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詹天佑》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詹天佑》教学设计及反思(最新3篇)

《詹天佑》教学设计及反思(最新3篇)

《詹天佑》教学设计及反思(最新3篇)课文《詹天佑》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卓越的才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下面是整理的《詹天佑》教学设计及反思(最新3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詹天佑》教学反思篇一《詹天佑》这篇课文是一篇传统经典的课文,难点较多,如何较好地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地探索学习,我采用了旧教材新教法,总体的感觉还不错。

课堂气氛较活跃,学生学习的兴致始终保持不灭。

在课堂上,我与学生之间形成了积极的互动效应。

我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与参与者。

上课时我与学生共同探讨“示意图”的画法。

既注意认真去倾听学生的意见,又注重适时的点拨,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自我实践能力。

在这堂课上,人人是老师,人人是学生,我,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了。

在讲读第五、六自然段“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时,我采用了画一画,演一演的教学方法。

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开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后者采用中部凿井法。

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在自读讨论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简笔画画出简单的开凿办法示意图,无须多讲,学生就能明白。

特别是当谈到设计“人”字形线路时,许多孩子上台充当了讲解员,又是比,又是画,通过他们生动的讲解,形象地演示了火车爬上青龙桥的情景,不时,有同学质疑,马上有同学为他解答,从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知识,孩子们交流着彼此的情感和经验,学得不亦乐乎。

我认为这堂课是一堂成功的课,因为这堂课充满了感情的交流,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人人参与,平等对话,个性飞扬!课文《詹天佑》教学反思篇二今天,我们结束了《詹天佑》一文的学习。

回味自己的课堂,有欣喜,也有遗憾。

欣喜:一、读书方法的渗透说句实话,学生虽然是六年级了,读书、思考、批注的习惯还没有养成。

今天,在课堂上我再一次进行了指导,多数孩子有了觉醒。

例如:在学习“勘测线路”的段落时,我让学生边读边画出“詹天佑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怎么想的”的。

詹天佑-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詹天佑-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詹天佑-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前言语文课程在小学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教案针对六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内容,以詹天佑为例,介绍了如何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1.了解詹天佑的生平和主要成就;2.学习有关詹天佑的名词和词语;3.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语言知识;4.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5.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1.詹天佑的生平和主要成就;2.课文中的重点语言知识。

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阅读了解和理解课文中的意思;2.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教学方法1.朗读和理解课文;2.课堂讨论和交流;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4.设计问答小游戏。

教学准备和教具1.课本《语文(六年级下册)》;2.PPT和黑板;3.讲义和练习册。

具体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影音资料和图片等形式,引导学生对詹天佑进行初步了解,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进一步理解课文。

第二步:朗读课文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老师介绍一些生字词和生僻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步:对课文进行阅读理解1.让学生个别阅读课文,边读边标记,理解课文主旨;2.老师全班讲解课文,并对重点语句做解释和疏通;3.学生归纳课文要点,对重点词汇进行影印,拓展词汇量。

第四步:小组讨论和交流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内部对课文进行情景模拟演绎,把课文中的重要人物、事件、场景以表演形式呈现。

第五步:问答小游戏设计詹天佑相关问答小游戏,巩固学生对课文的掌握和记忆。

第六步:学习名人语录学生学习詹天佑的语录,通过学习名言警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价值观。

第七步:总结和自我评价老师对课堂上的教学进行总结和点评。

学生自我评价、发表自己的思考和收获等感想。

教学后记本教案着重通过生动的课堂活动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詹天佑,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语言知识,并且通过练习和巩固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达到循序渐进的教学目标。

詹天佑教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詹天佑教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詹天佑教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为《苏州园林》一文,主要介绍了苏州园林的起源、特点、风景等内容。

通过讲解园林中的宝洁、方塔、水池、假山、走廊、亭阁等建筑物的特点与作用,了解中国古代园林文化的代表性和价值。

通过阅读文章,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园林文化的瑰丽与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同时,在课前可以播放一些有关苏州园林的视频或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苏州园林的风格与特色。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和魅力。

–掌握园林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2.能力目标–能够理解、记忆和分析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能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来阅读文章。

–能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对苏州园林的认识和感受。

3.情感目标–学会欣赏园林中的各种建筑和景色,增强对园林文化的兴趣爱好。

–通过了解中国古代园林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情操和文化自信。

教学步骤1.课前准备(5分钟)•对苏州园林的介绍,引发学生对园林文化的兴趣。

•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感受苏州园林的风格与特色。

2.阅读《苏州园林》(25分钟)•根据学生年龄和阅读水平,选择适当的篇幅进行阅读。

•通过教师讲解或学生自主阅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和重点。

3.讲解文章(35分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内容,讲解文章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介绍苏州园林的历史、特点和文化内涵,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苏州园林。

•通过课堂讲解和互动问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4.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小组内的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看法。

•提出问题,如:“你最喜欢苏州园林的哪个景点?”“你觉得苏州园林的哪个建筑最有特色?”等。

5.总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向学生介绍下一课的内容,并鼓励学生对园林文化进行深入了解。

教学重点•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和价值。

•认识到园林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能够正确运用阅读方法来阅读文章,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苏州园林的认识和感受。

詹天佑(共3课时)-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詹天佑(共3课时)-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詹天佑(共3课时)-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时数:3课时(60分钟/课时)•教学内容:《读史·励志篇》第11篇《詹天佑》•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评读《詹天佑》,了解科学家詹天佑的创业与贡献,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感和勇于追求事业有成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詹天佑》的基本内容;2.掌握评读《詹天佑》的方法和技巧;3.理解詹天佑勇于追求事业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采用教师讲授、课外读物、影视资料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3.遵循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的原则,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詹天佑的事迹。

情感态度1.通过学习詹天佑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家情感;2.通过学习詹天佑的人生道路,培养学生勇于追求事业有成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詹天佑的创业和贡献;2.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感和勇于追求事业有成的精神。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詹天佑勇于追求事业的精神。

四、教学准备1.教师:略读课文,熟悉评读方法和技巧;2.学生:准备好课本、笔记本等学习用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詹天佑的生平事迹;2.了解詹天佑科学成就。

教学步骤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理性思考,以把握文章中表述的信息。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课文中的重点。

2.课文导读。

1)创业史上的一位伟人——詹天佑; 2)詹天佑的生平;3)评介詹天佑科学成就。

3.了解詹天佑的生平事迹。

让学生回答:“詹天佑是谁?他的生平事迹有哪些?” 让学生自由发言,了解他们对詹天佑的认知和了解情况。

4.评介詹天佑科学成就。

请学生仔细阅读课文《詹天佑》,了解其科学成就。

5.活动:创造自己的天空。

让学生参考詹天佑的经历,思考如何利用简单的物质,制造出自己对未来的想象之中的天空,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并画出画面。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詹天佑科学成就的内涵;2.掌握评读课文的方法和技巧。

2021年关于《詹天佑》第二课时优秀的教学设计

2021年关于《詹天佑》第二课时优秀的教学设计

关于《詹天佑》第二课时优秀的教学设计关于《詹天佑》第二课时优秀的教学设计学生分析:这篇课文有不少学生难以弄懂的难点。

有关修筑居庸关、八达岭 ___和人字线路的两段课文最难,并非是书读百遍,就能其义自见的。

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少,阅历浅,即使看挂图,也因是平面图而难以理解。

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贡献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指导学生领悟课文内容之前或之后,要注意抓住课文的拓展点,引导学生收集有关的,扩大阅读面,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注意语文这门学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通过读、议、画、实践操作,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琢磨文章内容,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质。

学习方式:通过课前查阅资料,课内讨论、动手实践的方式。

使学生易于理解文章难点,并学得生动、有趣。

应用信息技术的依据或考虑:上网查阅资料以便对詹天佑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有较多的了解。

课前准备:课前可要生上图书馆(室)或上网查阅资料,或向大人请教,以便对詹天佑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有较多的了解。

教师准备詹天佑的画像、人字形线路挂图或投影片,以及有关京张铁路地理环境的地图。

出示:詹天佑是一位 -。

(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对詹天佑的了解情况)教师导入: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詹天佑》这篇课文,一起来深入认识这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詹天佑克服的哪一项困难最能使你们感到他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小组朗读课文后,讨论商议,再以你们喜欢的方式汇报。

(学生分组学习,教师巡回指导)1、勇于承担任务,长中国人志气,灭 ___威风。

2、克服恶劣自然环境,以严肃的工作态度勘测线路。

3、根据自然条件,大胆创新,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

(一)理解第一部分①交流资料了解当时社会背景,同时结合地图介绍一下京张铁路的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

② ___学生 ___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开展讨论:一个中国工程师在自己的'国土上主持修筑一条铁路, ___会引起国内外的轰动?分析重点词:阻挠、要挟、嘲笑。

【浙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2册)语文教案 第七单元20、詹天佑(2)

【浙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2册)语文教案 第七单元20、詹天佑(2)

20、詹天佑321、细读课文,推敲课文的词句。

2、感受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难点:推敲课文的词句。

感受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一、复习检查。

(1)读准带点的字。

阻挠.要挟.开凿.藐.视(2)比较字形:竣——峻——俊(3)选字填空:严()()工()俏崇山()岭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句读课文。

(2)理解词语:杰出——超群的意思。

(3)这段的后两句和全文是什么关系?(说出詹天佑的主要事迹,点出下面应写的内容。

)三、学习课文二、三自然段。

(1)听录音,思考:詹天佑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圈出3个词语。

)讨论、交流:清朝时期,帝国主义阻挠,要挟和嘲笑中。

(2)什么叫“阻挠”?帝国主义者为什么要阻挠?从课文中划出有关句子。

(阻挠:阻止或暗中破坏,使之不能发展或成功。

帝国主义者之所以对京张铁路的修筑加以阻挠,是因为这条铁路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要道,争夺到这条铁路的修筑权就可以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

)(3)理解句子: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

“要挟”是什么意思?(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

)追问:当时清政府的弱点是什么?(科学技术落后,人才缺乏。

加上京张铁路的线路地形复杂山势险峻,修筑铁路的难度很大。

)帝国主义者是怎样要挟的?这说明了什么?(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中国自己的事情受到帝国主义的干涉。

)(4)当任命詹天佑的消息传出,国内外是什么反应?这说明了什么?什么是“嘲笑”?他们是怎样嘲笑的?他们为什么要嘲笑?(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嘲笑:讥笑、讽刺。

)(5)总结:帝国主义者阻挠、要挟、嘲笑的事实证明,中国处在一个被侵略、被欺凌的环境之中。

想想,詹天佑听了人民赞同期盼,知道了帝国主义的嘲笑,他会怎么想?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听录音,思考: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2)读第1句。

【教育资料】六年级语文下《詹天佑》教学设计(7篇+相关资料) 8

【教育资料】六年级语文下《詹天佑》教学设计(7篇+相关资料) 8

【教育资料】六年级语文下《詹天佑》教学设计(7篇+相关资料) 8詹天佑在美国先后就学于威哈吩小学,弩哈吩中学,1881年又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并写出题为《码头起重机的研究》的毕业论文,获学士学位,并于同年回国。

回国后詹天佑入马尾船政前学堂学习,学成后派往福建水师旗舰扬武任炮手,参加了马尾海战。

战后被调入黄埔水师学堂任教习。

詹天佑像福建水师旗舰扬武1888年,詹天佑由老同学邝孙谋的推荐,到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

被湮没了七年之久的詹天佑才有机会献身于祖国的铁路事业。

此时正值天津-唐山铁路施工,他不愿久居天津,就亲临工地,与工人同甘共苦,结果只用八十天的时间就竣工通车了。

但李鸿章却以英人金达之功上奏,并提升金达为总工程师。

詹天佑之功就这样被剽窃了。

1890年清政府又修关内外铁路(今京沈铁路),以金达为总工程师。

1892年工程进行到滦河大桥,许多国家都想兜揽这桩生意,金达当然以英人为先,但英人喀克斯以建不成桥而失败。

日本、德国的承包者也都遭失败。

由于交工期限将至,金达才不得不求于詹天佑。

詹天佑详尽分析了各国失败原因,又对滦河底的地质土壤进行了周密的测量研究之后,决定改变桩址,采用中国传统的方法,以中国的潜水员潜入河底,配以机器操作,胜利完成了打桩任务,建成滦河大桥。

这一胜利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1894年英国工程研究会选举詹天佑为该会会员。

此后,詹天佑又领导了京津路、萍醴路(萍乡至醴陵)等铁路的建筑。

袁世凯为讨好那拉氏,1902年奏请修建一条专供皇室祭祖之用的新易铁路(高碑店至××县)。

坐火车去祭祖,那拉氏自然高兴。

为了不误1903年祭祖之用,命袁世凯于六个月内完工。

袁世凯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

尽管此路价值不大,却是中国人自修铁路之始,因此詹天佑仍是非常重视。

詹天佑彻底抛弃了当时外国人必须在路基修成之后风干一年才可铺轨的常规,仅用四个月的时间以极省的费用建成新易铁路。

大大鼓舞了中国人自建铁路的信心,为后来京张铁路的修筑打下良好基础。

六年级语文下册 詹天佑 1教案 浙教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 詹天佑 1教案 浙教版

詹天佑教材简析:《詹天佑》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

文章层次清晰,内容生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赞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

全文围绕“杰出、爱国”而展开,教学时应以此为线索,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具体事例,结合重点的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设计特色:抓住“主线”分组探究创造实验朗读感悟课前准备:1师生搜集关于詹天佑的相关资料。

2准备好多种做开凿隧道实验材料。

教学要求:1学习课文,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它们的含义。

3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爱国精神,同时在他的科学态度和刻苦精神中受到启迪。

4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动手实验的能力。

5有感情朗读课文。

背诵喜欢的段落,训练思维,发展语言。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教师引导:课文是以什么来命题的我们还学过哪些用人物姓名命题的课文这些课文有什么特点根据经验你猜想一下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促进新旧知识联系,渗透命题方法,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2指读课文,结合正音,检查字词情况。

交流自学情况,把自己最感动的地方讲给同位听。

3交流课外搜集的詹天佑的相关资料。

(沟通课内外联系,丰富知识积累,帮助理解人物及课文内容)二、抓住主线,理清脉络1思考:你认为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展开的文章围绕这句话安排了什么内容2讨论交流,分段,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段落大意。

(提纲挈领,摒弃繁琐分析,强调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训练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三、突出主线,引发探究1通过学习,你认为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2自由交流,简要陈述。

(根据课文内容,尊重学生个性体验,为分组探究设下伏笔。

)四、分组合作,问题探究1教师在合作前提出明确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浙教版第十二册《詹天佑》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同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重视感悟和体验。

因此,本设计力求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师生互动,真正理解课文为什么说“詹天佑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从而达到获取知识,激发情感,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

开凿隧道的两种方法”及“设计人字形线路”这两处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学中将适时运用课件演示,促进学生对詹天佑这种创新思维的理解。

教材简析:本文重点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说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

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很有代表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感悟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和爱国精神,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感受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詹天佑使用的开凿隧道的方法以及“人”字型铁路的设计思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复习,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0课詹天佑。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詹天佑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谁来说一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由他主持修筑了京张铁路等。

)对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詹天佑是一位()。

(板书:杰出爱国)2、回忆一下,詹天佑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3、这条铁路从南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连外国人都不敢轻易尝试,然而詹天佑毅然决然地接受了任务,他在修路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呢?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解决这个问题。

二、浏览课文第二段(4-6自然段),标题概括1、詹天佑是如何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课文记叙了修筑过程中的哪几件事?快速默读4—6自然段,用小标题概括。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学习方法可以采用朗读、画图、演示等方法。

)2、交流,概括: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铁路。

(适时板书。

)三、学习4自然段,研究勘测线路,感受爱国情怀1、我们先来研究勘测线路,读读第4自然段,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2、既然修筑铁路有那么多的困难,还有帝国主义的嘲笑,为什么詹天佑会毫不犹豫的接受任务?他是怎么想的?(相机出示句子: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1)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指名交流。

(这是詹天佑克服困难,完成艰巨任务的动力。

京张铁路修筑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声誉。

如果修得不好,帝国主义国家看中国人笑话的阴谋得逞,我们中国工程师也会丧失信心;修好了,可以回击帝国主义的蔑视,提高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工程师的自信心。

)(2)如果铁路修好了会怎样?你能用“不但……而且……”来说一说吗?(3)你认为怎样读最能表现詹天佑的爱国情怀,你就怎么读?练读→指名读。

3、詹天佑还怎么说、怎么做的?(预设)交流品读以下几句(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1)句1:(课件出示: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差不多’之类的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A、思考讨论:“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为什么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B、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C、谁能读读这句话,把自己感悟到的充分读出来?D、假如你就是詹天佑,你会怎么勉励工程人员呢?谁来读读这句话来勉励一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

E、同学们,詹天佑只是一次两次对工程人员这样说的吗?(不是。

)我们可以想象,在施工动员会上,詹天佑面对所有的铁路建设者,慷慨激昂地勉励工程人员——(请女生读。

)看到有些工程人员偶尔粗心,施工质量不是很高,詹天佑语重心长地勉励工程人员——(请男生读。

)极个别工程人员因为条件艰苦,消极怠工,詹天佑既严厉而又勉励工程人员——(请男女生齐读。

)(2)句子2:(课件出示:“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

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

詹天佑不管条件怎样恶劣,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

白天他翻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

”)A、(指名)你能谈谈你的体会吗?(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与工人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

)B、请大家读读这几句,你脑海里会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指名说。

(詹天佑跋山涉水的身影、布满血丝的眼睛。

)C、教师小结:是啊!怒号的狂风吹动了漫天的黄沙,但吹不动詹天佑坚定的信念,陡峭的悬崖挡住了铁路的延伸,但挡不住詹天佑前进的步伐。

我们仿佛看到了他跋山涉水的身影,看到他油灯下布满血丝的眼睛。

D、请同学们带着刚才想象的画面,有感情地读这些句子,打动自己也努力打动别人。

指名读。

小结:正是因为詹天佑有这样的赤子之心,爱国情怀,所以他才这样做,这样说。

四、学习5、6自然段,体会“杰出”的智慧1、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困难面前,詹天佑把一腔爱国情感转化为报国行动,詹天佑深深感动了我们,那么,他在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铁路时又是怎么做的呢?2、默读5-6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给居庸关、八达岭画一张施工图,用箭头表示;借助课文中“人”字形线路的解释,说说火车爬陡坡的方法。

(火车可用你身边的学习工具代替。

)3、交流反馈。

(1)(生上台展示自己画的施工图)这样两端凿进施工会有什么困难?难怪詹天佑他要在峭壁上定点、测绘,难怪他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2)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这样的?(课件演示中部凿井法和两端凿进法施工图。

)(3)既然中部凿井法能缩短工期,为何不用在居庸关?同样是隧道,两处两种施工方法,这说明了什么?詹天佑能够根据不同的山势采取不同的开凿方法。

你体会到了什么?(总结出詹天佑的才干智慧和创新精神。

)(4)詹天佑成功开凿了居庸关和八达岭的隧道,但是,到了青龙桥附近又遇到了困难,詹天佑是怎样克服的?是啊,更让人惊叹的是他设计了“人”字形线路,火车经过青龙桥时是怎么爬陡坡的呢?谁来给我们说说你画的示意图?(指名学生说,师边动画演示边总结。

)同学们,你们觉得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好吗?为什么?看了詹天佑的设计,你想对詹天佑说些什么?(总结出詹天佑的创新精神,或者对詹天佑的敬佩之情。

)五、感情升华,总结全文1、是啊!詹天佑真了不起!正是凭着满腔的爱国情怀,超群的智慧和大胆的创新,用铁一般的事实,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者,为所有的中国人争了一口气,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课件出示: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

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那就是詹天佑的塑像。

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

)读了这一段,你的心情如何?小结:詹天佑让所有的中国人扬眉吐气了,他真不愧为中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想象写话: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这件事已过去了一百年了,但他伟大的爱国情感和非凡的创造才能仍激励着我们。

当你站在青龙桥车站的塑像下,会想些什么?请写下来。

学生交流,点评。

3、总结全文: 詹天佑在帝国主义阻挠、要挟和复杂的地形条件下毅然接受任务,他这种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他用自己杰出的才能和超群的智慧首创了世界绝无仅有的“人”字形线路,采用新方法开凿隧道,成功地修筑了我国第一条铁路,在我国铁路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有这样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最后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伟大而光荣的名字。

(课件出示:詹天佑头像。

)六、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继续完善小练笔,抒发真情,写出你心中的詹天佑。

板书设计:20、詹天佑杰出爱国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铁路教学反思:《詹天佑》一文重点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说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一篇对学生进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的好篇章。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体现出的杰出才能,感受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理解其使用的开凿隧道的方法以及“人”字型线路的设计便是理解文本的重难点。

教学中,我努力引导学生结合文本中的重点语句,特别是对詹天佑的语言、动作和心理的描写,倡导学生走进文本,走入人物心灵,放手让学生去读,去讨论交流,就自己的体会畅所欲言,充分感悟詹天佑的爱国精神。

在理解詹天佑的杰出才能,特别是开凿隧道和设计线路的创新精神时,我充分关注预设与生成的动态变化过程,积极引导孩子们自主探究,互相合作画图、演示。

在此基础上巧借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进行直观演示,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也使学生心灵再次受到震撼。

对于詹天佑的人物形象无需教师再过多赘述,学生已感慨万千,从而体味出“詹天佑让所有的中国人扬眉吐气了,他真不愧为中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接着趁热打铁进行拓展升华,引导学生“我手写我心”,进行小练笔,写出自己的心灵感悟,从而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水到渠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