R T K所测 的最后一点上 , 以R T K测 出的倒数第二 点为后 视, 全站 仪归零 , 将仪器 水平度盘转 到平角锁 定 , 将这 点的相关 数据输入全站仪 , 在用棱镜在这条 方向线放制所需要各 点, 用全 站仪测 出个各点位的桩 号、 高程。
浅谈GPS—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浅谈GPS—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摘要】GPS-RTK具有其他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所不能比拟的优点,地籍测量需要GPS-RT,同时,这项技术也代表了测量方法的改进,使其成为沿着高生产率方向发展的一种自然进程。
本文概述了GPS-RTK技术,并分析了GPS-RTK 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几个应用方面。
【关键词】GPS-RTK;地籍测量;控制测量;碎部测量一、GPS-RTK技术RTK测量是动态测量技术之一,WGS-84坐标是其测量的基础,RTK测量主要有修正法和差分法两种方法。
修正法是把基准站的载波相位修正值发送给流动站,改正流动站所接收到的载波相位,进而求坐标的方法,亦称作准RTK;差分法是将基准站采集到的载波相位发送给流动站,进行求差解算坐标,这种方法被认为是RTK。
RTK测量技术的核心是数据处理和数据传输技术。
GPS-RTK测量与常规方法比较,有以下优点:一是建网速度快。
因为可全天候作业,无论刮风、下雨、起雾、夜晚都可观测,以每天工作小时计算,平均每天可完成个点,而常规方法平均每天不到个点。
二是测量精度高。
如表所示,平均边长,最短边仅的控制网,最弱边相对中误差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系统的进一步完善,接收机会更轻便如烟盒大小、价格更便宜约万元人民币或几千元、定位精度更高达毫米级、定位速度更快一个点仅需,完全可用于地籍测量中最困难、精度要求又高的界址点测量工作。
有的国家正在研制利用定位技术和数学化近景摄影测量相结合的数据采集系统,再组成计算机图像识别及机助地图制图一体化的全自动地籍测量工作站,使地籍测量出现全新的面貌,将有力地推进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使用。
二、GPS-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GPS-RTK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有:土地征收和利用、土地的规划、土地的转让、土地利用及土地开发整理及复垦等等。
起初地籍测量采用的测量工具并不先进,所以是人工测量,人工测量的缺陷在于测量范围小,测量精度低,而随着GPS-RTK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测量范围逐渐扩大;测量精度高,且节省了大量的人力。
GPS-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分析

GPS-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分析介绍GPS-RTK技术是一种高精度的GPS数据处理技术,可以实现厘米级别的定位精度。
该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地籍测量的精度和效率。
本文将从GPS-RTK技术的原理入手,介绍GPS-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GPS-RTK技术原理GPS-RTK技术基于GPS定位,利用基站和移动设备之间的差分技术,可以实现极高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
具体来说,GPS-RTK技术需要至少两个接收器:一个作为基站,另一个作为移动设备。
基站接收到一系列的GPS信号,计算出卫星的位置、钟差、电离层延迟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通过无线电信号传输到移动设备。
移动设备接收到基站发来的信号,利用差分技术对卫星信号进行修正,最终得到厘米级别的位置精度。
GPS-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测量数据的处理GPS-RTK技术可以提供高精度、高效率的地籍测量方案。
传统的地籍测量方法中,常常需要测量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传统测量设备手工进行数据处理。
GPS-RTK技术可以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大大节省时间和成本。
在地籍测量过程中,GPS-RTK技术可以实时处理测量数据,并生成坐标和角度等信息,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和可信。
多目标同时测量GPS-RTK技术可以同时对多个目标进行测量,提高了地籍测量的效率。
在地籍测量过程中,有时需要同时测量多个目标,传统测量方法需要进行多次测量和数据处理,耗时、精度不高。
通过GPS-RTK技术,可以同时对多个目标进行测量,大大提高了测量效率和精度。
三维测量GPS-RTK技术可实现三维测量,对地形和地貌等要素进行更加精确的测量。
GPS-RTK技术可以通过多个测量点的信号进行计算,实现对目标的高精度三维测量。
在地籍测量中,三维测量技术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地形、地貌等因素,提高地籍测量的精度和实用价值。
现场操作便捷性GPS-RTK技术简化了现场操作流程,提升了现场工作效率。
GPS—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探讨

GPS—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探讨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及全球定位技术的不断成熟,定位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地籍测量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使地籍测量技术的精确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对GPS—RTK定位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GPS—RTK技术;地籍测量;应用0引言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工作中是基础工作,国家想要做好国家建设,地籍测量是必须做好的工作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土地问题也不断出现,因此,地籍测量也被广泛的应用。
用地籍调查作为依据,运用精确的测量技术和仪器,可以测量出不同类型土地的准确位置和大小、不同分界线的坐标、土地面积等。
GPS—RTK技术的出现使得地籍测量可以运用卫星发射来的信号进行数据处理,从而可以测量出测量点的空间位置。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运用这项技术使得地籍测量不再受范围地域的影响。
下文将会对现代地籍测量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1 GPS—RTK技术在现代地籍测量中的应用1.1 采取GPS—RTK建立地籍图根控制网传统的方法是使用导线法建立地籍图根控制网,这种方法消耗的时间比较长,精度分布不均匀,需要点间通视,当观测完回到处理环节时,如果精度情况不相符,就要重新进行测量。
地籍图根控制测量运用PTK技术,就不会受外在环境条件的约束,而且运用这种技术耗费的时间少,精确度高,分布也比较均匀,使得整个操作过程也比较简单,灵活性也相对较高。
1.2 采取GPS—RTK技术建立地籍首级控制网GPS—RTK 控制网设计有如下原则:第一,一般情况下,为了提高网络的稳定可靠性,会运用独立观测边形成闭合图形。
第二,网点要和水准点相结合。
第三,相邻点间基线精度分布要均匀。
第四,分布点要布设在视野开阔和交通便利的地方,这样方便测量,提高它的精确度。
第五,为便于扩展和联测必须有良好的通式。
1.3 GPS—RTK的碎部测量为了能够真实准确的测量每个土地的权属界址点、线等地籍要素,采取GPS—RTK技术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可以满足它对精度的要求。
地籍测量中GPSRTK技术应用探析

地籍测量中GPSRTK技术应用探析摘要:gpsrtk技术因高效率、灵活、误差不积累、厘米级的高精度越来越受到测绘人员的青睐。
rtk高程精度低于平面精度,而地籍测量对高程的精度要求较低。
因此,rtk技术应用来进行地籍一、二级控制和界址点测量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方法,在勘测定界中优势尤为突出。
关键词:地籍测量;gps技术;应用abstract: the gpsrtk technology for high efficiency, flexible, and error accumulation, not centimeter level accuracy is more and more get the favour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personnel. rtk elevation accuracy is lower than the plane precision and accuracy of cadastral survey of elevation is low. therefore, rtk technology to first and second class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cadastral point measurement is a relatively ideal method at present, advantage is particularly prominent in the reconnaissance and bound.key words: cadastral survey; gps technology;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p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1gpsrtk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测量方法1.1rtk的基本原理rtk技术采用差分gps三类(位置差分、伪距差分和相位差分)中的相位差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RTK 技术用于地籍控制测量
现在 RTKGPS 测量定位误差一般为 10mm+1×10-6 根据控制
测量规范要求Ⅰ级导线点的点位误差为±5cm, 从理论上分析利
用 RTKGPS 测量完全能满足地籍Ⅰ、Ⅱ级导线控制测量和图根
控制测量的要求。
在某市东郊的 RTK 地籍控制测量中,该测区属城市边缘,地
35 665.478 55 326.949
39.421 39.431
0.008 - 0.012 - 0.010 0.014
在具体工程中,可以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布点,得到
高精度的图根地籍控制网这样就能够保证界址点坐标,的精度。
界址点精度有了保证,地籍图的精度也就有了保证。同时,利用
RTK 技术还能够在交通或者地形条件不好等测量有困难的地方
(2)RTK 定位要求基准站实时向移动站发送信息,数据传输
速度一般不低于 9600bit。数据链拉得远,可以减少参考点的设立
和避免频繁转站;数据链键,GPS 初始化运行的时间会明显减少,
提高工作效率。
(3)RTK 测量是在 WGS284 坐标系中进行的,而地籍测量是
在当地坐标或者 54 坐标上进行的,RTK 是用于实时测量的,要
35 858.760 54 941.635
23.877 23.592
0.016 - 0.006 - 0.032 0.017
35 689.424 55 579.968 04
35 689.444 55 579.960
23.571 23.909
0.020 0.008 - 0.021 0.022
35 665.470 55 326.937 05
求立即给出当地的坐标或者 54 坐标,因此,坐标转换工作更显重
要。在工程应用中经常遇到当地任意坐标,一般使用平面转换和
高程拟合的方法。平面转换模型为:
! " ! " ! "! " Xi
=
X0
cosθ +(1+m)
sinθ
ΔXi
Y Y i Local
0
- sinθ cosθ ΔYi 84
式中,Xi、Yi 是当地坐标系测量点坐标,X0、Y0 是平移参数,m
关键词: GPS;工程;测绘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 GPS)是美国 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研制的用于军事目的的新一代卫星导航 与定位系统。随着 GPS 系统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它开始由军用 转为民用,并率先在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创新测量、海洋测 量、城市测量等测绘领域得到运用。本文介绍 GPS 在城镇地籍 更新调查测量中的应用,并谈几点体会。
是两个坐标系的尺度比差,ΔXi、ΔYi 是 WGS284 的投影坐标差。
此计算模型至少需要 2 个公共点。
高程拟合有曲线拟合、平面拟合和曲面拟合等多种模型。为
了提高精度, 最好选 2 个以上均匀分布于测区的点利用最小二
乘来求解转换参数,做到能有效控制测区以及保证足够的精度。
为了校验参数的精度和准确性, 还可以选用几个点不参与计算,
作,也可以在动态条件下进行初始化。其主要的关键技术如下:
(1)RTK 系统采取了快速算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求解出整周
模糊度。常用的方法有模糊度函数法、FARA 法和组合搜索技
术。但是有时候会因为初始过程中的各种误差导致整周模糊度
求解的结果不可靠。这时就需要对 RTK 的成果质量进行控制,
利用重测 RTK 的测量链比较复核。
·337·
勘察、测绘与测试技术
建材与装饰 2008 年 6 月
论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原理及在工程中的应用
杨增金
(福建省核工业二九五大队)
摘 要: 本文对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基本结构和测量原理进行了介绍,并引用工程实例 GPS 测量的技术设计、GPS 测量的外业实施、 观测及观测准备等进行了阐述。
实现单人操作,节省劳动力。在保证基准站安全的前提下,每
公共卫星连续锁定。 (3)在应用实时动态 GPS 进行测量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信号
受阻挡、卫星信号中断、卫星失锁等现象。这时 GPS 能够自动重 新进行初始化, 在初始化的过程中, 精度将会降低到常规差分 GPS 的精度。为了保证测绘成果的质量,有时初始化成功以后,还
34 766.560 55 183.190
22.304 22.293
0.012 0.005 0.011 0.013
35 245.780 55 638.505 27.048
02
- 0.008 - 0.007 0.013 0.011
35 245.788 55 638.512 27.035
35 858.776 54 941.629 03
1.2 GPS 定位原理
GPS 定位是根据测量中的距离交会定点原理实现的 J。如图 1 所示,在待测点 Q 设置 GPS 接收机,在某一时刻同时接收到 3 颗(或 3 颗以上)卫星 S1、S2、S3 所发出的信号。通过数据处理和计 算,解算出 Q 点的三维坐标(x,y,z)。
1.3 GPS 测量的特点
代入公式起校验作用。也可利用 Bursa 模型解求 7 个转换参数
来进行坐标转化。如果测区的范围不大,可不考虑 7 个参数中尺
度比和旋转参数时,可现场求定 3 个平移参数,得到满足一定精
度要求的转换参数。
(4)参考点的选择和建立。参考点的位置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有正确的已知的坐标;应该在地势较高而且交通方便,天空较为 开阔,周围无高度角超过 10°的障碍物,有利于卫星信号的接收和 数据链发射的位置; 为防止数据链的丢失以及多路径效应的影 响,周围无 GPS 信号的发射物、无高压线、电视台、无线电发射 台、微波台等干扰源;应选择土质坚实、不易破!!!!!!!!!!!!!!!!!!!!!!!!!!
有非常突出的优势:
解,导致作用距离有限,一般要得到厘米级的精度,基准站和流动
采点速度快,因为解算速度已达到 20Hz,一般用 1Hz,即每秒 站的距离不能超过 20km,要得到亚米级的精度作用距离就不能
钟就可以记录一组观测数据, 所以初始化完成后单点采集的时 超过 50km。
建材与装饰 2008 年 6 月
勘察、测绘与测试技术
对地籍测量中 GPS RTK 技术的应用探讨
邹庆伟
[东湖房产(惠州)开发有限公司]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在地籍测量中采用 RTK 技术与传统地籍测绘的相比,并通过实例探讨了 GPS RTK 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分析出地籍测量中的精度,充分突出 RTK 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优势。
(2)GPS 地面监控站主要由分布在全球的 1 个主控站、3 个 注入站和 5 个监测站组成。主控站根据各监测站对 GPS 卫星的 观测数据,计算各卫星的轨道参数、钟差参数等,并将这些数据
编制成导航电文,传送到注入站,再由注入站将主控站发来的导 航电文注入到相应卫星的存储器中。
(3)GPS 用户设备由 GPS 接收机、数据处理软件及其终端设 备(如计算机)等组成。GPS 接收机可捕获到按一定卫星高度截止 角所选择的待测卫星的信号,跟踪卫星的运行,并对信号进行交 换、放大和处理,再通过计算机和相应软件,经基线解算、网平 差,求出 GPS 接收机中心(测站点)的三维坐标。
进行 GPS 联测。若测区为相互独立的 A,B 两测区,A 测区已测,B
测区未测。应用 RTK 技术,就可以在 A 测区内一点上建立基准
点,不必在两测区中间设计连接点,通过 A 测区上的已测点直接
传递到 B 测区。
3 RTK 技术用于地籍碎步测量
与采取全站仪相比, 采用 RTK 技术在地籍碎步测量中也具
相对于常规测量来说,GPS 测量主要有以下特点。 (1)测量精度高。GPS 观测的精度明显高于一般常规测量, 在小于 50km 的基线上,其相对定位精度可达 12×10-6,而在 100~500km 的基线上可达 10-6~10-7。 (2)测站间无需通视。GPS 测量不需要测站间相互通视,可 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点位,使得选点工作更加灵活方便。 (3)观测时间短。随着 GPS 测量技术的不断完善及软件的不 断更新,在进行 GPS 测量时,每个测站上的观测时间一般在 30~
势平缓,无高大建筑物,由于有果树、灌木和房屋阻挡,用全站仪
布导线则难以通视,又由于工期紧迫,所以采用 RTK(1+1)进行测
量。考虑到作业半径小于 5km,而已知点较少,采用了 2 个点求 3
个参数进行坐标转换,再到 3km 外 2 个已知点上检核,误差小于
0.02m,可以满足要求。流动站由一个测量员操作,两天时间就完
·338·
1 GPS 简介
1.1 GPS 构成
GPS 主要由空间卫星星座、地面监控站及用户设备 3 部分 构成。
(1)GPS 空间卫星星座由 21 颗绕地工作卫星和 3 颗在轨备 用卫星组成。24 颗卫星均匀分布在 6 个轨道平面内,轨道平面的 倾角为 55°,卫星的平均距地高度为 20200km,运行周期为 11h58min。卫星用 L 波段的 2 个无线电载波向广大用户连续不断 地发送导航定位信号,导航定位信号中含有卫星的位置信息,使 卫星成为一个动态的已知点。在地球的任何地点、任何时刻,在高 度角 15°以上,平均可同时观测到 6 颗卫星,最多可达到 9 颗。
1 RTK 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实现的关键
在地籍测量中,进行 RTK 定位时,基准站把观测值及测站已
知坐标通过数据链发送到移动站, 移动站不仅采集 GPS 观测数
据,而且通过数据链接收到基准站数据,并在移动站上形成差分
观测值后,实时求出移动站厘米级精度坐标。移动站可处于静态,
也可处于动态, 可以在一个固定点上进行初始化后进入动态工
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