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查类专业论文毕业设计

合集下载

毕业论文(设计)—岩土工程勘察【范本模板】

毕业论文(设计)—岩土工程勘察【范本模板】

防灾科技学院毕业设计题目三马房互通跨线桥详细工程地质勘察与评价学生姓名※※※学号091021110系别工程系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班级0910211开题时间2013年3月10日答辩时间2013年6月10日指导教师※※※职称教授三马房互通跨线桥详细工程地质勘察与评价作者※※※指导老师※※※摘要本次勘察的目的是为三马房互通跨线桥工程建设的规划选址、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以及工程建成后的运营监测提供技术成果和技术服务,使其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

即对拟建项目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同时查明工程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为确定跨线桥工程位置及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提供准确、完整的工程地质资料.本次勘察采用钻探、标准贯入试验及室内土工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统计土层的各种物理力学参数,求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终确定持力层.最后对场地稳定性、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特征、场地地震效应进行评价。

桥址区未发现断裂构造存在,地层稳定,桥基稳定性较好,宜于建桥。

对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地表水、地下水对水泥混凝土不具腐蚀性。

关键词:互通跨线桥;工程地质;综合评价目录引言 ...................................................................................................................... - 1 - 1工程概况........................................................................................................ - 2 - 2目的任务........................................................................................................ - 3 - 2。

地质勘查毕业论文

地质勘查毕业论文

地质勘查毕业论文地质勘查毕业论文地质勘查是地质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通过对地球内部构造、岩石组成、矿产资源等进行系统研究和勘查,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作为地质学专业的毕业论文,地质勘查毕业论文是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结晶,也是学生对地质勘查领域的深入研究和探索。

地质勘查毕业论文的选题是关键,它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既要符合地质勘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又要与当前社会和经济的需求相结合。

在选题过程中,学生可以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文献,选择一个有挑战性和研究价值的课题。

例如,可以选择某个矿产资源的勘查与评价,或者是某个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防治等。

选题的合理性和研究的创新性是评价地质勘查毕业论文的重要标准。

地质勘查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是关键,它应该采用科学、系统和可行的方法进行研究。

地质勘查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遥感技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卫星遥感、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分析等,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

同时,学生也可以进行实地考察和采样,通过对地质样品的分析和实验,获取更准确的数据和结论。

地质勘查毕业论文的结构是重要的,它应该具有清晰、逻辑和完整的结构。

一般来说,地质勘查毕业论文可以分为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与分析、结论和参考文献等几个部分。

引言部分应该对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介绍,并明确研究目的和方法。

文献综述部分应该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

研究方法部分应该详细介绍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数据来源。

研究结果部分应该对实际调查和实验的结果进行描述和分析。

讨论与分析部分应该对研究结果进行解读和评价,并与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和讨论。

结论部分应该对研究的主要结论进行总结和归纳。

参考文献部分应该列出所有在论文中引用的文献和资料。

地质勘查毕业论文的撰写是需要一定时间和精力的,它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科研素养和写作能力。

工程地质勘查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地质勘探的构筑物基础设计研究

工程地质勘查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地质勘探的构筑物基础设计研究

工程地质勘查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地质勘探的构筑物基础设计研究物基础设计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地质勘探的构筑物基础设计。

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意义,阐述了当前工程领域中构筑物基础设计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

接着说明了研究的目的和预期结果,强调了研究对于提高构筑物基础设计水平和保障工程安全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详细介绍了研究方法,包括地质勘探技术和装备的选择、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以及实验流程和操作步骤。

第四部分探讨了未来发展趋势和可持续性改进方向,为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参考。

第五部分展示了实验结果及分析,包括数据分析和模型验证等。

最后,总结了研究的主要贡献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强调了地质勘探在构筑物基础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在工程领域中,构筑物基础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由于不同地域的地质条件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基于地质勘探的构筑物基础设计是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性的关键。

当前,在构筑物基础设计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设计参数的确定、地质条件对设计的影响等。

因此,开展基于地质勘探的构筑物基础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预期结果本研究旨在通过地质勘探获取详细的地质信息,为基础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预期通过研究,能够提高构筑物基础设计的精度和可靠性,降低工程风险,保障工程安全。

同时,研究还将对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基础设计进行优化,提高工程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地质勘探技术和装备获取地质信息,利用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具体方法包括:1. 选择合适的勘探点和采样方法,获取具有代表性的地质样本。

2. 利用实验室测试和现场试验,对样本进行物理、力学性质测定。

3. 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获取的数据,绘制地质剖面图和柱状图,揭示地质结构的分布规律。

4. 借助计算机技术建立数值模型,模拟不同工况下的基础设计效果,并进行优化设计。

四、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程实践的不断深化,地质勘探在构筑物基础设计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毕业设计地勘报告

毕业设计地勘报告

毕业设计地质勘查报告
(一)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勘察场地位于武汉市城郊,场地平坦。

标高在23.57-23.62m,相对高差为0.05m,场区地貌单元均属长江一级阶地。

(二)水文地质条件
场区在揭露深度范围内,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该区主要分布有上层滞水,赋存于于表层素填土层中,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向低洼处排泄。

勘探过程中,测得地下水上层滞水水位埋深为0.45-4.20m。

根据区域水质分析结果,本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及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二)地基岩土特征
1、区域地质构造简况
拟建场区上部覆盖层为第四系全新统(Q4)一般粘性土及第四系上更新统(Q3)粘性土组成。

区域地质、物探资料表明,场地及其附近未发现明显的断层及活动性断裂。

2、地基岩土结构特征
场地土自上而下由素填土组成。

据钻孔资料,结合静力触探PS ——H曲线特性,按土体时代、成因类型、性质及强度,可将场地土划分为3大层。

各层上工程地质特征见下页所示。

地质勘查类专业论文毕业设计

地质勘查类专业论文毕业设计

西藏吉如斑岩铜矿床矿化特征摘要 (1)1绪言 (2)1.1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 (2)1.2选题研究意义 (2)2区域地质特征 (3)2.1区域构造演化 (3)2.2区域地层 (3)2.3岩浆活动 (5)2.4区域成矿特征 (6)3矿区地质特征 (7)3.1矿区地层 (7)3.2矿区构造 (7)3.3岩浆岩 (8)3.4围岩变蚀 (9)4矿化特征 (11)4.1矿体特征 (11)4.2矿石的物质成分 (11)4.3矿石结构构造 (12)4.4成矿期次划分 (13)5结论 (15)摘要吉如铜矿床位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中西部,东西各临冲江、朱诺斑岩铜矿区,是一个斑岩铜矿。

矿区大致圈出了3个含矿斑岩体,岩性以花岗斑岩为主,包括花岗斑岩、黑云二长花岗岩、斑状二长花岗岩、闪长玢岩(岩脉)等。

根据地表的转石及钻孔编录结果,共圈出三个矿体,分别标为Ⅰ、Ⅱ、Ⅲ、号矿体。

矿区斑岩型矿化主要分布在花岗斑岩体内及其与黑云二长花岗岩的接触带附近,呈细脉状、浸染状分布,围岩蚀变主要有黄铁绢英岩化、硅化、青磐岩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及碳酸盐化)、黑云母化及少量高岭石化等;矿石矿物有黄铜矿、自然铜、黄铁矿、辉钼矿、蓝铜矿、孔雀石、磁铁矿等,矿石结构有结晶结构、交代结构(穿插结构和溶蚀状结构)等.吉如斑岩铜矿床成矿期次划分为二期三阶段,即岩浆期后热液期、及表生期,其中岩浆期后热液期又可分为硅酸盐-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硫化物阶段。

关键词:斑岩铜矿,矿石结构构造,成矿期次划分,吉如,西藏1绪言1.1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矿区位于西藏日喀则市东北部,雅鲁藏布江中上游。

行政区划隶属西藏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秋木乡境内,地理极值坐标为:东经88°51′00″-88°57′30″北纬29°37′45″-29°42′15″。

矿区向东有简易公路约26km至南木林县城,南木县城南行有二级公路约40km至艾玛大桥与拉(拉萨)日(日喀则)公路相接。

资源勘查毕业设计

资源勘查毕业设计

东北石油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using geology, seismic, logging and various kinds of analysis material, combining with regional geological background,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history of faults in Nanpu Depression a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and the fault system is divided. On the basis of the oil and gas characteristics and oil-water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ault trap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accumulation ability of fault traps and the controlling of faults connected sourcerock to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is summarized. Nanpu depression is consist of three structural layers: basement, faulted basin and depression basin.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history of faults undergoes three periods of tectonic deformation: Es2+3 Sedimentary period, Es1 ~Dongying group sedimentary period, and Guantao group~Quanternary sedimentary period. Six cases of fault system are divided. The controlling of faults connected sourcerock to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is manifested in the following: ①Controlling of faults connected sourcerock to the ability of providing hydrocarbon. ②The anticlinal structure which is formed by the activity of faults is the favorable part for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③The destroy of faults to cover controls the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④The lateral seal ability of faults controls the filling degree of oil and gas in the trap. Key words: Nanpu depression; faults connected sourcerock; controlling of fault to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工程地质勘查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程地质勘察中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工程地质勘查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程地质勘察中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工程地质勘查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程地质勘察中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灾害风险评估研究摘要工程地质勘察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研究工程地质勘察中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步骤和未来发展方向,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步骤包括文献综述、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以及结果讨论等。

通过实验和实际应用,本文验证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并探讨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可能的创新点。

1. 研究背景和意义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起的地质现象,如滑坡、泥石流、地震等。

在工程建设中,地质灾害可能会对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对工程场地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

本文的研究旨在探讨工程地质勘察中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步骤,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工程地质勘察中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步骤,解决以下问题:如何评估工程场地的地质灾害风险,如何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应用于工程设计和施工中。

3. 研究方法和技术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实验研究和实例分析等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其中,文献资料分析主要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梳理和评价,掌握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发展情况。

实验研究则通过对实际工程场地的地质勘察和实验,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实例分析则通过对具体工程的调查和分析,验证该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

4. 研究步骤本研究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文献资料分析和实验研究,了解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发展情况;(2)设计实验,采集和处理实际工程场地的地质勘察数据;(3)基于GIS技术,开发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系统,实现地质数据的可视化、分析和管理;(4)通过实例验证,评估该系统的可行性和实用性;(5)总结研究成果,提出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可能的创新点。

5. 未来发展方向和可能的创新点未来,工程地质勘察中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引入先进的遥感技术和设备,提高对地质信息的获取精度和分辨率;(2)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对地质数据的智能化分析和预测;(3)加强系统的可视化功能,提高对地质数据的理解和展示效果;(4)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促进遥感和GIS技术在工程地质勘查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工程勘察专科论文.

工程勘察专科论文.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阐述新疆昌吉州五宫州煤矿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事例学生姓名:顾海明班级:工程地质勘查0904班系部:资源勘查系专业:工程地质勘查指导老师:胡丽梅职称:12评阅老师:XXXX 职称:122012年5月11日星期五摘要进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活动等人类工程活动的力度也普遍增大,给我国本就十分脆弱的地质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地质灾害的频度和规模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就此昌吉州五宫煤矿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被纳入新疆首批地质灾害治理项目之一,该区地质灾害长期威胁着当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对其进行有效防治,已迫在眉睫。

该项目工程涵盖了滑坡、泥石流的治理工程。

根据勘察、设计、施工全过程的资料成果,对其进行了进一步整理,在此基础上对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主要影响因素做系统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工程措施。

并对治理工程施工注意的问题和治理效果做了分析评价,望能为新疆后期的类似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五宫煤矿;地质灾害特征;治理工程设计与施工Abstract目录阐述新疆昌吉州五宫州煤矿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事例第一章.地理、地质概况1.1.地形地貌治理区位于天山北麓博格达山北坡,阜康市东南,地貌上属低山区,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切割强烈,沟壑纵横,宽窄不一,沟谷多呈“U”形,大体平行地层走向。

1.2 气象水文属大陆性干旱气候,阜康年平均降雨量248.9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647.9mm,主要集中在6-9月。

天池年平均降雨量250-350mm,最大降水量120.4mm/天。

治理区海拔高度1100m,采用插值法计算矿区最大降雨量为80.04 mm/天。

治理区内主要沟谷有东沟和西沟,无常年地表径流,在春季融雪及暴雨中形成暂时性洪流。

1.3 区域地质概况地层:治理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侏罗系和第四系。

侏罗系地层主要由泥岩、泥质砂岩、砂岩、灰质泥岩及煤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藏吉如斑岩铜矿床矿化特征摘要 (1)1绪言 (2)1.1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 (2)1.2选题研究意义 (2)2区域地质特征 (3)2.1区域构造演化 (3)2.2区域地层 (3)2.3岩浆活动 (5)2.4区域成矿特征 (6)3矿区地质特征 (7)3.1矿区地层 (7)3.2矿区构造 (7)3.3岩浆岩 (8)3.4围岩变蚀 (9)4矿化特征 (11)4.1矿体特征 (11)4.2矿石的物质成分 (11)4.3矿石结构构造 (12)4.4成矿期次划分 (13)5结论 (15)摘要吉如铜矿床位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中西部,东西各临冲江、朱诺斑岩铜矿区,是一个斑岩铜矿。

矿区大致圈出了3个含矿斑岩体,岩性以花岗斑岩为主,包括花岗斑岩、黑云二长花岗岩、斑状二长花岗岩、闪长玢岩(岩脉)等。

根据地表的转石及钻孔编录结果,共圈出三个矿体,分别标为Ⅰ、Ⅱ、Ⅲ、号矿体。

矿区斑岩型矿化主要分布在花岗斑岩体内及其与黑云二长花岗岩的接触带附近,呈细脉状、浸染状分布,围岩蚀变主要有黄铁绢英岩化、硅化、青磐岩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及碳酸盐化)、黑云母化及少量高岭石化等;矿石矿物有黄铜矿、自然铜、黄铁矿、辉钼矿、蓝铜矿、孔雀石、磁铁矿等,矿石结构有结晶结构、交代结构(穿插结构和溶蚀状结构)等.吉如斑岩铜矿床成矿期次划分为二期三阶段,即岩浆期后热液期、及表生期,其中岩浆期后热液期又可分为硅酸盐-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硫化物阶段。

关键词:斑岩铜矿,矿石结构构造,成矿期次划分,吉如,西藏1绪言1.1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矿区位于西藏日喀则市东北部,雅鲁藏布江中上游。

行政区划隶属西藏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秋木乡境内,地理极值坐标为:东经88°51′00″-88°57′30″北纬29°37′45″-29°42′15″。

矿区向东有简易公路约26km至南木林县城,南木县城南行有二级公路约40km至艾玛大桥与拉(拉萨)日(日喀则)公路相接。

矿区地处冈底斯山脉中段南麓,地势西高东低。

最低海拔4580m,最高海拔5360m,相对高差约800m。

属高山中等切割地貌,气候属温带高原大陆性气候,干燥、缺氧、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其基本特征。

1.2选题研究意义斑岩铜矿已成为最重要的铜矿类型,具有规模大,采选条件好,生产成本低三个特点。

在中国,斑岩铜矿在国内铜矿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西藏冈底斯地区已经成为斑岩铜矿勘查的热点地区,随着勘查工作的不断进行,该带上先后发现了多各矿床(点)。

目前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由冲江、驱龙、吹败子、朱诺、吉如、南木、得明顶等十多个斑岩铜矿床(点)组成。

吉如作为该带上发现的斑岩铜矿,研究其矿区的各种地质特征,有着特殊的意义。

前人在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上已经圈定的矿床(点),做了大量工作,已提出了冲江、驱龙等矿区的矿化特征、矿物组合特征以及矿石结构构造等符合斑岩铜矿床的典型特征。

然而吉如同样为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上新圈定的矿床,其矿床是否具有斑岩铜矿床的典型特征?本文主要从该矿区的矿石结构构造及矿化特征这两个方面进行概述。

2区域地质特征2.1区域构造演化冈底斯带位于西藏造山带拉萨地体内念青唐古拉花岗岩带以南、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以北。

平行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分布。

处于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带中心部位。

东西长达2000多公里。

冈底斯带经历了西藏造山带板块俯冲、碰撞与陆内地壳伸展等重大构造活动事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火山——岩浆组合和盆地沉积体系。

总体上从北向南依次发育弧后火山盆地、冈底斯花岗岩弧、日喀则前陆盆地、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等地质单元。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之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北缘,形成于陆内汇聚造山向造山后延伸走滑转换的过度阶段。

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南接著名的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邻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侧的所谓“措勒—纳木错初始弧内盆地”及其以北的“班戈—倾多拉退化弧”。

在现代构造—地貌上位于冈底斯和念青唐古拉山脉的交接地带。

他自拉—郭拉—堪珠乡推覆断裂与谢通门—努玛脆韧性—韧性剪切带,对区域内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成矿作用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为区域最主要构造。

2.2区域地层矿区地层在区域上属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地层区之拉萨—察隅分区中的南木切--邬郁小区。

为晚中生代至早新生代新特提斯北侧冈底期—念青唐古拉中间陆块南缘陆缘沉积和中晚新生代陆相盆地沉积。

未见比晚侏罗世更早地层。

由老到新,依次出露的地层有:晚侏罗世林布宗组(J3K1l)、早白垩世楚木龙组(K1^c)、早白垩世塔克那组(K1t)、晚白垩世设兴组(K2^s)、第三纪古新世典中组(K2E1d)、第三纪古新世年波组(E2n)、第三纪始新世帕那组(E2p)、第三纪渐新世日贡拉组(E3r)、中新世芒乡组(N1m)、第三纪上新世邬郁群(N2wy)、第四纪松散堆积物(Q)。

晚侏罗世林布宗组(J3K1l):林布宗组主要有一套薄—中层灰黑色炭质板岩、炭质泥岩细粒砂岩组成,局部地区夹劣质煤线。

产植物、菊石、双壳类化石。

属滨岸充水沼泽—海岸近滨带—浅海陆棚沉积。

与上覆地层楚木龙组整合接触,下部被洞沙单元(E3D)中粗粒黑云钾长花岗岩侵吞。

早白垩世楚木龙组(K1C):楚木龙组以夹含砾粗砂岩、细砾岩为特征。

主要岩性为灰-灰白色中厚层细粒石英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夹杂色厚层状中-细粒状复成分砾岩及灰色中层含砾粗砂岩。

具典型前滨—近滨冲洗带沉积特征。

与下伏林布宗组及上覆塔克那组均为整合接触。

早白垩世塔克那组(K1t):塔克那组为灰、灰绿、深灰色灰岩、泥灰岩等碳酸盐岩及砂岩、泥页岩互层体。

产双壳、圆笠虫、脊椎动物、菊石、海胆、腹足类等化石。

属近滨—浅海之间的半局限台地相沉积。

与下伏地层楚木龙组及上覆地层设兴组红层均呈整合接触。

晚白垩世设兴组(K2S):设兴组一段(杂色砂岩段):主要岩性为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灰绿色薄层泥质粉砂岩、薄层泥灰岩。

产丰富的圆笠虫化石。

与下伏塔克那组呈整合接触。

设兴组二段(生物碎屑灰岩段):主要岩性灰色中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灰绿色薄层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呈互层出现。

产丰富的双壳类、圆笠虫化石。

与上伏典中组(K2E1d)暗紫色橄榄玄武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设兴组表现为一套障壁海岸的陆源碎屑沉积—潮坪环境的沉积产物,为海进退积相序。

晚白垩世—古新世典中组(K2E1d):典中组以中基性—中性熔岩为主,夹少量火山碎屑岩。

主要岩性有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含火山角砾熔岩,熔结火山角砾岩等,中夹英安质岩屑晶屑凝灰岩。

该组与上伏年波组及下伏设兴组,均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古新世年波组(E1n):岩性组合以中酸性火山碎屑夹沉火山碎屑岩及凝灰质沉积岩为主,中夹少量中酸性熔岩及角砾凝灰岩。

宏观上以紫红色色调为特征。

主要岩石类型有:流纹岩、角砾凝灰熔岩、英安质含岩屑晶屑凝灰岩、熔结凝灰岩、英安质沉凝灰岩、凝灰质粉砂岩等。

年波组以喷发—沉积相和沉积喷发相岩石为主,喷溢相和爆发相岩石较少。

与下伏典中组(K2E1d)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与上覆帕那组(E2p)整合接触。

始新世帕那组(E2p):岩性组合由一套中酸性火山熔岩夹火山碎屑岩组成。

宏观上以灰白色调为特征。

要岩石类型为: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英安质晶屑岩屑凝灰岩、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组成。

渐新世日贡拉组(E2r):日贡拉组为一套陆源碎屑沉积,以紫红色调为基本特征。

主要岩石类型为:紫红色复成份砾岩、浅紫红色含砾粗砂岩、岩屑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紫红色,浅灰绿色泥质粉砂岩及炭质页岩。

为一套紫红色碎屑岩夹火山碎屑岩相的零星山间盆地沉积。

与下伏典中组及年波组角度不整合接触,与上覆中新世芒乡组呈整合接触。

中新世芒乡组(N1m):主要为一套含煤碎屑岩夹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的岩性组合。

主要岩石类型有:灰色中层含砾长石石英细砂岩、浅灰色中层细砂质中粒钙质岩屑砂岩。

灰色凝灰质砾岩、灰白色粘土质粉砂岩、炭质页岩及油页岩、煤层。

中夹灰紫色碳酸盐化黑云母安山岩、流纹质晶屑凝灰岩等。

这套山间盆地河湖相含煤碎屑岩和中酸性火山岩沉积,是日贡拉组河湖相碎屑岩沉积的继续。

与下伏地层自贡拉组呈整合接触,与上覆地层嘎扎村组(N2g)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上新世邬郁群(N2wy):邬郁群又分为嘎扎村组(N2g)和宗当村组。

宗当村组由一套碎屑岩夹火山岩组成,并以灰白色调为特征。

主要岩性为灰色中厚层状凝灰质砾岩、凝灰质砂砾岩、含砾凝灰质岩屑砂岩、灰白色中厚层中粒长石石英砂岩、灰白色顺最层状含砾粗砂岩、粉砂碉夹灰白色厚层状黑云母英安岩。

宗当村组碎屑岩是嘎扎村组火山—沉积岩的继续,从沉积特征分析,它同嘎扎村组一样,同样属陆相山间盆地河湖相沉积。

第四系松散堆积物(Q):区内第四纪从下更新统—全新统均有分布,下更新统为湖相沉积,中—上更新统主要为冰川、冰水相堆积,全新统为冲积、洪冲积、风积、湖积、沼泽堆积、现代冰川堆积等。

第四纪中—晚更新世冰川、冰水堆积砂砾石层(Qol-fgl2-3)中赋存砂金。

砂金矿层底板为早更新世湖相沉积的一套泥质粉尖岩夹灰色薄层泥灰岩,顶板为全新世残坡积层(Q4eol)。

2.3岩浆活动区域上属冈底斯火山岩浆(弧)带的中段,细属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火山岩和侵入岩段,包括印支晚期—喜山期各类花岗质深成岩。

岩浆侵入活动与板块构造运动的俯冲、碰撞、超碰撞密切相关。

时代为晚三叠世—中新世,因而侵入岩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化过程。

岩体的平面形态,总体呈近东西向展布的椭圆或近圆形为主,与主构造线方向一致。

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岩以复式岩体出现。

这种“群居体”从平面上看,一般边部为基—中性,中心为酸性;从时间上看,早期为基—中性,晚期为酸—酸碱性;总体看,岩石类型复杂,演化系列完整,主要岩类有:闪长岩、辉长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斑状二长花岗岩,其次是石英正长岩、斑状钾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二云二长花岗岩、辉长岩、辉长辉绿岩等。

岩浆侵入与火山活动关系密切。

在空间上侵入岩与火山岩伴生。

时间上,侵入岩稍晚于火山岩,一般见侵入岩与火山岩呈侵入接触。

其形成与火山活动表现出明显的对应关系,二者岩石成分特征十分相似,构成区内同源蒸发量相的二元结构。

区内一连串复式岩体和部分小侵入体组成一个巨大的东西向复式杂岩带。

发育有与区域构造有关的脉岩,成分上与深成岩体不相对应,多偏碱、偏中基性,如闪长玢岩、辉绿玢岩、歪正细晶岩、云煌岩类。

内区不同侵入岩类具有不同的成矿系列,侵入岩为矿产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和热驱动力与Ⅰ型、IS型花岗岩有关的热液型矿产有铅、铁、铅、锌、金、银及花岗岩耐酸石材,与S型花岗岩有关的矿产的为钼、金、铜、铅、钨及花岗岩石材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