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监控方案
隧道监控解决方案

隧道监控解决方案
隧道监控主要包括监控摄像头、监控系统、报警系统等组成部分。
以下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隧道监控解决方案:
1. 摄像头安装:在隧道入口、出口以及隧道内部关键位置安装摄像头。
摄像头应选用高清晰度、夜视效果好的型号,以确保能够正常
监控隧道的各个区域。
2. 监控系统:搭建一个集中管理系统,将摄像头所捕捉到的图像实
时传输到监控室。
监控系统需要具备实时监控、远程控制、图像录像、事件分析等功能,以保障对隧道的全方位监控。
3. 光纤传输:使用光纤传输技术将摄像头的图像信号传输到监控室。
光纤传输具有带宽高、传输距离远、数据稳定等特点,适用于大型
隧道的监控需求。
4. 报警系统:结合隧道监控系统,设置报警装置,当监控系统检测
到异常情况时,如有火灾、烟雾、车辆碰撞等,会立即触发报警装置,通知相关工作人员,及时采取措施。
5. 数据存储与分析:将监控系统所录制的图像进行存储和备份,并
进行分析,以便后续查看和证据调取。
6. 安全管理和维护:加强对监控系统的安全管理,限制权限,定期
进行安全巡查和问题排查,确保监控系统的正常运作。
总结起来,隧道监控解决方案主要包括摄像头安装、监控系统搭建、光纤传输、报警系统、数据存储与分析以及安全管理和维护。
整个
解决方案可以帮助隧道实现全方位的监控功能,提高隧道的安全性
和管理效率。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隧道监控量测方案隧道监控是指通过对隧道结构及其周围环境的全面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隧道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
目前,全球各地的隧道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隧道监控已经成为保障隧道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隧道监控量测的方案。
1.隧道监控量测参数隧道监控量测参数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位移:隧道位移监测主要针对隧道内部和周围岩体的位移进行监测,以及隧道结构中的任何变形。
主要的监测参数包括滞后变形、收敛变形和开挖变形等。
(2)压力:隧道压力监测是指测量隧道内部和周围岩体以及隧道结构的压力。
主要监测参数包括隧道围岩应力、锚杆力、压力管道内部压力等。
(3)温度:隧道温度监测是指监测隧道内部以及周围环境的温度。
主要监测参数包括隧道内部平均温度、温度梯度及各个节点温度。
(4)水位:隧道水位监测是指测量地下水位、坑内水位和排水系统中水位等。
主要监测参数包括水位高度、水位波动及水位变化速率等。
2.监测方法(1)传统测量仪器:传统测量仪器主要是指激光位移仪、全站仪、GPS、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这些仪器的测量精度高,但是需要现场排线,测量工作量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遥感监测技术:遥感监测技术是指应用遥感卫星、航拍摄影等技术进行监测。
这种方法无需人员进入现场,可以实现对较大范围内的隧道进行监测,提高了监测效率。
遥感监测数据也可以用于验证传统仪器监测结果的正确性。
(3)传感器网络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是指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实时监测。
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实时监测,数据传输方便,具有低功耗、低成本、易维护等优点。
3.数据处理监测数据处理是实施隧道监测量测方案的重要环节。
数据处理包括实时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分析和数据存储等。
其中,重要的监测数据应当及时报警并进行应变措施,从而保持隧道安全运营。
4.安全管理隧道监测的安全管理也是隧道量测方案的重要部分。
安全管理应包括隧道安全预警、风险分析、隧道安全评估等方面。
高速铁路隧道视频监控系统方案

高速铁路隧道视频监控系统方案1. 概述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对隧道的安全管理越来越重要。
为了有效监控隧道的情况,我们建议使用视频监控系统来提升隧道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2. 方案设计2.1 监控摄像头布置在隧道内部,我们建议安装高清晰度的监控摄像头。
根据隧道的长度和特点,我们建议每隔一定距离安装一个监控摄像头,确保对整个隧道的监控覆盖。
2.2 视频传输与存储为了实现实时监控,建议使用高带宽的网络进行视频传输。
视频可以传输到指挥中心或者相应的安全监控室,以便操作人员随时观看隧道内的情况。
同时,为了保证监控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我们建议将视频数据进行实时备份和存储。
这样可以在需要时方便地检索和回放,为事故调查和安全管理提供支持。
2.3 视频分析与报警视频监控系统应该具备智能分析和报警功能。
通过人脸识别、车辆识别等技术,可以准确判断隧道内的异常情况,并及时发出报警。
这有助于提高对隧道的监控效果并减少人工干预的工作量。
3. 系统架构视频监控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监控摄像头、视频传输设备、存储设备、指挥中心、安全监控室等组成部分。
各部分需要具备互联互通的能力,以实现系统的高效运转。
4. 项目进度与投资根据项目规模和要求,建议制定详细的项目进度计划,并确定适当的投资预算。
项目进度应考虑到设备采购、设备安装、系统调试等环节,并合理安排工作顺序和时间。
5. 结论通过使用高速铁路隧道视频监控系统,可以提升隧道的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事故风险,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定期进行维护和升级,以保证系统的长期运行效果。
以上是关于高速铁路隧道视频监控系统方案的概述。
详细的实施细节和技术要求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讨论和制定。
隧道监控系统安装施工方案

隧道监控系统安装施工方案1. 引言隧道监控系统是在隧道内部安装的一套安全监控设备,可以监测隧道内的交通状况、温度、氧气含量等参数,并提供实时的视频监控。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隧道监控系统的安装施工方案,以保证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满足监控要求。
2. 系统组成隧道监控系统主要由以下组件组成:•CCTV摄像头:用于拍摄隧道内的实时视频。
•传感器:用于监测隧道内的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等。
•监控服务器:用于接收和存储摄像头和传感器的数据,并提供远程访问接口。
•控制中心:用于监视和控制隧道监控系统,包括视频监控和环境参数监测。
3. 安装施工步骤3.1 设计隧道监控系统布局在施工前,需要对隧道进行测量并设计出合适的布局。
考虑到隧道的长度和曲线,需要确定合适的位置安装摄像头和传感器,以及监控服务器和控制中心的放置位置。
3.2 安装摄像头和传感器根据设计的布局,在隧道内部的合适位置安装CCTV摄像头和传感器。
摄像头的安装位置应能够覆盖整个隧道,并保证图像清晰度。
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能够准确监测到隧道内的环境参数。
安装步骤包括:1.固定摄像头和传感器的安装支架。
2.连接摄像头和传感器到相应的电缆接口。
3.将电缆引至监控服务器和控制中心。
3.3 安装监控服务器和控制中心隧道监控系统的数据存储和远程访问需要依赖监控服务器和控制中心。
安装步骤包括:1.在合适的位置放置监控服务器和控制中心。
2.连接监控服务器和控制中心到摄像头和传感器的电缆。
3.配置监控服务器和控制中心的网络连接和相关软件。
3.4 测试和调整系统在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的测试和调整,以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测试和调整步骤包括:1.检查摄像头和传感器的安装情况,确保其位置和角度正确。
2.检查监控服务器和控制中心的连接情况,确保数据传输正常。
3.测试视频监控和环境参数监测功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3.5 系统验收在系统测试和调整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的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1.检查系统安装的合格性,确认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隧道监控量测的实施方法技术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的实施方法技术方案隧道监控量测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隧道结构、环境及交通等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的系统。
它可以帮助管理人员了解隧道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下面是一个关于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的技术方案,详细说明了相关的方法和技术。
一、监控设备的选择和安装1.高清摄像机:选择高清摄像机能够提供清晰的图像和视频,用于监测隧道的交通情况、人员活动、火灾状况等。
摄像机的安装位置应根据隧道的结构和特点选择,以保证监测全面而又不影响交通。
2.红外传感器:使用红外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隧道内的温度变化,一旦发现温度异常,就可以及时预警并采取措施。
3.光纤传感器:光纤传感器可以监测隧道结构的变形和裂缝等情况,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分析结构的变化趋势,及时判断结构的安全状况。
4.烟雾和气体传感器:安装烟雾和气体传感器可以检测到隧道内的烟雾和有害气体浓度,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启动排烟设备或报警系统。
5.电力监测设备:监测隧道电力系统的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参数,能够及时预警电力设备故障,并避免发生火灾等事故。
二、监控系统的建设和管理1.监控中心:建设一个专门的监控中心,用来接收和处理来自各个监测设备的数据,并及时生成相关报表和图像。
监控中心应具备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网络传输能力。
2.数据传输和存储:使用高速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同时,建立一个可靠的数据存储系统,保证数据的长期保存和备份,以备后续分析和查询。
3.报警系统:建立一个智能的报警系统,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如火灾、交通事故等,系统能够自动报警并通知相关人员。
4.数据分析和预警: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利用数据模型和算法进行预警和预测。
例如,通过对温度传感器数据的分析,可以预测隧道火灾的发生概率,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
5.远程监控和控制:可以通过云平台实现对隧道监控系统的远程监控和控制,随时随地通过云端进行数据查询和设备控制,提高管理效率和响应速度。
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方案目录一、工作目标和范围 (1)1.1概述 (1)1.2监测工作目标 (1)1.3监测工作范围 (2)二、施工监控量测方案 (2)2.1设计思路 (2)2.1.1第三方监控量测的依据 (3)2.1.2第三方监控量测的重点 (3)2.1.3第三方监控量测的实施 (4)2.2隧道隧址区工程概况 (4)2.3隧道施工第三方监控量测方案设计 (7)2.3.1隧道监控量测设计原则 (8)2.3.2监控量测内容及测点布置 (8)2.3.3监测原理及方法 (47)2.3.4监测频率 (52)2.3.5测读技术要求 (52)2.3.6监测项目的控制基准及管理基准 (53)2.3.7监测结果的处理 (55)2.3.8监测过程组织管理 (56)三、主要分项监控量测工艺框图 (57)四、监控量测总体计划 (59)4.1监控量测工作的进度计划 (59)4.2质量保证措施 (60)隧道监控量测技术方案一、工作目标和范围1.1概述隧道起点位于北碚区静观镇西山村,终点位于合川区清平镇桃李园村。
隧道沿线存有煤矿采空区、瓦斯、瓦斯段落的腐蚀性地下水、岩溶及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因此为确保隧道安全施工,有必要在施工过程中实施监控量测措施。
隧道的施工过程具有工序多、内容复杂、相互交叉、隐蔽性强等特点,所以如何加强现场监控量测,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已成为隧道施工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由此,施工各阶段的监控量测也就成为了隧道施工过程的核心问题。
从设计思路上讲,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应坚持把“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及时发现隐患,预测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作为主线,从监测围岩与支护的变形和应力、了解隧道围岩与支护的受力状态与变形特征、判断围岩的稳定性、判断支护结构的合理性与稳定性这四方面着手,从而确保整个施工过程安全。
1.2监测工作目标通过施工现场巡查和监控量测,迅速准确地获得第一手实际观察和量测资料,在对这些数据资料处理分析和对现场施工观测分析的基础上,实现对隧道第三方监控量测和施工技术咨询,提供可靠、准确的安全控制、进度控制和投资控制在内的“三控”技术咨询服务。
隧道监控系统施工方案

隧道监控系统施工方案隧道监控系统施工方案隧道监控系统是为了监控隧道内的交通情况、防止事故发生和及时处理紧急事件而设计的一种系统。
隧道监控系统施工方案如下:1. 设计阶段:-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监控设备和系统,并进行系统结构的设计。
- 根据隧道的长度和形状确定监控设备的布局和摄像头的数量。
- 针对不同的监控需求,确定监控摄像头的分辨率和拍摄角度。
- 设计监控中心,包括显示设备、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等。
- 设计报警和应急系统,包括火灾报警、气体泄漏报警和紧急疏散系统等。
2. 施工准备阶段:- 确定施工计划和进度,并分配人员和设备。
- 采购所需的监控设备和系统,并进行验收。
- 搭建监控中心,包括搭建显示设备和安装服务器。
- 安装监控摄像头,按照设计方案确定的布局和角度进行安装。
- 配置监控系统,包括网络设置、视频录像和报警设置等。
3. 施工阶段:- 安装和调试监控设备和系统。
- 进行监控摄像头和显示设备的连线和测试。
- 进行摄像头的调试,保证图像的清晰和稳定。
- 进行监控系统的测试,包括图像传输和录像功能的测试。
- 进行报警和应急系统的测试,确保报警和应急系统的可靠性。
4. 完工阶段:- 完成监控设备和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并进行验收。
- 编写施工报告和验收报告,记录施工过程和结果。
- 进行培训,指导使用人员熟悉监控设备和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 提供售后服务,包括设备维修和系统升级等。
以上是隧道监控系统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通过合理的设计、规范的施工和严格的验收,能够确保隧道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有效地保障隧道的安全性。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注重安全,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和监控,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隧道视频监控实施方案

隧道视频监控实施方案一、背景。
隧道是交通运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隧道内的安全监控更是至关重要。
隧道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和实施,对于保隧道内车辆和行人的安全,以及对隧道内环境的监测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
本方案的目标是建立一套完善的隧道视频监控系统,以实现对隧道内交通和环境的全面监控,提高隧道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三、方案内容。
1. 系统架构设计。
针对隧道视频监控系统,首先需要进行系统架构设计。
系统应包括视频采集设备、传输设备、存储设备和监控中心等组成部分。
视频采集设备需要覆盖隧道内的各个重要区域,传输设备需要保证视频信号的稳定传输,存储设备需要满足视频数据的长期存储需求,监控中心需要实现对视频信号的实时监控和远程管理。
2. 设备选型与布局。
在系统架构设计的基础上,需要进行设备选型与布局。
针对不同的隧道类型和长度,选择合适的视频采集设备和传输设备,并合理布局,以确保整个隧道内的视频监控覆盖全面、无死角。
3. 系统集成与调试。
选定设备后,需要进行系统集成与调试。
确保各个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稳定性,同时进行系统的调试和优化,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
4. 远程监控与管理。
隧道视频监控系统需要实现远程监控与管理。
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对隧道视频监控系统的远程实时监控和管理,以便随时掌握隧道内的交通状况和环境情况。
5. 安全保障与应急处理。
隧道视频监控系统需要具备安全保障和应急处理能力。
在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防火防爆、抗干扰等安全要求,并设置相应的应急处理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
四、实施步骤。
1. 确定需求。
针对具体的隧道情况,确定视频监控系统的需求和功能要求。
2. 设计方案。
根据需求,进行系统架构设计、设备选型与布局等工作,形成具体的实施方案。
3. 采购设备。
根据设计方案,进行设备的采购工作,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4. 安装调试。
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并进行系统调试和优化,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5. 系统验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判断初期支护设计与施工方法选取的合理性,用以指导设计和施工。
监测方法
在隧道内设置监控量测断面,每个断面分别在侧墙和拱顶设置测点,利用收敛 计,采用一根在重锤作用下被拉紧的普通钢尺作为传递位移的媒介,通过百分表测读 隧道周边某两点相对位置的变化。
9)核准围岩级别。
(2)开挖后已支护段:
1)初期支护完成后对喷层表面的观测及裂缝状况的描述和记录;
2)有无锚杆被拉脱或垫板陷入围岩内部的现象;
3)喷混凝土是否产生裂隙或剥离,要特别注意喷混凝土是否发生剪切破坏;
4)有无锚杆和喷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
5)钢架有无被压弯现象;
6)是否有底鼓现象。
(3)洞外观察 主要是了解洞口、洞身和浅埋段的地表变形、开裂情况。 通过对洞内外观察,以达到:
华表山一号隧道下穿高压铁塔地段前后30米范围列为重点监测地段,洞内监测项 目按表5-4-1执行,地表沉降监测布点沿线路纵向每5米一个断面,每个断面7个测 点,并在铁塔基础四个角增设4个监测点。监测频率按表5-4-1执行。
图3监测主断面测点布置示意图
说明:隧道范围内以隧道中轴线为中心每两米一个点;
45度角范围每4米一个点;
45度范围外每5米一个点,每侧布置两个点。
房屋基础沉降监测
华表山一号隧道下穿周边有厂区办公及宿舍房,需进行建筑物基础沉降监测。测
点布置在建筑物基础的四个角上,从开挖面前方30米开始,直至开挖面后30米,沉
a)建筑物四角或沿外墙每6〜8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b)裂缝、沉降缝、伸缩缝和不同埋深的基础两侧,框架结构的主要柱基或纵横轴
线上。
c)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的接壤处;建筑物不同结构的分界处。
图4建筑物沉降观测点埋设示意图1钢筋;2观测点头部;3建筑物墙式柱 监测频率及仪器同地表沉降监测。
下穿高压铁塔段的监测方案
1次/1天
1〜5
(2〜5)D
1次/2天
<1
>5D
1次/1周
注:1)从不同测线得到的位移速度不同,监测频率应按速度高的取值;
2)若根据位移速度和距工作面距离两项指标分别选取的频率不同,则从中取高值;
3)后期监测时,间隔时间可加大到几个月或半年监测一次。
隧道拱顶下沉监测
监测内容
拱顶下沉监测,是指对隧道拱顶的实际下沉位移值进行监测,是相对于不动点的
绝对位移
监测目的
对隧道拱顶进行沉降观测,主要有以下目的:
1)通过拱顶位移监测,了解断面的变形状态,判断隧道拱顶的稳定性;
2)根据变位速度判断隧道围岩的稳定程度,为二次衬砌提供合理的支护时机;
3)指导现场设计与施工。
监测方法
在隧道内设置监测断面,在隧道拱顶设置测点,安设隧道拱部监测测点,将钢尺 或收敛计挂在作为隧道拱部测点上作为标尺,后视点可设在稳定的部位,用水平仪观 测。
地表下沉量测
测试洞口浅埋段隧道开挖时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及其影响范围。
监测目的
1)判断开挖时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及其影响范围;
2)根据监测结果决定对该区段设计、施工方法的调整和变更;
3)保证施工安全,优化支护参数;
测试方法
用水准仪、全站仪对测点的高程进行量测,计算其高程的变化量
测试仪器
水准仪、钢尺、全站仪
垂直隧道轴线在洞口段设置监测断面,隧道范围内从拱顶位置左右间隔2m对称布
2)岩性特征: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
3)地层时代归属及产状;
4)节理性质、组数、间距、规模、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和方向性,断面状态特 征,充填物的类型和产状等;
5)断层的性质,产状,破碎带宽度、特征;
6)溶洞的情况;
7)地下水类型,涌水量大小,涌水压力,湿度等;
8)开挖工作面的稳定状态,顶板有无剥落现象;
(2)监控量测,能客观、真实、全面地掌握隧道围岩、支护结构以及周边环境安 全的关键性指标,确保工程安全,也为可能的纠纷提供处理依据和独立、客观、公正 的监测数据。
(3)监测工作真正发挥优化设计和反馈指导施工的作用(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收集 资料和提交报表),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提出建议措施,提高本项目信息化施 工水平,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预测开挖面前方的地质条件;
2)为判断围岩、隧道的稳定性提供依据;
3)根据喷层表面状态及锚杆的工作状态,分析支护结构的可靠程度;
4)掌握地表变形变位及开裂等情况。
每次爆破开挖后,利用地质素描、照相或摄像技术将观测到的有关情况和现象进 行详细记录,观测中,如发现异常现象,要详细记录发现的时间、具体的里程位置以 及对异常情况的描述。
设沉降观测点。本隧道在进出口左右线各布置两个监测断面,对于洞口坡度较缓的, 设置两个沉降监测断面,每断面不少于7个监测测点;洞口坡度较陡的,设置一个沉 降监测断面,不少于7个监测测点,和一个水平位移监测断面,不少于4个监测测 点。地表下沉桩的布置宽度应根据围岩级别、隧道埋置深度和隧道开挖宽度而定,地 表下沉量测断面的间距按表3采用。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4《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5、其他公路工程建设相关规范、标准、资料。
2
根据询标文件、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要求,结合以前在类似工程中总 结的监测经验,在本隧道中开展如下监测项目:
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锚喷衬砌和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的允
许洞周水平相对收敛值如表2-1所示。
表2-1隧道周边允许相对位移值(%
围岩级别
覆盖层厚度(M)v
<50
50〜300
>300
IV
V
注:1)水平相对收敛值系指
昔收敛位移累计值与两测点间距离之比;
2)硬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小值,软质围岩的隧道取表中较大值;
工程监测的必要性
作为开挖对象,土体特性非常复杂,解析上的诸多假定是在所难免的,因此解析 的结果只能作为一个初期的预测,而并非对环境的掌握。与解析相对应,监测具有相 对准确地把握土体自身的动态(应力、变形、应变等)的特性。在解析结果的基础上 对照监测结果,及时修正设计,实现信息化施工。
如前所述,工程施工中的现场监测是其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而且各 种施工开挖方法对土体和支护结构的受力以及周边的环境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不良 地质现象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很可能发展成重大施工事故。为使施工满足安全性 和经济性,通过现场监测进行预测、预报,是避免事故,降低施工风险的有效手段, 进一步证明现场监测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监测项目包括:洞内外观察、洞内周边位移量测、拱顶下沉量测、地表沉降量 测、建筑物基础沉降等必测项目;围岩体内位移量测、模筑二次衬砌应力监测、围岩 压力及支护间压力量测;锚杆内力及抗拔力量测;钢支撑内力量测等选测项目。
各必测项目的具体监测方法如下:
.
(1)对开挖后没有支护的围岩:
1)岩质种类和分布状态,近界面位置的状态;
地表下沉量测断面布置表表2-3
埋置深度H
地表下沉量测断面的间距(m
H>2B
20-50
B<H<2B
10-20
H<B
5-10
注:1.无地表建筑物时取表内上限值;
2. B表示隧道开挖宽度。
地表下沉量测频率和拱顶下沉及净空水平收敛的量测频率相同。
地表沉降断面及测点布置见图2、图3。
图2地表沉降监测断面位置示意图
隧道双洞最大总涌水量约d,正常涌水量约d,岩层富水性中等。据勘察取地下水水样分 析,地下水对混凝土不具腐蚀性。
监控量测的目的
(1)通过监控测量,了解施工期地层、支护结构与周边环境的动态变化,明确施工 对地层、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以及可能产生安全事故的薄弱环节,预测临 近建筑物的变形发展趋势,及时对其安全性做出评估,同时综合各种信息进行预警和 报警,使有关各方有时间及时做出反应,防止环境事故的发生。
4)为确保提供可靠、连续的监测资料,各监测项目间相互校验,以便数值计 算、故障分析和状态研究。
5)在满足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工程施工的交叉干扰影响。
6)按照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规范及招标文件要求编制监测方案。
图1-1监测在信息化设计与施工中的作用
编制主要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463:
右线
YK3+71L ZK4+060
350
TYK9+335-TYK9+815
华表山二号隧道
左线
ZK4+29L ZK4+
TZK9+922-TZK10+387:
465「
右线
YK4+295-K4+735
440
TYK9+927-TYK10+370
443
2、地形地貌
本隧道区属于东南沿海丘陵台地剥蚀残丘地貌,整体覆盖层较薄,基岩埋深较 浅。隧道穿越于一北东向伸展的残丘之下,地形起伏较大,山包孤立浑圆,植被发 育,沿线最高点海拔最高236米。
岩内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方案
工程概述
1、工程概况
本隧道为四洞明洞形式。隧道洞内设置单向纵坡,左右线最大纵坡均为土3%
最小纵坡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隧道结构型式由分离式明洞、分离式暗挖隧道组成,左、右线建设规模见下
表:
建设规模表
隧道名称
起止桩号
隧道长度
(米)
华表山一号隧道
左线
ZK3+71旷ZK4+060
350
TZK9+35A TZK9+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