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环境下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策略

合集下载

Lib2.0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策略研究

Lib2.0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策略研究

念 , 映的是 图书馆 服务 的重要 范式 的转 变l , 信息 资 源建 设 作 为 图书 馆服 务 的基 础 , 务 理念 势 必 反 4但 ] 服 影 响 和带 动 图书馆 信息 资源建设 的变革 , 要体 现 Lb . i20的服 务 理念 , 同样 需 要相 , 国内关于 Lb . i20环境下 高校 信息 资源建 设 的研究 主要 是放在 数字 图书 馆建设 大框 架下 加 以


研 究 背 景
参与型图书馆、 知识型 图书馆概念的提出, 进一步明确了数字 图书馆发展 的 目标和任务 , 也使得
Lb. i2 0的尝试成 为高 校 图书馆 革新 的焦 点 。Tai 的“ l s 图书馆 2 0四原则 ” . 白皮 书从 开发 商 的角度 描述
了 Lb. i2 0的基 本理 念[ Mee i ; rdt h则从 远程教 育 图书馆 馆员 的角度 谈 到 Lb . i2 0的理 念l ; 2 范并思 教授

要: 探讨了 Lb . 环境对高校 图书馆信息 资源建设 带来 的影 响 , 宏观——发展 Lb . i2 0 从 i2 0环境下 高校 图
书馆信息 资源建设联盟 、 中观—— 创建高校 网络知识社 区和微 观——鼓 励并 支持用 户参 与信息 资源 内容建
设 三个 层 面提 出 了应 对 策 略 。
的《 图书馆学 五定律 之 2 0 》 图书馆 学 的角度 阐述 了 Lb . .版 从 i20的理 念_ 。不管 是何种 描述 , 达 的都 3 ] 表
是 同样 的思想 : 图书馆应更 加人 性化 、 更加 无处 不在 、 以用 户为 中心 。虽然 Lb . 现的是 一种 服务 理 i2 0体
Ab ta t I h sp p r h n l e c f b . o d t n n i f r to e o r e d v l p e to n — sr c :n t i a e ,t e i fu n e o 2 0 c n ii s o o ma i n r s u c e e o m n fu i Li o n v r iy l r re s s u i d Th a e l o p o o e o e s r t g e r m a r - i w , d u v e e st i a is i t d e . b e p p r as r p s s s m t a e is f o m c o v e me i m- i w a d m ir - iw e p c i e y n me y d v l p n h l a c f i f r a i n r s u c e eo me ta n c o v e r s e tv l , a l e e o i g t e a l n e o n o m t e o r e d v l p n — i o m o g u i e st i r r s u d r L b . n io me t s a l h n n i e c mm u i e f n wld e i n n v r i l a i n e i 2 0 e v r n n ,e t b i i g o l o y b e s n n t so o e g n i k u i e ste n n o r g n h s r " a t i a i n i n o ma i n r s u c e eo m e t n v r i sa d e c u a i g t e u e s p r i p t i f r t e o r e d v l p n . i c o n o Ke r s n v r i i r r y wo d :u i e st l a y;i f r t n r s u c e e o m e t y b n o ma i e o r e d v l p n ;Li 2 0 o b .

信息环境下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策略

信息环境下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策略
面 的观 念 。在 网络 环 境 下 , 文献 资 源 的 内涵 与外延发 生 了很 大 的变化 , 已逐 步 向信 息资源 延伸 ; 在对 图书馆资 源 的评 价方 面 , 不 应局 限于 单纯 考 则 察 馆藏文 献 的数 量 、 质量 , 要考虑 馆藏 实际满 足用 更 户需求的范围、 程度 以及如何把 网络上丰富的信息 资源转化 为 图书馆 资源 ; 文献 资源 的建设方 面 , 在 要 改变单纯 重 视 纸 质 印刷 型 文 献 信 息 资 源 积 累 的模 式, 树立复合型文献资源建设的新理念 , 使图书馆多 种 文献并 存 , 为补充 , 为整体 。 图书馆要充 分把 互 成 握 信息 资源建设 的准确性 、 特色性 , 在继 续保 持传统 馆藏特色的同时, 应增加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配置 中新型文 献资 源 的入 藏 比例 , 开发 、 利用 因特 网上 的 信息资源, 实现 网络环境下 的文献资源共享。
题。
1 更新 观念 改变 文献 资源 建设 观 念 , 是 要更 新 文 献 资源 就 的 内涵 与外延 , 加强 文 献 资源 评 价 和文 献 资 源建 设
藏 发展 规划应 对本馆 馆藏 的发展方 向和 目标作 出说 明, 明确 网络 资源和 电子 出版 物在 馆 藏 构成 中 的 比 例, 确定 馆藏 文献选 择 的 原则 , 范 文献 复 本 率 、 规 采 访 工作 程序等 。 公共 图书馆 的读 者 对 象不 同 , 资源 建设 的出发 点 和侧重 点也 必然不 同 。要 制定相 对完整 的本馆 电 子 资源建设 体 系 , 并与 印本文 献互 为补充 , 出本馆 突 特 色 , 免采 购 的 随意 性 和 临 时性 。 制 定 科 学 的 避 资 源建设 发展规 划 , 质藏 书数量 、 量应 得到一定 纸 质 保证 。复合 图书馆则 更 加 需要 贴 近 用户 , 了解 甚 至 预测 用户 需求 , 纸本文 献不能 仅从数 量上加 以把握 , 而要 根据 经费 预算 , 学 计 算 出每 年 增加 的数量 标 科 准 。基 于 网络环 境 的图书馆 资源建设 应把 电子资源 建设 和纸本 文献 建设有 效结合 起来 。

浅谈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

浅谈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
维普资讯
20 0 2年 9月
石 家 庄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fS ia h a g Vo ain l c n lg n t u e o r a hj z u n c t a Te h oo y Isi t o i o t
的竞 争 。能 否在 竞 争 中处 于 有 利 地 位 , 键 在 于 能 关 否 培 养 出在 同等 专业 中优 于其 他学 校 的学 生 来 。要
做 到这 一 点 , 应 有 自 己的 特 色 专 业 , 教 学 水 平 , 就 在
科 研水 平 , 学 力 量 等 各 方 面 有 自己的 特 色 。图 书 办
文献 传递 、 资源共 享 的 新 型 服 务 必 将 给 图 书 馆 事 业
带来 全 新 的局 面 。 二 、 络 环 境 下 的 图 书 馆 文 献 资 源 不 再 是 单 一 网
形 式
机 遇 和挑 战 。 因此 , 网络 环 境 下 图 书馆 的信 息 资 源 如何 组织 和管 理 , 书馆 服务 如何 深 化 和拓 展 , 当 图 是
猛 发展 及 多媒 体 技 术 的普 及 , 人们 获 取 信息 、 织 信 组
息 、 用 信息 的 方 式 从 根 本 上发 生 了 变化 。图 书 馆 使
是作 为 信 息 的存 贮 、 管理 和服务 的实 体而 存在 的 , 它
高校 图 书馆 已经 形 成 的藏 书体 系是 藏 书 建设 发
展 的 物质 基础 。及时 了解 藏 书成 份 中各 学 科文 献 在 文 献类 型 、 种 、 平 程 度等 方面 的 数量 及 其 比例关 语 水 系, 掌握 原 有藏 书 基础 优 势及 薄 弱环 节 , 清现 有藏 弄 书被 利 用 的程 度 和 读 者 的需 求 等 , 图 书馆 藏 书 建 对 设 和发 展有 很 大 作 用 。据 调查 , 多 数 图 书馆 对 馆 大 藏 问题 重视 不 够 , 藏 文 献资 源特 色 不 明显 , 学校 馆 对 设 置 的专 业 一视 同仁 ,眉 毛胡 子 一把 抓 ” “ 。 目前 , 高 校 之间 面 临着 生源 、 业 等方 面激 烈 各 就

新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新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资源中心。网络资源是一个巨大的宝库 , 各种 移动终端 电子 阅读器 的发展则推动了人类无纸化进程 。出版商 、 代理商 、 数 据库 商在资 源揭示 和服务方面也 日臻完善 ; 网络 搜索产业快
2 新 信 息 环境 带来 的变 化
21 以数 字化 、 . 网络 化 为 标 志 , 在 知 识环 境 形 成 泛
成为可能 , 如对 化 学 分 子 式 、 学 数 据 的 检 索 等 。 科
速增长 , 电子 图书使用量不断增加。一边是海量无序的信息 ,

边 是读者 需求 的多样 性 , 有众 多的竞 争 者不 断争 夺用 还
户, 这就是 图书馆 目前整体的生存环境。
3 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问题与策略
图书馆学刊
2 1 年第 5 02 期
TUS UGUANXUEKAN H No. 201 5, 2
新 -- 环 境 下 高 校 图 书 馆 信 息 资 源 建 设 r息 a '
鄢 玉婷
(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图书馆 , 广东 从化 5 9 ) 9 0 1 0
【 摘 要】 从新信息环境入手 , 分析 了其 给图书馆 资源建设 带来的变化 , 阐述 了新信 息环境 下高校 图书馆 的功能并 信 息环境 功能
TUSHUGU ANXUEKAN N0 . 20l 5, 2
平 台 之 间 的无 缝 链 接 。
3 高 校 图 书馆 资 源 建设 的建 议 . 2
31 一般资 源与特色资源 .2 . 大学是培养综合性复合人才的地方。每一所大学都有其 办学 特色 , 主要 体现在学科 特色 、 科研 特色 、 人才培养 特色 、
从 功能角度 总结 了高校 图书馆 资源建设 策略 , 最后提 出完善资源建设 的几点建议 。 【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资源建设

信息技术环境下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思路探讨

信息技术环境下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思路探讨
建设思路进行探讨 。 【 关键词 】信 患技术 ;图书馆 ;文献资源;资源建设 Leabharlann 一、引 言
信 息时代 ,无 论是 网络 化还 是 数字 化 , 都 非常注重特色 信息的选取 ,图书馆 只有 在特 色 上下工夫 ,才 能在未来 的竞争 中立于 不败之 地 。因此地方 文献的资源建 设绝对应该成 为地 方性 高校 图书馆文献信息建设 的重 中之重 。 二 、信息技术 条件下地方文献 资源 建设工 作 的要 求 地方文献传统 的收集方式主要 有采 购、征 集 、接受赠阅、交换等 。但 由于地方文献内容、 载体及出版方式的复杂性 ,仅仅靠 以上几种方式 是很难满足新时期地方文献工作快速发展的需要 的,图书馆应积极探索在 网络化、数字化发展环 境 下,地方文献收集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 J 。 1 . 网络是地方文献的重要信 息源 丰 富 的地方 文 献信 息 资源 是 开展 地 方文 献 工作 的前提 和基础 。现 代信息技术 的发展及 网络的普及 ,为我们展示 了一个海 量的信息世 界 。图书馆应 充分重视这 一广阔 的信息源 ,提 高地方文献的完整性和丰富性 。 网络 既为信 息的发布与开发 提供 了技术条 件 ,又为信 息的利用 与共 享提供 了外部环境 。 图书馆应该有 目的的对其文献 资源进 行收集。 ( 1 ) 对各种搜索引擎加大应用。例 ̄ o g l e 、 b a i 血等 。这样 以能够 对其地方文献 资源的含金 量、完整性 以及权威性进行提 高。 ( 2 ) 把一 部分核 心 网站 的网址 编成 索引 , 有助于读者对其进行检索和利 用。 ( 3 ) 是对 核心 网站进行 动态评 估 ,掌握其 信息更新 情况 ,并及 时补充新 网站 ,剔除那些 信息常年 不更新 的旧网址 。例如秦 皇岛 图书馆 将秦皇 岛信息港 、秦 皇岛旅游 网、北戴河旅游 网 、中国耀华玻璃集 团公司 网、山海关桥梁厂 网等 。 2 . 要注 意对 电子 出版物 中地方文献信息 的 搜取 过 去 图书 馆 中地 方 文献 资料 由于数 量 不 大,往往没有引起收集人员的重视。但随着近年 来这一类 载体 ,尤其 是 电子 出版 物中地方 资料 的增加 ,这类载体的收集逐渐受到了重视 ‘ 剐 。近 几年来 ,我们通过各 种征订 目 录 及网上订购信 息 ,搜 集地方文献 的有关 内容 ,并将重 点放在 了地理 、经济 、民俗 、人物 等方面 。 3 . 要重 视对影视 资料 中地方文献信 息的搜 集与筛选 影 视资料 中存在着大 量的地方文献信 息, 有 的是 显性信 息,有的则是 隐性 的,但不可 否 认 的是 ,影视 资料 绝对是地方文 献信息 的一个 非 常重 要的载体 。过去 由于我们 思想上重视 不 够 ,再 加上收集起 来也 比较难 ,因而这方面 资 料 的收集一直是薄 弱环节 。现在 ,我们逐步 加 大 了对 这部分 资料 的收集力度 。一是通过政 府 部 门的协调 ,与 市电视台建立协 作关系 ,选取 些有 重要保存价 值的地方文献 资料予 以复制 和保存 ,并通过广 播影视部 门,扩大对这方 面 资料 的收集范 围。 目前 ,我们 已把有关本地 旅 游风光 、地方 民俗 及历史人物遗 迹等方面 的资 料作为 征集重 点,极大地丰 富了地方文献 资料 的容量 。

图书馆规划

图书馆规划

图书馆规划一、引言图书馆作为知识的海洋,文化的殿堂,对于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馆的角色也在不断演变,从单一的藏书楼转变为集学习、交流、休闲为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

因此,图书馆的规划与建设需要与时俱进,充分考虑其功能定位和服务对象,以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求。

二、选址与布局人口分布:图书馆的选址应优先考虑人口密集的区域,这样可以更好地服务于读者。

交通便利:选址时应考虑交通便利性,便于读者前来借阅和自习。

配套设施:图书馆周边应配备公交、地铁站等交通工具,以及餐饮、休息等设施。

空间布局:图书馆内部空间布局应合理规划,既要满足功能需求,又要保证读者使用舒适。

视觉形象:图书馆的外观和内部装饰应体现文化气息,给读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三、功能分区阅读区:提供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包括个人自习区和集体讨论区。

借阅区:提供图书借阅服务,包括线上和线下借阅。

儿童区:为儿童提供适合他们身心的阅读和学习环境。

多媒体区:提供电子书、有声书等多媒体资源。

休闲区:为读者提供休息、交流的场所,可设置咖啡厅、茶室等。

四、资源建设图书资源:根据本馆定位和读者需求,合理配置图书资源,包括纸质书和电子书。

数字资源:加强数字资源建设,如电子期刊、数据库等,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

特色资源:根据本地区文化和历史特色,建立特色资源库,弘扬本土文化。

国际交流: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优秀图书和数字资源。

更新与维护:定期更新和维护图书和数字资源,确保资源的时效性和完整性。

五、服务体系借阅服务:提供高效、便捷的借阅服务,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信息咨询:设立信息咨询台,为读者提供图书查找、文献传递等服务。

活动策划: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讲座、展览、读书会等,丰富读者的文化生活。

读者培训:开展读者培训课程,提高读者的信息素养和阅读技巧。

个性化服务:根据读者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如定制推荐书单、预约借阅等。

六、环境设施照明与通风:保证馆内光线充足、通风良好,为读者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的思考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的思考
D I 0 3 6 / . s .0 1 8 7 .0 10 .6 O :1 .9 9 ji n1 0 — 9 2 2 1 .2 0 0 s
网络环 境下 圈书馆 怠蚤源建
周建清 国家图书馆
整 体 。 经 过 大 量 的 调 查研 究 ,以 所 处
信 息 资 源建 设 政 策是 图 书 馆 有 关评 价 、 选
证 。
2. 着 眼 未 来 原 则 3.
1. 有 助 于 图 书 馆 信 息 资 源 的 3.
的 基 础 是 基 于 内 外 环 境 对 本 馆 需 要 共 建 共 享 的 分 析 与 研 究 , 它 立 足 于 图 书 馆 的 信 息 资 源 共 享 是 以 网 络 环 境 为
信 息 资 源 建 设 政 策 是 以 文 献 资 源 建 间 的 距 离 和 获 取 文 献 的 时 间 都 缩 短
了 , 信 息 资 源 建 设 政 策 的 规 定 和 实 施 , 有 利 于 图 书 馆 信 息 资 源 的 共 建 共 享 。 信 息 资 源 建 设 政 策 制 定 的 基 、 础 是 基 于 内 外 环 境 对 图 书 馆 需 求 的 分 析 与 研 究 , 对 图 书 馆 资 源 建 设 做 出 的 指 引 和 规 定 , 是 资 源 建 设 合 作
图 书 馆 是 一 个 整 体 系 统 , 息 资 信 个 统 一 体 中 , 有 助 于 统 一 与 规 范 源 建 设 是 这 个 整 体 系 统 的 组 成 部 分 。 在 资 源 建 设 中 各 种 业 务 行 为 , 从 而 资 源 建 设 政 策 要 服 从 于 和 服 务 于 图 使 资 源 建 设 从 传 统 的 分 散 个 体 行 为 书馆 整 体 发 展 战 略 , 调 好 与 图书 馆 协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与措施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与措施

资源 建 设 的 原 则 与 措 施 。
关 键 词 高校 图书 馆
中图分类号 G 5 23
随着信 息 数 字化 的迅 猛发 展 , 图书馆 文 献
单 纯 的文献资 源建 设 , 而应深 化 、 扩展为信 息资
信息 资 源建 设 的 内涵发 生 了根 本 变化 , 新 认 重 识 新 环 境下 的高 校 图书 馆 文献 资 源建 设 工作 ,
建 设无 章可 循 ; 同时 , 由于缺 少 资 源 共享 , 等 高
院校 的师生 很难得 到其 他兄弟 院校 的特 色信 息
资源 。 现代 图书馆 文献 资源建设 的概念 已不再 是
2 2 科 学 性 原 则 .
目前 , 国高校在办学模式 、 体制和运行 我 管理
3 4
科 技 文 献 信 息 管 理
需要而 图书馆 没有购进 的图书及 时反馈 到采编
2 3 共享 性 原 则 .
世界上任何 一所 图书 馆都不 可能将所 有 的
第2 4卷
机制上已作重大调整 , 高校 的专业 结构不仅 日趋
次只 能供 一个 或几 个 人使 用 , 不能 充分 实现 资 源共 享 , 极易损坏 、 且 不易保 管 , 电脑 技术 、 多媒 体 技术及 网络技术 为这些 问题提供 了有效 的解 决方 法 。图书馆可通 过计算 机技术把 光盘转换 成 电脑 可识 别 的数 字化 资料 , 储存 在 网络 服务 器上 , 构成具 有馆藏特 色 的随书光盘数 据库 , 供
文化 强 省 的 目标 , 徽 大学 图书馆 创 办 了徽 学 安 特色 数据库 ; 肥工 业大 学 图书馆创建 了徽商 、 合
构 较单 一 。另 外 , 少 院 校新 开 设 的 专业 信息 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息环境下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策略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 文章分析了新信息环境对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影响,阐述了加强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策略,提出了更新观念、制订规划、优化结构、强化虚拟、多元采集、共建共享和培养人才等信息环境下图书馆资源建设的诸多举措。

[关键词]信息环境;图书馆资源;资源建设
随着网络信息资源量的不断增加以及读者需求的多样化,我国图书馆资源建设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图书馆仅靠现有的印刷型馆藏资源已无法满足用户需求,需要利用丰富的网络信息来弥补原始馆藏的不足,这将促使图书馆逐步发展成为知识信息的开发、传播、咨询和共享的服务中心。

在网络信息涵盖面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认真研究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问题,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不断创新信息服务手段,全面开拓信息服务工作的新局面,是目前图书馆资源建设亟须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1 更新观念
改变文献资源建设观念,就是要更新文献资源的内涵与外延,加强文献资源评价和文献资源建设等三方面的观念。

在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的内涵与外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逐步向信息资源延伸;在对图书馆资源的评价方面,则不应局限于单纯考察馆藏文献的数量、质量,更要考虑馆藏实际满足用户需求的范围、程度以及如何把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转化为图书馆资源;在文献资源的建设方面,要改变单纯重视纸质印刷型文献信息资源积累的模式,树立复合型文献资源建设的新理念,使图书馆多种文献并存,互为补充,成为整体。

图书馆要充分把握信息资源建设的准确性、特色性,在继续保持传统馆藏特色的同时,应增加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配置中新型文献资源的入藏比例,开发、利用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实现网络环境下的文献资源共享。

2 制订规划
文献资源是图书馆馆藏文献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发展,电子型文献、网络型文献以其特有的优势在图书馆迅速占据了一席之地。

网络资源的共享性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文献构建模式,这些变化要求图书馆重新调整与之相适应的馆藏发展方向。

笔者认为,网络环境下的馆藏发展规划应对本馆馆藏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作出说明,明确网络资源和电子出版物在馆藏构成中的比例,确定馆藏文献选择的原则,规范文献复本率、采访工作程序等。

公共图书馆的读者对象不同,资源建设的出发点和侧重点
也必然不同。

要制定相对完整的本馆电子资源建设体系,并与印本文献互为补充,突出本馆特色,避免采购的随意性和临时性。

[1]制定科学的资源建设发展规划,纸质藏书数量、质量应得到一定保证。

复合图书馆则更加需要贴近用户,了解甚至预测用户需求,纸本文献不能仅从数量上加以把握,而要根据经费预算,科学计算出每年增加的数量标准。

基于网络环境的图书馆资源建设应把电子资源建设和纸本文献建设有效结合起来。

3 优化馆藏
[JP2]所谓优化馆藏,就是要优化图书馆的藏书结构,不断增加电子文献的收藏比例。

从目前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情况来看,传统的纸本文献因其历史悠久、阅读方便等原因仍是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最直接、便利的文献资源。

同时,为满足网络用户的信息需求,图书馆资源建设应加大电子文献的建设力度。

如:江苏省张家港市图书馆根据当地用户的实际需求不断优化馆藏结构, 增加了“人民日报电子版”“经济之窗数据库”“非物质文化遗传数据库”“长江戏曲文化网”“决策参考数据库”等。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网络环境下对电子资源的采访、收藏,应注意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一是本馆的性质和定位;二是电子资源的质量、功能和适用性;三是电子资源产品的性价比;四是本馆对电子资源的技术支持和技术保障。

电子资源建设和纸本资源建设一样,也应该有一套完整的建设体系和科学规划。

4 强化虚拟
所谓强化虚拟,即指加强虚拟馆藏建设。

网络上大量的信息为图书馆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公共图书馆应根据本馆的实情(包括现有的技术设备等方面的条件),综合用户的信息需求,建设虚拟馆藏。

为此,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整合网络资源。

图书馆应根据本馆用户的需求,确定网络资源的收集范围,然后对收集到的资源进行分析、分类、加工,转换数据存储格式,最后将其存储在本馆的特色数据库中,建立统一检索平台,实现一站式检索。

通过为用户提供经过整理的、有学术价值的信息资源,提高知识服务的水平。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图书馆员以理性、客观的态度不断调整和改进整合机制。

2)建设特色数字信息资源体系。

所谓“特色数字资源库”,就是一种将带有地域资源特色的,以文字、图像、声音为载体的信息进行数字化整合和加工,并通过互联网的发布和传输, 成为全球共享的多媒体数字化信息资源。

3)加快馆藏资源的数字化进程。

在网络环境下,馆藏信息的数字化是图书馆馆[JP2]藏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为用户提供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基础。

目前大多数公共图书馆都开始着手馆藏资源的数字化,不仅方便了本馆读者的借阅,也促进了馆际互借、资源共享。

5 多元采集
所谓多元采集,即指多渠道、多形式地采集图书馆文献资源。

传统的文献资源采集多以订购、现场采购为主,但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通过网络采购纸本文献成为现实。

很多出版社都会在网上发布书目信息、音像资料目录,一些大出版商在网上还建
有自己的网页,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向出版商发送e-mail订单,订购所需文献。

有些电子出版商在网上出版电子杂志和电子图书,图书馆可以在线购买、在线使用,完全实现电子化、网络化。

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组织各类信息资源,如何快捷、高效地为用户提供信息等,将成为今后图书馆开展服务的新课题。

[2]建设纸本文献和电子资源相互补充的资源体系,对复合图书馆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6 共建共享
在制定馆藏发展规划时,应根据本地区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特点,本馆的性质任务和现有文献结构特点进行分析,确定本馆的馆藏重点,购书经费当向馆藏特色文献倾斜。

馆藏特色文献不仅指印刷型的书刊报纸,还包括视听资料、电子出版物,各类数据库和本馆开发的二、三次文献等文献数据库,它是图书馆自动化与网络化资源共享的根本保证。

网络环境打破了图书馆之间的封闭状态,为馆际交流与协作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只有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图书馆才能实现各项工作的自动化,才能借助于网络实现资源共享。

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应重视基础网络建设,并在开发、利用中不断加强横向的交流与协作,组成一个层次清晰、相互交织的信息网络,从而达到“分散建库,集中联库,分散服务,资源共享”的目的。

图书馆资源共享的主要内容包括:图书采购协作、集中编目、馆际互借等。

按照“统一采购、规范加工、联合上网、资源共享”的原则,面向全国开展文献信息服务。

资源的共建、共享缓解了图书馆经费不足的矛盾,提高了文献保障能力,可以使图书馆科学合理地配置信息资源,由此带动
整个图书馆事业健康良性地发展。

7 培养人才
应大力培养信息资源建设的专门人才。

网络环境对公共图书馆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需要能够利用各种传播体对信息进行有效收集、有序管理和广泛传播的专家。

这就迫切需要图书馆员在观念、能力、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上不断改进。

目前,图书馆员队伍素质不容乐观,人才资源匮乏,现有的工作人员知识与技能结构比较单一,图书馆急需培养一批适应网络信息时代需求的业务骨干和学术带头人。

[JP2]这些业务骨干应该是既懂图书馆学、情报学,又懂英语、计算机、网络及相关专业技术的综合型人才。

为此,图书馆一方面应完善用人制度,另一方面应建立一套科学的继续教育机制,采取馆内培训、委托培养或是鼓励员工攻读学位的方式优化员工的知识结构,为馆员提供自我提升的环境。

总之,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开拓创新的精神,而且要把广博的知识运用于现代信息技术之中,努力承担起信息资源的管理者、开发者、提供者的责任,扮演网络信息时代所赋予的新角色。

8 结语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应加快图书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高效的网络化信息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用户多样化的信息需求,从而使读者用户真正地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 王晓琼,胡昌斗.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资源建设的转向与发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1(4):57—58.
[2] 佘丽君,盖起刚,刘鹏年.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建设的新思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4):38—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