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位错类型

材料结构复习题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 刃型位错与螺型位错在结构方面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 一个环形位错能否各部分均为刃型位错?为什么? 3. 位错滑移和攀移的实质分别是什么? 4. 面心立方晶体的(111)面上有一]110[2 a b =的螺型位错,当其在(111)面上滑移受阻时,可通过交滑移转移到哪一个{111}面上继续滑移?为什么? 5. 为什么冷加工变形可在金属晶体中产生过饱和的点缺陷? 6. 随着塑性变形量的增加,晶体内部的位错密度发生何种变化?为什么? 7. 柯垂尔气团与斯诺克气团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8. 晶体的滑移通常总是沿着其最密晶面和最密晶向进行,为什么? 9. 面心立方晶体中的全位错的柏氏矢量取何值时其组态最稳定?为什么? 10. 体心立方晶体中的全位错的柏氏矢量取何值时其组态最稳定?为什么? 11. 为何晶体的滑移通常总是沿着其最密晶面和密排晶向进行? 12. 晶体中存在的位错如右图所示, 位错线的正方向是图中箭头所标 示的方向,两位错的柏氏矢量均 平行于X 轴。现对晶体施加一个 σzx 的应力,请指出两位错运动后 滑移面两侧两部分晶体的相对位 移量。 二、 何谓点缺陷的热力学平衡性?何谓过饱和点缺陷?指出产生过饱和点缺陷 的主要途径和相应机制。 三、金属晶体切变强度的实测值远低于其理论计算值,试用位错滑移理论加以详 细说明。 四、试说明晶体中刃型位错与螺型位错在结构特征、柏氏矢量、应力场特征以及 受力时的运动方式诸方面的不同之处。 五、试分析位错线互相垂直的两个刃型位错之间的交割行为。 六、 试分析位错线互相平行且柏氏矢量相同的两个正刃型位错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资料整理

一.名词解释 塑性韧性强度弹性比功分子键(空间)点阵固溶体间隙固溶体固溶强化位错多晶体单晶体反应扩散柯肯达尔效应二次结晶共晶转变包晶转变共析转变铁素体(非)均匀形核结构起伏成分过冷过冷度加工硬化再结晶淬透性(过)时效回火脆性调幅分解 二. 需掌握的知识点 1. 延性断裂和脆性断裂的区分标准—断裂前有无明显塑性变形。 2. 原子核外电子分布规律遵循的三个原则。 3. 金属键、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键的特点。 4. 混合键比例计算与电负性差的关系。 5. fcc、bcc、hcp的常见金属、一个晶胞内原子数、配位数、致密度、常见滑移系等。 6. 固态合金相分为两大类:固溶体(间隙固溶体与置换固溶体)和中间相(区别点)。 7.影响固溶体溶解度的因素。 8.间隙相和间隙化合物的区别。 9. 晶体缺陷几何特征分类-点、线、面缺陷。 10. 点缺陷的种类及其区别(肖脱基缺陷和弗兰克尔缺陷)。 11.获得过饱和点缺陷的方法及原因。 12. 各类位错运动方向与柏氏矢量、切应力、位错线的位向关系。 13. 位错的主要运动方式;常温下金属塑性变形的方式。 14. 位错的增殖机制:F-R位错增殖机制、双交滑移增殖机制的主要内容。 15.说明柏氏矢量的确定方法。掌握利用柏氏矢量和位错线的位向关系来判断位错类型。 16.两根平行的螺型位错相遇时的相互作用情况。 17.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的不同点。 18. 大小角度晶界的位向差、常见类型、模型描述、能量等。 19. 扩散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及其字母的物理含义。 20. 体扩散的主要机制、适用对象、扩散激活能大小等;短路扩散等;反应扩散与原子扩散;多晶材料的三种扩散途径—晶内、晶界、表面扩散。 21.柯肯达尔效应的含义及说明的问题(重要意义)。 22. 上坡扩散:物质由低浓度→高浓度,说明扩散的真正原因是化学势梯度而非浓度梯度。 23. 反应扩散定义、特点、扩散层增厚速度的决定因素。 24. 影响扩散的主要因素简述及分别叙述。 25. 压力加工合金、铸造合金应选取何种成分的合金及原因。 26. 铁碳合金分类:三大类、七小类。 27.亚、共、过共析钢的室温平衡组织组成、相组成及运用杠杆定律求相对含量。 28.结晶相变的热力学、动力学、能量及结构条件。 29.纯金属凝固时,正、负温度梯度与晶体生长形态的关系;实际合金凝固过程中生长形态 与成分过冷的关系。 30. 结晶的两个过程—晶核形成、晶核长大;纯金属结晶的三个必要条件—过冷、能量起伏 (△G*=1/3Aσ的意义)、结构起伏。 31. 液固界面结构与晶体生长机制(微观生长方式)的对应关系。 32. 凝固速度对枝晶偏析的影响。

金属位错理论

金属位错理论 位错的概念最早是在研究晶体滑移过程时提出来的。当金属晶体受力发生塑性变形时,一般是通过滑移过程进行的,即晶体中相邻两部分在切应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晶面晶向相对滑动,滑移的结果在晶体表面上出现明显的滑移痕迹——滑移线。为了解释此现象,根据刚性相对滑动模型,对晶体的理论抗剪强度进行了理论计算,所估算出的使完整晶体产生塑性变形所需的临界切应力约等于G/30,其中G为切变模量。但是,由实验测得的实际晶体的屈服强度要比这个理论值低3~4数量级。为解释这个差异,1934年,Taylor,Orowan和Polanyi 几乎同时提出了晶体中位错的概念,他们认为:晶体实际滑移过程并不是滑移面两边的所有原子都同时做刚性滑动,而是通过在晶体存在着的称为位错的线缺陷来进行的,位错再较低应力的作用下就能开始移动,使滑移区逐渐扩大,直至整个滑移面上的原子都先后发生相对滑移。按照这一模型进行理论计算,其理论屈服强度比较接近于实验值。在此基础上,位错理论也有了很大发展,直至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电子显微镜分析技术的发展,位错模型才为实验所证实,位错理论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目前,位错理论不仅成为研究晶体力学性能的基础理论,而且还广泛地被用来研究固态相变,晶体的光、电、声、磁和热学性,以及催化和表面性质等。 一、位错的基本类型和特征 位错指晶体中某处一列或若干列原子有规律的错排,是晶体原子排列的一种特殊组态。从位错的几何结构来看,可将他们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 1、刃型位错 刃型位错的结构如图1.1所示。设含位错的晶体为简单立方晶体,晶体在大于屈服值的切应力 作用下,以ABCD面为滑移面发生滑移。多余的半排原子面EFGH犹如一把刀的刀刃插入晶体中,使ABCD 面上下两部分晶体之间产生了原子错排,故称“刃型位错”。晶体已滑移部分和未滑移部分的交线EF就称作刃型位错线。

11.线缺陷、刃型位错

二,线缺陷 线缺陷和位错的概念: 晶体中的线缺陷就是各种类型的位错,它是在晶体某处有一列或若千列原子发生了有规律的错排现象,使长度达几百至几万个原子问距、宽约几个原子间距范围内的原子离开其平衡位置,发生了有规律的错动。 虽然位错有多种类型但其中最简单最基本的类型有两种: 一种是刃型位错,另一种是螺型位错。 位错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晶体缺陷 它对于金属的强度、断裂和塑性变形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这里主要介绍位错的基本类型和一些基本概念,关于位错的运动、位错的增殖和交割等内容将在第六章中讲述 ()一刃型位错 刃型位错的模型如图1-3所示 1.设有一简单立方晶体,某一原子面在品体内部中断,这个原子平面中断处的边缘就 是一个刃型位错, 2.犹如用一把锋利的钢刀将晶体上半部分切开,沿切口硬插入一额外半原子面一样 3.将刃口处的原子列称之为刃型位错线 刃型位错有正负之分 若额外半原子面位于晶体的上半部,则此处的位错线称为正刃型位错,以符号"丄"表示。反之,若额外半原子面位于晶体的下半部,则称为负刃型位错,以符号"丁"表示。实际上,这种正负之分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只是为了表示两者的相对位,便于以后讨论而已。刃型位错的形成原因分析:

1.事实上,晶体中的位错并不是由于外加额外半原子而造成的,它的形成可能由于多 种原因。 2.例如晶体在塑性变形时,由于局部区域的晶体发生滑移即可形成位错,如图1-35所 示。 局部区域的品体发生滑移即可形成位错如图1.35所示 设想在晶体右上角施加一切应力,促使右上部晶体中的原子沿着滑移面ABCD自右至左移动一个原子间距,由于此吋晶体左上角的原子尚未滑移,于是在晶体内部就出现了已滑移区和未滑移区的边界,在边界附近,原子排列的规则性遭到了破坏,此边界线EF 就相当于图1.33中额外半原子面的边缘,其结构恰好是一个正刃型位错。 因此可以把位错理解为品体中已滑移区和未滑移区的边界 从图1.34b可以看出在位错线周围一个有限区域内 1.原子离开了原来的平衡位置即发生了晶格畸变 2.并且在额外半原子面左右两边的畸变是对称的 3.就好像通过额外半原子面对周围原子施加一弹性应力,这些原子就产生一定的弹性 应变一样 4.所以可以把位错线周围的晶格畸变区看成是存在着一个弹性应力场 5.就正刃型位错而言,滑移面上边的原子显得拥挤,原子间距变小,晶格受到压应力; 晶格下边的原子则显得稀疏,原子间距变大,晶格受到拉应力,而在滑移面上,晶格受到的是切应力。 刃型位错不同位置畸变程度: 在位错中心,即额外半原子面的边缘处,晶格畸变最大,随着距位错中心距离的增加,畸变程度逐渐减小。

位错理论

铝合金生产中的冷热变形微观组织 绪论:铝及铝合金在实际生产中,主要以挤压形式进行生产,随着加工工艺和生产技术得到飞速发展,人们对铝及铝合金轧板的要求日益增多。对于变形铝合金来说,由于所含的合金元素不同,需要不同的变形方式:冷变形和热变形。这里简单介绍在这两种变形的微观组织。 关键词:铝及铝合金,变形铝合金,冷变形和热变性。

目录 铝合金生产中的冷热变形微观组织 (1) 绪论 (1) 一、冷变形中铝合金微观组织 (3) 1.1亚结构 (3) 1 .2变形织构 (3) 二、热变形中的纤维组织 (5) 2.1铝合金热变形中的动态回复 (5) 2.2铝合金热变形中的再结晶 (6) 三、铝合金变形微结构的分类 (6) 参考文献 (8)

一、冷变形中铝合金微观组织 铝材冷加工后,随着外形的改变.晶粒皆沿最大主变形发展方向被拉长、拉细或压扁。冷变形程度越大,品粒形状变化也越大。在晶粒被拉长的同时,晶间的夹杂物也跟着拉长,使冷变形后的金属出现纤维组织。 1.1亚结构 亚结构包括两种类型:较低温度下产生的胞状结构以及变形后因回复形成的亚晶[1]。金属晶体经过较大的冷塑性变形后,由于位错密度增大和发生交互作用,大量的位错堆积在局部区域,并相互缠结形成不均匀的分布,在晶粒内部出现了许多取向不同、大小约为10-3~10-6cm 的小晶块,这些小晶块(或小晶粒间)的取向差不大(小于1°),所以它们仍然维持在同一个大晶粒范围内,这些小晶块称为亚晶[2],这种组织称为亚结构。在冷轧变形中,随着应变量的增加,晶粒发生分裂,内部就生成亚结构[3]。亚晶的大小、完整程度、取向差与材料的纯度及形量和变形温度有关。当材料中含有杂质和第二相时,在变形量大和变形温度低的情况下,所形成的亚晶小,亚晶间的取向差大,亚晶的完整性差(即亚晶内晶格的畸变大)。冷变形过程中,亚晶结构对金属的加工硬化起重要作用,由于各晶块的方位个同,其边界又为大量位错缠结,对晶内的进一步滑移起阻碍作用。因此,亚结构可提高铝及铝合金材料的强度。 1.2变形织构 铝及铝合金在冷变形过程中,内部各晶粒间的相互作用及变形发展方向因受外力作用的影响,晶粒要相对于外力轴产生转动,而使其动作的滑移系有朝着作用力轴的方向(或最大主变形方向作定向旋转的趋势。在较大冷变形程度下,晶粒位向由无序状态变成有序状态的情况,称为择优取向。由此所形成的纤维状组织,因其具有严格的位向关系,所以被称为变形织构。变形织构一般分为两种[2]:一是拉拔时形成的织构,称为丝织构,其主要特征是各个晶粒的某一晶向大致与拉拔方向平行,如图1(a)所示;二是轧制时形成的织构,称为板织构,其主要特

TWIP钢位错滑移与孪生联合诱发塑性的跨尺度力学行为研究

TWIP钢位错滑移与孪生联合诱发塑性的跨尺度力学行为研究孪生诱导塑性(TWinning Induced Plasticity,简称TWIP)钢拥有极其优良的强度、塑性和成形性能,满足了汽车用钢高强高塑性的双重标准。TWIP钢是由位错滑移与孪生机制共同诱发塑性,掌握其塑性变形过程中微观机制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对宏观增强增塑的影响规律是亟需解决问题之一。 为揭示各变形机制微结构演化特征及其宏观增强增塑机理,本文以TWIP钢塑性变形微区位错与孪生联合作用的跨尺度表征为切入点,分别发展了微观、细观和宏观尺度相对应的离散位错动力学、物理基唯象位错动力学和晶体塑性有限元方法,并进一步建立了离散位错与晶体塑性非直接耦合的跨尺度力学模型,系统研究了 TWIP钢变形过程中从微观到细观进而到宏观的塑性变形行为。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考虑TWIP钢塑性变形过程孪晶、晶界与位错的相互作用,引入孪晶界位错反应及其拓扑反应准则,建立了耦合孪晶的TWIP钢多晶三维离散位错动力学(3D-DDD)模型。 该模型直观描述了位错在孪晶界和晶界的反应过程,尤其是不同位错在孪晶界的分解反应。应用该模型定量研究了 TWIP钢塑性变形过程中孪晶对流动应力的贡献。 结果表明,孪晶取向对流动应力影响具有明显的取向效应,在有利取向下,位错运动至孪晶界发生分解反应形成孪生位错协调塑性变形,此时孪晶对流动应力贡献较小。采用位错理论耦合孪生能量方法分别定量计算了孪晶表面源和内部源形核、长大对应的临界孪生应力,确定了 TWIP钢单晶孪晶内部源形核和表面源长大的激活演化方式,建立了考虑孪晶形核、增殖和长大的物理基唯象位错动力学(DD)模型,研究了 TWIP钢单晶塑性变形过程中孪生机制演化特点及其内在机

位错理论

《位错与位错强化机制》杨德庄编著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1年8月第一版 1-2 位错的几何性质与运动特性 一、刃型位错 2.运动特性 滑移面:由位错线与柏氏矢量构成的平面叫做滑移面。 刃型位错运动时,有固定的滑移面,只能平面滑移,不能能交叉滑移(交滑移)。 刃型位错有较大的滑移可动性。这是由于刃型位错使点阵畸变有面对称性所致。 二、螺型位错 1. 几何性质 螺型位错的滑移面可以改变,有不唯一性。螺型位错能够在通过位错线的任意平面上滑移,表现出易于交滑移的特性。 同刃型位错相比,螺型位错的易动性较小。、 位于螺型位错中心区的原子都排列在一个螺旋线上,而不是一个原子列,使点阵畸变具有轴对称性。 2.混合位错 曲线混合位错的结构具有不均一性。 混合位错的运动特性取决于两种位错分量的共同作用结果。一般而言,混合位错的可动性介于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之间。随着刃型位错分量增加,使混合位错的可动性提高。 混合位错的滑移面应由刃型位错分量所决定,具有固定滑移面。 四、位错环 一条位错的两端不能终止于晶体内部,只能终止于晶界、相界或晶体的自由表面,所以位于晶体内部的位错必然趋向于以位错环的形式存在。一般位错环有以下两种主要形式: 1. 混合型位错环 在外力作用下,由混合型位错环扩展使晶体变形的效果与一对刃型位错运动所造成的效果相同。 2. 棱柱型位错环 填充型的棱柱位错环 空位型棱柱位错环 棱柱位错环只能以柏氏矢量为轴的棱柱面上滑移,而不易在其所在的平面上向四周扩展。因为后者涉及到原子的扩散,因而在一般条件下(如温度较低时)很难实现。 1-3 位错的弹性性质 位错是晶体中的一种内应力源。——这种内应力分布就构成了位错的应力场。——位错的弹

位错理论与应用试题

位错理论与应用试题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生: 老师: 日期:2011年5月2日

位错理论与应用试题: 1、解释:层错、扩展位错、位错束集、汤姆森四面体(20分) (1)、层错是一种晶体缺陷。如已知FCC结构的晶体,密排面{111}堆堆垛顺序为ABCABC……以“Δ”表示AB、BC、CA……次序,用“▽”表示相反次序,即BA、CB、AC……,则FCC的正常堆垛顺序为ΔΔΔ……,HCP 密排面{0001}按照…ABAB…顺序堆垛,则表示为:Δ▽Δ▽……若在FCC 中抽走一层C,则 A B C A B ↓ A B C A B C ΔΔΔΔ▽ΔΔΔΔΔ;插入一层A,则A B C A B ↓A↓C A B C ΔΔΔΔ▽▽△△△,即在“↓”处堆垛顺序发生局部错乱,出现堆垛层错,前者为抽出型层错,后者为插入型层错,可见FCC晶体中的层错可看成是嵌入了薄层密排六方结构。 (2)、一个全位错分解为两个或多个不全位错,其间以层错带相联,这个过程称为位错的扩展,形成的缺陷体系称为扩展位错。 (3)、扩展位错有时在某些地点由于某种原因会发生局部的收缩,合并为原来的非扩展状态,这种过程称为扩展位错的束集。 (4)、1953年汤普森(N. Thompson)引入参考四面体和一套标记来描述FCC 金属中位错反应,如下图。将四面体以ΔABC为底展开,各个线段的点阵矢量,即为汤普森记号,它把FCC金属中重要滑移面、滑移方向、柏氏矢量简单而清晰地表示出来。

2、位错的起源、增值机制及位错的分类?(15分) (1)、位错的起源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位错本来就存在于籽晶或者其它导致晶体生长的壁面中,这些位错有一部分在晶体赖以生长的表面露头,就扩展到成长着的新晶体中;另一个是新晶体成长时的偶然性所造成的位错生核,其中包括:杂质颗粒等引起的内应力所产生的不均匀生核,成长中的不同部分的表面(如枝晶表面)之间的碰撞产生新的位错,空位片崩塌所造成的位错环。 (2)、位错的增值机制是被广泛引用的弗兰克–里德(Frank-Read,简称为F-R)源机制,如下图: 这种理论认为新位错的产生是原有位错增殖的结果。设想晶体中有一段位错AB,它的两端被位错网的结点钉住。沿着图(a)中b的方向对AB施加应力,AB由于两端被固定不能移动,只可能发生弯曲,结果如图(b)所示。由于位错所受的力恒与位错垂直,所以弯曲后的位错每一微段将继续受到力的作用,并沿着它的法线方向持续向外运动,发展情况如图(c)和(d)所示。当弯曲部分的位错互相靠近,如图(e)所示的那样,并最终相遇时,根据柏氏矢量可判知,在接触点的两根位错方向相反(分别是左旋和右旋),故它们相遇时会互相抵消,整根位错在该点处断开,大致形成一个位错环和一根新的位错,如图(f)所示。最后,在切应力的继续作用下,成为一个圆滑的椭圆环和一根直线,如图(g)所示。继续施加切应力时,上述的过程可以反复进行下去,源源不断地产生新的位错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