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破甲弹威力试验

合集下载

某单兵破甲弹战斗部威力研究

某单兵破甲弹战斗部威力研究

某单兵破甲弹战斗部威力研究
聚能射流弹的应用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聚能战斗部通常采用金属药形罩,装药起爆后产生的爆轰波挤压药形罩顶部,形成侵彻装甲的射流,因此具有出色的反装甲能力。

聚能装药结构目前仍广泛地应用于反坦克、反装甲的各种导弹、炮弹、地雷以及其他武器上。

多年来我国一直未停止对单兵火箭的研制,先后研制并生产了80mm系列和93mm等口径的火箭弹,随着坦克装甲车辆防护能力的增强,研制一种破甲能力更强的单兵火箭势在必行。

本论文结合某型号单兵破甲弹的研制,重点研究在大炸高条件下药型罩的结构形状、材料、形状及隔板形状等方面对破甲深度的影响,针对上述因素分析造成破甲穿深跳动量大的主要因素,寻求提高破甲战斗部破甲威力的可行方案,研究利用常规工艺减小穿深跳动量的措施。

提出了一种经优化的战斗部装药结构,基本尺寸如下:锥角取55°、壁厚取2.0mm、罩底直径取76mm,经静破甲、静破甲后效及动破甲试验,结果基本满足总体设计的要求,继承国内现有型号破甲战斗部的技术水平并有较大提高。

弹丸靶场实验技术.

弹丸靶场实验技术.

第7章 穿甲弹威力试验
弹丸靶场实验技术
靶板与靶架
第7章 穿甲弹威力试验
弹丸靶场实验技术
靶板与靶架
1)单层靶板 按厚度方向机械性能或化学成份是否一致,分为非均质和均质靶板两类。
2)间隔靶板:在几层(平行)单层板之间具有间隔结构的靶板
第7章 穿甲弹威力试验
弹丸靶场实验技术
靶板与靶架
3)复合靶板 该靶板系统是因现代坦克前装甲采用至少包括两种以上不同性能材料 (板) 组成的多层装甲而产生的。
1 2 3 4
1-前面钢板;2-玻璃钢板;3-铬钢玉枣板;3-背部钢板
第7章 穿甲弹威力试验
弹丸靶场实验技术
靶板与靶架
4)间隔复合靶板 它是由不同性能材料和间隔结构组成的多层装甲靶板。中间间隔或为空 气、或为水、油和各种特殊结构材料。由于这种靶板的抗弹性能高,它在现 代主战坦克装甲研究中受到普遍重视。
本章的主要内容:靶板与靶架、穿甲过渡带与临界速度试验设计、极限穿 透速度试验、穿甲威力试验等四部分。
第7章 穿甲弹威力试验
弹丸靶场实验技术
概述
典型的穿甲过程-穿透
12.7mm机枪子弹弹芯穿透20mm厚装甲钢数值计算
第7章 穿甲弹威力试验
弹丸靶场实验技术
概述
典型的穿甲过程-未穿透
12.7mm机枪子弹弹芯侵彻30mm厚装甲钢数值计算
第7章 穿甲弹威力试验
弹丸靶场实验技术
靶板与靶架
在反坦克弹种的靶场试验中,靶板是甲弹(穿甲弹、破甲弹和碎甲弹)射击考 核威力性能的目标。靶板和靶架的质量与安装结构的合理性是影响产品性能 的重要因素,尤其在穿甲威力试验中更是如此。 靶板 甲弹威力试验用靶板,是模拟装甲目标如主战坦克(正面)首上装甲和飞 机的防护装甲等抗弹性能的、供弹药考核威力性能用的目标靶。现代穿甲弹 的穿甲能力往往需随新的坦克装甲板的出现而确定其相应的穿甲试验用靶板 结构,或直接采用该装甲板结构。甚至以坦克等实物作为靶试目标。 装甲靶板的分类: 按材料 1)金属靶板:合金靶板、铝合金靶板和钛合金靶板; 2)非金属靶板:玻璃钢靶板、尼龙靶板和陶瓷靶板。 按装甲结构 1)单层靶板、间隔靶板、复合靶板、间隔复合靶板和反应装甲靶板等,后四 种成为特种装甲系统。

第8章 破甲弹威力试验南京理工大学版权

第8章 破甲弹威力试验南京理工大学版权

Z j 0 = Z 0 + (100 − t0 )υ j 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mm Z j
第8章 破甲弹威力试验 章
弹丸靶场实验技术
射流速度分布测定
A(t0,z0) t1(100μs) t
Z 1 − Z a = (t1 − t a )υ j1 Z 2 − Z a = (t 2 − t a )υ j 2
光栅 Zb1
Zb2
光射线管
光栅
垫 铁
底片盒与 保护盒
第8章 破甲弹威力试验 章
弹丸靶场实验技术
射流速度分布测定
第8章 破甲弹威力试验 章
弹丸靶场实验技术
射流速度分布测定
数据处理步骤如下: 数据处理步骤如下: 1)测定图象放大系数K 测定图象放大系数K
K= L1 L2
Z T = Z − V j (t − T ) 6)绘出Vj—ZT图并求其方程
第8章 破甲弹威力试验 章
弹丸靶场实验技术
破甲弹威力与试验分类
三类:静破甲试验、动破甲射击试验、专门的破甲后效试验 三类:静破甲试验、动破甲射击试验、 1)静破甲试验:聚能战斗部在一定炸高条件下, 1)静破甲试验:聚能战斗部在一定炸高条件下,以静态爆炸测定破甲威力的试验成为 静破甲试验 静破甲试验。 静态”是指被试件在爆炸瞬间无轴向动能, 静破甲试验。“静态”是指被试件在爆炸瞬间无轴向动能,弹有零转速或某转速两种 情况。通过静破甲试验为确定装药结构、选择设计参数而测定射流与破甲过程的各种 情况。通过静破甲试验为确定装药结构、 性能参数。 性能参数。
第8章 破甲弹威力试验 章
弹丸靶场实验技术
射流速度分布测定

第7章穿甲弹威力试验

第7章穿甲弹威力试验

第7章 穿甲弹威力试验
弹丸靶场实验技术
靶板与靶架
5)反应装甲 爆炸反应装甲是在装甲车体外挂装的扁盒式结构中装有少量炸药,它能 被来袭实施攻击的破甲弹或穿甲弹引爆,所产生的爆轰产物或高速破片(或射 流)可干扰来袭破甲弹射流以及使来袭穿甲弹弹体改变侵彻方向,减弱或消除 来袭弹药对坦克及装甲车辆主装甲的毁伤。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发明以来,爆 炸反应装甲在以其优异的性能成为了装甲防护的主要手段,它具有重量轻、 体积小、成本低、抗弹能力强等特点。根据报道用于对付破甲弹的一代反应 装甲可使其穿深损失达到30%~60%,二代反应装甲可使杆式穿甲弹穿深损失 达到16%~67%。我国的爆炸反应装甲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目前 已经发展到四代。
100
100 80
75
1
穿透率X100
穿透率X100
646 652
60 40 20 0 610 616 622 628
c
50
2
25
634
640
/m s-1
0 556
564
572
580
着速16 c/m
s -1
第7章 穿甲弹威力试验
弹丸靶场实验技术
穿甲过度带与临界速度试验设计
由v50换算v90 由概率与统计学可知,连续的随机变量v的概率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其 概率密度函数为: 1 1 v 2 f (v ) exp[ ( ) ]( v , 0) 2 2 概率分布函数为:
0.84 0.75 0.60 0.50 0.40 2
1

v pi v50 u pi
-3
-2
-1
0.25 0 0.67 1
2
3
u

NIJ 0101 06 防弹衣标准 中文

NIJ 0101 06 防弹衣标准 中文

NIJ 0101 06 防弹服防弹性能标准NIJ Standard:Ballistic Resistance of Body Armor美国司法部司法程序办公室2008年7月前言本项NIJ 0101 06《防弹服防弹性能》标准文件是美国全国司法学会(NIJ)与美国全国标准和技术学会(NIST)下属的执法标准办公室(OLES)协作的产物。

它构成美国司法部司法程序办公室下属的全国司法学会的标准和试验程序的一部分。

这是一项技术标准,规定了设备必须达到的能够满足刑事审判机构需要的最低性能要求,以及测试性能应当采用的方法。

NIJ自愿参与的防弹服验证试验计划(CTP)采用本标准确定防弹服型号是否满足最低性能要求,以便将该型号纳入NIJ验证产品目录。

此外,制造商、刑事审判机构和其他人可以用本标准描述的这些试验来确定某一特定设计的防弹服能否满足它们自己的要求。

积极鼓励用户按照NIJ防弹服验证试验计划(CTP)进行这些试验。

采购人员也可以参照本标准编制他们的采购文件,并且要求提供的设备满足或者超过这些要求。

本文件是份测试和性能标准,准确而又详尽地叙述了各种试验方法。

有关NIJ防弹服验证试验计划(CTP)参与单位的额外要求、过程和程序详见NIJ自愿参与的防弹服验证试验计划(CTP)管理程序手册。

寻求防弹服选择和应用指导以及的人可以查阅最新修订版《NIJ 100 指南–人体防弹服的选择和应用指南》,这是单独出版的,用非技术性语言编写的,说明如何选择设备并达到采购人所需要的性能水平。

(摘译)目录前言常用符号和缩写1.目的和范围2.NIJ防弹服分类2.1IIA型(9 mm;0.40 S&W半自动手枪)2.2II型(9 mm;0.357 Magnum转轮手枪)2.3IIIA型(0.357 SIG手枪;0.44 Magnum转轮手枪)2.4III型(步枪)2.5IV型(步枪穿甲弹)2.6特殊类型3.0定义4.0样品要求和实验室配置4.1 试验样品4.1.1 柔性背心和夹克4.1.2 硬铠甲和插板4.1.3 附属防弹钢板4.1.4 制造工艺4.1.5 贴标签4.1.6 有可拆卸防弹钢板的铠甲支架4.1.7 有内装插件或创伤挡板的铠甲4.2 实验室配置与试验设备4.2.1 射程配置4.2.2 试验转盘和试验筒4.2.3 速度测量设备4.2.4 铠甲浸泡设备4.2.5 铠甲衬垫材料5. 柔性铠甲调整方案5.1目的和范围5.2试验前的参数5.2.1 铠甲的储藏5.2.2 试验前的校验5.2.3 试验条件5.3 实验室配置和试验设备5.3.1 一般性参数5.3.2 控制器5.3.3 试验中断5.3.4 调整程序6. 硬铠甲调整方案6.1 目的和范围6.2试验前的参数6.2.1 铠甲的储藏6.2.2 试验前的校验6.2.3 试验条件6.3 实验室配置和试验设备6.3.1 一般性参数6.3.2 控制器6.3.3 试验中断6.3.4 调整程序7. 防弹试验方法7.1 目的和范围7.2 试验顺序7.3 检查制造工艺7.3.1 铠甲支架和防弹钢板罩7.3.2 防弹钢板7.3.3 检查标签7.4 取样7.5 样品适应7.5.1 插件7.6 所有防弹试验的完美冲击要求7.6.1 枪弹到边的最小距离7.6.2 枪弹与枪弹的最小距离7.7 所有防弹试验衬垫材料准备和样品安装7.7.1 衬垫材料构架准备7.7.2 安装铠甲接受防弹试验7.8 穿孔和背面凹痕记号试验(P-BFS)7.8.1 枪弹位置标记7.8.2 铠甲浸泡7.8.3 穿孔和背面凹痕记号试验(P-BFS)的试验威胁7.8.4 试验持续时间7.8.5 枪弹数和铠甲样品数的要求7.8.6 特殊型号铠甲的穿孔和背面凹痕记号试验(P-BFS)7.8.7 附属防弹钢板的穿孔和背面凹痕记号试验(P-BFS)7.8.8 穿孔和背面凹痕记号试验(P-BFS)性能要求7.9 防弹极限性能(BL)测定试验7.9.1防弹极限性能(BL)试验次数和试验样品的要求7.9.2 试验程序要求7.9.3 衬垫材料调整7.9.4 成组数据列表7.9.5 防弹极限性能要求8. 参考文献附录A 可接受的手工装弹的枪弹附录B 常见特殊类型威胁附录C 铠甲尺寸样本附录D 背面凹痕记号数据的分析附录E 防弹极限性能数据的分析附录F 解释性材料NIJ 0101 06 防弹服防弹性能标准1.目的和范围本项标准的目的是建立防护枪弹的人体防弹服防弹性能的最低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破甲弹性能试验

破甲弹性能试验

第六章破甲弹性能试验在研究聚能装药射流、杵体射流、EFP的形成机理及其对目标作用时,除进行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外,还要借助各种试验来分析研究所设计的装药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即是否满足战术、技术指标。

为研制破甲弹性能所进行的试验,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研制阶段所进行破甲参数试验,如射流速度分布测定、射流破甲深度与时间(L-t)、破甲速度与时间(u-t)曲线测定、杵体射流与EFP形态X光摄影试验等来考核成型装药结构设计是否合理正确;另一类试验是样品或成品装药性能试验,如静破甲试验、动破甲试验、旋转破甲试验、破甲后效试验等来考核整体是否最终满足战技指标要求。

本章中分7节来介绍破甲性能参数与威力性能试验。

§6–1 射流速度分布测定一、概述聚能装药小维角破甲弹引爆后所形成的金属射流,其各微元的速度是不相等的,一般都是头部速度高,尾部速度低,有速度梯度存在,并按一定规律分布。

计算或测定射流速度分布,亦即确定某时刻射流各微元的速度沿射流轴线方向分布规律(v–z)图,或确定各个时刻射流不同微元在空间分布情况(t–z)图。

在弹靶已确定的条件下,射流的侵彻效果(侵彻深度和各断面孔径)取决于射流的速度分布和质量分布。

侵彻深度在一定的弹靶关系条件下主要取决于射流的速度分布,因为速度梯度的存在,射流在运行过程中不断被拉伸变细,甚至发生颈缩或断裂,射流的伸长与断裂直接影响射流的侵彻能力。

因此,从研究射流的侵彻能力来讲,必须了解射流沿其长度的速度分布情况。

对射流形成过程进行实验研究或理论计算,其目的就是为了把装药结构与射流速度分布、质量分布联系起来,进而优化装药结构。

二、射流速度分布的研究方法射流速度分布的测定方法主要有拉断法和截割法,采用的仪器主要有脉冲x光摄影机、扫描高速摄影机、电子计时仪等。

采用截割法所测数据较准确,但工作量较大,需消耗一定量的弹药和靶材;采用拉断法可减少实验量,节省物资消耗,但必须具备价格昂贵的脉冲X光摄影设备。

第7章 穿甲弹威力试验南京理工大学版权

第7章 穿甲弹威力试验南京理工大学版权

第7章 穿甲弹威力试验 章
弹丸靶场实验技术
概述
典型的穿甲过程典型的穿甲过程-未穿透
12.7mm机枪子弹弹芯侵彻30mm厚装甲钢数值计算 12.7mm机枪子弹弹芯侵彻30mm厚装甲钢数值计算 机枪子弹弹芯侵彻30mm
第7章 穿甲弹威力试验 章
弹丸靶场实验技术
概述
穿甲威力试验的着速 在穿甲弹各项威力试验中都测定弹丸着速,而着速的选择与试验目的有关。 在穿甲弹各项威力试验中都测定弹丸着速,而着速的选择与试验目的有关。 对于一定的弹靶系统,着速大小不同的穿透概率不同。 对于一定的弹靶系统,着速大小不同的穿透概率不同。 常对穿透概率为50%和90%的弹道着速记为v50和v90,以其大小比较不同穿甲 常对穿透概率为50%和90%的弹道着速记为 50% 弹的穿甲威力。 为临界速度, 则采用近似定义的术语—极限穿透 弹的穿甲威力。我国称v50为临界速度,对v90则采用近似定义的术语 极限穿透 速度VJ。
第7章 穿甲弹威力试验 章Biblioteka 弹丸靶场实验技术概述
穿甲弹丸、 穿甲弹丸、战斗部以直接命中目标并主要以其自身的碰击动能毁伤装甲目 如坦克、舰艇和其它有坚固装甲的防御工事。 标,如坦克、舰艇和其它有坚固装甲的防御工事。
穿甲弹的威力常指穿甲弹能在某一距离上穿透某种规定结构、材料、 穿甲弹的威力常指穿甲弹能在某一距离上穿透某种规定结构、材料、厚度 和倾角的装甲目标,并具有对坦克内乘员和设施起毁伤、 和倾角的装甲目标,并具有对坦克内乘员和设施起毁伤、纵火等后效作用 的能力。其穿透能力的表征量:有效穿透距离(m) (m)——靶板类型、厚度 靶板类型、 的能力。其穿透能力的表征量:有效穿透距离(m) 靶板类型 (mm)/法向角 法向角。 (mm)/法向角。

弹药学教学课件破甲弹

弹药学教学课件破甲弹

智能化引信技术
总结词
智能化引信技术是未来破甲弹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采 用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引信的自适应和 智能化控制,提高破甲弹的命中率和作战效果。
详细描述
智能化引信技术主要涉及传感器、微处理器和执行机构 的设计,通过采用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能够实现 引信的自适应和智能化控制。智能化引信技术能够根据 目标的不同类型和距离,自动调整引信的工作状态和爆 炸时间,提高破甲弹的命中率和作战效果。此外,智能 化引信技术还能够减小对友军和平民的误伤,提高作战 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主要用于攻击装甲目标。
爆炸威力
高爆弹的爆炸威力通常较大,能 够造成较大的范围破坏,而破甲 弹的爆炸威力相对较小,但穿透
能力和破坏力较强。
与烟雾弹的比较
烟雾效果
烟雾弹主要通过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来干扰视线和掩护行动,而 破甲弹则没有烟雾效果。
作用目的
烟雾弹的作用目的是为了制造烟雾,掩护行动或干扰敌人视线,而 破甲弹的作用目的是为了摧毁装甲目标。
使用限制与注意事项
01
02
03
距离限制
破甲弹的有效射程受限于 其穿甲深度,超出有效射 程使用可能无法对目标造 成有效伤害。
角度限制
破甲弹的穿甲效果受目标 角度影响较大,对于倾斜 角过大的目标可能无法有 效穿透。
防护措施
使用破甲弹时,需采取相 应的防护措施,如穿戴防 弹衣、构筑掩体等,以降 低自身受到的伤害风险。
与穿甲弹的比较
弹道特性
破甲弹和穿甲弹在弹道特性上有所不同。破甲弹通常采用杆式或锥形装药结构,以产生高 速的金属射流来摧毁装甲,而穿甲弹则依靠硬质合金或钨合金弹芯以高速撞击装甲表面, 通过动能穿透装甲。
适用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试验数量
生产验收试验的试验数量,按产品图规定。产品设计定
型试验样本量可参考下式,即
P(n, x)
2
1 2F1 (1, 2 )
式中 P(n, x)——试验样本量; n——每组的试验发数;
1 ——F分布的第一个自由度,1 2(n x 1); 2 ——F分布的第二个自由度, 2 2x; F1 (1, 2 )——以1、 2为第一、第二自由度F分布的
口的纵、横向最大尺寸。对未穿透孔,除测量入口尺寸外, 还应以符合测量规定的细杆量出孔的实际(斜)侵彻深度,同 时测量靶背部凸起高度(若存在的话)。每发弹孔应写上编号, 以便记录和评定是否有射击重孔:两个穿孔相连通,或两个 穿孔距离太近不符合技术条件规定。
动破甲试验要统计破甲率——命中靶面(有效区)的穿透 靶板发数量与试验有效发(符合规定数量的)数量之百分比。
概率P (1 )百分位点(参见附录B图B-5)。
取置信度水平l-α=0.8,0.85。
7.2.3、试验测试与观察 生产验收试验以全装药在规定射程上射击试验时,一
般不需测定弹丸速度。 产品设计定型试验则要求设置天幕靶或线圈靶测定弹丸
速度。选择的测距应使测速误差小于l%,测定金属射流穿 过靶的射流残留速度用测速(喷断)靶,或用高速摄影法,测 速误差应小于5%。
试验中以计时仪测定弹丸着靶(给出开始记时信号)到高 速光敏传感器采集到出现爆轰闪光而给出停止记时信号为止 的起爆时间。
除必要仪器测试外,靶前应有专门的观察人员,对爆炸 情况作观察和记录。
7.2.4、试验结果记录与评定 动破甲试验不允许有爆炸不完全情况发生。为此每发都
要通过仪器记录和观察判定弹丸是否起爆正常、完全。 对每发弹要详细记录穿孔的入口纵、横向最大尺寸和出
三、发射药及其药温 对有规定着速的试验,应按专用减装药选配法确定符合
初速要求的试验用发射药量。 生产验收试验中只做常温全装药的动破甲试验;产品设
计定型应在高温、低温和常温全装药下分别进行动破甲试验。
对于反坦克弹战斗部的动破甲试验,由于发射全弹的耗 资较大,为节省试验经费,一般以导弹战斗部进行试验。为 此需在射向上设置专用的发送战斗部滑动冲击(靶面)装置, 战斗部以两条钢丝绳(它们的一端分别焊在靶面瞄准点的两 侧)为导引,以一定的速度撞击瞄准点而引爆聚能装药。
三、破甲后效试验 这种试验包括与动破甲试验相结合的后效靶试验及专门
的破甲后效试验。
7.2 动破甲试验
7.2.1、试验目的和要求 动破甲试验是考核破甲弹(或反坦克导弹战斗部)在规定
条件下射击时侵彻毁伤装甲目标的破甲能力。 动破甲试验是一项综合性试验。它包括考核引信作用
可靠性、聚能装药作用正确性、弹丸着靶正确性以及爆炸完 全性等性能及全弹的破甲威力性能。
第七章 破甲弹威力试验
7.1 破甲弹威力与试验分类 7.2 动破甲试验 7.3 破甲后效试验
7.4 静破甲穿深试验
7.1 破甲弹威力与试验分类
破甲弹利用聚能装药爆炸后的聚能效应由药型罩形成的 高速以射流对装甲的超高速度侵彻特点而言,破甲弹本身 着速对侵彻的影响已微不足道。为此与穿甲弹以其自身的 (火炮速度下的)动能对装甲侵彻特点相比,则聚能装药无论 有无(着靶)动能,在引爆装药后都有一定的破甲能力。因此 可以专门对聚能装药进行静态破甲试验,确定其破甲能力。
为了对破甲弹威力作出全面评价,产品在设计定型试 验中,还要作考核弹丸着速的适应能力试验、法向角的适应 能力试验,以及对诱发聚能装药提前爆炸而降低破甲威力的 附加钢甲干扰环境的抗干扰能力试验等。
一般动破甲试验不包括后效靶试验,但是对破甲弹威力 综合评定时应包括对后效靶的后效作用试验,或进行专门的 后效试验。
只有综合上述两方面的试验才能考核破甲弹的威力。 二、破甲弹威力试验分类
破甲弹威力一般分三类试验:静破甲试验(包括聚能装 药不旋转与旋转下的各项破甲试验)、动破甲射击试验和专 门的破甲后效试验。
1、静破甲试验 聚能装药战斗部在一定炸高条件下,以静态爆炸测定破
甲威力的试验称为静破甲试验。 “静态”是指被试件在爆炸瞬同无轴向动能,但有零转
2、从破甲弹威力来看,首先是看弹丸在弹道终点以动态碰 击装甲时的破甲能力,此时聚能装药有一定的着速,将影响 风帽的变形而改变炸高;其次,弹丸的旋转运动会使射流产 生离散;再则,在大着靶角(一般指≥60°角;)弹丸抗跳飞能 力及引信的起爆灵敏性和可靠性等都会影响聚能装药的破甲 能力。这些重要因素,只有在动态试验下才能考核它们的综 台影响结果。
无论单层均质厚钢靶板(100~200mm)还是复合结构靶板。 其性能尺寸都应符合技术要求。
安装靶板时调试法向角的精度要求为法向角大于30°时 的安装误差应小于8mil;法向角小于30°对的安装误差小于 3mil。
试验弹为实弹、真引信,射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和称量 质量。如系配用压电引信,还应检查其两条回路是否导通。
速或某定转速两种情况。通过静破甲试验为确定装药结构、 选择设计参数而测定射流与破甲过程的各种性能参数。
一般情况下常以聚能装药的静破甲最大穿深来比较破甲 弹的威力性能。 2、动破甲试验
这是用破甲弹对指定的模拟装甲目标,在一定的着靶条 件下以射击测定破甲弹威力的试验。
这种试验一般都要测定动破甲穿深和靶后剩余射流等情 况。
7.2.2、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 本项试验的靶场场地布置基本同于穿甲威力试验,参
见图6-14。 一、射距
射距一般为50~l00m,也可在降低破甲弹威力的最大 转速所对应射距上考核破甲弹威力是否符合战技指标。对 于存在最佳抗旋转速的破甲弹,可进行该转速所对应射距 下的动破甲试验,以便作出全面的破甲弹威力评定。
二、靶板系统 靶板系统是按战技指标规定的一定厚度的均质靶板和法
向角,或与规定装甲车辆目标的防护装甲具有等效防护能力 的靶板系统。
试验用靶架结构(与穿甲弹威力试验用穿甲靶架结构相 比)较为简单,为确保试验安全,靶架结构应牢固地固定在 水平地基上。破甲弹的靶架结构多为仰式或俯式靶架。靶板 紧固,或仅仅安放在靶架面上,但应有限制措施阻挡因弹丸 爆炸震动而使靶板弹离靶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