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call”流行的多维探讨

合集下载

打call文案

打call文案

打call文案
在当今多元化的媒体环境中,Call行为已成为影响受众的有效手段。

说到打Call的文案,大家一般会想到宣传短片、海报或广告等,但实际上,打Call的文案可能贯穿整个营销活动,包括网络活动、促销活动、宣传活动等。

首先,要说明Call文案要传达的内容,也就是对受众应该达到的效果,比如提升信任度,鼓励用户来购物,发起公益活动等。

接着,可以抓住受众的注意力,去设计出一个完整的Call文案。

要准确地把握受众的情绪,让受众一看就想转介绍给他人,这就是打Call的重要原则。

打Call的文案,不但要有口号、理念等文字,还要有一定的图片、文字组合等图形元素。

这样能够使受众很快地理解清楚Call的内容,为Call营造一种独特的氛围。

此外,Call文案还应有良好的文字组织结构,令受众可以轻松理解文案的内容。

可以采用多个文案把Call的内容衔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文案设计。

再者,针对不同的群体应有不同的Call文案。

要将受众的品牌认知与个人需求放在一起,做出有效的调用手段,让受众了解这个品牌,明白它能给他们带来什么。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打Call文案应有执行力。

文案不仅要引起受众的兴趣,还应有把文案传达到用户手中的力量。

一定要结合社交媒体、网络宣传等手段,让更多的人看到Call文案,让它的
传播效果更好。

总之,Call文案不仅仅是文字,还要搭配大量的图片、影视元素等素材,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把受众的心里调动起来,用最有效的方式传达自身的品牌理念。

从“打call”分析由混合语码形成的网络流行语

从“打call”分析由混合语码形成的网络流行语

从“打call”分析由混合语码形成的网络流行语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和网络文化的迅猛发展,网络流行语也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特别是随着年轻人在网络上的活跃,各种形式的网络流行语也不断涌现。

以“打call”为代表的混合语码形成的网络流行语尤其引人关注。

这些网络流行语不仅反映了当下的文化和社会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日常交流和生活方式。

本文将从“打call”这一网络流行语入手,探讨混合语码形成的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及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混合语码。

混合语码,指的是一种带有多种语言或元素的语言形式。

在网络和社交媒体中,人们经常会使用多国语言、网络术语和特殊的表情符号来进行沟通,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语言风格,即混合语码。

而“打call”正是由混合语码形成的网络流行语之一。

“打call”最初是起源于韩国的一种表演艺术术语,在舞台上指的是观众为表演者加油鼓劲。

而在网络流行语中,“打call”所代表的含义则与其本来的涵义有所不同。

在如今的网络语境中,“打call”通常用来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支持、鼓励或赞美。

当一个明星发布了一条重要动态,粉丝们纷纷表示“打call”来表达自己对这个消息的心情。

值得一提的是,“打call”这一网络流行语并不只是在中国流行,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社交媒体上也广泛使用。

这也反映了混合语码形成的网络流行语具有国际化的特点,不受语言和地域的限制,极大地扩展了它的影响范围。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对于全球化的影响。

在网络流行语“打call”中,混合语码的特点得到了充分展现。

在这个网络流行语中,穿插使用了中文和英文,也会出现一些网络术语和表情符号。

“给TA打call”、“我来打call”、“#打call#”等等。

这些语言元素的混合使用极大地丰富了这一网络流行语的表达方式,也增加了表达者和接收者之间的共通性。

混合语码形成的网络流行语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由于混合语码包含了多种语言元素,使得这些网络流行语更容易被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人们所接受。

“打call”正流行

“打call”正流行

“call”在日文中的写法是コール,コール的罗马音是【ko- 意思,表达一种支持、助威的态度。“打 call”属于“旧
ru】,是“call”的日语音译,语义为打电话,而コール在日 语中还可有呼喊、喊叫的义项,而“打 call”中的“call” 用的正是该义项。那么“打 call”中的“打”是何义呢?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可知,“打”是一个多义 词,两个读音,三种词性,动词“打”有 24 个义项,“打
(三)语义演变 在网络媒体的“推波助澜”下,“打 call”脱离了其最
“打 call”源自日系应援文化,本指演唱会现场台下观 初产生和传播的社会语境,“打 call”一词的含义在汉语
众随着音乐的节奏,按照一定的规律,用呼喊、跳跃、挥 中发生了引申和扩大。在网络上被广泛使用的“为 xx 打
动荧光棒等方式,与台上的表演者互动的一种自发行为。 call”的语句,其实就是“为 xx 加油”、“为 xx 喝彩”的
(2)游客为何都为广州旅游打 call ?(《南方日报》 这一义项。由于“call”还有打电话的意思,“打 call”结
2017 年 10 月 12 日) (3)新华网记者刘默涵也给帆船体验“打 call”。(《厦
门日报》 2017 年 10 月 28 日) 从以上三个新闻报道可以看出,“打 call”表达的是“加
以看到“给 xxx 打 call”、“疯狂打 call”这样的语句。例如 : 可接受。
(1)全社会为创业者打 call,他们也为中国经济的未
在英文中,call 一词的本意有呼唤喊叫、打电话、命名、
来添上了无限可能。(《中国青年报》2017 年 09 月 27 日) 召集、下令等意思,在“打 call”中选取的是呼唤、喊叫

热门的COLDCALL销售

热门的COLDCALL销售

热门的COLD CALL销售收藏到手机转发评论2007-06-03 21:57所谓Cold-call就是白撞式的冷访,您和对方并不认识,通过公用电话本或其它渠道得到的电话名录一个一个的进行电话联系。

1、为什么要Cold-call找生意打电话动作简单,三岁小孩都懂。

现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已经离不开电话,虽然三岁小孩都懂打电话,但电话对销售人员来说,这个不到200克的听筒好似千斤重一般。

有些初入行的销售人员会问,如何打电话找生意呢?很简单,拿起听筒,把那串电话号码在电话上拨出去,告诉对方您自己的目的,便完成了电话Cold-call 找客户的办法。

打电话虽然简单,但却要一定的胆量,虽然客户不会从电话中向您吐口水或者咬您一下,但是对于初入行的销售人员来说,电话的听筒就像千斤重担压在脖子上,有时坐在椅子上看到电话足足二个小时,总是拿不起它。

为什么呢?原因是我们怀疑机会,不肯相信原来对方正盼着您的电话。

这是真实的,您也会有这样的经历,当我拨通了电话之后,对方即说:“好啊,您上来好了!” 当我销售完毕之后,客人才说:“您不是小陈介绍来的吗?”对方有点惊奇,我听了也是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是好,客人突然间打圆场说:“一样啦,小陈的朋友总不打电话给我,生意交到他手上,有点靠不住,还是将生意交给您吧!” 以上的例子,我试过很多次,只要您拨通了电话,生意便出来了。

不信吗?我们用三个月来作尝试,如果您能够在三个月的时间内,每天拨足四个小时的电话,每个小时拨三十五位客人,三个月之后,您会发现您找到了石油源,一本公用电话本,其实是我们的金矿。

打Cold-call没有技术,只要您有足够的信心便可以了。

虽然没有技术,打电话也多少是有方法的。

首先说明一点,打电话找生意已经是一个潮流,一门不能抗拒的方法。

这门技术,将会为您打开创业之门,令您终生富有。

所以在学习训练成才的时候,要抱着认真的态度才有好的收获。

成功导航:Cold-call技巧要充满活力、信心、热情和兴趣:要掌握以上的情绪,您一定要变成自己产品忠诚的拥护者。

网络流行语“打call”探析

网络流行语“打call”探析

网络流行语“打call”探析作者:郑如云来源:《现代语文》2018年第02期摘要:“打call”源自日本演唱会LIVE应援文化,后经过网络社交媒体的传播成为流行语,其含义演变为一种支持、鼓舞和激励的行为。

“打call”为汉英语码混合词,常用的句式有“为XXX打call”“为XXX疯狂打call”。

本文通过对人民网使用“打call”的语料进行整理和数据分析,探讨了“打call”词义演变的三个层面:含义;应用场景或对象和传播途径。

最后分析了“打call”的流行原因,主要有亚文化的大众化、语言现实的顺应和社会大众心理等因素。

“打call”的词义反映了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也是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影响的结果,体现了汉语强大的包容性和生命力。

关键词:打call 流行语词义演变亚文化“打call”在网络社交平台微信、微博以及网络新闻中频频出现,逐渐成为网民们的新宠,并且已蔓延到日常用语中。

2017年百度沸点国民搜索榜将“打call”列为十大流行语之一。

有不明情况的网友吐槽说:“真的不是很懂你们,整天为这个打电话,为那个打电话!请问你们有没有给父母打个电话呢?”为了更好地探析“打call”的含义及其爆红网络媒体的原因,本文选择了两种主要资料检索来源:1.人民网,人民网是《人民日报》建设的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发布平台,也是互联网上最大的中文和多语种新闻网站之一。

2.网络搜索引擎百度以及社交网络平台微信、微博等。

它们可以很好地反映“打call”在网络媒体中的使用情况。

一、“打call”的来源和含义“打call”是wota艺的一种,最早出自日本演唱会LIVE应援文化。

“call”单纯地指的是在偶像(アイドル)LIVE(ライブ)中,根据歌曲的歌词中的要素喊口号,包括跟着歌词联动、复唱、回应。

“打call”是对台上艺人支持与喜爱情感的集中表达,看似疯狂,实则理性,主要体现为台下整齐划一的呐喊和一片荧光棒的海洋。

随着这种文化的流行,国内也发展出了“打call”文化。

从“打call”分析由混合语码形成的网络流行语

从“打call”分析由混合语码形成的网络流行语

从“打call”分析由混合语码形成的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是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交媒体的高度发达和大众化背景下,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社交和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

其中,由混合语码形成的网络流行语则是网络文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些词语融合了中文、英文、日语或其他语言的多语种元素,在表达上更加丰富多彩。

在这种语言形式中,“打call”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打call”在网络流行语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

其中,“打”原意指敲打,而“call”意为呼喊,加在一起构成这种网络流行语的含义是为某个人或某个事情加油、鼓励、支持等等。

这种语言形式的出现和流行,一方面是网络文化的发展和催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精神上的某种需求和心理状态。

首先,从语言形式上来看,混合语码的网络流行语能够让语言更加具有趣味性和表达力。

在社交媒体上,人们需要通过一些特殊的词汇和术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在这种情况下,混合语码的网络流行语就具备了很好的表达力和传播性。

无论是在评论区中还是在群组中,人们都喜欢用这种词汇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从而促进信息传播和互动。

其次,从心理层面来看,混合语码的网络流行语也反映了人们在网络社交中的一些需求和状态。

在网络社交中,人们希望能够获得他人的支持和认同,在言辞上也更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同时,在社交媒体的大环境下,人们也需要更具有时代感和流行性的表达方式,以此来凸显自己的身份和视野。

这些心理需求和状态,也促进了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和流行。

最后,从文化层面上来看,混合语码的网络流行语也反映了当代年轻人在文化融合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和深入,年轻人需要更好地理解并运用不同语言和文化元素,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并参与到全球文化话语中来。

混合语码的网络流行语正是由这种文化融合的需求和机遇形成的,它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和自信,也表现了年轻人的开放和包容。

电话CALL客技巧

电话CALL客技巧

需求。
定期回访与维护
定期回访call客
在合适的时间间隔内,主动联系call 客,了解其使用产品或服务的感受和 体验,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
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
持续提供优质服务
在回访和维护过程中,不断向call客 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其需 求和期望。
通过定期回访和维护,建立良好的客 户关系,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逻辑性
保持逻辑性,按照一定的顺序 或结构来表达观点,让客户更
容易理解你的思路。
增强自信心
熟悉产品和服务
积极心态
在与客户通话前,充分了解你要推销的产 品或服务,这样你才能更加自信地回答客 户的问题。
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说服客户 ,不要有畏难情绪。
练习和实践
注意形象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自信 心,可以模拟通话或与朋友家人进行练习 。
02
根据目的的不同,制定不同的call 客计划和话术,以提高call客的效 率和效果。
调整自我状态
在打电话之前,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保持积极、自信和愉悦的心情,以 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感染力。
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准备工作,例如 喝一杯水、做一些深呼吸等,以帮助 自己放松心情和提高注意力。
02 电话call客中的沟通技巧
了解客户的业务范围、需求和偏好,以便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客户满 意度。
了解客户的购买历史和交易记录,以便能够更好地了解客户的购买习惯和需求,为 后续的销售策略提供依据。
明确call客目的
01
在打电话之前,要明确call客的目 的,是想推销产品、了解客户需 求还是维系客户关系,以便能够 更好地与客户沟通。
礼貌用语
01

流行语“打call”小议

流行语“打call”小议

ANHUIWENXUE 安徽文学安徽文学2018年5期总第418期作者简介:潘海燕(1985-),女,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流行语“打call ”小议潘海燕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摘要:新近产生的流行语“打call ”源于娱乐领域的“应援”文化,采用的是“汉语+外语”的结构模式,语义上已由娱乐现场的“呼喊、喊叫”等具体的动作行为泛化为“加油、助威”的支持行为。

“打call ”快速流行的原因跟社会求新心理和正能量色彩密切相关。

关键词院流行语打call一、引言语言诸要素当中,词汇最具开放性。

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新词语总是持续不断地涌现出来,同时也总有一些旧词语不断地被社会淘汰。

新旧交替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新词语的大量产生不仅为社会生活提供了新鲜血液,同时也反映着整个社会的快速变化。

信息时代从来不缺乏创新,创新的事物和观念往往需要通过创设新词语表现出来。

流行语是新词语中最活跃的因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迅速传播并被某些群体或社会大众广泛使用的日常用语。

近期新闻媒体、网络社交平台上频频出现一个新的流行语———“打call ”。

例如:音乐人为我的国打call 《中国进入新时代》(网易娱乐2017-11-13)旅行又添新体验为“铁路+旅游”打call (人民网2017-11-07)秋风秋景秋意浓,为缤纷长沙打call (《长沙晚报》2017-10-31)家门口就能看到高水平国际赛事市民为南宁打call (《南宁晚报》2017-10-22)游客为何都为广州旅游打call ?(《南方日报》2017-10-12)看央视专题片为广州打call 。

(凤凰网2017-10-09)国庆假期,观众进馆为祖国打call 。

(央视新闻网2017-10-08)为AR 打call 苹果鼓励iOS 开发者推出AR 软件。

(新浪网2017-10-07)为西安美景打call !这份骑共享单车逛吃玩指南拿去不谢。

(西安新闻网2017-10-5)“打call ”是什么意思,如果仅从字面上理解,会误以为是“打电话”,“疯狂打call ”就会被误解为“疯狂打电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总 之 就 是 hin好 吃,要 为 它 疯 狂 打 电 话!!!(南京吃货大本营 2017年 11月 20日的 微博)
(2)给老师的屁屁踢风格打电话(鞠伟威没 文采 2017年 11月 27日的微博)
本文主要分析“打 call”的用法。
2 “打 call”的符号形式分析
2.1“打 call”的双音语形分析 本来“コ ル ”只 是 一 个 音 节,前 面 并 没 有 动 词“打”,为什 么 在 中 国 流 行 了 以 后 变 成 了 “打 call”这样的汉英混搭形式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汉语语素以单音节居多,词以双音节居多。 汉语是音节性很强的语言,以音节为基本的表意 单位,所以音节数有时会对语法产生影响。二是 汉语词汇具有双音节化趋势,例如我们平时说的 “打击”“打开”“打扫”,如果单独说 “击”“开” “扫”就 不 符 合 汉 语 的 韵 律 规 则,所 以 在 “击” “开”“扫”的 前 面 加 上 了 “打 ”。 因 此 “コ ル ”到 了 汉语使用环境下被强势的汉语使用习惯所同
[收稿日期] 2018—03—17 [作者简介] 芦琪,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李治平,湖北咸丰人,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31·
化,人们在 “コ ル ”音 节 的 前 面 也 加 了 一 个 动 词 “打”,形成了现在我们使用的“打 call”。例如:
(3)Aqours首尔粉丝见面会上《恋になりた いAQUARIUM》的打 call。(漫谈 acgtalk的 2017 年 11月 22日微博)
(4)杜淳,潘粤明,陈翔,郁可唯亲临现场打 call(云犀校园直播 2017年 11月 22日的微博)
(5)那 些 暖 暖 的 每 一 幕,为 你 们 点 赞,疯 狂 打 call(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 2017年 11月 29日 的微博)
2.2“打 call”书写异形分析 异形外来词指的是词形不同,但是指称和表 意相同的外来词。北京话的音节数大致不超过 1400个,可是单音节语素的数目要大得多,因此 一个音 节 往 往 代 表 好 几 个 不 同 的 语 素。例 如 “[y]”代表了 “乐”“刖”“?”“癑”“岳”“说” “悦”“阅”等语素。“コ ル”这个音节和汉语中 的“[khɑu]”“[khou]”相似,有时为了输入方便, 人们会把 “コ ル”输 出 为 “扣”“抠”“叩”“尻” “靠”“考”,它 们 和 “打”组 合 又 产 生 了 “打 扣” “打抠”“打叩”“打 尻 ”“打 靠 ”“打 考 ”等 变 异 形 式。由于“打 call”产生、发展、传播于网络,所以 “call”这个音节到底应该用哪些字是不确定的, 根据个人的喜好、习惯,不同的人选择用不同的 字。这 些 字 虽 然 书 写 形 式 不 同,但 是 他 们 和 “打”组合,表示的都是同一个意思。例如: (6)让 Sir看到你们为我的体育老师打扣的 新姿势(我的体育老师 MPET官微 2017年 11月 13日的微博) (7)为欧美 彩 妆 疯 狂 打 抠!! (卡 门 酱 汁 儿 2017年 11月 18日的微博) (8)为神仙 姐 姐 疯 狂 打 叩!! (电 力 工 程 系 电气 13042017年 11月 11日的微博) (9)越南画师 DaoLeTrong的各种游戏同人 给锐萌萌打尻(原画人官方微博 2017年 11月 6 日的微博) (10)所以我为 baby的美颜盛世打靠(Cass iel_童啊鸡 2017年 11月 13日的微博 ) (11)给 99打考(魔法少男黄老师 2017年 11月 18日的微博) 这些都是汉语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自发选 出来 代 替 “call”音 节 的 汉 字,因 为 汉 语 中 的 “[khɑu]”“[khou]”对 应 的 汉 字 很 多,所 以 由 “打 call”衍生出来了很多不同的形式。但是统 计表明,2017年 5月至 10月之间“打尻”的使用 量远高于其他形式,进入 11月“打扣”的使用量 较占优势,这显示出人们在使用时有一定的选择 性。
〔摘 要〕 2017年“打 call”作为网络流行语之一,不断用于各种信息传播途径。“打 call”来自日语中的 “コル”。本文认为“コル”在中国流行时受到了汉语的影响形成了“打 call”,并产生了若干变异形式。文 章重点分析了“打 call”和变异形式在使用中的语法功能、语义泛化、消长变化、流行原因。采用统计的方 法,科学的分析了“打 call”的消长变化,并预测了“打 call”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打 call”;符号形式分析;语法功能;语义泛化;流行趋势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130(2018)04003107 doi:10.3969/j.issn.2096-3130.2018.04.007
第 38卷 第 4期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ube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
Vol.38 No.4,2018
“打 call”流行的多维探讨
芦 琪,李治平
(湖北师范大学 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研究中心,湖北 黄石 435002)
1 引言
随着媒体的高度发展,普通网民越来越多地 参与到创造流行语并传播流行语的过程中。分 析近几 年 的 网 络 流 行 语 “土 豪”“大 妈”“打 酱 油”“hold住”,可以看出这些流行语在网络中不 断地被人们复制、传播,甚至产生变异形式,出现 使用上的 分 化。2017年,一 个 流 行 语 再 一 次 被 人们广 泛 使 用———“打 call”。“打 call”和 “up 主”“hold住”“萌 cry”“美 die”“XXstyle”“耿直 girl/boy”类似,都是通过中英语码组合成为流行 语。“打 call”中 的 “call”源 自 日 语 片 假 名 “コ ル”,其实就是英语“call”的日语书写形式。“打 call”的本义是:
打 call,国内指 LIVE时台下观众们跟随音 乐的节奏,按一定的规律,用呼喊、挥动荧光棒等 方式,与台上的表演者互动的一种自发的行为。 现在引申为活跃气氛搞事情以及为某某加油打 气 的 意 思。 (https://baike. so. com/doc/ 26620404-2789138.html)
“打 call”在国内流行起来是由于 2017年 5 月腾 讯 视 频 播 出 的 一 档 综 艺 节 目 “我 爱 二 次 元”,之后“打 call”便被各种网络评论和网络段 子广泛使用,直到 2017年底仍保持旺盛的生命 力。
“call”在英语中有“呼叫”“打电话”的意思,
所以很多了解“打 call”这个词并且懂英语的网 民会把流行语“打 call”说成“打电话”。但在特 定语境中流行语“打 call”的意义和通常所说的 “打电话”是不一样的。用“打电话”代替流行语 “打 call”通常是出现在“为 /给……打电话”中, 例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