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改革

政府改革
政府改革

我国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之我见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管理模式的研究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政府管理模式改革成为世界各国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这就要求政府管理模式必然要进行适当改变。本文针对中国服务型政府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政府管理模式概述和中国政府管理模式的沿革,指出了中国服务型政府的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建设服务型政府己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因此,无论从理论创新角度来看,还是从实践推进角度来看,研究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路径选择都具有客观必要性和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张康之、朱泽山、迟福林、刘熙瑞、谢庆奎等学者对服务型政府都有过研究分析。综合来看,目前我国学者较多地从以下七个角度对这一概念进行阐释。

一是从政府宗旨和价值上来定义。张康之、朱泽山认为服务型政府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把为社会、为公众服务作为政府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基本宗旨。

[1]

二是从政府自身定位上来定义。刘熙瑞认为服务型政府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2]姜晓萍则在承认此定义的基础上,强调了公民参与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三是从政府职能转变上来定义。迟福林、谢庆奎认为服务型政府就是要实现政府职责重心的转移,从注重经济建设转向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吴敬琏认为,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把被“全能大政府”体制颠倒了的政府和人民之间的主仆关系校正过来,建设一个公开、透明、可问责的服务型政府。

四是从政府行为的归宿上来定义。彭向刚、朱光磊、孙涛等学者就这一定义

围绕“管理就是服务”的角度来分析。肯定了服务型政府的公共服务精神的这个基本要点。

五是从政府工作方式改变的角度界定。王永昌倡导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3]刘俊生认为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应该包括公民本位、个性化公共服务、公共权力共享、公共利益共商、促进人全面发展、全方位的责任以及双重公共理性即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并重。[4]

六是从政府工作实践性上来定义。范逢春认为服务型政府概念应该是理念、制度、操作三个层面的统一,并从这三个层面界定了服务型政府的内涵。[5]朱光磊认为我国政府应该强调遵循“规范、统一、效能、服务、透明”原则,树立“以公共服务为导向,以规制治理为手段”的理念,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规制———服务型”地方政府。[6]

七是综合性定义。温家宝总理指出: “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这对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范围做了一个新界定,同时也重新。梳理了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二、服务型政府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对服务型政府的认识不够,服务意识淡薄。受传统政府管理模式的影响,现在,在一些政府部门和一些官员那里,往往更多的是从"官本位"的角度来看待手中的权力,所谓"官本位"就是公共权力的运行以"官"的利益和意志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格的上下层级制度,下级对上级唯首是瞻,上级对下级拥有绝对的权力;以是否为官、官职大小、官阶高低为标尺,或参照官阶级别来衡量人们社会地位和人生价值的社会心理;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敬官、畏官的社会心理。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官员还没有从观念上形成为民服务,把服务放在首位的思想,没有以公众为服务导向。

(二)政府职能转变缓慢。中国经过年的 30 改革,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已经有了较大的转变,但从总体上看,政府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的职能还比较薄弱,政府职能转变缓慢。突出表现是政府存在"越位"和"缺位"现象。即不该管的事管了,该管的事没管,使得工作低效率或无效率。应由各级政府提供的公

共教育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城市公用事业服务等,仍然不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虽然,目前各级政都不同程度的进行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践,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但不少措施仅仅就是简单的便民措施,这些措施大都处于比较表面的层次,离真正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服务型政府的实践没有形成完整的有效科学的发展规划体系,缺乏经验,比较盲目,走一步看一步,摸着石头过河,完全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这一模式。简而言之就是边实践边探索和总结。此外有些政府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实践完全是由个别领导起重要推动作用,一旦领导人工作调整或因其他事情,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进程就会受到重大影响。实践效果之所以不够满意其根源就在于理论不清,其行为仅局限于具体的操作层面和技术层面上,未上升到制度层面。

(三)缺乏公共服务方面做保证的相关法律法规。缺乏公共服务方面做保证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服务型政府就要求修改或废除有悖于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精神的法律法规。同时,要抓紧制定能够改善政府服务的相关法律,以确保政府各方面工作有法可依。我国必须加快这方面的相关立法,进一步明确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逐步依法行政、民主行政和科学行政。

三、解决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现有问题的对策

(一) 转变政府职能, 建设服务型政府一个权力有限、职责明确的公共政府, 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前提。现代政府是一个权力范围的最大边界是以不损害公民合法权益为基本限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的主要职责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在继续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 更加重视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要以完善基础性公共服务为重点, 加强公共教育服务、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基本社会保险与最低生活保障服务、公共医疗服务、科技服务、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服务等建设, 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目标。

(二) 调整政府机构, 建设高效型政府现行的政府机构普遍存在着三大弊端: 自上而下的管理层次过多、自上而下的管理结构和职能高度雷同、多头管理, 职能交叉严重、效率低下。要解决政府系统结构上的三大弊端, 必须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 减少政府层级, 按照宪法规定设置政府机构, 适当减少政府管理层级,建立高效管理的扁平化组织结构, 缩短高层与基层的距离, 为基层提供更

多的参与机会和创造空间; 打破从中央到地方上下一般粗的高度统一的管理结构, 在权力充分下移的基础上, 根据不同层级政府的不同功能, 针对性地建立不同的管理结构, 理顺上下级政府机构设置; 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精简政府机构, 减少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和权限冲突, 简化公务手续,减少横向协调困难, 裁撤议事协调机构, 有利于建立统一、精简、高效的符合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要求的现代化政府体制。

(三) 完善行政机制, 建设创新型政府科学的机制出活力、出效率、出公平。建设服务型政府, 应完善权力制衡的机制, 靠机制和制度来保证政府行为的科学透明、协调一致和高效运行。建立权力制衡的机制, 主要解决同一权力在同一系统中的配置问题。权力在某些部门和领导高度集中的主要表现是权力行使过程中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对分离, 形成三权在同一部门和领导者集中, 这样一种权力配置结构, 无法形成三权之间的自动制衡。这是导致权力部门化、私人化的根源。此外, 即使在已经形成三权分离的结构中, 也存在着权力的权重在三权之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特别是监督权力的弱化是难以形成权力之间的制衡机制原因所在。对行政管理支配的人、财、物、事的管理权力, 按照权力制衡原理进行权力制衡流程的再造, 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对分离, 在权力对权力的制约中形成自动监督机制, 是从制度和机制上遏止权力腐败的根本途径。

(四) 完善管理方式, 建设现代化政府。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首先, 要调整行政审批的范围。对于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关系国计民生的专营专卖项目, 少数重要商品的价格和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 少数必须严格控制的指令性计划指标可以适当地保留审批。对于确实需要审批的领域, 尤其是城市规划、土地开发和利用、环境保护、财政支出项目, 以及涉及社会安定和人民群众安全的特种行业和项目, 不仅要审批, 而且要从紧、从严。除此两类, 其他的审批项目都应该取消或放松。其次, 要改进行政审批的方式。要结合审批事项的不同情况, 对审批方式进行适当的改革。可以将许多部门分散审批改为联合审批, 或将许多部门审批归口到某一个或两个部门依法集中审批, 实行会审制, 也就是实行“一个窗口对外, 一条龙服务”。再次, 要简化行政审批的程序, 推行服务承诺制, 限定服务承办时限。实践证明,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建立行政审批大厅是对传统行政管理体制的变革和扬弃,是政府管理理念的一次改革和创新, 是实现

服务型政府目标的重要途径。2、坚持依法行政。坚持依法行政, 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根本要求, 是检验政府行政能力的基本准则, 也是服务型政府的必由之路和重要保障。各级政府机关都要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善于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和其他行政事务。法治之下的政府权力是一种有限权力, 政府在权力、职能、规模上皆受法律的明文限制。也就是说, 服务型政府强调政府由法律产生、受法律控制、依法律办事、对法律负责。它要求政府服务程序化、规范化, 不仅追求行政行为的效率, 而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3、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 特别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行政事项, 除涉及国家机密、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以外, 都应向社会公开, 给人民群众以更多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增强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一是在程序上, 必须完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决策程序, 实行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 充分利用社会智力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 增强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要落实群众的知情权, 增加政府运行的公开性、透明度, 让群众成为“明白人”。二是在内容上, 不是“我公开什么, 群众了解什么”, 而是在施政中“群众最想了解什么, 我公开什么”, 把群众最关心的事情毫无保留地进行公开。三是在手段上, 综合运用公开栏、新闻媒体、网络、通报会等各种渠道, 多角度、多手段、多层次地将政府运行情况公之于众。

[注释]

[1]张康之 . 限制政府规模的理念[J].人文杂志,2001,( 3) .

[2]刘熙瑞 . 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2,( 7) .

[3]王永昌 .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J].大连干部学刊,2001,( 5) .

[4]刘俊生 . 论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基础与理论基础[J].南京社会科学,2004,( 5) .

[5]范逢春 . 我国地方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述论[J].安徽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4) .

[6]朱光磊,孙涛 . “规制—服务型”地方政府: 定位、内涵与建设[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 1)

参考文献

[1]施雪华.“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涵义、理论基础和建构条件[J].社会科学,2010,2.

[2]汪自成.“服务型政府”概念探析[J].太平洋学报,2009,6.

[3]方永恒,孙璐璐《.基于服务型政府构建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6 年 04 期

[4]朱士华《.论中国服务型政府管理模式的建构》.玉林师范学吮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 年 04 期

[5]张颖《.试论我国政府管理模式的弊端及发展趋势》.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 年 05 期

[6]叶勇,文宏《.当代中国政府管理模式的构建及实施策略探寻》.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 年 02 期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政府管理创新

论文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管理;创新 论文提要: 当前,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建立适应社会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主义公共行政体制为目标,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以服务政府建设为切入点。“十一五”规划从“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四个方面阐述了我国未来五年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要求。其中,完善体制机制是谋求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完善体制机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管理创新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 重要问题。 一、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 1、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推进以政府转型为重点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如果能顺利实现率先突破,必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巨大动力支持。 2、行政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国社会经 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所谓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谋求经济、社会、环境几个方面的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基础上的发展。这就要求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协调一致,统筹兼顾才能谋求这种和谐。而能完成这一务的必然是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只有在行政管理体制完善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实现协调一致,统筹兼顾,否则谈不上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 3、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制度保障。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我们所处的这个新阶段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机遇与挑战并存,能否获得发展,需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制度支持。例如,推进国企改革,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需要政府职能转变,为各类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 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难点 1、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和改革的攻坚阶段,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为制约各项改革的突破口 和瓶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各项改革的整体性和配套性更强了,难度也更大了。特别是在深化全面改革的过程中,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既关系到经济体制改革,又关系到政治体制改革,处于改革的中心环节,因此如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各项改革就很难深入。 2、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对切身利益的关注度越来越强,这与政府能够 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形成矛盾。我们正处于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过渡期,在加快工业化的进程中,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期望值也不断增强。但是,我国具有特殊的国情,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彻底改变。同时,由于财力有限,政府能够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只能逐步增加和提高,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只能逐步加快步伐。这种状况,与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要求和期望值形成了反差。同时,人民群众不仅要参与改革,也要求分享改革的成果,希望尽快获得看得见的物质利益。这就要求在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处理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既要引导群众参与改革,又要教育群众着眼于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而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3、政府管理由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直接管理的方式向主要以经济的、法律的手段进行间接 管理转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要更新政府管理理念,彻底抛弃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和官本位的思想,实现由政府主体向市场主体的转变。其次,要改变运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经济活动的做法,变微观管理为宏观管理,主要运用经济的法律的手段进行管理,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全面实行依法行政。再次,要尊重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而这一切,都需

中国行政改革

目录 1、引言 2、制度分析方法 2.1、制度分析方法概念 2.2、制度分析方法特点 3、行动改革的动力问题 4、行动改革的阻力问题 4. 1、基于利益和权力的调整而产生的阻力 4. 2、基于习惯和官本位意识产生的阻力 4. 3、基于对不确定性的忧虑而产生的阻力 4. 4、基于依赖性而产生的阻力 5、如何消除阻力 6、参考文献

中国行政改革动力、阻力制度分析 【摘要】:改革是权力和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它不可能使所有人在同样时间获得相同的收益。因此,改革必然会遇到阻力。行政改革成功与否取决于动力和阻力两种力量的对比和相互作用。长期以来,人们对行政改革的动力、阻力多从政治学和管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不可否认,这种研究有它特定的价值,但在科学快速发展的今天,局限于这种方法有失全面。本文试图利用制度分析这个崭新的分析方法,重新考察我国行政改革的动力和阻力,旨在通过这种带有前瞻性的探讨和研究,为我国行政改革的制度创新提供某些有益的启示。本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制度分析方法的介绍,考察论证了制度分析方法对中国行政改革的适用性。第二部分是对中国行政改革动力问题的分析,引出阻力问题。第三部分是具体分析了改革中的阻力问题并分析造成阻力的缘由。第四部分紧接着提出了消除阻力的办法。纵观全文,笔者严格遵守行政思维模式,从背景阐述、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四个方面着手,力求通过对我国行政改革创新的思考发现一些新的视角。 关键词: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动力;阻力

一、引言 行政改革是政府行政部门为了追求行政效率的提高而对行政体制、行政方法及重大原则进行的变革。主要体现在行政职能的转变、行政体制的改革以及行政组织体制的改革。当代世界各国的行政改革既有改革的一般必然性,又有当代社会的特殊必然性。一般必然性主要包括:调整社会矛盾的需要、适应环境的需要以及克服行政阻力的需要;而特殊必然性则主要包括时代发展的需要、行政地位的凸显、政府自身的困境以及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需要。《中共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导思想中提出要按照服务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廉洁政府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建设人民满意政府[1]。由此可见,服务、法治、责任、廉洁是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向,也是引导改革实践和政府转型的灯塔。这就要求我们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深化政治体制的改革,使其在符合本土的前提下不断顺应时代潮流,逐步建立起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管理体制。对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特色问题进行比较。比较公共行政比较什么呢?美国学者海迪认为,比较行政尽管有不同的视角,但最基本的是“作为焦点的官僚制”[ 2](p.78)。 中国行政制度改革一方面在上层建筑和整个政治系统中占有重 要角色,另一方面又和企业体制一样是经济体制的核心构件。因此,

政府机制改革

六次政府机制改革 一、1982年——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行干部年轻化 1982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主要是为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现干部年轻化,其历史性进步可用三句话来概括: 一是开始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 二是精简了各级领导班子 三是加快了干部队伍年轻化建设步伐 第一次改革之后,国务院各部委正副职是一正二副或者一正四副,部委的领导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从64岁减到60岁,局级干部的平均年龄从58岁降到50岁。本次改革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政府职能没有转变。 二、1988年——“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 198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是在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其历史性的贡献是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这一命题。由于后来一系列复杂的政治经济原因,这一命题在实践中没有及时“破题”,原定于1989年开展的地方机构改革暂缓进行。 国务院在调整和减少工业专业经济管理部门方面取得了进展。如,撤消国家计委和国家经委,组建新的国家计委。撤消煤炭工业部、石油工业部、核工业部,组建能源部。撤消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和电子工业部,成立机械电子工业部。撤消劳动人事部,建立国家人事部,组建劳动部。撤消国家物资局,组建物资部。撤消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部,组建建设部。撤消航空工业部、航天工业部,组建航空航天工业部。撤消水利电力部,组建水利部。撤消隶属于原国家经委的国家计量局和国家标准局以及原国家经委质量局,设立国家技术监督局。三、1993年——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首次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后,1993年我国进行了第三次政府机构改革。 其历史性的贡献在于:首次提出政府机构改革的目的是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但从学术观察的角度,1993年的政府机构改革“目的清楚、目标不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改革任务就是要减少、压缩甚至撤销工业专业经济部门,但从1993年机构设置来看,这类部门合并、撤销的少,保留、增加的多。如机械电子部合并本来是1988年改革的一个阶段性成果,1993年改革时又被拆成两个部——机械部和电子部;能源部本来是在1988年撤消了三个专业经济部门的基础上建立的,1993年改革又撤消能源部,设立了电力部和煤炭部。给人的印象是,目的与目标背道而驰。 1993年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是,实行了中纪委机关和监察部合署办公,进一步理顺了纪检检查与行政监察的关系。1993年实行中纪委机关和监察部合署办公的这种做法,是统筹党政机构设置的重要方式之一。 四、1998年——消除政企不分的组织基础 鉴于当时机构设置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的现实,1998年中央人民政府实施了2008年之前涉及面最广、改革力

改革开放以来的五次政府机构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的五次政府机构改革 第一次1982年 1982年3月8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决议。这次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提高了素质;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 第二次1988年 1988年4月9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这次改革着重于大力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要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淡化微观管理职能。其内容主要是合理配置职能,科学划分职责分工,调整机构设置,转变职能,改变工作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完善运行机制,加速行政立法。改革的重点是那些与经济体制改革关系密切的经济管理部门。改革采取了自上而下,先中央政府后地方政府,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由原有的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22个减为19个,非常设机构从75个减到44个。 第三次1993年 1993年3月2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方案实施后,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原有的86个减少到共59个,人员减少20%。1993年4月,国务院决定将国务院的直属机构由19个调整为13个,办事机构由9个调整为5个。国务院不再设置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8个。此外,国务院还设置了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第四次1998年 1998年3月10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根据改革方案,国务院不再保留的有15个部、委。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

对做好政府机关信息中心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做好政府机关信息中心工作的几点思考 政府信息化不仅是一项技术革新,更因为其对政府工作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部门领导的重视。政府信息化建设作为我国“十一五”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重点工作。 政府信息化工作主要由各级政府机关的信息中心来承担,信息中心肩负着提供信息化方案、技术支持、解决实际问题的重任。信息化工作不仅要依靠强大的技术支持,还要依托科学的管理。科学管理需要以人为本,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机制,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对做好政府机关信息中心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的团队 再好的信息化工作还是要依靠人来完成,人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工作的完成,人的能力决定着工作的效率。因此,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团队,是决定信息化工作是否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 首先,一个高素质的团队是一支高度团结的团队。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如果一个团队的内部矛盾不断、人际关系不协调,那么它注定是办不成任何大事的。即使个个都是业务精英,倘若不能团结协作,在简

单的事情也会矛盾重重。在一个团结的群体中,每个人都要心胸开阔、不拘小节、不计前嫌。多看别人的长处,多找自己的问题。古人说得好:“不因其人废其言,不因其言废其人。”作为一个领导,尤其不能带着对他人的偏见,而错失好的建议。 其次,高素质的团队应该是学习型的团队。技术总是日新月异,尤其是对于计算机技术,不学习就意味着退步。政府信息化工作绝不是一项门面工程,需要技术人员在学习上下真功夫。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信息化工作的日益重视,从早期的信息交流到现在的网上办公、电子政务,对信息化的实用性、安全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技术人员如果不在业务学习上下功夫,就不能胜任工作岗位、就会面临淘汰。不仅要注重个人学习,还要形成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良好风气,使整个团队变成不断进步的学习型团队。 最后,高素质的团队还应是创新型团队。在我们日常工作中许多事情都不是死板的,都需要我们动脑筋想办法、以创新求发展,创新精神首先体现在工作的主动性上。工作不能等、靠、要,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高效简捷的完成工作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任何事情有相对稳定的过程,但并不意味着不能够创新。旧的工作方法难以达到效果,为何不换一种创新性的办法来激发自己的积极性呢?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共进行了7次政府机构改革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共进行了7次政府机构改革 第一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1982年.这次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提高了素质;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这次政府机构改革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实行了干部年轻化.其成功点不仅在于精兵简政.这次改革的深远影响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打破了领导职务终身制,二是根据邓小平提出的“四化”标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大批年轻知识分子走上领导岗位. 第二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1988年.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由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22个减为19个,非常设机构从75个减到44个,机构人员编制比原来的实际人数减少19.2%,并首次提出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在国务院66个部、委、局中,有32个部门共减少1.5万多人,有30个部门共增加5300人.增减相抵,机构改革后的国务院人员编制比原来减少了9700多人.我国改革的重心已由农村转向城市.尽管由于后来复杂的原因,原定于1989年开展的地方机构改革暂缓进行.但其历史性贡献是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直到现在,仍然是改革面临的重要任务.这次政府机构改革转变了政府职能. 第三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1993年.改革实施后,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原有的86个减少到59个,人员减少20%.国务院不再设置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8个.这次改革提出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目标,实现“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行政管理职能转向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这次政府机构改革适应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如果说过去经济体制改革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到1992年终于“摸”到了这块“石头”,即邓小平南方谈话时强调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四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1998年.国务院不再保留的有15个部委,新组建4个部委,更名的有3个部委.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这是力度最大的一次政府机构改革,主要任务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进行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由40个减少到29个,部门内设机构精简了1/4,移交给企业、地方、社会中介机构和行业自律组织的职能达200多项,人员编制减少了一半.与此同时,新组建了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4个部委.这次政府机构改革消除了政企不分的组织基础.这次改革精简力度很大,一个突出特点是,行政管理从具体的工业经济管理中淡出.除了国防科技工业和信息产业两个管理部门外,这次改革将其他直接管理工业的10个部委都撤消了.同时,在国务院和省级政府机构,提出公务人员要减一半,国务院当时3.4万人减了1.7万人. 第五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2003年.这次改革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由28个部门组成.这次改革进一步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明确提出政府职能应集中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四个方面.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改组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设立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组建商务部,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基础上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国家经贸委下属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以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为目标.这次改革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改革目标很明确,即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

改革政府--读书笔记

《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 ------读书笔记 作者简介: 戴维〃奥斯本(David Osborne),被誉为“政府再造大师”,《民主的实验室》一书的作者,经常为《华盛顿邮报》、《治理》和其他刊物撰稿。他极力主张高效率的政府,长期担任共和党和民主党主要政府领导人和候选人的顾问。 特德?盖布勒(Ted Gaebler),国际著名的政府改革的理论倡导者和实践者。他将“政府需要改革”这一理念传输给联邦政府、州政府和许多外国政府,并帮助他们尽可能地解决政府所存在的问题。在过去的5年间,他担任了许多外国政府的顾问,并任职于美国联邦政府的10多家不同的部门和机构,特德?盖布勒曾任下列城市的市行政官:加州的圣拉斐尔市和维塞利亚市;俄亥俄州的万达利亚市;马里兰州的哥伦比亚市。他还是著名的公共部门管理咨询公司——盖布勒集团的总裁,和改革政府网络公司的合伙人以及美国公共管理研究机构的成员。本书简介: 《改革政府》一书详细地描述了我们当时代的最具革命性的观点——改革的时代已经来临。本书的作者具体生动的描述了美国的官僚主义弊端,同时提出了革命性的观念和措施来改革其政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政府不应当成为一个庞大的无效率的机构这一点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而且,政府完全可以摆脱传统思维,通过挖掘企业家精神和自由市场的力量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改革。作者通过一个又一个的例子,说明只要政府官员有事业心和创新精神,是可以严格按照预算来投入公共服务和设施,为广大公众服务,提供优质公共产品的。无论是在学校、贫民窟,还是在环境卫生治理等等方面都大有可为,而且削减税收、提高服务机构效率也是可为可行的。 阅读内容概括及总结感想: 《改革政府》一书总的来说在其理论基础之上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而书中的主体部分也就是十项改革原则,由于它们所构成的是一整个理论体系,彼此之间又有相互的内在联系,所以,为了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思想,在阅读过程中结合自我理解进行总结概括从而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改革政府》一书针对美国当时背景下的无论是公营部门还是私营公司十

中国行政改革的制度创新分析

中国行政改革的制度创新分析 摘要 政府制度创新是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也是当前我国行政改革的决定性因素本文对近年来我国行政改革中的政府制度创新的路径作了理性思考,指出政府制度创新对我国行政改革的意义和作用,指明效率、民主与公正的价值诉求是政府制度创新的价值诉求、政府制度创新为我国公共行政的未来发展显示出光明的前景。 关键字:行政改革,制度创新,政府制度创新

中国政府如何抓住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机遇,迎接挑战,把握政府改革的发展路向,关键在于创新。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重要内容之一的行政改革,是一个政府管理体制不断变革与创新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进行了多次机构改革,在政府制度创新方面取得了较人进展。当前,在我国政府加人WTO后,进一步从制度创新视角对政府改革进行理性思考,无疑刘一深化当前的公共行政改革其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行政改革的战略定位 一般认为,中国改革战略系统主要包含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上下两个结构,但由于既有的改革基本上循于经济主导模式,形成了经济体制改革先导,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的发展序列,这就导致了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之间的时间落差和进度落差,这两大落差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而不断拉大,政治体制的不适应性也日渐积累,从而引发了经济和政治两个层面上的双重困境,并且相互激化。对此,邓小平指出,“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就在政治体制改革进退维谷而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行政体制改革的历史任务,明确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三大体制改革的思路。而当“行政体制改革的诉求被提出后,它就同时承担起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双重任务:一方面通过调整生产关系,克服旧体制下形成的某些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促进新的生产关系的建立;另一方面通过改革上层建筑领域中的某些弊端,巩固新的经济基础”,由此成为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实际启动的共同要求,处于中国体制改革逻辑发展全程的结合部。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根据政治——行政“两分法”的基本理论假设,政治体制改革导向权力利益分配和公平与民主诉求,而行政改革导向责任和效率,可以改善政府成本——效益关系(紧缩编制、转换职能、澄清吏治、提高效率等),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并同时避免政治体制改革可能造成的超前政治参与等“转型问题”,从而保证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两个方面兼顾。而且,虽然从法理上讲,中国“议行合一”的国家政权体制决定

12345政府服务中心工作的实施办法

12345政府服务中心工作的实施办法 为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化政务公开,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构建民生保障机制,促进机关和行业转变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拓展为民办实事的平台,打造优质的政务服务和发展环境,提升价格管理、服务水平,树立物价部门良好形象,根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12345”政府服务呼叫中心建设和运行工作实施意见》(宁委办发[2010]46号)要求,现就做好我局“12345”政府服务中心有关工作提出如下实施办法: 一、组织领导 成立南京市物价局12345政府服务中心工作领导小组,由徐宁同志任组长,孙晓红、周奇、吴雄峰同志任副组长,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孙晓红同志兼任主任,刘国宝、曹积瑞、杨根明、夏苏龄同志为副主任,杨根明同志为承办机构分管负责人(联络人),夏苏龄、张学超同志为承办人,李永红、陈宇翔同志为局信息采编员,各部门、单位另行确定一名同志为部门信息采编员。 二、工作职责 1、领导机构:

负责本局12345政府服务中心工作的组织领导和重大事项的决策指挥,研究解决本局12345政府服务中心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局12345政府服务中心工作的组织协调、制度建设、日常管理和督办等工作。 2、承办机构: (1)办公室负责12345政府服务中心工作的组织协调,对上联络;建立完善各项工作制度;配置与12345政府服务热线联网的专用电话、传真机、电脑、打印机等设备以及相应的应急处置设备;负责网络运行、维护以及相关的软件开发等后勤保障服务工作。 (2)窗口服务大厅负责通过专用电话和12345专网及时接听接收12345呼叫中心和督查中心转交的来电来信工单,并做好登记、呈批、分转、协调、报告、审结、归档等有关工作;指导、协调下一级成员单位诉求件办理工作。 (3)各处室、部门结合各自职能负责采编、更新、报送政务信息知识库规范答案;按照规定的时限和要求,答复、回复群众诉求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对重要问题的答复意见在正式答复前要提请政策法规处进行法规审查,并及时报窗口服务大厅归档。

《中国政府管理与改革》在线作业

《中国政府管理与改革》在线作业1.第1题 下列不是有效政府的基本价值的是()。 A.制度效率 B.技术效率 C.组织效率 D.配置效率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2.第2题 责任政府建构的关键在于正确的归责原则基础上的()制。 A.首长负责 B.政府问责 C.行政监督 D.引咎辞职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3.第3题 下列不是政府的本质特性是是()。 A.阶级性 B.政治性 C.社会性 D.自律性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4.第4题 有效政府以()为政府行为的目标和评价标准。 A.行政效率 B.公共效益 C.政府绩效 D.公众满意度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5.第5题 政府职能重构的内涵包括纠补()失灵和弥补()失灵。 A.市场、政府 B.组织、经济 C.系统、体制 D.政府、市场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6.第6题 下列关于地方的专有权力不正确说法的是( )。 A.地方教育事业 B.维护社会治安 C.地方财产管理 D.本地区财政、税收、工商、贸易管理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7.第7题 下列不是有效政府的基本价值的是()。 A.制度效率 B.技术效率 C.组织效率 D.配置效率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8.第8题 法制的核心是()。 A.依法办事 B.依法行政 C.依章办事 D.依章行政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9.第9题 政府职能重构的内涵包括纠补()失灵和弥补()失灵。 A.市场、政府 B.组织、经济 C.系统、体制 D.政府、市场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10.第10题 干部人事制度创新以改革()为重点,探索干部管理新机制。 A.公务员制度 B.政绩考核 C.干部人事制度 D.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式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11.第11题 衡量一个政府是否有效最直观的标准是看其()如何。 A.职能 B.效益 C.政绩 D.效率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12.第12题 有效政府以()为政府行为的目标和评价标准。 A.行政效率 B.公共效益 C.政府绩效 D.公众满意度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工作的四个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d4319981.html, 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工作的四个建议 作者:尚向晖石守锋 来源:《机构与行政》2013年第09期 一、提升群众参与度,提供政府机构改革强大驱动力 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是简政放权,其内容是还政于民,其实质则是还利于民。李克强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关于政府机构改革提问中形象地将权力比作“手”,将政府的削权比作“断腕”。如果将改革简单理解为削权还远远不够,政府机构改革“断腕”只是起点,“换手”才是关键。作为群众力量的主要代表,近几年来,民间组织发展十分迅速,在许多政府和市场都“做不好、不好做和不能做”的领域孕育出大量民间组织。另一方面,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的民间组织普遍存在着依托政府机构、缺乏独立性;组织机构不健全,缺乏独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法规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整体上,我国的民间组织仍属于成长期,还不能完全作为一个成熟的权力对接主体承接政府移交的权力。因此,政府在放权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引导。此外,权力运行离不开相应的保障机制和监督机制。离开与之相匹配的配套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只会重蹈过去“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怪圈。因此,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政府既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做到“言出必行”;同时还要有高超的“换手”的能力,真正实现“说到做到”的诺言。本次机构改革一个突出亮点,就是明确了政府和社会的边界,这为社会力量的崛起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要真正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目标,政府必须要加强对民间组织的引导力度,使其真正由边缘走向前台,只有将社会力量培养的足够“大”,才能为政府提供足够的放权空间,政府才能真正和社会实现由控制到共治。此外,政府还要积极推动出台相应的配套法律法规,为民间组织顺利接权保驾护航。 二、推动市场参与度,打造政府机构改革破阻加速器 当前我们的政府机构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每向前一步都会遭遇前所未有的阻力,而这阻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从政府自身角度讲,缺少“壮士断腕”的勇气,不能真正将市场的“手”还给市场。这个过程如果操作不当,还权常会出现“明放暗不放”,而“壮士断腕”最终沦落成为“变相游戏”。“机构改革不易,转变职能更难”,第七轮政府机构改革立足于改革的难点,改变了以往简单关注机构撤并和整合,将眼光更多地关注于部门职责的划分、政府权限的下放和审批许可的整消。本次政府机构改革区别于以往政府机构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严格界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这是一种自我约束机制的建立,为今后政府“错位”伸手,树起了一道无法跨越的高墙。最新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下文统称为《方案》)将政府机构改革五年内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公诸于世,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彰显。解读《方案》,不难发现:引导各部门制定相关职责是贯穿整个《方案》的重要内容。职责就是权限,职责整合基础上出台的《三定》方案就是对政府各部门建立的最大的约束机制。另一方面,政府机构改革的阻力还来自于市场体系的不健全,往往市场体系不健全的地方,政府干预就明显,政府干预明显的地方市场体系就更不健全。两者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客观上成为政府放权市场的又一重大阻力。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在放权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市场的引

政府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的关系

天津师范大学本科生作业 上课学期:20 13 --20 14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公共行政学 课程类型:必修(√)选修() 班级:行管1302班 姓名:于莹 学号:1330020097 成绩: 评语: 任课教师(签章): 年月日

政府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的关系 一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是公共行政职能的简称,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它反映着公共行政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公共行政职能包括以下四层意思:①公共行政职能的实施主体是政府机构②公共行政职能的主要内容是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③公共行政职能的手段主要是依法行政④公共行政职能是完整的统一的权责体系。二机构改革 政府的机构是由政府的职能决定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新的部门和机构实在社会需要的压力下被动的出现的,正是由于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增加,才使政府公共行政组织结构复杂化了。现代政府的发展表明,公共行政组织的发展进程已经走出了自然发展的历史阶段,成为政府自身设计的过程。政府机构的设置、规模的控制以及公共行政组织结构形式的安排,都可以看做是政府自觉设计的结果。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机构改革就是典型的公共行政组织设计。所以,机构改革是指上就是要通过对行政机构的法定地位、职责任务、行为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机构设置、单位性质、人员编制、经费形式等基本原则和制度进行重新设置、组合和规定、以便使行政机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政府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的关系

温家宝总理曾将政府职能明确界定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定位正确与否,是政府能不能正确行使权力,发挥相应作用的关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这既是改革的主题,又是改革的总体要求。当前检验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成效,既要看政府机构调整是否科学合理,更要看政府职能是否真正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所以,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应担负的职责和应发挥的功能、作用的范围、内容和方式的转移与变化。而机构改革是指为了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对党政机关的管理体制、职能配置、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以及这些机构人员的组合方式、运行机制所作的较大调整和变革。 由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含义可以看的出来,政府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之间的联系是紧密的。首先,行政机构改革的核心便是政府职能机构。因为政府组织结构及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行政成本和管理的有效性。把政府组织结构、规模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可以有效地使政府的行政具有更高的效率,更高的回报。自1982年以来,我国共实行六次大的政府机构改革,这六次政府机构改革分别是:1982年的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现年轻化为目标的机构改革;1988年的以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为中心的机构改革;1993年的以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为目标的机构改革;1998年的以消除政企不分的组织基础为目标的机构改革;2003年的以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廉名、、廉洁高效为目标的机构改革;

《大部制改革与政府管理创新》答案-潍坊干部学习网

《大部制改革与政府管理创新》答案-潍坊干部学习网

一、判断题(10 道) 1. 当前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的关键,是要转变政府职能。 正确 错误 2. 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指公共服务平均化。 正确 错误 3. 国外内阁机构数量精干,多数在12-18个之间;管理政治事务,社会事务,经济事务的部门各占三分之一。 正确 错误 4. 西方国家政府职能转变总的趋势是放松规制。 正确 错误 5. “大部制”是在十七大报告讲到行政体制改革的部分提出的,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新思路。 正确 错误

6. 大部制的内容在不同的国家都是统一的定式。 正确 错误 7. 十七大明确提出通过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构建管理型政府。 正确 错误 8.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其他任何国家的模式,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要有自己的特色,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以及历史文化的特点。 正确 错误 9. 行政管理体制的物质载体是行政权力。 正确 错误 10. 公共服务不等同于基本公共服务。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10 道) 1. 这次国务院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

()个,正部级机构减少()个。 A. 16、5 B. 15、4 C. 17、6 D. 14、3 2. 组建国家民用航空局,由()管理。 A. 交通部 B. 运输部 C. 交通运输部 D. 交管部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部门设置相对综合,大部门体制在 中央地方都要实行 B. 大部门体制是一个外壳,它的实质 是职能有机统一 C. 大部制改革后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 一个,即国资委 D. 经过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除国务 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共二十八个 4. 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是 克服行政管理中“()”的有效途径。 A. 集权主义

乡镇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乡镇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2014年上半年,在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政务服务中心紧紧围绕党工委、管委会中心工作,加强三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改革,着力政务公开和效能提升,努力营造遵循国际惯例的政务服务环境,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今年1-5月,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共受理审批服务事项103813件,办结102427件,按时办结率100%。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 (一)审批服务增效提速。着力行政审批事项承接下放,主动对接管委会有关部门,承接省市新下放审批服务事项29项。着力全面清理逐步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取消审批服务事项13项,冻结1项,合并4项,审批权限变更6项,取消收费项目1项。着力将审批服务事项下放到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办理,目前新区政务中心审批服务事项238项(其中,直管区审批事项181项),镇街政务服务中心审批服务事项157项,村社便民服务中心审批服务事项65项。经过多次梳理,拟近期再下放镇街审批服务事项54项。进一步改进服务方式,开展延时服务、上门服务、全程代办、主动服务等增值服务,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政务服务,服务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推行前置服务,依托创新中心,派驻5名审批服务业务骨干担任创业顾问,全面为入住企业或潜在企业提供各种审批服务的免费咨询、代办业务。

(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创新推进。按照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关于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的批示精神和市委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关于开展XX市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试点工作要求的通知》要求,确定专人负责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工作,制定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工作方案,会同新区相关职能部门反复研究,形成《天府新区内资投资准入负面清单(2014版第一批)》(送审稿)、《天府新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2014版第一批)》(送审稿)。形成内资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共164项,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共118项。根据新区产业定位,在内资准入负面清单中,将49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中的限制类项目调整为禁止类项目;在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中,参照内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将4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的限制类项目调整为禁止类项目。 (三)三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向前迈进。加强街镇政务服务中心、村社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结合社区服务“网格化”,制定村社便民中心服务导则等制度。对大部制架构、大服务模式、大厅化形态改革试点进行研究,多次与万安镇、正兴镇负责同志及相关工作人员对大厅化试点工作进行讨论,提出改革试点初步设计方案。面向13个镇(街)开展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示范点自愿申报工作,根据申报情况及实地调研,确定万安镇石桥村、华阳街道菜蔬社区、籍田镇地平村作为新区便民服务中心示范点,多次组织现场调研和设计方案讨论会,形成初步设计方案。

政府工作心得体会

政府工作心得体会 篇一:政府办学习心得体会.. 政府办学习心得体会 —— 时光荏苒,到政府办学习的日子转眼结束了,整理思绪,在这期间让我收获颇多,感触深刻。我作为一名优秀大学生****代表,在县委组织部的安排下,习锻炼,目的是为让我们在基层工作的大学生炼,对所做的工作有个全面系统的了解,作中能有效突破,干出新的业绩。办会还是办事,始终保持着严谨、务实、效,坚持实事求是,办事要见成效,收到效果,无论是领导交办的工作,还是职能部门委托的事项,件件抓落实、有结果,不推诿,不走过场。 办公室的每个工作人员,从领导到各级干部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对待工作十分认真,不允许自己在工作上出差错。办公室主任亲自指导写作、改稿,甚至不放过一个标点符号,在这种严格的 要求下,办公厅的公文错误率很低。我所协助的信息科,他们所写的报告、讲话稿等,上万字的文稿,一个标点、一个错别字都不能有,其要求之严格,可见一斑。说到认真方面,在写作上,信息科的同志力求出精品,追求文章上档次,不是追求词藻的华丽,而是言之有物,遣词造句力求精炼。 在学习领悟行政科里领导们严谨作风的同时,我也觉得要勤于动手是

关键,保持一个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息传达到各个领导那里,严谨、 障 也保证了他们的运转高效。政府办提高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都十分善于学习,他们十分关注国家经济形势发展、大政方针的制定,了解各个领域的新进展、理论上的新突破等,甚至将这些学习得到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去。我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办公室接触的社会面比较广,了解的信息比较多,所处的位置使我的视野、眼界较一般部门要开阔得一些,而且得益于领导们的言传身教,我 的素质提高很快。反过来,素质的提高也促进了我的工作水平上了一个档次。 作为政府办公室科室工作人员应该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时时刻刻抱着学习的心态,多听、多看、多思考。一是学习上级政策。真学习领会中央、省市的大政方针政策,努力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学习业务。与其他各室相比,综合科需要全面掌握综合性的业务 理论知识,对各科的基本情况都要非常熟悉。面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是为领导服好务,工作方法要非方法。。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抱 三、认识到沟通、协作、团结、高效的作风,是做好工作的基础 行政科工作繁琐复杂,对上要面对主要决策者,对下要面对具体的工作部门和个人,我们工作的对象不一,工作的内容多样,这就对我们

中国政府改革练习1

衡量一个政府是否有效最直观的标准是看其(答案:C)如何。 A.职能 B.效益 C.政绩 D.效率 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不正确的是(答案:A )。 A.年轻化 B.科学化 C.民主化 D.制度化 政府职能是一种答案:D()职能。 A.事务性 B.行政性 C.服务性 D.公共性 政府放权和退却的程度以(答案:B)的高低为限度 A.市场质量 B.社会质量 C.体制质量 D.组织质量 政府职能是一种(答案:D)职能。 A.事务性 B.行政性 C.服务性 D.公共性 衡量一个政府是否有效最直观的标准是看其(答案:C)如何。 A.职能 B.效益 C.政绩 D.效率 法治政府的核心是(答案:A)。 A.依法行政 B.执法必严 C.违法必究 D.依法办事 下列不是干部交流回避“四避”原则的是:(答案:C)。 A.避籍 B.避亲 C.避岗 D.避熟 E.避嫌 衡量一个政府是否有效最直观的标准是看其(答案:C)如何。 A.职能 B.效益 C.政绩 D.效率 政府职能重构的内涵包括纠补()失灵和弥补(答案:D)失灵。 A.市场、政府 B.组织、经济 C.系统、体制 D.政府、市场 知识经济时代以(答案:C)为基础。 A.权力配置 B.组织机制 C.信息技术 D.产品更新 下列不是干部交流回避“四避”原则的是:(答案:C)。 A.避籍 B.避亲 C.避岗 D.避熟 E.避嫌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制定(答案:B)是规范审批程序、审批方式最有效的手段。 A.行政审批法 B.行政程序法 C.行政法 D.行政裁决制度 网络时代:网络时代政府结构更加扁平,由一个中心向多个中心转移,政府的权力配置呈现(答案:D)趋势。 A.集群化 B.统一 C.集中化 D.分散化 衡量一个政府是否有效最直观的标准是看其(答案:C)如何。 A.职能 B.效益 C.政绩 D.效率 下列说法关于地方政府在政治透明方面不正确的是(答案:D )。 A.政务公开 B.警务公开 C.司法公开 D.干部竞争上岗 E.任前公示 行政审批制度处理和协调的重点是:(答案:A)。 A.行政机关外部并且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 B.行政机关内部 C.上级行政机关 D.下级行政机关 下列不是有效政府的基本价值的是(答案:C)。 A.制度效率 B.技术效率 C.组织效率 D.配置效率 行政审批制度处理和协调的重点是:(答案:A)。 A.行政机关外部并且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 B.行政机关内部 C.上级行政机关 D.下级行政机关 法治政府的核心是(答案: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