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足球营销的成败得失
球队转让算不上什么大事

球队转让算不上什么大事
力帆是个“怪胎”,无论在甲A,还是在中超,尹明善老爷子带领的力帆,在中国足球疆域的西部,绝对是独树一帜的。
重庆力帆退出足球江湖中一个瞬间,风云变幻。
短短的一个月之间,在各种繁杂的消息之中,力帆的命运逐渐走向终点。
某种意义上,力帆的兴衰,可以给中国足球的前驱、后来者以及决策者一点启示。
新华社记者在这期间一直跟踪此事,通过国内外各种渠道,力争还原事件真相,对中国职业足球的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另外,在15日晚上新华社记者接到的信息,中国足协宣布,因为转让材料不全,力帆此次转让宣告失败。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力帆即使再坚持一段时间,其结果或许已经注定。
新华社重庆1月15日体育专电题:蹊跷的转让注定的“死亡”——盘点重庆力帆退出事件(上)
新华社记者周凯
随着1月4日股权转让的完成,重庆力帆俱乐部更名为重庆昌盛俱乐部,然而就在在新华社记者调查中的15日晚间,中国足协因为转让材料不齐全,叫停了这次转让。
这起事件走向什么结果,尚未可知。
在当前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卖壳频繁的背景下,球队转让算不上什么大事,但对于中国西部足球的一面旗帜而言,力帆的转让本身某种意义可谓“非典型死亡”。
力帆退出折射中小球队生存困境 投入产出不对等

力帆退出折射中小球队生存困境投入产出不对等力帆坚守足球15年,其间也多次传出尹明善不玩了的传言。
有人认为,这次也是故伎重演,尹明善借着球市火爆、球队冲超的良机向地方政府争取更多的支持。
也有人分析,因力帆集团地产、金融等新业务发展受阻,尹明善真的差钱了,下决心不玩了。
据《中超联赛商业价值报告》显示,2014年中超公司的整体收入突破4亿元大关,上座率名列亚洲第一,成为中国职业化以来最红火的一个赛季。
尹明善此时选择转卖似乎让人匪夷所思。
不过看看几个数据:2014年中超赛事版权的收入仅由去年的3600万元涨至今年的3866万元,门票收入由去年的3.3亿元降至今年的1.2亿元,而中超球员的薪资总额达到17.81亿元,连续4年的涨幅都在20%以上。
2014年,虽然有5家俱乐部盈利,如果考虑到此前的投入,绝大多数俱乐部仍然亏损。
毋庸置疑,职业足球是烧钱的,与火爆的球市相比,转播、门票等俱乐部主要收入来源仍没有多大改观,中超的广告效应也很难评估,反倒球员身价猛涨。
投入产出不对等,造血能力不足,中小俱乐部生存空间更加逼仄。
不管尹明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精明的商人不得不掂量一下值不值。
焦点圈内人士:中超外壳有价无市一支中超球队的壳值多少钱?“其实现在中超壳是有价无市。
”一位接近尹明善核心层的圈内人士如是说。
据介绍,在尹明善过去看来,中超如今的火红,中超壳的价值肯定会超过过去,至少可以参考去年阿尔滨对实德的收购价格。
但接触了一圈下来,他们发现真正有心买球队且玩得起的买家微乎其微,“很多企业即使买得起,也很难养得起,如今每年动不动两三亿的投入,除非是有地方政府力推、政策支持的企业,否则没人敢冒这个风险来接一支中超队。
”声音足协:如果力帆不玩还有递补昨天,足协职业联赛理事会执行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暂不清楚“力帆要退出”一事,若力帆真的退出,也不缺少候补球队。
“首选大连阿尔滨,其次是哈尔滨毅腾,另外还有武汉卓尔。
一旦有中超球队退出,这些球队肯定是按照顺序递补进来。
俄罗斯卢布贬值成力帆退中超诱因 受制房地产不景气

俄罗斯卢布贬值成力帆退中超诱因受制房地产不景气力帆高层昨晚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出言谨慎:“现在也不是就拍板定了,事情可能还有转机”三天前,一份力帆俱乐部送呈的请示报告让重庆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万分惊诧,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一个多月前刚刚重新回到中超的力帆居然这么快就毅然决然选择“放弃”,“力帆的报告说得很肯定,目前正在寻求转让,而且即使卖不掉,也会放弃明年的中超资格!”截至昨晚,这已经成为整个中国足坛的共同疑问。
据重庆媒体同行透露:最新的消息显示,尹明善委托了前深足副总高天雄正在积极兜售球队,而其唯一的条件仍是球队不离开重庆。
目前,转卖谈判并不顺利,但仍有两三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在跟进。
虽说几乎大部分力帆内部人士都认为转卖已无可阻挡,但仍在思量着峰回路转的可能性。
一位力帆高层昨晚谨慎地说:“现在也不是就拍板定了,事情可能还有转机。
”力帆为什么要放弃?力帆股票下跌是事实,卢布贬值对他们在俄罗斯建厂投资的影响也是事实,可如此就殃及坚持了15年的足球,似乎并不符合尹明善一贯的性格。
况且,尹明善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搞足球的钱都是自己出,对于这位在2014年胡润榜(今年9月更新)上以110亿身家排名第147位的富豪来说,每年花上他资产的1%来搞足球,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
在普遍的观点中,地产业的不景气是尹明善不玩足球的重要原因。
10月底,他在接受重庆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房地产只是力帆集团的一个小补充,现在产值最多占集团的10%,言下之意无外乎地产的不景气对力帆影响不大。
不过从现在来看,现金流受影响,可能就是尹明善玩不动足球的重要原因。
2014年整个一年,尹明善在足球上都有些扬眉吐气的感觉。
前所未有投入7000万以中甲第一名身份冲超成功,大有改头换面的趋势。
只不过,这仍然是停留在中甲层面上。
上了中超,俱乐部造的计划是明年中超花1.5个亿寻求保级,并表示这个数额仍有些悬,真正能够保级并逐渐站稳脚跟的预算应该在2亿左右。
很多力帆人认为,正是这个1.5亿-2亿的预算吓到了尹明善,或者说因为这样的预算而愤怒。
决胜终端的力量——云南市场力帆营销启示录

,
打造
一
支; lj
饱满
、
干 劲 十 足 的高素质 营销 团 队
2006
年 下 半年
,
,
业 内 资 深 营 销 人 士 李 用 钧 被钟 健 聘 为 中联 公 司 摩 托 j
。
售 执 行 总经 理
担 负 起 整 个 市 场 的管理 工 作
曾在 国 内 多家知 名企 业 从 事 走
,
售工 作
、
具 有 丰 富 实 战 经 验 的职 业 经 理 人 李 用 钧
A
新
牌综 合 竞 争 力
冷
、
从 西 南 市 场 C B 机 的推 广 到 A 系 列
,
水
品 的推 广 也 获得 成 功
系列
,
、
水冷
、
炫 影 三 大 产 品 销量
炫 影三 大 新 品 上 市
,
公 司 领 导 多次 前 往 重庆 参 加 新 品
,
占了
提升
22%。
,
通 过新 品 拉动
力帆 品 牌在 云 南 市 场 得到 整体
题 的力度
,
加大 了 公 司 发 现 问题
、
解决 问 提高了
白 市 场 网 点 力度
、
加 强 了 代 理 商与 终 端 商家 的协 作 互 动
、
,
对 力帆专卖店 经 销商也 进 行 了 大 力 支 持
,
激 发 其做 力帆 专 年
。
业 务 人 员 分 析 把控 市 场
处 理 各 种 问题 的 能 力
,
、
经 验 交流
。
,
机
,
中联 公 司 在 服 务 上 大 做 文 章
力帆溃败,吉利质变

力帆溃败,吉利质变作者:暂无来源:《经理人》 2020年第12期教训共享力帆溃败,吉利质变面对产品问题,一个选择抄袭度日,一个坚持自主研发;面对足球,一个选择扶持到底,一个选择忍痛割爱;面对多元化,一个选择举债扩张,一个选择厚积薄发。
掌舵人的抉择造就企业迥乎不同的结局。
一步错、步步错。
如今,力帆已是真正的命悬一线,而吉利或成为向其伸出援手的“白衣骑士”,但,最终力帆能否再现辉煌,一切均是未知数。
本刊记者 / 孙晨今年10月13日,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T力帆”或“力帆股份”;601777.SH)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力帆控股及公司实际控制人尹明善、陈巧凤、尹喜地、尹索微等,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而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ST力帆还提及特别风险提示,公司被法院裁定受理重整,存在因重整失败而被宣告破产的风险。
此外,即使公司实施重整并执行完毕,若后续经营和财务指标不符合相关监管法规要求,公司股票仍存在被实施退市风险或终止上市的风险。
谁能想到,尹明善在花甲之年创立的力帆股份会沦落至此,令人感慨世事无常,但同时不禁让人反思,力帆为何会陷入此种败局,此种局面是必然还是偶然。
与此同时,和尹明善有着相似创业历程的李书福,却带着吉利屡创事业高峰,两者间差距宛若天渊之别。
酷似的创业历程1992年,时年54岁的尹明善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出版行业,带着辛苦积攒的20万元积蓄,跨界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摩托车制造,创立了力帆轰达摩托车配件研究所(力帆的前身)。
彼时,在不足40平方米的厂房里,他向车间里的9名员工表示:“我要造出全中国、全世界没有的摩托车发动机。
”一年之后,在尹明善的带领下,研发团队率先开发出独一无二的四冲程100型发动机,当时国内摩托车厂生产的发动机用的都是脚踏方式启动,凭借着这一技术,尹明善赚了1500万元。
那时的尹明善,深谙科技研发的重要性,所以持续舍得砸重金研发新技术,这样的结果是,让轰达几乎每年都研发出新型的发动机,在行业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蒋立章:渔民、球迷和80后商人

蒋立章:渔民、球迷和80后商人作者:来源:《名人传记·财富人物》2016年第09期渔民出生的福建80后商人,2016年大动作频频:控股西甲;入股森林狼,成NBA首位中国老板;收购重庆力帆足球俱乐部……过去几年,重庆力帆与传出绯闻的长安汽车、云传媒、曼城俱乐部、海归青年联盟等等数家公司和机构终究还是没有联姻。
现在,终于尘埃落定。
近日,重庆嘉陵江畔,在重庆力帆召开的一场特殊的发布会上,78岁的尹明善紧紧握住刚过而立之年的蒋立章的手,两人微笑私语。
老人精神矍铄,后生彬彬有礼。
蒋立章一身蓝色格纹西装,黑框眼镜,看上去是儒雅商人的形象。
力帆足球的接力棒在他手里得到传承。
这意味着走过17年风雨的重庆力帆足球队正式易主。
这位福建80后商人在2016年可谓大动作频频:控股西甲;入股森林狼,成NBA首位中国股东;收购重庆力帆足球俱乐部……长袖善舞的蒋立章乃何方神圣?有何野心?其背后的神秘财团有怎样错综复杂的关系?标签:渔民、球迷和80后商人2016年6月,双刃剑体育创始人蒋立章,收购美国NBA明尼苏达森林狼队5%的股份。
美国西部时间7月13日上午,森林狼队正式对媒体发布了这一消息。
这次新闻发布会由森林狼组织,只邀请了最主要的一些媒体,譬如ESPN、《今日美国》、腾讯等,即便如此,森林狼的所有公关人员,都在总监布拉德·茹特的带领下,全部到场,因为这对球队来说,是一件大事,老板格林·泰勒,总经理斯特等球队高管全部出席。
蒋立章可以和格林做些英文交流,不过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还是需要翻译。
“我听说你出生时,是一个渔民?”美国的一个记者好奇地问。
蒋立章笑笑:“我长大的地方,是一个非常小的渔村,到现在还保持得很好。
”现在的蒋立章,丝毫看不出渔民的迹象,不过他觉得“渔民”这个经历,跟他现在做的事情,有很大关系,“渔民非常朴实,他们每天出海,面对的是大海,所以心胸宽阔,又要经得起风吹浪打,所以性格非常坚韧”。
学生足球售卖案例分析报告

学生足球售卖案例分析报告1. 引言学生足球队是一个由学生组成的球队,他们通过售卖足球来筹集资金。
本报告将对学生足球队的售卖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并提供解决方案和改进建议。
2. 问题描述学生足球队在售卖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1. 销售数量下降:学生对足球的需求减少,导致销售数量下降。
2. 竞争激烈:市场上已经存在许多其他品牌的足球,学生足球队难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3. 宣传不足:学生足球队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学生对该品牌的认知度不高。
3. 分析和解决方案3.1 销售数量下降为了解决销售数量下降的问题,学生足球队可以考虑以下方案:1. 调查学生需求: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于足球的需求以及购买习惯,有针对性地调整产品定位和销售策略。
2. 降低价格:考虑降低足球的价格,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优势,吸引学生购买。
3. 增加产品特色:开发创新的足球产品,例如防水足球、荧光足球等,增加产品的吸引力。
3.2 竞争激烈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学生足球队可以尝试以下解决方案:1. 品牌定位:确定学生足球队的品牌定位,例如“专为学生设计的足球”,凸显与其他品牌的差异性。
2. 品质保证:提高产品质量,确保足球的耐用性和使用效果,赢得学生的口碑和信任。
3. 合作推广:与学校合作,将足球作为学生体育活动中的必备品,通过学校渠道进行推广,增加认知度和销量。
3.3 宣传不足为了解决宣传不足的问题,学生足球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社交媒体营销:利用学生常用的社交媒体平台,例如微信、微博等,进行产品宣传和推广,吸引学生的关注。
2. 校内宣传活动:在学校举办宣传活动,例如足球比赛、足球技巧展示等,吸引学生的参与,提高品牌认知度。
3. 优惠促销活动:通过打折、赠品等促销活动,吸引学生购买,并通过优惠活动传播品牌口碑。
4. 改进建议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足球队的售卖效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建立反馈机制:与购买者建立反馈渠道,了解产品的优缺点,及时调整和改进产品。
媒体人这样评价现在的力帆

媒体人这样评价现在的力帆,“以前总感觉力帆和中国足球格格不入,是圈内人眼中的异类,但现在真的是在依循职业足球的规律办事,起码是依循中国职业足球的规律和规则。
”内因尹明善的基调王宝山的改造力帆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冲超?力帆为什么能够顺利冲超?归根结底仍是一个人的名字:尹明善。
2013年底力帆冲超失败后,尹明善近8年来第一次接受有关于足球的专访,期间更是谈到了他对中国足球大环境好转的看好。
足球这个版块在力帆集团中一直处于边缘,但2013年和2014年集团地产版块力帆置业公司以真金白银的冠名却显示出足球重新获得了力帆人的认可。
“过去每年交三四千万的预算报告都胆颤心惊,处处受制。
”一位俱乐部高层也透露:“可今年7000万的预算报告却顺利通过,没有受到任何阻碍。
老爷子很早就拍了冲超的板,这才是关键。
”很多人认为,尹明善选择在这个时候冲超,和力帆房地产版块的扩张不无关系。
实际上在今年力帆的三个重点地产项目均开盘销售,足球正是他们最好的宣传平台。
今年8月,力帆·娄山栖谷在开业头两天认购金就达到了2000万,不得不说是一个相当好的体现。
现在虽不能说是不是力帆的“足球带动地产”像恒大一样立竿见影,最起码力帆置业冠名球队所得到的效应是良性的。
一位地产高层也表示:“力帆足球以冲超为目标、加上一系列的贴近社会的活动,确实大大的改变了重庆人对力帆这家企业的看法。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重庆人可谓是“谈力帆叹气”,而如今更多人则会谈起在江北嘴上那两栋视线宽广、朝江面桥的力帆中心大楼,“尹明善在那一定有一个最好的办公室”很多人都这样想。
尹明善的态度改变了力帆的根,而修剪枝叶的则是王宝山。
力帆曾希望他们过去的多任主帅能够改变这支球队的气质,但只有王宝山如今才真正接近完成了这个目标。
王宝山最成功的地方不是他的技战术有多么先进,而在于他对这支球队人员构成、工资结构的改造,而这正是他在广州富力当常务副总时最擅长的事。
两年来引进10名内援却只有王栋一个人付了转会费,王宝山以最少的代价完成了力帆人员结构的更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足球营销,要靠不断制造新闻,并利用新闻,来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从而达到促进产品销售的目的。
通常情况下,这种新闻分三种:一是球队的管理新闻,二是球队的赛事新闻,三是球队的
新闻。
制造新闻,不等于能制造利于企业的好新闻,能制造出利于企业的好新闻,不见得会充分利用新闻的价值来为己所用,这就涉及到足球营销的新闻策划与管理,它需要深厚的思维功底和良好的专业知识。
我们看一下力帆集团近几年在此方面的成与败,得与失。
成在新闻的策划与管理
重庆摩托车民营企业三巨头(力帆、宗申、隆鑫)互为竞争对手,少有往来。
2000年,力帆集团巨资收购竞争对手隆鑫集团旗下的隆鑫足球队,将其更名为力帆足球队,当时,媒体借此事在全国炒得沸沸扬扬,力帆品牌的知名度,从这个时候开始,才真正走出重庆地区。
就在这一年年底,力帆足球队又获得全国足协杯比赛冠军,尹明善召开新闻发布会时,抛出“八年寒窗无人问,力帆一球天下闻”这一极具新闻传播性的论断;第二年(2001年)尹明善先生策划了“力帆出资8000万元收购重庆洋河体育场”新闻事件,一时间,新闻悬念不止、传播故事不断,让媒体免费足足跟踪报道了三个月,力帆品牌的知名度在中国市场得到了迅速提升。
为了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地扩大力帆品牌的影响力,为了铺平力帆集团多元化战略(包括OEM战略)的扩张道路(此战略的正确与否暂不谈),精明的尹明善先生又在2002年初,亲自策划了“力帆老板欲玩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力帆准备分拆在香港和内地上市,开展多元化业务发展和国际并购”的新闻,引来国内外媒体的争相报道。
也就是在这一年,尹明善接受了英国最具权威的BBC广播公司的独家专访,尹明善精心制订的,利用“球队”不断的新闻策划,将力帆品牌的影响力,纵深化、国际化策略一步一步开始实现。
尹明善还嫌不够。
在当时,中国摩托车出口最火的越南市场,围绕他的力帆球队,制造了一系列的,让力帆品牌家喻户晓的新闻事件,其中“足球公关攻打越南市场”是他的得意之作。
尹明善注意到,越南老百姓心目中的偶像是足球明星黎玄德,于是将黎玄德引进到力帆球队,在当时的越南,这本身就是一大新闻。
引进黎玄德成功后,不到三个月,尹明善再次策划了越南公安部足球队和力帆足球队在越南的友谊赛,黎玄德上半场代表中国力帆集团,下半场代表越南公安部,这场比赛使力帆品牌在越南市场几乎家喻户晓,其知名度仅次于日本的本田品牌。
从2000年力帆足球队诞生到2003年,力帆发展迅猛,国内产销总量和出口创汇均跃居全国同行第一,成绩的取得与尹明善一系列的球队新闻策划与管理是分不开的,尽管这支球队的专业水准非常一般。
败也在新闻的策划与管理
可是,最近三年(2003~2005),由于尹明善先生担任重庆市政协副主席和工商联总会长及多项**职务,公务异常繁忙,加之中国足球令人失望的东西越来越多,他已经没有足够的精力和热情来主动制造球队的利好新闻了,而俱乐部的管理者们在新闻策划和管理上又很不专业,所以,一波接一波的媒体报道,有不少看似利于力帆企业的,实际上是在损伤力帆的品牌形象。
球员赌球现象,不是力帆俱乐部独有的,但是,从2002年年底开始,不知道什么原因,力帆球队的管理者们(包括尹明善先生)总喜欢拿它当事说,好像不说就难以找到有价值的新闻,于是出现了在俱乐部里不是今天这个队员不能上场比赛,就是明天取消那个队员的参赛资格,这种事情,媒体当然乐意报道,但是留给外界的印象很不好,时间一长,报道一多,小事说成了大事,“力帆球队总是难以干净”的印象,开始在公众中形成,这些公众当然也包括大量的摩托车目标消费群。
事情到这一步,对力帆的品牌形象和产品的负面影响,实际上还没有真正形成。
但是,好像力帆总是怕事情闹不大,2004年,针对队员赌球现象,尹明善又策划了“家长会”新闻事件,意思是请队员的家长来力帆俱乐部座谈,希望家长们多管教孩子,不要参与赌球……,尹明善这一创意之作,更为猛烈地引来媒体的连篇累牍报道,力帆集团从上到下,本以为是好事,殊不知,这不仅再次加深了在老百姓心中“力帆队员赌球现象严重”的印象,而且还传递出了一个新的信号,那就是,尹明善惩治赌球的方法已经黔驴技穷,力帆队员参与赌球,已很难根治。
近两年来,力帆摩托车在国内市场的出现了较大幅度滑坡,不能说与此没有关系。
2005年,正好遇上中国摩托车市场需求严重不足,很多摩托车企业经营出现困境,力帆也不例外,加之力帆汽车项目推进恰恰到了最困难阶段,而此时的力帆球队,其成绩又处在倒数的位置。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这一年年底,有媒体报道说,力帆打算把球队卖掉。
在如此关键时刻,媒体抖出这样不利于力帆的“卖球队”新闻,力帆从高层和企划部门居然都没有意识到这一新闻的危害性,更没有拿出什么化解之策出来。
就这样,“尹明善无力维持球队经营”的消息在民间开始流传,不久,又出现“两名女学生给尹明善写了一封非常感人的信,让尹爷爷不要卖掉球队”的新闻事件。
仅仅两名学生又把尹明善感动了,没过几天,尹明善对外宣布,无论如何,将不惜一切代价把球队留下……
这不管是有意策划,还是偶然发生,在老百姓看来,这一系列新闻事件,就像是在演小品,耍儿戏,极不严肃,这又一次影响了力帆的品牌形象。
事实上,队员赌球、球队成绩垫底、卖球队等现象与事件的产生,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要新闻策划和管理得当,完全可以化不利为有利,但是,力帆一直没有这样做,只顾自己不断的、想当然的新闻策划与实施,对媒体的随意报道,也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控制,致使其品牌形象与价值不断折损。
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2006年,在将足球营销为汽车促销所用的新闻策划上,尹明善先生居然把力帆这样一支形象已经“弱俗”的球队,用来代言力帆520轿车,并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不断声称,球队代言力帆520轿车,是一件非常划算的事情,这严重违反了营销策划之大忌——品牌形象代言必须门当户对。
如果这一错误的策划继续实施下去,力帆520轿车在中国市场的营销将很难有所作为。
点评:力帆球队运作整整六年时间,客观地讲,在新闻的策划和管理上,前三年是非常成功的,这主要源于尹明善先生对足球的热爱和他经营企业精力的集中。
但是,后三年却是非常失败的,这主要源于尹明善先生已经被一言难尽的中超环境折磨得身心疲惫,加之年龄的增大和政务的繁忙,所以,在球队的新闻策划和管理上,几乎失控,而面对媒体不利于力帆的报道时,又难以迅速应对,更谈不上有效化解之策了。
力帆足球营销,随意的新闻策划与失控的新闻管理,在近两年里,成了力帆品牌贬值最强的助推器。
随机读管理故事:《送茶叶的小故事》
张三一直喜欢喝20块钱的茶叶。
新开茶店里每次张三去买茶叶老板都送他半两好茶。
张三将好茶攒着待客。
一天闲来无事泡壶好茶,竟喝上瘾。
喝完免费的好茶,张三便不愿喝20块的了。
不管他买多贵的茶叶,老板总送他半两更好的。
半年下来,张三花在茶叶上的钱是原来的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