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合集下载

西江月古诗词

西江月古诗词

《西江月》是词牌名,有许多首,下面列举几首: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宋朝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

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2、《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作者:苏轼宋朝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译文: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

酒并非好酒,却为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

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3、《西江月·遣兴》作者:辛弃疾宋朝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去。

译文:喝醉了酒后恣意欢笑,我哪里有那闲工夫发愁呢。

最近才明白古书上的话,的的确确是没有半点可信的!昨儿晚上我在松边喝醉了,醉眼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就问他:“我醉得怎么样啊?”恍惚中看见松树活动起来,疑是要来扶我,于是我用手不耐烦的推推松树说:“走开走开!”。

4、《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作者:朱敦儒宋朝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不须计较苦劳心。

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

片时欢笑且相亲。

明日阴晴未定。

译文:世事短暂,如春梦一般转眼即逝。

人情淡薄,就如秋天朗空上的薄云。

不要计较自己的辛勤劳苦,万事本来已经在命中注定的。

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原文及翻译

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原文及翻译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注释
⑴西江月:词牌名。
⑵黄沙: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黄沙道:指的就是从该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山县。
⑶明月别枝惊鹊: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
⑷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⑸鸣蝉:蝉叫声。
⑹旧时:往日。
⑺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⑻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⑼见:同“现”,显现,出现。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词赏析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词赏析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词赏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溪桥一作:溪头)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注释西江月:词牌名。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鸣蝉:蝉叫声。

旧时:往日。

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见:同“现”,显现,出现。

赏析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

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

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

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

这一带不仅风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

辛弃疾在上饶期间,经常来此游览,他描写这一带风景的词,现存约五首,即:《生查子》(独游西岩)二首、《浣溪沙》(黄沙岭)一首,《鹧鸪天》(黄沙道上即事)一首,以及此词。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

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与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与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与赏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与赏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宋代〕地平线上的月亮升到树顶,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凉爽的晚风似乎传到了远处的蝉。

在稻花香中,人们谈论着一年的收成,耳边一片蛙鸣,仿佛在一个丰收年。

以前茅店在森林附近,路转西樵。

翻译:皎洁的月光掠过枝头,吓得枝头的喜鹊直跳,凉爽的晚风仿佛听到了远处的蝉鸣。

田野里稻花和青蛙的香味似乎在告诉人们,今年是个丰收年。

几颗星星在天空中闪烁,山前开始下起了毛毛雨。

老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边,路拐到小溪源头时,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

注释:1、旧时:往日。

2、西江月:词牌名。

3.不要被树枝惊到:惊扰喜鹊飞离树枝。

4.谢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会,土地庙。

古时候村里有一棵社稷树,是祭祀神灵的地方,所以叫社稷林。

5、鸣蝉:蝉叫声。

6.茅店:茅草搭建的乡村客栈。

7、见:同“现”,显现,出现。

8.黄沙:黄沙岭,江西上饶以西。

赏析一:这是宋代诗人辛弃疾的一首咏物诗。

这首词描述了人们熟悉的月亮、鸟、蝉、青蛙、星星、雨、商店和桥梁。

但诗人巧妙地组织了这个意象,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宁静的美。

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极其平常的景物,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就显得不平常了。

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

同时,知了夜间的鸣叫声不一样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异常感到清幽。

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

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然而,诗人所描绘的夏日风景并未就此结束。

如果说上阙不是对辽阔夏日景色的描写,那么下阙显然是胜利者,因为它的动荡变化和柳荫的旋律。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创作背景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创作背景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创作背景《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诗人辛弃疾贬谪江西官邸时写的一首诗。

以下是边肖带来的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翻译创作背景。

欢迎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明月惊喜鹊,夜半清风鸣蝉。

凉爽的晚风似乎传到了远处的蝉身上。

七八颗星,山前两三场雨。

旧社会,茅店社在森林附近[6],路转西樵,突然出现一次。

(1)西江月:唐焦芳之名,后为题词。

名字取自李白的《苏台览古》“今日只有西江月,曾在吴王宫里照人”。

西江是长江的别称,它吟咏着石的故事。

又名“白平巷”、“卜虚词”、“晚香时节”、“玉炉三雪”、“江。

双音50字,两个联想。

后阙句的做法与前阙句相同。

黄沙路:是指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毛店到大武村黄沙岭约20公里的一条农村公路。

南宋时期,是一条相对繁荣的通往上饶古城的官道,东至上饶,西至江西盐山县。

“明月”句:意为皎洁的月光唤醒睡在枝头的喜鹊。

说苏轼的《次韵蒋颖叔》诗:“月被鹊惊,随其飘。

”苏轼《杭州牡丹开时仆犹在常润周令作诗见寄次其韵》诗:“天尚伤鸿翅,月惊鹊。

”其他分支,斜支。

七八星两句:何光远《鉴诫录》卷五《易例》:“王书禄侍郎延诵诗,平凡易词多。

松门寺有句诗说:‘两三电欲为雨,七八星犹在天。

’"(5)蝉:蝉鸣。

[6]旧时代:过去。

茅店:茅草覆盖的乡村客栈。

社区森林:土地庙附近的森林。

俱乐部,土地神殿。

古时候村里有一棵群落树,是供奉神灵的地方,所以叫群落林。

suddenly明白了:突然出现。

看,用“现在”,出现,出现。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天上的明月升到树顶,让栖息在树枝上的喜鹊飞翔。

凉爽的晚风似乎把蝉带到了远处。

在大米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收获的年份,耳朵里有很多青蛙,仿佛在谈论收获的年份。

淡淡的云飞扬,闪烁的星星时不时出现,山前下着小雨。

我急急地从小桥上跨过小溪,以免下雨。

以前土地庙附近森林附近的小屋店都去哪了?拐过一个弯,毛店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

古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及读后感

古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及读后感

古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翻译及读后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描绘了作者夜行黄沙道的景象。

以下是该词的原文、翻译以及对词的读后感:原文:明月清风疏星稀,蝉鸣稻花香水流。

听杜宇啼响,愁多,黄沙夜行卧看牛。

河山如画,随风翻叠,云雨空流,舒卷波澜。

月光一片,澄江如练,柔波涟漪,拾取水漾。

青梧影断,鸦啼乱树,鹊飞寂寞,孤云流浪。

怀人心事,倚楼吟唱,黄河迢递,思彼长堤。

翻译:皎洁的月光清新的风,星星稀疏如细沙,蝉鸣声中传来稻花香,溪水悠悠流淌。

听着杜宇啼鸣的声音,心情愈发沉郁,在黄沙道上夜行,我躺下来看着远处的牛。

河山美如画,随风飘动翻腾,云雨在空中流动,波澜舒展收敛。

月光如薄纱一片,洒在江面如同练丝,柔软的波浪荡漾,拾取水中的涟漪。

青梧树影断续,鸦啼声混乱在树梢,鹊鸟飞翔寂寞,孤云漂泊无依。

怀着深深的思念,站在楼上吟唱,黄河曲曲迢迢,心中思念着远方的长堤。

读后感: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通过对夜行黄沙道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宏伟壮丽以及诗人内心深深的思念之情。

词中通过对月、风、星、水、牛的描绘,勾勒出一幅清新宁静、富有诗意的画面。

词中表达了作者对河山的热爱和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月光洒在江面如同练丝,黄河迢递,思念着远方的长堤,这些描写使词充满了旷远辽阔的意境。

而在细腻的描写中,又透露出词人对于故土的深情厚意,对自然景色的敏感感知。

词中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个词在语言上更为生动有趣。

通过“听杜宇啼响,愁多”等表达,诗人将自身的心情巧妙地融入到自然景色之中,使词情感丰富而深沉。

总体来说,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以其清新婉约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远方故土的深深眷恋,令人在阅读中沉浸于那悠远夜行的黄沙之中,感受到自然的宁静和诗人内心的激荡。

古诗西江月辛弃疾

古诗西江月辛弃疾

古诗西江月辛弃疾古诗西江月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辛弃疾的古诗《西江月》相关信息,希望能帮到你。

原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翻译: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我的眼前。

赏析;《西江月》原题是《夜行黄沙道中》,记作者深夜在乡村中行路所见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绪。

读前半片,须体会到寂静中的热闹。

“明月别枝惊鹊”句的“别”字是动词,就是说月亮落了,离别了树枝,把枝上的乌鹊惊动起来。

这句话是一种很细致的写实,只有在深夜里见过这种景象的人才懂得这句诗的妙处。

乌鹊对光线的感觉是极灵敏的,日蚀时它们就惊动起来,乱飞乱啼,月落时也是这样。

这句话实际上就是“月落乌啼”(唐张继《枫桥夜泊》)的意思,但是比“月落乌啼”说得更生动,关键全在“别”字,它暗示鹊和枝对明月有依依不舍的意味。

鹊惊时常啼,这里不说啼而啼自见,在字面上也可以避免与“鸣蝉”造成堆砌呆板的结果。

“稻花”二句说明季节是在夏天。

在全首中这两句产生的'印象最为鲜明深刻,它把农村夏夜里热闹气氛和欢乐心情都写活了。

这可以说就是典型环境。

这四句里每句都有声音(鹊声、蝉声、人声、蛙声),却也每句都有深更半夜的悄静。

这两种风味都反映在夜行人的感觉里,他的心情是很愉快的。

下半片的局面有些变动了。

天外稀星表示时间已有进展,分明是下半夜,快到天亮了。

山前疏雨对夜行人却是一个威胁,这是一个平地波澜,可想见夜行人的焦急。

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②【注释】①黄沙:指黄沙岭,在上饶西面。

②社林:土地庙周围的树林。

转拐弯处。

【译文】明月之光惊起了枝头栖息的喜鹊,半夜里凉风习习,蝉也随着叫唤。

稻花香里传来一片欢快的蛙声,象是在向人们汇报一个大丰年。

七八个星星镶嵌在很远的天边,两三点细雨飘洒到了山前。

那片熟悉的茅顶酒店现在怎么不见了?拐弯过了溪桥,它就在土地庙的树林子边!【集评】清·许昂霄:“后叠似乎太直,然确是夜行光景。

”(《词综偶评》)现代·顾随:“稼轩之词,固以意胜。

以意胜,则不能无所谓。

此稻花香中蛙声一片,固与《鹊桥仙》中之‘千顷稻花,‘一天风露”同其旨趣。

然彼早酿成,此曰丰年,彼为因,为辛苦,此为果,为享受。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真乃鼓腹讴歌,且忘帝力于何有,千秋之盛事,而众生之大乐也。

而稼轩之所以为稼轩者乃于是乎在。

尚何须说‘别枝惊鹊’、‘半夜鸣蝉’之簇簇新,与夫稻花、鸣蛙之于鼻根、耳根,异乎其他诗人词人所染之香尘、声尘也耶?复次,过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一联,粗枝大叶,别具风流。

元遗山《论诗绝句》盛称退之《山石》句之有异于女郎诗。

持以较此,觉韩吏部虽然硬语盘空,而饰容作态,尚逊其本色与自然。

”(《倦驼庵稼轩词说》卷下)【赏析】此词为稼轩农村词中较有代表性的名篇。

优美的夏夜之景,以轻快灵活的抒情笔调出之。

眼中所见,耳中所闻,似乎随意拾取,略加点染,置入画面,粗枝大叶,别具风流。

疏淡的自然景色适足以反映作者胸次旷达,略无纤尘。

闲情与美景融合在一起,几乎不可分。

其长处不止情景逼真,更在于境界高洁、清新、自然、平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南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首词作于辛弃疾闲居上饶带湖期间。

黄沙,即黄沙岭,在江西上饶县西,风景优美,所谓“溪山一片画图开”(辛弃疾《鹧鸪天·黄沙道中即事》)。

辛弃疾在其附近建有书堂,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梦江南(二首) 唐·温庭筠
(一首)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二首)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北宋)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望月有感唐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
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