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断琴课堂实录

伯牙断琴课堂实录
伯牙断琴课堂实录

《伯牙断琴》课堂教学实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感悟“知音”的内涵。懂得知音难求、珍惜知音的道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四五自然段,明白知音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

从人物的语言动作中,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知音为人生带来的美妙享受。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伯牙跟着名师学琴,三年来勤学苦练,并在老师的启发下领悟到了音乐的真谛,将感情融入到了音乐之中,琴艺大有长进。可是随着琴艺的增长,伯牙却越来越孤独,因为没有人能听懂他琴声里的含意。大王听说伯牙擅长弹琴,就把他召进宫中为大王弹琴。可是听了一会儿,大王就挥手让伯牙走了,说“叮叮当当弹的是什么呀,一点也不好听,哪有女乐好玩”,随即换上宫女起舞奏乐。伯牙收起心爱的琴,默默地离开王宫,心里充满了悲伤:“天下之大,就没有人能听懂我的琴声吗?”从此伯牙在茫茫人海中,苦苦寻找知音。伯牙遇到了能听懂他琴声的人吗?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16课《伯牙断琴》

二、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课题:伯牙断琴

2、回顾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伯牙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擅长弹琴。师:伯牙为谁断琴?

生:伯牙为钟子期而弹琴。

(师板书:钟子期)

师:伯牙擅长抚琴,而钟子期呢?

生:子期特别善于听琴。

(板书:善于听琴)

3、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伯牙称钟子期是自己的——板书:知音

4、质疑:难道仅仅因为他们一个会弹琴,一个会听琴,就成为知音了吗?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关于知音的话题,看看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伯牙和钟子期成为真正的知音的?三、品读课文,感悟“知音”

[第一板块]学习第四自然段,感受伯牙与子期在弹琴、听琴时相互理解、和谐默契的生动情节。

(一)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请你们边读边用“”画出说明钟子期特别善于听琴的一句话。

学生汇报

生:我读懂了子期与伯牙之所以能成为知音,是因为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钟子期很快便能道出曲子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媒体出示:

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钟子期很快便能道出曲子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1)指名读,问: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钟子期特别善于听琴的?

生:我从“无论”一词能体会到子期特别善于听琴。

2)指导朗读:“无论”是什么意思?

生1:“无论”就是说“不管伯牙弹奏什么曲子,子期都能听懂乐曲的含义,可见子期特别善于听琴。

师: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这句话。

生1朗读。

师:我听出了,你不但强调了“无论”,而且还强调了“很快”和“思想和感情”。你们猜猜看,为什么?

生2:“很快”说明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子期都能不加思索地、熟练地说出曲子表达的思想和感情。从“思想和感情”可以看出,子期听懂的不仅仅是曲子的表面含义,而是它的深层含义,就连伯牙的心情都能听懂。这足以说明子期特别善于听琴,也能看出他们真不愧是知音啊。

师问生1:你是这样想的吗?

生点头示意。

师对生2:你真是他的知音啊!请你也来读读。

师:我听出了你对子期的本领难以置信呀!

师:让我们带着对子期的赞叹,一起来读一读吧!

师过渡:难道钟子期真有这么厉害吗?

(二)学习“高山曲”相关内容,感受伯牙弹琴、子期表“情”的兴奋之情。

1、放音乐:老师给大家放一段伯牙弹奏的乐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听了这段乐曲,你有什么感受?别急着举手,在小组里,先说给你的伙伴听一听。

3、生讨论

4、生交流。

生:这是一首多么美妙的曲子啊!

生:我听了这段音乐后,觉得它是如此婉转动听。

5、师再放音乐:刚才这段悠扬美妙的音乐,就是伯牙弹奏的表现高山的曲子,老师再给大家放一遍,这一遍一定要仔细听哦。边听边想想:你仿佛想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静听

生:我仿佛看到一座高高耸立的山峰!

生:听了音乐,我仿佛看见了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

生:我好像看见了一座巍峨的高山啊!

师评价:你们也很善于听琴,伯牙的一段音乐,使你联想到了高耸入云的山峰,想到了一座巍峨的高山!

6、师:那子期到底还听懂了什么,才成为伯牙的知音的呢?请一名同学来读读子期的话。

7、媒体出示:

钟子期立刻兴奋地说:“好一座巍峨的高山哪!我好像登上了泰山,亲身感受到了那雄伟的气魄呢!”

(1)一读:指名读。

(2)二读:指导读。

指导1

师:兴奋地说是怎样地说?他为何会兴奋?

生:兴奋就是很高兴的意思,因为子期听懂了伯牙所弹奏的乐曲。

师: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

生朗读(很兴奋,但是语速略慢)。

师评价:你让我看到了子期兴奋的表情。

指导2

师:立刻兴奋地说该怎么读?(语速略快,而且激昂点)自己练习读一读

指名读

生朗读(情绪激动)。

师小结:好一座巍峨的高山啊。可见感受不同,读得效果就不同。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这段话。

(3)三读:(生齐读)

(4)子期除了听懂这是一首表现高山的曲子,还听懂了什么?

生:子期不但听懂了这是一首表现高山的曲子,而且还听懂了伯牙的心声。

评价:你真不简单,能读出文字背后的情感,这叫会读书。奖励你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师小结:伯牙是通过琴声来抒发自己心,而这心声只有子期听懂了。他们俩谁也没有多说一句话,而是以琴传情,从而达到心灵的默契,真不愧是知音啊!

(5)四读:让我们带着对他们的赞赏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吧。

(6)师:如果你是伯牙,当听到钟子期这样的夸奖时,你心情怎样?

生:激动万分。

师:书上描写他此时的心情了么?(没有说)

师(微笑):所以说咱们不能成为伯牙的知音,因为咱们仍然没有读懂伯牙内心深处的表白!就在伯牙听了子期的夸奖后,紧接着又弹奏了一首曲子,自己去读一读子期说的话吧。(放音乐)

(三)学习“流水曲”,体会伯牙以琴传情谢知音的激动之情。

1、媒体出示:《流水》曲子、句子:

“好一条滚滚大江啊!那江水滔滔,汹涌澎湃,多么壮观哪!”

师:这是伯牙听了子期的夸奖后,马上弹奏的表现流水曲子。

2、生自由读句子。

3、师:听着音乐,读着句子,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想到了滔滔江水,一浪接着一浪,奔涌不息。

生:我想到了汹涌澎湃的江水。

师:带着你的感受来读。

4、观看录象;是啊,大江滚滚,那滔滔江水,汹涌澎湃,多么壮观哪!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5、师:看着画面,听着音乐,你想到了什么?伯牙弹奏的仅仅是一江之水吗?是为了得到更多的赞赏吗?

生:不是的。伯牙此时是因为遇到了知音,心情非常高兴。他是想通过这首曲子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激动心情。

师:你真不简单,你已经读懂曲子背后所表达的情感,那就请你通过朗读来把那激动和喜悦的心情读出来吧。

生朗读(格外动情)

6、师:是啊,寻觅知音难上难。此时,伯牙的心情就如同那汹涌澎湃的江水,激荡起伏,久久不能平息。齐读。

(四)学习“雨中曲”,深刻感受子期与伯牙以琴传情的感人之情。

师过渡:只有他们这对真正的知音才能达到这样的默契啊!所以,当那天,突然下起大雨,即使是伯牙触景生情,即兴弹奏的乐曲,钟子期也能一一说出其中的含义。我们就不再感到惊讶了。

1、媒体出示:

乐曲声时而表现大雨滂沱,时而表现狂风怒吼,时而表现山崩地裂。钟子期听了,一一说出了琴声的含义。

指名朗读。

师:什么是“一一说出”?

生:“一一说出”就是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子期都能说出其中的含义。

师:所以说,他们真不愧是知音啊!请你来读这句话。

生再动情地读(特别强调了“一一”)

2、师:但是文中并没有具体描写钟子期对这段琴声的赞赏,就让我们学着子期的样子来夸夸伯牙,看看谁能够成为伯牙的知音?(播放这三段音乐)想想伯牙弹奏不同的曲子时,子期会怎样赞美他呢?可以选择书上的三种情景,也可以听着音乐,发挥自己的想象,伯牙还可能弹奏什么乐曲?

师出示说话练习:

伯牙弹奏一首表现的曲子,子期赞赏道:“!”

1)要求:四人一小组,说给组里的伙伴听一听。

2)指名交流。

生1:伯牙弹奏一首表现大雨滂沱的曲子,子期赞赏道:“好一场滂沱的大雨啊,那雨仿佛把我浇透,直至灌入我的心田啊!

师:你已经听懂伯牙的内心独白,祝贺你,第一个成为伯牙的知音。奖励你一份“知音小礼物”。

(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问题。)

生2:伯牙弹奏一首表现狂风怒吼的曲子,子期赞赏道:“好大的风啊!那怒吼的狂风仿佛要把棵课大树,连根拔起啊!”

师:你是伯牙的第二位知音,下课来领礼物。

生3:伯牙弹奏一首表现山崩地裂的曲子,子期赞赏道:“好大的声响啊!那声音如同高山要崩塌,大地要裂开一般!”你真是伯牙的知音啊!

师:你是名副其实的知音啊。

生4:伯牙弹奏一首表现莺歌燕舞的曲子,子期赞赏道:“好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啊,小莺在歌唱,燕子也在翩翩起舞呢!”

……

师小结:所以说,子期与伯牙是真正的——知音。所以,伯牙放下琴,感动地说(引读,媒体出

示)——

“子期,你真是我的知音!我在琴声中要表达的感情,你全都能领会。”

5、指导学生读,体会“感动”。

1)师:为何不用“激动”,而是“感动”?

生:因为此时伯牙对子期的情感是由内而发的,真正发自内心地感受。

师:请你发自内心地来读一读吧。

生朗读。

2)师:是啊,子期不但能听懂我的琴声,更能听懂我的心。知我者,莫过子期也!所以,我感动地说(引读):——“子期,你真是我的知音!我在琴声中要表达的感情,你全都能领会。”

3)师:“千金易得,知音难求。”子期,你的欣赏,成了我前进的动力;你的欣赏,让我的音乐生涯有了更高的追求目标,我感动地说(引读):——“子期,你真是我的知音!我在琴声中要表达的感情,你全都能领会。”

[第二板块]学习第五自然段,感受伯牙失去知音内心的痛苦。

师过渡: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正当子期的欣赏成为伯牙演奏的动力时,正当他们享受着知音给彼此带来的快乐时,子期却因病去世了。如果你是伯牙,当你得知这一消息时,心情怎样?那伯牙他有什么样的表现?

媒体出示:

后来,钟子期去世了,伯牙悲痛万分,他扯断琴弦,把琴摔在地上,说:

“知音已去,我弹琴还有什么意思呢?”从此伯牙不再弹琴。

指导朗读:

1、理解“扯” “摔”。

师指名读。

师:扯与拉,有何不同?什么叫“扯”?怎样地“摔” ?从“扯”和“摔”这两个动作中,你们体会到伯牙怎样的内心感受?

生:“拉”给我的感觉是速度比较慢,而“扯”的速度则是非常快,动作幅度很大。“摔”能体会到伯牙此时用力之大。从这两个字中,我能体会到伯牙此时内心非常痛苦。

师:带着你心中的那份痛,读好这句话。

2)师:孩子,你的心情怎样?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吗?

生:我此时很难过,这么好的一位知音就这样离开我了。

师:请你难过地来读一读……

生朗读。

师:你的心情怎样?

生:我悲痛欲绝。

师:请你悲痛欲绝地来读……

生:我伤心至极。

师:请你伤心至极地读……

3)

师一次引读: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而我寻觅已久的知音——子期,就这样离我而去,我悲痛万分地说:……

师二次引读: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啊?而天下为唯一一位知我心,懂我情的人——子期,永远地离开了我,我伤心欲绝地说……

师三次引读:子期一去,我又要回到没有知音的日子里;回到无人倾诉的痛苦中,回到无法忍受的寂寞里去。叫我怎能不悲痛万分?让我们带着对伯牙的那份理解,带着那份无法言语的痛苦和遗憾,来读读这段话吧……

2、媒体出示诗歌。

师:人虽已去,但对知音子期的怀念却永远无法从记忆中抹去。当伯牙来子期墓前祭拜子期时,写下一首小诗,来表达对知音的深深的怀念。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póu)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xī)不复弹,三尺瑶(yáo)琴为君死

生不由自主地齐读。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想来读一读,给我一个机会好吗?

生点头示意。

师动情范读

四、升华情感,珍惜“知音”

1、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读读课题吧。

生齐读。

师:伯牙为谁断琴?

生:为知音而断。

2、课文学到这里,你知道什么是“知音”了吗?

生:我知道了,“知音”就是能知我心,懂我情的人。

生:“知音”就是能想到我心里的人。

生:遇到知音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一旦遇到知音,我一定会用心去珍惜。

师小结:是啊,良朋易得,知音求,(板书:难求)所以当我们一旦遇到知音,一定要倍加珍惜!

师结束语:

伯牙与钟子期结为知音的故事虽然已经过去两千多年了,但是伯牙断琴谢知音的这段佳话却一直流传至今,《高山流水》的乐曲就是人们对这段美好往事的追忆!课文学到这到,你们如何看待伯牙断琴的这件事。

媒体播放《高山流水》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读课文,收集赞美知音的名言名句。

2、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到汉阳古琴台游览,了解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动人故事

六、板书设计

伯牙断琴

伯牙← 知音难求→钟子期

(擅长弹琴)倍加珍惜(善于听琴)

孔子学琴教学设计

《孔子学琴》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有老师来到我们课堂听课,我非常高兴,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我想表达我高兴的心情,我想说:课件出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同学们,你们也用这句话来表达一下你们高兴的心情吧。 生:齐读 师:响亮些,再高兴些,生再齐读。 师:孩子们,知道这句名言是谁说的吗?知道的请赶快举手,给老师示意。奥,有一位同学知道了,真不错,唉,那么还有很多同学不知道,没关系,老师给你点提示,你们一定会知道的。 师:他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稍作停顿,注视学生),他被后人尊称为“千古圣人,万世师表”。 师:他是谁?(看大家都举手了),大家一起说:生:“孔子” 课件出示孔子的画像,背景资料 师: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近孔子,在这个伟人身上去借鉴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高尚品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2课《孔子学琴》。(师板书,生齐读课题) 二、回顾旧知,复习词语。 师:孩子们,子曰:温故而知新。子又曰:学而时习之,意思就是说,复习旧知识的同时获得新知识,复习是件快乐的事我们现在也来快乐一下吧。课件出示词语:好,读一读: 毕恭毕敬席地而坐运用自如 顺畅自然悦耳动听激情洋溢 如痴如醉戛然而止炉火纯青 师:大家准备好了吗? 师:咱们现在开火车读词语: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那么谁来当火车头带动你的车厢跑得又快又稳,同学们跃跃欲试.…..最后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不错。自我鼓励一下,击掌5下。 各组的3号到小黑板前展示看拼音写词语: 鲁毕恳谱技畅醉境浸博佩 给各组加分,鼓励写得好的组。 三、回顾课文学习新课 师:同学们,通过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孔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生:虚心好学。 师:继续说,你怎么体会出来的? 生:他从不满足,50岁那年还特意向鲁国著名音乐家师襄学弹琴。

牧场之国(公开课教案。李永新)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板书写牧场,看到这个词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生:眼前出现了马、牛、羊,还有一望无际的草原……板书:草原牛马羊 师:你们的想像力很丰富,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大家一同走进欧洲的一个美丽的国家,这个国家有三分之一的领土都是牧场,这里的牧场辽阔无垠,所以它当之无愧被称为牧场之国。(板书:之国)这个国家就是——荷兰! 师:这是荷兰的国花郁金香,它有200多个品种,每年3月到9月郁金香开了,水仙花开了,风信子也开了……整个荷兰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大花园。所以便有了花之国的美誉。荷兰境内的运河纵横交错。大小不一的风车随处可见,于是它又有水之国,风车之国的雅称。 (出示第一句)“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齐读。师: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课文要介绍的不是荷兰的水,也不是荷兰的花,而是荷兰的牧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第一句话,也是第一自然段,(请大家打开课文,看一看它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在文中叫总起句,有开篇点题的作用。(板书:总起句)以后同学们要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学习这种方法。二.初步阅读,感知牧场之美 师:我们已经知道这些应该是牧场的必备条件,课文描写的牧场之国——荷兰,有这些吗?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了,现在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介绍荷兰牧场的牛马羊分别在哪几段?(学生很快就能找出,师追问:课文第3段只是介绍了羊吗?还介绍了猪,鸡,这些合起来叫“牲畜”体会详略结合的写法)点击:师:现在我们知道课文的第2段介绍牧场的牛,第3段介绍马,为什么第4段里却要介绍这么多的动物呢?(详略结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能突出重点,在荷兰牧场,牛和马是最多,最主要的牲畜所以用一段话重点介绍) 师:同学们说的很有道理,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把重点的内容详细写,次要的东西简单写,甚至一笔带过,这样详略结合,就能让自己的作文重点突出。师:课文除了给我们介绍荷兰牧场的牲畜外,第5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在介绍傍晚牧场的景象。(抓关键词来概括:到了傍晚,说明介绍的是傍晚时的景象)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牧场之国》评课稿

《牧场之国》评课 今天,沈瑜老师执教了四年级下册得一篇略读课文《牧场之国》,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描绘得草原意境开阔,充满诗情画意,处处给人以美得享受。对写景文章得教学就是本身有点难度得,一方面要通过教师得引导让学生体会感受到优美得语言;另一方面,优美意境得建构,对学生来说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想象体会,这些都就是有难度得。不过,沈瑜老师得这种追求就是值得我们赞赏得。对于,沈瑜老师得这节课,本人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初浅得一些想法。 一、初步感知,水到渠成 沈老师一启课便让学生通过了解资料袋得内容,感受荷兰美丽得风光,引起学生得赞美与向往,揭题读题后,又以什么就是牧场?(放养牲畜得草地)世界上绝大部分得国家都有牧场,为什么荷兰被称为牧场之国呢?为主要抓手,引领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作整体感受。学生经过朗读,踊跃举手发言,争相交流.可见这个问题设计得恰到好处,既符合本课得整体感知要求,又贴近学生得最近发展区,学生汇报后对课文得大致感知就到位了.那么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对学生视觉得感知有一个比较规范得印象。 二.师生互动,亲与自然 沈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得互动交流显得亲切自然,一般而言,学生在高兴、愉快得情绪下比一般情绪下得学习效果肯定能够提高很多。沈老师为学生营造得一种宽松与谐得环境,即构建了与谐得课堂生态,学生乐于参与、乐于表现。这里我们不去评论学生对句子朗读

得把握就是否就是正确得,但学生能有自己得朗读体验,并参与到感受句子该怎么朗读这个教学情境中来,就说明老师前面得引导就是受学生欢迎得。沈老师与学生得互动就是亲切自然得,那么能否在这个单向得互动基础上,在垂直交往得基础上引导生生互动,使互动更广泛呢?比如在这个环节得教学过程当中,就是否让学生针对自己觉得应该怎么朗读——除了介绍经验,分享给班里得其她同学知道以外,能否让学生当场试着读一读呢?这时候生生互动起来,以学生得朗读经验、朗读效果影响着周围得学生得朗读体验,这样有时候学生就不教自会了。这样得话,就突破了垂直交往这种课堂教学传统得模式,成了多向得生生互动得交往了,这种形式得互动就是以交谈作为基本形式,由“如何朗读"这个话题得提出,使学生联想到已有得知识经验,调动起自己感受得冲动与表达得欲望,从而产生出“怎么评价朗读”得话题。话题又引出多种信息,通过话语来传递、接收与反馈。互动对话能够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有效资源与信息,与文本对话,与同学对话,进而探究地、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既挖掘理解语言又训练感悟创造语言,既“走进教材”又“走出教材",这样达到了教学合一得状态,使学生在语言文字得精神家园中自主畅游,实现语言与精神得同构互生,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得与谐共振。 三.朗读指导,需进一步 这篇略读课文,描绘得风景美,语言也以生动形象为胜,非常适合学生朗读,也适宜培养学生得语感。这一点,沈老师明显地意识到

29.孔子学琴的课堂实录

29、孔子学琴 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同学们,在新课学习之前,老师要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大家有勇气挑 战吗? 生:有! 课件出示填空: 1、将下列词语填写完整。 ()地而坐运用自()顺()自然()耳动听 ()情洋溢如醉如()戛然而()炉火纯()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课文主要讲了()的事。 师:同学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谁说的? 生:孔子。 师:对啊,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9、孔子学琴 二.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1、我能找出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他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2、我要学习孔子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 师:同学们,文中是如何描写孔子在50岁那年怎样学习弹琴的?请大家学习第 二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用“”勾画出孔子练琴的语句,从句子中我体会到了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2.与同桌交流,并读一读。 四.交流讨论 师:孩子们,谁先来汇报? 生1:“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这句话中的“毕 恭毕敬”是神态描写的词语,体会到孔子是一个学习认真,态度端正的人。

师:了不起啊,这位同学不仅从词语的意境来体会,还能从写法来思考,这就是学习。同学们,这句话中还有什么语句让我们印象深刻的? 生2:“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体会到孔子是一个孜孜不倦的人。 生3:老师,我从:孔子连忙站起来,诚恳地说:“我只学会﹍﹍”这句语言描写中体会到孔子是一个从不满足的人。 生4:还有这句:说完,又席地而坐﹍﹍这是孔子动作的描写,体会孔子是一个珍惜时间的人。 师:多了不起的孩子呀!你们读书真棒!从你们刚才的读书中我们懂得了孔子是一个I学习认真,孜孜不倦,珍惜时间,学而不厌的人!请同学们带着你对孔子的认识与敬仰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课文吧。 五.小组合作学习 师:可是我们发现这仅仅是孔子学琴的第一阶段,孔子学琴还经历了后面三个阶段,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3--6自然段。出示学习要求: 1. 小组学习3---6自然段,把孔子学琴时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找出来,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2.用“﹏”勾画出师襄听琴的语句,师襄陶醉于琴声的情景,可以看出,孔子的琴艺已经到到了怎样的地步,你能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概括吗? 六、成果展示(小组汇报交流) (一)挑选其中一个小组的成员到台上汇报学习情况: 四人小组齐喊小组名称)--- 口号:----(再分别汇报) 生1:“他看到孔子的手指运用自如﹍﹍悦耳动听。”我从这句话中的“手指运用自如”体会到孔子的琴艺又进步了。 生2:“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这是个比喻句,每当河水流过大的小的石头时,绕过大石头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悦耳动听,而孔子的乐曲声正如那流水一样,可见他的琴艺进步了。我想让同学们跟我一起读一读这一句话。 生3:我从:孔子又摇摇头说:“我还没有真正领悟﹍﹍”这个语言描写的句子中,感受到孔子是一个不满足的人,他想好了还要更好!

(完整版)牧场之国公开课(可编辑修改word版)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抓住作者描写荷兰牧场上动物们自由自在生活的情景的语句及其拟人化的写作方法,体会荷兰的牧场是动物们真正的乐园。 3.感受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四次出现的原因是作者对荷兰的喜爱和赞美。 二、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拟人化写作手法的好处,学习富有人情味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四、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初知荷兰: 1.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22 课——牧场之国(生一起读题目)。这个课题前有一个“*”,这说明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生答)。略读课文要求我们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它。你们知道这个牧场之国指的是哪个国家吗?荷兰(生答),是啊!荷兰因为运河众多,河流就像蜘蛛网一样纵横交叉,所以被称为水之国,又因为郁金香、风信子等各种花朵在春天争奇斗艳,那时候,原野就像五彩斑斓的花地毯,所以荷兰又被称为花之国,同时,荷兰也是牧场之国,这从文中第一自然段中就能读懂。 2.初步感知: 多媒体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并齐读。 师问:一起读第一自然段。什么叫牧场?牧场之国又怎样理解?(牧场是指放养牲畜的地方。荷兰很适合放养牲畜,有三分之一的土地是牧场。) 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荷兰的牧场风光吧。 (二)初读感悟 1.快速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等一会,老师要请你说出对牧 场之国的印象。 学生谈对牧场之国荷兰的印象——悠闲的、自由的、安闲的、寂静的…… 2.快速浏览课文,弄明白牧场之国属于谁? 师:同学们,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刚才读课文很有收获。现在请你们再次浏览课文,思考:牧场之国是属于谁的? 生答后师归纳:哦,原来,牧场之国是花牛的王国,是骏马的王国,是山羊、绵羊、黑猪、小鸡的王国。(师借机板书:牛、马、羊、猪、鸡) 3.积累词语。 多媒体出示词语并朗读 师:作者在描写这些动物的王国时,用了很多优美的词语,老师从文中找了一些,想读吗?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说课反思及评课

《牧场之国》说课稿四(三)班张淑贞 设计理念: 《牧场之国》是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描写了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根据文本特点,我在教学中实施了美的教育,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设计思路: 根据四年级儿童特点和文本特色,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自主朗读,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个性化阅读,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性,积累语言。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荷兰牧场的风光美,体会动物与人、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法设计: 1、采用自读自悟,半扶半放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读懂、读深,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情朗读的技巧。 2、情境教学法: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荷兰优美的田园风光图片。让真正领略到荷兰牧场的美丽,得到美的享受。学法设计:

首先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其次让学生读、画、思、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培养学生读、思、议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自学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荷兰风景图片欣赏)教师简介(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效果。 1、认读词语,特别要注意多音字。 2、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初步阅读,知道文章大意。. 1、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知道本课的重点是“为什么作者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从文中找出来。 2、知道本文描绘了哪四幅画面。 3、感受文章的总分结构。 4、总结本文第一段的写作方法。。 四、深入阅读,欣赏牧场之美 (一)走进白天的牧场 1、选择其中的一幅画面细细欣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品读课文。 2、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引领,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3、组织全班交流:打破文本叙述顺序作跳跃式阅读交流,结合多形式、有感情朗读, (二)领略牧场夜晚静谧之美,再次感叹。

2011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作文解析及满分作文

2011年湖北省武汉市 中考作文解析及满分作文 筅周立雄 【真题呈现】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王羲之学“书”,在广袤平原中感受“横”的舒展,在深山古藤上感受“竖”的坚韧。观察、体验,他的书法已不再是简单的笔画与结构。 孔子学琴,在反复弹奏中思考乐曲的奥妙,在乐声中领悟曲作者高尚的追求。思考、领悟,他的思想在音乐中升华。 李时珍学医,在质疑声中研读前人书典,在遍尝百草中验证真伪。质疑、实践,他的仁心已超越医术本身。 …… 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学习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学习是充满智慧的! 以上材料引起你哪些回忆?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拟问题,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写作点拨】 1.审读题目,弄清写作话题和文体。这是一个材料作文题,写作话题(或主旨)应从材料中提炼出来。本则材料后,命题者给出了总结性的中心句—— —“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学习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学习是充满智慧的!”考生要善于抓住这个中心句,并联系前面的材料来分析,明确作文的话题(或主旨)。本次作文的话题有多个,即“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 “丰 “充满智慧的学习方法”。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命题者富多彩的学习内容”、 最看重的是“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 “质疑、 “思考、领悟”、 “观察、体验”、 实践”都是学习方式。命题者认为,几个伟人名人都是靠各自不同的学习方式取得卓越成就的。因此,考生可以把重点放在此话题上。当然,这几项

内容是紧密相连的,不能截然分开,以其中一个话题为重点时,肯定也会牵涉到其余话题,这更有利于考生扣题而写。 从“以上材料引起你哪些回忆?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这一启示语可以看出,本文可以写成回忆性的记叙文(或叙事散文),主要回忆自己是怎样学习的;也可以写成议论文,围绕上面提炼的话题选择一个来阐述观点。 2.缩小话题范围,精心选择素材。上面几个话题涵盖的范围很宽泛,当然要缩小,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譬如,从学习内容和方式方面考虑,可以以“大自然,学习的另一课堂”或“这也是课堂”为题来写,反映在大自然中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陶冶了情操。 选材时,宜选取作者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历的素材,也可以选取少有人知能吸引人眼球的素材。因为,这篇作文最易陷入老套,而毛病主要出现在素材的选择上。 3.构思示例: 标题一般思路高分思路 1.真本事是怎样炼成的写成议论文,开头针对很多 同学陷入“书山题海”而获得 高分,究其实没有真本事的 现象提出论点—— —只有采用 科学的学习方式,才能锤炼真 本事。主体部分分两层展开论 述,先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 因,后论述应采用哪些学习方 式才是科学的,诸如探究性学 习、在实践中学习等。结尾站 在把我们青少年培养成有用 的人才的高度对教育者和受 教育者提出建议,发出号召。 文中引用古典诗文,以增添 文化底蕴,增强说服力和感 染力。所引名言和所举事例, 在典型的基础上力求新颖, 并且要展开分析,让这些论 据更有力地证明论点。 2.大自然,学习的另一课堂写成记叙文,叙述到大自然中 的经历,看到各种各样的动物 和植物,丰富了生物知识;听 到大自然各种美妙的天籁之 音,受到了美的熏陶。开头与 结尾均点题,揭示主旨—— —大 自然是学习的另一课堂。 同样写成记叙文,但不仅仅 限于叙述经历,而是讲述怎 样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探究, 获得课本上所学不到的新鲜 知识。这样,就将话题锁定在 学习方式上,并且说明,到大 自然中去探究,可以真正增 强能力,使主旨更深刻。

(孔子学琴)

(孔子学琴) 29 孔子学琴 教学目标: 1.抓住文中描写孔子学琴的句子,画出重点词语,练习上下文推想重点词语的含义,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孔子的琴艺是怎样一步步的达到炉火纯青的”。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重点句子和古人名言。 4.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 教学重点: 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还记得上节课的内容吗?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什么呢? 2.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文本走近孔子,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中,继续体会这位伟人的优秀的学习品质。 回忆一下,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课文想一想,根据课文中描写的孔子弹奏的乐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试着用课文中的词来回答。(炉火纯青) 2.炉火纯青什么意思?(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3.孔子的琴弹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此完美,看到这你有什么疑问?例如:为什么弹得这么好?他怎么练的?…… 4.哪部分写了孔子学琴的内容?(2——6自然段)

(1)自读2——6自然段,画出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高超水平呢,边读边把课文描写孔子动作、 语言、神态的语句画出来,认真读一读,仔细体会。试着填表,小组之间交流交流。 出示表格:第二课时 时间孔子弹琴的程度孔子的想法 一晃十天会弹没有真正掌握弹琴的技巧过了几天顺畅自然、悦耳动听没有领会 曲子的思想内容又过了几天令师襄如痴如醉没有体会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不知过了 多少天抑扬的琴声令感情起伏不平知道作者是谁,心情激动 三、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抓重点词句逐步体会 1.引导学生抓住“毕恭毕敬”“一遍又一遍”“丝毫没有厌倦”体会孔子练琴的认真、严肃。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地弹着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 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弹着那首曲子。 2.练习朗读。 3.孔子如此刻苦的练习弹琴,但他并不满足于会弹琴,而是有更高的要求,根据孔子 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和师襄听琴后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在交流中感悟文章思想感情] 3.全班汇报,教师点拨,进行朗读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描写孔子言行的语句,体会孔子在学琴时是如何孜孜不倦、 精益求精的,同时指导学生读好相关语句。] (1)……他样样都会,尤其是弹得一手好琴。但孔子从不满足。50岁那年,他还特意 向著名音乐家师襄学弹琴。 ("精通音乐"、"尤其弹得一手好琴""五十岁那年"还特意向鲁国的著名音乐家师襄学 弹琴"。可以看出孔子从不自满、谦逊好学。) (2)……只见孔子毕恭毕敬地盘坐着弹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地样子。……

牧场之国 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22*《牧场之国》 教学设计

22* 牧场之国 教材分析: 《牧场之国》是一篇略读课文。荷兰一向以“花之国”、“风车之国”、“运河之国”、“牧场之国”闻名于世。本文正是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的。课文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文中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既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的美景发出的赞叹。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传神,比喻、拟人是本文语言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对未知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并且喜欢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获得知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准备采用自主探究、自读自悟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认识“镶”“嵌”等八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异国风光。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 4、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在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可爱的基础上,感悟课文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拓展练笔。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准备:荷兰风光图片、万马奔腾图片、朗读配乐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做游戏“观鞋识天下”,出示三个不同国家的鞋子,让学生猜一猜它们代表哪个国家。 (用“观鞋识天下”这个游戏引入荷兰这个国家,从而激起学生想走近荷兰,了解这个国家的兴趣。) 二、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孩子们,在荷兰,不仅有木鞋,还有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这四大宝。瞧,这就是是荷兰的国花——郁金香。(边出示图片边介绍)在荷兰,光郁金香就有200多个品种,每年的3至9月郁金香开了,水仙花开了,风信子也开了……整个荷兰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大花园。在荷兰境内道道运河纵横交错,船只可以在市区运河中自由航行到市区的任何地方。在荷兰,大小不一的风车随处可见。荷兰,有三分之一的地方也是牧场。 2、孩子们,荷兰美吗?想跟老师去荷兰游览一番吗?今天,我们就走进位于欧洲西北部的荷兰,一起去欣赏那里独特的牧场风光吧!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三、初读全文,感受牧场之美。

12.孔子学琴(课堂实录)

12.《孔子学琴》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学习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2.快速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重难点: 学习快速默读课文,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体会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 幻灯片出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师:同学们看到大屏幕上这句话了吗?(师学古人那样摇头读名言) 师: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生自由答 师:这句名言是说: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愉快吗?现在这句话常被用以对远道而来的朋友表示欢迎。 师:我是来自汉渠学校的老师,今天来和大家共同学习,你们想对我说什么? 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师:老师从你们的读中听出你们对老师的欢迎还不够热情,能不能再热情些? 生:大声地有感情地读。

师:满意地点点头。 师:今天还有这么多听课的老师来到我们中间,大家想对他们说什么? 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师:今天还有很多评委老师来到这里,大家想对他们说什么? 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师:同学们,我现在听出来了,大家对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朋友非常欢迎。我这位大朋友今天能认识你们这么多小朋友也十分高兴。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读的这句名言是孔子说的,今天我们共同学习12课《孔子学琴》,让我们走近孔子、了解孔子。(师板书,生齐读课题) 二、品读人物,感悟思想 1.学习第1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来说? 生: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师:是啊,孔子不但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两千年来受到华夏子孙乃至东方世界各国人民的敬仰,他的思想和许多言论至今仍为我们推崇,人们为了纪念他,在全国各地建了孔庙,包括我们大同也有府文庙,就在原来六中院内,前几天老师怀着崇敬的心情去游览了孔庙,孔子的言行使老师深受震

杞人忧天 优质教案

《杞人忧天》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 2.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3.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大意,了解寓意。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难点: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大意,了解寓意。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守株待兔》和《亡羊补牢》图片,让学生看图猜成语,然后归纳出寓言的特点,再结合学生的表现谈话导入课题。 二、新课讲授 1.介绍列子 2.介绍《列子》 (一)读“忧”(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1.音频范读。让学生把有疑惑的字词圈画出来。 2.学生自由朗读。不懂的字词可以和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3.字音检测。指生回答。 (亡、中伤、舍然、星宿、躇步跐蹈、充塞四虚)

(二)解“忧”(读通文意,理清情节) 1.小组讨论,结合课文注释把故事译成现代汉语。思考下列问题:(用原文回答)(1)杞人所忧何事?(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2)忧成何状?(废寝食者) (3)谁来解忧?(晓之者) (4)如何解忧? ①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②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5)是否解忧?(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2.字词检测 亡:通假字,同“无”,没有。 舍:通假字,同“释”,消除。 若:你。 奈何:为什么。 3.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大意(提示:人物+事件+结果) 杞人担心天地崩坠,没有容身之处,以至于寝食难安,通过别人的开导,最后消除了疑虑。 (三)悟“忧”(读懂寓意) 1.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的性格和语气。(分组读----学生上台展示) (1)杞人的语气应该是忧愁满腹。 (2)劝说者的语气应该是耐心细致。

部编版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19.牧场之国 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毡、犊、眺”等10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仪、眺”等15个会写字;正确读写“专注、飞驰、公爵、镶嵌、牲畜、极目远眺、膘肥体壮、辽阔无垠”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体会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理解“真正的荷兰”的含义。 4.领会作者描写事物特点时使用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真正的荷兰”的含义;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写作方法,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理解“真正的荷兰”的含义;领会作者描写事物特点时使用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趣导课。 1.图片激趣:课件出示反映世界多个国家特色的图片,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教师引导交流,字幕相机出示:牧场之国——荷兰;中欧花园——奥地利;佛教之国——泰国;孔雀之国——印度;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绿色花园之国——新西兰;沙漠之国——利比亚;海上仙境——格林纳达;仙人掌之国——墨西哥;枫叶之国——加拿大…… 2.总结导题: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许许多多美丽的国家,每个国家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色。有的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有的景色美丽风景如画,有的风情独特让人难忘,有的历史悠久引人入胜。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走出国门,去了解一个可爱的国家。(板书课题:牧场之国,学生齐读课题。) 3.快速浏览课文,你能发现课文中的牧场之国指的是哪个国家吗?从哪儿知道的?(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4.简介荷兰:荷兰,本称尼德兰王国,因其荷兰省最为出名,故尼德兰多被世界称为荷兰。位于欧洲西偏北部,是著名的亚欧大陆桥的欧洲始发点。荷兰是世界有名的低地之国。在17世纪,荷兰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霸主,曾被誉为海上马车夫。荷兰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以海堤、风车、郁金香和宽容的社会风气而闻名。从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到我国北京大约7900千米,中国最西部到荷兰大约5000千米。 5.借题交流:读了“牧场之国”,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孔子学琴教学反思

《孔子学琴》教学反思 《孔子学琴》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向师襄学琴,勤学苦练,最后达到炉火纯青的故事,表现了孔子虚心好学、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 课文思路比较清晰,有几个关键的时间词,如“一晃十天过去了,过了几天,又过了些时候,不知过了多少天”这几个词分别代表不同的自然段,也代表了孔子学琴所经历的过程。上课时,我抓住这几个时间词,先让学生理清思路,划分好阶段,在从时间上感受孔子好学、不知疲倦的精神。在此基础上,以孔子学琴经历的阶段和孔子在每阶段的真实想法为切入点逐步的深入课程。 在讲解第二自然段时,通过学生画出孔子学琴的句子来感受孔子身上的品质,抓住重点词“毕恭毕敬”体会孔子的耐心和态度认真、专注。“又、丝毫不会厌倦”体会孔子的好学、不知疲倦。在通过孔子的语言和神态的描写来感受孔子不知满足的品质,引出论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第三自然段是略讲的部分,直接通过孔子学琴经历了哪个阶段,这个阶段孔子有什么想法而过了。第四自然段是重点,通过抓重点词谈感受,如“激情洋溢、如醉如痴、醒悟”等词语体会孔子的琴艺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却仍不满足。体现出孔子精益求精的品质。在体会的过程中,加以朗读的指导。第五自然段,感受当师襄的情感正随着抑扬的琴声起伏不定的时候,琴声戛然而止,这原因是什么?体会孔子终于知道作曲者是谁了,他非常激动。当你历尽艰辛终于达成某个目标或愿望时,你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师襄也是这样的感受,他惊异孔子知道作曲的是谁了,佩服的是孔子在学琴过程中的勤学苦练、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精神。通过指导学生的朗读个别的有提高。 不足之处有:课堂参与度不够,好多同学都没有回答问题、与老师交流的经历,整个课堂气氛凝重,回答问题不积极。 课堂时间掌控不准,练习朗读的时间过程,以至于后来的扩展部分没有讲上,在通过一个故事两者做出对比,来进一步感受孔子的优秀学习品质。但这部分没用上,也使课堂结构不完整。 教师引导不恰当,孔子的琴艺已经很高了,但还是不满足,依旧学习新的内容,好了还要求更好,这个词语可以用什么表示,精益求精学生不知道,最后还是老师说出来了,足以看出学生平时成语积累也很少。在讲课伊始,对于除了这个句子还有那句你感受深刻,画了什么词是描写孔子学琴的。这个问题问了好久都没问出结果,有的不在第二自然段找,有的说的不到位,觉得这部分的处理很不好。

22、《牧场之国》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四年级语文下册《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课文用形象生动、极为传神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让我们看到了荷兰牧场和运河交错的独特地形,看到了畜牧业尤其是奶牛和奶制品在荷兰国计民生中的重要作用,更看到了荷兰蓝天、碧草、牛羊组成的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所以作者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既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的美景发出的赞叹。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语言优美,但“形”比较散,教学时,将着重让学生抓住重点语句,通过朗读,感受风光之美,并学习运用文中的写作方法来表达。根据班级学生特点,应用余映潮板块式教学设计思路,将教学设计成四大板块:整体感知、细读品味、诵读实践、拓展迁移。 学习目标 1. 认识“镶、嵌、骏、膘、垠、爵、悠、畜”8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3. 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教学重点 抓住生动传神的语句,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感受其独特的风光之美。 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荷兰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3分钟) 在咱们的地球上,有一个绿水幽幽鲜花盛开的美丽国度,她就是——荷兰。荷兰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同学们,你们了解荷兰吗?(请2~3名同学交流有关荷兰的图片和资料)的确,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让我们随作者一同走进这优美、恬静的地方吧! 二、授课 板块一:整体感知(6分钟) 1、自主学习: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小组合作学习: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说一说自己对荷兰的初步印象。 3、全班简单交流。

论语人生课堂小测答案2017春

《论语》人生课堂 2017春 1.孔子被称为百代不替的“素王”。孔子名丘,字仲尼。 2.据《论语·乡党》记载,孔子在自己的乡里与人闲谈时,谦恭得像个不善言谈的人。 正确 3.据《论语?阳货》记载,孔子不见孺悲,是因为孔子生病了。 错误 4.颜回赞美孔子:“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5.孔子主张以__直___报怨。 6.孔子的精神风貌可概括为ABC。 A.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B.正道直行 C.无论穷富,皆安于道 7.“孔子行教像”出于唐朝画家_______的手笔。 吴道子 8.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郑人形容孔子“累累若丧家之狗”,该句意在说明孔子______。 劳累的样子 9.《论语·宪问》中,对于“报德”与“报怨”的问题,孔子主张“________”。 以直报怨

10.《论语·宪问》中,孔子斥责原壤“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是因为原壤_________。 粗鄙无礼 11.对于贫穷的人,孔子认为最难能可贵的生活状态是_____。 贫而乐观 12.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_________(农历8月27)。 9月28日 13.据《孔子家语》记载,“_______避华氏之祸而奔鲁”。 防叔 14.孔父叔梁纥是_____有名的武士。 鲁国 15.“叔梁”是叔梁纥的______。 字 16.据《孔子家语》记载,叔梁纥的第一任妻子是鲁国的____氏。 施 17.叔梁纥为______“乃求婚于颜氏女徵在”。 求子 18.孔子自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所谓"贱",就是指__________。 社会身份低贱 不能列入贵族阶层 19.据《周礼》记载,当时的礼仪规定每年________男女可自由

《牧场之国》评课稿和听课反思

《牧场之国》评课稿和听课反思 《牧场之国》评课稿和听课反思范文 今天,陈老师执教了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牧场之国》,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描绘的草原意境开阔,充满诗情画意,处处给人以美的享受。对写景文章的教学是本身有点难度的,一方面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体会感受到优美的语言,这过程就有所隔;另一方面,优美意境的建构,对学生来说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想象体会,这些都是有难度的。何况这篇课文在表达形式上出现了四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为什么作者这样写——这让四年级的学生感受或是理解也是有难度的。这些方面就是制约着把这篇文章上好的瓶颈。不过,陈老师开自己未敢尝试的课文类型教学的先河,这种追求是值得我们赞赏的。对于,陈老师的这节课,笔者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初浅的一些想法。 一.初步感知,水到渠成 陈老师一启课便让学生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以一个问题“你在牧场之国看到了什么”为主要抓手,引领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作整体感受。学生经过朗读,踊跃举手发言,争相交流。可见这个问题设计得恰到好处,既符合本课的整体感知要求,又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汇报后对课文的大致感知就到位了。那么在这个环节中,想跟陈老师一起探讨的是板书方面的一些细节问题。如,当学生汇报时,说到“我看到了花牛、骏马……”教师根据学生

回答相机板书,后来,一个学生交流时说在第四自然段看到了“成千上万的小鸡、山羊、黑色的猪群等”,教师则板书“猪鸡羊”。这里的板书与前面写下的板书在内在逻辑上有些不统一。比如说“花牛、骏马”表示“怎么样的一种动物”,而陈老师板书的是“猪鸡羊”表示三种动物,而且学生在读的过程当中,会产生一种感觉:好像是表示一种动物。在这里,是否可以将“猪鸡羊”三种动物用顿号间隔开来写呢?如果不间隔开来,那么单种动物成一个词,或是与“花牛、骏马”的写法一样,或写成“猪群”,或写“小鸡”,或写“山羊”,这样的板书对学生视觉的感知有一个比较规范的印象。 二.师生互动,亲和自然 陈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交流显得亲切自然,尤其令我们欣赏的是教学第五自然段时,她用了“请教”学生“指导”老师朗读的方法来进行这一自然段的朗读教学。学生兴趣颇浓,纷纷举手示意。一般而言,学生在高兴、愉快的情绪下比一般情绪下的学习效果肯定能够提高很多。陈老师为学生营造的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即构建了和谐的课堂生态,学生乐于参与、乐于表现。因此有学生就说“老师这里(第五自然段)的太阳渐渐落山了,应该读得慢一点”,“最后一抹晚霞的‘最后一抹’应该读得重一点……”这里我们不去评论学生对句子朗读的把握是否是正确的,但学生能有这样的朗读体验,并参与到感受句子该怎么朗读这个教学情境中来,就说明老师前面的引导是受学生欢迎的。陈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是亲切自然的,那么能否在这个单向的互动基础上,在垂直交往的基础上引导生生互动,使互动

S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孔子学琴》_课堂实录

《孔子学琴》 教学目标: 1学习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2快速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重难点: 学习快速默读课文,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体会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 幻灯片出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师:同学们看到大屏幕上这句话了吗?(师学古人那样摇头读名言) 师: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生自由答 师:这句名言是说: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愉快吗?现在这句话常被用以对远道而来的朋友表示欢迎。 师:我是来自汉渠学校的老师,今天来和大家共同学习,你们想对我说什么? 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师:老师从你们的读中听出你们对老师的欢迎还不够热情,能不能再热情些? 生:大声地有感情地读。 师:满意地点点头。 师:今天还有这么多听课的老师来到我们中间,大家想对他们说什么? 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师:今天还有很多评委老师来到这里,大家想对他们说什么? 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师:同学们,我现在听出来了,大家对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朋友非常欢迎。我这位大朋友今天能认识你们这么多小朋友也十分高兴。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读的这句名言是孔子说的,今天我们共同学习29课《孔子学琴》,让我们走近孔子、了解孔子。(师板书,生齐读课题) 二、品读人物,感悟思想 1、学习第1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来说? 生: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师:是啊,孔子不但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两千年来受到华夏子乃至世界各国人民的敬仰,他的思想和许多言论至今仍为我们推崇,人们为了纪念他,在全国各地建了孔庙,包括我们也有府文庙,就在原来六中院,前几天老师怀着崇敬的心情去游览了孔庙,孔子的言行使老师深受震撼,同学们休息天可以让家长领着去看看。今天老师就带来其他地方孔庙的一些图片,请大家欣赏。

人教版7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 寓言4则 杞人忧天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杞人忧天教案 教学目标: 1、顺畅朗读,准确翻译,概括寓意。 2、了解寓言故事蕴涵的深刻寓意,从中接受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深刻寓意。 难点:顺畅朗读,准确翻译。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由这句俗语,老师想到了古时候的一则成语故事——杞人忧天(投影出示) 二、引导学生说说《列子》,了解作家作品众生共享课前搜集整理的《列子》资料(出示投影) 三、朗读课文,听读,自读,正音。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鼓励学生查字典认识生字、生词,鼓励学生领读。 2、激发学生齐读速读 3、引导学生揣摩人物语气,再读课文。4、正音:杞(qi)人躇(chu)步跐(ci)蹈舍(she)然中(zhong)伤(投影出示) 四、个别学生朗读、翻译,结合课下注释。(出示投影)重点句子;(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2)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3)奈地坏何?(4)奈何忧其坏?(投影出示翻译) 五、学生讨论这则寓言的寓意。 1.杞人“忧”什么?“忧”到什么程度?后来杞人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由表及里化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 如何理解“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不会击中甚至打伤人。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无根据的瞎担心。 3、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这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担心,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投影出示) 六、拓展 讨论:1、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2、现实环境中的你,面对今天的环境,杞人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发? 九、课堂总结:杞人忧天似的做法大可不必,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烦恼忧愁在所难免。如何更好地化解忧愁,笑对人生?相信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会有所感悟和启迪。 十、板书设计 {投影出示)

22、《牧场之国》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22、《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体会文中重点语句,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草原、动物与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进一个美丽的国度,它历史悠悠、鲜花盛开,它还有着“花之国”、“水之国”的美誉,这个国家是——荷兰。 师:它还有“牧场之国”的美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牧场之国。(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提问的?指名答。 3、师: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有牧场,为什么偏偏称荷兰为牧场之国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作者是怎样写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牧场之美 1、出示自读提示: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想,这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师巡视) 2、出示生字词组,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齐读(及时纠正读音) 3、师: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自由答。 三、深入阅读,欣赏牧场之美 1、出示自读提示:默读第2-4自然段,想想为什么称荷兰为“牧场之国”?把印象最深或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在旁边做标注。并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自由畅谈体会 预设一: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1、师引读:同学们,想象一下。你站在这绿色的低地上,到处都是——(生读: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你一抬头往前看,看到的是——(生读: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一转眼往后看,看到的还是——(生读: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师:同学们,这么多牛,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生:数不胜数、成千上万…… 师:让我们轻轻地走进这些牛,你会看到怎样的牛和牛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