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人参

用药不对症至低血钾,四肢抽搐,眩晕,头痛,心悸,失眠,咽痛,牙痛,畏光,自汗,下肢酸痛,恶露不绝

天麻

内服致过敏性水肿:头晕,乏力,胸闷,面部浮肿

五味子

煎服或内服糖浆剂致过敏:心慌气短,胸闷难受,全身瘙痒,周身荨麻疹,心动过速,早搏

巴豆

误食致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中毒症状。。

小春花

内服致痉挛性斜颈、帕金森综合征等锥体外系症状

山菠萝

煨食7天致中毒性表皮坏死松懈症

川芎

超量服用致中毒:剧烈头痛并呕吐

山药

生品外敷致过敏:颈、胸、背部瘙痒,心烦不安,坐卧不宁

北豆根

煎服过量致中毒;上腹胀痛,恶心呕吐,大汗乏力,抽搐,血压下降,颅神经损伤,上消化道出血

大黄

生大黄致原有眼溃疡加深,星翳深陷,重者穿透角膜

金钱草

内服或接触致过敏:接触面呈红色斑疹,累及面、胸、背部,奇痒;或长期泡服致形瘦肤燥,毛发不泽,烦躁等肾明亏损症状

七叶一枝花

新生儿煎服中毒:烦躁,面色苍白,呕吐,抽搐,昏迷

山八角

误服中毒:头晕。腹痛,恶心呕吐;四肢抽搐,流诞,昏迷,重者死亡

土鳖虫

外敷过敏:接触处红疹。瘙痒,阴囊与**瘙痒、糜烂

乌柏

内服过量致中毒:精神错乱,语无伦次,自语,坐卧不安,面部抽搐全蝎

煎服致新生儿呼吸抑制,服粉剂致过敏,内服致蛋白尿

艾条

熏灸致过敏:熏处奇痒,潮红,水肿,水泡,重者心悸,胸闷,气急夹竹桃花

煎服致中毒;恶心呕吐,头晕乏力,胸闷,憋气,重者深昏迷,血压下降,心律失常,房颤,早搏,心肌缺血

桃花

内服鲜品致胃肠炎:腹绞痛,水样便,发热,恶心呕吐,上腹与脐周压痛

斑蟊

外用或内服致中毒,急性肾功能与消化道及皮肤损伤:中毒性肾炎,膀胱炎、肾衰、急性胃肠炎、血尿血便,重者死亡

河豚

食用致中毒:腹痛,恶心呕吐,头晕,胸闷,乏力,四肢与口唇麻木,不能行走,重者死亡

松香

接触膏剂致局部皮炎

蓖麻子

外用致过敏性休克,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口唇青紫,大汗,血压0,下肢有风团样疹块,昏迷,死亡

仙人掌

外敷致接触性皮炎

生地黄

内服致可逆性血压升高

瓜蒂

误服致过敏性休克

北五加皮

内服其酒浸剂中毒致严重心律失常;作南五加皮用致中毒

竹沥

内服致上消化道出血

竹黄

服酒剂致日光性皮炎:暴光处水肿性红斑,重者有水泡,糜烂。灰菜

食用致小儿重症光敏性皮炎

陈皮

内服致消化道穿孔死亡

地骨皮

煎服致心律失常等毒性反应。

苦楝子

内服致恶心呕吐,腹泻等急性毒性反应

苦杏仁

服食致恶心呕吐,腹泻,头昏,心悸,呼吸困难等急性中毒

刺五加

静滴致急性过敏性皮炎

鱼腥草

肌注致大疱性表皮松懈萎缩坏死型药疹,或过敏性休克

单面针

内服其酒剂中毒致阿一斯氏综合征

垂盆草

煎服鲜品致心律失常,泡服致多型红斑型药疹

三七

内服致过敏性药疹甚至休克,婴儿通过吸食母乳致过敏,颈、胸、背部出现鲜红色斑丘疹、瘙痒难忍

西洋参

煎服致全身片状等麻疹样过敏反应(水泡),久服致脾阳虚衰,食少,腹胀,恶寒怕冷,心悸,气短。精神萎靡,全身不适

板蓝根

肌注致过敏,躯干、四肢出现紫色斑块或散在性皮疹,胸闷,心慌、长期内服致食欲减退,体瘦,神疲少动,吐清诞,腹泻,腹痛,腹胀,呕吐等

冬虫夏草

过量服用致过敏,引起肾功能恶化,心包炎,心慌气短,心律失常,心前区痛,头痛,烦躁,面部红斑,颜面及四肢浮肿加重,尿少

甲鱼

食用致过敏性休克,原肝病症状加重,头晕,心悸,胸闷气短,恶心呕吐,面色苍白,

大汗淋漓,意识丧失,目唇、肢端青紫,心动过速,血压测不到

穿心莲

内服致头晕眼花,视物不清,过敏性风湿,休克,皮疹,瘙痒,气急,胸闷,心慌,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冷,血压0,神志不清

何首乌

内服致双膝酸痛,高热,过敏性皮疹

甘草及制剂

内服致假性醛甾酮增多症;低血钾并诱发肝昏迷,血压升高,下肢浮肿,头痛,乏

力;幼儿长期吮吸致中毒,面微肿,体倦怠,微喘息,腹胀,不思饮食

胖大海

泡服致流产,尿血,小腹胀痛

柴胡

肌注致过敏性喉梗阻或过敏性休克,与庆大霉素合并肌注致过敏性休克,全身瘙痒,大汗,呼吸困难,胸背部等麻疹,头晕心慌

昆布(海带)

食用致碘诱发甲状腺中毒:甲状腺结节性肿,弥漫性肿大

颠茄片

内服过敏,阴茎、阴囊剧痒,包皮肿大,出现水泡,剥脱性皮炎,急性中毒,过敏性休克,血压测不到一。

雷公藤

内服致消化道出血,贫血,中毒性心肌炎,肾病综合征,全身水肿,色素沉着,急性再障,过量致中毒死亡

黄芪

内服致过敏性瘙痒,风团,肢体震颤.

鱼胆

内服致急性中毒性肾炎,伴有中毒性肝炎或中毒性心肌炎,剧烈腹痛;呕吐,腹泻,尿量剧减,血尿,眼睑、下肢或全身水肿,腰痛乏力,

肝肾区疼痛,纳差,全身黄染

棉子油

食生棉子油致棉酚中毒,发热,恶心呕吐,腹胀,肝功异常,泌尿生殖系统障碍,四肢无力,血清钾低

丹参

静滴致过敏反应:头痛,心慌,胸闷,烦躁不安,双眼水肿,腰痛,全身出皮疹,瘙痒

木薯

食用致小儿急性中毒,恶心呕吐,腹泻,烦躁,嗜睡,肝肿大,心律失常,呼吸与循环衰竭

马桑(果)内服致恶心,呕吐,昏迷,全身痉挛等中毒反应,重者死亡

乌头类(附片,草乌,

川乌,铁棒槌,雪上一枝蒿,独角莲)

急性中毒:唇舌发麻,心烦欲吐,手足麻木,面色苍白,情绪紧张,心慌肢冷,胸闷,呼吸困难,呕吐,腹痛腹泻,头痛头昏,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吞咽困难,舌活动不畅,吐白沫,面青唇紫,致不省人事,体温、血压下降,四肢厥冷,肌张力增高,对光反应迟钝等

马钱子

内服中毒:头昏,心慌,烦躁,四肢麻木,阵发性抽搐,胸闷,纳呆,张口困难

莨菪类(曼陀罗,华山参,天仙子等)

内服致过敏性疱疹,中毒,脑损害,颜面潮红,心悸,言语不清,四肢抽动,高热,惊厥,血压下降,瞳孔散大。外敷也可引起中毒

天花粉

阴道引产致中毒;寒战,头痛,头昏,发热,昏迷死亡

没药

过敏:皮肤起疹,色红且痒。

金橘

食用致过敏性休克

金樱子

接触性皮炎

海藻

长期服用致甲状腺功能亢进

夏天无

穴位注射致过敏性皮炎

夏枯草

内服致过敏性休克

鸦胆子

贴敷患处致过敏性休克,口嚼碎其外用,出现口唇麻木,皮肤侵痒,腹痛,呕吐,心悸,胸闷,外敷患处皮肤破损吸收中毒

独活

内服致失音。

透骨草

煎液外洗致全身剥脱性皮炎

桑椹

食用致过敏性休克,疲倦,全身风团.

核葵

肌注致严重药物性皮炎.

蛇胆

内服致过敏性紫癜伴肾炎

鹿花菌

误食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

密陀僧

服用致恶心,腹痛,贫血等中度铅中毒症状

番泻叶

泡服致急性尿潴留,长期服用致依赖性;内服致癫痫样发作;四肢抽搐,神志不清,口吐白沫

博落回

煎服致心律失常。

葛根

内服汤剂致急性胃粘膜病变

黎芦

煎服致一过性高血压伴窦性心动过缓

白芥子

外敷致败血症:敷处起泡,大片坏死,高热,昏迷,死亡

丝石竹

误为桔梗服用致中毒;胸隔院腹不适,腹泻,恶心呕吐,口舌发麻。血余炭

冲服致过敏,全身红丘疹.

冰片

接触过敏,病痒,皮肤潮红,丘疹,烦躁不安

红花油

内服致中毒:四肢厥冷,神志模糊,昏迷,抽搐,紫绀

牡蛎

生品煎服致吐泻

珍珠粉

饭后服用不当,加速膀胱癌恶化

荆芥

与鱼虾同服致过敏,皮下瘀血,恶心吐泻

前胡

煮食鲜品致日光性皮炎,皮肤烧灼样疼痛,水肿,头昏,恶心

旋复花

煎服过量致消化道反应,胃与食管灼热,恶心,干呕,肠鸣腹痛,泻下如注

茯苓

过敏:全身红色丘疹,皮肤发热,身痒难忍

商陆

误作人参服致中毒:头痛,呕吐,腹泻,多汗。

鹿茸

内服致过敏:全身风疹块,瘙痒,面浮肿;冲服致暴盲:目胀痛,难开,不能视物

葶苈子

煎服致中毒:恶心欲吐,心悸,寒颤,唾液增多,眼眶及前额胀痛蜈蚣

内服致过敏,脚、腰、背部病痒,皮疹;用未经炮制的生品致过敏雄黄

内服含雄黄偏方致中毒:饮含过量雄黄的酒致中毒死亡。大汗,呼吸困难,口吐白沫,迷,四肢抽搐,血压0,用未经炮制的雄黄酒致砷中毒

福寿草

口服配剂中毒:头晕,恶心欲吐,心动过速。

罂粟壳

口服中毒,新生儿死亡

蟾蜍(素)服食致中毒:胸闷,腹痛,恶心呕吐,重者死亡

鲭鱼

食之中毒:恶心呕吐,腹泻,心悸。头痛;等麻疹,局部水肿,低血压

鳖鱼(甲鱼)

煎服致过敏:腹痛,虚汗,全身风疹块,呼吸困难

麝香

内服过量致造血功能障碍:全身皮肤紫癜,牙龈与鼻腔渗血,发热,心慌气短,骨髓增生低下

樟丹

过量内服致铅中毒:恶心呕吐,腹痛,抽搐,昏迷,口唇青紫,皮肤黄染

莽草子

误作八角茴香烹调食用致中毒:上腹灼痛,头痛头晕,胸闷气急,恶心呕吐,四肢麻木,流诞,多汗,惊厥,呼吸困难,瞳孔缩小,昏迷,尿潴留

苦丁香

服用过量,中毒死亡。

洋金花叶

误作紫苏叶用,引起中毒

广豆根

误作北豆根配预防感冒汤剂,且用量大而致中毒:头痛,腹痛,恶心呕吐,心跳加快,身冷,四肢颤抖

天仙子

误作地肤子用,致莨菪碱类中毒死亡

马兜铃

服用过量致中毒;头晕,气短,恶心呕吐

吕宋果

番木鳖碱类中毒:呼吸急促,角导反张,口吐白沫,死亡

枇杷叶

未经去毛致咳嗽,喉头严重水肿

牛蒡子

过敏;头晕,胸闷气急,瘦痒,皮肤丘疹,呕吐

壁虎

尿液中毒:污染胸前皮肤起水泡,剧痛,出汗,神志不清,呼吸急促,死亡

龙骨

龙骨粉末致敏:麻痒,心律失常,红疹,浮肿

绞股蓝

其粉尘过敏:四肢酸软乏力,头晕头痛,胸闷,鼻咽干痒,心率加快酸枣仁

过敏:恶寒,全身发热,四肢关节疼痛

桑寄生

过敏:皮肤粟米样丘疹,瘙痒

白花蛇酒

外用过敏:皮肤渐红,瘙痒,米粒样丘疹,水泡。

石菖蒲

过敏:寒颤高热,躁不能宁,口干喜饮

蒲公英

过敏:全身发热病痒,风团块

补骨脂

乏力,头晕,目眩,呼吸急促,昏迷

红茴香

根皮中毒:胃部烧灼感,头晕,头痛,呕吐,昏迷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总结

★★★资料分享大全-分享无极限★★★ 提高认识强化督导 努力促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再上新台阶 ##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协调领导小组 各位领导: 今年以来,我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卫生局的正确领导和帮助支持下,不断加大措施、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强化督导,促进了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为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做出了积极努力。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充分发挥行政管理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 我县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起步较晚,监测中心成立时间较短暂,2004年才真正将ADR 监测工作纳入管理渠道。由于对开展这项工作的目的意义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制度不健全,致使监测工作一直发展缓慢,成效不大。今年8月份市局召开全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专题会议之后,我们通过认真学习会议精神,不断提高了对做好ADR监测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并从中找出了过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为积极推动全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县食品药品监管局与县卫生局不断加强工作上的相互沟通和协调,做到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并一起研究制定措施,深入贯彻落实全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会议精神,真正发挥行政主管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积极提高号召力、切实加大督导力,形成上下有合力,从而使我县ADR监测工作有了新的、较大的起步。 二、健全组织,完善制度,为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根据市局和市ADR监测中心的工作部署和领导要求,为确保全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健康顺利开展,通过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设施投入,促进了全县ADR监测工作正常运转。在具体工作中,坚持做到“四个确保”: 一是加快监测网络建设,确保各级重视,层层有人抓。为更好地适应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需要,我们在驻城建立了8个县级监测站,分别由驻城6个医疗机构、医药公司和仁和堂连锁有限公司组成,在12个乡镇卫生院建立了乡级监测点,同时要求在各村级医疗机构也建立监测点。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人员分别由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县卫生局负责同志及有关人员组成,各监测站、点也分别配备了一名负责同志和业务人员具体抓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县、乡、村****监测网络初步形成,并将不断得到完善。 二是不断健全制度,确保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运转有序。县食品药品监管局与县卫生局联合制定下发了《##县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实施方案》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工作保密制度》等规范性文件,各监测站、点也分别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县卫生局还把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纳入了对所辖各个医疗机构年终工作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县食品药品监管局也把该项工作列入了自己的工作管理考核目标重点抓,共同促进了全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 三是改善办公条件,确保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报送准确及时。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在办公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仍拿出部分资金为监测中心新购置电脑一台,用于监测报告的汇总、上报等工作。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对用于监测工作的车辆,局办公室优先派车,保证工作人员对新的或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及时调查、核实,及时上报,保证对一般药品不良反应情况按时上报。 四是加强教育培训,确保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大力开展。针对我县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药品不良反应培训试题答案

药品不良反应培训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_ 部门: _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题5分) 1.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2.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指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3.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 1.导致死亡; 2.危及生命; 3.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 4.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 5.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 6.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 4. 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说明书中已有描述,但不良反应发生的性质、程度、后果或者频率与说明书描述不一致或者更严重的,按照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处理。 5. 药品群体不良事件:是指同一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区域内,对一定数量人群的身体健康或者生命安全造成损害或者

威胁,需要予以紧急处置的事件。 6. 药品重点监测:是指为进一步了解药品的临床使用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征、严重程度、发生率等,开展的药品安全性监测活动。 二、填空题(共40分,每空2分) 1.《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已于2010年12月13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2. 为加强药品的上市后监管,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及时、有效控制药品风险,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3、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4、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指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5、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说明书中已有描述,但不良反应发生的(性质)、(程度)、(后果)、或者(频率)与说明书描述不一致或者更严重的,按照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处理。 6、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①(导致死亡)②(危及生命) ③(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④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 ⑤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⑥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管理程序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药品不良反应(ADR)监察报告。 2.职责 综合部:负责收集、整理ADR的信息,并进行分析、评估、分类。 负责组织讨论ADR处理方案(措施),以及方案(措施)的制订,提交审批。 负责ADR处理方案(措施)的具体实施、跟踪、监督、检查及所有资料的收集、 整理、建档。并将ADR报告给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质量部:负责组织对B型ADR进行生产过程及质量检验、质量监督管理方面的调查。 3.内容 3.1.定义 3.1.1.药品不良反应(简称ADR) 药品不良反应主要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包括药品引起的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反应、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以及对生育力的影响等。根据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与药物药理作用的关系,一般将药品不良反应分为A型和B型。 3.1.2.A型药品不良反应 是指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其程度轻重与用药剂量有关,一般容易预测,发生率较高而死亡率较低。 3.1.3.B型药品不良反应 是指与药物常规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通常难以预测在具体病人身上是否会出现,在药物研究阶段的常规毒理学试验中难以发现,一般与用药剂量无关,发生率较低但死亡率较高。 3.2.范围 3.2.1.所有危及生命、致残直到丧失劳动能力或死亡的不良反应。 3.2.2.新药投产使用发生的各种不良反应。 3.2.3.疑为药品所引致的突变、癌变、畸形。 3.2. 4.各种类型的过敏反应。 3.2.5.非麻醉药品产品的药物依赖性。 3.2.6.疑为药品间相互作用导致的不良反应。 3.2.7.其它一切意外的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的判断

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的判断、评价及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监测,在欧洲国家也习惯称为“上市后药物监测(Postmarketing Drug Surveillance,PMDS)”,以1964年英国黄卡制度(Yellow card system)的问世而宣告诞生。ADRs监测有志愿报告体系(SPontaneous Reporting system,SRS)、集中(或强化)监测体系(intensivereporting system)等多种方式。由于SRS一直是ADRs监测的主要方式,近年来,似乎已约定俗成,ADRs监测一般指的即是SRS。SRS主要目标是尽早获得药物安生性问题的信号,为药政管理提供依据以及向卫生专业人员传递信息。 药品不良反应常成为医疗、科学、道德、商业与诉讼的焦点。法律判决依据的事实。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不确切性,常使得问题的讨论难以为继。 ADR报告的获得过程可分析如下:(1) 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和发现;(2) 把事件的发生归因于药物,这一判断很多源于经验,通常考虑的是时间上有联系,以及没有混杂因素等; (3) 把归咎于药物的不良事件以可疑的ADR的名义向卫生行政部门或制药公司报告。而报告的只占实际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的极少部分。 为了减少漏报,提高检测的灵敏性,一般都提倡“有疑即报”,即不必在肯定了药物与不良事件的因果关系后再报告。 监测方法的优劣,不但要看其灵敏性,还要看其特异性。70年代后期以来,为了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特异性,许多专家探讨、研究了各种因果判断方法,有的国家将其作为对厂方报告ADR时的一种要求。这一倾向曾使人们以为应用这些方法能测定具体病人或个例报告的因果关系,能解决不确定性问题。现在已逐渐认识到这是一种偏向,但“因果”方法也并非一无是处,它们可以告诉初报者如何考虑这是一起ADR,该收集哪些资料,该从哪些方面描述。 为了更准确、更有质量地报告ADR,系统地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判断的思路十分必要。而为了高屋建瓴,从战略角度全面地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作用与地位,探讨药物警戒中的信号问题就十分必需。 1 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归因判断 1.1 因果性质的标准——ADR判断时的考虑因素 ①与现有资料要有一致性(或生物学合理性) 即从已有的文献资料中其他类型信息的观点看因果联系的合理性。其他类型信息是指其他人体研究的数据,其他有关问题研究的数据,动物实验的数据以及科学的病理生理学理论。如果某项发现能为已有的资料和理论所解释,一般就会更令人信服。 ②以往的经验,即是否已有该药反应的报道、评述等——联系的一贯性

如何预防药物不良反应

如何预防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有些是很难避免的,有些是可以避免的,用药时注意下述几点可预防或减少不良反应的首先应了解患者的过敏史或药物不良反应史,这对有过敏倾向和特异质的患者十分重要。(2)老年人病多,用药品种也较多,医师应提醒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至于小儿,尤其新生儿,对药物的反应不同于成人,其剂量应按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用药期间应加强观察。(3)孕妇用药应特别慎重,尤其是妊娠头三个月应避免用任何药物,若用药不当有可能致畸。(4)由于一些药物可经乳汁进入婴儿体内而引起不良反应,故对哺乳妇女用药应慎重选择。(5)肝病和肾病患者,除选用对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的药物外,还应适当减少剂量。(6)用药品种应合理,应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还应了解患者自用药品的情况,以免发生药物不良相互作用。(7)应用新药时,必须掌握有关资料,慎重用药,严密观察。(8)应用对器官功能有损害的药物时,须按规定检查器官功能,如应用利福平、异烟肼时检查肝功能,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检查听力、肾功能,应用氯霉素时检查血象。(9)用药过程中,应注意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早期症状,以便及时停药和处理,防止进一步发展。(10)应注意药物的迟发反应(delayed effect),这种反应常发生于用药数月或数年后,如药物的致癌、致畸作用。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第二条的规定:"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应按规定报告所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在这些报告单位中以医疗机构最为重要。医疗机构是药品的使用单位,因此它是发现和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场所,也是ADR报告的最主要来源。医疗机构是否按规定报告ADR是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能否落实的基础和关键,医疗机构要作好ADR监测报告工作,必须有领导的支持,医师、护师和临床药师的积极参与。为此,应使他们全面了解ADR的含义,ADR 的危害性和ADR监测的意义,消除他们对报告ADR的种种疑虑,特别是关于ADR就是医疗事故的误解,以提高他们报告ADR的自觉性,减少漏报和不报。医疗机构充分发挥其在ADR报告工作中的作用将有助于使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落实到实处,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作出贡献 新老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的要求有何不同? 各国在报告ADR时,通常要求做到"可疑就报"(when in doubt-report")。WHO国际药品监测中心收集各国上报的各种类型的药物不良反应,对已知的轻微副作用也感兴趣。但实际上,一些国家对新老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的要求有所不同:新药(或上市5年以内的药品),报告该药引起的所有可疑不良反应,不论其因果关系是否明确或是否有合用药物;老药(或上市5年以上的药品),主要报告该药引起的严重,罕见或新的不良反应,对一些已知的轻微不良反应不要求报告,如三环抗抑郁药所致口干,地高辛引致的恶心等。 40——老药要求报告的严重不良反应是指哪些反应?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第13条规定:"上市五年以上的药品,主要报告该药品引起的严重、罕见或新的不良反应"。《办法》对新的不良反应的含义已在第二十八条作了解释,但未解释严重不良反应的含义。一般而言,严重不良反应(serious adverse

药理学-张京玲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哪些内容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药理学》 主讲教师:张京玲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五题,写成期末试卷答案,每题20分。 1、试述一级消除动力学和零级消除动力学的特点有哪些? 2、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哪些内容? 3、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哪些内容? 4、新斯的明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有哪些? 5、阿托品的药理作用有哪些? 6、阿托品的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有哪些? 7、肾上腺素、去甲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的临床应用有哪些? 8、普萘洛尔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有哪些? 9、试述氯丙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0、试述地西泮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11、吗啡的临床应用与禁忌症有哪些? 12、试述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13、试述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物分类、每类药物的治疗原理,各举出一个药名。 14、举例说明常用利尿药的代表药物、作用机制及其主要作用部位有哪些?(可列 表说明) 15、降压药可通过哪几种作用方式(作用原理)产生降压作用?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16、ACEI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是什么?临床可治疗哪些心血管疾病?常见副 作用有哪些? 17、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有哪些? 18、举例说明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哪些? 19、举例说明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有哪些?其获得性耐药性的转移方式有哪些? 20、按照其作用机制的不同,抗肿瘤药物可分为哪几类?请各举出一至两个药名并 说明其临床应用。 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哪些内容

药物引起的不符合药物治疗目的,并给病人带来痛苦或危害的反应。引起的疾病称药源性疾病。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有: 副作用,药物在治疗剂量引起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毒性反应,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药物在体内积蓄过多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特殊毒性:致癌、致畸胎、致突变。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留的药理效应。 变态反应,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性质无关。 停药反应,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原有疾病加剧(回跃反应)。 继发反应,药物的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造成的二重感染。 3、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哪些内容? 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有: 影响神经递质或激素,药物可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摄取释放、灭活等方式改变递质在体内或作用部位的量,进而引起机体功能的变化如麻黄碱促进腎上腺素能神经未梢释放。 影响酶的作用,许多药物通过影响酶而起作用,某些抗菌药和抗肿瘤药能抑制某些酶,如磺胺药可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作用于受体,受体是细胞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细胞蛋白成分,能识别周围环境中的某些物质并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转导与放大系统触发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作用于细胞膜离子通道,如钙通道拮抗剂可阻滞Ca+通道,降低细胞内Ca2+

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方法

药物地不良反应 药物可以治疗疾病,同时也会带来不良反应,本期我们就药物地不良反应来进行讨论. 为什么会有不良反应呢? 作为患者,如何判断是否发生不良反应? 确定不良反应发生以后,又该如何去面对呢? 我们在临床用药地时候有哪些要注意地地方? 欢迎大家积极参与交流讨论. ●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办法》中规定,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地、与用药目地无关地或意外地有害反应. 为什么会产生不良反应呢?一方面是药品本身地因素,另一方面是患者地因素.药品地有效成分、添加剂、赋形材料等都可引发不良反应.如果患者对某一种药品过敏,那么对化学结构相类似地同一类药品可能存在交叉过敏,患者就医时要向医生特别说明,以避免不良反应地发生. 此外,用药方式不当也可引发不良反应.在报道地不良反应中,静脉用药引发地不良反应占到一半以上. ●患者如何判断 用药后,患者自己如何判断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呢?实际上,只要发生了与治疗前疾病本身表现不同地、异常地不适,即是不良反应.例如,服用感冒药后,如果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在排除了食源性因素地情况下,就要考虑是否出现了不良反应.此外,患者可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看看其中是否有与自己情况相符地表述.当患者自己难以判断时,建议及时向医生或药师咨询. ●该如何去应对 当明确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后,患者该如何应对呢?一旦发生与原患疾病不同地身体不适,应立即停用所有药物.症状轻微地不良反应,停药后,多数可自行恢复.症状较重地不良反应,或者患有慢性疾病不能随意停药地情况,患者必须到医院咨询医生,由医生帮助处理.比较严重地药品不良反应,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临床上不合理用药,尤其是抗菌药物地不合理使用情况比较常见,大量广谱抗生素地广泛应用导致了两种严重地后果:一是细菌耐药性地产生,二是引发各种不良反应.针对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使用抗菌药品要有严格地指征.其次,不宜长期使用广谱或同时使用多种抗生素.再次,联合应用抗菌药品要有明确地指征,单一药品可有效治疗地感染,尽量不联合用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补充:、()药物方面地原因: )药理作用:很多药物在应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其药理作用,可导致一些不良反应,例如,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能使毛细血管变性出血,以致皮肤、粘膜出现瘀点,瘀斑,同时出现类肾腺上皮质功能亢进症. )药物地杂质:药物生产中可能混入微量高分子杂质,亦常渗入赋形剂等,如胶囊地染料常会引起固定性皮疹.青霉素过敏反应是因制品中含微量青霉素烯酸、青霉素噻唑酸及青霉素聚合物等物质引起地. )药物地污染:由于生产或保管不当,使药物污染,常可引起严重反应. )药物地剂量:用药量过大,可发生中毒反应,甚至死亡. )剂型地影响:同一药物剂型不同.由于制造工艺和用药方法地不同,往往影响药物地吸收与血中药地浓度,亦即生物利用度有所不同,如不注意掌握,即会引起不良反应.

各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各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作者:————————————————————————————————日期: ?

各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一)青霉素类 1 毒性反应鞘内注射或全身大剂量应用时易发生。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反应(青霉素脑病),肌痉挛;抽搐;脑反射增强;昏迷;偶有精神病发作。 2 变态反应居首位。各种反应过敏性休克,哮喘,血清型反应,间质性肾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和肺部浸润及过敏性血管炎致颅内压增高较罕见。 ?3赫氏反应 ? 4 二重感染? (二)头孢类 1 过敏反应常见表现。?? 2 胃肠道反应 ? 3 菌群失调与二重感染,第二;第三代为甚。 ? 4 肝毒性多数剂量应用可致转胺酶升高。 5 造血系统偶致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6 肾损害以头孢噻啶的肾损害较为显著。偶可致血尿素氮;血肌酐值升高;少尿;蛋白尿等;与高效利尿药或氨基苷类合用可增加肾损害. ? 7 凝血功能障碍所有的头孢类均可抑制肠道菌群产生维生素K的功能,具有潜在的致出血作用。 8双硫醒样反应。 (三)氨基糖苷类?1耳毒性前庭功能失调,按损害大小排序:卡那霉素>链霉素>西梭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目前实验证实奈替米星的耳毒性最小。与耳毒性药物合用可加重损害。 发生机制:内耳淋巴液中因为浓度过高,致使毛细胞受损害,先影响高频听力,逐渐导致全聋。?? 2肾毒性主要损害近端身曲管。常用剂量时其毒性大小:卡那霉素和西梭霉素>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妥布霉素>链霉素。与肾毒性药物合用可加重损害。 机制:因为与肾组织亲和力较高,选择性的积聚于身皮质和髓质,特别是肾皮质。? 3 神经几肌肉阻滞作用引起心肌抑制,血压下降,呼吸哀竭。可用钙剂和新斯的明对抗,以卡那霉素和链霉素多见,其他也不除外,患者肌无力或与肌松药联合用更易发生。 ? 4 其他过敏反应,血象变化,(如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酶增高;面部及四肢肌肉麻木,周围神经类,视力模糊,脂肪性腹泻,菌群失调和二重感染。? (四)四环素类 ? 1 消化道反应除一般症状外,可发生食管溃疡。 2 肝损害长期口服或较大剂量静滴时可引起肝损害。??3肾损害正常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及防治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抗菌药物应用于临床后,使很多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大幅度降低,特别是一些以往无法挽救的疾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脓毒血症等的预后已大有改观,但同时也带来不良反应,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造成患者死亡。临床上在应用抗菌药物时除了考虑治疗作用外,还应对其不良反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的危害。 一、变态反应发病机制为外来的抗原性物质与体内抗体间所发生的一种非正常的免疫反应。抗菌药物分子结构大多可作为半抗原,与体内的蛋白质结合成全抗原,从而促使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当人体再次接触同种抗菌药物后即可产生各种类型的变态反应,几乎每一种抗菌药物都可引起变态反应。此类反应属于B型不良反应,难以预测,与剂量无关,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减少剂量后症状不会改善,必须停药。按发病机制分为5种类型: 1、Ⅰ型变态反应(速发型),包括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喉头水肿、即刻型荨麻疹。青霉素、头孢类、氨基糖苷类等容易发生此类反应。 2、Ⅱ型变态反应(细胞毒性型),临床表现有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氯霉素与头孢噻吩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大剂量青霉素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3、Ⅲ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其机制:大抗原决定簇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IgG,两者结合成可溶性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壁上,并激活补体系统,生成血管活性物质,导致局部充血与水肿。包括血清病样反应和药物热。 4、Ⅳ型变态反应(迟发型、细胞介导型),主要为经常接触抗菌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等的患者发生的接触性皮炎。 5、未分型的过敏性反应:有皮疹(荨麻疹常见)、血管神经水肿、日光性皮炎、红皮病、固定性红斑、多形性渗出性红斑、中毒性表皮花丝松解症,多见于青霉素类、链霉素、林可霉素、四环素等;内脏病变包括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肝炎、急慢性间质肺炎、弥漫性过敏性肾炎等,常见于青霉素、链霉素。复方磺胺甲恶唑还可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 关于变态反应的几个重要提示 ①青霉素皮试试液应为:青霉素G或青霉噻唑-多赖氨 基酸。 ②青霉素皮试仅预测Ⅰ变态反应。 ③头孢菌素皮试意义存在争议,但建议仍要做皮试。 ④青霉素与头孢菌素交叉过敏发生率约10%左右,青 霉素皮试阳性或非严重过敏反应者,在确有指征并严密 观察下可以应用头孢菌素。 二、毒性反应:机制由药物的化学刺激、人体细胞蛋白质合成或酶系功能受阻等引起,也可因宿主原有的遗传缺陷或病

各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各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一)青霉素类 1 毒性反应鞘内注射或全身大剂量应用时易发生。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反应(青霉素脑病),肌痉挛;抽搐;脑反射增强;昏迷;偶有精神病发作。 2 变态反应居首位。各种反应过敏性休克,哮喘,血清型反应,间质性肾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和肺部浸润及过敏性血管炎致颅内压增高较罕见。 3 赫氏反应 4 二重感染 (二)头孢类 1 过敏反应常见表现。 2 胃肠道反应 3 菌群失调与二重感染,第二;第三代为甚。 4 肝毒性多数剂量应用可致转胺酶升高。 5 造血系统偶致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6 肾损害以头孢噻啶的肾损害较为显著。偶可致血尿素氮;血肌酐值升高;少尿;蛋白尿等;与高效利尿药或氨基苷类合用可增加肾损害. 7 凝血功能障碍所有的头孢类均可抑制肠道菌群产生维生素K的功能,具有潜在的致出血作用。 8 双硫醒样反应。 (三)氨基糖苷类 1 耳毒性前庭功能失调,按损害大小排序:卡那霉素>链霉素>西梭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目前实验证实奈替米星的耳毒性最小。与耳毒性药物合用可加重损害。 发生机制:内耳淋巴液中因为浓度过高,致使毛细胞受损害,先影响高频听力,逐渐导致全聋。 2 肾毒性主要损害近端身曲管。常用剂量时其毒性大小:卡那霉素和西梭霉素>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妥布霉素>链霉素。与肾毒性药物合用可加重损害。

机制:因为与肾组织亲和力较高,选择性的积聚于身皮质和髓质,特别是肾皮质。 3 神经几肌肉阻滞作用引起心肌抑制,血压下降,呼吸哀竭。可用钙剂和新斯的明对抗,以卡那霉素和链霉素多见,其他也不除外,患者肌无力或与肌松药联合用更易发生。 4 其他过敏反应,血象变化,(如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酶增高;面部及四肢肌肉麻木,周围神经类,视力模糊,脂肪性腹泻,菌群失调和二重感染。 (四)四环素类 1 消化道反应除一般症状外,可发生食管溃疡。 2 肝损害长期口服或较大剂量静滴时可引起肝损害。 3 肾损害正常应用无不良反应,肾功能不全者易发生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 4 可沉积牙齿引起牙齿黄染可通过胎盘和乳汁,影响婴儿骨发育,孕妇授乳妇女和8岁以下儿童禁用。 5 局部刺激症状 6 二重感染 7 过敏反应可诱发红斑狼疮或狼疮细胞阳性和一般过敏反应。 8 可生成差向四环素,服用后产生范康尼氏综和症,表现:恶心;呕吐,蛋白尿;糖尿和氨基酸尿;产生肾小管性酸中毒。 9 神经系统损害少见,偶可致良性颅内压升高。 (五)氯霉素 1 再生障碍性贫血难逆转,但少见。 2 红细胞生长抑制较多见,与剂量,疗程有关;周围血象是明显贫血,伴有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 3 白血病儿童或50岁以上老年患者多见。 4 灰缨综合征:早产儿及新生儿中采用大剂量后引起的全身循环哀竭。 5 视神经炎症甚至失明,长期大剂量用可发生,可引起听力障碍,共济失调,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重要意义和如何上报药品不良反应-贵州省人民医院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重要意义和如何上报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是一种具有生理活性的化学物质,任何药品都具有两重性,即:一方面可以防病治病,促进病人生理、生化功能的恢复;另一方面可以引起生理、生化机能的紊乱或组织结构变化等危害机体的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Adervse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由于药品的以上特性,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意义重大。做好ADR监测工作的意义如下: 1. ADR监测能弥补药品上市前研究的不足,为上市后再评价提供服务 药品上市前的临床研究病例少(Ⅰ期临床试验20~30例,Ⅱ期临床试验100例,Ⅲ期临床试验300例以上)、研究局限性(试验对象年龄范围窄、用药条件控制较严)、研究时间短(一般只有几个月)研究目的单纯(观察指标只限于试验所规定的内容)。因而,上市后的再评价是确保用药安全性的重要工作。 2. ADR监测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药师和患者自身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和警惕,注意用药的安全性问题,从而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 3. 为遴选、整顿和淘汰药品提供依据,为药品上市后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药品有效性、药品不良反应和药物经济学研究。药品不良反应作为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工作的组成部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在对药品安全性评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4. ADR报告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重大药害事件,防止药害事件的蔓延和扩大,保障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 这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功能上的重要外延,通过ADR监测工作可以发现任何与药品安全性相关的问题(如质量问题、假药问题、不合理用药问题等),这是国家政府部门进行上市后药品安全信号发现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国家ADR监测中心对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进行分析、评价、研究,及时发布信息及采取措施,避免同类药害事件的重复发生,以保护更多人的用药安全和健康利益。 5.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法律法规条款 为了做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药品管理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药品召回管理办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中明确提出“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药品不良反应分析报告报告材料

药品不良反应分析报告 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是合理用药的重要依据,是关系到广大患者用药安全,减少医患纠纷的一项重要工作。我院2019年第一季度共收集报告146例,现就2019年第一季度的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了解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一、ADR监测统计结果及分析 1、性别与年龄分布 我院2019年第一季度共收到146例ADR报告,其中男性66人,占比45.21 %,女性80人,占比54.79%。患者的年龄分布见表1: 表1 发生ADR患者的年龄分布 年龄/岁例数/n 构成比/% 0~10 32 21.92 11~20 4 2.74 21~30 8 5.48 31~40 14 9.59 41~50 24 16.44 51~60 19 13.01 > 60 45 30.82

合计146 100.00 2、患者家族史、既往史情况 146例ADR报告中,患者既往有过敏史的26例,占17.81%;无过敏史的113例,占77.40%;不详的7例,占4.79%。146例患者中有家族药物过敏史的0例,占0%;无家族药物过敏史的51例,占34.93%;不详的95例,占65.07%。

3、患者转归情况 146例ADR中,其中痊愈77例,占52.74%;好转45例,占30.82%;不详24例,占16.44%。大多数患者经积极治疗均好转或痊愈(占83.56%),不详占16.44%,主要因为观察时间不够长,说明我院医务人员发现药品不良反应能够及时上报。 4、药品剂型及用药途径分布 药品剂型 146例病例报告涉及药品剂型17种,以注射剂为主。本季度涉及药品剂型分布及所占比例见表2。 表2 药物剂型分布 剂型例次/n 构成比/% 注射剂142 64.25 粉针剂21 9.50

儿科常用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

儿科常用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 一、抗菌药物:一类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青霉素、头孢类对革兰氏阳性菌后效应约为2-4h。 1、头孢类: 一代头孢:头孢拉定、头孢唑林等。 二代头孢:头孢西丁钠(因第二代头孢对革兰氏阴性菌、阳性菌等多种细菌有抗菌作用,故被称为广谱抗生素)。常用于治疗大肠杆菌、呼吸道、肠道感染。 三代头孢常用药头孢噻肟、头孢他定、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等。 作用对重症耐药甚至严重威胁生命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厌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用于败血症、脑膜炎、肺炎、骨髓炎及尿路感染;是大肠杆菌、克雷伯肺炎感染的首选药。 四代头孢常用药头孢吡肟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包括肠杆菌属、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及链球菌(除肠球菌外)都有较强抗菌活性。临床主要用于各种严重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胆道感染、败血症等。 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多为皮疹、荨麻疹及发热等,偶见过敏性休克。阿奇霉素:对肺炎支原体是大环内酯类中作用最强的,不良反应:呕吐,腹泻。 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是林可霉素的半合成衍生物,窄谱抗菌药,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舌炎,偶有皮疹、多形红斑。林可霉素不可静脉

注射。 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广谱抗生素,不良反应引起耳毒性 二、止咳平喘类药物 沙丁胺醇(万托林):作用防治急慢性支气管哮喘,作用强快较持久,可致恶心头昏手指震颤,久用产生耐药性。 特布他林(博利康尼)同沙丁胺醇。 非那根伤风糖浆(复方制剂):感冒,过敏性支气管炎,恶心,胃部不适。由于咳痰喘症状多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故将镇咳祛痰平喘药配伍应用。 酚妥拉明:扩管,排痰,不良反应:鼻塞。 平喘药和抗感染药物吸入治疗时应放在祛痰药之前应用,以免药物来不及吸收就随痰排出体外。 三、消化道药物 胃复安(甲氧氯普胺)作用于胃肠功能失调和药物所致的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头昏,便秘,困倦,长期用药可致锥体外系反应。 西咪替丁:护胃,不良反应:腹泻、头晕、乏力、头痛和皮疹等。思密达(蒙脱石散):保护肠粘膜,治疗腹泻患儿。不良反应:便秘四、其他 病毒唑(利巴韦林)广谱抗病毒药,临床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疱疹,麻疹,肺炎,不良反应:头痛,皮疹,贫血。 鲁米那(苯巴比妥)小儿高热 肝素:抗凝血作用,不良反应,引起各种粘膜出血,偶见过敏如荨麻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模板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 部分项目填报注意事项 一、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名称及描述 1.如果患者出现皮疹伴瘙痒,不要把二者同时列为一个不良反应,应当分类描述为“皮疹;瘙痒”, 对于皮疹的发生部位、大约形态进行描述; 2.如果患者发生多种过敏反应,就不用分类描述,直接描述为“过敏反应”或是“过敏样反应”;不属于过敏反应的其他症状,应当分类描述; 3.如果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就必须描述患者的临床表现(包含呼吸道阻塞、微循环障碍、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皮肤过敏症状)及体征; 例如头晕、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胸闷、腹痛、出汗、脉搏增快及血压下降等;此时相应的体征进行描述,如体温、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还包含不良反应发生前后的症状和体征的动态变化。 4.如果患者出现血象异常,要将不良反应发生前后相应指标、实验室检查进行描述; 例如患者白细胞降低,此时就需要提供患者入院时(或服药前)白细胞指数,服药后发生不良反应是监测的白细胞指数以及采取措施停药后患者白细胞有所恢复的指数。

5.如果患者出现消化道反应,例如腹泻、呕吐等,请具体描述一哈相关的症状; 例如腹泻,一日几次、什么性状;呕血,一日几次、颜色等性状;呕吐,一日几次、内容物是什么。 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转归 1、药品不良反应发生以后,主要采取的治疗措施要进行描述。例如立即停药,给与抗过敏治疗(过敏反应)、给与升白细胞治疗(白细胞下降)、给与物理降温(高热)等对症治疗。具体的治疗措施,例如给与地塞米松10mg肌肉注射,要尽量详细描述对症治疗的药物及剂量。 2、药品不良反应的转归,要尽量描述采取对症治疗之后患者的转归。有的医疗机构在患者刚刚发生不良反应,采取措施尚未缓解的时候就立即上报,这种是不规范的。 国家规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上报时限。大家应当按照规定时限完整的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上报。 备注:提供一个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填写模板(见附表),供大家参考。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GSP)

文件名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编码: 起草部门:质管中心版本号:分发部门: 起草人:日期:年月日行政[]运营[] 财务[]质管[]审核人:日期:年月日 物流[]电商[]批准人:日期:年月日 执行日期:编写(修订)依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报 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 1目的 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保证该项工作有序、按时、准确完 成。 2依据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及公司 相关制度。 3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经营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处理、跟踪。 4职责 运营中心、质管中心对本制度的实施负责。 5内容 5.1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要求 5.1.1公司各部门在经营过程中获知或者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 应当及时向质管中心报告,由质管员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 报告;报告内容应当真实、完整、准确。 5.1.2公司各部门应当配合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不良反 应监测机构对药品不良反应或者群体不良事件的调查,并提供调查所需的 资料。

5.1.3质管中心质管员应当建立并保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档案,记录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应包括以下内容:药品名称、规格、批号、包装规格;客户名称、负责人、投诉人姓名和联系电话;使用不良反应药品的患者(姓名和联系方式、患者名称、年龄);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与过程;患者的用药情况等。 5.1.4质管中心质管员应当对收集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资料进行 分析和评价,并及时上报质量负责人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防止药品不良反 应的重复发生。质管中心调查处理方法如下: (1)调查产品的购销渠道,核实物流在途情况、往来单位仓储情况,初步的临床用药情况并记录; (2)核查该产品的购、销、存记录,冷链药品的还应核实在途在库的温湿度监测情况,作为调查的凭证; (3)对于确定为公司销售的药品产生不良反应的,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需要召回的及时下达召回通知按照《药品召回管理制度》执行;(4)对于超出公司质管中心调查处理能力范畴的应及时报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并协助其进行相关调查处理。 5.2基础术语 5.2.1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5.2.2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指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5.2.3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1)导致死亡;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

精神科常用药物作用、不良反应 抗精神病药:是治疗精神病性症状的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或其它重性精神病,也称为强安定剂、神经阻滞剂。 不良反应及相应处理 1、常见副作用:口干、舌燥、鼻堵、乏力、思睡、心动过速、锥体外系反应。罕见副作用:阻塞性黄疸、粒细胞缺乏、视网膜色素沉着。其中以急性黄疸、粒细胞缺乏症、癫痫样发作、剥脱性皮炎、肝损害及低血压性休克最为严重,应高度重视! 2、原则上凡是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适和躯体改变,均应考虑是否与药物有关,通过减药或停药对此有鉴别和治疗意义。一般而言,抗精神病药无成瘾性,但可能产生躯体依赖。 不良反应具体划为几个方面 1、精神方面的不良反应 (1)过度镇静:无力、思睡,尤以氯丙嗪、氯氮平常见。 (2)药源性精神副作用:如意识障碍、消极忧郁、幻觉、躯体性妄想、缄默、紧张样状态、兴奋躁动等。 药源性精神副作用:精神运动性兴奋表现为焦虑不安、激动、凶狠、敌意、极度兴奋和冲动、攻击行为,常为一过性,多见于治疗初期。不需特殊处理。 药源性精神副作用: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出现的程度不同,由意识模糊或梦幻样状态到谵妄状态。表现:定向力障碍、言语散漫、错觉、幻觉、兴奋躁动、刻板动作或冲动行为、生活不能自理。可伴脉速、出汗、震颤、构音不清、扩瞳等躯体症状。多见于:用药早期;大剂量用药或在剧增、骤停或更换药物时;联合用药;老年人、有脑器质性病变或躯体疾病者。处理主要为减药或停药。 药源性精神副作用:药源性抑郁状态 发生率依次为利血平、氟哌啶醇、氯丙嗪、奋乃静、三氟拉嗪。处理:及时减药、停药或加服抗抑郁药,严密观察以防意外。 药源性精神副作用:紧张综合征 症状:缄默、木僵、违拗、蜡样屈曲,重者吞咽困难、生活不能自理,可出现神经系统体征,如腱反射亢进、膝踝痉挛、震颤等。处理:酌情减药、停药或加用抗帕金森药。 (3)惊厥:任一种酚噻嗪衍生物都可能诱发癫痫发作,以高剂量、低效价的氯丙嗪、氯氮平为多。处理方法:加药宜慢,可加用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必要时减药、停药或换药,排除器质性疾患。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报告制度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报告制度 一、医院成立药品不良反应工作小组,由主管院长任组长,办公室设在药学部临床药学室。临床药学室负责全院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管理。各科室指定一名不良反应监测员具体负责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药品不良反应工作小组的任务是组织、指导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对疑难、复杂的不良反应病例进行讨论复审,并向省ADR 监测中心报告。 二、从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工作人员应当具有医学、药学、流行病学或者统计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具备科学分析评价药品不良反应的能力。 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无论是单一用药还是多药联用,均应遵循“可疑就报”的原则,对难以确定因果关系的,只要不能完全排除药品不良反应,均应作为药品不良反应或药品不良事件上报。 四、各临床科室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员负责本科室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收集,发生不良反应及时报告临床药学室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报送至临床药学室,并由临床药学室通过医院内网定期反馈给相关科室或全院,临床药学室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报告,并填写纸质报表报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五、不良反应报告内容应当真实、完整、准确。 六、在医疗过程中,如发现药品不良反应病例,特别是严重、罕见或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医护人员应积极组织救治,最大限度保证病

人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存好相关药品留样,详细记录、分析,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同时向医务部门和药学部门报告。医师应将患者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如实记入病历中。 七、医务部门和药学部门应迅速组织有关专家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确认,根据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后果及时处理,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上报。 八、若患者或家属对药品不良反应提出异议时,由临床医务人员和病人家属共同负责将药品封存后并保存于冰箱内,如患者及其家属对所用药品提出要检验,24小时内由医务部会同患者或家属前往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 九、获知或者发现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后,应当立即通过电话或者传真等方式报所在地的县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同时填写《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基本信息表》,对每一病例还应当及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报告。 十、发现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后应当积极救治患者,迅速开展临床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必要时可采取暂停药品的使用等紧急措施。 十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工作人员应当对收集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价,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十二、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再评价工作,重点对化学药品注

阿片类镇痛药的不良反应预防和处理

阿片类镇痛药的不良反应预防和处理 镇痛药的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方法的选择,只有正确认识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才能安全有效地使用镇痛药物,才能制定出最适合每一个患者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发挥镇痛药物或药物组合的药理作用。 阿片类镇痛药的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用药初期及过量用药时,而非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则常发生于长期持续用药一段时期后。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大多是暂时性或可耐受的反应,只有便秘可能长期持续存在。防治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疼痛治疗本身同样重要,应把预防和处理阿片类镇痛药物不良反应的措施视为镇痛治疗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便秘 便秘是阿片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大多数患者需使用缓泻剂预防便秘。患者不会因长期用药而对阿片类药物的便秘不良反应产生耐受,因此,便秘不仅出现于用阿片类药物初期,而且还会持续存在于阿片类药物镇痛治疗的全过程。某些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时,出现恶心呕吐往往还可能与便秘有关,通畅大便则可能缓解这些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因此,预防和治疗便秘不良反应始终是阿片类药物镇痛治疗时不容忽视的问题。医师一旦为患者用阿片类镇痛药物,就应该同时用预防便秘的缓泻剂。 1. 预防①多饮水,多摄取含纤维素的食物,适当活动;②缓泻剂:适量用番泻叶、麻仁丸或便乃通等缓泻剂。应告诉患者如何根据个体情况调节饮食结构、调整缓泻剂用药剂量,并且养成规律排便的习惯。如果患者3 天未排大便就应给予更积极的治疗。 2. 治疗①评估便秘的原因及程度;②增加刺激性泻药的用药剂量;③重度便秘可选择其中一种强效泻药( 容积性泻药) :硫酸镁30~60ml ,qd ,比沙可

啶2~3 片,qd ,比沙可啶直肠内灌肠,qd ;乳果糖30~60ml ,qd :山梨醇30ml ,q12h ,连用3 次,继后必要时重复用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