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合集下载

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材实验分析与典型例题讲解

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材实验分析与典型例题讲解

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材实验分析与典型例题讲解典型例题分析【典例01】四位同学讨论对观察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A.小丽:眼睛看现象就是观察B.小军:感觉器官感觉现象就是观察C.小明:肉眼不易观察时借助仪器也观察不到D.小红:以上三种说法都对【答案】B【详解】A、眼睛看现象,不一定能进行全面、伸入的察看,所以不一定就是观察,故选项说法错误;B、感觉器官感觉现象,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伸入的察看,所以是观察,故选项说法正确;C、肉眼不易观察时借助仪器可以观察,如细胞的结构,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上述分析,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典例02】在“蜡烛及其燃烧探究实验”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燃烧中石蜡融化B.产物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C.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白烟D.产物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答案】D【详解】A、燃烧前石蜡融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产物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白烟是石蜡的固体颗粒,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B、产物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D。

【典例03】“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其名称源于北京某医院在1984年研制成功的一种高效含氯消毒液。

某同学想知道“84”消毒液为什么能消毒杀菌,就“84消毒液为什么能消毒杀菌”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是()A.建立假设B.提出问题C.获得结论D.收集证据【答案】B【详解】A、建立假设是根据问题和相关的资料作出假设和猜想,如84消毒液能消毒可能是因为溶液中含有次氯酸钠,不符合题意;B、提出问题是需要探究的课题,如“84消毒液为什么能消毒杀菌”,符合题意;C、获得结论是根据相关资源和实验现象等得出结论,不符合题意;D、收集证据是根据假设和问题搜集相关资料等,不符合题意。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案)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案)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蜡烛的来源和用途。

激发学生对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蜡烛的来源和用途蜡烛的组成和结构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询问学生对蜡烛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蜡烛的用途和重要性。

展示蜡烛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观察蜡烛的外观和结构。

第二章:蜡烛的组成和结构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蜡烛的组成和结构。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2 教学内容:蜡烛的组成:蜡、芯、壳等蜡烛的结构:外壳、蜡层、烛芯等2.3 教学活动:展示蜡烛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蜡烛的组成和结构。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蜡烛的组成和结构,并描述其特点。

第三章:蜡烛的燃烧过程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2 教学内容:蜡烛的点燃过程:点燃、熔化、蒸气形成等蜡烛的燃烧过程:火焰形成、燃烧反应等3.3 教学活动:进行蜡烛燃烧实验,让学生观察蜡烛的点燃过程和燃烧过程。

邀请学生上台演示蜡烛的燃烧过程,并描述其特点。

第四章:蜡烛的燃烧特性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蜡烛的燃烧特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2 教学内容:蜡烛的燃烧特点:火焰颜色、烟雾产生、燃烧速度等蜡烛的燃烧影响因素:蜡烛大小、蜡烛形状等4.3 教学活动:进行蜡烛燃烧实验,让学生观察蜡烛的燃烧特点和影响因素。

邀请学生上台演示蜡烛的燃烧特性,并分析其原因。

5.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蜡烛及其燃烧的进一步探究兴趣。

5.2 教学内容:提出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和方向。

5.3 教学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蜡烛及其燃烧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并进行小组分享。

邀请学生提出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和方向,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第六章:蜡烛的燃烧与环境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蜡烛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2 教学内容:蜡烛燃烧产生的污染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烟尘等蜡烛燃烧对空气质量的影响6.3 教学活动:进行蜡烛燃烧实验,让学生观察蜡烛燃烧产生的污染物。

012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012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 内壁出现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 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 的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


巩固练习
• 几位同学对蜡烛火焰的焰心进行了探究,请你完成其中的 一些步骤:
▫ (1)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 现象如右图A,这证明焰心_________________。 ▫ (2)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根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 (如右上图B),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 心物质的性质是 _________________、 。
• 关注实验现象的分析,进而得出可靠的结论:
实验一:观察变化前后的蜡烛
• 取出一根蜡烛,观察变化前的蜡烛; • 点燃并熄灭蜡烛,观察变化后的蜡烛;
实验步骤 观察蜡烛的制作 材料 观察蜡烛的颜色、 状态、气味 用小刀切下一块 放入水中 现象 圆柱体,由绵 线和石蜡组成 白色; 固体; 有轻微气味; 浮在水面上 结论 由石蜡和绵线 组成 石蜡是白色没 有轻微气味的 固体; 石蜡硬度小; 密度比水小; 难溶于水;
▫ ▫ ▫ ▫

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 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 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 D.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不能被点燃
巩固练习
• 观察蜡烛的燃烧,得出下列结论。请回答: • (1)哪些是不需要燃烧就能观察到的现象(填字母) • (2)哪些是需要燃烧才能观察到的现象(填字母)
The End
欢迎您到思源实验学校来 http://浠水县思源实验学校.公益.cn luowangmin@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案)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案)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案)第一章:认识蜡烛1.1 蜡烛的种类与结构让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蜡烛,如:圆柱形、动物形状、香味蜡烛等。

引导学生了解蜡烛的结构,如:蜡芯、蜡层、燃烧产生的烟雾等。

1.2 蜡烛的制作材料介绍蜡烛的制作材料,如:石蜡、蜂蜡、植物蜡等。

让学生了解不同材料制成的蜡烛在燃烧特点上的差异。

第二章:探究蜡烛的燃烧2.1 蜡烛的燃烧过程引导学生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如:火焰的形状、颜色、烟雾的产生等。

解释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如:石蜡融化、蒸发、氧化等。

2.2 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让学生了解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如:蜡烛的高度、蜡烛的形状、燃烧环境等。

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因素对蜡烛燃烧的影响。

第三章:蜡烛燃烧的应用3.1 蜡烛的应用领域介绍蜡烛在日常生活、节日庆典、宗教仪式等领域的应用。

让学生了解蜡烛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意义和作用。

3.2 蜡烛的环保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蜡烛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如:烟雾、碳足迹等。

让学生了解蜡烛的环保替代品,如:电子蜡烛、天然蜡等。

第四章:蜡烛的创意制作4.1 蜡烛制作的基本技巧教授学生蜡烛制作的基本技巧,如:蜡烛模具的选择、蜡花的制作等。

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蜡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2 创意蜡烛设计引导学生发挥创意,设计独特的蜡烛作品。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交流。

第五章:蜡烛燃烧的实验5.1 蜡烛的燃烧时间设计实验,让学生测量不同蜡烛的燃烧时间。

引导学生分析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如:蜡烛的高度、蜡烛的形状等。

5.2 蜡烛的燃烧温度设计实验,让学生测量蜡烛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引导学生了解蜡烛燃烧温度与蜡烛材料、燃烧时间等因素的关系。

第六章:蜡烛的燃烧与气流6.1 气流对蜡烛燃烧的影响实验观察蜡烛在有风和无风环境下的燃烧情况。

讨论气流对蜡烛火焰大小和形状的影响。

6.2 吹灭蜡烛的方法探讨不同的吹灭蜡烛的方法,如直接吹、吹蜡烛周围空气等。

探究实验一_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实验一_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程功化学探究实验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活动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活动目的:探究(1)实验用品石蜡的各种性质;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通过分析,得出真实可靠的结论。

):小刀、烧杯或水槽(盛水)、火柴、干燥(干冷)的烧杯、蜡烛、澄清石灰水。

(2)石蜡在点燃前后的变化;步骤和方法现象(描述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分析(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并嗅其气味。

然后用小刀切割,放入盛水的大试管或烧杯中中心有一根灯芯,周围是筒状白色蜡状固体,轻微气味;可切割,放入水中不溶于水,浮在水面上常温下为白色固态,略有气味,质软(硬度小),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物理性质(2)燃着时:点燃蜡烛,观察火焰及变化;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2s后安静燃烧,放热,顶部先熔化,逐渐变短;火焰分三层,中层(内焰)最明亮,最里层最暗;火柴梗接触石蜡受热易熔化(熔点低)。

★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芯X),外焰温度最高,内焰取出,观察火柴梗在火焰的不冋部位被烧的情况外层部分(外焰)最先被烧变黑,中层次之,最里层变黑最慢。

次之,焰心温度最低;故加热时用外焰。

(3)检验燃烧后的生成物:分别取一个干燥(冷)的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先后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

或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烧杯内壁出现无色小液滴(小水珠/ 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混X )浊;或烧杯内壁变浑浊。

★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H2C)和二氧化碳(CQ)(两种新物质)----化学变化(或化学性质)从而证明蜡烛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

(4)熄灭时:熄灭蜡烛,观察其现象,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再观察现象熔化的石蜡逐渐凝固,白色棉线烛心变黑,易碎;刚熄灭时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用火柴点燃白烟,白烟可燃烧并重新点燃蜡烛。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BACK
步骤和方法
现 象
分 析
1、熄灭蜡烛。 尝试用火柴点 燃蜡烛熄灭时 的白烟。 可蜡的细 微颗粒)
说明石蜡可以 汽化
BACK
【实验结论】
蜡烛可以燃烧,火焰的不同部位温 度不同,蜡烛燃烧时产生水与二氧 化碳,蜡烛熄灭后的白烟能燃烧。
现 象
蜡烛是固体, 能浮于水面, 不能溶于水, 无气味,硬度 低。密度低.
分 析
因为蜡烛的密 度比水的密度 小,所以能浮 于水面。
BACK
步骤和方法
现 象
分 析
火焰分三层, 由于火焰外层 最外层(外焰) (外焰)接触 1、点燃蜡烛, 最亮, 氧气多,所以 观察火焰各层 最内层(焰心) 最亮。 最暗,
步骤和方法
现 象
分 析
2、点燃蜡烛, 将火柴梗伸入 火焰当中。 火柴梗在火焰 被烧焦的程度 不一样,两边 最黑,中间最 淡。
因为火焰的外 层温度高,所 以火柴两边被 烧得最黑。
步骤和方法
现 象
分 析
蜡烛燃烧有水 生成,蜡烛燃 烧有二氧化碳 生成
烧杯内壁有水 3、在蜡烛火焰 珠生成,澄清 上方罩一个冷 石灰水变浑浊 而干燥的烧杯, 将烧杯取下来 正放,迅速往 烧杯中倒入少 量澄清石灰水, 振荡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材料】
蜡烛、火柴、干燥烧杯一个、
内壁附有石灰水的烧杯一个
【想一想】 1、蜡烛会有哪些物理性质?
2、蜡烛燃烧可能发生那些变化?
3、蜡烛熄灭后有哪些现象?
通过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呢?
步骤和方法
1、取出蜡烛, 观察蜡烛的颜 色、状态、形 状和硬度等。 切一小片蜡烛 放于水中,观 察其是否溶解 与其在水中的 浮沉。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含答案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含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备注:蜡烛燃烧时产生的“黑烟”是不充分燃烧的碳。

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得到的固态小颗粒。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考点一对火焰的研究实验例1.点燃蜡烛时,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先熔化后燃烧B.火焰分三层,最外层最亮C.罩在火焰上的烧杯有水雾D.生成水和二氧碳例2.小明、小鹏和小方三位同学在一起探究蜡烛燃烧实验,他们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火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燃烧。

(1)【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2)【猜想】小明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注:一氧化碳是一种气体,能够燃烧,蜡烛不完全燃烧时可能产生一氧化碳)。

小鹏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小方认为:可能上述两种情况都有。

(3)【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那一种分析是正确的:。

(4)【现象与结论】①如果小明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②如果小鹏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

③如果小方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明确: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的唯一特性)2.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备注:人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为0.03%,通入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为4%,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考点二对呼出气体的研究实验例1.通过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实验探究,你认为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哪些成分不同()A.氧气B.二氧化碳C.水蒸气D.以上都不同例2.人吸入空气,呼出二氧化碳气体,为了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某课外小猪设计了如下所示的实验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1)Ⅰ瓶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2)Ⅱ瓶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3)Ⅲ瓶起到的作用是课堂巩固1.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A.氧气B.二氧化碳C.水蒸气D.石蜡2.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A.计算B.测量C.实验D.推理3.方便面拆封后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这是为什么?4.久置不用的深井、久未开启的菜窖底部都存在着二氧化碳,由于它不能供给呼吸,人如果长期呆在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的环境中会窒息而死,因此,人们在进入这些地方之前会进行灯火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灯火熄灭或燃烧不旺,说明了二氧化碳含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人教版上册件:课题2第一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8张PPT)

九年人教版上册件:课题2第一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8张PPT)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本课结束
我们,还在路上……
【解析】A、①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为观察,A正确;B、②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属于科学探究中 的猜想假设,B错误;C、③“我们先用磁铁来吸一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C正确;D、④ “一元硬币被磁铁吸起来了”,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实验现象,D正确。
强化练习
3、小军同学做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面对 “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B )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一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新课引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千古绝唱, 赞美了春蚕和蜡烛的无私奉献。
蜡烛带给人类光明,驱散了漫漫长夜的黑暗。
蜡烛到哪去了? 是消失了? 变成了其他物质?
新课讲解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提出问题:蜡烛燃烧后生成什么物质 猜想假设: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 制订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用品 进行实验: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
新课讲解
2、化学变化中的现象,一般从下述三个方面讨论: (1)形态:包括物质的状态(气、液、固三态)、分层、溶解、沉淀析出、 气泡冒出、特殊气味等。 (2)外观:包括物质的颜色、烟、雾、浑浊等。 (3)能量:包括物质变化中发生的光、电、热、声、爆(炸)等。
归纳小结
1、科学探究需要动手操作,更需要动脑思考,是一个动手与动脑 紧密相结合的过程。
新课讲解
【探究内容】 观察顺序 燃烧前 燃烧时 燃烧后
观察的现象 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硬度、溶解性
燃烧时的现象,火焰的层次 熄灭后的现象,对燃烧产物的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火柴棒的灼烧程度来推 测火焰温度的高低
• 外焰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最高
• 焰心温度最低
知识回放
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活动与探究三
对蜡烛熄灭后的探究 你观察到了什么?
提出问题
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 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
提出假设
A 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 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 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
比一比:哪一组观察的仔细,记录的多。
蜡烛的物理性质
物 理 性 质 观 察 记 录
颜色
气味
状态
触摸 感觉
密度
白色
无味
固体
质软
比 水小
活动与探究二
对蜡烛燃烧的探究
蜡烛的火焰分三 层: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 焰心
内焰
提出问题
蜡烛的外焰、 内焰、焰心, 哪一部分的温 度最高哪一部 分温度最低? 蜡烛燃烧后的 产物是什么? 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Go Into Chemical World
—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 (2)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初步学会书写实验报告的方法。 •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提出课题,而后进行师生讨论确定 方案,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最后填写实验报告,掌握系统观察的内 容与方法。 • (2)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 的结论,体会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 及其现象。 •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 化学的兴趣。 • (2)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 喜悦。 • (3)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 的重要途径,并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设计实验
实验探究
实验: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 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 设 (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 结论。原因是: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 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 烟不是 。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 (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 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 提供了证 据。同时可排除假设 ,因为 。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 和描述能力,观察实验现象并规范、准确地描 述实验现象,掌握化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激发 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
教学难点:
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观察、分析问 题的能力,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逻辑思 维能力,训练学生主动发现实验现象,准 确表述实验现象。
活动与探究一
运用除味觉 以外的所有感官 或仪器对一支蜡 烛在点燃前进行 观察,并将观察 到的现象在表中 作详尽、客观的 描述和记录。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步骤 点燃前 点燃时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红色固体、质软、密度比水小、不 溶于水 石蜡熔化、棉芯变黑、火焰分三层、 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石灰 水变浑浊、烧杯发热 熔化停止、产生白烟、用火柴去点 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又将蜡烛引 燃
熄灭后
烛光虽小,却是自 身发出的光辉;月亮虽 亮,却是借用太阳的光 芒 。希望同学们,也能 像蜡烛为人照明那样,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