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分析及2011年走势预测

合集下载

2011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及全球经济博弈趋势

2011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及全球经济博弈趋势
爱尔兰危机后,中国对欧洲雪中送炭,中国与欧元区国家,有联手趋势,但我认为,现在的联欧抗美已无济于事。爱尔兰危机爆发时,我想起了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战役:《火烧赤壁》,铁链连成的欧洲战船,点燃其中任何一艘,其他的必救,救援不下,就一损俱损,除非解开铁链。战船已经持续的被点燃,中国现在的救援,不仅无济于事,还会引火烧身。在美国完成个人、企业债务转移之前,希腊危机时,中国有最好的联欧、联俄抗美的机会,那时的结盟会让美国经济坠入深渊。在美国经济触底回升,引爆爱尔兰危机,这样的联合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中欧都已成为攻击目标,自顾都无暇,何况顾他?更何况,欧美完全可能因为利益而结盟,那时,中国又如何?
17.6
18.32174
10.4
2006
34.6
15.8
21.19235
11.6
2007
40.3
16.7
25.7306
13
2008
47.5
17.8
31.4045
9.6
2009
60.62
房地产是中国目前投资领域泡沫高企的行业,但中国地大物博,其又有特殊性,因此,注定了中国的房价泡沫衍生与破裂的复杂性!如果中国的房地产能挺过2011和2012,随着中国的经济转型,中国经济将走入另一轮发展的趋势,否则,我们将陷入严重的滞涨后通缩。
一、中国房地产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贡献:
年份
M2余额(万亿)
M2增幅(%)
GDP(万亿)
增幅(%)
2003
22.1223
19.6
13.58228
10 Biblioteka 2004 25.4107
14.9
15.98783

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的判断001

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的判断001

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的判断一、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基本消除世界经济继续复苏但增速放缓。

由于经济刺激政策的效应减弱,在经历2010年恢复性增长之后,今年世界经济增长将有所放缓,大部分国家增速低于2010年,但不会出现二次探底。

除渣打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为2.9%外,其他主要国际银行的预测值均高于3%,且大多集中在3.5%—4%之间,比2010年四季度的预测值要低0.3%左右。

经济增长表现不平衡进一步扩大。

在内需拉动下,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会相对强劲,增速远超过发达国家,但也无法完全摆脱发达国家增长放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世界经济依然呈现双速复苏态势。

高增长的经济体将占到世界GDP的45%,引领增长的主要是新兴市场。

今年全球经济增长中将有近四分之三来自新兴经济国家,其中中国和印度的贡献就几近一半。

德意志银行预测,今年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为6.2%,中国和印度分别为8.7%和8.2%,巴西和俄罗斯分别为4.5%和5.0%。

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进程也出现分化。

美国经济被普遍看好,将迅速复苏,今年甚至被称为危机后的“美国年”。

大多数国际银行预测今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在2.3%—3.0%之间,高于此前的预测。

受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欧洲大陆的增长则仅有1.2%;区内各国分化明显,德国等核心国家增速放缓,非核心国家则面临增长受困。

在2010年实现超过3%的增长后,日本经济在今年将很难再有增长,仍会陷于衰退和通缩的困境中。

全球通胀风险将明显上升。

德意志银行预测,美国、日本和欧洲大陆的CPI分别为1.7%、-0.9%和2.0%;新兴市场经济体为5.4%;俄罗斯、印度、巴西和中国的CPI分别为8.2%、6.9%、5.4%和4.1%。

二、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依然突出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负面溢出效应不容忽视。

直至年底,英国、美国、日本仍将保持量化宽松,不会提前退出。

花旗银行认为,欧洲央行在2012年一季度前不会提高利率。

德意志银行认为,美联储的量化宽松导致世界范围内通胀压力增大,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的中央银行要在年中才会考虑利率正常化问题,实际负利率的格局仍将持续,会大力助推资产价格——特别是亚洲房地产价格上涨是量化宽松的主要溢出效应之一,旺盛的市场需求与廉价资金的配合将会导致房地产泡沫急剧膨胀。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2011年展望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2011年展望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2011年展望作者:来源:《财经界》2011年第01期2010年以来,随着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物价涨幅趋稳,资产泡沫化风险降低,经济增长逐季回调,但仍处于高位,经济运行开始回归正常增长轨道。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外部发展环境总体上略好于今年,国内投资、消费有望实现较快增长,预计一季度以后经济增长将企稳回升,全年达到9%左右。

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相对稳定的同时,应积极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中长期经济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经济运行开始回归正常增长轨道2010年以来,内需增长从政策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变,投资增长动力实现市场接替,消费增长依然强劲,出口恢复快速增长,物价涨幅趋稳,资产价格泡沫化风险降低。

与应对金融危机初期相比,2010年以来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形成了市场驱动的投资、消费和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良好格局。

同时,物价涨幅出现趋稳迹象,资产泡沫化风险降低,经济运行从应对危机的特殊状态向正常增长轨道的转变有了重要进展。

(一)内需增长从政策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变投资增长动力实现市场接替。

2009年我国经济能迅速扭转增速下滑势头,主要得益于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

其中,政府主导的投资快速扩张发挥了关键作用。

自2009年四季度以来,政府主导的投资增长逐步下降,市场驱动的投资成为增长的主要动力。

在2010年1~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中,政府预算内资金和国有企业投资仅增长11.5%和20.33%,而2009年同期则高达82.7%和49.72%;内资企业中非国有企业投资增长29.63%,仅略低于2009年同期水平(30.5%),主要依靠市场驱动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6.7%,远远高于2009年同期12.5%的增速。

2010年前8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8%,主要来源于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民间投资的高速增长。

消费增长依然强劲。

在应对危机过程中,我国政府实施的诸多刺激消费的政策效果显著。

2011国际形势分析与展望

2011国际形势分析与展望

2011国际形势分析与展望文章摘要:2011年的国际形势,风起云涌,不论是在经济上,军事上,还是在政治上,大国都开展了不同的策略来发展保护自己的利益和在国际上的地位,其中,美国和中国是最起眼的两国。

2010年,全球经济复苏后继乏力:量化宽松政策搅乱全球经济,主权债务危机让欧元区阴霾弥漫……联合国《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预测,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将放缓,军事竞赛又进去新的一轮,局部动荡。

新的一年,新的展望,国际形势又如何呢?关键词:经济增长军事竞赛政治美国中国动荡一.经济复苏阴影犹存2011年的世界经济形势有喜有忧。

2010年,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经济回暖迹象。

但另一方面,各国为刺激经济增长而实施的扩张性政策导致政府债台高筑。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数据,二十国集团成员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比例已近8%。

2010财政年度美国财政赤字达创纪录的1.3万亿美元,2011财政年度的财政赤字将进一步恶化。

日本的财政状况也不容乐观,政府债务规模是GDP的200%,消费者物价指数连续20个月下降,深陷通缩泥潭。

中国和印度等亚洲主要国家经济复苏强劲,但面临物价上涨、经济过热的风险,并且可能将风险传导给亚洲其他国家。

2011年,世界经济将继续增长,至于增势是否减缓则存在未定因素。

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仍然很不乐观。

二.安全局势依然严峻2011年,全球安全局势依然严峻。

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将得以延续。

朝鲜和韩国之间再度出现军事摩擦的可能性相当大。

由于双方领导人在国内政治领域中的回旋余地都很有限,因此,对于军事摩擦和冲突的控制将更多取决于美国和中国等周边大国的克制与约束。

中东地区的情况依旧令人担忧。

阿以谈判再一次因犹太人定居点问题而告破裂,中东和平进程再度搁浅,而且很难在近期内再度开启。

从2011年7月起,美军将开始从伊拉克撤军,但撤军规模也有可能取决于伊拉克马利基政府的工作绩效。

不过今年5.1号,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使塔利班武装分子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这无疑是全球打击恐怖分子上重要的一笔和胜利。

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与我国2011年股票市场走势

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与我国2011年股票市场走势

要点● 2010 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快速增长,三大动力协调性增强。

● 2011 年,我国经济将由回升转入增长与通胀并行阶段,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殊途同归于“滞胀”;“三驾马车”均有放缓,经济景气小幅回落;通胀压力上升,价格调节面临“二难选择”。

● 2011 年,我国经济将由政策刺激下的较快增长转为结构调整中的稳定增长阶段,全年GDP增长呈现“前低后高”走势,与 2010 年正好相反,增长 9.5%左右,比 2010 年回落0.5 个百分点,CPI 增长在 4%左右,高于 2010 年 0.7 个百分点。

● 2011 年宏观经济政策重在“调结构”和“控物价”;财政政策重在“调结构”和“稳增长”;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更加注重对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运用,货币信贷回归常态。

2011 年经济将由回升转入增长与通胀并行阶段(一)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殊途同归于“滞胀”从外部环境来看,2011 年世界经济将由前期超常规政策刺激下的恢复性反弹转向平稳甚至低速增长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趋紧。

美国经济复苏动力依然不足,以消费为主导的美国经济尚未有实质性好转。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仍未过去,短期内对本来疲弱的经济复苏来说很可能是雪上加霜,在财政重建和刺激经济的“二难选择”中,2011年欧洲经济很难恢复到危机前水平。

日本经济在对美国和中国的双重依赖中有所恢复,但其受外部影响较大,未来仍有不确定性。

总之,发达国家在低增长中继续加大货币供应,发展中国家的高增长不仅在发达经济体增长疲软的情况下也不可持续,而且还面临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的压力,最后很可能形成殊途同归的一个结果,即“滞涨”,这是今年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

(二)“三驾马车”均有放缓,经济景气小幅回落1.投资增速依然较快,但增速有所回落有利因素包括:各地区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的投资热情高涨,“新非公 36 条”等政策促进民间投资。

2011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分析.doc

2011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分析.doc

(三)宏观经济分析1、全球经济分析2011年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放缓,但发达国家工业仍然保持相对较快的增长;新兴市场经济体通胀持续高企,发达国家通胀压力逐步显现;除德国之外的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新兴市场国家就业状况有所改善;发达国家主权债务危机严重,但企业和银行资金相对充裕。

预计2012年世界经济将延续低速增长局面,继续在周期底部徘徊,但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很小。

⑴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①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放缓,但发达国家工业仍然保持相对较快的增长2011年前三个季度,美国GDP季度增速分别为0.4%、1.3%和2.5%(均为环比折年率),低于去年3%的水平。

欧元区二季度经济环比增速由一季度的0.8%下滑至0.2%,呈现下行态势。

日本经济则因地震和核泄露已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

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速也有所放缓。

巴西前两个季度GDP同比分别增长4.2%和3.1%;印度则延续去年初以来增速逐季放缓的态势,二季度经济增速降至7.7%;俄罗斯二季度GDP同比仅增长3.5%,比一季度下降0.8个百分点;中国GDP增速也逐季回落。

但是,从工业生产数据来看,发达国家工业生产仍然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

以美国为例,2011年前9个月,工业生产同比增长均在3.2%之上,是2001年至2008年从未出现过的现象;从制造业新增订单来看,同比增长都在10%以上,这也远远超过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另外,美国权威行业研究机构供应管理协会(ISM)的数据显示,2011年9月,美国制造业活动连续第26个月扩张,增速比上月略有提高。

欧元区情况与此类似,2011年8月份,欧元区工业生产继续7月份的回升势头,环比增长1.2%,同比增长5.3%,前8个月平均水平也同美国一样超过历史同期,显示欧元区实体经济基本面尚好。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更加注重实体经济发展;二是国际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直接冲击的是居民、金融机构和国家财政,对企业影响是间接的,发达国家企业的现金流仍然充足,技术水平仍然领先;三是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品依然具有较大的需求。

关于2011年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分析

关于2011年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分析

关于2011年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分析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班级:09级化学三班学号:090703011339姓名:杨竹青指导教师:贺雅琴完成日期:2011 年12 月20 日关于2011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分析摘要:2009年是可谓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是中国经济形势最复杂的一年。

2011年可能是比较困难又比较复杂的一年,是两个问题兼而有之的问题。

从困难程度来说,没有2009年那么困难,保增长不是主要任务。

从今年三月份,一系列调控政策就出台了,包括限制房价的政策。

我国经济如何与国际接轨以及如何应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急切需要我们做出深刻的思考,找出解决和应对方案。

关键词:金融危机、国际金融、中国经济形势、通货膨胀1、前言我国受到了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3月份,又开始发生变化,美国开始货币放量政策。

中国通货膨胀成为比较大的解决,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放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中央经济会议说了,把调整经济结构还是作为未来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但我国仍面临着极其重要的发展机遇期,要抓住和用好这个机遇期,进一步促进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2、纵观国际经济形势进行分析2.1从国际整体形势看,现在还处于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恢复震荡的阶段一是金融危机造成的系统风险开始有了很大的缓和,银行间的拆借风险溢价不断回落,已趋于正常水平。

在金融危机冲击之前是一个比较平稳的水平,受金融危机冲击的那两年,物价水平明显提高,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这个指数提高来了。

二是主要发达国家的信贷仍然没有恢复活力。

危机中美国、欧元区、英国的信贷规模大幅度跌落,现在有所恶化,但距离危机前的规模水平还差得比较远。

三是全球股市从危机中逐步回升又震荡下行。

美国、欧洲、日本的股市以及拉丁美洲、亚洲、东欧国家的股市在危机前都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在危机中跌落到很低的水平,现在都有艰难恢复,但都还没有达到危机前的水平。

四是国际贸易也在复苏,基本上回升到危机前的水平。

2011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预测(全)

2011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预测(全)

2011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预测一、国际经济及主要货币走势预测2011年全球经济复苏分化,发达经济体增速放缓,新兴经济体复苏强劲,预计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4.2%左右。

主要发达国家中,美国经济复苏缓慢,欧元区受债务危机冲击,日本仍未走出衰退,预计OECD国家经济增速大约下滑至2.3%左右;发达国家可能进入低增长、低就业、低通胀、低利率的新稳态。

新兴经济体中亚洲各国仍是全球经济的亮点,预计2011新兴经济体增长率为6.4%左右,流动性泛滥和通胀高企是新兴经济体面临的最大问题。

美元走势:QE2之后,美欧经济环境之间的更迭,决定美元指数在2011年中期前处于温和升值通道,这将抑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高涨,阶段性的缓释通胀预期。

但从中长期来看,结构性断裂的就业体系将导致美国经济在增长和通胀方面均存在向上的局限性,“弱势”美元的老路已经浮现。

整体来看,2011年美元将呈现前半段温和上扬,后半段温和回落的“弱势震荡”。

2011年世界主要货币汇率走势趋于分化2011年,随着世界经济总体复苏进程的放缓,复苏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将进一步增多,主要货币汇率走势也将更趋复杂。

1.经济增长乏力,美元将维持在低位震荡美国再次开动印钞机的做法引起世界各国的不满,甚至在11月召开的G20峰会上成了众矢之的。

为了不致引起全球货币战争,美元短期内继续下行的空间已经不大。

目前,美元指数已由11月初的年内低点,回升至11月30日的81.20。

然而,长期来看,美元将维持弱势震荡态势。

首先,美国经济将长时间保持低速增长。

受制于创新周期以及新技术大规模产业化应用的时间限制,美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高科技行业短期内难以为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新一轮增长起到推动作用。

而在传统制造业领域,相比其他国家,美国已不再具备比较优势。

其次,为刺激经济,美联储将长期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8年12月以来,美联储一直将联邦基准利率的目标区间维持在0-0.25%不变,并一再重申将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利率在“异常低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第11期○王海峰曲凤杰张哲人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分析及2011年走势预测2010年全球经济呈现前高后低走势。

预计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将有所回落,就业和产能过剩将成为各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全球资本市场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更趋复杂,贸易摩擦可能转变为经济和货币摩擦,但经济“二次探底”风险不大。

一、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放缓,二次探底风险不大1.预计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再次回落。

主要经济体刺激计划效果减弱,经济增长放缓。

2010年,由于私人消费难以强劲复苏,净出口对美国经济支撑作用减弱,导致美国经济上半年连续2个季度减速,失业率回升。

日元升值和内需疲软,导致日本经济二季度明显减速,8月底日本公布了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

欧洲国家主权债务风险下降、欧元贬值以及德国经济的强劲反弹,使得二季度欧元区经济好于预期,增长1%;但是希腊经济仍在收缩,主权债务风险较高的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经济增长速度均低于0.5%,欧洲经济复苏的总体状况逊于美国和日本。

新兴市场国家虽然二季度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但工业生产已经开始出现明显减速迹象。

近期,全球制造业指数普遍回落,主要经济体产能过剩压力尚未有效释放,加之去年下半年经济较快复苏等因素,今年全球经济将呈前高后低走势,预计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比今年还会有所回落。

2.就业和产能过剩继续成为各国经济的最大挑战。

就业损失短期内难以恢复,这不仅制约了消费和投资,增大了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还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过去两年,美国共失去836万个就业岗位,奥巴马政府的经济刺激方案希望创造300万个就业岗位,但今年1~8月美国新增就业仅为72万人,其中,6~8月又损失28万就业岗位。

8月份,美国失业率回升到9.6%,失业人群中42%为超过27周的长期失业者,人数高达620万。

9月初,奥巴马政府被迫提出新的投资和减税计划,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金融危机以来,欧元区就业状况持续恶化,到今年3月后,失业率上升到10%;7月份,西班牙、爱尔兰、法国失业率分别上升到20.3%、13.6%和10%,导致罢工频繁。

今年3月以来,日本就业状况又开始持续恶化,7月份失业率仍然高达5.2%。

二、国际资本市场震荡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更趋复杂全球经济复苏速度放缓,增大了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调控的难度,加之全球性就业不足、消费疲软和赤字困扰,导致实体经济投资缺乏热点,国际资本市场波动加剧。

美国信贷市场今年上半年虽已恢复增长,但以政府借款为主,私人部门借款仍在减少。

二季度,联邦政府的借款增长迅速,净借款突破2万亿美元,私人净借款在一季度减少2320亿的基础上又下降了3090亿。

1.美元汇率先升后降,主要汇率调整速度加快。

美元指数从今年1月1日的77上升到6月7日的最高点88,升值14%后开始回落,到9月28日下降到79,较前以峰值回调10%,大体回到了2月初的水平。

但美元对主要货币走向出现明显分化,上半年美元兑欧元汇率升642010年第11期值14%,对英镑升值7%,兑日元则贬值5%。

6月份美元步入贬值通道,从6月7日到9月28日,美元对欧元快速贬值13%,对英镑贬值9%,对日元贬值9%。

由于美元兑欧元和英镑呈现先升后贬,而对日元持续贬值,导致日元大幅升值,增大了日本出口的压力。

2.股票市场缺乏信心,震荡加剧。

全球股票市场今年一季度小幅上涨,二季度大幅下跌,三季度迅速恢复上涨,股指波动范围扩大。

一季度美国股市以上涨为主,道琼斯指数上涨4.1%,标准普尔指数上涨4.9%,纳斯达克指数上涨5.7%;二季度则普遍下跌,道指下跌幅度为10%,标普下跌幅度为12%,纳指下跌幅度为12%;第三季度则恢复升势,道指上涨12%,标普上涨10%,纳指上涨12%。

欧洲股市与美国股市基本类似,一季度欧洲主要股指上涨3%-5%之间,二季度英国指数下跌14.4%,德国股指下跌4.3%,法国股指下跌14.6%,三季度英国股指上涨13%,德国指数上涨7%,法国股指上涨9%。

日本股市第一季度上涨5.2%,二季度下跌15.4%,三季度上涨4%。

印度和韩国股票在三季度涨势尤为突出,上涨幅度分别超过20%和10%。

3.国际资本流向不断变化,短期投机因素显著增加。

今年4月份,国际资本还大量流入新兴市场,5月份放缓,并开始流出;新兴市场股票基金5月份净流出48亿美元,是2008年10月以来的新高。

三季度,尤其是8月以后,美联储维持量化宽松的政策取向使国际资本再次开始流向新兴市场,亚洲股市和新兴市场债券成为追捧的热点,印度股票基金和中国股票基金的资金流入规模大幅增加。

4.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国际金价震荡上行。

2010年前三季度,国际黄金价从每盎司1095.5美元上涨到1300美元。

其中,一季度上涨1.7%,二季度上涨11%,三季度上涨8%。

上半年,尽管美元汇率升值,但出于对美元实际购买力长期贬值的担心,国际金价不仅没有回调反而大幅上升。

三季度,随着美元汇率的贬值,黄金价格进一步上涨。

国际金价持续上涨,反映出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主要货币长期贬值趋势不因汇率波动而变化的趋向。

5.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不确定性风险增大。

今年1~4月,受世界经济回升速度超过预期影响,能源资源产品价格继续保持较快上涨势头,其中,能源类和金属类产品价格分别平均上涨8.1%和13.9%,石油、铜、铝、镍价格分别上涨9.2%、4.9%、3.8%和41.4%。

此后,欧洲部分国家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市场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加之美元走强,能源资源产品价格大幅下挫,至9月底,石油、天然气、煤、铜、铝等产品价格已低于年初,大致维持在2007年同期水平。

今年上半年,国际农产品价格比较稳定;三季度以来,受主要产粮国气候干旱、农作物产量低于预期及库存减少等因素影响,农产品价格同步大幅上涨;7~9月,小麦、玉米价格上涨约40%,大豆、豆油价格上涨超过20%。

三、贸易摩擦可能转变为间接的经济货币摩擦随着刺激政策的减弱,各国开始启动结构转型。

美国等逆差国家将加强金融监管,希望重塑制造业和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

贸易顺差国家将通过刺激国内消费,努力扩大内需,减少对出口的依赖。

这两种经济转型具有一定的关联度,并受很多因素的制约,是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充满了风险。

部分发达国家对出口的过分期待可能导致贸易摩擦转化为经济汇率摩擦。

金融危机以来,由于国际社会积极协调和共同努力,并未爆发大规模的贸易摩擦。

WTO (世界贸易组织)最新《全球贸易回顾》显示,2008年10月~2009年10月,WTO成员国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增加幅度远低于预期,涉案金额占全球进口总额的1%;涉案产品主要集中在农产品、金属及制品、机械设备等领域,涉案金额分别总涉案总额的35.5%、29.2%和9.3%。

相比,2009年11月~2010年5月,WTO成员国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明显好转,涉案金额占全球进口总额的比重下降到0.4%;涉案产品仍主要集中在农产品、金属及制品、机械设备等领域,涉案金额分别总涉案总额10.6%、65.8%和10.1%。

但是,全球贸易摩擦形式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传统的反倾销调查数量有所减少,其他形式的贸易救助案件明显增加。

2009年,WTO 成员国采取的反倾销措施共138起,比2008年减少1起。

2009年,WTO 成员国共发起保障措施22起,比1995年~2008年14起的平均水平增加了1倍;而2008年仅11起,最终采取措施的6起。

2009年,反补贴调查达到了创纪录的30起。

反补贴案件的显著增加使得贸易纠纷扩大为经济纠纷。

特别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全球经济减速与各国对外需期望增加的矛盾,已使部分国家直接干预汇市,可能导致汇率摩擦加剧。

652010年第11期更加严峻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当各国经济刺激政策陆续淡出后,由于普遍缺乏增长动力,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将更加严峻。

1.全球经济调整可能仍会延续3年或更长的时间,外贸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难有大的作为。

2009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下降到1961亿美元,减少34.2%,外贸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3.9%。

今年1~8月份,我国货物贸易顺差累计1039亿美元,同比下降3.4%;预计全年货物贸易顺差很难有较大增长,外贸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难有大的作为,这一现象在“十二五”期间可能趋于常态化。

2.我国的外贸环境短期内难以好转。

2009年,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增加,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保案件比重明显上升;今年上半年,尽管全球贸易摩擦有所好转,但我国仍为主要受害者。

去年11月以来,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指数急剧恶化,一季度贸易条件指数曾经下降到81.7的历史低点,短期内难有好转迹象。

今年下半年,美国又开始利用人民币汇率大做文章,压人民币升值。

明年和整个“十二五”期间,我国外贸环境仍会持续面临挑战。

3.我国继续成为国际短期资本逐利的投机市场。

我国外汇储备增长与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在正常情况下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今年5月,在我国贸易顺差达到195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流入81亿美元的情况下,外汇储备却下降510亿美元,显示短。

份,新增外汇占款明显增长,银行结售汇顺差达到266亿美元,环比增长90%,8月份进一步增长9.4%。

8月份,在贸易顺差增长200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流入76亿美元的情况下,外汇储备增加360多亿美元。

4.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特别是粮食产品价格波动会给国内经济带来严峻挑战。

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总体上缺乏需求的支撑,但国际大宗商品日益突出的金融属性可能使价格出现较大波动,对我国经济稳定运行和资源合理配置构成潜在影响。

从投入产出关系看,能源资源产品主要作为其他行业的中间投入被消耗,而农产品除了作为其他行业的中间投入外,本身就是重要的最终消费品。

因此,农产品价格同一般物价水平的关联更为密切。

未来国际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将会带来较大的通胀压力。

五、对策建议2011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将变得更加复杂,不确定风险更大,建议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要将政策重点从“保增长”转变到“抓质量”上来。

未来几年,如果仍过分强调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使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转型和社会改革搁浅,影响到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

因此,建议适当下调经济增长目标,为经济增长速度设置一个政策上限。

2.在积极应对贸易和经济摩擦的同时,切实推动贸易结构转型。

要结合贸易和其他产业政策,继续淘汰落后产能,避免出口产品低水平恶性竞争,通过鼓励创新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

,面向国内市场、转型升级,在国内推出自己的品牌,建立自己的营销渠道。

3.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

美元和西方主要货币汇率从长期看均面临贬值压力,但彼此间又极易出现大幅波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