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测试卷 (包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测试卷 (包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 在水转化为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A.分子间距B.分子大小C.分子数量D.原子大小2.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3.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的是( )4.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C.元素的核电荷数D.原子的核外电子数5. 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不一定比原子大B.电解水过程中最小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C.同种分子构成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D.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6.R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原子核中有20个中子,R原子的阳离子带有1个单位的正电荷,则此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A.18 B.19C.20 D.177. 对以下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错误的是()A.①②属于同一种元素B.①④的化学性质相似C.①得到电子可形成③D.②③表示不同种离子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两粒子属于同种元素,则它们的质子数一定相等B.如果两粒子质子数相等,则它们属于同种元素C.一种元素不可能包含多种原子D.两粒子核外电子数相同,它们一定属于同种元素9. 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Na+的是()10. 最近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离子制造出含四个氧原子的新型“氧分子”(O4)。

针对以上事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O4和O2的化学性质相同B.一个O4分子中含有2个O2分子C.O4是一种混合物D.O4和O2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11. 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B.物体的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C.氧化汞分解成汞和氧气——分子还可以再分D.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12. 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原子的质量主要是由原子核的质量决定的B.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的空间里作高速运动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呈电中性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构成物质13. 某元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与Ne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元素位于周期表第2周期B.该粒子为阴离子C.该粒子核电荷数为10D.该粒子为Na+14. 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含答案)
D.离子是原子失去电子后生成的粒子
14.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
A.图示中共有4种物质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D.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5.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它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为“1”
(1)图1方框中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
(2)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
(3)图2横线上的数字是_______。
(4)下列说法中,图2不能直接获得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
①核电荷数②相对原子质量③电子层数④中子数
三、推断题
21.有A、B、C、D四种元素,A的单质是密度最小的气体,B的倒数第二层电子数占电子总数的1/4,C的阳离子C+比B原子多2个电子,D和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D-结构与氩原子结构相同,则
(1)A是什么元素_______?
(2)请画出D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
(3)A元素与B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什么_______?
22.有A、B、C、D四种元素,A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元素原子第三电子层比第二电子层少一个电子,C元素的原子得到2个电子以及D元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离子均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参考答案
1.B2.D3.B4.D5.D6.C7.B8.C9.B10.C11.C12.C13.C14.A15.A
16.2PAl3+SO317得到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17.二氧化碳分子氯离子和钠离子
18.(1)O2(2)③(3)Mg3N2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氨气B.氮气C.汞D.五氧化二磷2.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A.张青莲B.袁隆平C.侯德榜D.道尔顿3.我们常见到“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含氟牙膏”等商品,其中的碘、钙、氟指的是()A.原子B.离子C.元素D.单质4.氢是新型清洁能源,但难储运。

研究发现,镧和镍的一种合金是储氢材料。

下列有关质子数为57,相对原子质量为139的元素镧(La)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元素原子中子数为82 B.该元素原子中子数为57C.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7 D.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7 5.从宏观、微观的角度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化学特有的“科学思维”之一。

下列从微观角度对宏观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石油气压入钢瓶液化——分子间的间隔减小B.端午粽飘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夏天汽车轮胎炸裂——分子种类发生改变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6.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对点击化学等领域作出贡献的科学家。

铜离子是点击化学常用的催化剂,铜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铜的元素符号是CuB.铜的原子序数是29C.铜属于金属元素D.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3.55 g7.下列不属于“Fe”表示的意义的是()A.铁B.铁元素C.铁锈D.一个铁原子8.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钠固体由分子构成B.反应中一个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C.氯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D.反应中Cl变成Cl-,证明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发生改变9.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前三周期三种不同的元素。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一种有趣的钟表式元素周期表如图所示,关于时针所对应的元素说法中,错误的是A.2:00对应的元素极难形成化合物B.7:00对应元素的单质是由分子构成的C.11:00对应元素的离子符号为Na+D.9:00与12:00对应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MgF D解析:DA、2:00对应的元素是氦元素,只有一个电子层,电子数为2,化学性质很稳定,极难形成化合物,不符合题意;B、7:00对应元素是氮元素,其单质是氮气,由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C、11:00对应元素是钠元素,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变成钠离子,其离子符号为Na,不符合题意;D、9:00对应元素是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7,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F-,12:00对应元素是镁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Mg2+,故两者易形成得化合物为MgF2,符合题意。

故选D。

2.关于如图所示实验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说法组合是()①该实验用到了对比的方法②该实验能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③该实验能证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④片刻后可观察到试管A中溶液变红⑤加热后氨分子的能量升高⑥加热后氨分子的质量变小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④⑥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D解析:D【分析】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①该实验用到了对比的方法,该选项说法正确;②该实验过程中,酚酞溶液变红色,是因为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运动到酚酞溶液中时,和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该选项说法正确;③该实验过程中,C 中溶液变红色比B 中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该选项说法正确;④片刻后不能观察到试管A 中溶液变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⑤加热后氨分子的能量升高,该选项说法正确;⑥加热后氨分子的质量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资构成的奥妙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物资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水B.液氧C.过氧化氢D.高锰酸钾2.高钙奶粉中的“钙”一般是指( )A.原子 B.分子 C.单质 D.元素3.下图试验不克不及解释的是( )A.分子很小B.分子不断地活动C.构成物资的微粒不合,性质不合D.化学反响的本质是分子决裂为原子,原子从新联合成新分子4.下列论述中,不准确的是( )A.原子的质量重要分散在原子核上B.直接构成物资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C.在公园漫步闻到花的喷鼻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活动D.给篮球打气时气体被压扁,分子变小了5.“原子是化学变更中的最小粒子”的依据是( )A.原子的质量很小 B.原子是构成物资的最小粒子C.原子的体积很小 D.原子在化学反响前后的种类不变6.以下物资由离子构成的是( )A.蒸馏水 B.氯化钠 C.金刚石 D.氧气7.下列化学用语书写准确的是( )A.1 个氖原子Na B.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亚铁离子Fe3+C.4个氢分子4H D.3个硝酸根离子3NO3-8.下列有关原子构造的说法中准确的是( )A.氢.碳.氧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毒大米”中含有金属铬(Cr).铬原子序数为24,则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为24C.氯原子的构造示意图为 ,在反响中若得到一个电子即变成氯离子(Cl-)D.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证量都约等于1,每个质子.中子都带1个单位正电荷9.下列各组微粒构造示意图中,与暗示的意义一致的是( )A.都属于阳离子B.都属于阴离子C.属于统一种元素D.属于统一种原子10.依据化学根本概念和道理的常识,你以为下列论述准确的是( ) A.原子是不克不及再分的最小粒子B.同种元素的粒子,不必定具有雷同的质子数C.混杂物中不成能只含有一种元素D.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异常亲密11.在各一个氧分子.过氧化氢分子.二氧化碳分子.二氧化硫分子中,含一样多的是( )A.氧分子 B.氧原子 C.氧离子 D.氧元素12.依据右图的有关信息断定,说法错误的是( )A.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B.两个原子构造示意图中X值均为8C.氯离子符号为Cl-D.在化学反响中,钠原子轻易得到1个电子13.关于各元素相对含量说法准确的是( )A.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B.海洋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氯C.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碳D.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14.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①分子是保持物资性质的一种微粒②原子是不克不及再分的一种微粒③镁原子与镁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合④原子团在化学反响中可能产生变更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5.不合元素的原子,在①中子数;②质子数;③电子总数;④电子层数;⑤最外层电子数;⑥核电荷数中确定不雷同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⑥ C.②④⑥ D.②⑥16.在某粒子掉去电子后的剖析断定中,准确的是( )A.必定带正电 B.可能带正电C.必定带负电 D.可能带负电17.下表列出了一些生涯中罕有元素的原子构造示意图,下列论述错误的是( )A.上表中,8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雷同B.S.Cl.Ar的原子在化学反响中都轻易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C.上表中,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D.从Na到Ar,跟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从1递增,达到8个18.按下表供给的信息,以下断定准确的是( )A.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多B.第二周期的Li.Be和B均为金属元素C.Mg2+.H+最外层电子数分离为2和0D.Na+和Al3+的核外电子数雷同19.下列论述中准确的是( )A.若两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数雷同,则这两种粒子必定属于同种元素B.若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则这两种粒子的中子数不必定雷同C.若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则这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必定雷同D.若两种粒子的质子数雷同,则这两种粒子必定属于统一种元素20.已知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与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在数值上相等.若R2+核外有x个电子,则其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A.A-x+2 B.A+x+2 C.A-x-2 D.A+x-2二.填空简答题(每空1分,共33分)21.在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中子;⑤电子;⑥离子这些微粒中:(1)能构成物资的微粒有__________.(2)显示电中性的微粒有__________.(3)质量最小的微粒是____.(4)必定带正电荷的微粒有____.(5)必定带负电荷的微粒有____.(6)可能带正电荷也可能带负电荷的是____.22.用化学符号和数字暗示:(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 (2)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3)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____. (4)氯元素:____.(5)5个铝原子:____. (6)3个亚铁离子:______.23.二氧化硫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而二氧化硫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24.如图是某粒子的构造示意图,答复下列问题:(1)x暗示_____________,y暗示_______________.(2)当x=12时,y=____.(3)当x=17时,该粒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则y=____.(4)当y=1时,该粒子易____电子,变成带____(填“正”或“负”)电荷的________(填离子符号).25.联合下列图示答复问题.(1)在A,B,C,D四个构造示意图中,达到稳固构造的是________;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属于离子的是____.(2)对图E中供给的信息懂得不准确的是____.A.属于非金属元素B.质子数为20C.元素符号为CaD.相对原子质量为.26.在“宏不雅—微不雅—符号”之间树立接洽,是进修化学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原子构造示意图,依据所学常识答复下列问题.(1)上图四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____.(填元素符号)(2)2个镁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_,铝原子的核电荷数x为______(3)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真本质量之间消失慎密的关系(见下表),依据下表断定×1023个钠原子的质量y为_______.请归纳下表中的纪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试验探讨题(共27分)27.(9分)肖红同窗在研讨分子的性质时,做如下图所示试验.在一个小烧杯里放半杯水,然后用药匙取一小粒品红,放入烧杯.(1)试验进程中将不雅察到的试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试验解释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再设计一个试验证实粒子活动与温度有关,扼要地解释试验步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18分)如下图所示,在小烧杯A中装入30 mL蒸馏水,再滴入3滴酚酞,在小烧杯B中装入30 mL浓氨水.用一大烧杯把A.B两个烧杯罩在一路,过一段时光后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试验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些同窗对上述结论有不合意见,重要有以下两种猜测:第一种:A烧杯中的蒸馏水使酚酞试液变红;第二种:B烧杯中的浓氨水挥发出氨气,集中到A烧杯的溶液中使酚酞试液变红.①你以为_______猜测准确;②为证实这两种猜测,现设计如下的试验:(请填空)答案:一.1---5 BDDDD 6---10 BDCCD 11---15 BDADB 16----20 BBDBC二.21. (1) ①②⑥ (2) ①②④ (3) ⑤ (4) ③ (5) ⑤ (6) ⑥22.(1) N (2) O (3) H (4) Cl (5) 5Al (6) 3Fe2+23. 分子(或二氧化硫分子)两个氧原子(或一个硫原子)一个硫原子(或两个氧原子)硫元素(或氧元素)氧元素(或硫元素)24. (1) 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2) 2(3) 8(4) 掉去正Na+25. (1) .DC(2) A26. (1) Si (2) 2Mg2+13 (3) 23g6.02×1023个某原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三.27. (1) 品红消融,烧杯里的水都变成红色(2) 分子是在不竭活动的(3) 取等质量的冷水和热水,分离加到两只烧杯中,然后用药匙取一样多的品红,放入烧杯中,不雅察溶液变红的快慢28. A烧杯中液体变红分子在不竭活动,氨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第二种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1.下图是稀土元素钪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钪的元素符号为Sc B.钪原子的质子数为21C.钪原子的中子数为21D.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4.962.“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B.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C.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和氯元素不在同一周期D.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3.蔬菜中含有钙、钾、镁、钠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无机盐,其中钙、钾、镁、钠指的是A.元素B.离子C.原子D.分子4.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选项现象或事实解释A水被加热后变成水蒸气水分子体积变大了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D温度计中的汞柱随温度改变而升降温度改变,原子间间隔改变A.A B.B C.C D.D5.金属铯是世界上最活泼的金属,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为132.9B.核电荷数是55C.位于第六周期D.在化合物中一般显负价6.兔兔同学总结了物质、元素及构成粒子的相互关系图如下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为分子,b为元素,c为离子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C.不同元素的两离子,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不相同D.原子得(失)电子形成阴(阳)离子7.铁是世界上年产量最的金属,下图是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x=8B.铁原子的质子数为26C.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g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Fe8.2021年4月19日《中国科学报》报道: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首次合成新型铀-214,铀-238与铀-214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人教版化学九上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上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含答案)(40分钟完成满分100分)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过氧化氢B.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后的固体剩余物C.净化后的空气D.天然水2.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B. 果汁C. 冰水混合物D. 食醋3.下图分子结构模型示意图(图中“○”“●”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 B. C. D.4.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浓氨水挥发——氨分子不断运动B.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C.氢气燃烧生成水——分子种类改变D.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5.走进玫瑰园,花香四溢,沁人心脾。

人们能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的体积很小D.分子之间有间隔6.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于()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C.分子之间有空隙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能再分7.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A.分子B.原子C.离子D.质子8.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A. B. C. D.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D.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大10.下列对如图实验的表述错误的是()A.烧杯C溶液变红,烧杯B溶液不变色B.该实验说明空气不能使酚酞变色C.氨分子是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D. 该实验说明分子不断运动11.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B.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C.质子数一定不等于中子数D.一般来说,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12. 美国铱星公司(已破产)原计划发射77颗卫星,以实现全球卫星通讯,其要发射卫星的数目恰好与铱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目相等。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紫薯中含有被誉为“抗癌大王”的硒元素.已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中子数为44,则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10 B.34 C.44 D.782、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重要微粒。

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B.相同的原子无法构成不同的分子C.温度升高,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说明汞原子体积变大D.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3、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第3题图第4题图4、镍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镍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是28 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中的质子数是28 D.原子质量为58.695、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同种分子运动速率不同,化学性质不同B.同种原子按不同方式结合,可以构成不同物质C.在干冰中,分子因相互作用而静止不动D.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后,原子核发生了变化6、在某泉水瓶上标有一些矿物含量,如图,其中的“钾、镁、钠、钙”指的是()A.离子 B.分子 C.元素 D.原子第6题图第7题图第8题图第9题图7、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对该粒子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A.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 B.该粒子属于金属元素C .该粒子是原子D .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易失去电子,变成阴离子8、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 、b 、c 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中粒子a 表示的是电子B .原子中b 与c 的数目不一定相同C .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由b 和c 两种粒子构成D .该原子为碳原子9、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分子的运动情况,在T 形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一:将浓氨水加入左侧试管中,3分钟后观察到ba 段滤纸条先变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水B.液氧C.过氧化氢D.高锰酸钾2.高钙奶粉中的“钙”一般是指( )A.原子B.分子C.单质D.元素3.下图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分子很小B.分子不停地运动C.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性质不同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B.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C.在公园散步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给篮球打气时气体被压扁,分子变小了5.“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根据是( )A.原子的质量很小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C.原子的体积很小D.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的种类不变6.以下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蒸馏水B.氯化钠C.金刚石D.氧气7.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1 个氖原子Na B.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亚铁离子Fe3+C.4个氢分子4H D.3个硝酸根离子3NO3-8.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氢、碳、氧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毒大米”中含有金属铬(Cr)。

铬原子序数为24,则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为24C.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在反应中若得到一个电子即变成氯离子(Cl-) D.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1,每个质子、中子都带1个单位正电荷9.下列各组微粒结构示意图中,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 )A.都属于阳离子B.都属于阴离子C.属于同一种元素D.属于同一种原子10.根据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知识,你认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B.同种元素的粒子,不一定具有相同的质子数C.混合物中不可能只含有一种元素D.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非常密切11.在各一个氧分子、过氧化氢分子、二氧化碳分子、二氧化硫分子中,含一样多的是( ) A.氧分子B.氧原子C.氧离子D.氧元素12.根据右图的有关信息判断,说法错误的是( )A.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两个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值均为8C.氯离子符号为Cl-D.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13.关于各元素相对含量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B.海洋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氯C.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碳D.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②原子是不能再分的一种微粒③镁原子与镁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④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能发生变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5.不同元素的原子,在①中子数;②质子数;③电子总数;④电子层数;⑤最外层电子数;⑥核电荷数中肯定不相同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⑥C.②④⑥D.②⑥16.在某粒子失去电子后的分析判断中,正确的是( )A.一定带正电B.可能带正电C.一定带负电D.可能带负电17.下表列出了一些生活中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上表中,8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B.S、Cl、Ar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都容易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C.上表中,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D.从Na到Ar,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从1递增,达到8个18.按下表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多B.第二周期的Li、Be和B均为金属元素C.Mg2+、H+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2和0D.Na+和Al3+的核外电子数相同1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两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则这两种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B.若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则这两种粒子的中子数不一定相同C.若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则这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同D.若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则这两种粒子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20.已知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与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在数值上相等。

若R2+核外有x个电子,则其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A.A-x+2 B.A+x+2 C.A-x-2 D.A+x-2二、填空简答题(每空1分,共33分)21.在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中子;⑤电子;⑥离子这些微粒中:(1)能构成物质的微粒有__________。

(2)显示电中性的微粒有__________。

(3)质量最小的微粒是____。

(4)一定带正电荷的微粒有____。

(5)一定带负电荷的微粒有____。

(6)可能带正电荷也可能带负电荷的是____。

22.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

(2)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

(3)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____。

(4)氯元素:____。

(5)5个铝原子:____。

(6)3个亚铁离子:______。

23.二氧化硫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而二氧化硫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24.如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x表示_____________,y表示_______________。

(2)当x=12时,y=____。

(3)当x=17时,该粒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则y=____。

(4)当y=1时,该粒子易____电子,变成带____(填“正”或“负”)电荷的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5.结合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1)在A,B,C,D四个结构示意图中,达到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属于离子的是____。

(2)对图E中提供的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____。

A.属于非金属元素B.质子数为20C.元素符号为Ca D.相对原子质量为。

26.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四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____。

(填元素符号)(2)2个镁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_,铝原子的核电荷数x为______(3)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真实质量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见下表),根据下表判断×1023个钠原子的质量y为_______。

请归纳下表中的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验探究题(共27分)27.(9分)肖红同学在研究分子的性质时,做如下图所示实验。

在一个小烧杯里放半杯水,然后用药匙取一小粒品红,放入烧杯。

(1)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实验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粒子运动与温度有关,简要地说明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8.(18分)如下图所示,在小烧杯A中装入30 mL蒸馏水,再滴入3滴酚酞,在小烧杯B中装入30 mL浓氨水。

用一大烧杯把A、B两个烧杯罩在一起,过一段时间后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些同学对上述结论有不同看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猜测:第一种:A烧杯中的蒸馏水使酚酞试液变红;第二种:B烧杯中的浓氨水挥发出氨气,扩散到A烧杯的溶液中使酚酞试液变红。

①你认为_______猜测正确;答案:一、1---5 BDDDD 6---10 BDCCD 11---15 BDADB 16----20 BBDBC二、21. (1) ①②⑥(2) ①②④(3) ⑤(4) ③(5) ⑤(6) ⑥22.(1) N (2) O (3) H (4) Cl (5) 5Al (6) 3Fe2+23. 分子(或二氧化硫分子)两个氧原子(或一个硫原子)一个硫原子(或两个氧原子)硫元素(或氧元素)氧元素(或硫元素)24. (1) 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2) 2(3) 8(4) 失去正Na+25. (1) B、C C、D C(2) A26. (1) Si (2) 2Mg2+13 (3) 23g ×1023个某原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三、27. (1) 品红溶解,烧杯里的水都变成红色(2) 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3) 取等质量的冷水和热水,分别加到两只烧杯中,然后用药匙取一样多的品红,放入烧杯中,观察溶液变红的快慢28. A烧杯中液体变红分子在不断运动,氨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第二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