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江南的冬景

合集下载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江南的冬景》,使学生了解江南冬景的特点,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法,让学生感受江南冬景的美,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增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江南冬景的特点。

2. 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描绘和表达江南冬景的美。

2. 理解作者对江南冬景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江南冬景的美。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子,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想象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描绘自己心中的江南冬景。

4. 评价法:鼓励学生评价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江南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江南的冬景。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江南的冬景》,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3. 解析课文: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子,深入理解江南冬景的特点。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作者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 想象与表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绘自己心中的江南冬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江南冬景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等方面。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与反馈:1. 朗读与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朗读课文和自主表达时的语言准确性、流畅性和感染力。

2. 讨论与分析能力: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思维深度、观点明确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书写规范、内容准确和创意表达等方面。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江南的冬景》这篇文章。

(2)了解并掌握文章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

(3)分析并欣赏作者对江南冬景的描绘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感受江南的冬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江南地区的文化认同感。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江南的冬景》这篇文章。

(2)掌握文章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

(3)分析并欣赏作者对江南冬景的描绘和表达。

2. 教学难点:(1)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2)深入领会作者对江南冬景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江南的冬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江南冬景的认识和感受。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大意。

(2)引导学生注意文章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并尝试理解其含义。

3. 合作学习:(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分析文章中对江南冬景的描绘。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评估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提问和作业检查,评估学生对文章内容和生词短语的掌握程度。

3. 分析和表达能力: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口头表达,评估他们对文章描绘和表达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文章《江南的冬景》。

2. 与江南冬景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3. 生词和短语的词汇表。

4. 小组讨论的指导材料。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江南冬景的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体验和观察江南的冬景,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观察结果。

2. 邀请当地的文化人士或摄影师来课堂分享他们对江南冬景的见解和拍摄经验,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第一章:课程引入1.1 教学目标引起学生对江南地区冬季风景的兴趣。

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1.2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江南地区冬季的风景。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江南冬景的特点和魅力。

1.3 教学活动展示江南冬景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江南冬景的观察和感受。

引导学生用词语或短语描述江南冬景的特点,如寒冷、雾蒙蒙、腊梅飘香等。

第二章:诗词欣赏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描绘江南冬景的意境。

2.2 教学内容选择一首描绘江南冬景的古诗词。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意境。

2.3 教学活动向学生介绍所选诗词的背景和作者。

引导学生朗读诗词,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冰雪、枯枝、寒鸦等,并解释其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中的情感和意境,探讨作者对江南冬景的态度和感受。

第三章:绘画创作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帮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江南冬景的理解和感受。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江南冬景的元素,如房屋、桥梁、水乡等。

教授学生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3.3 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示江南冬景的绘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可以选择绘制某个特定的场景或元素。

提供绘画材料和参考资料,鼓励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江南冬景的美。

第四章:摄影技巧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摄影的兴趣和技巧。

帮助学生通过摄影记录和表达江南冬景的特色。

4.2 教学内容介绍摄影的基本技巧,如构图、曝光、对焦等。

分析摄影作品中的江南冬景,探讨其拍摄角度和技巧。

4.3 教学活动向学生介绍摄影的基本技巧和拍摄原则。

组织学生进行江南冬景的摄影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拍摄角度和技巧。

学生之间互相欣赏和交流摄影作品,共同学习和提高。

第五章:文化探索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江南地区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帮助学生了解江南冬景背后的文化意义和习俗。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冬季气候特点,领略江南冬景的独特魅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冬季景色的特点。

1.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1.4.1 展示江南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对江南地区产生兴趣。

1.4.2 介绍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为学生学习冬季景色打下基础。

1.4.3 播放江南冬季景色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江南冬景的魅力。

1.4.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江南冬景的看法和感受。

1.5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一幅自己心中的江南冬景画,并附上简短的文字描述。

第二章:江南冬景的景色描写2.1 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江南冬季景色的描写方法,提升写作能力。

2.2 教学内容学习江南冬季景色的描写技巧,包括天空、水乡、植被等方面的描写。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写作练习等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2.4.1 分析优秀的江南冬景描写作品,引导学生掌握描写技巧。

2.4.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收集到的江南冬景描写方法。

2.4.3 让学生进行江南冬景的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2.5 作业布置第三章:江南冬景的色彩表现3.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江南冬季景色的色彩特点,提高绘画能力。

3.2 教学内容学习江南冬季景色的色彩搭配和表现方法,包括冷暖对比、明暗处理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绘画实践、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3.4.1 分析优秀的江南冬景绘画作品,引导学生掌握色彩搭配技巧。

3.4.2 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江南冬景的色彩表现。

3.4.3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总结的江南冬景色彩表现方法。

3.5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一幅江南冬景的色彩稿,可用油画、水彩等绘画形式。

第四章:江南冬景的文化内涵4.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江南冬季景色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江南的冬景》教案设计:让学生感受江南冬日的美

《江南的冬景》教案设计:让学生感受江南冬日的美

《江南的冬景》教案设计:让学生感受江南冬日的美。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江南的地理位置、气候和文化特色。

2.让学生通过阅读《江南的冬景》这篇美文来感受江南冬日的美丽。

3.通过活动,让学生创造一幅江南冬日的画作,表现他们自己的独特感受。

二、教学过程1.导入在课前,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江南的冬日风景视频,让学生先瞻览江南冬日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教师再向生介绍江南的地理位置、气候和文化特色,让学生对江南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介绍文化特色的时候,可以从江南的文学、艺术和风俗等方面入手。

2.阅读理解教师向学生展示一篇关于江南的冬日美景的文章,并组织学生进行阅读。

文章中,作者通过细腻的笔墨和铺陈的描写,把江南冬日的美丽呈现到读者面前。

让学生阅读完文章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就以下问题分享他们的看法:1.你对江南的冬景有什么想法?2.你对文章的描述有何感受?3.文章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展现江南的美?4.你能否描述一下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描写?5.这篇文章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6.感受冬日的江南在阅读完文章后,教师可以利用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江南冬日的美好。

教师可以让学生跟随作者在文章中描绘的这条河流游玩。

学生可以打印出地图,然后在地图上标注游玩的路线。

在游玩过程中,学生可以记录下自己听到或看到的任何感兴趣的东西,并在下一节课上与同学分享。

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创作。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几幅江南冬日的画作,让学生了解一些绘画技巧和方法。

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一张自己的江南冬日画作,表现他们对江南冬日的独特感受。

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表现出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7.总结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江南的文化特色,以及江南地区的一些有趣的冬日习俗。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他们在活动中学到的东西,并帮助学生对自己的江南冬日的体验和感受进行总结。

三、教学评估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下列方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1.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估学生是否理解江南的文化特色和气候特征。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江南的冬景》。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对江南冬景的描绘和赞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会欣赏自然景物,培养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江南冬景的美,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江南的冬景》。

(2)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欣赏江南冬景的美,培养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江南地区的冬景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江南的冬景》,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品析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美词佳句,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2)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心中的江南冬景。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江南冬景的美和作者的写作特点。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课文《江南的冬景》。

2. 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冬景的短文,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技巧。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展示江南冬景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江南冬景的美。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思维能力。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江南的冬景》的基本内容,了解江南地区冬季的气候特点和自然景色。

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描绘江南冬景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江南地区的热爱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他们对优美文字的欣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江南的冬景》是一篇描写江南地区冬季景色的散文,通过作者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江南冬景的独特魅力。

2.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描绘江南冬景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培养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江南冬季景色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江南冬景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描写的细节。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4 课堂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描绘手法和表达意图。

3.5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写一篇关于自己所在地冬季景色的短文。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写作中的优点和不足。

4.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对方的写作,提供建设性的反馈和建议。

4.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写作中的语言表达和描写技巧的运用。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江南的冬景》5.2 图片资源:江南冬季景色的图片5.3 参考资料:有关江南地区的文化背景和自然环境的相关资料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室环境:确保教室光线充足,适宜阅读和写作。

准备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和播放相关视频。

江南的冬景(优质课)

江南的冬景(优质课)
唐·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早梅
唐· 齐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比较阅读
• 同是写雪景, 《江南的冬景》 与老舍《济南的冬天》比较, 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明确
《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 接的描写。 《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诗句、避实 就虚地写江南的雪景。
于平常处发现美
二、冬“人”之美:
曝背谈天 农闲聚会 旱冬闲步
悠闲 洒脱
思考:别处的冬天和江南的冬天有何不同?
地点 北国 天气 寒冷、风雪 极暖和 晴暖、湿润 人 蛰居室内 至多换上件夹衣 曝背谈天
井栏砂宿遇夜客
五代· 李 涉
暮雨潇潇江上村, 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 世上如今半是君。
问刘十九
唐·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辛亥元夕
元·何中 顽坐故贪默,忽行时自言。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时序鬓发改,人家童稚喧。 街头试灯候,不到郭西门。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闽粤
江南
对比手法
曝 背 谈 天 图
旱冬散步图
中国江南与德国南部的比较: 项目 中国(江南) 德国(南部) 明朗 温和
冬景 明朗 温润 晴暖 优美
散步 悠闲 逍遥
形成了“徒步日”并绘有徒步地图
三、“文本”之美:
1 运用比较写法突出景物的特点。 2 多引用诗句,多用色彩,使文章 充满诗情画意。 3 融进自己的个性、心灵的感受。 4 行文节奏和所抒写的意境相合。
济南的冬天(节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 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抓住某一特点,写一写校园 的秋景.(不少于100字,语言 要亲切优美,至少用一种手 法)
美文共赏
我喜欢出发 ——汪国真 我喜欢出发。 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 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 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 未来。 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巍峨, 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 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依旧遗 憾;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秘,还是遗憾。 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我自然 知道,大山有坎坷,大海有浪涛,大漠有风沙,森 林有猛兽。即便这样,我依然喜欢。 打破生活的 平静便是另一番景致,一种属于年轻的景致。真庆 幸,我还没有老。即便真老了又怎么样,不是有句 话叫老当益壮吗?
作 者 简 介
郁达夫文风清新,成为一代文 化大师,乃是由于“独绝天下”的 富春江水的滋养,和四万册家藏古 代典籍的塑造。先以小说《沉沦》 震动当时文坛,后借诗意宛然的散 文赢得尊敬。
有散文集《屐痕处处》《闲书》 等,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 《银灰色的死》《出奔》《她是一个 弱女子》等。
作 者 简 介
于是,我还想从大山那里学习深刻,我还 想从大海那里学习勇敢,我还想从大漠那里学 习沉着,我还想从森林那里学习机敏。我想学 着品味一种缤纷的人生。 人能走多远?这话不 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事 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于是,我想用青 春的热血给自己树起一个高远的目标。不仅是 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是为了追求一种境界。 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目标实现不了,人生 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在我 看来,这就是不虚此生。 是的,我喜欢出发, 愿你也喜欢。
• 内容、主旨的体现和文学趣味上。1.如:“若 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这是英国 诗人雪莱《西风颂》中的诗句,引用的目的是 为了突出冬日山野的蓬勃生机。2.“暮雨潇潇江 上村”是唐五代李涉的诗句,是为了体现人在 江南雨日“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 死生不问”的豁达胸怀,突出江南冬景的迷人。 3.写雪景时用诗句,在品评诗句中写出了雪趣, 作者巧借诗句意境避实就虚,通过自己的品评 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文章既显示 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增加了文采,又增强了文 章的可读性和生动性,充满诗情画意。
听一 听 画家刘海粟曾说过:“青年画家 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 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 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 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 的确,充满 诗情画意 就是郁达 夫写景散文的最大特点。
江 南 的 冬 景
郁 达 夫
名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 1896年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三岁丧 父,1913年随长兄郁华赴日学习, 1914年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 开始接触西洋文学,并开始小说创作。 1921年,与郭沫若、张资平等人发起 成立了创造社。曾被日军强迫任翻译 七八个月之久,在此期间暗中保护和 营救不少印尼群众。1945年被日军秘 密杀害,年50。
• 诵读5-9段,选取自己喜欢的一段有感情的朗读,用文 中的词语概括所写之景的特点并体会作者的感情,同时 给每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
标题
冬郊植被图
寒郊漫步图
特征 含蓄着生气 赐给人特异恩惠
微雨寒村图 悠闲 迷人 江南雪景图 旱冬闲步图
美丽
晴和
寒郊植被图
乌桕树
微雨寒村图
江 南 的 雪 景
本文多处
同是写雪景,与《济南的冬天》比较, 《江南的冬景》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的 地方?
明确:《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 行直接的描写。而《江南的冬景》是引 用诗句、避实就虚地写江南的雪景。 (虚实结合)
课堂小结
江南的冬景,明朗、晴和、含蕴着生 气, 仿佛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又如一首幽雅的山
水诗;有美丽迷人的景物,又有亲切生动的民俗风 情。清新而隽永,具有浓郁的怀旧情绪,体现了作 者对江南的喜爱和眷恋。
经典再现:比较阅读本文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中的描写雪景的段落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 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 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 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 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 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 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 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 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 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济南的冬天》)
预习检测 涮羊肉 剥花生米 蛰居 间或 曝背 赭色 濒临 湖沼 远阜 槎桠 泊船 绿林 恣意 搁笔
乌桕 冬霖 月晕 搁不住
预习检测 涮shuàn羊肉 剥bāo花生米 蛰zhé居 间或jiàn 曝pù背 乌桕jiù 赭zhě色 濒bīn临 湖沼zhǎo 冬霖lí n 远阜fù 槎桠cháyā 泊bó船 月晕yùn 绿林lù 恣意zì 搁笔gē 搁不住gé
奇文共欣赏
在作者看来,“江南的冬景”与北国、闽 粤的冬天相比,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是 怎样写的? 可爱、明朗、含蓄着生气
本文的题目是“江南的冬景”,但作者开笔即写北国 冬天,文中也一再提到北方的冬景,甚至写到日本人、 德国人喜欢徒步旅行的情景,这些是不是闲笔?
• 不是闲笔。作者开笔写北国冬天的人们的活 动是引子,是陪衬,是为了对比衬托突出对 江南冬景“可爱”特点的描写,并突出江南 之冬与北国之冬的区别。文中一再提到了北 方的冬景乃至写到日本人、德国人,这些都 是对比衬托手法,以此突出江南冬景晴和、 宜人的特点,突出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之 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