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重要阅读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4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江西省中考语文真题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五千年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chéng)________现出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

要问这些突出的特性是怎么产生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读书重学的传统。

决决中华,一直以一个读书大国()学习强国的姿态挺立于世界文明最前列。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chéng)________(2)姿________2.在括号内填入的标点符号是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当今信息时代,使知识的更新频率越来越快。

阅读是人了解社会的重要方式,也是人认识社会和自然界的重要方式。

阅读好书就像跟历代名贤圣哲促膝长谈,他们高尚的节操会对我们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大量阅读是________自我的必由之路。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在当今信息时代,知识的频率更新越来越快。

B.在当今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频率越来越快。

C.当今信息时代,更新的知识频率越来越快。

D.当今信息时代,产生知识的更新频率越来越快。

4.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完善B.完美C.改善D.改进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语言文字的错误看起来无伤大雅,实际上既关系到民族语文的纯正性、规范性和严肃性,又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不能马虎。

________。

唐代苦吟派诗人贾岛和韩愈“推敲”用字的故事、吕不韦“悬书城头改一字赏千金”的典故,等等,无不启示我们,对语言文字应该保持应有的敬畏和认真。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这方面我们要高度重视B.我们应该向古人学习C.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向古人学习D.今人在这方面不如古人6.某班开展《三顾茅庐》课本剧表演活动。

下列有关人物的台词及舞台说明节选自同学改写的剧本,其中背离原作内容的一项是()A.关羽(有些不满地)兄长已两次登门拜访,礼数太过。

孙道荣《你有多重要》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道荣《你有多重要》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道荣《你有多重要》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汽车进入了山区,山路崎岖不平,颠得人五脏六腑都翻腾出来。

车上只有十几个乘客,坐在后几排的乘客,因为颠得吃不消,都挪到了前排。

他却主动移到了最后一排,五个座位连在一起,正好可以躺下。

他太需要休息了。

这段日子,工作丢了,谈了好几年的女朋友也吹了,整个人完全处在心灰意懒中,连续十几天吃不下睡不着,他觉得自己走到了人生的绝境,自己是那么渺小,存不存在都不重要。

此行,他想回老家看看父母,年迈的双亲培养出他这个大学生很不容易。

他决定在了断自己之前,再看一眼可怜的双亲。

汽车颠簸着前进,乘客都昏昏欲睡。

他也恍恍惚惚进入梦乡。

突然,在一阵剧烈的撞击后,汽车猛地停了下来。

所有的乘客,都被惊醒了,有人头撞在了前排椅子扶手上,有人被震碎的窗玻璃割伤,有人被抛出了座位,躺在后排的他,也被高高地弹起,又重重地摔了下来——出车祸了!车厢里,立即爆发出一片惊叫声、哭喊声。

一片混乱之后,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虽然都有不同程度的撞伤,但看来都无大碍。

大家稍稍松了口气,探头窗外,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一看,让他们惊出一身冷汗:车子悬在路边的半空中,晃晃悠悠,而下面,是一个峡谷!大家这才发现,车头车尾不在一个水平面!车头向下,尾巴翘起。

车内再次爆发出绝望的哭喊声,混乱之中,倾斜的汽车剧烈地摇晃,随时都可能坠落。

他看看身边,最后一排只有他一个人。

窗户开着,他轻轻移到窗前,看看外面。

还好,还有近半个车身挂在路牙上,只要从窗户跳出去,他就获救了,安全了。

他站起来,探身准备往外跳,可是,因为他的移动,车厢猛烈地颤动了一下。

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自己跳下去,整个汽车可能因为重心失衡而坠落。

前面的乘客发出惊呼:你不能跳,不然我们可就都完了!是的,他不能只顾自己跳出去,那将置一车人于死地。

可是,如果不马上跳出去,汽车可能随时坠落,那自己将与大家同归于尽。

他不怕死,他这次回乡,就已经做好了死的打算,只是没想到会是这种死法。

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和答案2024

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和答案2024

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和答案2024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一)言语理解与表达1. 阅读理解题目:阅读以下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材料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优化了公共服务供给结构,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

同时,各地还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城市管理效率,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问题:(1)根据材料一,城市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答案:(1)城市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2)政府采取的措施包括: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结构,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以及探索智慧城市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城市管理效率。

2. 逻辑填空题目:请在下列各句的横线处填入最恰当的词语。

(1)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正在被新兴技术所______。

A. 替代B. 取代C. 代替D. 替换(2)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我们需要保持冷静,______分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A. 深入B. 全面C. 系统D. 细致答案:(1)B. 取代(2)C. 系统(二)数量关系1. 数字推理题目:请根据下列数列的规律,填入下一个数字。

2, 4, 8, 16, 32, ______答案:642. 数学运算题目:某公司有员工100人,其中男员工占60%,女员工占40%。

现公司决定裁员10%,裁员的男女比例与公司现有男女员工比例相同。

问裁员后公司男员工和女员工各有多少人?答案:裁员前男员工人数= 100 × 60% = 60人裁员前女员工人数= 100 × 40% = 40人裁员人数= 100 × 10% = 10人裁员中男员工人数= 10 × 60% = 6人裁员中女员工人数= 10 × 40% = 4人裁员后男员工人数 = 60 6 = 54人裁员后女员工人数 = 40 4 = 36人(三)判断推理1. 图形推理题目:请根据下列图形的变化规律,选择正确的下一个图形。

2021年新高考全国Ⅰ卷语文试题

2021年新高考全国Ⅰ卷语文试题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等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

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莱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

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

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

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

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

十六世纪在罗马发现的拉奥孔雕像似以这段史诗为蓝本。

莱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重要的异点。

因为要解释这些异点,他才提出诗画异质说。

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腊艺术所特有的恬静与肃穆。

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号啕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的丑状。

在表现痛感之中,他们仍求形象的完美。

其次,据史诗,那两条长蛇绕腰三圈,绕颈两圈,而在雕像中它们仅绕着两腿。

因为作者要从全身筋肉上表现出拉奥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诗,筋肉方面所表现的苦痛就看不见了。

同理,雕像的作者让拉奥孔父子赤裸着身体,虽然在史诗中拉奥孔穿着典祭官的衣服。

莱辛推原这不同的理由,作这样一个结论:“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图画用存于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

(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解析答案(Word版)

(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解析答案(Word版)

(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解析答案(Word版)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新高考)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北宋的题山水画诗,固然仍有不少是停留在单纯描述画面,赞扬画家画得逼真,然而融入个人情感的作品比例却大大增加。

更重要的是,与唐代不同,在这类融入个人情感的诗歌中,卧游不再是最重要的表现内容,它只是一个途径,而归隐才是最终目的。

在北宋涉及党争的诗人的题山水画诗中,提到归隐的诗歌约占30%,远远高于唐代。

而谈到归隐的作者更是远多于唐,苏轼、苏辙、黄庭坚、米芾、晁补之、蔡襄、秦观等都有提及。

北宋是山水画发展的一个高峰期,不仅出现了李成、范宽这样杰出的山水画家,而且诞生了郭熙《林泉高致》这样精到的山水画理论总结,而这一时期苏轼的画学理论更推进了文人画的形成。

在这种背景之下,山水画空前繁荣,山水不仅彻底摆脱了作为背景的尴尬局面,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且融入了文人的情思,更易与诗人契合。

故失意的文人更容易在山水画中找到心灵的栖息之处。

然而林泉之思大量产生的更重要的原因,是与北宋党争有关。

政党之间的相互倾轧,使许多文人卷入了政治漩涡,宦海沉浮的沧桑使文人们大多疲惫不堪,故而转向对山水的倾诉,以求通过山水获得精神压力的释放。

这种情绪深深地反映到了题山水画诗中,成为观山水画所得的一个最重要的感受。

如晁补之《题段吉先小景》三首(其二):人生何事踏尘埃,闲处胸襟足自开。

不作终南养高价,小山幽桂好归来。

晁补之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亦被作为旧党卷入到党争之中,这使其诗歌洋溢着浓厚的归隐情绪。

这首诗否定了唐代以隐居为终南捷径的表达方式,而认同真正的归隐。

在北宋党争之后,题山水画诗建立起一种归隐的情调。

不仅单纯地描述画面,强调画中景致的逼真,而且融入了一种深沉的林泉之思。

这种规范的建立,对北宋之后的题山水画诗书写更产生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福建省福州市2024届高三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福建省福州市2024届高三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福建省福州市2024届高三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古人普遍重视札记在读书治学过程中的作用,认为撰写札记可以督策学人勤读深思、力学进业。

正因为认识到了札记撰写对于进学修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以古代很多学者将札记作为重要的为学之具,在平时的学习、研究中常以札记来记载感悟、辑录见闻、考究原委等。

如乾隆时学者翟灏即是龚例:“苟可资多识者,靡不览。

诸子之瓌论,百家之琐语,山经地志之异闻,荒冢破壁之奇字,包孕而贯串之;下至街谈巷说,亦必考所由来,有所得辄札记之,意或龃龉,则旁参互巧。

穿穴以求其合。

自壮至老,手搦翰一管,撰述无倦。

”札记为古人求知修学所倚用,在其学术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故古代的学术札记十分发达,成为传统学术的重要载体,为数甚夥,精品亦多。

清梁章钜说:“子书杂家最多,而有数部不可磨灭之书,必须专读者。

如班固之《白虎通义》、颜之推之《家训》、王应麟之《困学纪闻》,皆当家有其书。

”清徐养原说,“杂家者流,自古有之,至唐宋而寝盛”,出现了苏鹗《苏氏演义》、沈括《梦溪笔谈》、洪迈《容斋随笔》等一大批学术札记名著,“足为考镜之资”。

清代是训诂学的鼎盛时期,此时学者在训诂研究上的所闻、所思、所得,有很多是以札记来承载和呈现的。

如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王念孙《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孙诒让《札迻》等学术札记,其中就多有训诂探究的内容,借此能窥见当时训诂学研究实绩之大略,甚至可以粗知清代学术的内涵、特点等。

所以梁启超说:“札记实为治此学者所最必要,而欲知清儒治学次第及其得力处,固当于此求之。

部编版六语下第五单元各类阅读真题(含小古文、非连续性文本等)名师解析连载五

部编版六语下第五单元各类阅读真题(含小古文、非连续性文本等)名师解析连载五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各类阅读真题名师解析连载(五)(含名著片段、说明文、古诗、小古文、非连续性文本等)前言阅读是小学阶段语文素养养成的关键,各种类型的考试中阅读所占的分量最大,失分也最多。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

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

阅读习惯将成为学生小学入学前后重点培养的习惯,并将一直持续下去!新教材更注重语文实践活动,考查内容大多与生活息息相关。

考查题型主要是“非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除了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练习中总结解题方法、梳理解题思路,并对照答案对失分点进行反思,是提升阅读能力的最佳方法。

所以,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应乡多做有价值的阅读题(说明文、名著、非连续文本、古诗、小古文等),并学会通过做阅读题来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小学阶段属于阅读习惯的养成期,这一阶段的阅读习惯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这就要求家长和老师在给学生选择阅读资料时慎之又慎。

本系列连载将陆续选取全国知名小学的期中、期末测试题和各种能力竞赛题中的阅读真题进行解析。

这些阅读真题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在文章难易程度和题目设置上更符合年级训练要求,是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最有效资料。

学生如果能长期坚持做阅读真题,定能掌握科学的答题方法培养良好的时间控制能力,以及对阅读试题类型更好的把控能力。

学生要检验自身学习的效果,纠正学习中的错误,只有“到真题中去”,因为真题经过了一线教学的检验,学生可以通过做真题检验、改正、巩固、提高所学,通过真题来纠错提高。

通过做阅读真题,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达成年级训练的目标,于无形中超越自己,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

真诚地希望我们这套阅读真题系列连载能为同学们阅读能力的提升发挥它应有的价一.本讲专题: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一)能力的真谛①能力,就是做事的本事。

什么样的人最有能力?在一定意义上说,善于思考的人最有能力。

②为什么相似的工作条件,相当的智力状况,有的人能出类拔萃,创出骄人的业绩,有的人则工作平平,见不到特色和浪花?其实,每个人都有能力把本职工作干好,只不过有人还没有真正把握能力的真谛,而优秀者已经在思考的小路上踏出了闪光的足迹。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综合性学习2020年9月,九(2)班开展“君子自强不息”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开场白)自强是一堂人生的必修课,亦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古人云:“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

”纵观华夏五千年历史,那些自强不息的君子不屈不挠,傲立潮头,成为时代jiāo子,给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选择自强不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挥师灭吴;选择自强不息,司马迁忍辱负重,谱写绝篇;选择自强不息,苏东坡笑看坎坷,随遇而安。

同学们!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自强不息者,积攒力量,迎浪行舟。

新时代,任重道远,让我们牢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1.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

2.请你帮助小春解决开场白朗读中遇到的问题。

(1)给加点字注音:积攒.(_______)(2)看拼音写汉字:jiāo子(_______)(3)画直线的“绝”字的意思是(_______)A.断 B.极 C.穷尽 D.独一无二(4)画波浪线的句子是____复句(填写复句类型)(活动进行时)环节一:“自强”对对碰3.你抽到以下一组填空题,请你完成。

环节二:“自强”面对面4.如果梁启超、艾青、鲁迅三位作家来到活动现场,围绕活动主题,结合所学课文(《敬业与乐业》《我爱这土地》《故乡》),向其中一位作家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1)采访人物:____(2)问题:____环节三:“自强”诵一诵5.诗歌朗诵环节中,小春选择了冰心的《成功的花》,小秋选择了朱熹的《劝学诗/偶成》,你选择了汪国真的《跨越自己》。

成功的花冰心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备注):朗诵时用欣羡坚定的语气诵读;重读“只”“奋斗” “牺牲”等词语;最后一句朗读时配上手心向上、缓慢挥臂作“洒”的动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有多重要孙道荣汽车进入了山区,山路崎岖不平,颠得人五脏六腑都翻腾出来。

车上只有十几个乘客,坐在后几排的乘客,因为颠得吃不消,都挪到了前排。

他却主动移到了最后一排,5个座位连在一起,正好可以躺下来。

他太需要休息了。

这段日子,工作丢了,谈了好几年的女朋友也吹了,整个人完全处在心灰意懒之中,连续十几天吃不下睡不着,他觉得自己走到了人生的绝境,自己是那么渺小,存不存在都不重要。

此行,他想回老家看看父母,年迈的双亲培养出他这个大学生很不容易。

他决定在了断自己之前,再看一眼可怜的双亲。

汽车颠簸着前进,乘客们都昏昏欲睡。

他也恍恍惚惚进入了梦乡。

突然,在一阵剧烈的撞击后,汽车猛地停了下来。

所有的乘客,都被惊醒了,有人头撞在了前排椅子扶手上,有人被震碎的窗玻璃割伤,有人被抛出了座位。

躺在后排的他,也被高高地弹起,又重重地摔了回来。

出车祸了! 车厢里,立即爆发出一片惊叫声、哭喊声。

一片混乱之后,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虽然都有不同程度的撞伤,但看来都无大碍。

大家稍稍松了口气,探头窗外,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一看,让他们惊出一身冷汗:车子悬在路边的半空中,晃晃悠悠,而下面,是一个峡谷!大家这才发现,车子是斜的!车头向下,尾巴翘起。

车内再次爆发出绝望的哭喊声,混乱之中,倾斜的汽车剧烈地摇晃,随时都可能坠落。

他看看身边,最后一排只有他一个人。

窗户是开着的,他轻轻移到窗前,看看外面,还好,还有近半个车身挂在路牙上,只要从窗户跳出去,他就获救了,安全了。

他站起来,探身准备往外跳,可是,因为他的移动,车厢猛烈地颤动了一下。

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自己跳下去,整个汽车可能因为剧烈的抖动而坠落。

前面的乘客发出惊呼:你不能跳出去,不然我们可就都完了! 是的,他不能只顾自己跳出去,那可能将置一车人于死地。

可是,如果不马上跳出去,汽车可能随时坠落,那自己也将与大家同归于尽了。

他不怕死,他这次回乡,就已经做好了死的打算,只是没想到会是这种死法。

他深深地吸了口气。

他冷静地判断了一下形势。

中学时,他的物理成绩就很好,他知道,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车头和车尾重量的稍稍改变,都可能使微弱的平衡打破,而致车毁人亡。

其他乘客都在汽车的前半部分,车尾只有他一人,他是这个平衡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

他这一生,从来也没有这么重要过! 现在,唯一可行的自救办法是,他保持不动,维持这个平衡,让前面的乘客,慢慢往后移,再从窗户逃出险境。

他对大家说,我不动,你们一个一个从前面挪过来。

千万不能挤,不要慌张,一个一个来! 在他的指挥下,离他最近的一位乘客,一点一点,向车尾爬过来。

汽车轻轻地摇晃着,每一次抖动,都揪着大家的心。

第一位乘客,成功地移到他身边,从窗户跳了出去。

又一位乘客爬了过来。

十几位乘客都获救了。

受伤的司机也爬了出来。

他最后一个从窗户跳了出来。

汽车晃了晃,没有坠落。

惊魂未定的乘客们,都安全获救了。

看着摇摇欲坠的客车,大家的脸上,流露出劫后余生的欣慰。

等大家定下神来,才想起坐在最后一排的那个小伙子。

如果没有他的沉着和勇敢,不敢想象,会是怎样不堪的后果。

大家四处找他,向他表达谢意,却没有找到。

他已经悄悄走了。

他的家就在离此地只有几公里的山坳里,上中学时,为了省路费,他就常常一个人从这条山路步行回家。

10年前,也是从这条山路,他走出了大山,他是他们山寨里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他曾经令多少人为之自豪啊。

而之前的挫败,相比以前,是多么微不足道。

此时他终于明白: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很重要,即使是一粒微尘。

落日的余晖洒满山林。

他拐进一条小路,这样可以早一点到家。

归巢的鸟儿们,成群结队,从他的头顶掠过。

他要从这里,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摘自《人生与伴侣》2008年2月上半月刊字数:1694) (1)对小说的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他”,一个靠自己的勤奋和才华走出大山的青年,在受到重大挫折后,决定回到故乡,在大山的怀抱结束自己的生命。

B.车祸发生时,处于有利位置的他,准备跳窗逃生,但遭到了惊慌失措的乘客们坚决
的反对,于是他果断地把机会放弃了。

C.在乘客逃离险境的整个过程中,没有一个人提出由自己来代替他保持车身平衡。

读者由此看到人性中自私卑怯的一面。

D.如果没有他的沉着和勇敢,后果不堪想象,所以获救后,惊魂甫定的乘客四处寻找他,要向他表达谢意,他却已悄然离去。

E.小说主要通过人物的行动、心理、神情等描写来推动情节,刻画人物形象。

这种力求客观的叙述有一种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

(2)小说中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简要分析。

(6分) (3)在情节安排上,最后一段有何作用?分条写出。

(6分)(4)这篇小说以“你有多重要”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

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8分)参考答案:(1)C E(分别为3分,2分)(2)有孝心,体谅父母辛劳;有才华,勤奋学习,成绩优异;有爱心,顾全大局,勇于自我牺牲。

(各2分)(3)照应开头:再次写回家,使文章首尾圆合;比喻暗示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转变:回家积蓄力量,准备新的起飞。

(各3分)(4)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