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动漫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动漫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动漫版是指针对四年级学生学习的语文教材中,以动漫形式出现的第五课内容。
这种形式的教材将枯燥的文字内容以生动形象的动漫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得学习过程更加有趣味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一、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动漫版的特点1. 生动形象:动漫版教材通过动画形象和场景的展示,使得抽象的文字内容变得具体直观,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 寓教于乐:动漫版教材将教育内容与趣味性相结合,让学生在欣赏动漫的同时,自然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3. 富有趣味性:动漫版教材通过幽默搞笑的情节和对话,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愿意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4. 互动性强:动漫版教材通常会设计一些互动环节,如问答、选择等,让学生在观看动漫的过程中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动漫版的内容由于不同的教材版本和地区,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动漫版的内容可能存在差异。
以下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麻雀》为例进行介绍:1. 课文内容:该课文讲述了一只小麻雀在猎狗面前,母麻雀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教材想传达的是母爱的伟大和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2. 动漫情节:动漫版教材将课文内容以动画形式呈现,通过生动的场景和形象的角色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
动漫中,母麻雀的勇敢和保护小麻雀的决心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力量。
3. 课后练习:动漫版教材会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课后练习,如回答问题、填空、连线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如何使用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动漫版教材1. 观看动漫:学生在上课或课下时间观看动漫版教材,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形象的角色,理解课文内容。
2. 讨论交流:学生可以与同学或老师一起讨论动漫中的故事情节,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3. 完成课后练习:学生在观看动漫后,认真完成课后练习,检验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5课 古诗两首练习

5古诗两首1.让生字走进语境。
(1)农家喜欢在là yuè( )酿酒。
(2)你不应该huái yí( )你的好朋友。
(3)下雨了,雨水带着泥土流进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变hún zhuó( )了。
2.选字填空。
莫模漠寞暮幕慕墓冷( )无情朝三( )四 ( )名其妙夜( )降临( )范人物羡( )不已寂( )无聊自掘坟( )3.字词理解。
(1)“莫”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
“莫”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不要;②没有谁;③不。
“莫笑农家腊酒浑”中的“莫”应取解释( )。
(2)“题西林壁”中“题”的意思是_______。
题目告诉我们,诗是写在_______上面的。
4.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①作者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庐山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呢?(填序号)A.深沟幽壑B.奇峰陡峭 C.危崖险岩横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侧看:_______ 远看:隐天蔽日近看:_______ 高处俯瞰:_______ 山下仰望:重峦叠嶂由此可知,诗人眼中的庐山,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概括)②读了这两句诗,我明白的道理是:___________。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①“识”的意思是___________,“缘”的意思是___________.我能写出诗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两句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用俗语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给我们的启发是( )。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他方面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多方面调查,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5.古诗中的佳句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会使文章增色,请把恰当的诗句填在横线上。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重点归纳总复习

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一、课文知识点:1.主题中心:本文主要讲述了豆荚成熟裂开后,五粒豆飞到广阔世界中所经历的不同生活。
重点描写第五粒豆的神奇经历,它落进顶楼窗子下一个长满青苔的裂缝里,慢慢发芽、开花,带给病床上的小女孩生机和活力。
赞扬了第五粒豌豆,告诉我们要脚踏实地,积极努力地创造价值。
2.课文重点:(1)本文的作者是丹麦的安徒生。
(2)文中第一粒豌豆想要飞向广大的世界里,第二粒豌豆想要飞进太阳里,最后一粒豌豆落到一块旧板子上,正好钻进一个长满了青苔的裂缝里。
能看出第一粒豌豆和第二粒豌豆自高自大,第三粒豌豆和第四粒豌豆满足现状,最后一粒豌豆随遇而安,为住在顶楼里的小姑娘带来快乐。
(3)五粒豌豆的结果是:第一、三、四粒豌豆粒豌豆被鸽子吃掉了,第二粒豌豆落到了水沟里,第五粒豌豆开出了粉红色的豌豆花。
(4)豆荚里一共有五粒豌豆,其中第五粒豆最了不起,因为它让生病的小女孩看到了希望,恢复了健康。
从中我明白了平凡的人生也能创造出非凡的成就。
3.课后习题:第三题: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人就慢慢好了呢?和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因为在豌豆发芽、长叶、爬藤、开花的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女孩带来了无限愉悦、生机和活力,小女孩在豌豆顽强生长的启示下,获得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1.主题中心:本文主要讲述了科学家通过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受此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使其能够在夜间安全飞行。
告诉我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发明创造有所启示。
2.课文重点:(1)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
从雷达的荧火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2)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
雷达天线就像蝙蝠的嘴,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发出的超声波,荧光屏就像蝙蝠的耳朵。
(3)蝙蝠从嘴里发出超声波,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课古诗两首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远 近 高 低 各 不 同。 不识庐山 真 面 目, 自己
只 缘 身 在 此 山 中。
28
诗的大意是:
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 伏,从侧面看,是巍然耸立的高 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 看庐山,看到的景色各不相同。 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只因为自 己在这座山当中,视野太窄了。
29
背一背:
背古诗
题西林壁
22
远
高
各 不 同
近
低
23
题西林壁
横 看 成 岭 侧 成 峰,
认识 远近高 低 各 不 同。 面貌
不 识 庐 山 真 面 目,
只 缘 身 在 此 山 中。
庐山所呈现的景象
24
题西林壁
横 看 成 岭 侧 成 峰,
远 近 高 低 各 不 同。 不 识 庐 山 真 面 目,
只 缘 身 在 此 山 中。
隐( 稳(
峰( 锋(
) )
) )
36
当堂小测
1、比一比,再组词。
缘( 缘分 绿( 绿色 侧( 测( ) )
) 隐( 隐藏 ) 稳( 安稳 峰( 锋( ) )
37
) )
当堂小测
1、比一比,再组词。
缘( 缘分 绿( 绿色 侧( 侧面 测( 测量
) 隐( 隐藏 ) 稳( 安稳 )峰( ) 锋( ) )
只 缘 身 在 此 山 中。
10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11
横看
连绵起伏的山岭
12
山 岭
13
侧看
高耸入云的山峰
14
山 峰
15
山岭:连绵起伏 山峰:高耸入云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课文原文有一个豆荚,里面有五粒豌豆。
豆荚和豌豆都是绿的,豌豆就以为整个世界都是绿的。
豆荚在生长,豌豆也在生长。
豌豆按照它们在家庭里的地位,坐成一排。
太阳在外边照着,把豆荚晒得暖洋洋的。
这里既温暖,又舒适;白天明亮,夜间黑暗。
豌豆坐在那儿越长越大,它们想,我们得做点儿事情啊。
“难道我们永远就在这儿坐下去吗?”它们中的一个问,“老这样坐下去,我恐怕会变得僵硬起来。
我似乎觉得外面发生了一些事情——我有这种预感!”许多天过去了。
豆荚变黄了,这几粒豌豆也变黄了。
“整个世界都变黄啦!”它们说。
忽然,它们觉得豆荚震动了一下。
豆荚被摘下,跟许多别的丰满的豆荚在一起,溜到一个口袋里去了。
“我们不久就要被打开了!”豌豆们说。
于是它们就等待这件事情的到来。
“我倒想要知道,我们之中谁会走得最远!”最小的一粒豆说,“是的,事情马上就要揭晓了。
”啪!豆荚裂开来了。
那五粒豆子全都躺在一个孩子的手中。
这个孩子紧紧地捏着它们,说可以当作玩具枪的子弹用。
他马上把第一粒豆子装进去,把它射了出去。
“现在我要飞向广大的世界里去了!如果你能捉住我,就请你来吧!”第一粒豌豆说完就飞走了。
“我,”第二粒说,“我将直接飞进太阳里去。
这才像一-粒豌豆呢,而且与我的身份非常相称!”于是,它也飞走了。
“我们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其余的两粒说,“不过,我们还得向前滚。
”在没有被装进玩具枪之前,它们从小孩的手中滑落到地上,打起滚来。
但这两粒豆最终还是被装进玩具枪里去了。
它们说:“我们才会射得最远呢!”“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最后的那一粒说。
它被射到空中,落到顶楼窗子下面的一块旧板子上,正好钻进一个长满了青苔的裂缝里。
青苔把它裹起来,它躺在那儿真可以说成了一个囚犯。
“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这粒豆说。
在这个小小的顶楼里住着一个穷苦的女人。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后作业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单元测试 试卷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对《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有一个豆荚,里面坐着五粒豆。
豆荚和豌豆都是绿色的,豌豆就以为整个世界都是绿色的。
豆荚在生长,豌豆也在生长。
豌豆按照它们在家庭里的地位,坐成一排。
”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写作手法,把豆荚当成一个家庭,小豌豆是家庭里的小成员,以极富诗意的想象,使故事更加人性化。
B.“‘难道我们永远就在这儿坐下去吗?’它们中的一个问。
‘老这样坐下去,我恐怕会变得僵硬起来。
我似乎觉得外面发生了一些事情——我有这种预感!’”这段话是说豌豆们因为害怕这样下去会变得僵硬。
“恐怕变得僵硬”具体说明了豌豆们想出去。
C.“‘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小姑娘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
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这句话是说小豌豆的长大满足了小女孩的愿望,使她鼓起了战胜病魔的信心。
D.“虽然母亲不相信,但她还是仔细地用一根小棍子把豌豆苗支起来,使它不至于被风吹断,因为它使女儿对生命产生了愉快的想象。
”母亲一个细小的动作寄托了对女儿获得重生的渴望,虽然她不相信一株小小的豌豆苗会创造奇迹,但她更愿意让这株豌豆苗陪伴着病中的女儿,给她带来获得重生的力量。
2.下列短语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丰满的豆荚灵巧地避开打开窗子改正方向B.激烈的掌声躲避风雨蒙上眼睛改变计划C.愉快的想象捕捉飞虫潜入深海改善生活D.灿烂的阳光登上月球探索奧秘改进错误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攀.登(pān)拯.救(zhěng)B.奈.何(nài)嘶.哑(sī)C.颤.动(chàn)牙齿.(chǐ)D.庞.大(páng)相.机(xiāng)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篇文章的内容和见解很丰富。
B.躺在舱面上,我俯视天空。
C.这本《儿童文学》对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D.《蝴蝶的家》是燕志俊写的科技说明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课文原文有一个豆荚,里面有五粒豌豆。
豆荚和豌豆都是绿的,豌豆就以为整个世界都是绿的。
豆荚在生长,豌豆也在生长。
豌豆按照它们在家庭里的地位,坐成一排。
太阳在外边照着,把豆荚晒得暖洋洋的。
这里既温暖,又舒适;白天明亮,夜间黑暗。
豌豆坐在那儿越长越大,它们想,我们得做点儿事情啊。
“难道我们永远就在这儿坐下去吗?”它们中的一个问,“老这样坐下去,我恐怕会变得僵硬起来。
我似乎觉得外面发生了一些事情——我有这种预感!”许多天过去了。
豆荚变黄了,这几粒豌豆也变黄了。
“整个世界都变黄啦!”它们说。
忽然,它们觉得豆荚震动了一下。
豆荚被摘下,跟许多别的丰满的豆荚在一起,溜到一个口袋里去了。
“我们不久就要被打开了!”豌豆们说。
于是它们就等待这件事情的到来。
“我倒想要知道,我们之中谁会走得远!”小的一粒豆说,“是的,事情马上就要揭晓了。
”啪!豆荚裂开来了。
那五粒豆子全都躺在一个孩子的手中。
这个孩子紧紧地捏着它们,说可以当作玩具枪的子弹用。
他马上把第一粒豆子装进去,把它射了出去。
“现在我要飞向广大的世界里去了!如果你能捉住我,就请你来吧!”第一粒豌豆说完就飞走了。
“我,”第二粒说,“我将直接飞进太阳里去。
这才像一-粒豌豆呢,而且与我的身份非常相称!”于是,它也飞走了。
“我们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其余的两粒说,“不过,我们还得向前滚。
”在没有被装进玩具枪之前,它们从小孩的手中滑落到地上,打起滚来。
但这两粒豆终还是被装进玩具枪里去了。
它们说:“我们才会射得远呢!”“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后的那一粒说。
它被射到空中,落到顶楼窗子下面的一块旧板子上,正好钻进一个长满了青苔的裂缝里。
青苔把它裹起来,它躺在那儿真可以说成了一个囚犯。
“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这粒豆说。
在这个小小的顶楼里住着一个穷苦的女人。
她有一个独生女儿,身体非常虚弱,躺在床上一整年了。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课文原文

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有一个豆荚,里面有五粒豌豆。
豆荚和豌豆都是绿的,豌豆就以为整个世界都是绿的。
豆荚在生长,豌豆也在生长。
豌豆按照它们在家庭里的地位,坐成一排。
太阳在外边照着,把豆荚晒得暖洋洋的。
这里既温暖,又舒适;白天明亮,夜间黑暗。
豌豆坐在那儿越长越大,它们想,我们得做点儿事情啊。
“难道我们永远就在这儿坐下去吗?”它们中的一个问,“老这样坐下去,我恐怕会变得僵硬起来。
我觉得外面似乎发生了一些事情——我有这种预感!”许多天过去了。
豆荚变黄了,这几粒豌豆也变黄了。
“整个世界都变黄啦!”它们说。
忽然,它们觉得豆荚震动了一下。
豆荚被摘下,跟许多别的丰满的豆荚在一起,溜到一个口袋里去了。
“豆荚不久就要被打开了!”豌豆们说。
于是它们就等待这件事情的到来。
“我倒想要知道,我们之中谁会走得最远!”最小的一粒豌豆说,“是的,事情马上就要揭晓了。
”啪!豆荚裂开来了。
那五粒豌豆全都躺在一个孩子的手中。
这个孩子紧紧地捏着它们,说可以当作玩具枪的子弹用。
他马上把第一粒豆子装进去,把它射了出去。
“现在我要飞向广阔的世界里去了!如果你能捉住我,就请来吧!”第一粒豌豆说完就飞走了。
“我,”第二粒说,“我将直接飞进太阳里去。
这才像一-粒豌豆呢,而且与我的身份非常相称!”于是,它也飞走了。
“我们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接下来的两粒说,“不过,我们还得向前滚。
”在被装进玩具枪之前,它们从小孩的手中滑落到地上,打起滚来。
但这两粒豆最终还是被装进玩具枪里去了。
它们说:“我们才会飞得最远呢!”“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最后的那一粒说。
它被射到空中,落到顶楼窗子下面的一块旧板子上,正好钻进一个长满了青苔的裂缝里。
青苔把它裹起来,它躺在那儿真可以说成了一个囚犯。
“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这粒豌豆说。
在这个小小的顶楼里住着一个穷苦的女人。
她有一个独生女儿,身体非常虚弱,躺在床上一整年了。
小女孩安静地、耐心地整天在家里躺着,而她的母亲每天到外面去挣点儿生活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识记本课“洛、榆、畔、帐”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让学生通过诵读来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和挚爱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5、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6、激发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引用诗词的兴趣。
7、通过三首诗词的对比学习和拓展,初步了解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学习重点:1、让学生通过诵读来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和挚爱的思想感情。
2、通过细读,感悟“绿”字的妙用。
学习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同学们,你们到过长江吗?(到过或没到过)今天老师带你们到长江北岸去好不好?
生:好!
师:我们要游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
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而“京口”这灵秀之地,诗人们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泊船瓜洲》---王安石,生读题。
(了解“泊”字字义,选择正确读音。
因为“泊”字是多音字)
师: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瑰宝,今天又到了边游览边欣赏古诗的时候了。
3、同学们,你们喜欢“瓜洲”的风景吗?你们喜欢王安石《泊船瓜洲》这首千古绝唱的诗吗?
生:喜欢。
师:看看课文中的图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先去读一读这首名诗吧。
4、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和挚爱的思想感情。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
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中的间、重、还三字的读音”。
3、分小组诵读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
指名说说每个诗句的意思。
师:读后,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指名回答。
生:我觉得诗写得很好,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二)
1、重点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师:诗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
生:“绿”。
师:为什么?
生:用“绿”字最能表现出勃勃生机的春天。
师:王安石在写这句时也许不是一下子就想到用“绿”字,他也许在推敲着,大家想一想,王安石可能会用到哪些字眼呢?
生1:“到”
生2:“入”
生3:“吹”
生4:“满”
生5:“来”
生6:“戏”
师:大家读读,比较一下,效果相同吗?
生:不同
师:用“绿”最好,老师也同意。
这“绿”在诗句应如何解释?
生:“吹绿了”
师:“绿”字原来是形容词,在这里变成了什么词?
生:动词
2、齐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指导把“绿”字读好。
3、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
生: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
师:那就和你的小组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小组之间互读、练说。
5、小组代表发言。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
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全班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奇丽风光。
这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9、指名答。
(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10、是呀,诗人放眼望去,看见了——
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2、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我们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我们感受到什么呢?
13、指名答。
(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关,远近各不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
1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三、激发知识冲突: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3、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4、引导学生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
(指
名答)
5、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知识
1、“每逢佳节倍思亲”,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思念呀!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吧!
2、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诗人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
3、同学们,你们继续说说有关思乡的诗词吧!
第二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一)
1、齐诵读《泊船瓜洲》。
2、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呢?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胸中的思乡之情呢?
(二)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
(注意读准“意万重”“聒”)
3、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指名答)
4、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小组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说。
(指数名答)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
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默读,画出来。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惆怅、心事重重的感觉。
6、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
7、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
8、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9、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挂念。
10、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
(齐读)
11、王安石见明月而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
那么,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巧妙的藏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3、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二)
1、学生任选一首诗进行背诵。
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答)
3、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
我们不可能到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得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
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感人的诗词吧。
(三)
1、找到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指名答)
3、指导书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写得左窄右宽。
4、学生练写。
五感情升华
三、激发知识冲突
1、读一读第今天学习的三首古诗词,想一想这三首古诗有什么共同点,(都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但是诗人在表达方法上各有千秋,比较一下这三首古诗词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你还知道那些古诗词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之情?课后收集一些读或背诵给同学听,比较一下这些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总结三首诗词,整理对比学习本课的思乡诗词。
再收集一首填在末尾。
独立或合作学习收集到的诗词,完成下面表格中的空格。
(整理表格如下)
题目作者背景思乡缘由作者表现表达特点
《泊船瓜洲》王安石奉诏入京春意浓追问明月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秋思》张籍客居洛阳见秋风寄写家书叙事抒情含蓄感人
《长相思》纳兰性德征旅途中遇风雪辗转难眠写景叙事倾诉心声
四、拓展延伸知识
1、说说课外的思乡的诗词
2、说说王安石的其他诗词
作业设计:
1.背诵、默写两首思乡的诗词。
2.积累摘抄课外的思乡的诗词。
板书设计:
5 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王安石奉诏进京春意浓追问明月何时还《秋思》张籍客居洛阳见秋风寄写家书意万重
《长相思》纳兰性德征旅途中遇风雪辗转难眠倾诉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