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塞下曲·烽火动沙漠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塞下曲》卢纶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塞下曲》卢纶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塞下曲》卢纶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塞下曲》卢纶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塞下曲六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六首诗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其主题是要求平定边患。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塞下曲》卢纶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品原文塞下曲六首【其一】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其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其三】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其四】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其五】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其六】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词句注释1、张仆射:一说为张延赏,一说为张建封。

塞下曲:古时的一种军歌。

2、鹫翎:箭尾羽毛。

金仆姑:神箭名。

3、燕尾:旗的两角叉开,若燕尾状。

蝥(máo,一说音wù)弧:旗名。

4、独立:犹言屹立。

扬新令:扬旗下达新指令。

5、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6、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7、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8、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石棱:石头的棱角。

也指多棱的山石。

9、月黑:没有月光。

10、单于(chányú):匈奴的首领。

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遁:逃走。

11、将:率领。

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逐:追赶。

12、弓刀:像弓一样弯曲的军刀。

13、野幕:野外帐篷。

敞:开。

琼筵:美宴。

14、羌戎:此泛指少数民族。

15、雷鼓:大鼓,以声大如雷,故称。

16、出世:一作“百中”。

17、奔狐:一作“奔猨”。

18、唯应独不名:一作“谁知独有名”。

白话译文【其一】身佩雕羽制成的金仆姑好箭,旌旗上扎成燕尾蝥弧多鲜艳。

大将军威严地屹立发号施令,千军万马一呼百应动地惊天。

【其二】林中昏暗风吹草动令人惊,将军夜中搭箭拉弓显神勇,天明寻找昨晚射的白羽箭,箭头深深插入巨大石块中。

王昌龄《塞下曲》全诗翻译赏析

王昌龄《塞下曲》全诗翻译赏析

王昌龄《塞下曲》全诗翻译赏析塞下曲王昌龄饮马度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①足:满。

②蓬:蓬草,枯后根断,遇风飞旋,也称“飞蓬”。

③蒿:蒿子。

原诗为乐府诗,是一首边塞诗。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荒漠、凄凉、目不忍睹的“沙场图”——滚滚黄尘充满天地,风沙不息,自古依然;极目远望,别无所见,唯有森森白骨与蓬蒿零乱混杂而已。

两句诗集中反映了对连年拓边战争的厌倦和愤怨情绪,形象逼真,情景交融。

“足”、“乱”二字加强了凄凉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很有特色。

【诗文解释】让马喝完水渡过秋水,河水冰冷,寒风吹过来像刀割一样。

一片大漠上太阳还没有落下,昏暗中隐隐约约看到临洮。

昔日长城脚下的战争,都说战士们士气高昂。

自古至今,这里都是黄沙弥漫,没有什么不同,将士们遗下的白骨散落在蓬蒿间。

译文1: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

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

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译文2:饮完战马度过秋天的江水,江水冰冷寒风似尖利钢刀。

无边沙漠天边残日还未落,昏暗中隐约地能看见临洮。

想起昔日长城脚下麝战急,都说将士们当年的斗志高。

从古到今这里是黄沙弥漫,战士的白骨在蒿草中乱抛。

译文3:秋凉了,戍边的将士们饮马渡江,水冰凉风似刀割。

放眼望去,太阳还没西落,只见一片沙漠。

远望临洮已是昏暗不清。

联想到从前在这一带进行的激烈的战斗,将士们意气风发,斗志高昂。

这里从古到今都是黄沙充塞的征战之地,战死者的白骨混迹在野草之中。

【词语解释】饮马:给马喝水。

平沙:茫茫无际的沙漠。

没:落。

临洮:甘肃地名。

古长城的起点。

长城战:指开元二年,唐将杀敌数万,“洮水为之不流”事。

咸:都。

乱蓬嵩:散乱在乱野之中。

【诗文赏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反战情绪。

荒凉的塞外,散落在蓬蒿里的将士白骨触目惊心,寄托了诗人对征战将士的无限同情。

塞下曲原文翻译及赏析

塞下曲原文翻译及赏析

塞下曲原文翻译及赏析塞下曲原文翻译及赏析塞下曲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塞下曲六首·其一唐代: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译文: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五月的天山仍是大雪纷飞,只有凛冽的寒风,根本看不见盛放的鲜花。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听到有人用笛子吹奏《折柳曲》,想着家乡已是春色满园,而在这里,还未曾见到春色。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枕着马鞍睡觉。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注释: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天山:指祁连山。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ān)。

金鼓:指鼓,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赏析: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经扣紧题目。

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

韩愈说“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赵嘏说“和如春色净如秋,五月商山是胜游”。

但是,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

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

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诗人敏锐地捕捉,然而,他没有具体细致地进行客观描写,而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花只有寒”。

“无花”二字双关不见花开之意,这层意思紧启第三句“笛中闻折柳”。

“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

这句表面看是写遍地闻笛,实际话外有音,意谓眼前无柳可折,“折柳”之事只能于“笛中闻”。

花明柳暗是春色的表征,“无花”兼无柳,也就是“春色未曾看”了。

这四句意脉贯通,一气直下,措语天然,不拘格律如古诗之开篇,前人未具此格。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这两句是说,战士们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却是抱着马鞍睡觉。

五、六句紧承前意,既写军旅生活的紧张。

古代行军鸣金击鼓,以整齐步伐,节制进退。

写出“金鼓”,则烘托出紧张气氛,军纪严肃可知。

《塞下曲》戎昱唐诗原文及鉴赏

《塞下曲》戎昱唐诗原文及鉴赏

《塞下曲》戎昱唐诗原文及鉴赏塞下曲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戎昱诗鉴赏这首诗是戎昱的组诗《塞下曲》中的第六首,即最后一首。

其它五首都是五言六句的古诗,这一首是五言律诗。

此题一作《塞上曲》,唐新乐府辞,属《横吹曲》。

在唐代,边塞诗作很多,或写气候的酷寒,或勾勒山势的险峻,或渲染战斗的激烈等等,以显征战之苦。

而此诗着重在描写人物,通过刻画一位戍边老将的形象,表现了经久不息的残酷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寄寓了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首联“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点染了边塞紧张的战场气氛,据《汉书·西域传》王先谦补注谓白草“春兴新苗与诸草无异,冬枯而不萎,性至坚韧”。

白草为北风所凋,其风之大,其气之寒,可以想见。

另外《诗经·邶风·北风》有“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朱熹在《诗集传》中认为北风是象征国家的危乱,所以此处也指边境形势十分险恶,下句紧接着写外族军队正在加紧寇边,步步向要塞逼近,军情非常紧急。

骎骎,马走得很快的样子。

这两句,把边塞的环境,沙场的气氛形象生动,显得笔势凌健。

虽然边将这个形象还没有出场,却做足了烘衬和铺垫之功。

中间四句,着力刻画边将的形象,表现其久戍不归的痛苦心理:“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在秋天的夜晚,清冷的月光照着城楼上的戍边老将,他凝望着秋空中的'明月,不禁想到万里之外的家人,心中涌起一阵凄楚之情。

渐渐地,他的铁衣上凝结了一层厚厚的霜花,他相依为伴的战马不时发出嘶鸣,似乎也在感叹戍边的岁久年深。

秋月本为寻常之物,但与戍楼联系起来,就暗示出了边将的思家之念。

铁衣是边将随时披戴之物,覆以重重的霜花,足见边地之苦寒,边将的心情也可想而知。

战马,更是边将不可须臾分的伙伴,连牲口也苦于久戍边地,更不必说人了。

四句诗中,作者选取了与人物紧密相关的景物、事物,使之不着痕迹地高度融合,组成形象的画面,而人物的心情,也从画面中自然流出,收到了感动人心的效果。

塞下曲六首其六翻译

塞下曲六首其六翻译

塞下曲六首其六翻译李白《塞下曲六首》其六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注释:1、烽火句:谓胡人入侵,烽火从边境连及甘泉宫。

《史记·匈奴列传》:胡骑入代句(gǒu)注(山名)边,烽火通于甘泉、长安。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

《史记·周本纪》:有寇至,则举烽火。

甘泉,宫名,故址在今陕西淳化县甘泉山上。

本秦宫。

汉武帝增筑扩建,在此接见诸侯王,夏日避暑。

2、还招句:谓匈奴入边,无将可当,天子起用被废的.李将军迎敌。

据《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被匈奴生俘,设法逃回后,废为庶人。

“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

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3、兵气句:极言战争气氛之浓烈。

兵气,战争的气氛。

《汉书·燕剌王刘旦传》:谋事不成,妖详说见,兵气且至,奈何?4、鼓声句:概言战争声势浩大鼓声响彻山川。

陇,山名,即六盘山南段。

5、横行句:谓凭勇气纵横驰骋,所向无敌。

6、妖氛:不祥的云气。

一般喻祸乱、灾害。

甘泉:甘泉山,秦时在山上造甘泉宫,汉武帝扩建。

合:满。

陇底:山坡下。

负:凭借。

妖氛:指敌人。

译文:烽火在沙漠深处燃起,连绵直到甘泉宫,照亮了甘泉宫上空的云层。

汉武帝握剑拍案而起,回头召来李广将军。

战斗的气氛弥漫着天空,震天的鼓声,连山坡底下都可清晰听闻。

横行战场靠的是勇敢的气魄,在将士们的奋勇拼杀下,一仗就消灭了敌人。

简析:此诗写猛将受天子之召,破虏平乱。

首二句写烽火起于边塞,旋即逼近京师。

三四句言天子召将。

五六句概写战斗激烈,气氛浓烈。

末二言将军凭勇气平息战乱。

此诗一气呵成,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塞下曲四首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塞下曲四首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塞下曲原文翻译及赏析塞下曲四首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塞下曲四首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秦筑长城城已摧,汉武北上单于台。

古来征战虏不尽,今日还复天兵来。

黄河东流流九折,沙场埋恨何时绝。

蔡琰没去造胡笳,苏武归来持汉节。

为报如今都护雄,匈奴且莫下云中。

请书塞北阴山石,愿比燕然车骑功。

译文西北部的军队士兵会整理戎装,打扮自己,早晚在黄河转弯的地方奔驰狩猎。

在不绝的豪壮燕歌声中,边塞的鸿雁高飞,放牧的马儿叫着。

春天快到了,地上的草开始转绿。

注释蕃州:泛指西北地区。

结束:装束,打扮。

燕歌:泛指悲壮的燕地歌曲。

赏析:唐代边塞诗不乏雄浑之作,然而毕竟以表现征戍生活的艰险和将士思乡的哀怨为多。

即使一些著名的豪唱,也不免夹杂危苦之词或悲凉的情绪。

当读者翻到李益这篇塞上之作,感觉便很不同,一下子就会被那天地空阔、人欢马叫的壮丽图景吸引住。

它在表现将士生活的满怀豪情和反映西北风光的壮丽动人方面,是比较突出的。

诗中“蕃州”乃泛指西北边地(唐时另有蕃州,治所在今广西宜山县西,与黄河不属),“蕃州部落”则指驻守在黄河河套(“黄河曲”)一带的边防部队。

军中将士过着“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的生活,十分艰苦,但又被磨炼得十分坚强骁勇。

首句只夸他们“能结束”,即善于戎装打扮。

作者通过对将士们英姿飒爽的外形描写,示意读者其善战已不言而喻,所以下句写“驰猎”,不复言“能”而读者自可神会了。

军中驰猎,不比王公们佚游田乐,乃是一种常规的军事训练。

健儿们乐此不疲,早晚都在操练,作好随时迎敌的准备。

正是“为报如今都护雄,匈奴且莫下云中”(同组诗其四)。

“朝暮驰猎黄河曲”的行动,表现出健儿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精神和决胜信念,句中饱含作者对他们的赞美。

这两句着重刻画人物和人物的精神风貌,后两句则展现人物活动的辽阔背景。

西北高原的景色是这样壮丽:天高云淡,大雁群飞,歌声飘荡在广袤的原野上,马群在绿草地撒欢奔跑,是一片生气蓬勃的气象。

《塞下曲》王昌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塞下曲》王昌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塞下曲》王昌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塞下曲》王昌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塞下曲》王昌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塞下曲四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组诗作品。

《塞下曲》王昌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塞下曲》王昌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塞下曲》王昌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第一首诗通过描写蝉鸣、空桑林、萧关道、黄芦草等景物,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持久。

诗中“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幽州和并州一带的豪杰们的惋惜之情,他们为了追求功名而投身沙场,最终却只能与沙尘为伴,终老一生。

最后两句“不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则对那些自恃勇武、夸耀宝马的游侠儿进行了讽刺,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第二首诗主要描写了战争的艰苦和残酷。

诗中“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两句,描绘了战士们在寒冷的河水中饮马的情景,表现了战争的艰苦。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两句,描绘了战场的辽阔和阴沉,暗示了战争的激烈和残酷。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两句,表达了人们对战争的看法,认为战争中人们的意气很高,但实际上战争是残酷的。

最后两句“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则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持久,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第三首诗主要描写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士卒的同情。

诗中“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两句,描绘了朝廷大规模征兵的情景,暗示了战争的紧迫性。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两句,描绘了朝廷对出征将士的重视和郡国对他们的迎接,表现了朝廷对战争的重视。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两句,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几万名出征的将士无一生还,表达了诗人对士卒的同情。

最后两句“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则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能够节约宫廷厩中的马匹,分赐给边城的愿望,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第四首诗主要描写了战争的悲壮和对死者的哀悼。

诗中“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两句,描绘了边疆地区的悲惨气氛,已经埋葬了霍将军。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两句,描绘了霍将军的部曲们都来吊唁他,他的死讯传遍了燕南代北。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两句,描绘了霍将军的功勋被废黜,他的部队也被分调,表达了诗人对霍将军的惋惜之情。

最后两句“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则描绘了朝廷再次派遣军队前往边疆戍守,诗人只能对着边塞的云彩哭泣,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悲愤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塞下曲·烽火动沙漠翻译赏析
《塞下曲·烽火动沙漠》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

其古诗全文如下: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前言】
《塞下曲六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六首诗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主要叙述了汉武帝平定匈奴侵扰的史实,以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风貌。

诗中有对战士金戈铁马、奋勇战斗的歌颂,也有对闺中柔情的抒写,内容极为丰富,风格疏宕放逸,豪气充溢,表达了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

【注释】
⒅甘泉:甘泉山,秦时在山上造甘泉宫,汉武帝扩建。

⒆合:满。

陇底:山坡下。

⒇负:凭借。

净:一作“静”。

妖氛:指敌人。

【翻译】
烽火在沙漠深处燃起,战火映红了甘泉宫的天空。

汉皇勃然大怒,按剑而起,召李将军率领大军前去迎敌。

杀气直冲云霄,鼓声震天动地,天兵英勇战斗,所向无敌。

横行战场靠的是勇敢的气魄,一战而
扫清胡虏,平定天下。

【赏析】
这首诗写了由于匈奴南侵引起新的战争,但在杰出将领的率领下,勇敢的战士们又一次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中原地区长期遭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唐时北方突厥非常凶悍,对李唐王朝形成了长期严重的威胁。

诗人选择汉军抗击匈奴的题材,部分原因即在于此。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