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1.1亚洲及欧洲》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时间计算)导学案(无答案) 湘教版

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时间计算)导学案年级:七年级科目:地理课型:新知探索时间:序号:【学习目标】1、实际地方时、世界时、时区、区时的概念2、学会简单的区时和时区换算【学习重难点】计算时差、区时【自主互助合作学习】1、地方时:2、世界时:3、时区(1)国际上规定把全球划分为个时区,以经线为中心(这条经线穿过),东西跨7.5°为中时区(零时区),向东、向西各划分为个时区,其中和合为一个时区,每个时区中间的经线为该时区的经线,这条经线的时间就是该时区的区时,东经度代表时区,西经度代表时区(2)时区的计算时区数=①余数≤0.4或者>0.5时四舍五入,整数为时区,根据经度判读东西时区②余数等于0.5,说明是两个时区的分界线③余数为0,说明为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4、区时(1)含义:(2)区时时差的计算:相邻两个时区,时间相差小时,相隔几个时区,区时差几个小时(3)区时时差的计算方法①计算口诀: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异加同减②计算方法上图为计算区时时差的数轴图,以为中心,东时区用号表示,西时区用号表示,从已知地时区的钟点开始数起,向东每一个时区加小时,加到24小时的时候,就要将日期,向西每一个时区减小时,减到0时,就要将日期例一:计算东八区与东六区,东六区与西六区相差几个小时?例二:已知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2010年1月1日12时,求东十区区时,西二区区时的日期时间?例三:已知北京时间为2010年1月1日23时,求东十区区时日期时间?例四:已知北京时间为2010年1月1日5时,求中时区区时日期时间?注:区分北京时间与北京的时间北京时间:北京的时间:5、国际日期变更线(1)含义:(2)计算口诀:东东西,减一天,西西东,加一天【巩固练习】1、(2008 宜昌)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东八区)8月8日20时举行,在莫斯科(东三区)收看现场直播的时间是A 7时B 9时C 15时D 23时2、瑞士某比赛于当地时间(东一区)2007年6月7日18点进行决赛,在北京收看现场直播的时间为A 6月7日11点B 6月8日1点C 6月7日9点D 6月8日3点3、欧洲杯足球赛的决赛将于2008年7月15日14点在伦敦体育馆举行,北京的球迷小王应在什么时间收看现场直播A 14点B 16点C 6点D 22点。
地理:1.1 亚洲及欧洲 第1课时 教案1(湘教版七下)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的学习,知道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描述欧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通过读地图1-1,先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个人批注
作业:填充图册P1—2。
教学反思:
教学难点: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课时分配: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世界地形图:老师边指图边深情地朗诵导言部分,引入第一章“认识大洲”。
提问:世界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哪一洲?它与哪一洲的陆地相连?由这一问题的回答引入到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的学习内容中。板书:Biblioteka 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讲授新课:
提问:洲界线的图例是怎样的?请学生在图1-1中找到亚欧两洲的洲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然后介绍亚洲(Asia)、欧洲(Europe)的名称的由来和亚欧大陆。
板书: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教学内容: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亚洲位置、面积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4、欧洲的地理位置:
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及欧洲》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利用地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组织小组讨论、课堂问答等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教学目的: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
在整个教学内容与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环保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新时代青年。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关于亚洲及欧洲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作业:
(1)绘制亚洲和欧洲的地形图,标注主要地形、气候类型、国家和首都。
(2)撰写一篇关于亚洲和欧洲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地理小论文,要求字数在500字左右,包括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点等内容。
2.选做作业:
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及欧洲》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亚洲和欧洲的位置、范围及地理特征,掌握两大洲的主要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识。
2.熟悉亚洲和欧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掌握其经济发展、文化特点、城市分布等人文地理知识。
3.学会运用地图、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现象,提高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地理现象,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及欧洲》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及欧洲》导学案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及欧洲》导学案第一节亚洲及欧洲【学习目标】1.亚洲的位置、分区及主要国家。
2. 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
3. 亚洲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文化特点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4、运用亚洲的学习方法学习欧洲。
【重点难点】1.结合亚洲分区地图分析地形、气候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结合气候形成因子分析亚洲气候特点及分布规律。
【自主学习】一、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中海与相通。
(4)相对位置:东北以与北美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河、里海、、黑海、土耳其海峡与为界,西南以、红海、曼德海峡与为界,东南隔海与相望.2.亚洲的范围——分区东亚: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5)东南亚: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东帝汶(11)2.河流和湖泊(1)河流特点: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流入海洋,内流区面积广大。
(2)主要河流——外流河(在图上找到,注意经纬度)简介水系概念后让学生找出三大水系的主要河流北冰洋水系:太平洋水系:印度洋水系:(3)三条重要内流河:塔里木河、锡尔河、阿姆河(在图上找到,注意经纬度)(4)四个重要湖泊:里海、咸海、死海、贝加尔湖(在图上找到,注意经纬度)3.气候:读亚洲气候类型图,分析气候特征:(1)特点:类型、显著、分布广。
思考: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2)主要气候类型:①热带雨林气候:②热带沙漠气候:③热带季风气候:④亚热带季风气候:⑤温带季风气候:⑥温带大陆性气候(包含亚寒带针叶林气候):⑦寒带气候:⑧高原山地气候:⑨其他:(地中海气候)(3)亚洲东部和南部常受而易发生旱涝灾害。
三、人文地理特征1.人口最多的大洲(1)人口总量:2009年,亚洲人口数是40亿,占世界总人口数的61%。
其中,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
(2)人口增长对资源和环境带来沉重压力(以土地为例分析)2.多样的地域文化(1)民族:亚洲现有1000多个民族,占世界民族总数的一半,汉族人口最多。
2021年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及欧洲》学案 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 认识亚洲和欧洲在世界上的位置、范围。
2. 学会运用图表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3. 了解各时区之间的差异和原因,能简单换算。
4. 使用亚洲(欧洲)地形图总结归纳亚洲(欧洲)的地形特征和河流特征,理解地形与河流的关系。
5 读亚洲的气候类型图,了解亚洲有哪些气候类型,其中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6. 学会读亚洲地形图和气候图,分析亚洲气候类型多样的原因。
7. 了解欧洲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过程与方法】自我探究与教师指导【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世界之大同时又很小,体会生活的丰厚多姿。
【学习重、难点】1. 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
2. 难点:不同地点的时间换算。
【学习过程】实用文档你说我说他说大家都来知道——知识点(一)认识大洲“亚洲”、“欧洲”两个名字的由来——P2的第一节P2的第二节、第三节并且仔细浏览P2的图1—1知识点(二)“亚细亚”和“欧罗巴”学生从图1—1中找出白令海峡和地中海之滨,学生朗读P3的阅读第一节。
学生集体朗读P3的阅读部分的第二、三、四、五节。
学我所用相互提问——问题探讨(一):1. 亚欧大陆的面积是多少?2. 从地理位置方面看亚洲的面积是多少?学生活动(一)P3的活动1、2、3题,小组代表回答,教师纠偏。
归纳从哪几个方面认识大洲的位置:知识点(三)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问题探讨(二):1.什么是世界时?2.什么叫零时区?3. 全球的24个时区是如何确定的?实用文档4.我国的“北京时间”是什么标准?5.什么是“国际日期变更线”?有什么特征?6. 如何计算时区学生活动(二)P4的活动1、2题,小组代表回答,教师纠偏。
学生个性张扬——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并且指出自己认为这节课应该掌握的重点内容。
我学我做我掌握——【学习重难点二】实用文档1. 重点知道亚洲的气候类型图。
2. 难点是欧洲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学习进程万丈高楼平地起,从基础知识学起知识点(一)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学生集体朗读教材P5的“亚洲地形有三大特征……许多平原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人口密集。
初中地理亚洲及欧洲教案

初中地理亚洲及欧洲教案教学目标:1.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亚洲及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
2. 了解时区的划分,知道地方时、时区、区时、北京时间、国际日期变更线等概念,学会简单的区时换算。
3.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2.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方法:1. 读图分析法:通过观察地图,引导学生发现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2. 对比分析法:通过比较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加深学生对两个大洲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学期学习的全球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半球分界线、七大洲的面积等基本概念。
2. 提问:面积最大的大洲是哪个?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展示亚洲及欧洲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大洲的地理位置。
2. 提问: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如何?让学生读图,并引导学习。
三、教学内容(20分钟)1. 亚洲的地理位置:a. 纬度位置:亚洲主要位于北半球,东经25°至170°之间。
b. 海陆位置:亚洲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临欧洲,北临北冰洋。
2. 欧洲的地理位置:a. 纬度位置:欧洲主要位于北半球,西经10°至60°之间。
b. 海陆位置:欧洲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东临亚洲,北临北冰洋。
3. 时区划分:a. 地方时:每个地区根据自己的经度确定时间。
b. 时区:相邻地区共同使用一个时间,我国采用北京时间。
c. 区时:一个时区内统一使用的时间。
d. 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沿着180°经线,东12区与西12区相差一天。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根据地图,简述亚洲及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 解释时区的划分,并进行简单的区时换算。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导学案(答案不全) 湘教版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学习目标】1. 阅读P2图6-1“亚欧大陆轮廓”,说出亚洲和欧洲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特点。
2. 阅读P4图6-3“亚洲和欧洲地形分布”,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的地形特点。
3. 阅读P7图6-9“亚洲和欧洲的气候类型分布”,了解亚洲和欧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
4.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提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1. 亚洲的位置、濒临的大洋、相邻的大洲及分界线。
2. 用学习亚洲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的方法,分析欧洲及其它大洲的地理特征。
【学习难点】描述某大洲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的方法。
【学习方法】分析对比法、读图分析法、资料分析法、小组交流法等。
第1课时自主预习一、“亚细亚”和“欧罗巴”洋,南临______洋,北临_______洋;西与______相连。
二、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三、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1. 亚洲面积广大,地跨、、三带,且地形复杂,除以外,其它主要气候类型都有分布。
2. 亚洲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加上气流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年降水量差异显著。
既有降水丰沛的世界“雨极”,也有终年少雨的干旱地带。
总体上看亚洲气候的特征显著。
3. 位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的季风气候有季风气候、季风气候、季风气候。
四、大河众多的亚洲1. 亚洲的大江、大河很多。
的长度和流量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三。
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性河流。
2. 亚洲的水系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水系结构呈状,形成从中部高原山地向周围海洋的外流水系;二是面积广大。
五、亚洲的人口与国家六、欧洲的地理概况互动探究探究一: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读“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图”,完成下列活动。
1. 自我突破(1)在图上用红笔描出亚欧两洲的分界线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2)从东西半球看,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欧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亚洲全部位于东半球的说法对吗?为什么?(3)从南北半球看,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欧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亚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说法对吗?为什么?2. 小组探究地理学中,区域地理位置一般包括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亚洲及欧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亚洲及欧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章主要介绍了亚洲及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数据,帮助学生了解这两个大洲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本课时主要讲解亚洲的自然地理特点,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较扎实,有的学生则相对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点,能运用地图识记亚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点。
2.亚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亚洲的自然地理特点。
2.案例教学法:以亚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为例,讲解其地理特点,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亚洲的自然地理特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亚洲地理特点的课件,包括地图、图片、数据等。
2.教学地图:准备亚洲地图和相关国家的地图,方便学生观察和学习。
3.教学资源:收集亚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等方面的资料,以便进行案例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亚洲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点。
提问:请大家来说说对亚洲的了解,亚洲有哪些主要的国家和地区?2.呈现(15分钟)展示亚洲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点的图片和数据,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总结亚洲的自然地理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安陆市德安初级七年级地理下册《1.1亚洲及欧洲》
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认识亚洲和欧洲在世界上的位置、范围。
2. 学会运用图表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3. 了解各时区之间的差异和原因,能简单换算。
4. 使用亚洲(欧洲)地形图总结归纳亚洲(欧洲)的地形特征和河流特征,理解地形与河流的关系。
5 读亚洲的气候类型图,了解亚洲有哪些气候类型,其中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6. 学会读亚洲地形图和气候图,分析亚洲气候类型多样的原因。
7. 了解欧洲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过程与方法】
自我探究与教师指导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世界之大同时又很小,体会生活的丰厚多姿。
【学习重、难点】
1. 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
2. 难点:不同地点的时间换算。
【学习过程】
你说我说他说大家都来知道——
知识点(一)认识大洲
“亚洲”、“欧洲”两个名字的由来——P2的第一节
P2的第二节、第三节并且仔细浏览P2的图1—1
知识点(二)“亚细亚”和“欧罗巴”
学生从图1—1中找出白令海峡和地中海之滨,学生朗读P3的阅读第一节。
学生集体朗读P3的阅读部分的第二、三、四、五节。
学我所用相互提问——
问题探讨(一):
1. 亚欧大陆的面积是多少?
2. 从地理位置方面看亚洲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活动(一)P3的活动1、2、3题,小组代表回答,教师纠偏。
归纳从哪几个方面认识大洲的位置:
知识点(三)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问题探讨(二):
1.什么是世界时?
2.什么叫零时区?
3. 全球的24个时区是如何确定的?
4.我国的“北京时间”是什么标准?
5.什么是“国际日期变更线”?有什么特征?
6. 如何计算时区
学生活动(二)P4的活动1、2题,小组代表回答,教师纠偏。
学生个性张扬——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并且指出自己认为这节课应该掌握的重点内容。
我学我做我掌握——
【学习重难点二】
1. 重点知道亚洲的气候类型图。
2. 难点是欧洲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学习进程
万丈高楼平地起,从基础知识学起
知识点(一)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
学生集体朗读教材P5的“亚洲地形有三大特征……许多平原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人口密集。
知识点(二)分析地形特征的四个方面因素
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地势起伏状况
主要地形类型
地形分布
知识点(三)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
1. 学生集体朗读教材P7的第一节和第二节;
2. 仔细观察“图1--7”看看亚洲、欧洲分别具有十二种气候类型中的哪些,并且在书上标出;
3. 学生集体朗读教材的P8的第一节和第二节;
4. 仔细观察“图1--8”、“图1--9”看看季风的风向。
学生探究(一)
1.亚洲的地形、地貌、地势的特征是什么?
2.亚洲的海拔之最是什么?说出具体数值。
【学生代表回答,其余学生适当补充,教师纠偏】
学生探究(二)
1.“亚洲包括世界上的各种气候类型”这样的说法对吗?
2.“马来群岛”和“奥伊米亚康小镇”的气温各有什么特点?
3.亚洲的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发源地分别是什么?对当地气温和降水
有什么影响?
【学生代表回答,其余学生适当补充,教师纠偏】
要想知道饺子的味道好不好,必须亲口慢慢地慢慢地吃下去
学生活动(一)教材P6的1、2题
学生活动(二)教材P7
学生活动(三)教材P8—9的1、2、3、4、5、6题
学生活动(四)仔细浏览地图册的P7—8 P9—10并且回答卡通人物的问题。
【学生练习】《全能训练》
【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